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高吴老太爷之死

家&高老太爷
1、如何理解高老太爷形象?
(1)高老太爷在家庭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2)高老太爷是封建社会所认可的家长吗?
(3)为什么高老太爷临死时觉慧会有和爷爷的和解?
写于1931年,它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四川成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悲欢离合、分崩离析的生活画面。小说主要围绕高家三兄弟,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而展开一连传的故事。小说以高觉慧的觉醒、反抗和出走为主线,以觉新、梅芬(觉新的表妹)、瑞玉(觉新的妻子)三人的爱情纠葛为副线,再杂以高老太爷寿辰、兵变惊乱、鸣凤投湖、觉民逃婚、瑞玉惨死等一系列情节,集中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1.分析高老太爷形象。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
①&&&&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 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②&&&&&
《家》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2.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3高老太爷临死了,最想见的人都不在身边,这种感觉是很凄凉的,而且觉慧之所以会和爷爷和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者是他毕竟和爷爷有血缘关系,而且高老太爷从未在他面前表现的如此的可怜,此时是高老太爷一个真正的和蔼可亲的爷爷形象,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老太爷讲大哥的婚事作罢了,这才是觉慧和爷爷和接的真正原因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老太爷如此严厉是什么原因_百度知道
高老太爷如此严厉是什么原因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他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高老太爷
因为他快死了
其他类似问题
高老太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老太爷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_百度知道
高老太爷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
觉新 觉慧 鸣凤等人,哪部作品里的人物啊?
高老太爷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巴金的《家》
巴金的《家》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激流三部曲&&为:《家》《春》《秋》
巴金《家》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成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查看: 10866|回复: 40
涟水安清帮(建国前的黑社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涟水论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清代,安清帮传入涟水,一些船纤夫、码头苦力工纷纷加入。清末,新安镇东于姓开香堂招徒,土匪、流氓乘机混入。五港一带的平民、地方士绅也有参入。民国初,清帮误传为“青帮”,灰墩地区高姓者(称高老太爷)开香堂招徒,县境北部的封建把头和部分知识分子纷纷参加,有成员几百人。抗日战争期间,安清帮组织发展到各行各业,务个阶级、阶层,共产党的一此敌工人员、区长等也曾拜师收徒,当时有师徒四五千人。参加安清帮的成员,各有其目的,有的是找靠山,图搞抗势,免遭欺凌;有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扩充势力,保护自己;有的是以安清帮为幌子,掩护身份,充实力量,壮大革命队伍,这与真正的安清帮是完全不同的。
& &安清帮奉罗祖为师祖。总帮下设3堂6部,即:翁佑堂、潘安堂和钱保堂;引见部、传道部、掌簿部、用印部、司礼部和鉴定部。招徒严格按照“园明心理,大通悟觉,普门开放,万象义贵,罗祖真传,佛法庇妙”24个辈份续谱,在“园”字辈之前还有16个辈份,涟水最长辈为“大”字,最晚辈是“觉”字。
& & 安清帮订有10条帮规,帮规甚严,违者斩首,概不容情。
& & 安清帮开堂收徒十分隆重。入帮程序繁琐,凡是“空子”(指帮外人)想进门槛,须由帮人作介绍,会见引见师,引见师、传道师分别划押后,再写正式帖子去拜师。收徒的香堂大都设在僻静的庙宇中,收徒时张灯结彩,红烛高照,焚毛头香,挂罗祖像,新徒拜翁、钱、潘3位“主爷”的神位,后跪拜师傅、师母,每逢香堂大典,6个部部长,师、徒都得到场,谓之“赶香堂”。司香人让“空子”呷一口水,谓之“净水”。其后由主持人问话,众新徒齐声应答“入帮自心情愿,甘受约束,誓守帮规”等誓言,传道师向他们发放写有三帮九代名字及“海底”盘答方法的本子,这是帮中绝密,不得外传。礼仪之后,“空子”便成帮中之人了。
& & 安清帮有一整套“切口”(暗语),叫“海底”,帮中人必须熟记。如对答如流,则视为帮中之人。安清帮以义为重,外出困难时,沿途帮会招待食宿给盘川,若冒犯帮规,轻以“家法”从事,重则“三刀六洞”,秘密处死。抗战期间,安清帮的一些头目和反动势力勾结,抢夺劫掠,迫害人民,迫害共产党干部。民主建政后,有的反动头目被民主政府处决。抗日战争胜利后,安清帮组织衰落;建国前后,组织逐渐解体。
97110.jpg (41.91 KB, 下载次数: 69)
15:41 上传
一对漂亮的安清帮章[&万&字辈]
.jpg (30.45 KB, 下载次数: 69)
23:12 上传
[ 本帖最后由 zh007cn 于
08:54 编辑 ]
真假的,跟说书一样。
是真的,好像是我外公的爷爷,以前住灰灯,现在住涟水&
原帖由 上帝是女孩 于
23:18 发表
真假的,跟说书一样。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我看过《涟水县志》上说呢!!!
