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世界电子商务发展史艺术发展史

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博士论文
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
【摘要】:
中国手风琴是中国音乐接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领域之一。近百年来,手风琴在中国扎根并逐渐普及,对我国大众音乐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早期它仅作为一件伴奏乐器,主要用于口琴乐队和声乐伴奏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手风琴民族制造工业的建设与发展,手风琴在演奏、教学、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80年代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传入,为手风琴演奏与音乐创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中国手风琴艺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国际手风琴音乐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作为背景,分别从历史发展与音乐创作两方面对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力求再现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全貌,反映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历史发展特征。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手风琴历史源流”的介绍;第二章是“中国最初的手风琴艺术传播”,本人挖掘出大量的相关史料,从“早期的中国手风琴教科书、上海、哈尔滨和延安的手风琴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第三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手风琴艺术发展”,分别从“乐器制造、手风琴教育、表演、理论研究与中外交流”五个方面按时间顺序进行了论述,全面反映了手风琴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第四章是“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论文将手风琴音乐创作分为四个时期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并对创作中的民族化追求以及手风琴演奏技巧在创作中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对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特征做出了历史性的总结与思考。作为一件大众化乐器,中国手风琴艺术经历了从伴奏逐渐走向独奏、重奏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及由改编走向独立创作的发展历程。手风琴在中国是一件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乐器,因而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J624.3【目录】:
绪论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现状和方法8-12
(一)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8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个人积累8-9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特色9-12
第一章 手风琴的历史源流12-21
(一) 手风琴的诞生12-14
(二) 手风琴的种类与演奏特点14-17
(三) 半音阶手风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7-21
第二章 中国最初的手风琴艺术传播(年)21-47
(一) 历史背景21-22
(二) 早期的中国手风琴教科书22-31
一、 《手风琴独习》(1908年)23-27
二、 《手风琴教科书》(约清末印本)27-31
(三) 上海的手风琴活动31-38
一、 大众口琴会的手风琴活动32-35
二、 中华口琴会的手风琴活动35-38
(四) 哈尔滨的手风琴活动38-42
(五) 延安的手风琴活动42-47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手风琴艺术发展(年)47-104
(一) 概述47-49
(二) 手风琴民族工业的建设与发展49-53
一、 天津乐器厂50-52
二、 上海手风琴厂52-53
(三) 手风琴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53-62
一、 手风琴专业教学的创建(年)54-55
二、 “文革”时期的手风琴教学(年)55-56
三、 手风琴音乐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年)56-62
1 、 手风琴专业教学的进一步发展56-60
2 、 全国手风琴普及教育的开展60-62
(四) 手风琴表演艺术事业的发展62-85
一、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手风琴表演艺术(年)63-77
1 、 专业性的手风琴表演艺术活动63-69
2 、 群众性的手风琴表演艺术活动69-72
3 、 “巴扬”艺术在中国的传播72-77
二、 “文革”时期的手风琴表演艺术(年)77-80
三、 “文革”结束以来的手风琴表演艺术(年)80-85
1 、 全国性手风琴比赛的开展80-81
2 、 优秀的手风琴表演艺术家81-83
3 、 蓬勃开展的业余手风琴活动83-85
(五) 手风琴艺术理论研究与出版事业的建设85-93
一、 手风琴学术交流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85-91
二、 手风琴艺术出版事业的建设91-93
(六) 中外手风琴艺术交流的发展93-104
一、 年的中外手风琴艺术交流93-95
二、 年的中外手风琴艺术交流95-104
1 、 外国手风琴专家来华讲学与表演95-97
2 、 中国举办国际性手风琴活动与比赛97-98
3 、 中国手风琴艺术家参与国际手风琴活动98-104
第四章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104-162
(一) 历史的回顾104-134
一、 孕育时期(年)104-105
二、 开创时期(年)105-107
三、 曲折中前进(年)107-110
四、 新时期的开拓与发展(年)110-131
1 、 多元化的手风琴创作110-121
2 、 李遇秋的手风琴创作与特点121-131
五、 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原则131-134
1 、 创作思想与时代追求紧密结合131-132
2 、 音乐的标题性传统132-133
3 、 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群众化133-134
(二)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追求134-154
一、 旋律135-144
1 、 直接引用民间音调或民族性较强的创作歌曲作为主题旋律135-137
2 、 受中国民间器乐曲创作的影响137-141
3 、 受戏曲音乐的影响141-143
4 、 民族调式的运用143-144
二、 和声144-147
三、 复调技术147-150
四、 曲式结构150-154
(三) 手风琴技巧在创作中的运用154-162
一、 丰富的音色与民族乐器演奏手法的运用154-155
二、 风箱的运用技巧155-157
三、 手风琴的触键技巧157-158
四、 其它有特色的技巧运用158-162
第五章 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总结与思考162-169
(一) 中国手风琴艺术历史发展的总结162-166
(二) 中国手风琴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166-169
附录:169-182
(一)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69-171
一、 著作169-170
二、 论文170-171
(二) 手风琴出版书谱目录171-173
(三) 全国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手风琴专业设置情况173-175
(四) 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歌舞团手风琴表演情况175-176
(五) 部分重要的全国手风琴比赛情况176-177
(六) 音乐会节目单177-179
(七) 1989年全国首次手风琴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179-180
(八) 1989年首届中国手风琴作品评奖活动180
(九) 中国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情况180-181
(十) 中国手风琴艺术家参加国际手风琴大赛评委情况181-18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颖;;[J];大舞台;2012年04期
马骊骊;;[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单建鑫;;[J];中国音乐学;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习;[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明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牛芊;[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吴晓蕾;[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朱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莫祎;[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靳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郝珊;[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刘菲儿;[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李丹丹;[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琪;[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张静蔚;[J];音乐研究;1985年04期
