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基调有哪些较强烈的散文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情感教育在中学散文教学中的运用.pdf3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三冼铂坤范戈爹
硕士学位论文
目:情感教育在中学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所在 院 系:文学院
专业名 称:学科教学 语文
指导教 师:李泽淳
生:刘景宏
完成时 间:2006年7月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长期以来因为教育的价值功能被扭曲,我们忽视了或仅仅将情感作为促进学
生认知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与认知并列和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有
机组成部分,人为或无知地削弱其固有的功能,致使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
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等良好的愿望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这就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不但难以丰富、充实,反而越发苍白、单调。现实的教育是片
面强调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而忽视教育尤其是忽视情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精神价值和人文功用,将学生的审美兴趣与情感引向功利主义需要。因此笔者提
倡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情感教育。
本文选取了散文作为情感教育的实施阵地,提出了在散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
育。教育者通过把握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接受心理,挖掘文本、教师、学生
三者的情感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并给予相应的
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心灵的陶养,形成自觉审美的阅读能力;同
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带动其各项潜能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
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本文拟从散文及中学散文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公考,家教,作文,写作,阅读,诗歌,散文,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
&>&&>&平淡与深切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
平淡与深切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
&##)年第&期(总第$!’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B).::=&3?:@C:61?1C54EF1G:56FG:&4G&?HE:@:149ADA,01(&&##)
,0I&4&3561($!’
平淡与深切
———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福建福州!)&###$
摘要:周作人纯散文是一种温情的流露,而鲁迅纯散文是一种热情的倾吐。周作人只求淡淡表示,
喜欢折情就理、折情就“知”、折情就事,从情致意味的层面来看,他的纯散文呈现出平淡的风格。而鲁迅崇深入挖掘,重情尚理、移情入“境”、以情驭事,其纯散文呈现出深切的风格。两者均领导了一代文风。
关键词:温情;热情;平淡;深切;散文风格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五四以来,周作人那“记述的”、“艺术性”的“叙事与抒情”夹杂的散文,率先获得成功,
[]$“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钵”同友人谈闲品茗,就给人不少温暖。周作人在$/&&年写下《苦雨》一文,光看题目,人们
可能会猜想作者要讲述淫雨给人带来的苦楚和凄清。可是,第一段就写了不少雨中“佳趣”,这明明是喜雨,怎能叫苦雨?不过,作者将笔势一转,用了两个自然段诉“近日多雨”之“苦”。可是,似乎淫雨也能让作者“兴高采烈”。作者接着写小孩和成人“成群结队”在院子里“淌河”,蛤蟆“整日叫唤”,“极有田村的风味”,凸显了夏雨带来的生活情趣。
