大禹治水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入,有了儿子启,那么问题来了,启是谁的儿子

大禹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大禹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cn 日14:13 大河网
  三过家门而不入(一)
  大禹和涂山氏结婚后,就将涂山氏带回了嵩山老家。刚到家四天,舜帝就任命他为大司空,要他治理天下的洪水。军令如山倒,大禹告别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辛夷氏和年轻美貌的妻子涂山娇,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门。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走遍了九州。豫州是九州的中心,大禹的老家就在豫州的中岳嵩山,大禹无论南来北往,还是东奔西走,都要经过嵩山。但由于治水工程时间紧急,刻不容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大禹虽然牵挂老母亲和妻子,但没有时间,主要是没有心思回去看望她们。别说路过嵩山了,就是从家门口经过,他也没有进门。这就是后人常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是他在治理淮河之前。当时他凿开了雍州的龙门口后,西北一带的洪水流进了黄河,这一带稍为安宁,他就奔走东南去治理淮河。从嵩山经过时,正好路过家门口,大门敞开着,涂山氏正在院里推磨。大禹觉得妻子发胖了,再一瞅,不对,她挺着大肚子,肯定是怀孕了。大禹百感交集,一方面高兴,要当爹了,一方面心酸,妻子挺着大肚子还要干活儿,一方面愧疚,自己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大禹真想下马去帮助她,但转念一想,不能,东南边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还深受洪水之苦呢,于是就扬鞭策马向东南飞驰而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是在一年之后,当他疏通淮河之后,听说三门峡又有在兴风作浪,他急忙掉头向西北飞奔。这次他又经过嵩山自己的家门口。他老远就看见涂山氏坐在门口,正在给怀里的孩子喂奶。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直想大喊:“我当爹了!我当爹了!”他也真想走上前去抱抱儿子,亲他一口,问问给孩子起名字了没有。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三门峡荒山野岭里孤儿们哭爹喊娘的声音,他想自己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也是儿子,应该先救他们才是。于是,他一扭脸,又策马向西北跑去。
  第三次路过家门是在治理好三门峡后。他在三门岛上劈开三门,在黄河中心凿下了中流砥柱,降服了黄河水怪,使洪水沿着黄河归入大海。他刚刚舒了一口气,突然又听到南方荆水暴涨的消息。他又骑马跃上嵩山,观看远方的水情,正好又路过家门。他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张望,似乎在等待他的归来,看到小夏启在地上爬着玩儿。大禹心里一抽搐,两行热泪滚落到马鬃毛上,白龙马摇了摇头,甩了甩鬃毛。这时,大禹眼前又出现了荆州地区许多老百姓在哭喊亲人的景象。大禹为及早让那里的老百姓早享天伦之乐,只好紧闭双眼,弯腰伏在马背上,白龙马腾起四蹄又跃过了大禹的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舜王年老以后,就把王位让给了大响。老百姓还给大禹送了这样一副对联:
