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缅怀林则徐简介的文章。主要对他的爱国心、正义感。

| 时间排序
是已坐稳位子的政治家(严格说应是政客)想被人称为文人,文人(尚末被官场和学界认可的白衣秀士)想作官人
是已坐稳位子的政治家(严格说应是政客)想被人称为文人,文人(尚末被官场和学界认可的白衣秀士)想作官人
在中国,政治家就是文人。
在中国,政治家就是文人。
问个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妇女在沙特阿拉伯因为没有带头巾或者开车被当地人用石头砸死,中国该不该揍他(当然是有能力揍的前提下)?
问个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妇女在沙特阿拉伯因为没有带头巾或者开车被当地人用石头砸死,中国该不该揍他(当然是有能力揍的前提下)?
看了星海贴出来的原文,看起来当时的官员和皇帝并非某人所说的那样愚昧无知,但为什么更加感到一丝蛋蛋的悲哀?&br&另,看来林确实不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探路农民连人家分基地采气还是采矿都摸清楚了……
看了星海贴出来的原文,看起来当时的官员和皇帝并非某人所说的那样愚昧无知,但为什么更加感到一丝蛋蛋的悲哀?另,看来林确实不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探路农民连人家分基地采气还是采矿都摸清楚了……
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中学的历史教育确实失败。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对于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几乎一无所知。建议看两本书之后再来讨论,《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和《天朝的崩溃》。
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中学的历史教育确实失败。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对于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几乎一无所知。建议看两本书之后再来讨论,《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和《天朝的崩溃》。
犹记得我当初第一眼看到这网文的时候吓得整个人都不好了---麻痹我四年专业白念了。感情这鸦片战争就是个农村赤脚医生挑起来的。人傻到这份上大清不亡无天理啊!
犹记得我当初第一眼看到这网文的时候吓得整个人都不好了---麻痹我四年专业白念了。感情这鸦片战争就是个农村赤脚医生挑起来的。人傻到这份上大清不亡无天理啊!
看了第一段就知道作者是个什么货色了吧。。
看了第一段就知道作者是个什么货色了吧。。
今天听了一个pre。&br&挖个坑。查完资料再来填。
今天听了一个pre。挖个坑。查完资料再来填。
╮(╯▽╰)╭这些文章满篇错误,当年写出来的时候,被人逐条批判。过了那么多年,想不到还有市场…&br&&br&某些人名言:中国领先的,叫早熟。中国没有的,叫落后。反正都是中国国民性不好,洋大人拉出的屎都是香的。
╮(╯▽╰)╭这些文章满篇错误,当年写出来的时候,被人逐条批判。过了那么多年,想不到还有市场…某些人名言:中国领先的,叫早熟。中国没有的,叫落后。反正都是中国国民性不好,洋大人拉出的屎都是香的。
上网搜了一下《谕英国国王书》&br&看完之后感觉这文的作者有故意歪曲原意之嫌&br&作者:&br&&blockquote&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嘘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死;再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否则“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
&/blockquote&谕英国国王书 林则徐原文&br&&blockquote&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br&唯是通商已久,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诱惑华民,以致毒流各省者。似此但知利己,不顾害人,乃天理所不容,人情所共愤。大皇帝闻而震怒。特遣本大臣来至广东,与本总督部堂巡抚部院,会同查办。凡内地民人贩食者,皆应处死。若追究夷人历年贩卖之罪,则其贻害深而攫利重,本为法所当诛。惟念众夷尚知悔罪乞诚,将趸船二万二百八十三箱,由领事官义律,禀请缴收,全行毁化。叠经本大臣等据实具奏。幸蒙大皇帝格外施恩,以自首者,情尚可原,姑宽免罪。再犯者法难屡贷,立定新章。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断不可以不懔遵也。&br&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而夷船争来贸易者,为获利之厚故耳。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民分去。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安在?