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通西域对东西文化经济交流的影响

您的位置: >
会员服务区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案示例三
发布时间:  作者:分水中学
肖兴良  来源: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浏览数:8296
【课标要求】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或实物)。(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是什么?这个呢?……这些东西你吃过吗?&&& 生:都吃过!&&& 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有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呢?&&& 生:吃过!皇帝可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啊!&&& 师:秦始皇啊可没有这个口福,这些东西,他可都没吃过!为什么呢?因为在他那个时候,我们内地还没有这些蔬菜瓜果。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答案了。&& (展示课题: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新课学习:&&&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在听的同时,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生:新疆!维吾尔族!&&& 师:对!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神秘的西域&&& 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方呢?
&1、西域的地理范围&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本67页的第一自然段。(朗读完毕后展示汉代西域地区地图) &&& 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汉代西域图。汉朝时,狭义上的西域地区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同时点击突出玉门关、阳关、葱岭三个地点。)你们以前听说过玉门关和阳关吗?(展示玉门关、阳关遗址图。)古人有诗云 “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关都是黄沙漫漫,一片荒凉。西域和内地之间少有联系。&&& 西汉初年,西域地区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当时,他们面临的是怎样的自然环境呢?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西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民的日常生活&&& (展示沙漠、雪山、绿洲、草地图片)&&& 师:这样的自然环境对西域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们选择在绿洲上过上了定居生活。下面,我想请大家根据课本第67-68页的小字想象一下,绿洲上的西域人民每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们白天劳动,有的种植粮食、桑麻,有的种植葡萄、核桃、胡萝卜,有的放牛、放马……。晚上,他们会唱歌、跳舞……&&&&师:很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域人民的歌舞。(展示新疆舞蹈图片。)他们擅长歌舞,前面我们听过的那首很优美的歌曲就是一首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西汉前期,在西域这片神秘的地区一共分布着30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都被我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所控制,这个民族是——& &&& 生:匈奴。&&& 师:对!匈奴贵族控制并奴役、压迫着西域人民,这引起了西域人民强烈的愤慨!请大家看看课本68页第2段小字。(学生看书。)&&& 师:不仅如此,匈奴骑兵还不断骚扰着西汉北部边疆,严重威胁着西汉北部边境的安全,因此,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为了联合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人才出使西域。张骞勇敢报名,奉命出使西域。
二、张骞出使西域& &&& 师: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西域。
(一)时间: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的艰辛和困难。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的音像资料。(播放音像资料。)
&师:看了这段资料后,再根据我们对西域地区的地理自然环境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张骞他在出使西域的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展示问题: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略)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象力非常丰富!你们的设想都非常有道理。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张骞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英雄气概。那么,我们从他的身上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呢?& (展示问题:张骞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略)&&& 师:很好!他的坚韧、忠诚、勇敢,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那么,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69页最后一自然段的课文。在看书的过程中, 我想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看书思考)&&& 师:这个问题一定很难吧?我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主要的相同点可以从出使目的和作用两方面思考;主要的不同点可以从出使时匈奴的力量、想要联合的力量、到达地区的范围等方面思考。相邻的同学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讨论讨论。&&&(学生讨论)&&& 师:哪些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生:(略)&&& 师:很好!&&&(课件展示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具体内容)
主要的相同点:&&&&1、目的:为了联合西域少数民族攻打匈奴。 && &2、作用:促进了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主要的不同点:&&&&1、出使时匈奴的力量:第一次出使时,匈奴十分强大;第二次出使时,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获得了重大胜利。 &&&&2、想要联合的力量:第一次想联合大月氏;第二次想联合乌孙。&&& 3、到达地区的范围:第二次到达过西域各国,远比第一次广泛。&&&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三) 历史作用&&&(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师:在汉代以前,内地与西域之间的往来非常少,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呢?(①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等物品传入了内地,而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也传到了西域。(展示西域与内地经济交流示意图。)直到这个时候,内地的人民才吃上了葡萄、核桃等东西。如果以后有人再问你秦始皇是否吃过这些东西,我想你应该不会答错了吧!&&& 汉代以前,由内地到西域的道路是非常难走的。张骞出使西域后,这种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关于丝绸之路的一些知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西汉前期,西域地区的国家很多,有的地方人民生活很艰苦,而且经常有强盗出没。在张骞出使西域后,随着两地交流的增多,他们感受到了汉朝的强大,他们仰慕汉朝的先进文化,他们渴望得到汉朝的保护。