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书法艺术飞机的发展史pptT

当前位置:
>>>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
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主要考查你对&&文字的演变,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字的演变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为什么说到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的演变趋势: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汉字是复脑文字,激发人的形象思维。②汉字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为背景,信息含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③汉字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单字相对较少,占空间较小,经济实用。④汉字中的数字有强大的逻辑性。⑤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我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其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在汉文字发展史上,篆书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楷书鼎盛时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风格之变。各书家各显其个性体貌。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隶、草。他的书法自南朝以来就被朝野所重视,唐太宗李世民尤为酷爱,因而流行愈广,世称“书圣”。 《兰亭序》 《兰亭序》又称《兰亭帖》,行书字帖,王羲之33岁那年,与一些好友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时所写。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安禄山叛乱后,曾联络堂兄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入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范文澜《中国通史》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据说书迹有18种之多。留存至今的仍然不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是他的代表作。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官至太子少师。他善书法,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禁中。穆宗时,有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佳话。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不以为孝。外夷(指少数民族)入贡,皆别署货贝(准备专款),曰此购柳书。”唐文宗称他的字是“钟(繇)王(羲之)复生,无以加焉”。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了他们书法的不同特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笔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又吸取名家之长,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隋代书法家主要有智永,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他的书法继承家学,又有个人和时代特点。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和虞世南。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书法家。他初学王羲之书,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他的书法,以楷书最佳。他的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由于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构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欧体楷书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虞世南经智永传授笔法。他的字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书法家“二王”:1、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东床择婿: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2、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发现相似题
与“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150812264310029411338010161996427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和鉴赏是非常晚近才开始的。1959年,当我出版西方语言中的第一部研究此课题的专著时,西方同行们批评我为一个不值得严肃对待的课题浪费时间。那时,多年形成的西方偏见依然非常活跃。西方读者欣赏国画,即便他们并不完全理解它。不过他们很可能会说:“这好极了,但是中国人画这种画已经上千年了,他们就没有新东西吗? ”然而,如果艺术家们当真尝试了点新东西,又因为“不是国画”,或者,假若显示出西方影响,又被视为仅仅“模仿西方”而遭到排斥。
事实是,欧美公众几乎没有见过传统国画以外的中国绘画,这是问题之一。在欧洲的中国艺术家,曾在蔡元培的积极鼓励下,致力于1924年斯特拉斯堡的大型展览和第二年在巴黎举行的工艺美术品及工业产品国际博览会。这两次展览中的中国展品,被欧洲媒体彻底忽视了。尽管上世纪30年代的巴黎,有少数几位中国画家和雕塑家,包括潘玉良、常玉和滑田友取得了某种个人成功,然而他们是例外,他们的作品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被看作是中国的。西方公众期待中国艺术家以中国风格作画。徐悲鸿和他的对手刘海粟,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双双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时,都小心翼翼地仅仅奉上国画。与此同时,在他们把欧洲的展览托付给国画时,他们,以及最值得注意的林风眠,都清醒地意识到那并不是中国艺术未来发展之所在。徐悲鸿寻求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西画媒介和技巧的基础,而刘海粟自视为“中国的凡·高”。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将自己的中国画素养与欧洲经验相结合。相比之下,岭南派画家努力将西方的写实因素注入国画,却由于他们的西画知识并非直接来自欧洲,而是来自日本的“二传”而受到妨碍。
