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车反思啊

这是什么车啊?
看看这个,谁知道是什么车?
12-13 10:23|
最后访问时间:01-03 03:23
非汉兰达莫属了?!霸道和LC至少轮胎都比这宽、大
还是第一次靠谱点,车上有车标~~~
应该是一款大型SUV,路虎的发现3
不对,继续~~~
不对,继续~~~
感觉像丰田的普拉多
推荐问题:
12-13 10:23
08-29 12:43
08-29 15:18
08-29 00:36
08-29 18:52
08-29 01:58
08-29 03:01
09-01 21:24
09-01 21:58
09-01 10:33
网友都在找:
等待您来回答
旗下网站(C) 2014
账户或密码错误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登录邮箱已被注册但未激活,激活邮件
已发送至您的邮箱:
按照邮箱中的提示完成激活
没有收到邮件怎么办?
看看是否在邮箱的广告邮件、垃圾邮件中
确认没收到,重新发送一封激活邮件热门搜索:
  近日在美国发布了2016款的,它比起现款有了很多变化,最直观的变化在于其外观设计。
  新款的前脸显得霸气十足,大面积的纺锤形进气格栅配合多幅饰条的装饰富有张力,很有气势。
  大灯也因应进气格栅有了全新的设计,形状更加犀利,和均采用了L字形的设计,上下呼应,营造出前卫感。
  而车侧的造型还保留了一些现款的轮廓,侧面设计修长、厚重。轮毂换成了十幅样式,更具质感。
  在车尾上,尾灯的轮廓也采用了L字型的设计,D柱的侧窗采用了三角形的线条设计,比老款更具动感。而车尾的其他部分变化不大。
  新款的比起现款,在外观上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变得霸气、犀利多了。不过把这么凶狠的外观放在中大型豪华身上真的好吗?大家都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有代表性的评论吧!
  安妮海瑟薇:这大嘴,真的会吓哭小朋友的!
  朗朗:霸气侧漏!应该土豪们也会喜欢吧。
  lv威威:之前第一次看到雷车几个车型改款这种前脸时,真觉得太夸张另类了,有一点接受不了,后来看了很多报道,又觉得越看越经看,越看越好看了!
  pikmanyu:的车看效果图和谍照总觉得很丑。但是一看车型的实拍图顿时觉得帅爆了,估计现场看实车的话,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CHENylin:真的是外观杀手!超级靓!外观很超前。
  汽车超人123:太帅了,霸气,比什么的强太多了,不止一点。
  最后总结:
  新款前卫、霸气的外观配合体型庞大的车身还是比较契合的。新的外观能都得网友们的接受,至于它能不能得到潜在消费者们的青睐?那就有待以后的市场表现为我们解答了。
  无论你爱车如命还是急着,都推荐你添加玩车教授的公众号:
  gzwcjs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贴即可关注,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实用汽车资讯,不停输送车迷们的精神食粮,来加入我们吧。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专业关注于汽车导购分析,微信号gzwcjs
2156文章数
相关内容阅读Power By RecSys
雷克萨斯LX的竞争车型
是中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评论家。
长期研究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变化,聆听汽车行业声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近观喧嚣车市,在多元的声音中,播报汽车生活前行的脚步。。
资深一线记者团队,独家爆料汽车行业内幕新闻。
国内首家全手工打造创意改装车并提供改造精彩视频。上传时间:
要笑死了!!!这人这车骑的....真心执着啊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有了这辆两轮汽车,你还想买四轮的吗?
作者:379703话题:
声明:本文由说客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汽车之家。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导读]它有方向盘、有封闭车身、空调,前后有两个座位,纯电驱动,充一次电能跑300公里。不同的是,它只有两个轮子,而且不会翻车。
& & Danny Kim是一个韩裔美国人,35岁,从小就是个汽车迷。上大学后,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冒,早早退学并成为一名路虎汽车的技师,主要捣鼓变速箱的再制造。24岁时,Kim迷上了汽车改造,拿两台路虎SUV改来改去。& & 然而,一次极其危险的事故让Kim彻底改变了兴趣方向。他在焊接一台重达500磅(约220千克)的底盘时,支架突然被压断,落下的底盘几乎把他压死。大难不死的Kim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人们每天出行都要开着一、两吨重的汽车,真的有必要么?何不开发一辆能够遮风挡雨的两轮汽车?& & 6年后,重新回到大学进修了工业设计与可持续交通专业的Kim创建了Lit Motors公司,并很快开发出了首款概念产品,也是目前唯一的产品:C-1两轮汽车。1、不会翻车的秘密& & 一般情况,汽车至少是有四个轮子的,普通三轮车都没有自称汽车的资格,Lit Motors怎么就能把两轮的C-1归到汽车类别中呢?首先,C-1有封闭式车身、有方向盘、有油门和制动踏板,其次,它的车身能够像四轮的汽车一样平稳,即便是静止状态,也能自己保持直立。& & 没错,能自己保持直立,这就是C-1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管是运行还是静止状态,不管你是用力推、踹、甚至开着车用绳子拉它,它都只会摇摆两下,然后像不倒翁一样恢复直立。不倒翁屹立不倒靠的是非常低的重心,而C-1的秘诀不同,它靠的是安装在车座下方的两个陀螺仪。