图片 001.jpg (12.72 KB, 下载次数: 60)
23:19 上传
[ 本帖最后由 zh007cn 于
23:26 编辑 ]
应该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啊,那是我外公的爷爷好像&
安清帮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大帮会,也称青帮(实“清”字之误),或名“安清道德会”,“安清道教”,土话又叫“三番子”,因其始祖之一姓潘,潘字拆开来是“三”和“番”,其成员见面相互把手翻三番,即示同为“门内人”之意。
&&安清帮源于罗教,后来逐渐演化为民间结社组织形式,其宗教职能日益淡化乃至消失。据专门研究中国帮会的学者考证,安清帮的发源地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淮安。“安清”二字,即是“安东县”和“清河县”的缩称。安东县为今涟水县,清河县包括今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其实,今楚州区、洪泽县、盱眙县,都是安清帮的重要活动中心。清同治元年(1862年),卞宝弟(仪征人,咸丰元年举人,官至闽浙总督)在江苏任职时,其上报的文书称:“江北聚‘匪’甚多,有安清道友名目,多系安东、清河游民,私结党朋号称师徒”。这一文件为安清帮的起源地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
&&安清帮初兴时,由于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没有能力采取手段对付,相反的欲加以笼络和利用,故得以存在和发展。
&&安清帮的成员,多系漕、盐、河、榷、驿的失业游民,因生活无着,故联合起来谋求生路。“漕、盐、河、榷、驿”号称淮安明清时期五大经济支柱,漕即漕运,漕督驻淮城,控制全国的漕粮运输;盐即盐运,淮北盐运分司和淮北总商驻河下,经管淮北盐的生产和运销。河即河工,明代和清初的总河大臣在淮安设有行署,清雍正年间在清江浦设江南河督总督;榷即榷关,明初设于板闸,史称“天下榷关淮为大”。驿是指淮安的交通地位,为南北通衢,清江浦更是南船北马换乘所在。漕、盐、河、榷、驿为淮安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商业服务业的繁荣。明代的荷兰使团称淮安是“中华帝国的第八大城市”,(美·黄宇仁《明代的漕运》)清代学者称淮安“除广东汉口时,虽吴门亦不逮矣”,淮安俨然进入全国前五名城市的行列。
&&在淮安鼎盛时期,淮安下层劳动人民从事的主要职业,当为水手(纤夫)、盐工,闸夫、堤工、造船工及其他杂役等,总之,是靠吃“官家饭”的。
&&然而淮安的繁荣却没有地方发达的手工业和农业作基础,主要靠国家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故一旦这种支持发生变化,淮安的繁荣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从高空迅速坠落下来。到了清代后期,由于漕运转海,纲盐改票、黄河北徙等原因,淮安的五大经济支柱相继消失或衰减,时人慨叹,清江浦“今昔顿异”,瞬息之间“一落千丈”,视往日如“霄壤之别”。当地人写诗记述纲盐改票后的河下景况说:“昔年盐归淮北制,制盐人家声势赫。男不耕耘女不织,笑指盐引有正额。自从改票拙谋生,生计既窘生命轻,为农无田商少钱,咄嗟朝夕难支撑……”,据县志记载,当时淮安河北曾发生万名盐业打包工集会,要求政府解决生计问题,几被当作“啸聚为乱”而遭镇压。
&&当时失业游民中,主要就是漕盐水手和盐工,这中间一部分人参加太平军,一部分人加入清军阵营,但更多的则以安清道友为名,聚集在两淮盐场,以贩私盐抢劫为生。(张华光:《江苏安清帮记略》,载《江苏地方志》1991.2)抢劫的对象当然是官府和富人。故安清帮多拥有武装,起先是长矛、大刀,后来便有了枪支、钢板划子等。