闻该国禁食甚严,是固明知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br&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利于食,利于用,并利于转卖,皆利也。中国曾有一物为害外国否?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又外国之呢羽哔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若中国亦靳其利,夷人何利可图?其余食物,自糖料姜桂而外,用物自绸缎磁器而外,外国所必需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乃天朝于茶丝诸货,悉任其贩运流通,绝不靳惜。无他,利与天下公之也。该国带去内地货物,不特自资食用,且得以分售各国,获利三倍。即不卖,而其三倍之利自在。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无厌之求乎?设使别国有人贩至英国,诱人买食;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之也。&br&向闻贵国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者,施之于人。并闻来粤之船,皆经颁给条约,有不许携带禁物之语。是贵国王之政令本属严明。只因商船众多,前此或未加察。今行文照会,明知天朝禁令之严,定必使之不敢再犯。且闻贵国王所邻之兰顿,及嘶噶兰、嗳伦等处,本皆不产。惟所辖印度地方,如孟啊啦、曼哒啦萨、孟买、叭哒拏默拏、嘛尔洼数处,连山栽种,开池制造。累月经年,以厚其毒。臭秽上达,天怒神恫。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谷。有敢再图种造者,重治其罪。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寿,长子孙,必在此举矣。&br&至夷商来至内地,饮食居处,无非天朝之恩膏,积聚丰盈,无非天朝之乐利。其在该国之日犹少,而在粤东之日转多。弼教明刑,古今通义。譬如别国人到英国贸易,尚须遵英国法度,况天朝乎?今定华民之例,卖者死,食者亦死。试思夷人若无带来,则华民何由转卖,何由吸食?是奸夷实陷华民于死,岂能独予以生?彼害人一命者,尚须以命抵之,况之害人,岂止一命已乎?故新例于带来内地之夷人,定以斩绞之罪。所谓为天下去害者此也。&br&复查本年二月间,据该国领事义律,以禁令森严,禀求宽限。凡印度港脚属地,请限五月,英国本地,请限十月。然后即以新例遵行等语。今本大臣等奏蒙大皇帝,格外天恩,倍加体恤。凡在一年六个月之内,误带,但能自首全缴者,免其治罪。若过此限期,仍有带来,则是明知故犯,即行正法,断不宽宥。可谓仁之至义之尽矣。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王其诘奸除慝,以保刈尔有邦,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幸甚,幸甚!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blockquote&
上网搜了一下《谕英国国王书》看完之后感觉这文的作者有故意歪曲原意之嫌作者: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嘘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
脑残文章。^_^
脑残文章。^_^
你可以看看《天朝的崩溃》这本书,里面介绍的鸦片战争个人感觉还是较为接近历史
你可以看看《天朝的崩溃》这本书,里面介绍的鸦片战争个人感觉还是较为接近历史
这篇文章说白了就是一分史实,九分作者自己的演绎(脑补),不仅省略许多关键史料,随意剪切史料,选取能够论证自己的观点其他弃之不用。我只想求他好好看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
这篇文章说白了就是一分史实,九分作者自己的演绎(脑补),不仅省略许多关键史料,随意剪切史料,选取能够论证自己的观点其他弃之不用。我只想求他好好看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
首先回答问题,不属实。&br&&br&作为&b&前&/b&“推倒柏林墙”的忠实粉丝,读过他的绝大部分文章(&b&还用他的文章在知乎上骗了几百赞&/b&),其文章所展现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建议是读读他的文章,学学他的文章叙述方式,忘掉他文章所传递的观念。&br&&br&优点:&br&1.选材新颖:给汪精卫翻案、给李登辉翻案,美化日本人,都是与绝大多数人以前接受的事物看法相反,加上还能给出貌似靠谱的论据,简直让人无法反驳。&br&2.文笔优美:这是他文章流传甚广的主要原因,来知乎三年,我还没见到知乎上的哪个大V的文笔,有他那样接地气,让人容易接受。他在娓娓道来一个观点时,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以一个“受害人”的角度来分析、判断事物,让广大屌丝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读的非常爽快。&br&3.