& & 陀螺仪的应用很多,小到手表、手机,大到哈勃天文望远镜都有陀螺仪的身影。即便是在交通工具上,陀螺仪的应用史也已经有100多年了,采用陀螺仪保持平衡的单轨列车早在上世纪初就诞生了,福特在1961年也曾展示过一台两轮概念车,但后来并未投入量产。& & 如今,陀螺仪的数字控制系统已经趋于成熟,Lit Motors公司创始人Danny Kim“复活”了两轮汽车的概念,这次是认真要把它推向市场,并且有着改变交通现状的决心。& & 我们来看看C-1的结构:它的动力是由座椅前下方的锂电池组驱动,电池后方有两个陀螺仪,均以每分钟转的速度旋转;陀螺仪下方是单轴平衡环组件,承载着两个陀螺仪,可以向前后倾斜,向前倾斜时,陀螺仪会产生强大的扭矩,使车身向左侧倾,反之则能够使车身向右侧倾。& & 在C-1的后方,有一套电脑控制的平衡模块,能够改变平衡环的倾角,从而保证车身平衡。在处于直线运行或者静止状态时,车身保持垂直,而在转弯时,车身就会相应向左或向右侧倾。& & 原理并不复杂,但C-1保持平衡的效果如何?根据Lit Motors公司的演示介绍,C-1的最大倾角可以达到50度,在C-1陀螺仪启动后的静止状态,不管是用力推、撞、踹,都只能让这辆自重800磅(约360千克)的车自轻微摇摆。即便在运行时遭遇其它车辆的碰撞,只要撞击速度不是特别高,C-1的车身也能在左右摇摆两下后恢复直立。2、一次充电能跑300公里?!& & C-1保持平衡的问题解决了,那它各方面的性能如何呢?在初期的路试中,C-1原型车达到了最高30英里/时(48千米/时)的速度,Lit Motors称量产版本的最高速度能够达到100英里/时(160千米/时),0-60英里/时(0-96千米/时)的加速也只需要不到6秒的时间。这样的性能对于一辆日常通勤的代步车而言,已然绰绰有余,而作为一辆电动车,C-1的续航里程显得更加关键。& & 目前我们国内的电瓶车续航里程一般在四、五十千米,电瓶容量大些的能够达到七十千米左右。而据Lit Motors称,C-1的电池组容量是10.4千瓦时,虽然与特斯拉Model S的60-85千瓦时相差甚远,但C-1的车重只有800磅左右,仅为Model S的六分之一。因此,C-1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50-200英里(240-320千米),已经接近Model S的续航表现。此外,由于C-1的电池容量较小,因此其充电所需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 相比普通的轿车,C-1除了少了两个轮子外,基本功能几乎尽数保留。安全方面,它同样配备了安全带和气囊,车身采用了高强度钢材;配置方面,它也拥有方向盘、仪表板、后备厢及车载娱乐系统等基本功能。& & 启动时,踩下油门(其实是电门)踏板,制动时则踩下刹车踏板;转弯时只需转动方向盘,车身则会自动倾斜,这一切操作都与普通的轿车无异。& & 乘坐空间上,它有前后两个座椅,不过后座椅空间明显很局促,两个人乘坐时,状态就会像这样:& & C-1两轮汽车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它的前景如何呢?Danny Kim在进行产品介绍时曾引用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人媒体平均有70%以上的人在开车出行时都是一个人,这个数字在印度和中国均为50%左右。可以想象,人们每天开着有四个座位的汽车上下班时造成了多大的能源浪费,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 & Kim称,C-1预计在两年内就能够投放市场,而该公司的官网上目前已经开放了首批产品的预订。这款产品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肯定还要经受市场的考验。3、两轮汽车,中国人也在搞& & 或许是巧合,或许不是,国内也有一个专门研发两轮汽车的公司,叫凌云汽车,创始人是一个叫祝凌云的年轻人。该公司的产品V0.5曾在去年的MDCC 2014移动开发者大会上亮相,原理自然与Lit Motors的C-1相同,只是,该公司更具“野心”,计划首款量产产品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将达到3秒以内,续航里程则将达到1,000公里,将完爆Model S。& & 据祝凌云介绍,他是在2013年底萌发了开发两轮汽车的想法,并在一年内就制造出了原型车。该公司计划尽快完善产品,并计划在两年半左右达到投放市场的状态。这个节奏与Lit Motors十分接近。& & 纯电动车的续航问题仍待解决,氢燃料电池车则面临着高额成本的巨大障碍,这些瓶颈短期内很难解决,而两轮电动汽车着实是一种节约能源、便利交通的新思路。& & 可喜的是,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中国技术人材对新技术、新模式保持了高度的敏感,如果两轮汽车能够大范围推广,在这个浪潮中的弄潮儿或许就有中国企业。& & 让我们拭目以待!(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车新技术》/作者:张卜)-------------------------------------------------------------------------------网罗天下新车,趣解前言科技,欢迎扫码关注《新车新技术》!
点赞,为作者喝彩
是汽车之家用户?欢迎
《新车新技术》执行主编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留言中请不要恶意攻击国家、其他用户及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永久封杀违反以上规定的ID。流畅沟通、观点鲜明、善意提醒是我们推崇的良性留言氛围。
说客是汽车人的自媒体平台,我有我的主张,
每篇文章仅可“赞”两条评论,请先取消一条后再“赞”此条”
《新车新技术》执行主编
大家都点赞
作者:285459作者:353795作者:273965作者:166847作者:81190作者:6496作者:5360作者:206940作者:705作者:2242
一周热门作者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什么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