&&安清帮奉罗祖为师祖,总部下设三堂(翁佑堂、潘安堂、钱保堂)六部(引见部、传道部、用印部、司礼部、掌簿部、鉴定部),招徒严格按照“圆明心理,大通觉悟、普门开放,万象依归,罗祖真经、佛法兴妙”24字排辈续谱。安清帮帮规严密,犯规者轻者“家法处治,重者(指出卖组织等)“三刀六洞”秘密处死。
&&罗祖,《聊斋志异》上有记述,其为山东即墨人,青年时服役当兵,常年在外。一次出差路过家乡,发现其妻与人通奸,遂持刀欲将二人杀死,然当下手之际忽一转念,放下屠刀,放了二人,令二人共同生活,自己遂入山修炼,后竟成仙,得到远近乡人崇拜。罗祖的行事与明代清河神仙张福的得道经过,颇为相似,或者本来就是一人,两地传闻异名。罗教的形成和发展,当在山东和苏北一带。
&&罗教形成至安清帮始祖“圆”字辈,传说经过16个辈分,今无考。
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亲帮,是旧中国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青帮源于明季的哥老会,从清初开始,以漕运为业,其党羽遍及运河,又有船帮之称。
  民国以后,海运渐兴,漕运业一厥不振,青帮“上岸”,开始在东部大中城市拓展,到30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上海成为青帮圣地,杜月笙则是青帮史上最显赫的教父。
  共和国成立前后,对全中国的黑社会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青帮在大陆难于立足,便转移到海外和港台地区。今天,在海外的青帮与意大利黑手党齐名。关于青帮的发展史,2002年澳大利亚学者布赖恩.马丁出版的巨著《上海青帮》有精采的
先来徽章和60页的“进家证书”
青帮初祖来自印度的少林拳创始人达摩
大香堂。“香”即会员,“香堂”即青帮聚会议事的场所,常在港台影视片中出现,但都是布景。
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纪律也更森严,违规会众的处罚轻者逐出本帮,重者用火活活烧死,这是最基本的“十大帮规”。
青帮按祖师爷编排的前、后、续共七十二班辈,每辈一个字,如前24代清、静、道---等,进家会众号前取一个字,论班排辈,不得混肴。
青帮在杭州的大本营
右边:青帮开山祖王伊& &
左边:杭州青帮肇基老大王培玉
香堂分三种
(1)喜事香堂,又分大、小香堂,为收徒之用。
(2)评事香堂,头面人物议事场所。
(3)刑事香堂,执行家法的场所,影视剧将这三种等级不同的地方混为一谈了。
证书和证章有同一的漕船图案,漕运,青帮专业。
徽章放大图
六大亲帮指的是
如果你想劫粮
先认认什么旗号
这旗号后台的老大是谁
会众必须牢记
否则一字之差便会遭杀身之祸
黑话中提到青帮一顶毡帽的妙用,十分有趣。帽子寻常之物,但在公众场所不方便交谈时它的用途就凸显出来了。在这种场合下帽子代表“运粮船”,向上正放代表一切顺利,如则放呢,就表示“船”(实际就是本帮!)正遭到危险,需要援助。不是会众会毫不在意,如果是会众便一眼看明白,按帮规便应立刻用黑话联系,从钱银衣食的支援直到发动会众两肋插刀,一场影视剧的血腥画面就真实再现。
民国10年的老大,梧字班
即新会员的领班
这就是本证的原始持有者
青帮第24代弟子之一
学字辈的殷尚魁
民国时期上海滩上青帮徽章
1927年 4月任蒋介石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的杨虎与青帮老大黄金荣。
黄金荣、杜月笙(右)、及张啸林(左)在杜家祠堂里
黄金荣使用的金枪,是一把由比利时制造、 可折叠的6.35毫米口径李若佛转柄手枪。因其枪柄用24k黄金 制成,折起来后只有鸡蛋那么大,所以又称“三寸金枪”。 这是一支极其稀有的特种枪,小小的弹仓内可以填装六发子弹。就连枪械专家钱柏椿先生也坦言,他见过的枪支成千上万,但像这样精巧的枪,半个世纪以来,只这一枝。这把枪还有一个棕色的小皮套,样子就像北方人常用的旱烟袋荷包。当初,黄金荣带着他那些徒子徒孙们出入各种体面场合,看似手无寸铁,其实又有谁知道他的腰带上竟悬着一件致命武器呢?