于是,西汉中央政府设立了机构对西域地区进行了管理,这就为西域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打下了基础。(③为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基础)那么,西汉中央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对西域进行管理呢?(展示板书:三、西域都护的设置)请同学们看看课本70页末段的课文,并尝试着回答下列几个问题。(时间& 职能& 意义)&&& 生:公元前60年;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师:很好。在这里,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还标志着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新的王朝“新”。也就在他的统治时期,西域与中原中断了联系。因此,东汉明帝时,为了恢复与西域的关系,他派出班超出使西域。那么,班超出使西域的结果又如何呢?他有没有完成汉明帝交给他的任务呢?大家在课后去读一读课本71页的“史海拾贝”也就知道答案了。&&& &课堂小结: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壮举,他历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打通了西域要道,他身上那种忠于祖国、百折不挠的优良品德,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正是在他出使西域以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大为加强,这对于西域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然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西域都护设置以后,西汉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开发西域地区,这更是大大促进了其迅速发展。目前,我们国家为了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也制定了特别的发展战略,你们听说过吗?&&& 生:西部大开发!&&& 师:对!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知识以后我们还要进行深入学习的
【练习巩固】:
1、&课后习题:教材课后的“学习与探究”。
&&& 2、 随堂训练: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并分析评价张骞。
(意义:具有开创性,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往来,为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奠定了基础。张骞敢为天下先,不辞辛劳,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西汉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但是客观上促进了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的了解及后来的管辖。张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材资源网站顾问:龚奇柱、宋书林 站长:蒋国化 &投稿邮箱:
&2005-&&川教社历史课程网&&版权所有友情连接1:
张骞通西域 - 成都市双庆中学校
成长是每个孩子接受的神圣而庄严的赋予,它也必然赋予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成长给他人带来更多欣慰的使命。  
沈明德  
 当前位置: >
张骞通西域
更新时间:&
阅读次数:1714&
张骞通西域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第一次出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汉朝设西域都护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
&&&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历史资料,想象历史情景,评价历史人物,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想象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通过识读和绘制历史地图,解释和再现历史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初步掌握史地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人生观
通过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的学习,认识并学习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锲而不舍、忠于国家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新疆的历史,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教学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三、课型:新课
四、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让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书店查阅自己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并整理打印成文档,以便交流(如果不知道查阅方向的学生,根据教师确定题目查阅:西域地理古今的地理范围,自然环境,物产文化;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3、编排历史情景短剧《张骞归国》
4、根据历史情景,发动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画历史情景画
1、全面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并检查学生资料收集情况,建议学生如何使用
3、指导学生编写历史剧本和编排历史短剧
五、教学方法: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问答法,表演法,图示法、对比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具:教学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计算机投影展示)石榴、葡萄、胡桃(核桃)、胡豆、胡萝卜的图片,大家都知道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是,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之物的呢?
【学生回答】它们来自西域,在张骞通西域后,传到内地
【教师活动】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是什么?就让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来寻找答案吧!
一、神秘的西域
本目是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西域的地理,根据学生查阅到的资料,再紧密结合教材的文字表述,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
学生1:在汉朝,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学生2:古代西域的现代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甘肃敦煌以西到帕米尔高原,也就是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教师活动】学生解说时,教师同步电脑屏幕展示古代西域图和新疆地区图,强调玉门关、阳关和葱岭三个地点,并补充,西域还可以指葱岭以西的更广阔的地区
学生3:西域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在西汉时,许多民族政权在大大小小的绿洲上建立起来。有的在水草丰盛的地方放牧,有的在肥美的绿洲上进行农业生产。西域物产丰富。还盛产良马和美玉。但,汉朝人对西域了解很少。
【教师归纳】由于西域与汉朝的中心区域相距较远,同时,北方一个凶悍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西域对汉朝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张骞出使西域,揭开了西域神秘的面纱。
