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岫诗词讲座视频、楹联中的“兰阁” 一词怎样讲

多字楹联按上联字母排序长啸几时休此圣人眉睫中无一丝挂得上之烦恼一禅常坐定这和尚布袋里有什么装不下的东西云南昆明华亭寺(天王殿)看世间苦海无边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撑宝筏净心念佛到彼岸横披:南无阿弥陀佛三千里内大事都非看困虎疲龙战斗纷蕃一瞥尽六万年来此山无恙指孤云断石姓名登览几人存湖南慈利五狮寺——近·田春庵踢去夕阳喝来明月试问南北峰顶毕竟有甚来去朝生虫臂暮死鼠肝且看宇宙源底陶然不落死生浙江杭州净慈寺大殿——现·芝峰奉双亲参礼九峰喜今日旃檀林中即便是极乐世界愿一心长持半偈想当年菩提树下用何等刻苦功夫安徽九华山旃檀林华严顿演圆宗独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行愿导归极乐全收方堪大畅成道利物之本怀:释迦联莫笑这个和尚疯疯颠颠古怪稀奇却寓世间真道理且看那些贵人摇摇摆摆飞扬显赫无非苦海假荣华浙江天台山济公院——当代·许杰笑嘻嘻看看你来应把那一些孽钱施舍咱布袋和尚意拳拳都向我拜何不作百般善事免累他草把儿孙江苏镇江金山笑佛庵弥勒殿存心能正大光明即不来许个愿磕个头这神自然保护做事如奸滑阴险也还想消些灾降些福恐尔亦太糊涂安徽安庆迎江寺(毗卢殿)华文光普周沙界皆此一心问谁是了了明明能认得本来面目凉遍含灵虽曰无量实未尝忙忙碌碌或至于有所施为山西五台山灵镜寺上一点下一点与我何干到此处看看都只为游山玩水达也好窘也好管他怎甚来这边走走无非是拜佛烧香湖南衡山雁峰寺——破门和尚楚子今在乎时移世易是佛性人欲证前因可许来兹坐坐圣王如兴也民安物阜有善根者旷怀当世何妨略与谈谈湖北沙市章华寺(客堂)佛法可观观空观色观无数恒沙苦海轮回曷弗返观己过神明安在在天在地在大千世界灵山宝塔罔非自在我心安徽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清·刘成林尽空含识本非凡若不在这里锻炼哪能南来北往随缘应法界原是佛必须从此中选出方可人间天上独称尊湖北沙市章华寺(藏经楼)——现·月恒拈花笑弥勒开口笑问礼拜禅林有几个能深知笑意菩萨低眉时金刚怒目时要虔修慧业愿莫错过时机四川乐至报国寺(弥勒殿)——当代·刘克生世俗幻有之相相本自空空是有空非断空此空何尝不有胜义真空之理理常自有有是空有非常有斯有未当不空江西九江东林寺(东晋:莲社十八贤,慧远贪心盗心淫心诈心欺负心种种这等心肠我看是何结局兵劫瘟劫水劫火劫霹雳劫苍苍许多劫数你从哪里逃生河北玉田净觉寺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有年令众生彻见本来面目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家乡:释迦联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缅于乐拔苦之心其三际十虚而莫既地狱已空始示成佛溯兴慈运悲之念举五乘九界之无遗印光大师:地藏联百年三万六千场以慧眼观沧海桑田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大藏五千四八卷有信心者女人男子能书写诵读能受能持江苏南通川至庵藏经楼——近·张謇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之庄严圆彰净土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印光大师:弥陀联人类本一群骷髅只缘骷髅玩骷髅玩出君臣父子典章文物世界乃众生色相太息色相吃色相吃成征诛杀伐因果轮回安徽和县观音阁舍身喂虎割肉喂鹰我佛大慈悲叹世人脑满肠肥一毛不拔撮土为香汲泉为酒阁门争供养喜前辈风流遗俗百代如新云南剑川宝相寺(大殿)——近·赵式铭我何为托号丰干本愿普度众生指引迷途莫上名场夸得意汝尚可及时忏悔从此皈依三宝波罗般若岂犹苦海叹无边江苏无锡广福寺——近·赵秉成下兜率而降神今世八十其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面目睹明星而悟道谈经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归原有旧家乡河南唐河普化讲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四川乐山凌云寺(天王殿)——梁静容痴爱贪瞋淫佚骄奢人欲太横流辗成水火刀兵自造滔天浩劫孝悌忠信礼义谦耻佛光能普照愿祝慈悲感应召回大地祥和浙江杭州法喜寺圆通宝殿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僧是空道是空芸圃三界更是空是空尚迷空世上无非空色相穷亦活富亦活花甲百岁终亦活亦活怕不活人间哪有活神仙安徽六安观音寺——清·白帽道人五时言教非异非同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有如海孕百川川赴海三乘谛理即多即一由性现相摄相归性直似空含万象象依空印光大师:藏经阁联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有年令九界众生出迷途以延登觉岸睹明星而悟道说法三百余会俾大千佛子复本性以彻证唯心江苏吴县崇报寺大雄宝殿——现·印光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浙江宁波七塔禅寺弥勒像观世间疾苦起慈悲心肠虽不合佛理但全人道全人道便是佛理执人生长短动享乐念头即算是慧心却无宁静无宁静就无慧心镇铎画像显真容以祠作寺与祖分龛赐灵药赐灵符阖地急时都抱脚诵经驱宿孽渡死成仙救生除厄随声叫随声应慈云无处不当头湖北英山观音堂——萧杏南六道众生皆因贪生瞋瞋生痴漂流于黑风队里何时见妙明真性三世诸佛无非戒生定定生慧磨炼到皓月场中直入下宝藏江苏泰州光孝寺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着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载布袋中休论空不空有不有含哺鼓腹与斯世同庆升平 