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主要内容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九一八事变
谁可以帮我概括一下九一八事变的具体内容??自数在100字以内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回答数:28373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 · · · ·
精彩推荐:
查看: 1316|回复: 1
职业侠客,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职业侠客,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职业侠客,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本帖最后由 骑驴撞奔驰 于
16:10 编辑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旧称满洲)指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7 }( ^$ k. U& e8 l+ Z
" T0 o4 }" Z: J- T9 P' {/ I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被中华民国视为国耻日。
&&背景. d' ~+ ]2 N8 A& E/ z+ R
& &根据以往的条约,日本拥有东北境内的南满铁路,和铁路沿线的驻军权。为扩大利益,日本积极主张建设铁路支线。初期张作霖为获得日本人贷款,同意日本修建了一些支线。后来迫于民意压力,张作霖计划自行修建铁路,打破日本的垄断。8 f: S9 s6 r" b3 }5 a7 N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刺杀后,子张学良继续其父的方针,引起日本的不满。同年12月12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4 V# B9 C! M' [7 }9 ~+ u
&&日,东北国民党党部在奉天成立,并主张收回旅顺大连租界与南满铁路,引起日方的恐慌,是为东北铁路悬案。
&&1930年5月关内爆发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主力出山海关,支持蒋介石中央军,获胜后领兵常驻平津,关外空虚。
&&1931年7月东北发生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指示令东北军保持克制,避免与日军冲突。
&& 事件经过7 F. d- P9 X: \$ e7 @
& &$ u! c! d2 H3 @. q, d" U
& &柳条湖事件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部队长官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指示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所谓物证.jpg (137.36 KB, 下载次数: 27)
11:21 上传
9 s% K7 I% j&&i" J&&c
“柳条湖事件”,日军栽赃东北军所使用的所谓“物证”:几顶东北军的帽子、一支步枪、两根被炸的枕木。
&&日军攻陷辽宁、吉林主要城镇
& d2 K+ E& E9 l! f4 t& X
& &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城、安东(现为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安东-奉天)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 f& O% |4 L& o, C
&&9月22日,蒋中正于南京市党部:
&&如至国际条约信义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忍耐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之决心与最后之准备,届时必须领导全体国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与国家人格。
&&8 M# B6 l2 C9 L
& &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 &' N' @' V+ V3 ^6 X' @' C3 |
&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四平-洮安)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 N' S$ K1 A8 C) u8 X: T&&K* C
& &锦州、哈尔滨沦陷. }2 t&&U$ P# S0 s5 S- a
&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现为大虎山)。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 &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 &放弃锦州: v% ~3 P; Q- z1 H. R3 o
& &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就设立了特种外交委员会。即过多天商讨,决议了一个《现在处理时局之根本方针》,客观评估了当时的局势条件。著名的台湾历史学家梁敬錞博士事后评论说:“……,持与今日英国日本各方面档案与其他著述资料相互印证,大抵皆能正确,允称政略之杰构。其中明知国联不足恃,而不得不仍作信赖国联之表示:明知解决事变不得不出于军事之牺牲,而仍不能不计较牺牲之真实代价,皆可鉴政府当时应付艰局之苦心。而可憾者,当时忍耐止境只限锦州,锦州有难,即当抗战。而其后锦州卒至不战而退,事变范围反之扩大了。”2 a9 w1 T6 F( k
& &日,蒋介石在粤系的逼迫下辞职,张学良也辞去副司令的职务,但获得一个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的新任命,日军夺取锦州之战即在此后展开。以粤系为主的新南京政府,孙科为行政院长,陈友仁为外交部长。( T6 n% |! B" V" A* j
在孙科政府上台以前,蒋介石,顾维钧二人均屡次向张建议:“锦州一隅如可保全,则日人尚有所顾忌……关系东省存亡甚巨。”顾于12月5日致张电中犹敦促张: “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前途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抵御。”
& & 而张学良也应该确曾有过坚守锦州的打算,据日本关宽治等的《满洲事变》记载,“陆军方面收到中国方面的两份重要电报。一份是十一月三十日由锦州的荣臻给张学良的,主要内容是说锦州附近由张廷枢的第十二步兵旅固守,很放心,因此希望取消设置中立地带。另一份是十二月一日由张学良给蒋介石的,内容是否定关于主动撤出锦州的谣传。张学良的这种态度反映出来之后,国民政府四日就反对设置中立地带的方针,向国联的中国代表施肇基发出训电,同时开始宣传说,设置中立地带是日本提出的,如果国联万一不能阻止日本的进攻,中国不得不为自卫而战斗。根据中国方面的上述动向,关东军认为,中国确实要决心保住锦州。于是,十二月十日,关东军向中央提出,要求增派一个师团。同时要求增配重炮和山炮。”. m1 O; x* {&&\- t. Y3 K
