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幻想梦游月宫仙界的真正用意梦游是什么原因造成

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赏析一】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刘逸生)
【赏析二】
  诗人李贺的这首游仙诗,亦真亦幻,奇谲怪异。他绝望于现实,于是驰骋奇幻的想象于尘世之外。他这天做了一个梦,但算不上好梦。这一点,诗歌的首句就已告诉我们。月宫的清寒、天色的凄冷为梦境所涂抹的那层悲凉的调子就已暗示我们,诗人潜意识中定是深藏着无尽的悲哀。我们知道,他因讳父名而断了仕进之路,自觉现实中已无用武之地。他的满腹才学和匡世济时的宏伟抱负,已被无边的黑暗和苦闷挤压到了生命的死角,聊以*的只有用心灵的浮光暗影来编织自己虚幻的梦。&
  你看,一个孤寂的灵魂御着一缕思绪的秋风起程了,开始了他的梦幻之旅。诗人抬头望去,月亮是那么的惨淡,洒下一片幽辉。他不禁感慨丛生,对月兴叹——&月呀,不知你何时开始照亮苍穹,照临大地!掐指算来,嫦娥谪居广寒宫,已不知花开花谢,过了多少个春秋!想来昔日乖巧活泼的玉兔也该老了吧,当年娇艳的仙子,不知今日是否仍芳华依旧,光彩照人?蟾蜍虽能耐寒,可仙子娇嫩的肌肤又怎禁得起那千年风刀霜剑的雕刻啊!&
  诗人感慨万端,一路飞升。天板着面孔,阴沉沉的;远处的月宫也隐没在一片阴云之中。接着是一阵秋雨,疏疏落落,无声无息。冰凉的雨洒在衣襟,悲苦的泪却滴落心头。
  雨终于停了。月宫从云缝里露出了半面殿壁,横斜在眼里,一片皎洁,一片幽冷。&
  云销雨霁。一*白玉琢磨的圆月把它的美完全袒露在诗人面前,它的背后是无穷无尽而又浑然一体的苍穹,蓝得令人心醉,静得让人心惊。那*冰雕玉琢的月呀,被造物主的丹青妙手镶上了一环无与伦比的晕圈,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美得是那么自然,那么让人浮想联翩。&
  月*碾过,晕光闪烁。诗人驾着一缕秋风,自在得象是一叶扁舟游于江海,又象是一只白鹤展翅云间。他的心灵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张。这时他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地万物皆为我用;心就是天地,宇内尽纳于我心。
  他一路飞升,一路飞升,不觉间,快然自足的月*妙象,在诗人眼帘竟叠映出了仙人銮舆缓缓驰来的佳景。哦,原来诗人已到了神往已久的月宫——那个浪漫而神奇的月宫!&
  远远望去,仙人滚滚的车*,碾过道上阵雨后的积水,湿漉漉的,令那玉色的车*显得格外的圆润而光洁。诗人驻足道旁,正想一睹仙人的神采,遗憾的是微风方才送来那丁冬飘渺的玉佩和鸣,转眼间伊人却又擦肩而过,杳然远逝,空留一抹倩影、半缕桂香,令诗人唏嘘长叹,流连路头……&
  诗人若有所悟。是啊,月中清景虽好,看来并不是理想的乐土。毕竟仙人相隔,仙境是凡人永远都难于企及的呀!于是诗人落寞地回过头来,向来路望望,茫茫红尘,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扑入诗人的眼帘,在心里激起万顷波澜——&人间的千年万载的漫长啊,在仙人这儿原来只不过是天马御风而过;人间那亘古不变的大地沧海啊,在仙界的须臾之间又何尝不是已然颠倒了无数次沧海桑田;可怜那中土的凡夫俗子啊,自以为有九州之广,地大物博,又哪里知道在浩淼的宇宙苍穹也只不过是淡得不能再淡的九点尘烟;你看啊,那仙人的小小酒杯如果倾洒几滴到得人间,不是也足可满注四海,掀起惊天狂澜!&
  就这样,诗人用他奇谲怪异的想象,使他的诗篇具有了神奇的魔幻色彩。然而,诗人的真实心灵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把他的幻灭,他的苦闷,他的追求,他对时间的认知,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宇宙的求索,一点点、一滴滴和着梦幻的朦胧融入到了他诗歌的血脉里,诗情的灵魂中,从而使他心灵的歌唱不单是具有神奇的魔幻色彩,而是有着深广的现实基础。&
  透过诗篇的意境,我们不难揣测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他仕途绝望的忧忿,体弱多病的痛苦,以及因时光流逝而自感生命不永的凄惶,使他从现实中感受不到生命的炽热阳光,于是他的一颗心就象一片秋叶一样,飘离枝头,离开母体。他希望从世俗的压抑和自己的痛苦中逃离出来,去寻求别的出路。或许这就是他有了“梦天”这种“自由之旅”的缘由吧。&
  具体来说,首先是清幽的月光触动了诗人的情绪,这使他想到了玉兔蟾蜍和嫦娥的神话。阴云蔽月这又使他觉得天也似乎同自己一样在悲伤流泪——当然,天的流泪其实是指下雨。阴雨之后,当月亮破云而出时,诗人的思绪就再次回到了月宫。这次他想得更远了,他不仅想到了仙人出行的车驾,甚至还看到了车*上露水所形成的晕圈,嗅到了月中飘渺的桂香。自然,车*上闪烁的晕圈当是从月晕生发的联想,桂香也当然是基于神话故事的合理想象。而诗歌的后四句当是诗人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在心灵的强烈震撼,是宇宙的广袤与个体的渺小、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无限之间剧烈交锋的产物。&