江苏杨州兴教寺(弥勒殿)自在观观自在无人在无我在问此时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如来佛佛如来有将来有未来究这生如何得来已过来如见如来钟祖棻题四川江津石门大佛寺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份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钟云舫题笑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露珠作如是观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三昧诸相身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此何以故身皆具足乃名大身广东陆丰定光寺如来誓愿宏深普利有情果能心克所住持洪名自可灾遍消尽六道苦经咒神威广大齐资含识若肯念不分驰汇圣教定然寿得延及两足尊印光大师:药师联老的少的蠢的俏的或往或来不问茶淡茶浓且饮一杯息息心头名利火士耶农耶工耶商耶莫忙莫速休论亭长亭短暂停片刻谈谈世上古今风广西合浦普渡震宫茶亭任凭汝无法无天作歹为非对此间剑树刀山油锅炮烙纵痴愚决不放过应知我有惩有劝既严也恕倘能够改恶从善积德存仁深忏悔自可宽容安徽九华山十王殿——当代·牛尚思上乘希佛上界希仙上域希圣庶民无一上一希我只得仰天问来鸿去雁达道立德达智立言达人立功君子有三达三立谁又能着地便造极登峰湖南衡山雁峰寺——破门和尚悟道一念自开怀圆舒八臧之奇是谓因意而发意似檀孕檀枝大慈悲门笑到尽头难开口横吞五乘之粹方知从心而出心犹兰生兰叶多欢喜天浙江杭州灵隐寺天王殿经承北阙律阐南山续慧命于将来直使普天含识顿明寂灭真心竖穷三际道继西乾宗传东震开佛知于当念咸令法界有情彻悟圆通妙性横遍十方(共60字)印光大师:三门联暮鼓晨钟仔细想人生梦耳邯郸梦南柯梦蝴蝶梦牡丹梦一场春梦一场空经卷佛号认真念处世情也忠孝情富贵情儿女情手足情千古人情千古恨(共60字)四川巴中玉佛寺(山门)——当代·蔡一星清净地也是天生其中林木如云梵声如雨遂令物少机心鼠每闻钟齐就食戒行僧都从此出自昔说法有台拜经有石不恃人怀佛力鸟能入定亦参禅(共60字)江苏句容隆昌寺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共60字)广东南华寺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共60字)广东韶关南华禅寺祖堂(弥勒殿)/ 福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而万德圆彰究竟亲证夫实相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相生大舍心心心印心而一尘不立彻底显现乎佛心(共60字)印光大师:法堂联一柄破蕉扇一领垢衲衣终日嬉嬉哈哈人笑痴和尚和尚笑人痴你看怎样奔来豁虎跳跹去翻跟斗到处忙忙碌碌我为渡众生众生不我渡佛唤奈何(共60字)浙江杭州虎跑寺济公亭觉来事事皆非功勋也名望也无在不是虚幻看破了这关军阀谁做贪官谁做空处头头是道喜怒也好恶也自然悉具中和基原乎此理人心以平世界以平(共62字)广西桂林观音寺——现·何键一屋一椽一粥一饭檀那膏脂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渡幻形非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怖可悲可怜(共64字)江苏镇江甘露寺(膳堂)——僧开要虚体面费尽心机何如此地清闲看滚滚潮流把古今来治乱兴亡都付与大江东去登最上头放开眼界且向苍天呼吁问泱泱祖国积千百载庄严灿烂岂竟随皎日西沉(共68字)安徽安庆迎江寺(毗卢殿)——柳汝士我法妙难思此义甚深此行极易以本愿故只须持诵佛名即必得生报土宜尔一心归命斯门真殊胜其摄最广其用至周实大希有苟能冥怀他力定然永脱轮回若当就路还家(共70字)江西九江东林寺(东晋:莲社十八贤,慧远依宏誓愿建折摄之法门但肯一心持名自尔潜符实相俾四圣六凡同证真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以大慈悲立厌欣之胜行若能初土记质何难顿入寂光导三乘五性齐登净域因兹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共82字) 印光大师:弥陀联法会宏开教行并进欲得千机普育利钝齐修是故略资通途偏崇特别以华严圆通菩提之妙因唯在导归净土讲筵大启理事双诠拟求万派朝宗圣凡等益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共88字) 