  八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济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三过家门而不入(二)
  传说大禹和涂山氏在新婚后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带人出去治理洪水。大禹这一去就是十三年,中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新婚后,便告别新婚妻子涂山娇,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登上治水的路程。妻子送他出门,大禹对妻子说:“我这次出门,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回家,难以照料你。日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启’。启,就是启行的意思,以此纪念我们这次的离别吧!” 大禹和助手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艰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为的是察看地势,查明河道。
  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路过家门,这时,妻子涂山娇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涂山娇边哄孩子边骂大禹是个不顾家的死鬼。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儿!可一想,工程的事多,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爸爸,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妻子抱着儿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涂山娇疼惜地说:“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不成哪,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当奶奶告诉他爸爸就在家门口时,小夏启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告诉妈,因为治水治水工作非常繁忙,他一时还回不了家。不过他们凿山开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基本上引进了大江大河,只等开挖渠道把洪水归入大海了。大禹并告诉夏启说:“我很快就会回来和你们团聚的。”说完就又匆忙离开了,还是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还被传为美谈,仍为人们广为传颂。嵩山一带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大禹一生为民谋福,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可以说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禹的精神难能可贵,世所罕见。
  照爷石和灯笼
  嵩山浮丘峰下有个大石头,石头上面有人踩的脚印和许多斑班黑点儿,当地人叫它照爷石。为什么叫照爷石?照爷石和灯笼有什么关系?像万岁峰下的启母石一样,嵩山地区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据说大禹奉命到外地治水,颍河蛟龙受黄河老龙的调唆,乘机在嵩山南面发起洪水,妄想淹没大禹的家乡。大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回乡根治水害。因为情况紧急,路过自己家大门口没有回家。他的妻子涂山峤知道后很不高兴,在婆婆的面前埋怨说:“娘,你的儿子连你都没有放在心上,从咱大门外过去,都不回家看看!”大禹的母亲辛嬉女理解媳妇的心情,劝导说:“事情有大有小,理也有曲有直。治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至于回不回家看我,只是曲曲小事。如果因小失大,理由再多也没有理。你要是想他,蛟河离咱这也不远,你去跟他见见面也是一样。”
  涂山娇来到蛟河岸上,看到滔滔洪水风吹浪起,响声如雷,情况十分险恶,又看到大禹正忙着同其他人一道,走走停停,指指划划,说说笑笑,在研究治水办法,心里窝的一肚子气也就云消雾散了。大禹发现涂山娇在河岸上站着,来到妻子跟前,说:“你来得真好,我正愁着人手不够呢!”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束蜡烛交给涂山娇,嘱咐说:“夜间,天黑不能施工,你白天在家侍候咱娘,晚上,你去东岭上点燃一支蜡烛,给我照个明,早日治服洪水,功劳也有你的一份。”涂山娇接过蜡烛,嘴上没说啥,可心里想到,你可真行,夫妻难得一见,见了连一句知情话也不说,可又分派叫我帮你的忙!但又想起了婆婆的教导,二话没说转身回家去了。从此以后,涂山娇白天在家孝敬婆婆,夜晚去到东岭站在一个大石头上面,高举点燃的蜡烛,蛟河上下两岸被照得如同白昼。但是山风起,烛光就会忽明忽暗,有时还被吹灭。因此第二天,涂山娇就用纱布缝制了一个灯罩,把蜡烛放在里面,这样就不会再被吹灭了。这也就是灯笼的来历。
  大禹有了妻子的秉烛夜照,连明彻夜施工,火烧蛟河成焦河。很快治服了嵩山南面的洪水。这时候大禹仍然惦记着普天下还有许多地方的人们在受到洪水的危害,于是又毅然率领治水大军到外地治水去了。
  涂山娇心想,丈夫治服家乡的洪水后、到外地治水前,一定会回家看看。谁知道左等右等不见大禹的面,她心里着急,就跑到东岭站到大石头上面往东面瞧望,一看大禹又不吭声走了,她又气又恼,跺着脚大放悲声哭了起来,哭得泪如雨下,泪珠洒在石头上成了斑斑黑点儿,而且由于她顿足时使劲过大,石头上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陷脚印。
  大禹公而忘私,一心治水,引起了他们夫妻之间不和睦。但是,大禹治水、涂山娇秉烛夜照却成了千古佳话。从此,人们就把涂山娇站过的地方叫做照爷石,把涂山娇制作的纱布灯罩叫做灯笼。
  火烧蛟河
  相传,嵩山南麓的焦河,古时候是条波涛汹涌的蛟河。蛟河怎么变成了干涸的焦河呢?这要从夏禹王治水说起。
  大禹治水正在撒息壤筑邙山,疏导黄河向东流去,眼看要进入东海的时候,老黄龙气急败坏,它想到一进入东海那还显起我这一道(黄)呢?恶狠狠地骂道:“大禹呀!大禹,你不叫我好过,我也不叫你安生!”于是策动他的小舅子颍河蛟龙在大禹的家乡发起洪水。当洪水快要淹住大禹家的大门台的时候,大禹的母亲给儿子送去了急信。
  大禹接到家信后,兵分两路,留下一部分人继续治理黄河,自己带一部分人连明彻夜往家乡赶。站在峻极峰上往下一看,土地冲毁,房屋倒塌,只有树梢露出水面,灾情十分严重。经过仔细察看,得知这次洪水再卢是颍河蛟龙作怪,洪源就在离自己家不远的蛟河。时间紧任务急,路过家门口,也顾不得回家。
  颍河蛟龙听说大禹回来了,为了拖住大禹不能走,躲在蛟龙宫中不出来跟大禹照面。大禹召集部下研究对策,决定用火烧。先让狂章深入龙潭切断蛟河水源,又叫庚辰把守蛟河入颍口,防止蛟龙顺水逃走,然后点燃熊熊烈火,刹时间颍河上下成了一片火海。开始颍河蛟龙躺在龙床上安然自得地睡大觉。正睡哩,水变热了,慌忙走出龙宫去外察看。哎哟!浑身烫得起燎泡,说时迟那时快,身上的鳞甲开始着火,知道大事不好,想要腾空逃走,晚了,身上无鳞驾不起云,无奈变成了浑身生疮的老头儿,由他的儿子颍河小蛟搀扶着顺水而逃。