二、张骞出使西域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师首先通过投影展示问题,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探寻答案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出发时间、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和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帮助困难学生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寻找答案
1、背景:西汉前期,匈奴控制西域,奴役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动武。
2、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
4、主要经历:学生归纳,简述课文小字内容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在长安辞别汉武帝(指示学生看P68图),张骞一行,由奴隶出身的匈奴人甘父作向导,很快进入河西走廊。可一出玉门关被匈奴骑兵抓获,并立即被带到匈奴单于的面前,单于对张骞的出使暴跳如雷,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信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就这样他们把张骞扣押起来。为了笼络、软化张骞,匈奴为张骞娶妻成家,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张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张一直保留汉朝使者的符节,时时想着伺机逃脱。公元前128上,他乘匈奴人疏忽,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同甘父一起逃走了。张骞逃走后,毅然继续西行,经车师车(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又从焉耆溯塔里木河西上,经过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克服了重重困难,沿途甚至靠&射禽兽给食&,最终翻越了葱岭,抵达了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宛久慕汉朝富庶,欲通使一得。忽见汉朝使节来到,喜出望外。他特意派翻译和向导陪同张骞到达康居(威海以东,费尔干纳西北,今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境内),最后,在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找到了大月氏。大月氏征服了大夏(都城巴尔克,今阿姆河中游)。大夏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四周没有强敌,大月氏乐得其所加上和汉的距离又太远,因此,大月氏人不愿返乡复仇。张骞没有达到与大月氏联盟的目的。于是,他便从大月氏来到大夏,在此考察滞留了一年多后,只得重新踏上归途。公元前128年,张骞等取道南山(昆仑山)经羌中(青海)而行,但路途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新死,匈奴内乱,张骞才乘机逃脱。公元前126年,张骞与他的匈奴妻子、向导甘父三人返回长安。
【学生活动】历史情景短剧《张骞归国》表演
(旁白)武帝在殿上,刚要宣布散朝,大臣跑进大殿
大臣向武帝报告:&圣上,张骞回来了。&
  武帝惊喜地说:&啊,张骞,张骞回来啦,快宣。&
  (旁白)张骞和甘父二人进到殿上,两人都风尘仆仆,衣服破旧,张骞还手持已脱光了牦毛的使节,满朝文武看了十分震动。
张骞两人走到殿中,向汉武帝跪叩下去。
张骞含着泪,硬咽着高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臣下张骞终于见到您了。&
 &武帝激动地说:&爱卿免礼,起来说话。&
  张骞站了起来,&谢圣上。我们走时有百余人,现在只剩下我和甘父两人了,要不是甘父一路上打鸟充饥,我早就没命了。&
(旁白)武帝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和胡须,感叹地说:&爱卿,十三年了,大家都以为你们回不来了。爱卿,你的须发都白了。&
  (旁白)两朝文武百官发出了唏嘘声。
  张骞向武帝跪呈使节,&圣上,臣下十三年来,历尽艰难困苦,今天才得以向您复命,这是走时您亲手交给我的使节,现在牦毛虽已脱光,但还是一个没有折断的使节,请让臣交给您。&
  武帝又说:&你这次出使西域都看到了什么?&
  张骞回道:&禀圣上,西域大漠西北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他们有的富饶,有的贫穷,有的知道东方有个大汉国,有的不知道。在西域国与国不一样,吃的穿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但共同的是他们都善骑射,喜欢音乐舞蹈,好吃瓜果牛羊肉。尤其有好马,西域有一种马叫汗血马,出红汗,马跑得像飞一样&&
(旁白)武帝平生最喜欢好马,
听到这儿竟脱口而出:&汗血马,爱卿为何不给朕带一匹来!&
  张骞:&圣上,我们是逃出来的,本已从大月氏国带了不少宝马、物种,半路都被匈奴抢走了&&&
  武帝:&好啦,以后朕还要派人去西域。&
  张骞:&臣如果还有机会去,一定给圣上带汗血马来。&
  张骞又说:&西域的许多国家对我们大汉王朝都很感兴趣,像大宛国、大月氏国,他们都听说东方有个大国,都想到长安来看看,想拜叩圣上呢。&
  武帝兴奋地说:&好啊,朕欢迎他们来。&
(旁白)张骞又呈上了大宛国王及大月氏国王给武帝的公文,
武帝看了激动地说:&朕还要派人去西域,一定要再次打通西域。&
  武帝又说:&张骞听旨。&张骞忙跪了下去。
  武帝:&因为你出使西域十三年,为大汉初次打通了西域,朕特封你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
两人忙叩谢。
角色扮演:
【学生甲】读旁白&& 【学生乙】饰大臣【学生丙】饰汉武帝
【学生丁】饰张骞&& 【学生戊】饰甘父
结果: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却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熟悉了匈奴的地理形势,为打败匈奴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目的,但也可以说得上不辱使命,张骞为什么能够成功出使西域?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张骞成功出使西域的原因,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具有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的精神;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志坚定,锲而不舍;匈奴人对张骞监视的放松,使张骞能够两次摆脱匈奴的羁押;有甘父的全力帮助等等。
从张骞身上学到什么,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均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归纳】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的公元前119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获得重大胜利。为了给匈奴更为沉重的打击,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
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学生活动思路:学生刚刚从背景、目的、出发时间、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和结果几个方面学习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因此,可以让根据上述的几个方面,再次去了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过程,前后两次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介绍】
公元前119年,大将将军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再击匈奴,大败匈奴单于,遭受到重创的匈奴势力被迫向西北远徙,对汉朝的威胁基本解除,也为西域道路畅通创造了条件。为了进一步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孤立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了联合乌孙的建议。公元119年,以中郎将的身分,率领300人的团出行。使团每人配两匹马,还携带&数千巨万&的钱币、丝绸等礼物和1万头牛羊,浩浩荡荡地向乌孙进发。张骞这次出使西域,河西走廊已在西汉政府的管辖之下,南疆亦已被汉朝控制,因此,张骞率领的这支庞大的使团,一路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谷城(今伊塞克湖东南)。但乌孙此时正因王位之争而分裂为三,张骞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张骞分派副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伊郎)、身毒(印度)、于阗(和阗)等处,同这些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乌孙王派了数十名使者,并携带10余匹好马到汉地来。以后,乌孙与汉朝的往来十分密切,互通有无。除乌孙之外,其他国家也有使者来到汉朝,互赠礼品。张骞在大夏时,安息王曾邀请张骞去安息。张骞派副使抵达安息边界时,安息国王米亘斯二世派将军率两万骑兵自都城番兜(今伊朗北部)东行数千里,专程至边境迎接汉使。汉使回国时,安息五派出使团,陪同汉使回到长安,并赠给汉朝鸵鸟蛋等珍奇礼物和一个魔术团。汉朝与西域的大部分国家沟通了往来,大大提高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