印光大师:讲堂联高阁又登临看近郭遥村南河北塔历历犹存屈指当年已换了多少人物觅林麓顾水涯记不真儿戏钓游处叹秦砖汉瓦世变沧桑细想往古英雄浩浩红尘谁拔脚名山重点缀喜神堂佛殿百洞云笼煌煌相映聘怀此目转添些无限风光说前因论后果来更结菩提香火缘听玉磬金钟梵音朝暮惟语下方士女茫茫苦海早回头(共130字)辽宁抚顺观音阁——当代·韩照庚扩万理大度包容思量衣冠逐队傀儡登场闲名利狠狠争来慧眼阅红尘说什么将相公侯只完得英光浩气若着些微贪心嗔心痴爱心打入轮回总笑他拖泥带水盘双膝坦然趺坐看透富贵浮云繁华春梦善根基牢牢保护前头多黑路猛想起圣贤仙佛无非是孝子忠臣倘犯释门杀戒盗戒邪淫戒自加缠缚怎及俺喜地欢天(共130字)四川新都龙藏寺(弥勒殿)如来广远慈悲畅谈三藏甚深之妙典普使众生开发菩提销熔惑业荡昏迷而复常寂照摄果觉而总作因心直同露滴沧溟便是汪洋大海甄陶化育利益难名我辈欣逢明诲敢不卒年矻矻依教修行彻底穷源饮兹一味自此罄空后际导怨亲以共出畏途用冀仰酬夫佛力皇帝不忘付嘱颁布五时秘密之真诠悉令含识闻熏般若清静根身了挂碍兮获本圆通即凡情兮全彰圣智无异尘口华岳顿成岌业高山护念保馁功勋罔测吾侪幸遇指南固当终日乾乾竭诚持诵登峰造极观彼太虚由斯周遍十方扶胞与以齐臻道岸永期上报于君恩(共216字)印光大师:藏经阁联
查看: 2025|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湛江文化信息资源
视力保护色 -&&
诗词、楹联
14:30:13 碧海银沙
  一、诗词
  粤西,史称下四府(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直至上世纪“文革”前,湛江辖下行政区域是高雷廉三府旧地。现在湛江市所辖是廉江、吴川(属高州府)、遂溪、海康、徐闻(属雷州府)和赤坎、霞山(属遂溪)、坡头(属吴川)。中原文化很早就传入粤西地区。相传在1700年前的西晋太康年间,退居后的楼船将军王浚就来到吴川博铺(旧属潘州),创建茂山书院,教化地方。该书院后来受到历代地方官员所重视。雷州半岛是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跨海即是海南岛(琼州府),都是远离京城的穷乡僻壤,所谓蛮荒之地。因此历代朝廷的犯官罪臣大多被贬谪到下四府来。这些人除了小部分是罪有应得的奸臣丑类之外,大部分都是满腹经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能臣贤士,只不过是因政见不合于当朝,或受奸臣所害而获罪流放而已。如唐朝的李邕、李德裕,宋朝的寇准、苏轼、苏辙、王岩叟、秦观、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明朝的汤显祖等人。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时时关心民疾,注重当地民生教化,对当时当地乃至后世的民风和文化影响深远。他们写下的诗词,或抒怀述志,或关心民情,或山水纪游,或忧国怀乡,或风土时俗,等等,为湛江留下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粤西诗坛带来了勃勃的生气,促进了粤西诗坛的兴盛。兹录一些他们的名篇:
  寇准《临海驿夏日》:岭外炎蒸当盛暑,雨余新馆觉微凉。最怜夏木清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
  苏轼《夜烧松明火》:岁暮风雨交,客舍凄薄寒。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快烧初煌煌,碧烟稍田田。幽人忽富贵,蕙帐芬椒兰。珠煤缀屋角,香脂流铜。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齐奴朝爨蜡,莱公夜长叹。海康无此物,烛尽更未阑。
  苏辙《东楼》:明从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语共欣欣。
  秦观《海康书事》(十选一):白发坐钩党,南迁海濒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谁知把锄人,旧日东陵候。
  李光《渡海》(二选一):三载藤江守药炉,身轻那复羡飞凫。琼山万里乘风便,始觉惊涛异坦途。
  李纲《还至城月别琮师》(二选一):好在湖光摄此心,有缘终会有知音。梁蹊老去孤峰顶,月白风清难更寻。
  汤显祖《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还有历朝在湛江各地任职或过往的官员,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写下大量诗词佳作。如南宋丞相陈宜中,明朝有知县汪季清、翰林学士解缙,理学家陈献章、岭南诗人屈大均、吏部尚书李东阳、高州郡守吴国伦、尚书郎曹志遇、御史樊玉衡;清朝有知县黄若香、王原、章国录、何美、沈峻、盛熙祚,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镛、湖广总督、大学士阮元,巡抚常大淳、知县孙绳祖、蒋廷桂、王德茂、郭树榕、孙楫、郑銮等。
  粤西地区从宋元以后,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明清以后更为显著,人才辈出,辉光乡梓。他们当中,为官者能忧国忧民,造福一方,卓有政声。不为官者,提倡教化,传承文风,泽被后世;更有革命志士,为民为国,甘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千古流芳。