  再说大禹的老师玉溪老人听说大禹正在蛟河斗蛟治水,不顾年老体弱,同妻子一道,赶到蛟河参战,同时也想跟儿子颍龙见上一面。当他们赶到五渡河的时候,同颍河蛟龙父子相遇。颍河蛟龙舍子保己,指示颍河小蛟龙说:“对面来的是大禹的老师玉溪老人,趁他不防,去把他吞了!”颍河小龙张开血盆大口“哧溜”一口把玉溪老人吞进肚里。玉溪老人在小蛟龙肚里拚命挣扎,小蛟龙疼痛难忍,走不了啦。颍河蛟龙趁机顺水逃走。玉溪夫人一看丈夫被蛟龙吞进肚里,伸手拔下头上的玉“哧啦”剥开了颍河小蛟龙的肚皮。玉溪老人得救,但是一只胳膊被腐化,伤势严重,生命危险。
  大禹点燃大火以后,满以为颍河蛟龙要被烧死,即使烧不死,下游由庚辰把守也逃不了。当他下到被烧焦的河滩上察看的时候,只见鱼虾蟹烧死得不计其数,唯独查找不到颍河蛟龙的尸体,就赶紧顺河到下游去寻,走到五渡湾,遇到了伤势严重的玉溪老人。玉溪夫人告诉大禹颍河蛟龙已经逃走。大禹留下玉溪老人的儿子颍龙抢救父亲,就追赶颍河蛟龙走了。
  玉溪老人伤势严重,大禹走后不久就死了。后世为了纪念玉溪老人,就在他死的地方盖起了玉溪庙,庙里塑起玉溪老爷爷和玉溪奶奶两尊神像,世世代代受到们祭祀。
  从此,蛟河就成了焦河。
  将功折罪
  嵩山脚下颍河岸边有个小山包叫焦山,这里流传着大禹治水、火烧蛟河、焦山斩甥、增修刑律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一向是劈山岭、开河道、撒息壤、筑堤坝、疏导洪水入河归海。但只有一次治理嵩山南面洪水的时候,破例采取火烧。他在点火以前,先派自己的外甥庚辰去把守蛟河下游的口子,嘱咐说:“你的职责是把好蛟河口子,严防颍河蛟龙顺水逃走。”庚辰不解其意问道:“舅舅,采取火烧,会杀死许多无辜生灵啊!为什么不使用以往行之有效的办法呢?”大禹解释说:“这次跟以往情况不同,若同疏导方法,会给蛟龙留下空子,他一旦逃走,我们到外地治水走后,他还会卷土重来,后患无穷啊!”庚辰知道了大禹用意,二话没说,立下令状,来到蛟河口的一个山头上,手执大戟,二目圆睁,密切注视着蛟河方向的动静。不多时候,看见蛟河上下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心想这一回颍河蛟龙一定葬身火海无疑,产生了麻痹情绪,思想一松解,坐在地上就昏昏入睡了,直到大火烧毁了身边的树木杂草,绿山变成了红山都不知道。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被烧得遍体鳞伤的颍河蛟龙,从这里逃走了。
  再说大禹点火以后随着火势往下察看,看着烧焦的河滩上,有许多鱼吓蟹被烧死,但是始终没有发现颍河蛟龙的尸体,引起了惊觉,率领部下回速追赶。当他追到蛟河进入颍河后的第一个山头的时候,看见庚辰正在睡觉,心中恼怒,狠狠踢了庚辰一脚,骂道:“畜生,山都烧焦了你还在睡!”庚辰睁眼一看,只见大禹怒气冲冲地在面前站着,再看绿山烧成焦山,知道因为自己贪睡,使颍河蛟龙从这里逃走了,便跪在地上等着杀头。大禹要斩杀庚辰,满营将士没有一个敢于出来讲情,只有伯益提出了不同意见,说:“庚辰错误严重,按照刑律应当从严处治,但是,我们再也不能像舜爷对待老崇伯那样,犯了错误就杀!”大禹本来对斩杀庚辰于心不忍,听到伯益提出了不同意见,问道:“你说怎么办?”伯益说:“颍河蛟龙是庚辰贪睡放走的,应该再让庚辰去把它捉回来。”大禹又问:“庚辰把蛟龙捉回来,又该怎么办?”伯益说:“将功折罪”。大禹说:“从古到今,可没有这种先例呀!”伯益说:“现在我们这样做,以后就有先例了。”大禹说:“这样做没有法律依据啊!”伯益说:“以前的刑律只有‘尝功杀过’,现在增加一条‘将功折罪’,不是更完善了嘛!”大禹觉得伯益的建议很好,又联想到从前刑律要有这一条,自己的父亲也许不会被杀。于是决定给庚辰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说:“庚辰听着,你的错误严重,本来应该斩首,但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你快去把颍河蛟龙捉回来,将功斩罪。”庚辰得了活命,不敢怠慢,站起身来,提起大戟顺着颍河追赶蛟龙去了,捉住了颍河蛟龙,立了新功。大禹先赦免了庚辰,然后把颍河蛟龙锁住勺河西岸白圪的一个枯井中。从此,颍河蛟龙再也不能出来起洪作乱了。
  闻鼓饷夫