& & 张学良在锦州驻有重兵,日本人以四万兵力,分三路攻锦,曾有作出重大牺牲的准备,但据《蒋总统秘录》记载,关东军看穿了张学良自蒋于十五日下野之后已经丧失了战意。据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在满州事变中军的统率”文件中,录有获自中国军方的下述两件情报为例,分析张学良内心业已动摇:5 Q2 ~& P1 m2 p# L% B, L5 F/ A$ E
& &12月21日北平绥靖公署令第二军司令部:“我军驻关外部队,近当日本来攻锦州,理应防御;但如目前政府方针未定,自不能以锦州之军固守,应使撤进关内,届时,以迁安、永平、滦河、昌黎为其驻地。”; V+ A5 x' [2 D. i
& &12月22日张学良上蒋总统电 :“公(蒋)今旋里,毋任痛心!日寇近迫锦州,河北局面如何善处,乞公赐予最后指针。”3 D&&@3 S# N* \5 W( o
& &12月26日,张学良给锦州的荣臻下达了锦州军对日军作战的指示。6 Y' p2 W. ], }
& & 然而,在最后的关头,张学良却没有“死守锦州”,东北军于日撤出锦州。日方的分析为:“从军事上说,他可能可以这样认为,他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关东军的武力,因而企图保存实力。但是恐怕更大的原因则是,张学良当时在华北的处境要比想象的更不顺。锦州之战是与张学良关系很深的蒋介石正在下野期间发生的,所以张学良既没有得到南京政府的支持,也没很好地控制华北将领,如果稍一马虎,乘其兵力用在锦州之时,势必要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反张运动。彻底抗战对张学良来说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这也许是实际情况。 ”。0 p* @3 ]. Q4 g/ ]: R/ F( F/ R
& & 就在国民政府孙科给张学良发出“死守锦州”命令的同时,身为参谋总长的朱培德就在特种外交委员会上指出,“锦州至多只能守一个星期,而且关内无兵可援”,所以对于东北战局,他以军人立场认为:“一条路是不顾一切以赴之,另一条路便是和日本议和”。& P8 c/ K! p6 e& Z' W8 _4 ~- F2 r1 ~
& & 当时的锦州,国民政府一再要求张固守,张也表示要固守,但是说,“日军倾全国之力,而我仅一域之师”,“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不断去电请示援助。当时日本在天津有驻屯军,山海关有守备队,山海关方面还配有海军舰艇。锦州之战以前。日本即发动“天津事变”,被东北军镇压。在两国没有全面开战的前提下,这些日军又都合法存在,卷入事件的只是关东军,华北的日本驻军似乎仍然置身事外。但实际上,华北的日本驻军有一个秘密配合关东军围歼锦州所驻东北军的计划,只是被关东军方面拒绝。东北军在锦州外围与日军激战失利后,锦州驻军担心退路被截断,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陷于背水一战的境地。
& & 同时,东北方面也质疑粤系的抗日态度是否真实,因为其外交部长陈友仁,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期间曾到日本向币原喜重郎外相提出建议,要与日本合作以打击蒋介石,并准备出卖满蒙的权益以换取日本对广东提供一批武器。不过币原喜重郎正是反对日本军人这种做法的,双方没有谈拢而作罢。粤系南京政府向张学良共发了三个“死守锦州”的命令,张学良也三次请援,却无下文。“请械请弹无应,请航空队救护队,亦无应”。当时孙科已经出任行政院长,但财政部长黄汉契却无财可用。中央政府的不负责任激起东北军前方的强烈抗议,奉命守锦州的东北军将领荣臻厉词批评:“中央不拨一分粮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抗敌,显然有意徒令东北军牺牲,故置东北军于死地”。
职业侠客,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职业侠客,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职业侠客, 积分 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本帖最后由 骑驴撞奔驰 于
16:13 编辑
! L" E* y' N9 ]: Y* y* G1 q
/ j- ~" X&&[6 [7 \, C
& &&&一二八事变后,广东军奋起抗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时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希望张学良出兵南北夹击日军,并派陈公博和李济深北上班请救兵。张学良以他的方针回答道:“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卫地方,拥护中央”,不肯出兵。
& &当其时张学良的职务是负责保卫热河、察哈尔、河北等地。6 v+ k4 e( p! K1 m
& &在那时一期《独立评论》曾刊登熟悉热河和华北战略地理的丁文江教授所攥写的《假如我是张学良》一文明白地指出:0 W) Z$ l. N# z' O; ]! N; u: [
& &“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1 Q9 v. A5 ~/ X2 a
& &“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假如我是张学良,要预备积极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张家口,同时把重要的军实和北宁路车辆逐次的运到居庸关以北;只留一部分军队在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处;在这些几处经过相当的抵抗以后,也预备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别退至口外。现在驻在热河边界的军队应该从速进到朝阳、并且积极筹备朝阳、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间的运输。热河东南两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飞机也有许多危险。喜峰、古北、河南口三处都是天险,每处有一两万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军力不能进攻。”- ]* F6 K9 `) u7 ~3 n$ G) W
& &“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8 N1 s( X4 F) X
& && &但其时据守热河的军阀汤玉麟是张学良的父执辈,拥兵自重,根本指挥不动,也不允许张学良部进入热河,甚至有降日倾向。蒋介石建议张学良迅速解决汤,但计划泄露,为避免大战之前先内讧,争取汤积极抵抗,张学良只能暂时将所部布置在热河外围以稳住汤,并派去张作相督战。* ~4 A' x. f& ?
& & ' X+ N: x$ a. X2 Q4 ?