  总之,我们知道,诗人的一颗心从现实出发,但他心灵的家园始终留守现实。无论他思绪的骏马奔多远,也始终会眷恋着心灵寄居的乡土,即由心幻化而出的缤纷的思绪最终仍不能不回归到现实。因此,诗人的痛苦注定如影不离形一样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这一点似乎诗人自己也很清楚,或许诗歌题名“梦天”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由此,我们不妨说,诗人是在清醒地做着虚幻的梦啊!
【赏析三】
  《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前四句写诗人从人间来到月宫,后四句写诗人从月宫遥望人间。“老兔寒蟾泣天色”起笔“硬语横空”。寒夜里的诗人为政治的黑暗而悲愤忧伤,更为自己的落拓不遇而愁肠百转,这是第一层;阴云四合,天降大雨,这是第二层;在悲不自禁的诗人眼里,淅淅沥沥的雨,简直就是嘀嘀嗒嗒的雨泪,这是第三层;是谁的泪呢?大概月宫里的玉兔和蟾蜍在哭泣吧,这是第四层;玉兔和蟾蜍为何而哭呢?或悲其老,悲其寒吧?这是第五层。还原该句的构思。读者参与了创作,发现了美,体验了创造美的愉悦。&
  “云楼半开壁斜白”,第二句继续写“天色”。夜雨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月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白色的*廓;那白色的*廓好像楼房雪白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用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非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玉*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色,片言百意,诗人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子——月亮周围笼罩着雾气——月光透过雾气,形成环形的月晕——那月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第四句“鸾佩相逢桂香陌”写在桂花飘香的田间小路上,诗人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女。通观前半首,表面写“天色”的变化,实际是“移步换形”暗示诗人由人间来到月宫的经过:起初,立足于人间的诗人关注着夜雨,雨停了,乌云裂开,月光从云缝中透出,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此刻,他飘然而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穿过断裂的云层,穿过月周的迷雾,诗人缓缓地降落在月宫。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带着鸾佩的仙女不期而遇。
  后半首诗,作者从天上遥望人间;三座仙山下的陆地和海洋,更替着变化,这种沧桑之变,虽然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但在诗人眼里,快得就像骏马奔驰,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
  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虚幻荒诞的色彩,与游仙诗的格调极为吻合。李贺借助奇崛诡异的梦境,以幻写真,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只有运动和变化才是绝对的。所有生命现象都必须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作品中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愚昧的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实堪为李贺作品的思想光华和艺术光华共辉的珍品。
【赏析四】
  《梦天》一诗可谓李贺的倾心之作,贺以其诗中洋溢的“鬼气”而著称于世。其诗用字奇险,造名奇诡,想象奇特,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一反常人的惯常思维。在《梦天》这首诗中,其寓意新奇的意象颇值得玩味。&
  诗一开头便使用了“寒”和“泣”两个冷字眼,一股鬼气扑鼻而来。那个明月皎洁,清风徐徐的夜晚,诗人独步徘徊在窗外。突然之间,乌云团团滚来,顿时天门大开,雨稀稀拉拉地从天而下,那模样就像月里的兔和蟾在偷偷哭泣。诗人神笔轻轻一点,便给了我们如此美妙的遐想,其想象的捕捉恰如其分。往后,雨水渐停,云后也渐渐舒缓开来,幻化成一座座琼楼玉宇,这时月光高照,照射在这楼壁上,发出一阵阵清亮,由云层舒缓联想到“云楼半开”,又由月光斜射联想到“壁斜白”,细致而得体。明月如*,玉*转动,轻轻轧在云团里的小水珠上,一下子打湿了棉絮般的云团,月色也因此变得空朦。这里诗人运用了曲喻,将明月和“玉*”联系了起来,正好暗含了意象的表现性特征。之后,李贺开始了“梦天”,他飞上了天国,在一条飘满月桂花香的小路上,与一名身佩鸾珮的小仙女不期而遇。模样娇巧的小仙女举止得体,谈吐优雅,与诗人的一番谈语甚是投机,彼此倍感相逢恨晚。&
