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晖在在家里做什么能赚钱大事

您所查看的页面未找到,可能已经删除或正在更新中……
3秒后为您转到首页,邯郸&大事记2
周赧王五十七年&赵孝成王八年(前258年)
正月,秦将王陵攻邯郸,失利,秦王乃以王龁代之。秦相范荐郑安平为将军,使之率师攻赵。
邯郸被秦军包围,赵王使平原君使楚求援,毛遂自荐同往。楚使春申君黄歇率师救赵。平原君归,以毛遂为上客。平原君回邯郸后,组织三千敢死之士,与魏军、楚军一起夹击秦军,迫使秦军撤围退后三十里。
周赧王五十八年&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
经魏信陵君窃取兵符,在邺地夺魏将晋鄙军权,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王龁领兵败走。郑安平被赵军围困,率二万人降赵。
信陵君救赵后,因怕魏王问窃取兵符之罪,不敢归魏,赵王以鄗作为无忌的封邑,此后他留居邯郸达十年之久。
秦军攻赵,赵拟杀掉秦之人质、安国君之子异人(子楚),但异人在大贾吕不韦策划帮助下,自赵逃赴秦军而归秦国。其夫人赵姬和儿子赵政仍隐匿于邯郸。不久,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始将赵政母子送回秦国。此前,赵孝成王十三年(前253年)燕太子丹也质于赵,与赵政(即嬴政)关系甚好,为幼年之友。
周赧王五十九年&赵孝成王十年(前256年)
秦攻赵二十余县,斩首九万,诸侯大震,联合攻秦。
秦昭王五十二年&赵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年)
楚以赵国人荀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令。
是年邯郸廥(存放柴草的地方)火灾。
秦昭王五十六年&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
燕乘赵长平之败,发六十万人攻赵,廉颇败燕将粟腹于鄗;乐乘破燕将庆秦于代,廉颇追五百里,围燕都,燕请和。赵班师,赵以廉颇为相,封信平君。
平原君赵胜卒。平原君为赵国宗室大臣、赵惠文王之弟。任赵国宰相时,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惠文王死后,孝成王立,平原君继为相。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秦孝文王元年&赵孝成王十六年(前250年)
赵封乐乘为武襄君。
赵使廉颇再围燕都。燕王请和。赵师解围。
公孙龙约是年卒。龙,字子秉,赵国人,和惠施齐名,同为“名家”代表人物,龙为平原君门客,曾以“偃兵”说燕昭王、赵惠文王。提出“离坚白”、“白马非马”等论点,把事物本身和事物属性、一般和特殊割裂开来,对中国逻辑学之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公孙龙子》传世,原书十四篇,今存六篇,凡一千九百余字。
秦王政二年&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
赵以廉颇为假相,攻取魏之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
赵孝成王卒,子偃立,是为悼襄王。赵悼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败走。廉颇愤而奔魏,居大梁,而不被魏信用。赵屡受秦袭。赵悼襄王思复用廉颇,由于仇人郭开造言相毁,终不得用,廉颇后又离魏赴楚,前244年死于楚国寿春。
秦王政三年&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
赵李牧破匈奴,使匈奴不敢近赵边。
秦王政四年&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
秦王嬴政派十二岁甘罗出使赵国,说服赵悼襄王送给秦国五座城池。秦与赵合力攻打燕国,并将从燕国得来的三十座城池送给秦国十一座。
赵太子春平君自秦归赵。
秦王政五年&赵悼襄王三年(前242年)
燕使剧辛率兵伐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
秦王政六年&赵悼襄王四年(前241年)
赵将庞煖率赵、楚、魏、韩、燕五国之师共击秦至函谷关,兵败。五国罢兵,此乃战国最后一次合纵。
秦王政八年&赵悼襄王六年(前239年)
魏与赵邺地。
秦王政九年&赵悼襄王七年(前238年)
荀况约卒于是年,年约七十六。荀况,世称荀子,赵人,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齐襄王尊为师,后又至秦至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为兰陵令。著有《荀子》三十二篇。
秦王政十一年&赵悼襄王九年(前236年)
赵名将庞煖率师伐燕。秦以救燕为名,遣王翦、桓齮、杨端和率秦军两路攻赵,分别取阏与、邺、安阳等九城。
赵废太子嘉,立庶子迁为太子。赵悼襄王卒,迁立,是为幽缪王。
秦王政十三年&赵王迁二年(前234年)
秦伐赵北地,建雁门郡、云中郡。秦将桓齮(樊于期)攻赵之平阳,武城(今磁县西南),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秦王政十四年&赵王迁三年(前233年)
秦将桓齮(樊于期)继续攻赵,赵大将李牧率师抵御,败其于肥(今晋县西),樊于期畏罪出奔于燕。牧因功被封武安君、相国。
秦王政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前232年)
秦伐赵,一军攻至邺,一军取狼孟(今山西阳曲);赵将李牧屡屡击败秦军,然赵亦“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
秦王政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前230年)
赵国发生大旱灾,民大饥,流徙。民谣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秦王政十八年&赵王迁七年(前229年)
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