王宏宇;[J];人民音乐;1997年12期
张琴;[J];人民音乐;1998年02期
黄立凡;[J];人民音乐;1998年05期
果旭伟;[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年01期
康长河;[J];乐器;1997年01期
夏雄军;[J];乐器;1998年06期
李遇秋;[J];乐器;1999年03期
王峰;[J];乐器;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席玲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徐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程炳杰;申育林;;[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陆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叶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李道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郑雅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伏春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康国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张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铁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孙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蔡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林琳;;[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金世余;;[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郭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高伟;;[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邓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珊珊;[D];南开大学;2010年
张晓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廖红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李向京;[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杨红光;[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燕飞;[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韩伟;[D];南京大学;2011年
李雪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温展力;[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王晔;[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建华;[D];河北大学;2009年
白雪;[D];河北大学;2009年
杨慧;[D];河北大学;2009年
许莹莹;[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林正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吴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周雅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晏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彭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蒿佳杭;[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碧波;;[J];北方音乐;2009年01期
林国花;;[J];北方音乐;2009年07期
盛翠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周寒千;;[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郭振祺;;[J];当代人;2009年06期
于佳;;[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张明;[J];大舞台;2005年02期
李明华;甘露;李文皓;;[J];电影评介;2009年06期
何巍;;[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刘鹏;[J];福建艺术;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瑾;[N];音乐周报;2001年
石一冰;[N];音乐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诚;[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梁红旗;[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卢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冯效刚;[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张少飞;[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明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丽;[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程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陈习;[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宋婕;[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胡斌;[D];河南大学;2003年
赵天;[D];山西大学;2004年
祝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张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武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楚笑明;[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朱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莫祎;[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李丹丹;[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王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艾乐;;[J];小演奏家;2009年07期
邱燕;;[J];大家;2011年09期
凌紫;;[J];小演奏家;2006年06期
许键;;[J];人民音乐;2010年09期
,张更生;[J];云岭歌声;2005年03期
王学庆;[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殷琪;;[J];文艺研究;2007年10期
高洁;;[J];人民音乐;2008年04期
谭艺民;;[J];人民音乐;2010年06期
柳蕾;宋为立;;[J];小演奏家;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孟绮;[N];音乐周报;2008年
李瑾;[N];音乐周报;2001年
张蕾;[N];音乐周报;2006年
记者 孟绮;[N];音乐周报;2009年
杨宁舒;[N];黑龙江日报;2010年
胡芳 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石一冰;[N];音乐周报;2005年
刘金玉;[N];音乐周报;2007年
;[N];哈尔滨日报;2010年
杨宁舒;[N];黑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洁;[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婷婷;[D];西南大学;2010年
楚笑明;[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刘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王丹;[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陈亮;[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李龙;[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秦岚;[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宋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文美红;[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夏雄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An error occurred.
Sorry,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current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of this resource then you should check
for details.