有些文章确实说的很有道理,譬如关于言论自由(有youtube的那个)以及美国财团选举方面的文章&br&&br&缺点:&br&缺点只有一个,但很致命,他的很多文章逻辑无一例外都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就对他文章的可信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举个例子,在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那篇文章中,他所采用的资料居然全部来自于一本俞天任写的《军国幕僚》,可惜这是一本作者脑补量极大的军事历史小说吧,这篇文章的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br&&br&综上所述,他的文章既是很好的火车读物(看得让人真的非常爽)同时也是很好的智商筛选器,如果,你在看完他的绝大部分文章后,都非常地赞同,说明你还处于很好被忽悠的阶段。如果,你在看完他的文章后,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啥,说明,你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需要的是自己把一些事情的脉络重新梳理。(本人即处于这个阶段,对于他的某些文章,能够找出明显的矛盾,但有些文章则还不行)&br&&br&说点他的别的事,好像自2012年后,他就再也没有写过文章了,相信,现在的他回过头来看自己写的文章也会觉得十分搞笑, 不过,他和别人在网易博客写的《罗马希腊盛衰史》,还是帮着打下广告,有时间可以去看看&a href=&http://tdtw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推倒柏林墙 - 推倒柏林墙&i class=&icon-external&&&/i&&/a&,里面文笔一般,估计,应该不是柏林墙主笔。
首先回答问题,不属实。作为前“推倒柏林墙”的忠实粉丝,读过他的绝大部分文章(还用他的文章在知乎上骗了几百赞),其文章所展现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建议是读读他的文章,学学他的文章叙述方式,忘掉他文章所传递的观念。优点:1.选材新颖:给汪精卫翻案…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1949年前出生的人写历史,不要相信!不要相信!不要相信!
1949年前出生的人写历史,不要相信!不要相信!不要相信!
难道五便士也是存在的?
难道五便士也是存在的?
你信这玩意,证明你的智商拉低了整个知乎的平均值。
你信这玩意,证明你的智商拉低了整个知乎的平均值。
你嘚啵嘚啵说了半天,我完全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你嘚啵嘚啵说了半天,我完全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网络时代兴起,有了个新娱乐。“挑对”。
网络时代兴起,有了个新娱乐。“挑对”。
中国人干什么都是错的,真悲哀
中国人干什么都是错的,真悲哀
如果觉得对文史感兴趣 我宁可先看看高华的红太阳也不去看这种垃圾写手哗众取宠的东西……&br&喷嚏图挂这种垃圾网站上读文史 真的大丈夫?
如果觉得对文史感兴趣 我宁可先看看高华的红太阳也不去看这种垃圾写手哗众取宠的东西……喷嚏图挂这种垃圾网站上读文史 真的大丈夫?
匿名用户要撕逼麻烦站出来正大光明撕,路边踩死的蚂蚁太多,你报了名号我也不见得能想起来是阿猫还是阿狗,你怕啥子呦~~~&br&&br&这文演绎内容太多了些,导致细节部分失实较多,同时为黑而黑,结果变成了强行自黑。&br&比如下面这段,看完是不是觉得林则徐脑子有坑?&br&&blockquote&为了翻译这封信林则徐破天荒的见了几个外国水手,请他们代为翻译,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嘘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死;再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否则“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
&br&&/blockquote&这封信是《谕英国国王书》,亦可能是《拟谕英吉利国王檄》,后者是前者的草稿,送给皇帝批阅。皇帝指示“据林等奏拟具檄谕英吉利王底稿,附折呈览。朕详加披阅,所议得体周到。著林等即行照录颁发该国王,俾知遵守。”此件于十二月间由英国船长带往英国。 &br&引文这段对照林则徐原文简直令我惊叹,不要脸的我见多了,不要脸到这种程度的我还是第一次见。&br&&blockquote&否则“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br&&/blockquote&看完是不是觉得林则徐很霸道,谈不拢就要打人了?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被作者硬生生截掉了。&br&&blockquote&“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blockquote&什么是不教而诛?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作为儒教国家,中国向来讲究先礼后兵,中国方面在鸦片事件上有着足够的诚意,林则徐接着说&br&&blockquote&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王其诘奸除慝,以保刈尔有邦,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幸甚,幸甚!&/blockquote&明确告知了英国官方和商人法律条文,而且注意林则徐并不是要开战,他说的是“欲图长久贸易”,作者截掉后面这一段,把林则徐硬生生变成了一个狂热的好战分子,实际上全文林则徐都没有提及武力解决。