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属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单选题复习(四)
&&&&&&&&&&&&&&&&&&
四、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A.能动的反映论&&
B.消极的反映&&&
C.被动的反映论&&&&
D.直观的反映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根本的观点是(&&&
A.运动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B.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C.辩证的认识路线&&&&&&&&&&&&&&&&&&&&&&&&&&
D.形而上学的认识路线
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直观被动反映论
B .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 .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
D .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
5、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经验的东西,这是(&&&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用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
7、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实质是(&&&
A.先验论&&&&&&&&
B.诡辩论&&&&&&&&&&&&
C.实践论&&&&&&&&&&
8、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A.错误判断&&&&&&
B.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
D.落后思想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是(&&&
A.实践&&&&&&&&&
B.辩证&&&&&&&&&&&&&&&
C.唯物&&&&&&&&&&&&&&
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B .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 .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 .摹写与创造的关系
12、实践的科学含义是(&&&
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C.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
D.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
1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种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B .实用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纯精神的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日常生活的活动&&&&&&&&&&&&&&&&&&&&&&&&&&&&
D.利己主义活动
1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6、认识的主体是(&&&&&
A .客观对象&&& B
.人的大脑&&& C
.人的思想
D .处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7、认识主体的特征是(&&&
A.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实践性&&&&&&&&&
B.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客观性
C.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主观性&&&&&&&&&
D.主观性、社会性、实践性、意识性
18、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A .自然性和意识性& B .意识性和社会性 C
.自然性和实践性&& D .社会性和实践性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20、主体与客体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21、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选择&&&&&&&&&&&&&&&&&&&&&&&&&
B.主体对客体的建构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D.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2、作为整个人类认识基础的是(&&&
A .主体&&& B
.客体&&& C
.真理&&&&
2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24、所有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 .唯理论& B .经验论& C
.反映论&& D .先验论
25、“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观点是(&&&&
.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真理论的观点
.不可知论认识论的观点&&&&&
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6、只承认反映的创造性,否认反映的摹写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客观性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
B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利己主义的观点&&&&&&
D .实用主义认识论
2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 .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
.主体的被动性&&&&&&&&&
B .主体的消极性
.主体的能动性&&&&&&&&&
D .主体的客观性
29、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
.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
B .来源于实践活动
.是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自生的&&&&
D .是天上掉下来的
30、认识所以能不断发展,归根到底在于(&&&
.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B .人具有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社会实践的需要&&&&&&&&&&&&
D .科学发展的需要
31、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3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是主观自生的
.主观对客观直观被动的反映&&&&&&&
D .来源于客观精神
33、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34、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显示出了(&&&&
A、认识过程由部分到整体的发展趋势&&&&&
B、认识过程由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
C、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趋势&&&&&
D、认识过程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
3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不可靠的反映&&&
B.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C.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形象的认识&&&&&
D.借助思维对事物的间接、抽象的认识
36、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
A.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C.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
D.由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37、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这表明人的认识是(&&&
A.消极被动的&&&&&&&&&&&&&&&&&&&&&&&&&&&&&&&
B.积极能动的&&
C.能够脱离客观世界的&&&&&&&&&&&&&&&&&&&&&&&
D.主观随意的
38、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A .自发的&& B
.主观随意的&& C
.消极被动的&&& D
.积极主动的
39、强调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
A .认识上的唯物论&& B .认识上的唯理论
C .认识上的辩证法&& D .认识上的经验论
40、感性认识的内容是(&&&
A.感觉、概念、知觉&&&&&&&&&&&&&&&&&&&&&&&
B.感觉、知觉、表象
C.感觉、推理、判断&&&&&&&&&&&&&&&&&&&&&&&&
D.知觉、推理、判断
41、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42、理性认识的内容是(&&&
A.感觉、概念、知觉&&&&&&&&&&&&&&&&&&&&&&&&&
B.感觉、知觉、表象
C.感觉、推理、判断&&&&&&&&&&&&&&&&&&&&&&&&&
D.概念、推理、判断
4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4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这个统一的基础是(&&&&
A .认识&& B
.实践&&& C
.主体&&&&&
45、唯理论在认识论上的表现是(&&&
A.教条主义&&&&&&
B.经验主义&&&&&&
C.客观主义&&&&
D.怀疑主义
46、经验论在认识论上的表现是(&&&
A.教条主义&&&&&&
B.经验主义&&&&&&&
C.主观主义&&&
D.客观主义
4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48、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
A .认识,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循环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运动&&
D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49、在认识过程中有着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0、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 .认识世界&& B
.发现真理&& C
.改造世界&&&&
D .批驳谬误
5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思想体现了(&&&