【教师展示分发】投影展示表格,分发表格题单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学生填写内容略)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学生分析】试从目的和结果两个方面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共同点:
都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夹击匈奴;都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加强对西域了解,促进联系和友好往来。
四、西域都护的设置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的影响:
【学生阅读归纳】影响和具体表现
(1)、影响: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2)、具体表现:
①从此打破西域与内地的隔绝状态,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
②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内地的丝绸、铁器产品,炼铁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果蔬、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2、西域都护的设置
【学生阅读勾画】时间和意义
【教师强调】西域都护的设置,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梳理知识】重点再认识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简单经过和重要意义
【学生自评和他评】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教师小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促进西域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内地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张骞出使西域后,还加强了与中亚和欧洲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一、结合现实,浅谈西域经济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选作)历史情景画展示:学生出示西域情景画,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与内地物资交流的情景画,学生赏析,画者解释。
三、学生质疑
作业布置(二选一)
一、历史情景作文:就西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或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写一篇历史情景作文
要求:1、情景想象内容符合历史史实,无明显错误
&&&&& 2、语句通顺,无语法错误
&&&&& 3、字数:500字左右
二、绘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简图:
要求:要标出确定西域范围的标志性地点(如葱岭,玉门关和阳关)、张骞出使西域起止时间和方向、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地等重要信息;建议使用电脑绘制;统一使用A4打印纸。
教学的成功源于充分准备,这种准备既包含教师的准备,又包含了学生准备。在新课程标准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准备更显重要。在与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确定查找资料方向,寻求查找资料途径,选取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编排历史情景剧,绘制历史情景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益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而这些已经是历史学习的开始,短暂的45分钟,与其说是学生学习,不如说是学生的成果展示。要改变历史学习方式,就应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来学习历史。我与我的学生们正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只有突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才能开辟历史学习的新天地,我与我的学生正在尝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本文字,对学生的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做了进一步的筛选,力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而不脱离教材,使学生选取资料与课本内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更完善,更直观的知识体系。在呈现方式上,尽量改变简单或单一的模式,我采用了情景剧,情景画等一些新的形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这次教学中,深刻地认识到,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学生就会给你一个惊喜。例如,在绘制历史情景画过程中,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我很欣慰。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提出不少新颖的且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果我一讲到底的话,学生的闪光点岂不是被我埋没了。庆幸的是,我没有,相信以后也不会有。
电话:028-  邮箱: 网址:.cn 地址:成都市长天路9号
Copyright & 2014成都市双庆中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阅读判断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辗转十多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汉书》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材料二& 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历经千辛,于l275年到达元朝首都。马可·波罗聪明好学,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朝中供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足迹踏遍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他奇异的经历和广博的见闻,生动地留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传于后世。
以下说法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说法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否则划上“0”。
&&& (1)汉武帝非常重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 &&&&&&&&&&&&& ( &&&)
&&& (2)张骞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做出了很大贡献。&&& &&&&&&&& &&&&&& ( &&&)
&&& (3)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 &&&&&&&&&&&&& ( &&&)
&&& (4)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 &&&&&&&&&&&&& ( &&&)
&&& (5)《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
&&& (6)张骞和马可·波罗都是有追求、有毅力的人。&& &&&&&&&&&&&&& &&&&&& &&&&&& (&&& )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