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德国第九边防大队队可以办理去北朝鲜的临时通行证么

从珲春出境后的北朝鲜游实录
圈河——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的一个边陲小镇,我国与朝鲜接壤的最东端口岸。图们江从西向东迤逦而来,将中朝两国隔开。界河的两岸都几乎一样地稀疏地生长着低矮的植物。所谓的图们江大桥其实是日伪时期修建的一座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过的两三米宽的铁桥。从桥的钢梁就可以分出国别来,桥的这一半涂了防锈漆,另一半则锈迹斑斑。这儿除了连接两岸的大桥,便是海关建筑和边防哨,看不到任何民用建筑。
通关的人员和车辆少得可怜,我们一行33人只用了几分钟就顺利通过了中方边检。边检时查验的工作人员胸前挂着工作证,我一瞧,惊讶地说了声:“啊,怎么也叫金日成?”边检员笑着纠正道:“不对,是金成日!”逗得同行忍俊不禁。可一过图们江大桥,进入对岸的朝鲜无汀里口岸气氛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面带菜色的朝鲜人民军士兵个个表情严肃,下令我们下车接受检查。一位同事友好地递过去一支烟,不仅被他怒目而视地拒绝,而且边骂边做出要动手打人的样子,幸好被地接导游好言相劝,才避免了一场冲突。后来导游告诉我们,朝鲜军人是不抽烟的,他们的领袖金正日在视察部队时,曾经告诫官兵,将电脑盲、吸烟者和音乐盲称之为“21世纪的三大傻瓜”。这一来,我们队伍中的气氛也立刻凝重起来。我又不得不相信来之前导游和我们说过的一些话:在朝鲜境内,不得随意说话,尤其是不能对他们的国家和领袖评头论足;不能随意拍照,不让拍的地方绝对不能拍,不然就会招来高额罚款;不能带摄像机、手机和MP3,不然就会被没收。还好,我们个个都很听话,临出关前,都将手机和MP3寄存在海关,要不然就惨了。在朝鲜境内通关时,我们所有的旅行包都被翻了个遍,连箱子里的内衣内裤也不放过,这样的场景我只在电影里看到过——八路军化装进城时,日本鬼子的岗哨就是这样查的。那段时间,空气几乎都被凝固了,大家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出点什么差错,与圈河边检时大家有说有笑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多小时之后,好不容易全都通过了边检,我们紧绷着的心顿时松弛了下来,登上了自备车(朝鲜境内允许我们自己带车,只是手续很繁琐)。可是车行不到五十米,前面又是一个岗哨,又要我们下车步行接受检查。这时阴沉的天又下起了大雨,本来就已经是很泥泞的道路几乎无法行走。许多人脱下外套盖在头上挡雨,朝鲜士兵要求我们33人一字排开,队伍拉的很长,稍有不整齐就大声吆喝,大有不让通过之势。而我们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人家的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大约十来分钟,士兵看着我们个个都已经淋得差不多都湿了,才同意我们上车。上车后不断有人在抱怨,也不知道他们是抱着什么心态,要跟游客过不去。
刚坐好准备发车,朝鲜的地接导游就上车了,好家伙,一上就是两个。这两位女导游二十出头,穿戴十分得体大方,胸前挂着金日成像章,显得十分精神,脸上不仅丝毫没有士兵的菜色,而且模样十分俊俏。靓丽的把男士们的目光都拉直了。坐我前排的一位情不自禁地赞叹着,啊,朝鲜妹妹真漂亮!导游微笑着说:“不要叫我朝鲜妹妹,我姓高,叫我小高,或者高导就可以了。由于罗先市旅行社接待能力有限,我们是从平壤旅行社派来的,都毕业于平壤外国语大学,下面让安全员小李给大家说两句。”普通话虽不标准,但很亲切,来时的凝重顿时也烟消云散了。她们也没有解释什么是安全员,我估计也就是监督员,是防止导游拿回扣或者做出不利于他们国家形象的事情的那种监督人员吧。自我介绍完毕,第一个话题就是给我们介绍朝鲜的“三大免费政策”:读书,住房,医疗。这正是中国人最沉重的负担。每每提起这话题,他们的眼睛里就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出于对他们的尊重,我们一路上几乎没有谈及朝鲜与中国差距的话题。高导告诉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叫罗先市,是朝鲜境内唯一的开放城市。距中朝边境50多公里,但车程得两个多小时。本来半小时的路程为什么要走两个多小时,我觉得很纳闷,就问为什么?导游没有直接回答我的话,只是调侃地说:“其实这样也好,我们可以做免费的按摩。”后来我才知道,在朝鲜境内几乎没有水泥路,城区主干道才有不多的柏油路。泥土路且不说,而且都是坑坑洼洼的,好像是从战争年代以来就长年没有人维修的一样。我知道,刚才我的话是触到了她们的痛处,朝鲜人既自卑又自尊,又很敏感