& & 一个多月以后,丁文江眼看热河布防失当,又撰写一文道:
& & “热河部队只有四步军旅、六骑兵旅,合计不过二万支枪。朝阳、北原的守兵一共不及四千多支枪。日本如在锦州、义县进兵,该地防军就没有抵抗的能力!”3 ~/ Y- E& j8 j: z/ ?3 z&&Y5 \1 p
& & “我们现在将二十旅兵力全放在冀察两省,而将热河交给汤玉麟去防守,这是什么战略?我不懂!”& O1 a, @2 }* y1 a( c, x
& && & 汪精卫对军队系统内部的过节不甚明暸,且与张本有中原大战的宿怨,另外当时东北根据地已失,华北局势未稳,大军开拔需要粮饷,汪不拨分文,却以此疑忌,一再逼迫张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战,显示其实际目的在于以东北军之牺牲赚取政治资本和舆论支持。调兵入热的问题本可以协商解决,最后却演成一场意气之争。
& &&&日,汪精卫通电请求辞职,并逼张一同下野:
“北平缓靖公署张主任汉卿勋鉴,溯兄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十万里土地,陷于敌手,敌气益骄,延及淞沪,赖第十九军及第五路军奋起抵御,为我民族争生存,为我国家争人格,此本非常之事,非所望于兄。然亦冀兄之激发天良,有以自见。乃因循经年,未有建树,而寇氛益肆,热河告急,中央军队方事剿匪,溽暑作战,冒诸艰苦。然为安定内地,巩固后方防计,义无可辞。此外惟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地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地理之便利言之,抵抗敌人,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能越俎。须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凡属族类,皆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当日第十九军及第五路军作战淞沪,实本斯义,岂有他求!及战事既酣,在中央固悉索敝赋,以供前方;而人民更裹粮景从,以助士气。今兄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自一纸宣言捍御外侮以来,所责于财政部者,即筹五百万,至少先交两百万;所责于铁部者,即筹三百万;昨日则又以每月筹助热河三百万责之于行政院矣。当此民穷财尽之时,中央财政歇蹶万分,亦有耳目,兄宁不知!乃必以此相要挟,诚不解是何居心!无论中央无此财力,即令有之,在兄为实行抵抗以前,弟亦万不忍为浪掷!弟诚无似,不能搜刮民脂民膏,以餍兄一人之欲。使兄失望,于弟唯有引咎辞职,以谢兄一人,并以明无他。惟望兄亦以辞职以谢四万万国人,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则关内之中国幸甚!”
! n+ n. s# h2 ]# n: s+ ?2 B% B" u
& &&&张学良回复:
& & “自九一八日本侵华以来,国家力谋团结御侮,汪先生如欲辞职,尽可明白向余表示,何必发表与事实不相符合之谈话?自日军侵犯东北以后,余毫无个人生命财产之观念,但因华北治安责任在身,未敢擅离职守,余为军人,负责统率大军,一切行动当不如汪先生自由也,余虽准备交卸,但一旦在职,不得不努力华北治安。”
# @7 J, W: x6 G
& &&&张学良嗣后引咎辞职,东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则联名愿与其共进退。汪精卫声言抗日,却在热河抗战前夕掀起政坛风波,蒋介石亦在日记中称其“不顾大体”。+ J9 H- t/ e5 l3 p
& & 日日军协同满洲国伪军全面进攻热河,热河抗战爆发了。汤玉麟闻风立刻动员全军二百多辆军车,搬运鸦片私产,力求完脱。汤部溃不成军,日军仅以128名骑兵为先锋,轻取热河省会承德。: x) n3 c' l4 N
& & 3月7日,张学良上呈中央辞职:(节录)' S( R) P% _$ O* F$ r* P+ H2 T
自东北沦陷之后,效命行间,妄冀待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 &&&
& && &3月10日,保定会议,张学良辞职照准。1 q" o8 V% R3 y: X&&w4 t2 Y
& & 1933年3月,张学良因热河失陷,下野赴欧洲进行戒毒治疗,汪兆铭复出。
) G+ _$ z8 g+ e&&}/ n1 ?
& &&&满洲国成立0 D2 ?5 v0 r3 Y8 q
& &&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8 V&&v3 \1 c4 R6 K8 j7 k. y* q2 c
& & 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今长春),年号定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R' @) U- F6 D3 F5 ?