  夏禹治理洪水的时候,要开凿辕山。在开工以前,嘱托妻子涂山娇,说:“工程艰巨,往返回家吃饭耽误时间,你天天把饭做好给我送到工地上吃。工程完成也有你的一份功劳。”涂山轿答应说:“中,我一定照办,但是,送得早了,你还没有下工,时间长了,饭凉,吃了会生病,送得晚了供应不及时。”夏禹觉得妻子说得很实际,又想了一个办法,说:“我在工地上放一面牛皮大鼓,你听到鼓声,就把饭送去。”夫妻商量一定,夏禹上工走,涂山轿按照约定的信号,听见鼓声准时送饭到工地。
  夏禹在施工中,总嫌开山进度迟缓,自己便变成一只大熊,神熊力大无比,工程进度很快。有一天,夏禹变化成熊集中精力凿石开山,蹬下石块掉在大鼓上,鼓发出的响声,他去全然没有听见,涂山轿在家早已把饭做好等着,听见鼓响,惦起饭罐,挎上馍篮就往工地上送。当她快要走到工地上的时候,看见山崖上有一只大黑熊在嘴哄脚蹬,山石滚滚掉落下来。走近仔细再看,大黑熊是自己的丈夫。气不顺心,埋怨起来:怪道你出外治水数年,路过家门口都不回去看看,原来你不是人!她越想越气,把饭罐馍篮放下来,哭着回家走了。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夏禹肚子饥了,变还原形去击鼓,鼓响以后,不见妻子涂山娇送饭来。再看看离大鼓不远,有许多山上掉下来的石头块,饭罐饶篮都在,就是不见人,才猛然醒悟,是妻子涂山娇听到鼓声送饭来时,看见自己的化身。为了解除误会,赶快回家,到家一看,涂山娇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石头。心中懊恼,说:“你变化成石头,不跟我过,我不强求,但你怀有俺华夏之后,你得把孩子归还给我。”涂山娇化石有知,听了夏禹的话,自己感到理亏,但是自己不能再变化成人了。于是“喀嚓”一声,石头北面裂开一大块,夏禹的儿子启降生了。
  夏禹虽然家遭不幸,但仍然义无反顾,把刚刚出生的儿子往怀里一揣,返回工地。当他走到水纽屯的时候,碰见了孩子他姨涂山姣。涂山姣不知情,责备夏禹,说:“男子汉大丈夫咋能把吃奶孩子带上工地!”夏禹把前情一说,涂山姣反而又同情夏禹,说:“你把孩子交给我,我把孩子抚养成人,你放心只管上工走吧。”夏禹正在为孩子无人抚养发愁哩,听小姨这样一说,心里非常感激,就把孩子交给了涂山姣,又一心无挂地上工走了。
  夏禹凿开辕山,洪水泄退以后,再到外地治水以前,抽空回家去看孩子。这时候,夏禹当面向小姨涂山姚求爱,其实涂山姚早已对夏禹有了爱慕之心。于是两人情投意合,当即祭天拜地结成了良缘。夏禹又高高兴兴地到外地治水走了。
  禹凿轩辕和启母化石
  大禹出生在嵩山,他父亲崇伯鲧因治水无功被舜王所杀,大禹看到嵩山周围洪水滔天,就发誓要治理洪水,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大禹接替父职,治理天下洪水,相传大禹和涂山峤结婚后,回到家乡嵩山。婚后第四天就投入了治水大业,十几年来东奔西跑,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山劈崖,使洪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最终治服了洪魔。
  刚到家颍河泛滥成灾,两岸变成了一片汪洋,庄稼被淹,人们叫苦连天。大禹就和涂山氏商量治理嵩山南麓的洪水。大禹经过观察,认为只有凿开轩辕山,让洪水归入伊洛河,然后再让它流入黄河,嵩山地区的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于是就决定到轩辕山凿山治水,大禹来到轩辕山一看,山势险峻,工程量浩大,为了迅速凿开轩辕山,于是就决定化为黄熊用头来拱大山。大禹为了不让妻子知道自己变成黄熊的事,就对妻子说如果回家吃饭,就会耽搁治水,因此与涂山氏约好听到击鼓声后,再来送饭,涂山氏就按照他们的约定天天给大禹送饭。有一天,大禹在凿山时,用劲过大,山崩石飞,飞落的石头掉到鼓上“咚咚”作响,大禹因为正在专心致志地凿山,也没留意。涂山娇一听到鼓响,心想大禹今天怎么击鼓这么早,可能是特别累,饿得慌了吧,于是赶紧把饭做好送去。