导游的调侃不仅没有使车厢的气氛活跃起来,反而使一个个游客眉头紧锁。也许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两位导游给我们唱起了中文歌曲《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朝鲜小妹也能唱排行榜上的流行歌曲,这不仅让我感到惊奇,也一下改变了原来对朝鲜闭关和锁国,只唱革命歌曲的印象。掌声之后,有人提议他们唱《大长今》,高导说:“韩国歌曲不会唱。”有位同行马上纠正说:“不对吧?是南朝鲜歌曲。”说的高导十分尴尬。因为在我们出行前,导游反复交代,在朝鲜,不能说韩国,要说南朝鲜,不能带有韩文的印刷品。朝鲜导游的口误,也使我们的胆子更大了,也许是这样的逻辑,你自己都说错了,难道还不允许我们说错吗?于是一路上我们好奇地向导游问这问那,问到敏感问题时,她们只是笑而不答,环顾左右而言它,撇开话题跟我们介绍窗外的景色。所介绍的也全是我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介绍路上的标语,无外乎就是“21世纪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金正日总书记万岁!”“社会主义朝鲜万岁!”介绍的景点也无外乎就是金日成或者金正日到过的地方。而对我们最具吸引力的却是路旁用木头做轮毂的牛车,披着塑料薄膜戴着斗笠在地里干活的农夫,穿着军装列队跑步的娃娃兵,锈迹斑斑早已停工了的厂房和坏在路边的柴油车。
&&&&&&&&&&&&&&&&&
罗先市由罗津和先锋两地合并而来。原先叫做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后来改为中央特别直辖市,是朝鲜唯一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相当于我国的深圳市。可无论怎么说,也很难将这样的城市与深圳相提并论。一个广场,坑坑洼洼;几条道路,车辆稀少;满街标语,几乎一样。楼高不过三层,街面不见店铺,墙上没有广告,路上少有行人,偶尔驶过一辆车,还是吉林牌照的。人们的穿着几乎都是一样的夹克衫,就像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所穿着的一样。一所医院,是加拿大人投资的;一家银行,是泰国人开的;一家海产品加工厂,是中国人开的。除此之外,就是已经关停了的香港人开的英皇赌场。
我们早晨六点从图们出发,到罗津已经是午饭时间了,15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走了6个小时。吃过午饭,我们便去景点参观。所谓景点,那是对朝鲜人民而言的,一块纪念碑,碑文看不懂,也拍了张照片,证明到过朝鲜。一座平房,是战争年代金日成和金正日来过的地方,我没有兴趣,走也没有走进去过。雨越来越大,从进入朝鲜境内就一直没有停过。海边的风带着淡淡的咸腥味掠过草尖,瀌瀌冷雨敲打屋檐的声音盖过了导游的讲解声。没有带伞的全躲到屋檐底下避雨去了,导游没有说完就闲着没有事了。我看她们闲着就试探着问,是否可以跟她们合个影?没想到它们竟然那么爽快答应了。我马上将相机交给同伴,站在她们俩中间,合影留念。那位姓李的朝我笑笑还故意踮起脚尖生怕照片中的形象太矮了。看见我和朝鲜妹妹合影,同伴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尽拿我开涮。刚才还在笑我的同伴不一会儿也凑过去合影,成为我取笑的对象了。回来的路上,同事问我朝鲜之行有什么收获,我不假思索地说,什么收获也没有,最大的收获就是和朝鲜妹妹合了个影。逗得车厢里的气氛一下有活跃了许多。