Faithfully yours, nginx.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26.00 [7.3折][定价:¥36.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世界艺术史:绘画卷
查找同类商品
《世界艺术史》所面对的读者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文教工作者以及作为非专业的干部、学生,可以作为他们的业余读物,也可以作为某些大专院校有关系科的教材或参考书。
它要求能够准确地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要求突出重点的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
它希望在文字上写得通俗晓畅,力求生动,特别是对于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既要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又要讲求可读性。
它为增强读者的兴趣,每本书按照历史的顺序提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150幅左右,做到图文并茂。
显然这是一套普及性的入门的书,但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稳妥的历史分期叙述中,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的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给予重点的介绍和分析。
在处理东西方艺术的比重上,本丛书也给予比较适当的安排。我们基本上按照编年史的方法,对它们作并行的叙述,这样,在客观上也有着比较艺术史的色彩。让读者在比较中,对东西方艺术产生一些比较的联想和思考。
我相信这套囊括了世界戏剧、世界电影、世界绘画、世界雕塑、世界音乐、世界舞蹈和世界建筑历史知识的丛书,它会引导读者畅游于人类的艺术历史的海洋中,巡回在世界艺术历史的画廊里,帮助人们实现以“最大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美好愿望。
世界艺术史丛书·总序绪论第一章
史前时代的绘画第一节
绘画艺术的起源第二节
欧洲石器时代的绘画第三节
中国的原始绘画第二章
古代外国绘画第一节
古代西亚绘画第二节
古代埃及绘画第三节
古代希腊绘画第四节
古代罗马绘画第五节
古代印度和日本绘画第三章
古代中国绘画第一节
先秦绘画--夏商周三代绘画第二节
秦汉绘画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第四节
隋唐绘画第五节
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第四章
欧洲中世纪绘画概述第一节
初期基督教绘画第二节
拜占庭绘画第三节
蛮族绘画艺术第四节
罗马式绘画艺术第五节
哥特式绘画艺术第五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概述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二节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三节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四节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五节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六章
17世纪欧洲绘画概述第一节
17世纪意大利绘画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绘画第四节
17世纪西班牙绘画第五节
17世纪法国绘画第七章
18世纪欧洲绘画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绘画第二节
18世纪英国绘画第三节
18世纪意大利绘画第四节
18世纪西班牙绘画第八章
13世纪至19世纪亚洲绘画第一节
中国元明清绘画第二节
13世纪至18世纪的日本绘画第九章
19世纪欧洲绘画及其美国绘画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绘画第二节
19世纪英国绘画第三节
19世纪德国绘画第四节
19世纪俄罗斯绘画第五节
19世纪意大利、瑞典和比利时绘画第六节
19世纪美国绘画第十章
20世纪现代绘画第一节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第二节
20世纪苏联绘画第三节
日本近现代绘画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绘画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人类认识未来和过去都同样不容易,到现在为止,人类对史前的认识还有许多未解的谜团,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史前绘画足零散的和不完整的,其中有许多推理和想像的东西。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亚洲就占有三个,被称为东方文明,它们分别是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西亚文明,其发源也最早,但就今天发现的人类来看,最早的文明却在西方。考古学证明,旧石器时代最早的绘画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和中部,这些绘画作品不但产生的时代最早,被研究的历史也最长,艺术价值也较高。
到今天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劳动实践说
即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包括美术在内的一切文化艺术。
首先,人类的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先决条件。
人类的劳动实践不仅使人类在支配自然方面根本脱离了动物界,也使人类在体质结构方面发展成和猿类完全不同的人体体质。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非常精辟地阐明了劳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品。
艺术的产生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奥瑞纳文化期,此时,人类的每天生活都包含着与野兽生和死的搏斗。这些动物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现存的洞窟壁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异常发达的观察和记忆能力。然而,到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时,虽然在文化上高于狩猎民族,可是在造型艺术方面却要相差很多。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原始社会发展到农耕和游牧时代,在劳动中并不需要像狩猎时代对野兽那样完满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在这方面当然就有所衰退,因此写实能力也就比较落后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劳动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构成狩猎民族造型艺术的根本条件有两种,一是对所表现对象敏锐和正确的观察记忆能力;二是在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的相应发展。观察的深入和技艺的巧妙是原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特质。而这两种特质的完善,离不开生产劳动。