周作人在三四十年代的纯散文也并非清冷一路,《立春以前?雨的感想》可说是当时的压卷之作,周作人此文用水墨画般的淡雅拙朴笔调勾勒出浙东水乡的秋雨图:睡在小楼听雨声、闭窗坐听雨打篷、舟子摇橹船自如。作者还谈了“颇有意思”的“雨中步行”,巧妙穿插了浙东民间故事、日本传说和水乡孩子的戏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活泼质朴的风俗画。我体会不到清冷,但能感觉到暖意,悟出作者对故土的脉脉温情、丝丝眷恋。
周作人的纯散文,诚然有几分悠然闲适;但是,周作人纯散文并非纯然闲适,而是和忧郁乃至苦寂相关联。《雨天的书?自序一》提醒我们:
开创了中国散文的新局面。鲁迅的《朝花夕拾》$#篇回忆散文,和散见于其他文集的记叙抒情
散文即笔者所说的纯散文一起,开拓了现代散文的疆土和路子,也起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作
[]&用。周氏兄弟(鲁迅和周作人)的记叙抒情[]!散文是“领袖一代文风”的。
自朱光潜$/&)年指出周作人《雨天的书》
[]-的“特质,第一是清,第二是冷”以来,许多
论者把“清冷”作为周作人纯散文的风格构成。诚然,周作人承认自己“到底不是情热的人”(《谈虎集?后记》),但他的纯散文自有一种不难觉察的温情在。散文家周作人“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他明明知道苍蝇是“美和生命的破坏者”,却又赞赏:“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雨天的书?苍蝇》)这就是一种温情态度。在《雨天的书?自序一》,周作人所说在“多雨”、“阴沉”、“气闷”的冬天“烘着白炭火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文顶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散文风格学”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肖剑南(—),男,福建永定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文学博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那是颇愉快的事。不过这些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但是在晴雪明朗的时候,人们的心里也会有雨天,而且阴沉的期间或者更长久些,因此我这雨天的随笔也就常有续写的机会了。”!&#$年,周作人在《风雨谈?小引》明确指出:“《雨天的书》恐怕有点儿忧郁,现在固然未必不忧郁,但我想判表明了鲁迅寻觅闲静的“委实不容易”和鲁迅纯散文“闲静”的成分实在极有限。鲁迅并非为回忆而回忆,他总在历史的“回忆”中,加一点现实的
[](&)%!#’“盐”“再认识自己并重上征途”,。鲁迅所
执着于现实的禀性使其纯散文多了“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并且,“悲愤总时时来袭击”,难免投射到作品中,因而悲愤压过闲静成为散文的主要情感基调。鲁迅极为推崇司马迁,在《汉文学史纲要?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应该稍有不同,如复育之化为知了也。风雨凄凄以至如晦,这个意境我都喜欢,论理这自然是无聊苦寂,或积忧成病,可是也‘云胡不喜’呢?”周作人在《瓜豆集?自己的文章》就说,别人称他的散文为闲适的是“不很对”的。尽管有忧郁乃至苦寂,周作人却能“‘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
那间体会永久”[$]。因此,其文就自然而然表现
出对生命、对生活的片片温情。周作人纯散文没有热情,但是有温暖,没有盈溢,但是有人生的余裕,没有急促,但是有淡淡的忧郁和苦寂。
很有意思的是,鲁迅纯散文也有几分闲静。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有人指出:“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永远在我们心中,它是一种心灵状态。”“这种心灵状态,我们在梦想中又找到它,这种状态有助于我们把我们的存在置于安
宁。”[%](&!%%)因此,鲁迅把目光转向了童年,来
寻找“闲静”和“安宁”,他的《朝花夕拾》以生动的笔触忆写其孩提时代的生活,洋溢着童年生活的温馨、情趣与宁静。我们可从中看到老虎向猫学“本领”,隐鼠“从容地游行”,还有“老鼠成亲”的花纸;可看到迎神赛会的盛大和热闹;还可看到听到美女蛇和飞蜈蚣的故事,百草园的欢乐和课间的嬉戏……所有这些,确实可以给人闲静与安宁,可是它们在鲁迅纯散文里所占的比重不多。就《狗?猫?鼠》来说,开头和结尾用了大段议论,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在《二十四孝图》的开篇,鲁迅以愤懑的口吻批判了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鲁迅由中国儿童读物的粗劣忆起儿时对《二十四孝图》的不解和反感,并对封建伦理的虚伪、肉麻作了犀利的针砭。在《无常》中,鲁迅讲到无常的形象时,撷取“现代评论派”文人攻击自己的
话语,以此回敬几枪。正是这些辛辣的讽刺和批
万方数据中对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也。
鲁迅纯散文就是“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的千古绝唱。他以热烈的内心、浓烈的情感,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把形象的活动和精神,和盘托出,“莫可制抑”,笔底生波澜,纸上挟风雷。