秦又大举攻赵,杨端和率军围邯郸,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贿赵王宠臣郭开,使毁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使赵葱和齐将颜聚代之;牧不受命被杀;废司马尚。
秦王政十九年&赵王迁八年(前228年)
秦王派王翦破赵,杀赵葱,败颜聚,攻克邯郸,虏赵王迁。秦王嬴政至邯郸,凡与母家有仇怨者皆坑杀之。徙赵奢之孙于咸阳。并令富豪全部迁至秦国。赵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奔代郡,自立为代王,继续抗秦。至赵代王嘉六年(前222年),被秦击败、俘虏,赵亡。徙赵代王嘉于房陵(今湖北省房陵市)。
战国时期,武安境内沿南洺河北岸有固镇、午汲、店子等古城,并开采铁矿。赵国卓氏于赵亡时迁蜀。卓氏,系赵冶铁业主,被掳迁蜀后在临邛“即铁山鼓铸”成巨豪。邯郸为战国时冶铁中心,以冶铁致富的还有郭纵等。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邯郸郡为其中之一,今已知领五县:邯郸、邺县、武安、信都、鄗县。今邯郸辖区分属邯郸郡、东郡、上党郡、钜鹿郡。今魏县境属东郡。今涉县以北属上党郡。钜鹿郡治钜鹿,位于今鸡泽东北平乡镇。
二世元年(前209年)
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兵。八月,陈胜遣武臣、张耳、陈余、周市分取赵魏旧地,武臣北略赵地三十余城,进军至邯郸闻周市兵败,在张耳、陈余等谋划下,自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脱离陈胜。张耳、陈余察觉陈王胜之意,拒绝西进,以避免与秦军决战,反而令部将韩广、李良等向北略地扩兵,欲乘秦楚之敝,以争天下。
二世二年(前208年)
秦招降李良,李良回兵邯郸,杀死赵王武臣。张耳、陈余逃出邯郸,收集散兵,击败李良。立赵贵族赵歇为赵王,居信都(今衡水东)。李良降秦将章邯。不久,陈余击败来犯的李良,赵军收复邯郸。
闰九月,章邯率军渡河北击赵;破邯郸,夷平城郭,迁其民于河内(今河南省西北部),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秦将王离率军十万围赵王歇于钜鹿(今平乡西南平乡镇)。秦将章邯率军二十万从后策应驻军棘原(今平乡南),赵将陈余率兵数万军钜鹿北。不敢出战,赵数请救于楚、齐、燕。楚、齐、燕等军往救赵,因惧秦,不敢前。
二世三年(前207年)
十一月,楚王令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宋义停留46日不进,项羽杀上将军宋义,假楚王令,夺军权。十二月在今邱县南营与古城营间“破釜沉舟”,悉引兵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至则围王离,时齐、燕等救赵之军皆作壁上观,独项羽率士卒以一当十,大破秦军,九战皆胜,秦将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章邯南逃。赵王歇、张耳出钜鹿城,谢诸侯,还信都。章邯逃走。
二月,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津(在邺西古漳水上,运动到侧翼,包围秦军。项羽率兵在汙水(今临漳西南)上大破秦兵,章邯降。
高祖元年(前206年)
二月,楚霸王项羽分封十八诸侯王。其中,张耳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魏豹为西魏王。封陈余南皮三县。
七月,陈余因未被封王,借齐兵攻走张耳,恢复赵王故地,以为齐国屏障。
高祖二年(前205年)
十月,陈余联合田荣赶走张耳,迎代王赵歇为赵王,歇以余为代王。张耳投汉王刘邦。
三月,刘邦遣使者至赵,约共讨项羽。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刘邦求与张耳面貌相似者斩之,持其头予陈余,余发兵助汉。彭城之战后,刘邦败,陈余叛汉。
高祖四年(前203年)
废邯郸郡,恢复赵国,治邯郸,封张耳为赵王。
高祖五年(前202年)
七月赵王张耳死,次年,子张敖即赵王位。敖娶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为后。
高祖六年(前201年)
正月,汉高祖封郦商为曲周侯,置曲周侯国,侯食5100户,治今邱县古城营。国有太傅、内史、中尉、相等官。
八月,汉高祖因唐厉破黥布有功,封其为斥丘(今成安东南)侯,食千户,治所斥丘,后改其为县。
高祖七年(前200年)
十二月,刘邦北击匈奴后,过邯郸至长安。张敖(邦之女婿)执子婿礼甚卑,刘邦傲坐谩骂。赵相贯高、赵午等劝张敖杀刘邦,敖不肯。九年(前198年)十二月,贯高之仇家告高等谋反事。刘邦命捕赵王敖及高等,槛送长安。刘邦赦赵王敖,黜为宣平侯。刘邦贤贯高为人,赦之。贯高自杀。徙代王如意(刘邦宠妃戚夫人之子,时年十岁)为赵王,以邯郸为都邑。以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三月,因陈豨反,汉高祖刘邦将兵至邯郸。冬,又至邯郸。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置魏郡(郡治为今临漳县邺镇),领18县。
惠帝元年(前194年)
十二月,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立淮阳王刘友为赵王,仍都邯郸。
高后元年(前187年)
《汉书·高后纪》载:五月初四日,邯郸城中赵王宫丛台失火。丛台之名见于史册,始于此。
高后七年(前181年)
正月吕后囚死赵王刘友,徙梁王刘恢为赵王。六月,刘恢自杀。吕后立侄吕禄为赵王,仍居京师。前180年,吕后死,包括吕禄在内的诸吕被杀。
文帝元年(前179年)
三月丙辰,封窦后女刘嫖为馆陶长公主。
立刘友子刘遂为赵王。撤常山国,并入赵国。以建德为赵王相。
景帝三年(前154年)
晁错上“削藩策”。赵王刘遂因削藩不满,参加吴、楚等王叛乱,史称“七国之乱”。相国建德、内史王悍谏阻,不听,并烧杀二人。刘遂发兵驻军西界。景帝派曲周侯郦寄击赵,赵王刘遂据邯郸城坚守七个月。郦寄、栾布合兵攻城,引牛首、拘水灌城,城破。刘遂自杀。刘遂为赵王凡二十六年。分赵国为六:赵、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
次年,复设邯郸郡,撤赵国建制。
景帝五年(前152年)
分邯郸郡,复置赵国,五月二十八日,徒广川王刘彭祖为赵王。
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
分邯郸郡置广平郡。治广平(今鸡泽县旧城营),领16县。