黄金荣,字锦镛,小名和尚,绰号麻皮金荣,祖籍浙江余姚。其父炳泉生于漕河泾。黄金荣自幼不爱读书,稍长与地痞流氓交往。清光绪18年(1892年)任法租界巡捕房包探,后升探目、督察员,直至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成为上海滩上显赫一时的“三大亨”之首。他凭借势力声威,广收门徒,靠贩卖烟土、设赌场、开戏园和敲诈勒索等手段敛财物,成为拥有巨万家产的大富翁,在漕河泾镇附近购地为父母造坟建祠。民国16年(1927年)底退休闲居,经常到黄家祠堂游憩。旋即着手将祠堂扩建为家园,于民国24年时建成黄家花园(一名黄家别墅,今桂林公园),该园占地80多亩,中有“四教厅”。壁上悬挂黎元洪、徐世昌、曹锟、宋子文等军政要人和社会名流所送匾额,蒋介石手书“文行忠信”勒石成碑,置厅右亭中。 民国36年,为黄金荣80寿辰,蒋介石曾亲自来黄家花园祝寿。
黄金荣的悔过书
杜月笙(左一)与外交使节谈判
1930年,杜月笙发的戏帖
张啸林--后来成了汉奸
解放初收缴的赌具——“轮盘”
解放初收缴的淫秽物品
徽章放大图
这是蒋介石利用上海青帮巩固地盘--看这枚民国廿一年发行的光洋
& & 澳大利亚学者布赖恩·马丁参阅了大量有关旧上海青帮的著作、资料、档案史料,经梳理扒剔,发现“民国时代秘密结社是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的”。青帮成功地适应了半殖民地城市近代化的变化,发展成新的严密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实际上,它是20世纪早期资本主义政体兴起时上海社会、经济、政治变迁进程中不可分割的固有部分。全书史料翔实,结构紧凑,让人不忍释卷。
& & “上流社会”中的青帮组织
& & 青帮在上海社会中达到权势顶峰的人物是杜月笙。构成杜月笙不断增长的权势力量的网络的各种线索,汇聚在1932年11月成立的恒社中。
& & 恒社作为一个上流人物的组织,其成员的大门并不向杜月笙所有弟子开放,仅限于有社会地位的人。在1933年2月至1937年5月四年间,会员增加了四倍多,由130人到564人。在已有较详细名单的402人中,多数为商人和实业家,占54%;其次是政客和政府官员,占24%;再次就是自由职业者(律师、记者、医生、教师等等),占13%;数量最少的是工会(国民党控制的邮电工会)领导人,占6%;还有军官,占3%。恒社重要人物陆京士在恒社3周年纪念会议的演讲中,强调了恒社作为杜月笙私人组织的性质,他说,恒社只有一个领导人、一个中心,那就是杜月笙,所有恒社成员必须为杜先生效犬马之劳。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杜月笙的恒社,因为它和上海资产阶级、国民党政客、政府官员的联系,成了上海青帮中最有势力的私人组织。
& & 马丁还将青帮和意大利黑手党、美国城市的犯罪辛迪加、殖民地时期的印尼雅加达帮会、日本的“押苦札”等国外类似的有组织犯罪现象进行了比较,其中有不少有趣的共同现象,如美国的禁酒令和中国的禁烟令都反而促成了垄断这类经营的黑社会企业组织。
& & “押苦札”为占领当局效命
& & “押苦札”与政界和占领当局间的关系,类似于青帮与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
& & “押苦札(日语893)”老板们在明治时代就与政客和官僚们建立并发展了实用关系。他们特别认同极端民族主义的政治主张。自民党和民生党都有“押苦札”成员参加的卫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押苦札”与日军情报部门合作在我国东北和华北进行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战败,并没有摧毁“押苦札”与政界的关系,而只是转变为一种新形式。战后占领时期麦克阿瑟总司令部即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常常利用“押苦札”抑制左翼工会和日本共产党。这种关系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押苦札”与战后日本新政权结构联盟的基础。
旧时上海滩的青帮名震一时的“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个个都是敢给老蒋一点颜色瞧瞧的“横茬儿”。
  黄金荣死也要留在上海