鲁迅认为,在当时“‘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
文”[’](&()$),他的爱憎是强烈的、鲜明的。在
《记念刘和珍君》中,我们看到了那烈焰般的词句: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在血的事实面前,鲁迅拼将满腔悲痛化作烈士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恸哭。而《忆韦素园君》一开篇就以沉郁的笔调叩击读者心扉:
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记忆犹如被刀刮过,混着血丝的鱼鳞,极言情感之惨痛!与周作人纯散文温情脉脉、气象中和截然不同的是,鲁迅纯散文是“爱的大纛”、“憎的
丰碑”[’](&(&()。鲁迅纯散文多是一种热情的倾
肖剑南:平淡与深切
吐,特别能摇撼人的心灵。的情感表达方式。周作人《雨天的书?初恋》写“我”和三姑娘的一段感情经历。虽然三姑娘经常抱着一只大猫站在旁边看“我”映写字帖,不过“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但“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抬不起眼来去端详她”,她是“我”“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所以“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二
每位作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和思想格调,总是和他的人生观、美学观分不开。周作人早在!&#$年写下《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一文,抨击儒家诗教:“折情就理,唯以和顺为长。”但是到了!&%&年,周作人在《谈龙集?上海气》说:“我终于是一个中庸主义的人。”!&%’年,他又在《谈虎集?后记》说:“我自己是一个中庸主义者。”“民国十年以前我还很是幼稚,颇多理想的,乐观的话,但是后来逐渐明白,却也用了不少的代价,《寻路的人》一篇便是我的表白。”周作人在《过去的生命?寻路的人》说,“在悲哀中挣扎着正是自然之路”,“路的终点是死”,他“只想缓缓的走着,看沿路的景色,听人家的谈论,尽量的享受这些应得的苦和乐”,做个“最大的乐天家”。周作人悲观乐生的人生观和中庸节制的美学观,是影响他的纯散文风格不可忽视的思想因素。
在周作人抨击儒家诗教的论文发表前不久,鲁迅发表了《摩罗诗力说》。鲁迅此文指出:“平和为物,不见于人间。”可是,儒家诗教“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持人性情”,“强以无邪”,中国文学“辗转不逾此界”,少有“为沉痛著大之声,撄其后人,使之兴起”。鉴于此,鲁迅,向人们介绍并积极肯定西方,“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的“摩罗诗派”。文章最后一段,鲁迅发出了震撼国人的反问:“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摩罗诗人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影响了鲁迅的一生,鲁迅就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精神界之战士”,他自始至终坚决反对僵化的儒家诗教,推出了一系列能“撄人心”的纯散文。
周作人纯散文的情感色彩较淡,情感密度较小,并且总喜欢采取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达。周作人在《看云集?金鱼》说:“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
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万方数据”这就道出了周作人特殊
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
的喜乐”,“对于她
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周作人就把这样“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十分真实地表现出来,用的细节动作十分轻微和缓,但那一层朦朦胧胧的脉脉情愫却清晰可见。当听到宋姨太太诅咒三姑娘时,“我不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来。’”只是心里想怎么做,并没有口头上的激烈抗议和辩护,更没有行动上的过激表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时的感觉是:“很觉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文章最后就这样平淡而结,根本就没什么“较强烈的表示”,却能令人回味无穷。
鲁迅纯散文的情感成分极浓,他说过,要将,“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华盖集续
编?小引》)。鲁迅强调作家应该有热和力,“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恰如赫尔库来斯(()*+,-).