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
卓王孙经营铁冶,为蜀巨富。卓氏家僮八百人。卓氏之先世在赵经营铁冶,赵亡,被迁入蜀。
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年)
邯郸人毛亨约此年前后在世,其诗学自称传自子夏。曾著《毛诗诂训传》,以授赵人毛苌,世人称享为“大毛公”,称苌为“小毛公”。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
今安阳西北封赵敬肃王之子刘仁为邯会侯(今肥乡境),徙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封任破胡为侯国于梁期县(今磁县东北)。
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
黄河在馆陶决口,冲出一条新河叫屯氏河,此后屯氏河、黄河两支并行向东北合流。至章武北(今沧县东北)。凡七十一年。后两支分流或多支分流,迄东汉初年。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四月,划全国为十三部州,魏郡治邺县(今临漳县西南邺镇),领18县:邺县、梁期、武安、沙县、邯会、即裴、斥丘、平恩、馆陶、元城、武始、清渊、魏县、邯沟、阴安、繁阳、内黄、黎阳;赵国治邯郸(今邯郸市),领4县:邯郸、易阳、襄国、柏人。广平国治广平(鸡泽县旧城营),领16县:广平、曲周、列人、曲梁、广年、斥章、南曲、南和、朝平、平乡、任县、广乡、张、平利、阳台、城乡。充州刺史部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县),领东武阳、阳平(辖今大名县东部地区)等21县。
武帝太始三年(前94年)
赵人江充因告密得召见,拜直指绣衣使者,至前91年,因巫蛊案被杀。
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
赵王刘彭祖死,谥敬肃王。刘彭祖在邯郸居赵王位六十年,为人阴险,贪赎好货,不治宫室鬼神,喜躬行吏事,常督国中盗贼,并常与士兵一起巡夜。诸使过客,莫敢留驻邯郸。子武始侯刘昌继位。
汉武帝时,魏郡大旱,魏县县令赵夔为祷雨而自焚。大雨遂降,百姓为之立赵文君祠以示纪念。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
九月改广平郡为平干国,立刘偃为平干国王。
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
赵王刘昌年十九卒,谥顷王。子怀王尊继位,五年而卒,无后。赵绝封二年,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立刘尊弟刘高为赵王,数月而卒。次年即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其子刘充继位,凡56年而卒。
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
是年置平恩侯国,封后父许伯为侯。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
司隶校尉盖宽饶上书言“用刑法,任中书官”,被诬为“间欲求禅,大逆不道。”宽饶自刎死。宽饶字次公,今魏县德政村人。
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
改平干国为广平国,治广平县。
皇太子宠妃死,太子纳元城王政君为妃。王政君生子刘骜,为嫡皇孙。汉初元元年(48年前),王政君被封为荣元皇后,王氏家族得宠,受封九侯,五大司马,王莽即其家族成员。其故乡元城委栗里称贵乡。
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
易学大师、东郡人京房,遭谗出为魏郡太守。月余,竟以“诽谤政治,归恶天子”罪下狱死,家属徙边。
成帝建始九年(前29年)
黄河决馆陶金堤,灌四郡十三县,淹田153余顷,次年堵塞。
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
赵王刘充卒,其子刘隐继位,在位十九年适王莽代汉,贬为公,以后除国绝封。
平帝元始五年(5年)
十二月丙午日,王莽毒死平帝。太皇太后诏征宣帝玄孙选立为嗣,又诏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许莽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
闰五月,时班稚为广平郡国相,因不愿向王莽献“嘉瑞、歌谣”,被斥为“嫉害圣政”而降官。
居摄二年(7年)
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莽。立刘信为天子,自号大司空柱天将军。王莽遣孙建等帅师击翟义。十二月,翟义败死,刘信亡走。
初始元年(8年)
十二月,王莽(今大名人)称帝,定国号“新”。
新始建国元年(9年)
约是年王莽派遣骑都尉等人分赴全国各地整修部分帝王陵墓,其中包括孺王陵墓(在今河北临漳)。
新始建国二年(10年)
二月,贬赵王刘隐为公。除赵国,次年废公,绝封。
是月,在长安和邯郸、洛阳、宛、临淄、成都“五都”设“均市司”,下设交易、钱府等属官,以平衡物价、管理税收和赊贷。其市场经济管制措施之一“市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物价规定。邯郸因此被冠以“天下五都”之一。
新始建国三年(11年)
大雨,黄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黄河改道,由今山东、河南、河北交界一带,经山东北部至利津入海。
新地皇四年(23年)
十月,更始帝刘玄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河,镇抚诸郡。秀至河北,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废莽苛政,吏民欢迎。南阳邓禹追刘秀至邺,进说刘秀延揽英雄,收买人心,以定天下。
十二月,刘秀进至邯郸。时赵缪王子刘林曾劝说其决列人河水,以灌赤眉,“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刘秀不从,北去真定。同月,邯郸卜者王郎借助赵国大豪在邯郸称帝,诈称自己乃汉成帝子刘子舆,都邯郸,遂遣将下幽、冀,移檄州郡,赵国以北,辽东以西,望风而从。以汉宗室刘林为丞相,大富豪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杜威为谏议大夫,李立为少傅,署置百官。刘林原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侠,与王郎亲善。