离开革命事迹馆之后,导游带我们去拜访海洋村,感受当地的渔民生活。我走在头里,一到渔民家,就二话没说地跨进了门槛。导游一把将我拉了出来,说进去要脱鞋。我退了出来,可塑料地毯上已经清晰地印着我的脚印了,好在女主人也没有太在乎。三间低矮的木屋,里面干净整洁。卧室里大部分空间被火炕占据着,墙面的装裱是洁白的手工艺针织品,显的非常的敞亮。沿墙摆着彩电和冰箱等家用电器。客厅的中间放着三个大菜坛子,是朝鲜族特有的制作泡菜用的。女主人和小孩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不知道是不懂汉语,还是有规定,她们没有和我们交流,女主人只是站起身来看着我们。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模样很可爱,对我们这样的“游客”也许早已司空见惯,也只是只顾自己玩耍,一点好奇心也没有。我只是小心翼翼地在门口对着她们家的客厅拍了几张照片。在朝鲜,拍照片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使用专业相机,不能使用长镜头,不准对着普通百姓和军人拍照,拍领袖塑像或者画像的时候必须完整。因为她们家的墙上挂着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日成的妻子金正淑的画像。总共有五幅,稍不留神,就会拍的不完整。
离开海洋村,我们来到了罗津港。因为雨大风大,港口空无遮拦,气温又低,好些人一下大客车就被风雨逼了回来。我是属于比较“勇敢”的游客之一。既然来了,还是应该去看看的。雨雾中的罗津港,只是依稀可辨码头的轮船和吊塔,这给本来就神秘的港口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走近码头,朝水中看,海水清澈见底,丝毫没有杂质,即使在风雨中,水底的藻类和贝壳也清晰可见。我曾赞赏过香港浅水湾那湛蓝湛蓝的海水,也曾感慨过福鼎牛栏岗那碧绿碧绿的波涛,可与罗津港这透明的水质相比,那简直相差太远了。那一刻我忘记了自己正穿着单裤,也全然没有了下车时候瑟瑟发抖的感觉。这荡漾的碧波,这斑斓的海藻,还有雨中苍翠的山峦和薄雾轻罩的港湾,大自然的美让我深深地为之陶醉。可汽车的笛声催促我,别人都已经上车了。我回到车上,他们问我:“在宁波没有海看吗?”我说:“不一样!我终于明白长春的马导说的一个中国游客逃往朝鲜的原因了。”在长春龙嘉机场,当地导游接团的时候告诉我们,此次朝鲜之行差点泡汤,原因是一个中国游客出逃朝鲜,引起海关关闭。于是他们要把我推下车,说让我也“出逃”,蹲在罗津港海岸看一辈子海。是的,要是能够,我愿意成为罗津港口的一尊雕塑,永远守望着这一片湛蓝的海。
看完海,我们去了罗津剧院看孩子们的演出。每天下午三点,孩子们都要给来旅游的外宾演出,也许这是罗津市最靓丽的名片。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朝鲜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她们演唱几乎不用伴奏带,都是小孩子们自己用手风琴伴奏的,歌曲虽然都是用朝鲜语演唱,可是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最受欢迎的歌曲就数他们用朝鲜语演唱的中国歌曲《南泥湾》了,也许是大家对这旋律的熟悉,掌声最热烈也最长久。来朝鲜的游客几乎清一色的是中国人,两天中只看见两位西方游客,看模样不像是欧美游客,像是阿拉伯人。演出结束后,小孩子们集体谢幕,团队派张书记和我上去给孩子们赠送礼品。我们将从珲春带过去的两箱糖果、饼干送给了小朋友,并且和他们合影留念。我们刚离开舞台,就停电了。在朝鲜,即使是这样的经济特区,停电也是家常便饭。晚上,除了涉外宾馆用自备发电机发电以外,几乎一片漆黑。导游说,这都是美帝国主义背信弃义,他们没有履行合约将重油卖给朝鲜,致使朝鲜的电厂没有原料。朝鲜的能源十分缺乏,既没有石油也没有煤炭,能这样坚守他们的气节挺过来实属不易。了解了这些,除了增加一份对朝鲜人民的同情以外,也更让我坚信,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是挡不住的滚滚历史洪流。我相信,朝鲜改革开放,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为期不远了!