& & 3月9日,溥仪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仪式在新京举行,年号为“大同”(日改大满洲帝国,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康德)。$ V5 f4 R' L& K9 \/ g3 _
& & 日,日本与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 && && && &&&
溥仪.jpg (93.35 KB, 下载次数: 25)
11:24 上传
* n7 \2 S% h8 S( N# Y+ C- ]1 M
& && && && && && && && && && & 满洲国皇帝溥仪
: J5 y# s5 J& E
& &&&九一八事变纪念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日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事变陈列馆。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写下“以和为贵”,成为进入该馆的第一个在位日本首相。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0 h5 J8 T7 T: y' ^
& &&&沈阳市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目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太原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九一八事变纪念馆_九一八事变网上公墓_中国清明网网上纪念馆
返回首页&&
关注我们&&
会员某某&&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修缮值:855
人气指数:6791
东北九一八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你还可以输入10字符
您还未登陆,请输入账号密码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
柳条湖事件
&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在事发后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了不抵抗政策。</di
辽宁、吉林城镇沦陷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区、二道沟、南岭等地。至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的进攻。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顽强抵抗,战至11月18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越来越强硬。
  黑省沦陷后,南京政府觉察日军将进犯锦州,急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于日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12月2日,国民党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说:它同意把自己的军队撤出锦州和山海关,但是有一个条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国满意的保证,即要求三国保证中立区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态,张学良急不可待地直接与北平日本公使馆参事就此事进行具体交涉。但这种交涉不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对,而且也无法从日本方面获得妥协的条件,日方坚持东北军必须全数撤出锦州。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军队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劲旅第7旅,约12000人,军官大都是经陆军军官学校或讲武堂毕业,也有部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士兵一般具有初小文化,也有中学毕业生,素质好,装备也好,所以日军发动事变,把7旅作为主攻目标。
7旅的驻地北大营,南距沈阳城三四公里,东距东大营10公里,西距南满铁路约300米,距柳条湖不足500米。当日军炸毁铁路时,北大营7旅的官兵已经就寝,日军从西、南、北三面向营房冲来,情况十分危急。619、620和621三个团队迅速集合队伍,准备对付来犯之敌。
由于国民党政府事先命令部队将武器封存,事变发生当晚,旅长王以哲竟离开营区去参加水灾赈济会,3名团长中有2名归宿家中。爱国官兵不顾一切地砸开库门,夺取了部分机械弹药。官兵们&各持枪实弹,怒眦欲裂,狂呼若雷,群请一战&。有许多士兵已&装弹入瞠,准备还击&,在这紧急的关头,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什么&军队的官兵一律不准轻举妄动,更不得还击,原地待命&,什么&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甚至还有蒋介石的训令:&对日军绝对不准抵抗,缴械任其缴械,占营房任其占营房!&
对于上司传下来的&不准开枪还击&的命令,官兵中有&抱枪痛哭者,挥拳击壁者&。他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提出质问:&咱们就眼看着弟兄们活活被打死吗?为什么让日本人这样的欺负我们呢?&带队的军官也被问得哑口无言。
尽管上面有道道命令,层层&圣旨&,并没能阻止爱国官兵的抵抗。在日军逼近7旅营房时,参谋长赵镇藩、620团团长王铁汉等人商议,决定还击入侵之敌。于是,在旅部和621团附近的林荫路上,突然响起了还击的枪声,被迫处于绝境的官兵,出于愤怒和正义,向日军开火了。机枪、步枪吐着仇恨的火舌,向鬼子兵射去,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半夜子时。
&九&一八&之夜,在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中,第7旅的大多数官兵都是英勇的,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地抗击着装备优良、人数众多的日军的进攻。7旅620团毙伤日军40余名。他们是在&不准抵抗&的命令下这样做的,其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