  建国以后,先后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文化名人到粤西各地视察参观,如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田汉、阳翰生、赵朴初、杨应彬、韦丘、沈仁康、杜埃、李坚真、饶彰风、陶铸、芦获等,他们都写下很多诗篇。如董必武的《为湛江博物馆抗法颂歌》:“不甘俯首听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隔自由云。”郭沫若的《看粤剧〈寸金桥〉》:“朝过赤坎闻传说,又听南腔演艺林。海寇入侵凭傀儡,义民愤激沥肝心。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禽兽衣冠甘卖国,至今遗恨尚难任。”田汉的《徐闻访汤显祖遗迹》:“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那耐瘴云蒸。忧时亦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
  一直以来,湛江地区都有很多人喜欢写作诗词,如黄明德、王国强、温戈、杨飞、陈东、梁光煊、陆明章、叶平、江慧英、吴儒顺、古鑫泉、萧应彬、辛干民、李钦、刘瑞坤等前辈。古鑫泉先生在13岁即能随口作诗。 1983年7月初,湛江诗社成立。至今已有社员800多人。 
  湛江很多县(市、区)也有自己的诗社:
  吴川诗社成立于1985年重阳节,发展至今已是260多人。吴川还拥有不少乡镇诗会,如成立于1997年的吴阳梅花诗会,成立于1993年的黄坡诗艺会。 廉江诗社成立于1987年,现在60多人。 遂溪诗社成立于1987年,社员50多人。 雷州诗社成立于1986年,至今已是第六届,社员107人。徐闻诗社成立于1986年,社员60多人。坡头诗社成立于2001年,社员4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湛江诗社20多年来创作了诗词作品15万首以上,其中,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的超过5万首;参加国内外诗词大赛获奖作品5千首以上。社员出版个人诗集或诗文集达百多人。
  二、楹联
  楹联,又称对联或楹贴,民间叫贴子。多数学者都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孟昶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就被纪晓岚认定为最古的对联。
  在湛江地区,从古到今不论乡村城市,随处可见对联的存在,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五县(市)四区,民间都流传着很多和对联有关的故事。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遂溪县建新那仙东村人周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和海南人张岳松(嘉庆年间探花)赴京应考途中,北方某儒生瞧不起两位来自蛮荒之地的南方人,故意出联刁难张岳松:“两雁自南来,眼顾东西头向北。”张岳松一时犯难,周植便向张伸出五指,出生于海南岛的张即会意,马上对出下联:“五峰从地起,钟灵人物势参天。”这一气势磅薄的妙对压倒了对方的气焰。
  相传廉江车板丰涌村,有杨姓兄弟二人,自小手足情深,后来各自娶妻。但在父母双亡之后,妯娌之间是非不断,闹吵分家,因家产问题而导致兄弟不睦,甚至拳脚相向。两妯娌更是火上添油,各自回娘家搬救兵。最后闹到族长处,族长不作处理,只送给他们兄弟二人一副对联:“忍字一刀心,明知刀割心伤,忍若来,来日方知能忍好;和系千人口,既知人多口众,和得到,到时便识以和高。”兄弟二人如梦初醒,当即各自打发外家人,兄弟重归于好。
  湛江地区明清以后,高手名家辈出,多不胜数。下四府虽然属蛮荒之地,但历代儒生学者不少,加上迁客骚人,谪官南来北往,与当地才子文人交往频繁,必定有唱酬应对之事。 因此民间就留下大量的对联题句。湛江地区的名胜古迹的楹联大多出自这些名家之手。为保存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雷州诗社已经收集整理,并于1998年出版了《雷州古今楹联选》,吴阳梅花诗会出版了《吴阳古今对联拾粹》,吴川诗社出版了《吴川古今对联选》。廉江诗社潘锡强保存有一本民国年间由广西博白人黄寿达编印的《听雨楼楹联》,内收有两广不少楹联。
  湛江诗社专门成立一个对联小组,每年都举行一至两次公开登报征联评奖活动。遂溪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公开登报开展群众性的征联评奖活动了,尤其是80年代以后,这一活动都不曾间断过。雷州、吴川等县(市)及湛江市的南三岛等也很早就开展这一活动。
  湛江诗社书版的诗词刊物
  黄坡、吴阳、不论喜庆婚嫁、红白好事,都离不开诗词楹联。现在选录一些古今楹联如下:
  静了一心,不生不灭;观乎无虑,无始无终。――霞山静观寺联
  旅族盍簪同敬梓;海波澄镜到搏桑。――赤坎高州会馆头门联
  南粤瘴云愁谪宦,西湖晚景助吟情。――苏东坡题雷州西湖联
  湖水苍茫,客到路从花外问;岩山寂历,僧归门向月中敲。――陈兰彬题湖光岩楞严寺门联
  湖印波心,空空色相;岩封洞口,渺渺枢机。――陈兰彬题湖光岩楞严寺门联
  洞口留仙眠石榻,门前送客步方梯。――陈乔森题湖光岩石门