&&&&&&&&&&&&&&
唯一可以显示出罗先是改革开放城市的就是自由贸易市场。这个自由市场面积大约有两公顷左右,粮食蔬菜、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干鲜海货应有尽有。与街面上只有供外国游客购买的旅游用品商店形成极大的反差。但由于罗津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是太差的缘故,这样的市场也没有给人留下多好的印象。
我们下车,从公路到自由市场还有100多米的距离,由于刚下过雨,这里的路比乡村的泥泞小道还要难走。在朝鲜,无论军人还是百姓,全都清一色地穿着我们早已没有人穿的高筒雨鞋,因此他们不怕泥泞,可苦了我们这群游客。好几个女游客走十几米就不愿意再往前走了,强烈的购物欲望却被这泥泞的道路给挡了回去。我踮起脚尖像跳芭蕾那样不断地踩着前面人走过的脚印走,由于走的太专注,走了没多远,就和其他同行走散了。虽然已经很小心,可鞋帮上还是全糊上了泥浆,于是干脆把皮鞋当草鞋,大踏步向自由市场迈进。
这里的小摊贩非常的热情,与国内的自由市场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很热情地和每个过往的行人打招呼,一边用手势一边用很糟糕的汉语推销自己的货物,大有不买不让你经过的架势。这和涉外国营商店里懒散的营业员形成极大的反差。我在一个干货摊前驻足,那里墨鱼干,鱿鱼丝,海蜒,明太鱼,黄鱼鲞,品种多样。尤其是墨鱼干,品质上乘,比两只巴掌还大的墨鱼干只要两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只,这在宁波至少要十几元哪。我开始有些心动,但一想,好像海关不让带动物制品,也就没有买了。在朝鲜,人民币不需要兑换成朝鲜币,在自由市场上是流通的。1元人民币等于朝鲜币320元,看一场电影只需要5元朝鲜币。1元人民币在朝鲜可以看24场电影。前些天在万达广场陪儿子看了场《蜘蛛侠III》,80元一张票,也就是说在中国看一场电影在朝鲜可以看1920场。我们在涉外商店买的每人只允许带两条的“金刚山”牌香烟需要22400朝鲜币一条,不要说朝鲜百姓消费不起,即使消费得起也无从买到。在朝鲜,除了自由市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商店,街面上看到的唯一店铺就是和中国农村一样的家庭理发店,商品都是供给制的。而对于我们来说,70元人民币一条香烟实在是太便宜了。有位同行带了10条,海关上是让别人帮着带的。回来送给朋友,说比中华烟还要好。朝鲜,让我找到了阔人的感觉!因为我口袋里揣着5000人民币,信用卡里还有3万多元。嗬!这样一算,如果换算成朝币,那我就是千万富翁了。这样想着,我昂起了头颅,似乎是阿Q再世,在朝鲜的自由市场上飘飘然地“飞”了起来
这里的工业品几乎都是中国和日本产的,价格也不便宜,一只可以充气的打火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小商品市场常见的那种)也买1元人民币。商品的商标都是中文和日语。我看了看那些对他们来称得上是时髦的夹克衫和猎装,几乎都是出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那种假冒伪劣产品,价格也不菲。我在货摊上随手拿起一支中国产的高露洁牙膏,只要从颜色上去辨别,就知道这是一支假牙膏,我也没有问价钱,生怕被摊主缠住,于是我想那些标有日文字样的商品也不见得就是日货。但就是消费这样的“假冒伪劣”商品,对朝鲜人来说,就是非常奢侈了
这里最贵的可能就是大米了。朝鲜虽然地处北方,可是饮食习惯却是以大米为主食。朝币1000多元一斤的大米,折合成人民币也要3元多,比国内市场还要贵。猪肉几乎没有看见,听说要过年的时候才能宰杀,分配给居民。可是我们在宾馆,天天都能吃到可口的白米饭,吃到新鲜的猪肉。想到这里,我又体会自己竟然也享受到了外宾的待遇。我们在朝鲜的消费,每人每餐的餐标是20元人民币,还不包括酒水。也就是说我们一桌每餐至少就吃掉64000元哪,在朝鲜人眼里,我们个个都是阔佬呀
走出自由市场,几乎个个手里都提着网兜,里面装满了各色海鲜,有梭子蟹,有扇贝。尤其是扇贝,国内起码得12元一个,这儿是20元钱就装满了一网兜。明知道海鲜带不出海关,可是因为便宜,不少人都忍不住买了。我们只好和导游商量,让她替我们跟饭店说说,给我们加工之后作为晚餐用菜。有位同事买了许多海胆,是生吃的海鲜。朝鲜导游打趣地说:“你还是留着明天回中国的路上吃吧。
他问:“为什么?”