作为中国画的三位关键性改革者之一的林风眠,高瞻远瞩,成就最著。这不仅因为他在欧洲对中西艺术进行过极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因为他理解到,一旦中西艺术最终达成综合,那绝不是一个不同技法相结合的问题,而是艺术家双重经验内心化之后的一种出之于自然和自发的自我表现的形式。中国现代艺术中较长一辈的几位主要艺术家,如赵无极、吴冠中和朱德群都是林的学生,是不奇怪的。
但是时至今日,很少有西方艺术史评家能够理解中国所发生的新的运动的全部复杂性,避而不谈更安全些。发表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两部重要的中国绘画史——其一是编入精装版《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China)一书中的劳伦斯·希克曼(Laurence Sickman)的文章,其二是高居翰(James Cahill)的《中国绘画》 (Chinese Painting) ,二者均止笔于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似乎自18世纪以后,中国艺术中从未产生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即便是我自己那本出版于1961年的《中国艺术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Art) ,也仅在题为“1644年至今”的最后一章中提及中国现代艺术。
是什么造成西方对于中国艺术态度的重大转变?在毛泽东时代,当苏联的现实主义作为范本时,西方批评家和观众对于那一类艺术缺乏热情,而美国则禁止博物馆、画商和收藏家接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艺术。只有少数欧洲私人收藏家,著名的如卢加诺的弗兰科·范诺蒂(Franco Vannotti) 、苏黎世的查尔斯·德雷诺瓦兹(Charles Drenowatz)和布拉格的阿诺·舒勒(Arno Schüller) ,他们维持着西方对于中国当代绘画的兴趣。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兴趣依然非传统国画莫属。
与此同时,60年代中期的台湾和香港,艺术却有了重要的发展。台湾的刘国松和他的“五月画会”,香港的吕寿琨以及“元道画会”和“中元画会”的成员,都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挑战进行了回应,他们摆脱传统国画的束缚,开始以一种现代西方人能够对话的风格作画。
甚至即使西方批评家认为这一运动是弗兰兹·克莱因(Franz Kline) 、杰克逊·波洛克(Jas kson Pollock)和萨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的艺术刺激的结果,他们也坚信中国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是植根于中国书法的
规则的,有它自己的合理性。就在此时,西方人开始严肃地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了。这一被唤醒的兴趣所导致的结果之一,是面向公众的西方画廊为80年代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做好了心理准备。
有三种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对政治束缚的摆脱(即便是反复无常的和无法预测的) ;中国艺术家对于30年来无法接近的西方全部艺术传统的同时发现或再发现;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的上溯到远古时代的文化传统的发现。由于艺术家们对所有这些影响的努力吸收和融会贯通,终于创作出既属于当代多元,又在本质上是中国的新的类型的艺术。到90年代他们开始加入国际展览,如圣保罗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并与西方艺术家平等相处。这或许部分地由于西方观众如今能够接受国际前卫艺术中的中国作品了,他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多种表现样式变得更有接受力了。
最近10年中,欧美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展览一直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西方的几所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选择20世纪中国美术作为硕士和博士论文题目的研究生数量在增加,为研究这一课题提供资料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得不问的问题是:中国学者和艺术家如何看待西方为理解中国艺术所做的努力?作为局外人,无论怎样好意,都不可避免地缺乏任何受过教育的中国读者所具有的那种天然的有关中国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知识,读者必定会注意到其中的许多错误。但是我相信,来自彼种文明的作者,所写的论述此种文明的艺术的书,也自有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可以使读者看到自家艺术在他人看来如何,于是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在我们更加全球化的文化中,这无疑是件好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用户名   密码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中国书法艺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书法艺术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8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中国国际书法艺术家协会关于发展会员、理事的通知