  名贤适自梁蹊来,喜诸天有此岩云湖月:老宿虽寻台岭去,视初地无殊雁荡龙湫。――陈乔森题湖光岩
  生蒲州,事豫州,战徐州,守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至德无双。――陈题湛江市太平通明宣封庙后殿联
  有才未必皆能用,知已何尝不是恩。――赠林叔盛联
  载治乱,知兴衰,万世纲常若亲目;寓褒贬,别善恶,千秋事业全在兹。――曹穆如题廉江青平古戏楼联
  听风响涛声助我文澜壮阔;看天光云影令人心地光明。――陈昌齐题雷州苏公亭
  七星岩畔老人星,种荔年来荔盛;千佛山前无量佛,哦松寿比松高。――蔡宠贺县丞陈立斋寿辰联
  伯仲名下,挈文孙九节,耆翰蚕叶碧;祖已年间,邀采女八琅,吹献雉羹香。――陈乔森贺彭母寿联
  每当美景良辰定有词人同载酒;无复颠风急雨尚留丞相旧题诗。――李小岩题极浦亭联
  深花晓放香熏席,柳汁新弹绿染衣。――李秀彦书斋深柳堂联
  湛江当代文人墨客也有不少佳句:
  高阁凌云,游客从中寻逸趣;山门面海,法师此处探真诠。――蔡山桂题高山寺联
  寺立高山任寒夜钟敲,菩提寂寂;阁临东海凭晴天日照,色相空空。――莫各伯题雷州高山寺
  堤固稻香歌戴德,渠平谷布颂何恩。――宋锐为医灵堂杨功阁题联
  名山第一,果然胜地庄严,赢得坡公赞许;法界无边,如此雷阳灵秀,招来李相留连。――释云峰题雷州天宁寺联
  何愁苦海三千界;却喜祥云亿万年。――冯伟题高山寺联
  花影一栏吟夜月,松声半榻送秋风。――陈文海赠李材济联
  大义凛千秋,三朝屏翰存高节;孤忠匡一统,万古须眉拜下风。――黄志豪题化州冼太庙
  霞彩呈祥,两木高居榜首;街坊传捷,一人独占鳌头。――郑庆云题吴阳霞街元宵联
  破腊迎春,百缕幽情人欲醉;凌霜挺秀,一枝艳蕊影摇红。――钟家智题梅花联
  快向征途驰马;莫从左道吹牛。――赖尊荣的春联(获吴州1990年春联大赛特等奖)
  石出南峰一脉秀;埠来霞水满江春。――林兴鸿题石埠村(排头联)
  身本无尘,贝叶声中增慧觉;心原有佛,菩提树下悟禅机。――许贵
  一头顶破乾坤网;双足踢开世界门。――梁华驹获《足球报》全国征联一等奖联
  天道有情春不老;人才无价国宜珍。――林杰如获《羊城晚报》1989年春联一等奖联
  潘水合流清,流其久远衣冠著;茂山传教永,教化文明礼秀场。――欧毓志题吴川博牌楼联
  挽岳母联:半子最关情,忆坦腹以来转眼俄惊泰水冷;一生真若梦,忽撒手而云伤心长叹寿星摧。――杨竹庭
  能方能圆,良工斯为备矣;尽善尽美,贵客当曰乐乎。――杨旭明题郑山村李建春的能尽木工厂撰联
  石赖琢磨成大器;埠宜优化育英才。――林增培题石埠小学校门联
  漫笑斩蛇成汉主,须知屠狗亦英雄。――倪文范题横塘路福记狗肉店
  一生敬业为宗旨,七尺无私乃惠心。――康宗惠自题自勉联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凌世祥赠李材济联
  廉洁奉公,两袖清风香万代;贪赃枉法,一身秽气臭千秋。――蔡林肃贪倡廉联
  治国先将贪吏治;医民快把病官医。――蔡克让肃贪倡廉联
* 相关链接
(02-04 14:24)
(02-04 14:27)发布时间: 来源: ()
浅析《红楼梦》中的对联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除以精彩的故事、成功的描写取胜外,也沿用了我国传统小说中运用诗、词、曲、赋、联的做法,并借助这一做法,使小说增色不少。其中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小说中被多次运用,并对塑造人物、安排情节、表现环境特点等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欣赏、创作楹联时,也可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清代是对联鼎盛的时期。联语应用范围很广,名家辈出。正如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中所说:“天章稠迭,不啻云烂星陈。”曹雪芹生活于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本身非常喜爱撰联,与曹雪芹同时的纪昀、孙髯翁、袁枚、刘墉等均为撰联高手。曹雪芹虽因家世变迁而不得志于世俗,但他作为一位文学天才,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可能忽略对联的作用。因此,《红》中的对联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我们知道,对联是建立在汉字形、音、义基础之上,长短不拘的对称性格律文学。一副对联,应符合“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的条件。若以此标准看,则在《红楼梦》中,联句应用很多。除独立的对联之外,在每回的题目中、诗词曲赋中、作者的描述与抒情中,也大量出现了符合对联规则的句子。这进一步说明,作者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习惯于自觉运用工整的对偶句来表情达意。毫无疑问,《红》中的对联很有鉴赏价值。下面我们将仅就其中对联这一文体(不含标题、诗词曲赋中的联句)探讨一下它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一)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性格、情趣、追求等。