&br&这句前面还有&br&&blockquote&复查本年二月间,据该国领事义律,以禁令森严,禀求宽限,凡印度港脚属地,请限五月,英国本地,请限十月,然后即以新例遵行等语。今本大臣等奏蒙大皇帝,格外天恩,倍加体恤。凡在一年六个月之内,误带,但能自首全缴者,免其治罪。若过此限期,仍有带来,则是明知故犯,即行正法,断不宽宥。可谓仁之至义之尽矣。&/blockquote&给了英方足够长的缓冲期,英方希望缓五至十月,中国给了十八个月,甚至把贩卖鸦片定义成“误带”,林大人装的一手好傻,我们都知道这tm绝对不是误带,况且只要自首全部上缴就免罪,这还不够仁至义尽?但是这些内容都被选择性的忽视了,仿佛林则徐是在毫无道理的挑衅英国一般,如此这般替施虐者开脱也是蛮拼的。&br&再谈作者的语文水平&br&&blockquote&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blockquote&“移覆”啥意思懂不?“移文回复”,那啥是“移文”?&br&&blockquote&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blockquote&这是非常标准的官府文体,注意到这封信的草稿叫《拟谕英吉利国王檄》,檄文通常指发给敌对方的文章,而移文则是对内使用,并无敌对或上下级之分,言辞恳切,通常是为了向同事说明问题,晓以利害,这一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中方的诚意。真若是命令下属,文体应当是“谕旨”,而“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属于相当规范的公文表达,通常文末都会有诸如此类的话语,希望对方从速回复。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望文生义,脑补出了一个颐指气使,妄自尊大的林则徐。&br&再前面的&br&&blockquote&再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br&&/blockquote&我找遍全文也未看见,接近的只有&br&&blockquote&向闻贵国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者,施之于人。并闻来粤之船,皆经颁给条约,有不许携带禁物之语。是贵国王之政令本属严明。只因商船众多,前此或未加察。今行文照会,明知天朝禁令之严,定必使之不敢再犯。且闻贵国王所邻之兰顿,及嘶噶兰、嗳伦等处,本皆不产。惟所辖印度地方,如孟啊啦、曼哒啦萨、孟买、叭哒拏默拏、嘛尔洼数处,连山栽种,开池制造。累月经年,以厚其毒。臭秽上达,天怒神恫。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谷。有敢再图种造者,重治其罪。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寿,长子孙,必在此举矣。&/blockquote&这段继续抽了作者的脸,“向闻贵国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者,施之于人。”林则徐对外国君主保持了极大的尊重,马屁拍的震天响了都,毒贩居然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正我是信了。之后阐述原因,即中方听说英方也禁鸦片,但是不慎失察,因此写信照会告知,这态度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指摘的,不但没有声讨对方,还给了台阶下。后面提到英国本土并不产鸦片,只在印度生产,总体看上去有些突兀,结合上文英不许携带禁物之语,似乎是在暗示英王被权臣蒙蔽,只知本土不产鸦片。所谓“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本来是好端端的祝福“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寿,长子孙”,特码的都能解读成这样,我服了。&br&ps:可以看出中方官员对英国的疆域颇有了解,情报工作还可以,绝非对外界一无所知。&br&再往前持续高能&br&&blockquote&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死;&br&&/blockquote&作者你当真?刷新了我的认知下限。&br&正好知乎也有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林则徐真的说过「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这样的话来形容英国人吗?这句话从何而来? - 历史&/a&&br&再结合原文&br&&blockquote&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利于食,利于用,并利于转卖,皆利也。中国曾有一物为害外国否?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又外国之呢羽哔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若中国亦靳其利,夷人何利可图?其余食物,自糖料姜桂而外,用物自绸缎磁器而外,外国所必需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乃天朝于茶丝诸货,悉任其贩运流通,绝不靳惜。无他,利与天下公之也。该国带去内地货物,不特自资食用,且得以分售各国,获利三倍。