)的紧抱了巨人安太乌斯(/012),.)一样,因为要折断他的肋
骨。”[!#]因此,他总喜欢深入挖掘,长歌当哭,
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鲁迅在《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指出,“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而要“抱着对于时代有所助力和贡献的意志”,“向着前进”。鲁迅纯散文写了不少“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但并非“没有意思”。鲁迅总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和事,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作深入的开掘,使其所蕴含的内在本质意义,充分地显露出来。针对将“肉麻当有趣”、“以不情为伦
“我”在回家一个月后听到三姑娘患霍乱死了之“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别求新声于异邦”“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纪”的《二十四孝图》,鲁迅引申开去:“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鲁迅塑造了“无常”、“女吊”等可爱、可敬的鬼魂形象,从中挖掘出令人深思的社会意义:“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公正“被压迫者即使没有的裁判是在阴间!”(《无常》)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只有明明暗达意,随意说来仿佛不在乎,却很深切地显出爱。他总喜欢把很惜惆怅之情”(《苦竹杂记?模糊》)在意的事说得似乎很不在意,把很有情的事说得似乎颇不经心。这就是周作人“平淡而有情味的
[]!小品文”的独特的审美表达吧。
鲁迅则重情尚理,其文情理交融。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潺潺流水般的温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这两种表达方式各有千秋,那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女吊》)“蟋蟀一对”药引时,鲁迅感慨了:“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这个细节不但批判了封建伦理观,还抨击了国民劣根性。《范爱农》则形象表明,辛亥革命后,招牌虽换,货色依旧,用不了多久,“涂饰的新漆剥落已尽,于是旧相又显了出来”(《两地书?八》)。鲁迅纯散文显然是力透纸背的。
周作人喜欢“折情就理”,有意通过议论说理来淡化感情。本来,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而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却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但接着的叙述征引却无法掩饰他对浙东故乡的丝丝眷念。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说,在三一八惨案的第五天,他才能“平心静气”说话,来抒写他“对于死者的感想”:一是“哀悼”二是“惋惜”。他说:“我的哀感普通是从这三点出来”,“一是死者之惨苦与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三是遗族之哀痛与损失”。此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条分缕析“坐而论道”,就把情感控制在平稳流泻的层面。《苦茶随笔?半农纪念》是表现周作人失去老友的哀痛之情的。作者由在日本听到刘半农的死讯写起,把消息的意外突然,自己的惘然若失表现出来。接着的第二段,作者展开议论说理,说失去朋友的悲哀与其他悲哀如何不同,如何难以用文字表达,这样以虚代实,使哀情显得“淡泊而平定”,但亦使人不胜惆怅。周作人对痛快淋漓或放言高歌式的文章没有好感,说自
己欣赏的文章境界是这样的:万方数据“措辞质朴,善能
么,鲁迅纯散文的警语哲思则是周作人所望尘莫及的。鲁迅那“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邃思索。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撩人心魄促人猛醒。文末的“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犹如沉沉暗夜的一束闪电、一声惊雷。
和《记念刘和珍君》的激烈不同,《为了忘却的记念》显得深沉,也更细腻,更切实。“为了忘却”,实际上是加强了“记念”的深意,鲁迅越说忘却,越是不能忘却,而且越是要引起更多、更细、更深的回忆。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书刊、一件衣服,都反而更清晰浮现在鲁迅面前,鲁迅深情描述了他和烈士们的真诚交往和难忘印象,用如椽大笔绘出了烈士们的精神风貌、性格形象。在得知柔石等人惨遭杀害的一个深夜里,避祸于客栈的鲁迅压抑不住悲愤: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几句:……
