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节选什么时候被选进四书五经

试题分析:《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表述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几篇。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C.《水经注》使其作者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成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作者是西汉时的刘向,《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关于《论语》和《四书五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C.《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记录的他及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关于《论语》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的“论”读音为lún,意为“编撰”。B、《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的一部作品。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所著。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一起合称“四书”2、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项为之强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见不贤而内自省3、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B、知/之为/知之C、士/不可以/不弘毅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温故而知新(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人不知而不愠(  )5、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了。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造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厚望。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不消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我到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在那里读了半年书。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1.请结合毛泽东和斯诺谈话时的时代背景,说说“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一句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阅读以上选段,你认为少年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现在很多同学不喜欢读书,甚至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什么时候被选进四书五经_百度知道
论语什么时候被选进四书五经
提问者采纳
北宋 朱熹选的吧、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四书五经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是南宋朱熹的时候被编进四书五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四书五经”将走进高考?---深圳青少年报
第ZX1版:中学周刊
标 题 导 航
第JJ1 : 家教周刊
第JJ2 : 家教周刊
第JJ3 : 家教周刊
第JJ4 : 家教周刊
第JJ5 : 家教周刊
第JJ6 : 家教周刊
第JJ7 : 家教周刊
第JJ8 : 家教周刊
第QM1 : 启蒙周刊
第QM2 : 启蒙周刊
第QM3 : 启蒙周刊
第QM4 : 启蒙周刊
第QM5 : 启蒙周刊
第QM6 : 启蒙周刊
第QM7 : 启蒙周刊
第QM8 : 启蒙周刊
第XX1 : 小学周刊
第XX2 : 小学周刊
第XX3 : 小学周刊
第XX4 : 小学周刊
第XX5 : 小学周刊
第XX6 : 小学周刊
第XX7 : 小学周刊
第XX8 : 小学周刊
第ZX1 : 中学周刊
第ZX2 : 中学周刊
第ZX3 : 中学周刊
第ZX4 : 中学周刊
第ZX5 : 中学周刊
第ZX6 : 中学周刊
第ZX7 : 中学周刊
第ZX8 : 中学周刊
“四书五经”将走进高考?
近年来,“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如何让传统文化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也成为热点话题之一。近日有媒体报道,由“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编撰,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 【回顾】 可能影响高考 此次即将出版的高中阶段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共有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据课题组专家介绍,这4册书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 针对公众关注的另一个话题,即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的新考点,课题组专家表示,目前在研发高中传统文化教材的同时,就已开展了另一个重点子课题研究,即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与考试模式研究。 课题组秘书长张健强调,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降分后其所降分数分给了语文,而且还更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就是将分数转移给所增加的“传统文化考试内容”部分。此外,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相关内容。 【热议】 早点来VS毕业了 针对上述新闻,笔者发现网友的评论很有意思,上一条还是“怎么不早点来,可惜我都没赶上”,下一条就变成了“拍拍小心肝,还好高中毕业了”。前者的落脚点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后者的落脚点就是对各种考试的“后怕”了。 新浪微博人走茶凉mjz:多一些传统文化学习,肯定是大好事。中学学习那些古文的时候,真心觉得很难,根本不理解。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却非常想重拾书本,重新阅读背诵。因此,中小学生不懂不要紧,有了基础,将来可以慢慢体味。 网友中国新新青年:学习典籍固然好,可是高考改革尚不明朗,英语这座大山还压在考生肩头,这样一来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更何况,传统经典相对晦涩,有水平的老师才能讲透讲清。现在全国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强弱不均,怎么推广是个大问题。 Mr-曹先生:老师会不会教是一方面,学生愿不愿学也很重要。我看现在的学生很难真正学进去。而且,这种提高修养的东西和“应试”联系起来,利弊难言。不考,学校和学生都是敷衍了事;考,怎么让学生真正学精华,而不是下苦功背? 【建议】 体验过程更重要 对这个话题,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无疑更有发言权。就职于深圳科学高中的宋伟丽老师认为:《论语》的节选,教材中一直都有。《道德经》相对抽象,各个版本的教材涉及较少。这两本书如果作为独立的教材进入课堂,原则上并无不妥,但具体的教学环节需要作深入探讨。因为目前处于一线的教师并不一定具备充足的专项知识,若以“急就章”的方式上马,恐怕会造成诸多弊端。 针对一些同学的担忧,宋老师认为不必闻“古”色变。“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优秀的文化典籍都可以和生命一起成长。如《千字文》开篇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讲生命对宇宙的体验,一个6岁的孩子和一位60岁的老人,其理解上必定有差异,不能强求一步到位。目前,高考中古诗文共35分,占总分数的23.3%,考查仍以知识和文意理解为主。在教学中,新的传统文化的纳入可以督促高考命题形式的更新。一些省份已经做出了相关探索。同学们需要做的,是体验过程,而不是量化结果。” 【思考】 先积累,后理解 人们常说,语言是民族的一种象征。在中国,还有另外一句话,文史不分家。这是因为我们民族的历史,就凝聚在历代先贤书就的典籍之中。阅读它们,就是在阅读我们祖先的人生经历,阅读他们的欢乐和哀伤。由此出发,我们才能理解“斯土斯人,吾国吾民”这句话的深沉与厚重。 当然,几千年岁月流变,使得我们的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读起春秋战国时代完成的四书五经,自然会觉得晦涩难懂。不必灰心,也不可因为一时的不快就心生厌弃。如同网友“人走茶凉mjz”说的一样,这些积累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先积累,后理解,慢慢来。至于高考或许可能多考几道“古文题”,更不必担忧,按部就班地学习就好了。(明凡)论语编进四书的时间《论语》是几时编进四书的_百度作业帮
论语编进四书的时间《论语》是几时编进四书的
论语编进四书的时间《论语》是几时编进四书的
四书是到了南宋时才出现的,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编了四书.论语什么时候被选进四书五经_百度知道
论语什么时候被选进四书五经
提问者采纳
北宋 朱熹选的吧、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论语》是在南宋是被编进四书五经。北宋神宗以后,废除了帖经和墨义,代之以经义。经义就是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写这种论文有较多发挥思想的余地,较之帖经、墨义是一种进步。南宋时朱熹将《 论语 》与《 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作为官方科举取仕的必读书,进一步扩大了《论语》的影响。到了元代,明文规定经义考试首先须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须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中叶以后,又要求阐发经义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于是,经义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四书五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节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