其次,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决定了原始艺术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生存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我们只需从当时艺术品的题材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尚未农耕和游牧,靠采集和狩猎来维持生活,以动物主肉作为主食。因而当时人类所关心的就是捕获野兽和他们的繁殖。因而,在当时所表现的全是捕食动物的形象。学者们认为,对于原始人来说,他们将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看作现实动物的化身,由于生产力低下,原始人希望凭借一种“咒术”来实现杀死动物的目的。它们是一种“巫术”,一种祈求狩猎丰收的“仪式”。应该看到,它们决不是无目的的游戏,它有着严肃的目的,有着很强的功利性。
不可否认,艺术起源时的艺术创造与功利有关,在艺术开创之始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也许正如人类的起源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亦人亦猿”的过渡环节一样,在艺术起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既非实用品,也非艺术品,或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的过渡环节,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所谓“艺术前的艺术”。
1.两河流域的古代史是一部战争史
美索不达米亚是个富饶广阔的平原,半圆形的陆地,它的东北部为亚美尼亚与伊朗高原的群山所环绕,西方与叙利亚草原、阿拉伯沙漠接壤,波斯湾位于两河入海的南方,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星月平原”。由于它没有自然的屏障阻挡来自北部和东部山区的入侵者,也无法阻挡来自贫瘠的叙利亚和阿拉伯高原的游牧民族的干扰,历年战争比较频繁。
在地理上,这里喜怒无常的河流对农业灌溉毫无价值,却经常泛滥成灾。两河流域从地理上自然被分为不同的两部分,下游是巴比伦地区,系冲积平原,河床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上游是亚述高原,土壤贫瘠,游牧部落习俗粗野残暴,善于狩猎,他们不断向平原地区迁移、侵扰,造成这块无险可守的土地连年战争不断。这块富裕的星月平原对于和平的漫游者和敌对的入侵者都是畅通无阻的。所以两河流域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各民族互相渗透。互梧征战和互相融化的民族发展史。这里的王朝不断更迭,先后经历了苏美尔人的乌尔王朝、拉伽什王朝、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朝、亚述王朝,新巴比伦王朝和波斯帝国的统治时期。在这一系列王朝的盛衰过程中,形成了四种杰出的文化:苏美尔文化、亚述文化、伽勒底文化、波斯的阿契美尼德文化。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此,建立了最早的城市。从此,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国家,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美术史上,一般把这一地区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王朝时期(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2000年)
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00年一公元前1600年)
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前612年)
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12年一公元前539年)
法国文艺复兴较之意大利相对迟缓。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法国缺乏政治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14至15世纪末,爆发了美法百年战争,战争的结果,法国得到了完全的独立和统一。15世纪的政治缺乏统一导致社会的不安定,从而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其次,法国是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故乡,它拥有欧洲最优美的哥特式建筑。这一中世纪的传统无论在宗教建筑还是在世俗建筑中都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再次,法国人缺乏意大利那种深厚的古典主义传统和复兴古典文化(建筑)的意识。
15世纪,法国美术受到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影响开始发展起来,产生了亚威农画派。亚威农画派的著名代表画家是活跃在年之间的安盖拉·夏隆东,关于他的生平现在知之甚少。根据他的作品表明,他最初在爱库斯,是后来才定居亚威农的。现存奥尔良·莱塞农疗养院的《圣母戴冠》是他的代表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笔下的玛利亚和其他人物都带上了人间的自然感情,风景的表现也趋向写实,使画面带有真切和生动的感觉。
以布尔日为中心的卢瓦尔河,14世纪以来和亚威农一样是法国美术的一大中心。在这里以手抄本插图和教堂玻璃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国艺术在1
5世纪下半期成就卓然,图尔的让·富盖(1420年——1480年)的绘画作品使法国艺术别开生面。他的成就代表了法国早期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富盖出生于法国中部地区的图尔,在那里度过了青年时期。年旅居巴黎,1445年到1447年他去了向往已久的意大利,在罗马逗留了两年的时间,曾画过尤金四世的肖像。1448年他重新回到图尔,受到查理七世的青睐。1475年,他荣获了“画家之王”的称号。
富盖的绘画创作吸取了意大利艺术的理想化和装饰性的表现,又学习了尼德兰的写实精神,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格。他既画《圣经》插图,也画贵族和僧侣的肖像。他的肖像画真实地刻画了各种不同性格和其内在精神状态,形神兼备。代表作有《查理七世肖像》和《居文纳·德兹·尤桑肖像》等。他的宗教题材的画,充满了人间世俗的情感。代表作有《圣母与天使》。这幅作品中的圣母是按照查理七世的宠妾来描绘的,她袒露着胸部,披着貂皮斗篷,十足的一贵妇人的打扮。
富盖曾致力于袖珍画的创作,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创作的《祈祷书》显示了他在袖珍绘画方面的杰出才能,也是它袖珍艺术顶峰时期的作品。他具有故事性描绘的能力,整个画面的空间处理和人物的动态表情的刻画都十分成功。他的《审判阿朗松公爵》也取得了上述作品同样的成就。