“因为……”朝鲜导游红着脸,不好意思说
越是不好意思说,我们就越逼她说:“因为什么?不要话说半句哟!我们中国说话说半句是要
“因为男人吃了海胆,就控制不住……,在我们朝鲜没有这种专门的地方,要到你们中国才有呀
“控制不住什么?
“什么专门的地方?”一个个七嘴八舌,故意在拿女导游寻开心。
&&&&&&&&&&&&&&&&&&&
晚上,我们在罗津大酒店,吃着自己购买的海鲜,喝着朝鲜产的啤酒,看着饭店服务员的表演,好不惬意。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朝鲜生活水平低,饮食差异大,从国内带来了许多余姚榨菜,萧山萝卜干和宁波雪菜。可这儿都没有用上,这儿的伙食比国内一些旅行社安排的餐标好多了。
在罗津,最高档次的涉外宾馆,充其量也不过是我国八十年代初的县级招待所。五层的建筑,有电梯,但不能用,因为宾馆的发电机所发的电只够照明用。我们哼哧哼哧地背着行囊爬上了五楼。门锁也不是电子卡,而是普通的钥匙,最有趣的还是钥匙牌,又厚又宽,比手掌小不了多少,甚至口袋里都装不下,幸好晚上也没有地方可以走,要不然还得挂在腰上,那一个个俨然就成了明代锦衣卫的捕快了。房间里有电视机,是日本的松下,还有刀叉之类的用具。可是没有牙具,只有两块反复被使用过的旧毛巾。导游吩咐我们用水要十分小心,因为他们的地板漏水,稍不小心就会渗到下一层去。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水龙头,没有热水?打开冷水阀,一拧开关,水很大,我立即关阀门,可怎么也关不上。不一会儿就将还没有堵上下水口的水盆注满了,水马上满到了地上,还不到半分钟,地上已经积水了。我已经够小心了,还是犯下了大错!眼看水就要从卫生间满到了客房。我不知所措!想用毛巾去堵住出水口,非但没有堵住,反而溅得满身是水。我跑到走廊上喊,空无一人。不知道是朝鲜的宾馆平时没有服务员,还是体制问题,从进宾馆,到出宾馆,我还没有见到过一个服务员的影子。住同一房间的小张也急的团团转。还是他有经验,找到了洗脸盆底下的总阀门。总算给关了,可地上已经可以养鱼了。说奇怪也奇怪,我们房间的地板质量偏偏就特别好,竟然一点也不会渗漏,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梳洗时,地上的积水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满。我们只好赤脚进去洗脸,这也好,洗脸的同时还可以顺便洗脚,就是水太冷了。虽然已经是五月中旬,可是连日阴雨,朝鲜最北部的气温还在10℃以下,虽然房间有暖气,可水温还是很低,冻得两只脚就像是穿了红色的短袜。
宾馆里的电视可以接收到延边台、中央一套、凤凰卫视、华娱卫视、湖南台和BSTV,就是没有朝鲜台。这和我们住国内宾馆没有什么两样。小张说:“真缺德,连本地的电视也不让我们看。”
我说:“给你看也看不懂呀,你又听不懂朝语。”说怪也怪,在朝鲜的两天,我们什么新闻也没有看到。据说,在朝鲜,周一到周五,电视台只播新闻节目,到周六周日才能播文艺节目。
第二天,天放晴了。朝鲜的北部和我国东北一样,由于地处高纬,又处在东经130°以东,再说节气已过立夏,所以天亮的特别早。三点多,天已发白,五点多,太阳就从窗口照到了床上。由于窗帘的遮光效果非常差,再睡也是睡不着的。我早早地起床,和同事一起走出宾馆,外出散步。走过宾馆前的一条公路,前面就是海边。但就是这样的海边宾馆,也没有人工修筑的可以沿着海边散步的道路。我们只能在草丛中前行。由于刚下过雨,没走多远,裤管就被打湿了。还好土壤是沙质的,两脚还没有全是污泥。太阳已经一丈高了,照着海水,连海水也变得很刺眼。这就是一望无边的朝鲜大东海,也就是日本海,茫茫海水的那边就是日本国。历史上这个民族是怎样地一次又一次地被外族侵占,又一次次地从侵略着的手里收复失地,这是怎样的一个不屈的民族呵!就像这岸边的礁石,一次次地被海水吞没,又一次次地从海水中昂起高高的头颅!