谁知道,当她来到轩辕山下时,左等右等,也不见大禹下来吃饭,于是就拖着有孕之身到山上去找。她好不容易爬到山上时,也不见大禹,最后看到一头黄熊在用头拱山,拱开后再伸出两条巨臂开挖河道,山石掉到水里后溅起几丈高的巨浪,大黄熊这才直起腰来,看到新开出来的山口,高兴得眉开眼笑。这一笑,涂山氏认出来了,她大吃一惊,自己的丈夫大禹怎么会变成一只黄熊呢?平时自己怎么不知道呢?她感到非常羞愧,急忙下山提起饭篮就往家跑。一路上,气急交加,快到家门口时,心里非常难过,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再说大禹晌午时饿了,就敲鼓让涂山娇送饭,敲敲等等,很长时间了也没来送饭。大禹心想妻子临近分娩,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就三步并做两步地往家赶。回到家里,里里外外找不到涂山娇,就出门寻找,但到处也不见妻子的影子,只见家门口西侧山坡上,多了一块巨大的岩石,旁边还放着饭篮,大禹这才明白妻子已经变成了石头,后悔自己没有把变黄熊的事提前告诉妻子,悲伤地号哭一阵后,又想到涂山娇肚中的孩子,这一来谁还继承治水的事业呢。于是就对着大石头高喊:“孩他娘,你就这样离开我吗?还我的儿子,还我的儿子!”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这块巨大的岩石崩裂开来,他的儿子从石缝中跳了出来。大禹急忙把儿子抱起来,并给孩子取名叫“启”。涂山娇变成的那块石头,人们就叫她启母石。因为启太小,大禹还要忙着治水,涂山娇的妹妹涂山姚就代姐抚育小启,后来大禹又和涂山姚结了婚。为了方便开凿轩辕山治水,大禹又把家搬到西边。因此,现在人们把姐姐涂山娇住所后的山命名为太室山,把妹妹涂山姚住所后的山命名为少室山,又叫季室山。
  挪宫与匾挂石崖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普天之下是一片汪洋,洪水四溢,到处为害,逼得黎民百姓只有到高山峻岭上去居住。后来,夏禹治理洪水,他接受了先人的经验教训,改变了方法,疏渠引水十二年,最后治水成功。夏禹在世的时候,百姓们拥护他做了夏王,死了以后,人们为他修盖了很多庙宇。别的地方不说,单在中岳嵩山,从东到西不到二十里以内,东修太室祠,西修少室庙,中间盖了启母宫。夏禹治水成功,也惊动了上方的玉皇大帝!
  有一天,玉皇大帝在灵霄宝殿和群神议论大事。太白金星奏道:“臣启玉帝陛下,下界出了一件大喜事!”
  玉皇大帝问:“是何大事?”
  太白金星道:“夏禹治理洪水成功,水顺河流,河归大海。百姓们都从高山上搬到平地住了。赏功罚罪,是治世之道。对夏禹的功劳,陛下也应该有所赏赐呀!”
  玉皇大帝说道:“功高无比,文词岂能表达!”说罢,就起驾回吉祥宫去了。
  太白金星在灵霄宝殿领来了圣旨,连夜召来了鲁班和杨戬,命他二人急速下凡给夏禹王造挂御匾。
  鲁班和二郎杨戬来到下界,把世界上所有的禹王庙都查了一遍,最后,决定在中岳嵩山启母宫后的悬岩上造一幅石匾。
  可是山高,岩陡,咋上去刻造呢?鲁班说:“造,我有青钢神斧一把,砍石如剁泥,按期造完是可以的。但这山高有百丈,岩如刀切,上不去,站不住,没有办法造啊!”
  二郎神杨戬说:“只要你能刻造,怎样上去,我有办法,你穿上我的登云鞋,站在云头上刻造就是了。”
  难题算是都解决啦。鲁班从工具箱中取出了青钢神斧,在一块大石头上磨了又磨,然后递给杨戬,说:“你试一试,看快不快?”二郎杨戬接过青钢神斧,走出屋门,向着一个大石头砍去,只听“喀嚓”一声,囫囵囵的一个大石头,被砍成了两半个。杨戬惊奇地说:“哎呀!好一把锋利的斧头呀!有了它,百日工期,一定能按期完成。”后来人们就把被二郎劈裂石头叫“试斧石”了。
  从这一天起,不管风雨和寒署,鲁班都穿着登云鞋,站在云头上,为夏禹王刻造御匾。二郎杨戬也日不错影,每天去监工。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御匾快要刻造好的时候,太白金星李长庚下界来视察。二郎杨戬一看是太白金星来到,慌忙叫住鲁班,二人一齐向太白金星施礼。
  鲁班说:“上神,你看这御匾刻造在这里好不好?”