19日零点50分,当日军攻占北大营后,步兵第29联队按照板垣的命令分三路向沈阳城发起了进攻。第一、二路日军进攻南场和北市场,第三路日军进攻沈阳城。为配合日军进攻沈阳城的行动,本庄繁命令满铁沿线日军迅速向沈阳集结,支援攻击沈阳的日军。日军立即行动,从抚顺、辽阳、铁岭、本溪、鞍山、海城、四平街、旅顺、公主岭等地向沈阳发出13列军车,大大加强日军的战斗力量。
三路日军齐头并进,向沈阳城扑来。先行占领公安局、警察局分所等要害部门。沈阳城内约有1.5万名警察,由于他们事先也接到了上级&不准抵抗&的指示,因此战斗意志松懈,思想麻痹,毫无戒备状态。在日军的突然包围之下,被强迫缴械。遂之一切官厅衙署先后被日军占领,&紧要物品,悉被掠夺。各机关之首领员司,除微服逃避外,悉被日人软禁&。至19日早6时30分止,沈阳城全部被日军占领。
被日军占领后的沈阳城,一片狠藉,大街小巷,日军遍布,充满了恐惧感。日军的飞机在空中侦察、扫射、装甲车在市街上横冲直撞。日军还把炮台置于沈阳城鼓楼的旧址之上,还封锁了各交通道口,持械盘查行人,对稍有不满或有反抗行为的则任意枪杀,致使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戮,街市上混乱不堪。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伙穷凶极恶的日本兵,专门搜捕我方文职、军职官员,对捕获到的军官迫令签字承认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先行发起攻击,并把他们反绑双手,看押在街头。日本帝国主义做贼心虚,自知理亏把挑起战争的责任强行推给中国,反污陷我方,其强盗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日军在城内还进行了大肆洗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管是机关衙署、学校银行,还是官私宅邸均在劫难逃。例如中国银行的4000万两白银被掠劫,汤玉麟公馆&被日军掠夺之财物及军物物品约载十余汽车&。各机关文书、档案被焚毁,邮政总局被烧&&城内硝烟弥漫,街头尸体横陈。沈阳全城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市民闭户、路少行人,呈现出悲凉之状。
在北大营发生激战时,日军第29联队开始向沈阳城发动进攻。19日上午,日军相继攻占沈阳市南市、北市商埠地和大小西关一带,驻在这里的中国警察分局按黄显声命令奋起抵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力战不支,不得已向东关公安总队撤退。在抵抗日军进犯的战斗中,中国公安警察有二三十人为国捐躯。
9月19日上午10时,日军多门师团与独立守备队采取联合行动,又向东大营发起了攻击。东大营,位于沈阳城东约10公里的东山嘴子,是东北军的第二大营区,东北讲武堂的所在地,驻有讲武堂学员和第7旅的1个营。9月18日夜,当日军炮击北大营时,东大营也同时遭到炮击。但是由于切断了省城所有电线,东大营和北大营及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失去了联系。正当他们不知所措急忙商议应筹之策时,见北大营火光冲天,方知已陷敌手。
北大营既已陷落,东大营孤掌难鸣,难以对付强大的日军,所以,当19日上午日军由南北两面向东大营围攻时,驻军及讲武堂学员不得不全部退出。当时的将官们不忍离去,兵士们抱头痛哭,&悲号之声,闻名遐迩&。中午12时,日军占领了东大营,而后&大肆搜索,所有一切军械子弹钱款以及一应紧要品物,悉数搜掠净尽&。
紧接着,日军又占领了沈阳兵工厂和东塔飞机场。沈阳兵工厂也叫东三省兵工厂,地址在大东边门外东塔以西,(东塔以东为飞机场),1921年建成,1924年进行扩建。工人最多时达2.5万人。厂内聘有日、德、奥、俄、瑞典等国的技师,能够生产各种炸药、各种口径步枪、轻重机枪、各种口径大炮、地雷,以及各种枪弹、炮弹等。该厂是奉军军火的主要生产基地。19日上午10时,日军在枪杀守厂卫兵10余名后,强行占领兵工厂,然后由他们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大门,并立上&日本军占领&、&除日军外,出入者格杀勿论&的守标,赤裸裸地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
在&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塔飞机场里有先后从意、法、德、英、美、日等国购进的各种类型的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教练机、民航机等262架,这都是东北空军1921年始建后,张学良先后任航空处长和航空军司令时逐渐买进来的,使东北空军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战斗力。可惜在&九&一八&事变时,机场接到上级的电话命令:&今天不准飞机起飞,以免出事&。空军参谋长陈海华没了主张,束手无策。就这样在&不准抵抗&的命令限制下,武器装备齐全的262架飞机,在19日上午10时20分被攻占机场的日军掠为已有,并把掠夺的飞机上涂上&日徽&标志,在东北航空军司令部牌子上贴上了&日军占领&字样。东北军苦苦10年惨淡经营起来的东北空军毁于一旦。
&九&一八&事变,给沈阳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和巨大的损失。无数房屋被毁,全部电线被破坏,大量官私财物被掠劫。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损失,就达到18亿元以上。而军械弹药物资的损失更为严重,损失飞机262架、迫击炮和各种口径大炮3019门、战车26辆、各式机关枪5864挺、各种步枪和手枪118206支,以及大量的各种枪炮弹药、被服、粮等不尽其数。
  了解九一八事变详情,进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加紧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许多具有坚定爱国心的上海出版人,毅然投身于救亡运动;尤其是在申城面临沦陷之际,他们在硝烟中迅速办起一批社会影响很大的报刊,积极动员民众奋起抵御外敌,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壹 邹韬奋及时出版《抗战》
1937年7月底,&七君子&获释。仅隔十余天就发生&八一三&事变,出狱不久的邹韬奋为了适应救亡运动的需要,马上在沪筹办《抗战》。