汉更始二年(24年)
二月,刘秀移檄边郡,南击邯郸。与王郎将倪宏、刘奉等大战。五月,邯郸城破,王郎逃走,王霸追斩之。秋,刘秀被更始帝封为萧王,追击铜马军于馆陶,大破之,收降十万人。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
六月,复改延平县为平恩县。省南曲入平恩,隶冀州魏郡。
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
正月,檀乡、五校(今河北清河县境)农民起义军进攻魏郡等地。光武帝遣大司马吴汉率九将军于邺东漳水上,大破之,十余万众皆降。
光武帝建武五年(28年)
四月,光武帝击农民起义军至邺。
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
裁并郡国,徙广阳王刘良为赵王。邯郸县为赵国所辖五县之一,县令尹勋。
东汉行政区划基本上沿袭西汉。魏郡治邺县,领十五县:邺县、魏县、元城、馆陶、清渊、平恩、曲梁、斥丘、梁期、武安、涉国、内黄、黎阳、繁阳、阴安。巨鹿郡治廮陶(今宁晋东),领巨鹿、广平、曲周、广年、斥章、列人、广宗等十五县。赵国治邯郸,领五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
诏令赵王良降为赵公。十九年(43年)恢复赵王称号。
冯魴迁魏郡太守,直到建武二十七年才入朝为太仆,在太守任上共十四年。
吴汉封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永年四县租税。
光武帝建武十四年(38年)
邺至中山起烽燧。
明帝永平三年(60年)
四月,封皇子刘羡为广平王。
明帝永平五年(62年)
十月,明帝至邺。
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
封皇子刘恭为钜鹿王,下辖15县,其中有广平、曲周、广年、斥章、列人等。
章帝建初七年(82年)
九月,章帝进幸邺,劳飨魏郡守令以下,至三老、门阑、走卒,赐钱有差。
殇帝延平元年(106年)
是年,魏郡太守时为黄香。郡内旧有部分园田,香常与人分着种,年收粮食数千斛。香说:“《田会》说:‘商贾不务农’,《王制》说:‘为官者不种地’,为官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于是,将园田全部分给了他人。
安帝元初二年(115年)
正月,整修邺漳水十二渠,灌溉民田。
桓帝延熹七年(164年)
赵王刘乾死,谥惠王。子刘豫继位,同年死,谥怀王。子刘赦继位。
灵帝光和六年(183年)
钜鹿人张角奉&“太平道”,期会于邺三月五日起义。事泄,张角等提前起义,皆著黄巾以为标帜。二月攻官府州郡,下旬占领平恩,旬月之间天下响应。八月,黄巾军与汉将皇甫嵩战于仓亭(今魏县东南)。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
七月,袁绍以邺地富饶,且位于冀州南端,便于逐鹿中原,遂自高邑(今柏乡东北)移冀州治所于邺。自领冀州牧,“始营宫室”。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今河北大名东)。
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袁绍破公孙瓒于界桥(今邱县东北),公孙瓒还冀。于毒黑山军乘袁绍和公孙瓒混战的机会,出兵魏郡。
献帝初平四年(193年)
三月,袁绍驻薄洛津(今鸡泽北)。魏郡兵反,结黑山军于毒等数万人克邺城,杀魏郡太守粟成。袁绍与公孙瓒讲和罢兵还军,屯斥丘,率军夺回邺城。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
四至七月,蝗虫起,百姓大饥。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罢吏兵新募者回乡。
九月,袁绍使人说曹操欲连和。
献帝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在列人等地设典农中郎将和典农都尉等屯田官,实行兵屯。
献帝建安二年(197年)
三月,汉献帝诏拜袁绍为大将军,邺侯,督冀(今河北中南部)、幽(今河北北部)、青(今山东东北部)、并(今山西)四州,以邺城为政治军事中心。袁绍大会宾客,遣使邀著名经学家郑玄,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玄皆不就。应劭为袁绍军谋校尉,著《汉官仪》、《礼仪故事》、《中汉辑序》、《风俗通》、《汉书集解》等书,寻卒于邺。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正月,曹操击破刘备,备自徐州逃至邺城,投奔袁绍。袁绍谋攻操,发布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文告,数列曹操罪恶,自邺城发兵南进。
后刘备与赵云在邺相遇,二人情同手足。刘备密遣赵云收买袁绍将士数百人,成为刘备部下一支主要武装力量。
六月,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绍军死伤8万多人,绍令其子袁谭遣使逼郑玄随军,玄不得已,抱病到元城县,病笃,不进,寻卒于沙鹿,年七十四。
十月,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军,绍仅与八百骑北渡河而邺,尽亡其士卒辎重。冀州所属郡县多举城降操。
献帝建安六年(201年)
四月,曹操与袁绍大战于仓亭,袁绍兵败。
献帝建安七年(202年)
五月,袁绍羞惭忧愤而死,葬于邺北。少子袁尚继冀州牧。
献帝建安八年(203年)
四月,曹操兵围邺城,收其麦。袁尚、袁谭死守。
八月,操引军撤。袁谭、袁尚争位交战,谭败北逃平原。谭向操求救。
是年,袁尚部将吕旷、吕翔背叛袁尚后,屯兵阳平,后投曹操。
献帝建安九年(204年)
正月,曹操将攻邺,进军洹水(治在今魏县旧魏县村)。二月,袁尚复攻袁谭于平原,留其将审配(今魏县人)、苏由守邺。曹操进军洹水,苏由欲为内应,谋泄,出奔曹操。操攻邺,为土山、地道以攻邺城。袁尚部武安长尹楷屯毛城(今武安市西),以通上党粮道。曹操令曹洪攻邺城。
四月,曹操自将兵击尹楷,破之而还,回师又击袁尚将沮鹄于邯郸,遂拔邯郸。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皆举县降。