琵琶岛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们朝鲜之行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向往?不仅是因为那儿的有北地的海岛风光,更因为来的时候导游就跟我们讲起那里的一夫多妻制。由于战争,朝鲜人口少,男人更少。生五个孩子的母亲就是英雄母亲,会得到国家的嘉奖。在那个岛上,不仅是一夫多妻,而且每个男人都多达50个妻子。如果不亲自去看看,岂不遗憾?一路上,男同事均对这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津津乐道,话此不疲。同事小黄干脆说,就在岛上长期居住,不回中国了。乐得女同胞前仰后合。
车子经过一道人工铺设的海上堤坝,就上了琵琶岛。琵琶岛的得名与这条海上堤坝密切相关,就是因为这条与大陆相连的小路,使小岛成了个琵琶形状。翻过一座山坡,见到了岛屿上的一座现代化高层建筑,比罗津市的任何一座建筑都来的气派,不用导游介绍,我们也可以猜得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皇娱乐中心了。据说,鼎盛的时候,每天都有几千人在这里豪赌,现在早已关闭,显得冷冷清清,不过高大雄伟的建筑似乎还在透露着当年这里的繁华。
琵琶岛没有什么独特的景观资源,但这儿的海湛蓝碧透,这儿的空气没有一丝尘杂。雨过天晴,蔚蓝蔚蓝的天幕上缓缓地飘着几朵白云,像是有人刻意缀上去的。鸥鸟自由地在海天上翱翔,海浪哗哗的拍打岛礁犹如天籁。这儿虽有人工用水泥修筑的防波堤,可是防波堤上长满了海带等海生植物,反而让人感觉到没有人工的痕迹。我下到水边,正值海浪退去,顺手捞起一根海带,没有想到,竟然还那么长,足有两米多。我捞上之后,就被别人抢了去,然后一个个提在手上像战利品一样拍照。我也凑过去拍了一张,因为自己捞的没有拍好像吃了大亏似的。拍了照片后,意犹未尽,还有人问我那儿捞的,也要下去捞。捞足了就用塑料袋装着,知道带不回家,还是舍不得扔,于是就放在大客车的过道上。还有一种绿颜色的海带,既小又薄,当地的船夫捞起来生吃。我也捞了张吃吃,味道还不错,又鲜又咸又涩。
捞完了海带,我们就在防波堤上拍照。不知道是谁的发明,拍身后的浪花。当身后的浪花达到最高点时,按下快门,这需要眼疾手快,很多人拍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因为要等好长时间才有一个大浪,等来了,又没有来得及按快门,倒是有不少人在拍照时将鞋子、袜子、裤腿都打湿了。拍完照片,见前面一大群人围着,我们也凑了过去,原来在那儿在生吃海胆,人民币5元一只。那海胆,模样像个栗子,圆球型,外面长满了刺,卖主熟练地用刀将海胆切开,然后让买主拿用易拉罐薄片制成的勺将里面的内脏掏出来吃。我在边上看了好长时间没有勇气吃。也许是宁波人本来就有生吃海鲜的习惯,一个个过来都尝了,并且都说好吃。我也撑不住了,终于也鼓起勇气要了一个,的确味道很鲜。她们都已经回到客车上去了,我一个人还在那津津有味地吃着,因为是活的,我一边往里掏,它外边的刺还在蠕动。我又不敢捏得太紧,生怕被刺着。我觉得这样吃好残忍,摊主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用蹩脚的汉语告诉我:“没有关系,你吃完要把海胆还给我,吃了之后放到海里去,它还会活,过几个月,又可以捞上来吃。”
“真有那么神奇?”我问道。
“是的,不会骗你的。”摊主回答说。因为客车要开走,虽然好奇,我却没有时间再探听有关海胆的神奇了。
“下面的项目是自费项目,去对面的岛上看一夫多妻制!”我刚上车,车子就启动了,听见导游在介绍下一站要去的地方,显然大家是在等我这吃海胆的回来。
“坐船三十分钟,票价80元。” 导游终于把这最后一道大餐端了上来。也有几个听说自费不去的,躲在车里打牌。