8 月19日,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在上海问世,它为三日刊,十六开本,每期十二页,逢3日、6日、9日发行。该刊第一期明确表示:&在这民族抗战的紧急时期,本刊的任务,在一方面是要对直接间接和抗战有关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作有系统的分析和报道,显现其重要意义和相互间的关系;在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众在抗战时期的迫切要求,并贡献我们观察讨论所得的结果,以供国人的参考。&由于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制,从第七期起改名为《抵抗》,沿用至第二十六期。上海沦陷后,11月16日出版的第二十七期恢复《抗战》原名,在沪继续出版三期后,不得不移至武汉印行。
《抗战》以发表政论、述评和战地通讯为主,呼吁一致抵御外敌,主要撰稿人有胡愈之、郭沫若、金仲华、张仲实、胡绳、茅盾、艾思奇等。该刊曾登载《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就职通电》,报道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还先后发表潘汉年的《全民抗战中政治动员的基点》、胡绳的《抗战时期的文化界》、叶剑英的《把敌人的后方变成前线》和胡子婴的《怎样动员全中国的妇女》等重要文章。冯玉祥在致邹韬奋的信札中这样称赞《抗战》:&内容丰富切实,而眼光尤为正确远大,诚为今日抗战中之指针。&所以,该刊每期销量很快达到三十万份。
邹韬奋对于《抗战》的编辑,可谓呕心沥血,所以它特色鲜明:每期都有战局分析(常放在首页并附地图),精辟叙述战场得失,这些文章连在一起看便是抗战初期的作战简史,撰稿人金仲华曾表明&我的计划是要把时事和地图联系起来,增加一般人对于世界形势的了解&;注重进行国际形势分析,其中既有披露日本现状的《日本能作&长期战争&吗?》《日本经济能作持久战吗?》等,也有简评各国对日本态度的《国际间一致反对侵略者》《随着抗战展开的国际形势》《最近美国态度的分析》等;坚持普及战时常识,不断向民众介绍如何防空、防毒、救护,如《从飞机谈到炸弹&&怎样才能避免炸弹呢?》《毒气是怎样的?》等。另外,与上述 &抢眼球&板块相适应的是,该刊的新诗起到了&点睛&作用,陆续发表的冯玉祥、沈钧儒、郭沫若、钱亦石、何香凝等的诗作均简洁明快,如冯玉祥的《战利品》《吴淞口大战》等都被读者传诵;邹韬奋每期一篇或数篇的时评言简意赅,往往针对民众最关心和最焦虑的社会问题下笔。正因如此,该刊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当年上海办得最出色的杂志之一。
1938年7月,《抗战》与沈钧儒、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改成《全民抗战》(三日刊),由邹韬奋、柳湜主编,参与编辑的有沈钧儒、张仲实、艾寒松、胡绳等。后来它迁往重庆改成周刊,至1941年出至第一五七期被迫停刊。
贰 巴金发起创办《呐喊》
1937年夏,巴金住入上海霞飞路霞飞坊(今淮海中路927弄)59号三楼。在这里,巴金完成了《春》《秋》的写作。据巴金的《谈〈春〉》回忆:&1937年8月淞沪抗日战争爆发,我又把小说放在一边,和朋友们一起办《呐喊》《烽火》。&
在&八一三&事变发生时,巴金为了支持淞沪会战,决定发起创办一份文艺杂志,联合同人&思竭绵薄,为我前方忠勇之将士,后方义愤之民众,奋其秃笔,呐喊助威&。经过巴金和茅盾等自筹资金和紧张筹备,《呐喊》于8月22日问世。《呐喊》为周刊,由因战火处于停顿状态的上海《文学》社、《文季月刊》社、《中流》社、《译文》社联合主办,以登载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杂文、速写、木刻、漫画等为主,竭力呼吁民众行动起来,一致抵抗日军侵略。在创刊号上,萧乾发表《不会扳枪的干什么好》,申明 &即使拿笔,也不再是&做文章了&&,要用笔当武器;巴金发表《一点感想》,宣布将&用墨水来发泄我们的愤怒&,这其实也是整个上海文化界的共同心声。然而,租界当局屈从于日军的压力,在《呐喊》第二期刚出版时,便对它进行查禁。巴金毫不气馁,又着手筹备以新的刊名恢复出版。
9 月5日,第三期《呐喊》更名《烽火》,继续在沪印行。《烽火》系三十二开本,每期十六页。其《创刊献词》呼吁:&大时代已经到了。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要求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贡献他的力量。&该刊重点推出报告文学、通讯和诗歌,也登载短篇小说、杂文和美术作品,主要撰稿人有巴金、茅盾、王统照、郑振铎、刘白羽、靳以、杨朔、胡风、钱君匋等。它及时反映淞沪会战前线的情况,广泛报道各地的救亡动态,深刻揭露汉奸的丑恶行径,犹如为反抗日军侵略而熊熊燃烧的&烽火&。
巴金在起初担任《烽火》社发行人(即社长),不久又兼管编辑工作。那时,他几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办刊上,并以《烽火》社名义出版&烽火文丛&、&烽火小文丛&等丛书,竭力宣传抗战。为让书刊尽快同读者见面,他除了常在上海霞飞坊59号寓所挑灯夜战赶写有关文章,还屡次不顾敌机盘旋,亲自赴印刷所修改稿件、阅看校样。
11月7日,《烽火》出版第十二期后,由于上海沦陷和租界当局阻挠,被迫停刊;翌年5月在广州复刊,改出旬刊,仍由巴金主编,至12月终刊。
叁 夏衍精心主编《救亡日报》
1937 年8月中旬,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抗日宣传,决定在沪筹办《救亡日报》,并建立由巴金、钱杏村、金仲华、茅盾、柯灵、郭沫若、夏衍等三十人组成的编委会。经过夏衍等夜以继日地忙碌,在&八一三&事变发生不到两周,《救亡日报》于8月24日在沪问世,社址设于上海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大陆商场六楼。
《救亡日报》由夏衍主编,每天下午三点钟出版,四开四版,在形式上虽然是小型报纸,却与别的小报截然不同,夏衍的《懒寻旧梦录》曾提及:它&既无广告,又无小市民喜欢的猎奇新闻&,&不登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消息&,&专登特写、评论、战地采访以及文艺作品&。《救亡日报》版式活泼、风格独特,注重采用街头小说、抗日歌曲、大鼓、漫画、木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反映主题;在编辑方面勇于突破常规,对新闻报道采取精编原则,因而发行量迅速由近千份跃升至数千份。