  在诗中底五句,“黄尘清水”亦“沧海桑田”之谓,千年的岁月变化就像骏马飞奔一样迅速,一去不复返。这里似乎寄予了诗人对世事变幻不定的感慨。另一层面上,也可以联想到“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话头,显现诗人对彼此相聚的短暂而呃惋叹惜。这时,诗人转身低头看到的人世间仅仅是几点烟尘,而曾经是多么浩瀚无边的海水也只不过刚好能装上一小杯!想象可谓奇特,这里似乎又蕴含着诗人仕途多桀的一种苦闷。然而,对空间的这种感悟更多的则是让诗人感到人类自身的渺小。因此,对世间功名利禄的热衷追求,在飞速奔流的时间和广袤无年边的空间面前,一切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这里,诗人透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了浓厚的哲理:时间把一切都迅速改变了,而空间使人显得极为渺小,为着世间的一些鸡毛琐事而烦闷苦恼,似乎有点可笑!意象的哲理性在诗中得到了体证。&
  诗歌最是能透过意象来表情达意。在李贺这首《梦天》诗中,意象便发挥出了它独特的作用,从而赋予了该诗一种独特的韵味。耐读,越嚼越有味,这应归功于意象表达的多义性。例如我们在解读这首诗时,可以停留在情感层面上,“鸾珮相逢桂花香”,表达的正是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己,从而幻想通过“梦天”以期寻得知己,排除心中苦闷;也可以停留在诗人对时空的把握上,传达诗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思想。当然,还可以看作是诗人仕途多桀的一种苦闷渲泻。但任何一种停留都有失偏颇,最终都将抹杀诗歌的独特魅力。保持一种天然的多义解读,或许才是诗人创作的最初动因,这样又或许更能符合诗人的意愿吧!毕竟,诗无达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天上谣(李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天上谣(李贺)
语​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梦天古诗赏析
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②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是像海市蜃楼一样。
③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④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⑤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⑥三山:神仙家说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这两句写仙女同诗人的谈话,黄尘清水即沧海桑田之意,言在仙境看人世,变化很快,“千年如走马”即神仙家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葛洪《神仙传》载:仙女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⑦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⑧梦天:梦游天上。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帝王也风骚
元曲四大家
唐宋八大大家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李贺《梦天》审美赏析(修改稿)
李贺《梦天》审美赏析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期,由于社会原因及其“避父晋肃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这对于一个才高而又勤奋好学的人来说,即使任奉礼郎,也没有施展抱负的条件,加上保守势力的压抑,满怀理想的诗人感到在现实中没有出路,悲哀和苦闷时时压在心头。因而,诗人李贺只好寄希望于幻想,在幻想中抒发内心的情感,写下了许多色彩斑斓的诗篇,成为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影响的诗人之一。所以,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而南宋在《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这首《梦天》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 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虚幻飘渺的梦境。全诗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进入月宫前后所见;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在月宫中俯视人间及其感受。