进入16世纪初,活跃在法国画坛上的画家大都是富盖的后继者。其成就并不很大。16世纪中期,法国的肖像画在富盖的肖像画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多少代表了16世纪法国绘画的艺术成就。重要的代表画家是让·克鲁埃和他的儿子弗朗索瓦·克鲁埃。
让·克鲁埃(1485年—1540年)终身从事肖像画创作,其代表作品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约姆·彼特》以及《法兰西斯——世像》等,画面颜色闪闪发亮,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弗朗索瓦·克鲁埃是让·克鲁埃的儿子,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肖像画作品。代表作有《药剂师比尔·居特》、《查理九世像》,《亨利二世像》和《奥地利的伊丽莎白像》等。
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经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把帝王及其家属及男女贵族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克鲁埃父子的绘画以造型准确、严谨和优雅为其特色。
16世纪末,由于30年的宗教战争,法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法国出现伟大的绘画艺术是在巴洛克时代以后。
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历史已经走过了几十万个的春夏秋冬,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演进过程。然而,对于这一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作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绘画,就显得非常短促!从史前的广义的绘画艺术算起,绘画艺术已经经历了两三万年的历史。为了将这一文明史较为清晰和完整地层示给读者朋友,我们在不大的篇幅里,通览了世界绘画的发生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整体地了解世界绘画文明史。
在国内美术史学界,一般将绘画史划分为两大块,即中国绘画史和外国绘画史。就中国绘画和外国绘画也出了好些专著。这本绘画通览,意在将世界绘画纳入一个整体去考虑,但是在体例上,一是为了叙述的必要,二是为了尽量符合读者的习惯,将中国美术单列成章。
世界上最早的绘画遗迹发现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山区的岩洞中。这些岩壁绘画主要是用矿物颜料表现的各种动物,这些绘画手法朴拙,具有令后人惊叹的写实表现力,但通常认为这些原始绘画与后来的欧洲绘画没有直接的联系。
欧洲绘画的最初源头在于古希腊、罗马艺术。最杰出的古希腊绘画作品只在历史上文献上保留了记载,极少原作留传下来,我们只能从现存较多的希腊瓶画中窥见一斑。古罗马绘画存留下来主要是被埋在火山下的壁画。古希腊罗马绘画注重人体比例关系的正确和空间的透视变化。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西方世界进入了基督教神权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中世纪,东方艺术和希腊罗马世界之外的蛮族艺术渗入,欧洲绘画一改写实模拟再现的发展方向,注重平面性。叙述性和表现性,成为以形象解说宗教教义的工具。在近千年的中世纪之后,14世纪开始萌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力图恢复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对在平面空间中表现三维空间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将以模拟再现自然的写实绘画推进到了更高的水平,16世纪后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以自己的作品创立了西方绘画的经典风范。同时在北方的尼德兰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画绘画技法,并很快传遍欧洲各地。油画覆盖力强、色彩变化丰富、干燥的速度慢使西方画家有了更充分的余地追求准确的造型和丰富美妙的色彩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受和无边的想像力,17、18、19世纪以油画和壁画为主的西方绘画在全欧洲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涌现出大量名垂史册的绘画艺术大师,他们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记录下了历史和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受,将绘画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19世纪末,油画艺术在发展进入顶峰之后走向了解体,以法国印象派为始的西方画家们开始不再将准确模拟自然作为创作手段,不再注重素描造型的准确,而是力图通过变化多样的色彩、笔触、构图来传达他们内在的精神感觉,画面的主观表现性日益加强,到20世纪,欧洲画坛更是涌现出了大批新的流派,通称现代派,他们将绘画从对自然的模仿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抽象的绘画形式元素的舞台,使
绘画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面貌。
和欧洲绘画艺术发展相比亚洲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道路。中国是亚洲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在这片黄河长江蕴育的土地上,发生和发展着自己特有的民族绘画艺术——“中国画”。当然“中国画”这一名称的由来是近现代为区别西方油画艺术而有的称谓。受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日本绘画在19世纪明治维新以前基本上是中国艺术的风貌。印度是亚洲一片充满宗教感的土地,这里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不论亚洲还是欧洲,历史进入19世纪以后,艺术交流和发展就逐渐进入混融状态。19世纪以后,欧洲艺术开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每一个角落。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从19世纪开始,其绘画艺术开始显露自己的特色,在20世纪中期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美国现代绘画。几千年来相对封闭的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也向西方文化敞开了大门,西学东渐,中国绘画由此也进入一个丰富和灿烂的时代。
时至今日,科技的发展已经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艺术和文化在各个地域之间的交流进入更深的层次,在这个地球村的时代,绘画艺术将走向何方,将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我们将拭目以待。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文字发展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