我们穿了救生马甲,站在甲板上看海景。两岸青山缓缓后移,一道白波从船后拖出,海风吹起导游小姐的秀发,在青山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妩媚标致。我暗瞥了她几眼,心想要是能将她带回国做老婆那有多美呀!正当我凝神思索,身边的陈老师让我帮他拍照,我没有听见。他学着赵本山的腔调骂了句:“小样!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正好我身上穿的是救生马甲,逗的满船的人哈哈大笑。不过,还好!要是他们知道我此时心里想什么,岂不更狼狈?
说话间,船已经到了岛礁,并且不停地往礁石上靠。前面海上隐隐约约有动物在凫水。导游告诉我们,就是这些瞪着眼睛,长着胡须在海中游泳的家伙,你别看它们个头不大,模样不俊,可是它们每个都有50位妻子。“啊!”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叫,知道这回又被导游耍了。但脑袋反应快的一位同事马上就想到刚才路上来说要在这娶50个老婆不回国的小黄,他指着正在专心致志对着海狗拍照的小黄“啊!”地一声,我们马上就明白了,抢着上去抬手抬脚就要把他往海里扔。他挣扎着急得大喊“救命!”引来了好多不知情的人围观。船老大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赶忙将船停了下来,后来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后都拍着大腿在笑。
回来的路上,由于风太大,我再也不敢再呆在甲板上了,而是躲进了船舱,看船老大开船,并通过延边的地导翻译和他聊天。有个同事看见他的船台上放了一捆墨鱼干,问他买不买?老大开始没有说,后来神秘兮兮地说:“卖。”原来他也搞点业余创收,这在他们朝鲜是属于“资本主义尾巴”,问他价格多少?说人民币2元一片。也不好讨价还价。在朝鲜购物,几乎都是一口价,我们同行中有几个在自由市场上“天上开价,地上还价”一族,到这也没有捞到半点便宜。后来说买200片,能不能便宜点,导游翻译说,即使两万片还是这个价。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上岸后跟船老大去岸边小屋里去装了一编织袋墨鱼干,真的买了200片。
“到了朝鲜,总得带点礼物回去吧?”“导游你别说,你的心思俺知道,我们会让你满意的。”心直口快的同事说,“这是所有旅游团的保留节目,我们不会在意的。”
其实来朝鲜购物那也真是来错了地方。前面几家饭店吃饭时就已经都看过了,所有的商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金刚山”牌香烟,“开城牌”高丽参,还有领袖画像的邮票,还有一些布娃娃手工艺品。唯一让人心动的是熊胆粉和野鸡毛工艺扇,但都是动物制品,带不出海关。倒是我们入境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水果,那是带不回去的了,怎么办?只好送给朝鲜人民了。离购物商店不远的公路边,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倚靠在树上看着我们,人有些瘦,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衣服又脏又旧。我们的一位同事过去,给了他几个硬币,被他丢弃了。回到车上来跟我们说,朝鲜人民有骨气,不要我们的施舍,我给他们钱,把钱扔掉了。导游问:“给他什么钱?”回答说“硬币”。导游说:“给他纸币就会要的,在朝鲜,硬币不流通,只有人民币纸币才通用。”果然,给他纸币1元就要了。有位同事还把从中国带来还没有吃的苹果、方便面等送给了他。他提着塑料袋一溜烟就跑了。