(修订)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關於發展會員、理事的通知&&&&&&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簡稱中國國際書協),英文譯名:CHINA&INTERNATIONAL&CALLIGRAPHY&ARTISTS&ASSOCIATION&(縮寫為CICAA),(以下簡稱CICAA)是經香港政府批準成立,註冊號-12-13-A,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自願性社會組織。由海內外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書法評論(理論)家、和書畫收藏家等自願結合的國際性專業社會團體,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民政部雙重管理。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的宗旨:以弘揚中華書法藝術為目的,廣泛團結書法教育工作者、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和學者,以及聯合其藝術機構、企、事業界等,開展舉辦書法展、海內外書法藝術交流活動,出版書法專刊、學術研究、藝術咨詢等壹系列工作;並竭誠服務於書法藝術教育事業,培養和挖掘書法藝術人才等。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組織機構: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外聯部&、內務部、事業拓展部、培訓部、宣傳部、策劃部、營銷部等。&&為了擴展會員隊伍,推動書法藝術的發展,發現培養書法人才,並為書法藝術家提供壹個展示自我不斷提高的高端平臺,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研究決定,面向社會發展部分有實力、有影響、有壹定藝術造詣的艺术人才為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理事。一、入會意義:1、本協會為會員頒發會員證,證明會員藝術身份;2、提升會員的自身社會地位;提高其作品的藝術價值;提高在書法藝術界的聲望;3、聯合國內外壹些藝術媒體,為有突出貢獻的會員進行有效宣傳,增加他們在國內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4、本會對會員書法作品提供宣傳、推廣及銷售服務;5、在協會網站免費為會員建立個人作品宣傳頁,展示會員藝術作品;6、支持會員開辦個人展覽或組合展覽,提供全面服務;7、優先參加本會每年舉辦的國際書法大賽評獎活動;8、待協會網站及內刊開辦後免費為會員作品及藝術成就進行大力宣傳和推廣。二、入會的條件申請入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擁護本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會的意願;  (三)全球華人及華文書法藝術愛好者,具備下列條件之壹者,均可申請入會。   1、作品參加本會主辦或者中國書協主辦的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入展、入選計兩次者;   2、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刊物發表理論文章二篇以上者;   3、從事書法教育、書法編輯工作具有顯著成績者;   4、從事本會團體會員的主要組織領導者或對開展書法活動作出較大貢獻者;&&&&&5、熱愛中華書法藝術發展事業,為本會捐贈、支持的各界人士。三、會員的權利:  (一)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會活動的權利;  (三)享受本會會員有關待遇和服務的權利;  (四)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四、會員的義務:  (一)遵守本會章程;  (二)執行本會決議;  (三)維護本會的合法權益,珍惜本會榮譽;  (四)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  (五)按規定交納會費(每次交納三年會費);(六)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五、會員及理事的會費:1、會員:會員交納會費200元/年,會員須壹次性繳納三年會費600元。2、理事:對在書法藝術領域取得突出成就藝術家可申請為理事,理事同時被聘為協會國際書法藝術高級研究員。理事交納會費600/年,費理事任職期為三年,理事須壹次性交納三年會費1800元。理事一个区域原則上只设一个名额。&六、入會要求:&&&&&&&&&&&&&&&&&&&&&&&&&&&&&&&&&&&&&&&&&1、凡申請入會者,須填寫“入會人員申請表”(申請表請登陸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博客網:.cn/sfzx001下載),交壹張免冠照片(電子版不小於100k),若無電子版,交兩張兩寸高清晰免冠照片。&2、報送個人原創作品,會員3幅(標準四尺或者四尺以上),理事4幅(標準六尺或者六尺以上)。郵寄地址:福建省福安市坂中工业区兴达西路58号&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聯絡部收&&&&郵編:355000&联系人:王&&智&&&&&電話:&&入會QQ:&郵箱:&匯款卡號:&&&&&中國銀行卡號:0581096&&&中國工商銀行賬號:1448402&&&&&&&&&&&&&&&&&&&&&&&&&&&&&&&&&&&&&&&&&&&&&&&&&&&&&&&&&&中国国际书法艺术家协会&&&&&&&&&&&&&&&&&&&&&&&&&&&&&&&&&&&&&&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入&會&申&請書&&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本人贊成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章程,願意履行會員義務,茲經本協會會員&&&&&&&&、&&&&&&&&推薦自願入會,特此提出申請,請予審核。此致申&請&人:&20&年&月&日&&&&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申請表&申請日期:&年&月&日&№:中文姓名英文名照片國&籍身份證號性&别郵&編出生日期學&歷職&業職&務聯系電話郵&箱工作單位聯絡地址申請職務□副主席&□常務理事&□理事&□會員個人簡介書法成就單位意見協會意見&註:1、推薦人兩名,為中國國際書協會員;2、交2張免冠半身照片隨交3幅作品。&郵寄地址:福建省福安市坂中工业区兴达西路58号&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部收&郵編:355000電&話:&(王先生)qq:郵箱:&網&址:.cn/u/&中國國際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聯絡部
还没有人赞过这篇文章,赶快抢个沙发!
&&最近访客
(所有用户)
Copyright (C)
artintern.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国际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的发展史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