曹雪芹擅长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等,成功地塑造人物,如外貌、言行、心理描写,人物居处的环境描写,以人物的口气拟写诗作、对联等。其中,对联是最为凝练、最具概括性的手段。下面试举一例证明: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此联出现在第40回中,悬挂于探春居处“秋爽斋”。烟霞、泉石,即山水风景之意。梁代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中有句:“优游泉石,放旷烟霞。”唐代隐士田游岩隐居山中,唐高宗亲自去其居处看望,并问他生活好否,他答道:“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说明自己热爱山水之间的生活,已经如同痼疾,深入膏肓,“不可救药”了。由此可见,对联中“烟霞”“泉石”二词在此并用,是寄情山水、逍遥自由的生活的象征。该联凝练隽永,意境开阔,洋溢着山水的清新,传达出悠然、豁达的情感。
古代贵族女子的闺房中悬挂此联,就显得非常独特而大气。那么探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外貌看,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从行动看,她办事练达,镇定从容,勇于创新,敢作敢为。她敏锐地看到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强烈反对查抄大观园,欲挽狂澜于既倒;她代替凤姐管理大观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厉行节约。从心胸和情趣看,她开朗豁达,高雅不群,既有男儿般的雄心壮志,又有高人逸士般的诗心画意。她说:“但凡我是个男人,可以走出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到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一个“月色如洗”之夜,她诗情盎然,想到结诗社之事,次日即写信给宝玉说:“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莲社是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山寺所创立,曾约会刘程之等一批所谓名儒,号称十八贤。他们曾以书招陶渊明,所以文中引以为比。东山之雅会――像谢安那样风雅地会聚。晋代谢安,字安石,曾隐居东山,后常以“东山”来指称他。)并力主建立了海棠社。这样一位具有丈夫气的女子,注定了与一般闺阁女子不同。小说中这样写道: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很显然,此联与以“阔朗”为主风格的房间搭配得非常和谐,与“大理石大案”“各种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如树林一般”的笔等陈设格调统一,特别是与米芾的《烟雨图》(《江山烟雨图》)的意境相配,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探春那豁达、爽朗的性格与高雅不群的情致。
从探春的身世和处境看,她是庶出,地位低于嫡出者;其母赵姨娘性情乖戾,常寻衅滋事,也曾与探春争执不休,母女之情极为淡薄。“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身处困境,对现实不满,却又身为女性,被束缚于闺中,寄情于“泉石”“烟霞”实乃不得已之举。从此角度分析,则此联的意境,无异于探春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她正可以借此逃避世俗,怡情悦性。
此类联语,还有“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第3回,荣禧堂对联),雍容华贵,道出了皇帝对荣国府的眷顾、贾政在朝中的地位;“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第18回元春省亲到行宫,作者描述情景之联),描绘出行宫之花团锦簇、奢华精美,写贾府因元春被选为妃而身价倍增。
二)暗示人物命运。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红楼梦》惯用的笔法。而利用对联形式埋下伏笔、暗示人物命运,是其中颇为巧妙的做法。
第5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宝玉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并饮“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最后聆听了十二支“红楼梦曲”。这一切,均为精心设计的伏笔。
总的看来,此处,“千红”、“万艳”均比喻美好的女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本身是工整的对联,以谐音的方式(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暗示了红楼女子的悲剧命运,寄寓着对青春、自由、美的消逝的悲悼与惋惜之情。
