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视频六七八自然段找出两对近意词

仿照课文第12自然(开国大典课文朗诵)段的写法...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仿照课文第12自然(开国大典课文朗诵)段的写法...
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_人教新课标五下:《再见了,亲人》教案(12)_小精灵儿童网站
日期: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
A指名朗读。
B质疑;前沿阵地那么危险,为什么大嫂还要去挖?
C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嫂的心目中,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5、(导读)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相关内容日期:抓好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理解自然段的训练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袁微子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指出: 自然段的训 练,大致有这样几项内容:第一,知道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段话,里面共有几句话;第二,知道每句话...日期:《推敲》复习几个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 推 和 敲 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日期:《莫高窟》自然段教案 《莫高窟》是一篇记叙文,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这是一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每个自然段都有相应的中心词或句子...日期:《四个自然段》教案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日期:《三自然段》教案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日期:《荷花》第二自然段 教学片断 读读画画演演 &&《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浙江省绍兴县稽东镇越峰分校 金丽芳 师: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是围绕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日期:概括自然段段意 复习内容:概括自然段段意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教给学生自然段段概括的方法,学生能较准确地写出自然段段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段意概括的方法及要求,并指导学生 能灵活地运用于阅...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仿照课文第12节的写法,选择下面一题写一段话。1.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哪!2.火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_百度知道
仿照课文第12节的写法,选择下面一题写一段话。1.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哪!2.火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
(选一题)
提问者采纳
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哪!没有火烧水,人类就只吃沥观固攥改硅爽亥鲸能喝又生又冰冷的水;没有火取暖,人类就只能蜷缩在山洞里,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没有火烧烤食物,人类就只能吃生的食物。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哪!火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以前的人要是没有火就不能吃饭,就会饿死,也就没有现在的生活;也就没有现在的科技;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也就没有现在的世界;也就没有现在芝栋崔肝诏菲措十胆姜的社会。人们也就没有了技术,始终保持着原始社会,没有火,人类的生活会不悲惨吗
火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哪!人们可以用火烧出美味的食物,不必担心肚子疼痛而难受了!有了火可以赶跑野兽,因为野兽怕被烧死而逃跑,不必担心被野兽吃掉了,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吃掉!有了火就可以打造工具,做人们想做的事情,不必担心自己太弱小,被其他人受欺负!还可以用火来取暖,不必蜷缩在山洞里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火是人类必备的一种资源,没有了火,世界将会变得黑暗,冰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_百度知道
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
提问者采纳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 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  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  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  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没有马上拍板。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
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参考资料:
《开国大典6小时》 于江编著,辽海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纲领。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迅速组成政府机关,推行各项工作。
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对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晚上,北京市民举行提红灯游行,直到9时许结束。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蒋介石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团。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50年1月21日,周恩来总理抵达莫斯科。)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佚名
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蒋介石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团。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50年1月21日,周恩来总理抵达莫斯科。)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佚名
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2004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蒋介石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团。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50年1月21日,周恩来总理抵达莫斯科。)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佚名
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蒋介石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团。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50年1月21日,周恩来总理抵达莫斯科。)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佚名
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参考资料:
议决定改名北京),作为胜利者要见证这个国家的新生,陈毅感慨万千。他即兴写了一首诗《开国小言》,“……革命久从戎,胜利不自期。盛典今眼见,此生信不虚。……”。还应邀到北大、清华给师生们做了一次演讲。
政协会议闭幕第二天,即10月1日下午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南方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经常袭扰北方,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国民党空军夜航能力不行,在大陆轰炸完后,必须在天黑前返回,如果上午举行大典,国民党飞机飞到北京还能赶在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举行,就来不及返航。于是开国大典决定在下午举行。后来随着解放军空军战斗力的增强,拥有了对付国民党飞机的能力,以后的国庆活动就都改在上午举行。
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
开国大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39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国大典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