五月,曹操,引漳水灌邺,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
七月,袁尚将兵万人出滏口救邺,扎营滏水畔,先夺得邯郸,又攻曹军,遭曹军夜袭,败绩,逃往中山。曹操取邺检得户籍人口三十万人,免租赋一年,并迁其家族及部将家族数万人充实魏郡。
八月二日,审荣开城降曹,曹军占据邺城。曹丕入绍舍,见袁熙妻甄氏姿貌俊美,遂纳之。
八月,曹操临袁绍墓哭,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衣食。
是年,曹操重修西门豹渠,改为天井堰。天井堰的规划和引漳十二渠相似,自漳河引水有十二条渠道,均有闸门控制。二十里内修十二个墱,土墱间距三百步,每墱上游在南岸开渠引水,灌溉地区斗晏陂泽,灌田近十万亩。曹操还在邺城西十里,筑漳渠堰,引漳水自邺城西,东入城,谓之长明沟。沟水南流,分支引灌城内;复东流出石窦(涵洞)堰,注入城壕。
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
正月操兵出邺城,击并州叛将高干,操令曹丕守邺。丕仍出田猎,崔琰书谏。丕作《报傅崔琰》,谢其教诲。
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
曹操北征乌丸。操遣使者以金璧赎归蔡文姬至邺。是年蔡文姬因董祀触法将死,诣曹操求救;操命文姬就记忆所及,缮书其父蔡邕文四百余篇,文无遗误。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正月,操还邺,在邺开玄武池,练水军,以征孙权。
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
曹操在邺城陆续兴建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等。是年冬,铜雀台落成。曹植登台作《铜雀台赋》。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建安时期,在邺城曹氏父子周围,集中了大批文化名人,多为曹家宾客。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领袖,以“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活跃在文坛上,史称“建安时代”。
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
七月,曹操率军西征韩遂、马超,曹丕留守邺。
赵王刘赦死,谥献王。子刘珪继位。刘珪徙封博陵王。赵国绝封。东汉时期,赵国自刘良至刘珪,赵王一系凡传八代183年。
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
正月,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得胜后还邺。初(建安十三年),马超父马腾投靠曹操,被授卫尉,与其家族二百余口居留邺城。曹操还邺后,问罪于马腾,将马腾及其家族人丁全部诛杀。
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
四月,曹操攻孙权后回邺。
五月,汉献帝以冀州魏郡、赵国等十郡国,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都邺。汉献帝赴邺迎娶曹操的三个女儿为贵人。二十年正月,册立其中女曹节为皇后。
七月,曹操在邺建曹氏社稷宗庙。
十月,曹操凿渠引漳水入清、洹(白沟),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水自邺经肥乡、斥漳(今曲周南)向东北流去。清指清河,洹指安阳河,此水为白沟水。亦即后来的卫河。自枋头,经今南乐、大名、馆陶向东北流去。利漕渠起自斥漳,东南凿至利漕口(今馆陶西南)。这条渠开通后,促进了北方水运。在陆地上修“驰道”(南通许都、洛阳,北达幽燕)和车马大道(西通上党,东北通馆陶,西南通龙山,东南通陈留,南达颖川)。
是年,邺城金虎台建成。
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
七月,曹操击孙权,留少子曹植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吴质迁元城令,过邺,劝曹丕流涕送曹操出征。到元城任上后,作笺与丕。
曹操在冰井台藏石炭数十万斤。唐代李善在《魏都赋》注文中称“邺西高陵西伯阳城西有石墨井,井深八丈”。伯阳城西,即今磁县观台一带。
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
七月,曹操破汉中,徙汉中民八万到洛阳、邺城。
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二月,曹操收降张鲁后回邺。
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王,都邺。在邺期间,兴屯田,修水利,恢复发展生产,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崇尚法治。善诗歌,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点。
七月,南单于呼厨泉入朝于魏王,曹操留之于邺。
是年,张鲁卒,葬于邺城东。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曹植妻因衣绣违制令,被曹操赐死。
冬,大疫,建安七子之陈琳、应玚、徐干、刘桢均在邺死于疫中。
魏王曹操以邺为都邑后,邺成为河北南部道路的交通枢纽。曹操使丞相长史王必主持许昌事宜,自己仍以领冀州牧而居邺。
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
六月,曹操对身后墓葬作出安排。《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终令》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西祠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九月,魏相国西曹椽魏讽谋袭邺,事泄,曹丕杀其党羽,被连坐死者数十人。