另外,比较典型的是第一回贾雨村所作之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当时贾雨村是一位落魄的读书人,正欲进京赶考,生活困顿,暂时寄居在葫芦庙中。中秋之夜,他对月吟诗,“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又吟出此联。
“椟” “奁”均为匣子,后者是妇女用于盛放妆饰用具的匣子。整副对联的大意为:“玉在匣中等待有眼光的人来而卖出,钗在梳妆匣内等待好时机而飞走。”上联典出《论语?子罕》: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藏在匣子中,还是遇到一位有眼光的商人卖出呢?”孔子说:“卖出,卖出吧!我也是等待来买美玉的人啊。”)“君子比德与玉”,在此典故中,美玉可比喻优秀人才,孔子的话含有等待时机为国效力之意。下联亦用典,《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有神女留玉钗给汉武帝,武帝以赐赵婕妤。到了汉昭帝年间,宫人谋划要击碎玉钗,但第二天早晨,发现玉钗已经化作一只白燕,凌空飞去。此处的玉钗,象征着神奇、吉祥。
毫无疑问,此联所用之典,曲折地道出了贾雨村的心声:急于摆脱困境,飞黄腾达。他要做那块等待识货者的美玉,要做那支择机而动、直上青云的玉钗。他得甄士隐资助后,科举考试高中,果然做了知府。但很快因“贪酷”恃才侮上”被罢官,接着游览各地,被林黛玉之父――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聘请为黛玉的家庭教师。林如海将送黛玉去贾府时,委托贾雨村护送,贾雨村抓住机会,阿附荣国府,依靠贾政的势力官复原职,接着乱判葫芦案,对当年资助过他的甄士隐以怨报德,草草将英莲(甄士隐多年前丢失的女儿)判给了霸王薛蟠。之后,他又利用职权,帮助贾赦从平民石呆子手中夺走了石收藏的扇子。当贾府败落时,他又一次以怨报德,落井下石。从这一系列事件分析,此联一方面暗示了他飞黄腾达的命运,一方面也暗示了他是一个为功名而不择手段之人。
此外,联中暗藏机关,“价”与“贾”谐音,“时飞”又恰是贾雨村之字。(贾雨村名化,更照应下联之“时飞”。)又有人根据此联内容想到宝钗之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并借此推断,下联有暗示宝钗最终嫁给贾雨村之意。并无定论。
三)表现环境特点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对联内容丰富,抒情言志,写景状物均可。小说中,有部分摹写环境的对联,或表现环境特点,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下面试举例证明。
在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为迎接元春省亲而专门修建的大观园竣工了。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视角看,正如贾政所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于是贾政率领清客们游览,并为各处题咏。由于听说宝玉“专能对对联”,“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于是命宝玉跟随前往。
宝玉在这次题咏中一鸣惊人,佳作迭出。如题潇湘馆(此处宝玉题匾额为“有凤来仪”,后元妃赐名“潇湘馆”)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即景而作,别具匠心。“宝鼎”在此指煮茶用具;“烟”是指煮茶时冒出的水汽。此联的意思是:“煮茶过后,宝鼎中还飘出袅袅的绿色烟雾;幽窗之下,一局棋终,手指还带有微微凉意。”绿色、凉意从何而来?潇湘馆乃清幽多竹之所,作者这样描述:“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但此联并未直接写到翠竹,而是通过“烟绿”“指凉”来侧面表现竹之浓密茂盛。而“尚”“犹”二字,说明这样的“绿”与“凉”只是余韵,进而让人想象出煮茶时,烟雾更绿;下棋时,指端更有凉意。试想:满窗碧绿欲上人衣,连空气都被染成了绿色,清凉之气沁入肺腑,依稀能感受到那茶烟中的幽香,那满袖缀玉般的清新与寒冷。整个意境幽深宁静,闲逸雅致。此联不仅表现出潇湘馆的环境、氛围,而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此处未来的主人林黛玉的高洁、典雅之风。
此外,如沁芳桥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宝玉作),无一字写水,而水之深、水之形、水之色与香,以及水畔之柳与花,无不如在目前;蘅芜苑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贾宝玉作),将香草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吟诗时、睡梦中,都洋溢着蘅芷的清芬;第38回藕香榭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写荷影潋滟,原来是兰舟归航;荷香幽深,水上一座竹桥如画,动静相宜,巧妙传神。诸如此类,均为难得的佳作,将大观园的景色描摹得诗情画意。