”在烈士殉难两周年之时,鲁迅的悲愤依然如故!被“层层淤积”的烈士之血“埋得不能呼吸”的鲁迅以这样的抒情告白来结束全文: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善于在抒情中提炼和升华出深刻而切实的社会人生哲理。
在周作人《半农纪念》问世之前,鲁迅写下了《忆刘半农君》,他紧扣“我爱十年前的半农,
‘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父亲的病》中写到庸医的所谓“原配”“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肖剑南:平淡与深切
而憎恶他的近几年”铺染全篇,辩证地看刘半农,“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我们不仅为鲁迅对刘半农的深爱所感动,还为鲁迅的坦诚和睿智所折服。鲁迅同样辩证地看自己的恩师章太炎,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鲁迅“考其生平”,生动形象说明章太炎体现了“先哲的精神,足为后生的楷范,渐入颓唐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鲁迅纯散文写人,总是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之中,注意他们与时代、社材料来描述偏门至鲁墟的景致,并和儿时所见作对比,最后以“近来更有二十年以上不曾看见,不知是什么形状矣”来结束全文,余音袅袅。纵观全文,周作人基本上是采用“我田引水”法,引别人材料代自己表情达意,这是一种感情抒发淡化的处理方法。
鲁迅则移情入“境”,让情感自始至终胶合着所写景物、事物、人物。孔颖达在《礼记?乐记》“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疏中说:“物,外会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其人物也就有了时代内涵和历史深度。这是周作人所不及的。
周作人喜欢折情就“知”,就是多多引用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以间接表现情感。《雨天的书?娱园》记下了周作人少年时一段纯真的恋曲。作者并没写两人如何见面认识,只是淡淡地说:“其中有一个人和我是同年同月生,我称她为姊,她也称我为兄:我本是一只‘丑小鸭’,没有一个人注意的,所以我隐密的怀抱着的对于她的情意,当然只是单面的,而且我知道她自小许给人家了,不容再有非分之想,但总感着固执的牵引,……”而表达恋情最浓烈的一次,不过是在一次“跳闹”中,“我仿佛无意似的拿起她的一件雪青纺绸衫穿了跳舞起来”,且不被人,因此自觉“很得意”。眼看正是情浓处,但作者并未顺势渲染铺陈,而是引一首日本小诗来剖白自己的微妙心理,同时也为下文写恋人的亡故埋下伏笔。
在周作人纯散文中,读来最令人感慨不尽的是那些表现了麦秀之思、黍离之感的篇章。《药味集?炒栗子》作于!&#$年,周作人先是引述北京的炒栗子做进诗里去,倒是颇有趣味的事”,接着再引一则“写得很有风趣”的材料———诗,之后,他写道:“说到炒栗,自然第一联想到的是放翁的《笔记》。”他接着宕开一笔,接连抄引清代赵云松、郝兰皋有关炒栗的两则材料,连带把陆游《老学庵笔记》关于炒栗轶闻抄了出来。周作人还把“三年前的冬天偶食炒栗,记起放翁来,陆续写”的二绝句抄了出来:“燕山柳色太凄迷,话到家园一泪垂,长向行人供炒栗,伤心最是李和儿。”“家祭年年总是虚,乃翁心愿竟何如。故园未毁不归去,怕出偏门遇鲁
墟。”声如哀蝉鸣秋。可是,周作人接着又引用
万方数据境也。”在与内在主观的情结合之前,“境”,就是外在客观的物,包括景物、事物、人物等。在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读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那段描绘百草园的优美文字,此处一切景语皆情语,唱尽了儿童的欢快和烂漫。《忆韦素园君》前后三次提到韦素园译的。当鲁迅收到韦译《外套》时的反应是: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依托这一具体物象,鲁迅强化诉说了对遭遇不幸的韦素园的怜惜感伤。而移情于人更是鲜明,就连次要人物也被灌注进鲁迅那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鲁迅不仅表现了对师父的敬,师母的爱,也表现了对三师兄的好感和对大师兄的疏远。
周作人喜欢折情就事,通过客观叙事来表现情感潜流。《半农纪念》在折情就理之后旋即转入折情就事。《苦茶随笔?隅卿纪念》是周作人纪念故友的散文,作者基本上是用具体事例来抒写对死者的深挚哀感。从和作者等人聚会闲谈、尽心尽力办学校、勤于钻研业务,到亡故前夕的生活状况,这一椿椿具体事情涓涓流淌着作者那的种种淡化情感表达行为并非造作,而是与其蔼然和顺、平正通达的性格气质密切相关。周作人纯散文有“保全他的个性”的“真的心搏”(《谈
龙集?地方与文艺》)。沈从文指出的“略见矜持的
情感”[&]是周作人纯散文所特有的,正如恋爱的