  二郎杨戬也说:“上神,这块御匾正好刻造在启母宫的后岩上。你看照不照?”
  太白金星李长庚也不吭声,从上往下看看,又从下往上照照说道:“好是好,照也照。可是有一件,您二位只顾高兴哩,刻造石匾凿下来的大石块,万一滚到启母宫上,把宫殿砸坏咋办?”
  鲁班和杨戬压根儿就没有往这上头想过,听太白金星一讲,才大吃一惊。
  “哪咋办呢?”鲁班发愁啦。二郎杨戬这时候也没了办法,只好恳求太白金星说:“上神,这都怨俺俩个粗心大意,时到如今,工期快到了,再换个地方恐怕也来不及了,请上神恩赐一个办法吧!”
  李长庚沉思了一阵,说道:“我看,这样吧,咱把启母宫挪到别处,照原样重新复建起来算啦!咱们挪宫院,不挪山门,岩上边滚落下来的大石头,让它落在宫殿旧址上,叫它为千斤石。这样,前头有山门,中间有千斤石,后岩上有石匾,三点成一线,还是一座好宫院。”
  二郎杨戬问:“挪到别处的宫院叫啥名字呢?”
  太白金星说:“叫‘重复宫’吧!”
  鲁班问:“咋挪呢?”
  太白金星李长庚说:“您二位只管按期刻完御匾,挪宫的事由我去办。”
  鲁班和杨戬这才放了心,照常刻造御匾去了。
  太白金星李长庚,找来了嵩山的山神和土地神,命他们两个变成两只鸟儿,连明彻夜,轮换叫喊:“挪宫!挪宫!”
  起初,宫里宫外都没有注意这种鸟儿的叫声。时间长了,鸟儿越叫越高,越叫听得越清楚。宫里宫外的人们都觉得很奇怪!这个说:“过去可从来没有听见过这种鸟儿的叫声呀!”那个说:“这,可能是一种神鸟!要不,它咋会绕着宫院叫呢!”大家都说:“神鸟叫‘挪宫’,一定是宫院在这儿有危险。叫挪,咱就赶快挪吧。”说罢,宫里宫外一齐动手,不几天,整个宫院,除了山门,都被挪到距离旧宫向西一里多的地方。正要去挪山门,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从万岁峰的刀切岩上,滚落下来一大溜石头块,其中一块最大的石头不偏不斜,正好滚落到启母大殿的旧址上。宫后的悬岩壁上,明明显显地亮出一块长方形的石匾来!
  这时候,再也听不到鸟儿的叫声了。人们都说:“鸟儿不叫了,危险过去了,这山门就不用再挪了,赶快把挪走的宫院重修起来”。宫院重新修成以后,取名叫“重复宫”,后来又更名为“崇福宫”。
  从此这个挪宫与扁挂石崖的故事便流传下来了。
      [6]       
&【】【】【
【】【】【】
/ 14:13:44 / 14:13:32 / 14:13:32 / 14:13:32 / 14:13:32 / 14:13:32 / 14:04:43 / 13:49:33 / 13:47:47 / 13:46:22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新编家长辅导丛书 帮你学语文练习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夜来香
  我家的大花坛里养了许多花,名贵的花栽在花盆里,一般的花就种在花坛的泥土地上。其中有百花之王牡丹,有高雅的君子兰,有娇嫩的碧玉花,还有月季、绣球、茉莉、金钱菊……在它们之中,我最喜欢的花要数那几株夜来香了!