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正月二十二日,曹操死于洛阳,享年66岁。留有《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由身边执掌军机的贾逵典理丧事,并由夏侯尚持节护送灵柩和魏王玉玺绶回邺城。太子曹丕在邺城袭魏王爵,授丞相印,领冀州牧。
二月二十一日,葬操于邺西,称高陵,曹植作《武帝诔》吊文。
十月,曹丕称帝,改国号魏,改元黄初。
文帝黄初二年(221年)
正月,将魏郡分三:魏郡治邺,东部为阳平郡治馆陶,西部为广平郡治曲梁,划入京畿,由魏郡一分为三的魏郡、阳平郡和广平郡,号称“三魏”。曹丕将邺与长安、洛阳、谯、许昌并列为五都,邺号北都。
六月,曹丕遣使赐文昭甄皇后甄夫人死,甄夫人,名不明,葬于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相传甄氏曾创设“灵蛇”。
是年,曹丕削曹植临淄侯,贬回邺城,又贬其为安乡侯,迫其出邺。
文帝黄初三年(222年)
割武安县一部及邺县一部,置临水县,因临滏水,故名。治今峰峰矿区临水镇。
河北饥荒,曹丕“遣使者开仓廪赈之”。
文帝黄初六年(225年)
是年,将邯郸改封为国,以曹邕为邯郸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曹邕卒,谥怀王。五年(231年)以曹温继邯郸王。六年(232年),改曹温为鲁阳王,邯郸国改为县。
明帝青龙元年(233年)
是年,刘劭作《赵都赋》,赵都乃指邯郸,明帝美之,乃诏劭作《许都赋》、《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寓讽谏意。刘劭字孔才,邯郸人,东汉建安年中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官至尚书郎、散骑侍郎。作《皇览》一书。明帝曹睿即位后,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所著《人物志》,开魏晋品评人物之风。其著作还有《都官考课》、《乐论》、《法论》等。正始三年(242年)卒。
明帝景初元年(237年)
时,魏郡太守郑浑“以郡内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魏明帝下诏布告天下,表彰郑浑。郑浑居官廉洁,家无余财。(《三国志·郑浑传》)
十二月,魏郡地震。
齐王嘉平三年(251年)
六月,司马懿置魏诸王公于邺城,使人监守,不得与外连。安置高贵乡公曹髦于阳平郡元城。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254年)
九月,司马师废魏帝曹芳为齐王。从元城接高贵乡公曹髦(年十四岁)即皇帝位。
元帝景元元年(260年)
五月,司马昭杀曹髦,使中护军司马炎迎常道乡公曹璜于邺。六月,立曹璜为帝,以璜字不易避讳,改名奂,是为魏元帝。
元帝景元三年(262年)
是时,魏境内设有十一州。其中,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县),领十三郡、国。其中,广平郡领十五县:曲梁、易阳、广年、广平、曲周、平恩、斥章、肥乡、临水、武安、涉县、邯郸等。阳平郡领九县:馆陶、清渊、阳平、元城、东武阳、卫国、顿丘等。魏郡领十县:邺县、斥丘、魏县等。
元帝咸熙元年(264年)
正月,魏以山涛为行军司马,镇邺。
废在魏郡、列人、阳平所置典农中郎将、典农督尉等屯田官。改屯田官为郡、县官。自置屯田官至今,屯田历时六十七年。
武帝泰始元年(265年)
十二月,司马昭废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居邺宫,禅位于己,改魏为晋,史称西晋。
武帝泰始八年(272年)
从是年开始,左思构思《三都赋》,十年赋成,体制宏大,事类广博,一时“洛阳纸贵”。其中《魏都赋》盛赞魏都(邺城)的建设和魏国的政治措施,对曹操在汉末统一北方的功业多所歌颂,反映了三国时期魏国的社会生活状况。邺城在曹魏时户至数万,人口有10万左右。
武帝咸宁三年(277年)
八月,晋徙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督邺城守事。
武帝咸宁为五年(279年)
晋设都督,负责军事和管理幽州所有军队及领导幽、冀二州刺史。都督治所在邺城。
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三月,晋分国为十九州。魏郡、广平郡、阳平郡“三魏”属司州(州治京城洛阳)。其中,魏郡治邺县,领邺县、长乐、荡阴、内黄、黎阳、斥丘、魏县、安阳等8县。广平郡治广平,领广平、平恩、斥漳、列人、曲梁、广年、易阳、邯郸、临水、肥乡、涉县、武安、南和、襄国、任县等15县。阳平郡治元城,领7县:元城、馆陶、清渊、阳平、东武阳、发干、乐平等。
武帝太康二年(281年)
汲郡战国墓中出土竹简《竹书纪年》,由阳平郡元城(今大名县束馆镇)人束皙整理考证。束皙,字广微,为天文学家、史学家。太康十年(289年),束皙还乡里,开馆授徒,约永康元年(300年)卒,年四十。
惠帝元康四年(294年)
夏,冯文罴自太子洗马迁斥丘(今成安)令。陆机作《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赠冯文罴》、《赠斥丘令冯文罴》。
惠帝元康九年(299年)
四月,邺人张承基以迷信聚众数千,谋起事,被郡县捕杀。
惠帝永宁元年(301年)
三月,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召邺令卢志谋起兵,和常山王司马乂等讨伐擅专朝政的赵王司马伦。
惠帝太安元年(302年)
七月,冀州等大水。十二月司马颖率邺兵二十万攻京城洛阳,讨伐司马炯,长沙王司马乂杀炯。诏命颖为丞相,还镇邺城。司马颖在邺裁决诸事,遥控朝政。
是年,陈留王曹奂病死邺城,终年58岁,谥号元帝,其墓冢今存于临漳县倪辛庄乡靳彭城村南1公里处。
惠帝太安二年(303年)
六月,陆云因邺都大霖,作《愁霖赋》,雨霁,又作《喜霁赋》。在邺城所作,尚有《与兄平原书》、《讲武赋》等。
惠帝永兴元年(304年)
正月,司马颖表请卢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丞相府事。
三月,晋惠帝诏司马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仍任丞相,乘舆、服御皆迁于邺城。西晋政治中心实际移于邺。
七月,东海王司马越携帝北征司马颖,颖发兵和越战于汤阴,败之,掳帝入邺。
八月,匈奴左贤王刘渊在邺为冠军将军,监五部军事,及王浚、司马腾讨伐司马颖时,渊出邺西遁。幽州都督王浚与辽西段务忽尘(鲜卑族)、羯朱(乌桓族)及并州刺史司马腾起兵讨司马颖,大败颖于邺城。邺中大震。颖与卢志率数十骑奉惠帝乘牛车逃回洛。王浚入邺,军卒暴掠,死者甚众。