少女那特有的矜持。我们不能指责周作人老是淡化感情,正如不能指责恋爱的少女总是矜持那样。鲁迅则以情驭事,以情感剪裁、统摄叙事。》以情为线贯穿全文。对保姆长妈妈,鲁迅起初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搅些“风波”,睡相不好,又有许多繁琐的“规矩”和“道理”。不过,当
“看出什么破绽来”“日前偶读”的《都门旧句》一则材料,说“将《栗》《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淡泊而平定”的情感。应该指出的是,周作人《阿长与〈山海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她对“我”讲了“长毛”的故事后,“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而当长妈妈给“我”买来了念念不忘的绘图《山海经》时,“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通过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一波三折,最后把感情的潮水推向高峰:“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如此动人的呼告在周作人纯散文中是没有的。鲁迅善于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典型事件,比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这样叙述和白莽的第三次相见的:白莽在大热天穿着厚棉袍,汗流满面地来敲开鲁迅的家门,“彼此都不禁失笑”。这不寻常的相见,不但最能表现白莽的革命意志,而且最能表现白莽和鲁迅那种披肝沥胆的关系。在听完白莽的诉说后,鲁迅“很欣幸他的得释”,“赶紧付给稿费”,很为自己“那两本书痛惜”,发出“明
珠投暗”的悲叹。我们读着这些文字,自然会和作者一起庆幸,一起惋惜,一起憎恨,情感随着鲁迅的喜怒哀乐而起伏变化。鲁迅就这样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让自己的感情渗透到所写每一件小事,甚至每一个细节。
从情致意味的层面来看,移用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所说“表现的深切”之“深切”来概括鲁迅纯散文的风格也无不妥。具体说来就是深挚而亲切、情深而意切、深沉而痛切、深刻而切实,这是因为鲁迅纯散文选材严、挖掘深,重情尚理、移情入“境”、以情驭事。而周作人那轻描淡写的纯散文,其风格则是平淡。!&#$年,周作人
在《雨天的书?自序二》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几十年后在《知堂回想录?反动老作家一》又说:“我写文章平常所最为羡慕的有两派,其一是平淡自然,……”平淡的具体表现就是折情就理、折情就“知”、折情就事。文
[]胡适%胡适说文学变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文顶%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程光炜%周作人评说):(,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周作人%雨天的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刘自强译%北京:三联书店,!&&*%[]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沈从文%论冯文炳[-]:&%沫沫集[&]%上海:上海大东书局,!&+(#%
(责任编辑:陈
!&#$%&&#&&#’(!&#$%%)$*+
—-./:&=3/&784?7/&4@7A@/9&1;/;
,-./01#’2’#’
(!&#$%&’&#+,-&’,.&,&+#,1+&#’23&4,.+1&#’8+.9&’$&#:()*/05,67
,B8B;B61=%.1+$,,,!;%&’#);.--&,,&&8#+,$%..:.5&/;
:A.+&%$#3%@/9A9/C7DE&972?247D:73&77?5D@DE&9DJ/&/0@50&7?&G54@1FG
,7D4@9&52&0%A@/9A9/C7DG2&/D?435D4/7K37&&:35?%L5&70/45/D&G737G72M7D7:J5&7K/&545/D;;F1;;@1
,4@D:7K20?7&@79&7:%N3/04@75D?5O245/D5D@5&G/3M&@5&9373/&7&&@/G21111
,H9I9D?5M7:4/13/J7:77?5D4/4@77&&7DO7/&4@5D&%L770@2&5R7:432D95?&4?7%QD4@7/4@73@2D:1;F1P;
,,70/45/D2&G7??2&3245/D@7&74@5&&77?5D5D4/4@7&4/357&@702&2&&5/D%SDF11
,@5&&7D42@&4?7%T@7A@/9U3/4@7&J/4@237G3&/&4@727&%4@5&G2111;F1F;
:,,@,3/&7&4?74&*$(&47D:&77?5D7D4@9&52&0,@344@3/J1;F56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情基调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