首联“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老兔寒蟾泣天色”中的“老兔寒蟾”代指月亮。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里住着玉兔和蟾蜍,故之。“泣”即哭泣。“壁斜白”指月光斜照在月宫中楼阁的墙壁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天色无光,飘洒着阵阵寒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诗人用一“泣”字,形象地暗示了月亮初升时凄清的夜色。这一句不但暗示了这让人心寒的秋夜,而且表明了诗人感伤的情绪。“云楼半开壁斜白。”这句紧承上句,意思是说,雨停住了,云破月出,月中的宫阙楼台呈现出来了。月亮钻出云层,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犹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这里,诗人描写了月亮的美丽,月光的皎洁,这样不但与诗人所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为后面事件的发展,写到月宫游玩奠定了基础。
颔联“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玉轮”指月亮。“轧”即碾压。“轧露”即从露水中滚过、碾过。“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以配物代本体。“鸾佩相逢”就是相逢鸾佩,即遇到了仙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弥漫着很小的水点子,而玉轮似的月亮在上面一辗,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走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遇上了一群仙女。这里,写了诗人进入朦胧的月宫,见到宫中的仙女。读者从诗人的描写中,联系诗人的现实处境,可以感受到这是诗人营造的一种美好而和谐的生活环境,是自己生活理想的表现。
颈联“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黄尘清水”即黄尘和清水,也就是陆地和海洋。“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更变”互相转变。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三山下,黄尘和清水千年来的更换变化,迅速得如同奔马一样。在古代的人看来,奔马的速度是最快的。因而,用奔马的速度来描写时间变化之快。诗人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间,就感觉到了“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正如传说中所说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一样。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不但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满,而且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对生命易逝而苦闷之情。
尾联“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州”指中国,因为中国古代分为九州,齐州代指九州,故之。诗人在月亮上感觉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这里诗句中一个“点”字,描写出大地的渺小。“一泓”即一汪。“泓”指水的深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从月宫上看大地,辽阔的九州不过是九点烟尘,茫茫沧海犹如一泓海水倒进酒杯中。这是诗人在月中回望大地上,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人世间即使是千里万里也是渺小无比的,人在这无情易逝光阴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人的生命在这无边无际的自然变化中算得了什么?“人生易老天难老。”诗人多么渴望进入理想的天国,排除自己的苦闷。可是,自己的理想却在人间,而现实社会变迁对自己理想的羁绊,能不感叹唏嘘!
总之,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同时寄寓了诗人对人世间沧海桑田的深沉感慨。在写作上,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比喻新颖,真正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梦天》鉴赏
很有帮助,谢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第296—29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贺《梦天》鉴赏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月兔蟾蜍悲泣天色不明,天宫门扉半启露雪白照壁。
辘辘车轮沾满凄清冷露,我与仙人相逢在飘满桂香的小路。
俯视三座神山下沧海桑田变化,千年来如观走马。
遥遥见到中原九州如烟,一望无垠的大海如覆杯之水。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第999—100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的用意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