在夏衍领导下,《救亡日报》始终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主要任务:及时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刊出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的照片及战役地图;发表彭德怀的文章《战略与战术》《论游击战争》;连载长篇通讯《今日朱、彭》,详细介绍人民军队的情况;另外,也推出《郝梦麟军长追悼特刊》《八百壮士专页》等,广泛地报道各阶层的救亡活动。他为了使大家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还以自己对日本社会的深刻了解,写了《日本在过阴天》《日本的悲剧》《悲剧中的悲剧》等随笔,这些文章很快汇编成册出版,当年有评论称:&它不是论文,比论文更深刻;不是纪事,比纪事更生动。&
那时,夏衍不仅负责报纸的组稿、编辑、印刷、发行、对外联络,还常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采访。一天,他和田汉去沪郊嘉定前沿阵地,路上遇敌机轰炸,两人就跳下车,避到树下或稻田里;有次,他在夜里赶路,从被炸得只剩一半的桥面通过,很是惊险。
上海沦陷后,租界成为&孤岛&。当晚,夏衍愤怒地写下《失去了太阳的都市&&上海》,谴责日军暴行。第二天,《救亡日报》登出此文,报纸被人们争购一空。日军闻讯气急败坏,马上勒令《救亡日报》停刊。夏衍迅速把《救亡日报》编辑部转移至一位进步青年家中,在局促的灶披间坚持战斗。11月22日,《救亡日报》出版&沪版终刊号&,夏衍在社论《告别上海读者》中宣告:&上海光复之日,即本报与上海同胞再见之时。&嗣后,《救亡日报》相继在广州、桂林出版,仍由夏衍主编,至1941年2月终刊。郭沫若曾回忆:&上海成了孤岛之后,在抗战初期的宣传工作上起过很大作用的《救亡日报》,首先被迫停刊。以贩卖抗战书报盛极一时的各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了模样。&
肆 鲁少飞、王敦庆与《救亡漫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当年被视为全国漫画创作中心的申城,漫画家们很快行动起来,成立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随着&八一三&事变的隆隆炮声,漫画家们又在沪建起漫画宣传队。
那时,由于局势动荡上海的漫画专业期刊全部停办。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经过努力,所主办的《救亡漫画》于9月20日诞生,以《救亡日报》附刊形式出版,由章乃器题写刊名,王敦庆撰发刊词,它既随报附送,又单独发行。《救亡漫画》发行人为鲁少飞,王敦庆负责编辑业务,该刊作者阵容很强,几乎聚集了所有著名漫画家。
《救亡漫画》系五日刊,每期可容纳四五十幅作品,以宣传救亡为主要内容,深刻揭露日军的罪恶,热情反映抗日根据地新气象。在创刊号上,封面作品为蔡若虹的《全民抗战的巨浪》,画面上吶喊的民众、手持武器的中国军人仿佛形成滔天巨浪,要把挣扎的日军淹没,这体现了全国空前高涨的抗日斗志;还推出&报道漫画&《抗战热情在陕北延安》,生动展示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奋战的情景,它既有新闻性,也具漫画特点,真实及时而又形象生动。该刊佳作颇多,如叶浅予的《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前线作战将士的恩物&&标准光饼制造所》,张乐平的《不愿做奴隶的同胞都起来了!》《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丁聪的《日本强盗任意蹂躏战区里的我同胞》,张仃的《日寇空袭平民区域的&赐予&》,陆志庠的《京沪线上所见一列被暴敌所炸毁的客车》等,都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份漫画刊物采取幽默笔调和&看图识字&形式,尽力使不识字的民众都能读懂,发行量曾达两万份左右。
张仃曾回忆:&抗日战争一爆发,大家便投入了抗日的洪流。当时,上海还出了一个小报《救亡漫画》,由鲁少飞留在那里编。我们漫画宣传队是一个行动组织&&我们这些人向《救亡漫画》供稿。&尽管鲁少飞、王敦庆废寝忘食地埋头工作,《救亡漫画》出版至第十二期终因经费拮据不得不停刊;漫画宣传队抵达武汉后,马上克服战时印制困难又办起《抗战漫画》,这份半月刊共出版了十五期。《救亡漫画》(包括后继者《抗战漫画》)被誉为文艺界&抗战救亡中最强的一环&。
  了解九一八事变详情,进入。
烙在中国人身上的伤疤:九一八事变当日全记录
 从日零时到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完成了向中国军队进攻,向中国百姓动武的最后准备,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这一天起,东北成为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14年的殖民地;从这一天起,东北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
  零时磨刀霍霍,清晨蠢蠢欲动
  在原奉系军阀边业银行工作过的孙竞寰如今已是百岁老人。他回忆说:&1926年,我经叔叔介绍到张学良的边业银行工作,每月工资八块大洋,银行管吃管住,每天还可以打网球,生活条件比较优越。9月18日那天清早我一觉醒来,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日,百姓的生活表面是平静的。然而,侵华日军为了这一天,已经做了不知多少准备。
  1931年,东北日军每天都在频繁调动兵力。4月中旬,日军将适于在寒地作战的第二师团调往东北。5月,关东军参谋部制定《满蒙问题处理方案》。6月,上演&中村事件&。9月7日至18日,上任不久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视察驻南满、安奉铁路沿线的日军。
  &那些天,沈阳的清晨多是在关东军的实战演习中开始的。&孙竞寰老人回忆说,他当年的家离城很远,不知头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
  老人回忆说:&第二天清早进城,我发现城墙上站满了日本兵,就明白我们被侵占了。日本兵把银行的门堵上,许进不许出。后来我听说我在东北大学夜校的一些同学,那天晚上没回宿舍,交通断了,他们干脆步行进了关内。我也不想当亡国奴,可是被关在银行里头,想走也走不了。&
  沈阳城:
  百姓忙碌生计,日军暗藏杀机
  这一天是星期五,天气晴朗,没有风,算得上是中国北方秋季里的好天气。