十月,匈奴刘渊在山西离石起兵反晋,在邺城建国号“汉”,改元元熙,自称汉王,史称前赵。
十二月,晋废司马颖,以司马模为宁北将军,都督冀州,镇邺;以司马炽为皇太弟、镇北大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
惠帝永兴二年(305年)
七月,司马颖故将公师藩起兵赵、魏。流民汲桑、石勒(羯族人)响应,聚众杀阳平太守李志等,转攻邺。邺城守将司马模惊恐,司马虓遣将荀希救之,与广平太守丁绍合兵击退公师藩。此时,阳平刘灵自称将军,转战赵、魏。刘灵少时贫贱,膂力过人,作战勇敢。后因众寡悬殊,为晋将王瓒所败,投汉刘渊,拜平北将军。公元310年于广宗被王浚部将祁弘攻杀。
八月,晋以司马颖为镇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以卢志为魏郡太守,随颖镇邺。
惠帝永兴三年(306年)
八月,司马虓为司空,代替司马颖镇邺。
九月,东海王司马越击败司马颖。顿丘太守冯嵩缚送司马颖至邺,使长史刘輿杀之。司马颖二子同时被杀。晋以东燕王司马腾为车骑将军,都督邺城诸军事,镇邺。
怀帝永嘉元年(307年)
三月,晋以东燕王司马腾为新蔡王,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仍镇邺。
五月,石勒与荀希在平恩境相持数月,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石勒、汲桑陷邺,邺城守将司马腾逃走,被杀。遂焚烧邺宫,火旬日不灭,又杀士民万余人,大掠妇女、珍宝而去。史称“汲桑之乱”。汲桑力能抗鼎,但残忍少恩,六月盛暑,汲桑穿裘皮衣,使十余人扇之,忽不清凉,便斩扇者。时《军中为汲桑谣》曰:“士为将军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衲裘,不识寒暑断他头。”
十一月,晋以尚书右仆射和郁为北征将军,镇邺。
怀帝永嘉二年(308年)
正月,汉王刘渊遣石勒等十将攻赵郡、魏郡。
二月,刘聪、石勒等东下略赵、魏。
九月,刘渊称帝,授石勒为“持节平东大将军”。石勒与王弥攻邺,邺城守将征北将军和郁逃走。
十一月,石勒、刘灵率军三万攻魏郡、汲郡、顿丘,百姓降者五十余垒,勒选其强壮者万人为军士,又斩杀魏郡太守王粹于邺城三台。
怀帝永嘉六年(312年)
二月,石勒谋士张宾对石勒曰:“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山河四塞,宜北徙据之,以经营河北。河北既定,天下无处将军之右者矣。”意劝石勒据邺城,定河北。石勒遂用张宾之计,引军从南而北。
四月,晋将刘琨以侄刘演为魏郡太守,镇邺。
七月,石勒率军至邺,刘演保三台以自固。张宾曰:“演虽弱,众犹数千,三台险固,攻之未易猝拔,舍而去之,彼将自溃。……邯郸、襄国,形胜之地,请择一而都之。”由是,石勒从邺城撤军,进据襄国。
愍帝建兴元年(313年)
四月,壬申,石勒攻斩并州乞活首领李恽于上白(今邱县香城固一带),并大掠周围诸县。石勒派石虎为将攻邺,刘演逃往顿丘。三台流民附于勒,勒以桃豹为魏郡太守,安抚百姓。后又以石虎代豹镇邺。时河北名士有广平游邃等归附。
八月,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晋改邺为临漳。
东晋十六国
晋元帝建武元年、汉麟嘉二年(317年)
七月,冀州大蝗。石勒抢民禾稼,民谓石勒为“胡蝗”。
后赵石勒元年(319年)
十一月,石勒称王,定都襄国,国号赵,自称赵王,史称后赵。辖魏郡、广平、汲郡等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称胡人为国人。以张宾为大执法,专总朝政。
后赵(石勒)八年(326年)
三月,石勒在邺夜微行,检察诸营卫,遣使巡行州郡劝课农桑,以金帛贿赂门卫,求出。永昌侯王假欲捕之,侍卫至乃止。旦,召假封为振忠都尉,关内侯。十月,石勒营邺宫,使世子石弘镇邺,配禁兵万人及车骑所统五十四营,以骁骑将军领门臣祭酒王阳专统六夷辅弼。中山公石虎自以为功高,无意离邺,即重修三台,迁其家室居住。
后赵太和元年(328年)
十二月,攻前赵,俘前赵主刘曜。石勒将刘曜拘押于永丰小城(今临漳西南),不久,杀之。
后赵太和二年(329年)
九月,石勒灭前赵以后,迁氐、羌族十五万人于司、冀二州,徙流民、大族九千余人于襄国。至此,后赵占有关中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后赵建平元年(330年)
二月,石勒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
九月,石勒称帝,改元建平。后赵据幽冀地区约三十年。曾遣使巡行州郡,劝课农桑,又命人撰书。
九月,斥丘县雹灾,大如鸡子,平地三尺。
后赵建平二年(331年)
四月,石勒至邺,在邺建新宫,以洛阳为南都。
后赵建平三年(332年)
是年,雹起于山西,大如鸡子,平地三尺,低地处厚达丈余,行人禽兽死万余。雹灾历经千里,林木荡然,禾稼无存。广平郡为灾地之一。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
五月,有流星大如象,尾呈蛇形,自北极西南流五十余丈,光明烛地,声闻九百余里,陨于肥乡。六月,星陨于邺东北六十里,初,赤黑黄云如幕,长数十丈,交错,声如雷震,附地气热如火,尘起连天。时有耕者往视,土犹燃沸,见有一石大尺余,青色而轻,击之如磐。
石勒朝群臣于邺宫,命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余人,又拜太学生五人为佐著作郎,录述时事。
七月,石勒卒,子石弘嗣位。石勒之侄石虎专权,于夜潜葬石勒于山谷,又备仪卫,虚葬于高平陵,谥曰明帝,庙号高祖。
八月,石弘以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镇邺,居国有魏郡等十五郡。
后赵延熙元年(334年)
十一月,石虎废石弘为海阳王,自称居摄赵天王。未几杀石弘及弘母等人。
后赵建武元年(335年)
正月,后赵石虎改元建武。
春,邺城铜雀台崩塌,石虎杀典匠少府任汪,复使隶民修复,倍于其旧,农民因苦于隶役,多有饿死。
九月,石虎自襄国迁都于邺。其时,后赵为十六国中疆域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及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部分地区,分全土为十五州、九十六郡、五百七十七县。