我们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汽车驶出罗津市,从原路返回圈河口岸。朝鲜的两天行程就要结束了,和来时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总觉得了解得很少,虽然到过朝鲜,但这个国家仍然很神秘。每个旅行团走的线路都是固定的,不像在国内,可以自由走,有几个老师想到他们的重点中学罗津中学去看看,也被挡了回来。为了想了解更多有关朝鲜的情况,我把导游拉到座位边,和她聊了起来。
我看着大巴上的电视,问他们国内能看到什么外国电视,尤其是中国的电视。她说,目前平壤电视台在热播中国电视剧《渴望》,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电视剧。问她《射雕英雄传》等港台影视则一概不知。像她们这样接待外国游客的导游连延吉也没有去过,因为他们只有接待外国旅行团,没有朝鲜人出国。只有等到朝鲜人能到中国来旅游了,他们才有可能跨出国门。朝鲜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免费,中学毕业一般考不取大学的几乎都参军。按照他们的学制,高中毕业才十五、六岁,所以我们来时的路上看到一群娃娃兵也就不奇怪了。女孩子的择偶标准首先考虑的是劳动党党员,其次是军人。在朝鲜入党是非常神圣和光荣的事情。
看我们聊得那么投入,旁边的同事说我歌唱得特别好,建议她和我合唱一首歌。在其他同事的掌声中我们也没有办法拒绝,只好走到前面拿起话筒。我建议唱《神话》的主题歌,我用汉语唱成龙演唱的部分,她用朝语唱金喜善演唱的部分。开始她说不会唱,后来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才同意唱。我们这才知道来的路上让她们唱《大长今》,她们说不会也是假的。既然能唱《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也就能唱《大长今》《神话》,只是他们有禁令,不能唱韩国歌曲,现在和我们混熟了,也就唱了。我想,窄窄的三八线是挡不住“韩流”的;浅浅的鸭绿江也是挡不住“汉潮”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开放是每个朝鲜人的愿望,是抵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又到了朝鲜无汀里口岸,导游要和我们分别了,虽然只有两天,我们还真有点依依不舍,好多同行要送她们礼物,都被她们拒绝了,最后我们旅行团给她们几百元小费,她们还是收下了。
在朝鲜海关,我们又在等待着一次更加严格的检查。每个人都要将数码相机交给安检员,让他一张一张地查,因此过关速度很慢,有几个偷偷地拍了朝鲜军人和百姓照片的人知趣地在准备安检前就把照片给自觉地删除了。轮到我的时候只是检查一下身上携带的,行李包还没有打开,在检查别人行李的时候,我就故意大声说:“检查过了,可以走了吗?”安检员在忙着检查别人,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我的话,我就当作已经检查过了,轻松地过了。不过,我也没有带动物制品和乱拍照片。等大家都过了海关,才知道同事的那200张墨鱼干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好不容易才得以通关。可是到了延吉火车站,才发现少了60张,被海关工作人员“雁过拔毛”了。大家纷纷谴责朝鲜海关人员,但已经无济于事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倒是我们捞的那一塑料袋海带,还是原封不动地还在大客车上,看来他们的边检虽然严格,却也有漏洞百出,早知道这样,该带的还是带上,下次就有经验了,可是我估计下次再也不会去朝鲜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第九边防大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