  今年106岁的张春台老人,当年家住在沈阳城内中街,是一家皮鞋铺的师傅。说起9月18日这天,老人还记得耍手艺的那间铺子叫&内金生皮鞋铺&,那天的活儿多,他晚上就住在鞋店里。
  9月18日下午,日军已经做好了从南满铁路的西、南、北三线向北大营进攻的布防。日本独立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河本末守带领几名部下,做好了用炸药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一侧路轨炸毁的行动准备。
  张春台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天他突然没了饭碗:&那天上半夜10点多钟,听到北面一声巨响。半夜时,我听见城西方向响起枪炮声,本想走到街上看看,可害怕就没敢出去。枪声一夜没停,我也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就看见了日本兵占领了沈阳城,开着摩托在中街上巡逻,皮鞋铺的买卖也不敢开了。&
  &当时,我家住在中街,丈夫开了个名叫&怜众&的中医诊所。家里条件还好,日子过得算是体面。&今年102岁的王洁清老大娘回忆说,&&九一八&过后,日本人来了,诊所的生意就越来越差。没过多久,中街地段所有好房子基本被日本人占了,我们家被迫搬到了小土房里。之后,日本人又强迫我给住在我原来房子里的日本人当保姆,那户日本人把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还把屋里的炕改成榻榻米。我每天都得给他们做饭、收拾屋子、提水,干完活再回自己家里吃饭,现在想起来心里都酸。&
  北大营:
  深夜遭突袭,不抵抗撤退
  日22时20分,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声刚过,日军发射出的炮弹便落在了沈阳内城的东北军北大营。与此同时,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向东北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
  当时,旅长王以哲不在营中,正出席军界举办的水灾赈济会。北大营7000多官兵正在酣睡。
  2006年5月去世的陈广忠老人,是我们采访过的唯一一位北大营士兵。他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那一天正是北大营官兵发饷钱的日子。夜里10点多钟,睡得正香的大家被爆炸声震醒,不多一会,机枪、步枪声就响了起来。直到连长来叫我们,我们才知道日本人打进来了。上级让我们不得还击,原地待命。日本人很快越过了西围墙,打进了621团的营房,听撤过来的弟兄们说,日本人见人就杀,有的人躺在床上没动竟被活活刺死。日本人穿着黄军装,戴着王八帽子,就在我们对面喊杀着冲了过来。连长一看没有办法,就下令开枪还击。我打着打着,忽然觉得脸上一热&&&用手一摸,我中枪了。我的嘴被打穿了,牙龈和牙都打没了。我这还算幸运的。最后一清点,光我们班就死了6个。说来丢人,我们北大营一个旅,有步枪有机枪有大炮,愣被五六百名小鬼子打得弃营逃跑。&
  据&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史料记载,日军向北大营发动进攻时,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一面命令部队进入预定阵地,一面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请示,所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于是,在&不抵抗&的政策下,第七旅被迫带着伤痛向东撤退,日军很快攻入北大营。
  &九一八&:
  烙在中国人身上的伤疤
  9月18日23时46分,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义给旅顺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第一份电报,谎称中国军队在沈阳北部北大营西侧破坏了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中两军正在冲突中。
  19日零时40分左右,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向所属部队下令,向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实施进攻。同时,又令驻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师主力迅速进攻沈阳城。
  凌晨,日军登上沈阳城的小西门城墙。
  上午9时,全城张贴了&日本军司令官布告&。
  中午12点,本庄繁到达沈阳,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也从旅顺迁至沈阳。
  &九一八&后的一周内,日本关东军占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完全或部分控制了12条铁路线。
  &九一八&后不到一个月内,东北沦陷。
  事变发生时住在沈阳大北边门附近的于长清老大娘今年103岁了。她回忆说:&那天晚上,家里吃的是高粱米饭和酸菜。晚上8点多钟我已经睡下了,10点多钟被炮声震醒,我和儿子清楚地看到北大营方向有火光。第二天早上,我就看到了一帮一伙的日本兵在大北边门里面巡逻,老百姓都吓得躲开了。&
  住在沈阳大东区管城街的86岁老人山峰奇,在事变发生时还是个11岁的孩子。他回忆说:&第二天起床后,我扒着门缝向外张望,一队日本兵跟着装甲车正在我家门前慢吞吞地走过,柴油的臭气和扬起的尘土呛得我连打了两个大喷嚏,引得队列中日本兵牵着的大狼狗一阵狂吠。我吓得浑身发抖,转身一头钻进了墙角的柴草堆中。不知过了多久,街上安静下来,我母亲叫我的时候我才挣扎着爬出来,一头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19日,奉天城里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部、省政府、市政府、财政厅、银行、军工厂、飞机场就全都被日本兵占领了。&
  了解九一八事变详情,进入。
你还可以输入60字符
,登陆后查看您的祭拜记录!
游客11上供1盘 苹果
游客85上供1 本书
游客2上供1盘 香蕉
游客98上供1根 普通香
游客59上供13根 普通香
游客45上供13根 普通香
游客79上供11根 檀木香
游客6上供11根 檀木香
游客38上供1根 粉色长蜡烛
游客72上供1根 白色小洋烛
相关大事件纪念馆
微信扫码微祭奠
400-897-9466
客服7X24小时全年无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