有的联作,不仅写出了环境特点,还巧妙地烘托出人物心情。第28回开头,写宝玉听到黛玉吟出《葬花词》之后的感受,有这样一段话:
“不觉恸倒山坡之上……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
花影不离身左右,
鸟声只在耳东西。”
很显然,最后这副对联,表面是写景,实则烘托出宝玉当时的心境。可谓寓情于景。花影多情,飘摇于宝玉周围;鸟声婉转,时有时无,如在慰藉他伤感、如有所失的心,又如在无情地警示他:这一切美,都有凋零的一天。这种氛围,浪漫、凄然,使得多情善感的宝玉深深陷入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明知不可挽留的忧伤之中,不能自拔,并开始对生命最深处的美与遗憾进行探索。虽然他的思想是迷茫的、有些消沉的,但是,“安在哉”“不知何在何往”这经典的疑问,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关于生命意义的永恒悬疑。而此联恰到好处,烘托出这种迷茫、凄美的氛围,将宝玉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道出人生哲理。
小说中有些对联,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道出了人生哲理,引人遐思,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下面试举例证明。
小说第一回中,甄士隐夏日午睡,梦见一僧一道,并跟随僧道至太虚幻境,见到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的意思很明确:假的一旦被公认为真实的,那么,真实的也会被认为是假的;“无”一旦被公认为“有”,那么,“有”也会成为“无”。我们可以作如下解读:第一,真假、有无,是相对而言的。这里体现了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的关系,正如黑白、优劣、美丑一般,对立,但是离不开对立方的参照。第二,生活中存在很多真假混淆的情况,有待于我们去辨别。此联警告我们,应保持清醒,正确辨别。如某些网络消息和现实中传言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这时就需要我们理智地思考、选择。《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写到仆碑上的字迹湮没、山名被误读之事,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正是此意。第三,此联可谓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小说的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正如甄宝玉与贾宝玉之真假难辨、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姓名之隐喻,世外桃源般的大观园与腐朽庸俗的园外世界,孰真孰假?作者似乎企图借此联提醒读者:要正确理解小说“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寄真情之“辛酸泪”于假托之“荒唐言”中的特征,不可囿于成见,穿凿附会。
另如第二回中,贾雨村担任林黛玉家庭教师期间,颇有闲暇,闲行至城外山水之间,于智通寺见到一副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读后想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但是他进入寺中,只见一位龙钟老僧,“既聋且昏,所答非所问”,只好出来。这段情节含而不露,欲说还休,令此联更加耐人寻味。上联勾勒出贪得无厌者的形象:身后只要有一点余地,就不知满足,全然忘记了适可而止,“缩手”返回。下联写置身于绝境之后,方知回头。此联是对类似贾雨村一般的利欲熏心者的一个绝好警告,也是对历代贪得无厌者最终必败这一道理的高度概括,也令我们深思:凡事留有余地,方有希望;无路之时才悔改,已经太迟。待人接物,都要考虑此理,方可立于不败之地,游刃有余。同时,它似乎还是一个暗示:贾府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之时,未曾有人懂得“缩手”,必然败落。秦可卿托梦于凤姐时曾言:“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两者联系起来,我们不难得到启示:与其无路之时想回头,不如去除贪婪之心,摆脱名缰利锁,正道直行,居安思危,保持灵魂的“源头活水”。
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毫无疑问,这些洋溢着文采与智慧之光的对联,寄寓着作者的真情深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耐人寻味,引人遐思。
& (烟台四中诗词楹联艺术社衷心感谢贺宗仪老师于百忙之中提出宝贵意见!)&
1、2、3、4、5、
写景的对联儿和诗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岫诗词讲座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