.感性认识依赖理性认识&&&&&&&&&&
B .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D .认识是复杂的,无限的
52、在一个活动中,以改造世界为主要任务的是(&&&&&
.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C .实践到认识的活动
D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活动
5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施
54、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到实践的过程&&&&&&&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55、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辨证关系原理& B .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D .认识辨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56、党的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指的是(&&&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 .实践到感性认识的过程
.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 .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57、党的群众路线中的”到群众中去”,指的是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 .实践到感性认识的过程
.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 .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58、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
A.真理的不确定性&&&&&&&&&&&&&&&&&&&&&&&&&
B.思维的非至上性
C.真理的相对性&&&&&&&&&&&&&&&&&&&&&&&&&&&
D.真理的绝对性
59、真理的内容是(&&&
.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 .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是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60、承认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这是承认了(&&&
.真理的客观性&&&&&&&&
B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D .真理问题的辩证法
61、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绝对主义&&&&&&&
D.相对主义
62、真理是(&&&
A.多数人同意的认识&&&&&&&&&&&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
6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64、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
65、承认客观真理的是(&&&&
.一切唯心主义&&&&&&&&&&&&&&
B .一切唯物主义
.只有辨证唯物主义&&&&&&&&&&
D .只有旧唯物主义
6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6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68、承认我们的所有真知具有相对性,就会(&&&
A .导致诡辩论& B
.导致实用主义&& C
.防止相对主义&& D .防止绝对主义
6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真理中不包含绝对性的东西&&&&
B .真理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包含有谬误
C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D .任何真理在认识的广度上有待于扩展,在深度上有待于深化
70、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上,教条主义(&&&
.既承认绝对真理,又承认相对真理&&&
B .既否认绝对真理,又否认相对真理
.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
D .只承认相对真理,而否认绝对真理
71、坚持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可知论&&& D
7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观点实质上是(&&&&
A .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B
.否认真理的有用性
C .主张真理是具体的&&& D
.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73、、真理的检验标准是(&&&
A.实践&&&&&&&&&&
B.权威&&&&&&&&&
C.理论&&&&&&&&&&
7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75、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
.在真理标准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B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绝对性&&&&&&
D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相对性
76、在真理标准问题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坚持(&&&
.实践主观与客观统一&&&&&
B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统一
C .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统一&&&
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77、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
78、在真理观上主观真理论认为(&&&&&
A .真理是少数人共认的观点&& B .有用就是真理
.对人类有用的理论&&&&&&&&
D .真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0、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81、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作绝对真理,并当作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8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83、实践高于理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绝对性&&&&&&&&&
B.相对性&&&&&&&&&
C.普遍性&&&&&
D.直接现实性
84、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
A .意识性&&& B
.自然性&&&&&&
.对象性&&&&&&&&
D .直接现实性
8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
A .任何实践检验过程都必须以逻辑推理作为主要手段
B .个别真理无法通过实践检验
C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检验真理的标准不同
8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
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87、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8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是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89、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B.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C.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90、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B .把绝对精神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
.把自己的思想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
D .把客观事物自身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
91、真理和谬误的统一性表现在(&&&&
A.真理中包含谬误&&&&&&&&&&&&&&&&&&
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D.二者互为因果
92、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主要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
C.真理中包含谬误&&&&&&&&&&&&&&&&&&&
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9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真理与谬误是有严格界限的&&&&&&&
B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人主观造成的
.真理中包含谬误的因素&&&&&&&&&&&
D .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D& 6B&
7A&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B& 15C&
16D& 17A& 18D&
19D& 20B& 21D&
22D& 23C& 24C&
25D& 26A& 27D&
28C& 29C& 30C&
31D& 32C& 33B&
34C& 35C& 36B&
39C&& 40B&
41B& 42D& 43B&
44B& 45A& 46B&
47C& 48C& 49D&
50C& 51C& 52B&
53D& 54C& 55D&
57A&& 58D&
59C& 60D& 61A&
62B& 63A& 64A&
65B& 66B& 67C&
68D& 69D& 70C&
71D& 72D& 73A&
77D& 78A& 79B&
80D& 81A& 82A&
83D& 84D& 85C&
86C& 87C& 88C&
89A& 90D& 91B&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_百度百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图书。
《理论问题聚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为基本依据,遵从教材的章节顺序,立足于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谈话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5.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6.什么是世界观?