  黄金荣年轻时在上海学艺期间,经常到城隍庙喝茶,结识了城隍庙一带的地痞流氓和青洪帮分子。自从当了法租界的巡捕后,便有意识地进一步和这些人厮混。他用小恩小惠收买一批惯窃惯盗,制造内讧,利用一些盗窃分子去破获另一批盗窃分子,玩弄“贼喊捉贼”、“假戏真做”的手法。
  黄金荣原来在捕房中的地位很低,但他因破案有功,再加上精于敲诈勒索,巧取豪夺,经常给法国巡捕头目恭献财帛,甚为上司所器重,由捕快、眼线升为刑事班头。不久,他又从小东门巡捕房调至法租界安捕房的总机构———麦兰捕房,这一调任,顿时使黄金荣身价培增,十分威风,手下的巡捕不仅都要对他立正行礼,还要奉敬赃金。
  黄金荣为了进一步拉拢各种恶势力为自己服务,广收门徒,网罗羽翼,勾结官僚政客作为靠山。黄金荣收受门徒,手续并不复杂,只要有一人介绍,一人具保,一人引见,并向黄金荣填写申请书,被准许后再填写正式帖子,然后再举行仪式。
  蒋介石当初原在上海物品交易所当“划线”小职员,收入不多,很不得意。他懂得在上海厮混,非要有个靠山不可。他耳闻黄金荣的势力,就经过商业界巨头虞洽卿介绍,拜黄金荣为先生。黄金荣同意之后,由徐福生当传道师,正式举行了拜师仪式,投了门生贴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组织中华共进会,充当了急先锋。蒋便以聘任黄金荣为少将参议,杜月笙、张啸林为少将顾问,后来又委任黄金荣为南京国民政府参议,奖给勋章。
  上海解放以前,黄金荣的媳妇李志清席卷了黄金荣的金银珠宝离开上海往香港,后又到了台湾。有人劝黄金荣到香港去,但黄金荣心里明白,自己已是80多岁的人,死在香港倒不要紧,只怕在半路上生急病,死在途中,那就糟糕了。他对人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不久,这个曾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人物,因发热病倒,昏迷了几天,就闭上了眼睛。其时虚年86岁。
  张啸林人所不齿的汉奸
  1897年,张啸林20岁,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专同地痞流氓为伍,不时纠众滋事,寻衅打架。不久,张啸林拜杭州府衙门的一个领班(探目)李休堂为先生,充当李的跑腿。依仗地方官府的支持,在拱宸桥一带开一茶馆,以此作为结交地痞流氓、聚赌敲诈的据点。
  辛亥革命后,张啸林参加了“三合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洪门大哥杭辛斋,并靠着杭辛斋的关系,利用一批旧日朋友作班底,逐渐发展成杭州颇有势力的一霸。
  张啸林后来到了上海,当年黄金荣在十六铺巡捕房当巡捕,经常在码头上值勤。张啸林从向船商们榨得来的油水中,拿出一份给黄“香香手”。黄见张啸林是青帮的正统流氓,就和他交了朋友,彼此称兄道弟,但这时他俩尚未成为莫逆之交。一次,黄金荣因事被抓,请张啸林帮忙,张觉得此事很棘手,原先想回避,但考虑到今后可能要借用黄在租界的势力,这对自己能否在上海站稳脚跟大有关系,于是就到处去疏通,并同杜月笙调集一笔巨款打点,这样才使黄获释。黄为此十分感激。从此,黄、杜、张三人就结为把兄弟。张啸林在上海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很快地与黄、杜共同享有“大亨”的称号。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日本侵略军曾做出决定:稳住张啸林,严密监视杜月笙,力劝黄金荣保持冷静。
  张啸林表示愿为日本侵略者统治上海效犬马之劳,与日本特务部部长土肥原来往甚密。经土肥原的介绍,张结识了日本军人永野修身,3人经常在张的宅地秘密会晤。此后,张啸林及其门徒便公开投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怀抱,成为人所不齿的汉*。日,被“锄奸”团击毙。
杜月笙喜欢借报纸炒作
  17岁的杜月笙到了上海,流氓习气越来越浓,他常常同“杭州阿发”等在十六铺码头附近强行兜揽,欺行霸市,硬做生意,或以介绍生意为名向到十六铺进货的小贩提取佣金;消闲时,又纠集同伙在码头上寻衅———“拆梢”,诈骗老实旅客、过往农民;再不然,就指使小流氓到马路上去“抛顶宫”换铜钿。富有心机的杜月笙坏主意层出不穷,经常出些歪点子教唆小瘪三混饭吃,他有个拿手好戏就是乘夜色去新开张店铺摘牌子,第二天再去勒索;或者在热闹商店的门口彼此打闹,乱抛粪便,使行人趋避,顾客逃遁,直到最后店里给钱方才了事。因其善出主意,在十六铺小流氓中,杜月笙还有“军师爷”、“诸葛亮”的绰号。