  它,碧绿的茎长得非常粗壮,矮的有一尺多高,最高的一株要有三尺多高。狭长的绿叶交替排列。在主茎和枝杈的上部,每一个叶片的底部蹿出一个花挺,顶着一个绿里透黄的花蕾。夏天一到,夜来香开花的季节便到了。晚上大约8点来钟,只见它那鼓胀的花蕾慢慢地、慢慢地张开了,张开了。终于,它完全开放了!那四片小巧玲珑的花瓣是淡黄色的,它们犹如四姐妹紧紧地拉着手,围绕在橘黄色的花蕊四周,构成一朵朵可爱的夜来香花。
  它,外貌虽然不十分美丽,但是非常惹人喜爱。每到盛夏的晚上,我吃过饭,便来到这个花坛边乘凉。这时一股幽雅的清香迎面飘来,让人心旷神怡。闻到花香,我忽有所悟:怪不得它叫夜来香呢!原来,它在夜间开放,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阵阵清香,帮人们解除疲劳,令人精神振奋。这正是它的品格高尚之处啊!
  它,还有着别的花所没有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过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瞧我喜欢的夜来香。啊,我惊呆了!只见别的花都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有的甚至趴在了那泥土地上,可它却还直直地站在那里。它那洁净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在柔风中,只见夜来香的枝轻轻晃动,仿佛对我自豪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呀,夜来香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华贵,没有君子兰那样高雅,也从不在白天去争奇斗艳,但却在夜晚为人们默默做贡献;它不屈服于暴风雨的顽强精神,又是其他娇嫩花卉怎能比拟的呢?
1.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夜来香的外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喜欢夜来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早晨,聚在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操场上。叶片轻轻地摇动一下,几颗小露珠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
(1)用“——”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  ”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用部首查字法查出“璀璨”的读音和解释。
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私奉献的报偿
  ①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  )。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志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③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  )。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  )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④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  )的村民们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他们(  )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⑤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  )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⑥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  )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  )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⑦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 ⑧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1.联系短文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危在旦夕义无反顾
精疲力竭忧心忡忡
危机四伏自告奋勇
竭尽全力喜出望外
2.结合对标题的理解,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读,选择一处(用“  ”在文中画出),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故事结尾,当汉斯的母亲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时,她会怎样呢?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和动物是同乡
  “二战”中当纳粹德国疯狂轰炸英国伦敦时,有一天萧乾进行街头采访,看见一大群男女正在一片瓦砾前呼叫着抢救。萧乾走近一看,原来是他们刚刚从废墟下面救出一只跛了腿的三脚猫!萧乾当时不由地流泪感叹:“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法西斯打败的!”
  地球是个小村庄,人和动物是同乡。作家海岩曾经说:“中国人都知道联合国有一个《人权公约》,可很少有人知道在联合国还有一个与《人权公约》地位完全相等的《人与动物及自然界公约》。其中心思想就是人如何对待动物不是人有没有动物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性的问题。一个人如果对动物、对自然界不好,就是没有人性。”
  著名动物保护学者莽萍女士曾经悲怆地叹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动物都那么怕人?我的回答也总是,你应该看一看中国人怎样对待动物。在中俄边境的界河乌苏里江中,鱼群总是沿着俄国一侧游弋,因为它们耐不住中国渔民的灭绝式滥捕,所以鱼群的生物习性都改变了。而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大批的黑熊、灰狼在冬季结冰时节逃离世代生存的栖息地——东北山林,到西伯利亚去。可以想像,多么残酷的猎捕使得这些动物嚎啕而逃!”
  善待动物,我们任重道远!
(1)萧乾为什么感叹“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法西斯打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联合国还有一个与《人权公约》地位相等的公约,是哪个公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不远处,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看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花。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
(1)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第一句写的是________,第二句写的是________,第三句写的是________。
(2)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摘抄短文中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摘抄短文中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空气  一(  )白云
(  )的野花  (  )的竹林  一(  )竹林
(  )的风景  (  )的家乡  一(  )小溪
(7)在短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慢慢地——(  )   漂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