后赵因石氏信佛,百姓争相削发出家,各地大造寺庙。王度等谏阻,石虎不听。
后赵建武二年(336年)
十二月,石虎在邺作东西宫,东宫以居太子,西宫自居住。选二十以下、十三以上士民之女入宫,以游宴自娱,又纳尚书令解飞言,于邺南投石于漳河,以作飞桥,功费数千亿,桥竟不成,役人饥甚。又造九殿于显阳殿后,并徙洛阳钟钜簴、九龙、翁仲、铜驼、飞廉于邺。数以万计的民夫在服役中死去;大多数丁壮被征发为卒,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手急剧减少,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金一斤值粟二斗,民不聊生,百姓嗷然。石虎使乡官率民入山泽采渔以佐食,常又为地方豪强所夺。
是年,石虎在邺宫早晚视朝。左校令成公段作庭燎,置于杠末,高十余丈,上盘置燎,下盘置人,百官悚然。
后赵建武六年(340年)
三月,石虎下令司、冀、幽、并等州之民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兵满十五万,又造船万艘,由河通过海道运谷一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今河北乐亭),还掠取民马四万余匹,大阅兵于邺都附近耀武场,准备攻前燕。
后赵建武八年(342年)
十二月,石虎大兴土木,征发劳役四十余万,建台观四十余所于邺,还欲自邺到襄国修阁道。石虎令诸州兵,来年汇集邺都,攻东晋,征士兵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调不办者,斩。
后赵建武十年(343年)
石虎在邺都,遣国子博士到洛阳抄写熹平石经。国子祭酒聂熊注《谷粱春秋》,列于邺宫学馆。
后赵建武十一年(344年)
正月,石虎大宴群臣于邺宫太武殿,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之南。时诸州兵百万集于邺。太史令赵揽密奏石虎,以为白雁集庭,宫室将空之象,不宜南行。虎听信,大阅于邺都之郊宣武观,遂罢伐晋之举。
后赵建武十二年(346年)
石虎在邺城西北五里漳河上建紫陌桥,北通滏阳、邯郸。
后赵建武十三年(347年)
八月,石虎命掘前代陵墓,取其金宝;又征发男女十六万人,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广袤数十里。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又凿北城,引水于华林苑。燃烛夜作,死者数万。太子石宣率军十六万游猎,虎登高望之,谓:“我家父子如此,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石宣所过十五郡,资储都尽。石虎又命子石韬出外,消耗与石宣相同。
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
四月,后赵太子石宣杀石韬于邺城东明观附近之佛精舍。石虎为石韬发哀太武殿,将石宣绞杀烧尸于邺城北,并将其妻妾子女,部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东宫卫士十万余人皆谪戌凉州(今兰州)。
名僧佛图澄(232—348)卒于此年,葬邺城。后赵石氏父子对其很信任。佛曾劝诫石氏父子不要滥杀人。
后赵太宁元年(349年)
正月,石虎称帝,改元太宁。石虎为政残暴。石勒在世时,他曾因战时大开杀戒而屡受斥责,然终不改。石虎统治时期,人民的兵役、力役和杂税负担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四月,石虎卒,子石世继位。刘后临朝称制。石遵举兵,至安阳亭(邺城郊),缚张豺,炫甲耀兵,自入邺都凤阳门,即位于太武前殿,废杀石世及刘后,以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石冲不服,起兵反,败死。
是时,邺中暴雨拔树,雷、电不断,太武、晖华诸殿被雷击起火,远及门观阁楼,燃无余,帝乘舆服饰,烧者大半,金石俱焚,火月余乃灭。流民二十余万渡河归晋。
六月,葬石虎于显原陵,庙号太祖。
八月,乐平王石苞谋率关右之众攻邺。九月,石遵遣王朗率兵执石苞送邺。
十一月,石闵获悉石遵欲加害自己,遂捕石遵于南台,并于琨华殿杀石遵,立石鉴为帝。闵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鉴谋诛闵,不果。闵囚鉴。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符洪连兵讨闵。闵遣步骑七万讨祗于襄国。符洪长子符键时在邺,斩杀关守投奔枋头。
十二月,石成、石启、石晖在邺欲图闵,事败被杀。孙伏都、刘铢等率羯士三千攻石闵,不克,屯凤阳门,闵攻破之,自琨华门至凤阳门,横尸相枕。闵下令邺都城门大开,凡“六夷”&(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一夜之间,方圆几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住所的羯胡及六夷外族倾巢出走。冉闵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颁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20余万&,尸横遍野。
冉魏永兴元年(350年)
正月,石闵更国号曰魏,易己姓为李,改元青龙,诸王公将帅多不附,国内大乱。
闰正月,李闵杀石氏子孙几尽。原后赵王公将校纷纷逃离,出邺奔襄国和冀州,或拥兵自重。抚军将军张沈据滏口,张贺度据石渎(今临漳境)。各拥兵数万。石闵自立为帝,定都邺。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李闵本姓冉,汉人,为石虎之养孙,魏郡内黄人。
李闵大败后赵将领张举、张贺度于临漳境内。
三月,李闵复姓冉。石祗即帝位于襄国,遣将攻闵,军至邯郸,被闵军击溃。闵军围襄国。
六月,后赵汝阴王石琨进据邯郸,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来邯郸与其会合。魏卫将军王泰击琨,琨遭大败,死伤万余人,刘国返回繁阳。同月赵将张贺度率兵伐魏,与冉闵战于仓亭一带,赵军兵败。
十一月,魏冉闵率兵十万自邺攻襄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做什么行业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