  如此混了数年,杜月笙在江湖上亦算上个有资历的人了,狐朋狗友一大帮,名气也越来越响。不久,被青帮头子看中了。至抗战前夕,杜月笙一身兼任的官商合办、商办企业的职务,居于工商界领袖的地位。他就像一个魔怪:脚踩着黑白两道风火轮,呼呼作声,左右逢源,肩上长着三头六臂,一张笑眯眯的绅士白脸,一张红彤彤的官员虎脸,一张青面獠牙的帮道凶脸;六条手臂里分别握着刀枪、鸦片、赌器、官印、算盘和索命簿,在上海滩上驰骋纵横。
  杜月笙虽是旧上海恶势力的头目,但同爱财命的黄金荣,打架杀人的张啸林相比,却别具一面。他刻意笼络人心,广结人缘,不吝重金,结交各方,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影响,所以人称他“会做人,会赚钱,也肯花钱”。戴笠落难时,杜月笙对他倾力相助,使戴铭感终生,以后常对其部下提起此事,称杜为“古道热肠”,是他平生知己之一,两人由此结成了生死交。杜月笙投的这笔人情账,以后源源不断地得到回报。
  杜月笙结交人,有其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善于揣度不同人物的心思,采取不同的手法投其所好,别人遇有难事,他总是痛快答应,不吝钱财,倾力相助。他接济朋友还有一套规则:一是他给的钱不许退还;二是帮助某人解决困难时,不容有第三者在场,只让“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过后,杜月笙也绝不张杨。他的这种手段,常使受惠者感激、钦佩,以后甘愿为他效力。
  杜月笙懂得,要成名还必须靠报纸为他吹捧,所以他想方设法打进报界。20年代中期,他收了当时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唐世昌作门生,然后通过唐,结识了许多记者、编辑,其中不少小有名气的报人,如汪松年、赵君豪、姚苏凤、余哲文、李超凡等都成了他的门生。
  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亨”中间,杜月笙更是棋高一着,正如时人所说“杜有野心,肯花钱,手面阔,手段辣,能笼络别人,利用别人”。对社会名流贤达的结交,便是杜月笙的谦恭的面具下,向社会上层渗透的一种表现。经过5年时间的经营,进入30年代时,杜月笙在上海滩上的势力达到了峰巅,三教九流、官绅工商、英法租界、黑白两道,无不对他“买帐”,杜月笙成了上海滩上大亨中的大亨,名人中的名人。
美国的青帮
& & 拥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华青帮,在美国华埠一直有相当的影响,其成员对扫除异己所施行的残酷手段,让人胆颤心惊!
& & 在美国,如果要让一个人粉身碎骨,找“华青”!要一个人生活在永无止尽的恐惧,找“华青”!拥有百年历史的华青帮(Wa Ching),不只在美国唐人街恶名昭彰,连执法的法官、联邦调查局探员、警察都惧怕叁分,历年来华青帮都是司法单位列为极欲扫除的头号犯罪组织。
& & 华青帮虽然势力庞大,但美国司法单位对华青帮的调查及文献记载却寥寥无几,在美国人的印象中,华青帮拥有东方神秘色彩,而其对异己施行的残酷手段,让人心惊胆颤。事实上,华青帮起源於青帮,同承一脉,均拥有应大隐於市的组织特性,二者不同的是,青帮成立的宗旨是为了反清复明,而华青创立初衷则是为了抵御种族歧视,为对抗洋人欺负移美华人而成立的组织。
& & 据华青帮人士指出,20世纪初,美国政府为了便於管理日益增多的华人移民,在旧金山及洛杉矶一带采强制集中管理,因此也诞生了唐人街和华青帮,虽然华青帮势力遍及全美,但纽约和洛杉矶至今仍是华青帮的大本营。
& & 华青帮是由几位拥有青帮背景的广东厨师创立的,以代表“华人青年”而取名华青,初期是一个不满当时美国政府对华裔移民的高压政策,以及白人对华人的欺压而成立的自卫组织,由於这几位厨师均有深厚的拳脚功夫底子,再加上“刀法”一流,常为华人伸张正义,以致加入成员日益增多,但创帮成员十分低调,且未作出涉及违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想了解更详细内容的请看
[ 本帖最后由 空心菜 于
12:19 编辑 ]
路过&&没有话说
涟水还有这样的历史啊,长见识了
那是我家几百年前的事了&
&nbsp&nbsp&nbsp&nbsp
电话:7工作日 8:00-17:30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老太爷之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