7.什么是方法论?
8.什么是价值观?
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为什么?
1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为什么?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2.青年大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13.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1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哪些?
1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6.《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7.《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8.《年经济学手稿》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资本论》是如何成书的?
20.《资本论》是研究什么的?
21.如何理解《资本论》中关于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观点?
22.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23.《资本论》的结构体系是如何安排的?
24.《资本论》的主要历史意义与贡献是什么?
25.《哥达纲领批判》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是什么?
2.哲学就是世界观,这种说法正确吗?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5.在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时,哲学史上有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它们是什么?
6.在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哲学史上一直存在哪两种基本的观点?
7.在回答“世界可知否”的问题时,哲学史上有哪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8.凡是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这种观点正确吗?
9.唯心主义的观点有哪两种基本类型?能否列举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加以说明?
10.为什么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说法对吗?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哲学史上出现了哪两种对立?
15.如何理解哲学上的物质的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怎样?
16.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
1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8.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吗?
19.人的意识有物质性吗?
20.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这说明物质和运动有着怎样的关系?
21.“阿基里斯永远赶不上乌龟”是谁提出来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哪里?
2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句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说:“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哲学原理分析这两句话?
24.“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了时间的什么特性?
25.何谓“本原”?
26.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2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8.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29.如何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
3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3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过:“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怎样的作用?
33.辩证法就是诡辩论吗?
34.何谓“形而上学”?
3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36.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分别是什么?
3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38.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脱离了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39.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句话反映了辩证法中的什么原理?
40.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
41.发展与运动有何异同?
42.“一阴一阳之谓道”具有什么样的哲学含义?
43.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体现了矛盾的什么属性?
44.为什么说“矛盾引导前进”?
4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4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47.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是什么?
48.矛盾分析法是什么?
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50.“过犹不及”的成语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什么原则?
51.何谓扬弃?
52.何谓客观辩证法?何谓主观辩证法?
53.“假象是一种错觉”这种说法正确吗?
5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个命题正确吗?
55.“在此之后”等于“由此之故”这种说法对吗?
56.“水中捞月”与“月中取宝”都是抽象的可能性,对吗?
57.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
58.战国时代的哲学家荀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5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段话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哲学原理?
60.人的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什么是实践活动?人就是认识主体吗?
2.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什么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有什么危害?
5.什么是认识路线?有几种认识路线?
6.“实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观点错误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是一种唯心主义?
7.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有什么特点?
8.鲁迅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不是说明认识结果是认识主体决定的?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10.有人说:“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这句话对吗?
11.有人说做梦可能对认识有帮助,对吗?
12.从认识论的角度,如何解读《庄子》中“濠梁之辩”?
13.古希腊有位哲人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如何理解这句话?
14.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15.为什么理性认识要飞跃到实践?
16.观察与实验有什么不同?
17.李森科事件是怎么回事?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对吗?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对吗?
18.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吗?
19.信教的人说:“世间的真理来自上帝,只要虔诚信仰,你就能得到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种观点错在哪里呢?
20.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基督教教义也是真理,自然科学也是真理只是不同领域的不同真理。”也就是说,真理不只一个。对吗?
21.牛顿力学是不是真理?如果是,那为什么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推翻?爱因斯坦的理论就能保证不被推翻吗?如果是这样,世界上有什么真理呢?
22.什么是谬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什么关系?谬误的存在有价值吗?
23.有些理论比如地心说,在历史上曾经得到过某些验证,为什么后来又被认为是错的?现在已经被检验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今后肯定也会被找出毛病的。如何理解这些问题?
24.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5.价值观不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吗?
26.为什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随着历史发展会发生变化?
27.马克思说:“哲学家只重视认识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什么关系?如何改造世界?
28.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什么是社会存在?
2.什么是社会意识?
3.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呢?
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同步性?
7.什么是文化?
8.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9.什么是生产力?
10.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
11.什么是生产关系?
12.生产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1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15.什么是经济基础?
16.什么是上层建筑?
1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1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19.社会形态的内涵是什么?
20.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1.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2.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4.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2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6.什么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