即不卖,而其三倍之利自在。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无厌之求乎?设使别国有人贩至英国,诱人买食;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之也。&/blockquote&“乃天朝于茶丝诸货,悉任其贩运流通,绝不靳惜。无他,利与天下公之也。”中方的表态,并未阻止商品自由贸易,以中方的利天下对比英国商人“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无厌之求乎?”,一个为公义,一个为私利,高下立判。更假想有人卖鸦片至英国后英王的感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诚恳的希望英王能感同身受,麻痹这封信水手都能看笑了,我真是为英国人民的道德水准捉急啊!&br&再之前&br&&blockquote&首先吹嘘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blockquote&我被作者满满的恶意惊到了&br&&blockquote&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blockquote&“抚绥中外”离统治天下差的远了,以东方朝贡体系而言,此番言论并无不妥,并且信的开头替上级吹牛B是东亚传统。“恩泽四方”,啧啧,对比“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一个是坐井观天的疯子,一个则勤勤恳恳的维护和平与正义。至于后面“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呵呵,天朝几时表扬过酋长这一级别的人物?一个总兵能碾死的酋长皇帝会特别从几十号藩属国里面挑出来表扬么?作者这么黑英国女王好么?&br&&br&林则徐有段话甚合我意&br&&blockquote&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而夷船争来贸易者,为获利之厚故耳。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民分去。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安在?闻该国禁食甚严,是固明知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br&&/blockquote&即使纯真的英国人没想过害中国人,但是造成了害人的后果,还坚持要卖鸦片,请问还有天良么?有些人麻烦提高下道德水准,你们这样孜孜不倦的替毒贩子洗地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而且林则徐并没有停留在“不向中国卖鸦片”的层次上,“他国尚不可移害”,这是在维护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表现出了极强的国际责任感,时至今日,荼毒全球的鸦片贩子反而成为所谓的文明一方,真是可笑可悲。&br&&br&原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大家自行判断喽,某些匿名用户丢下一句话“文中&b&史实&/b&基本属实。”就算答了题,然后和答题无关撕逼倒有几百字,末了还把我带进去。我也要问你有没有一点公德心,一百个字都不给我,哦不,十个字都不给我。&br&最后既然你诚心诚意的求个帽子,那我就满足你吧&br&&br&(心眼)小(有效内容)短(答题方向)偏,你好,小短偏,再见&br&====================================================================&br&林则徐的信严格来说公文性质大于私人信件性质,因为由多名官员联合起草,并经皇帝过目且最后敲定,代表了最高统治者的意图。&br&至于古代公文长啥样,用何种语气,我补几个例子&br&清朝皇帝给琉球国新王的诏书,这特码是在打发叫花子啊&br&&img src=&/57e1a2debe3c416d5975_b.jp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57e1a2debe3c416d5975_r.jpg&&&br&琉球使臣和清朝皇帝一起吃饭的时候还被赏过鳇鱼一尾和葡萄一袋。。。。。这。。。。这也太鄙视琉球了吧。&br&清朝地方政府给琉球国的公文,属于平行公文,不像上面有高低之分,所以语气收敛了不少。&br&&img src=&/bf28d41e2ae929be0bbc09fa5a3461a0_b.jp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bf28d41e2ae929be0bbc09fa5a3461a0_r.jpg&&朱元璋给琉球的公文,语气拽的不行&br&&img src=&/b6bcc978fd632778bfe677_b.jpg& data-rawwidth=&957& data-rawheight=&2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b6bcc978fd632778bfe677_r.jpg&&&img src=&/d397bd4b75e8f4ede5bea84_b.jp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d397bd4b75e8f4ede5bea84_r.jpg&&&br&最后来个恶趣味,毛国公文的汉译版&br&&img src=&/bff36eb86f57d1e_b.jpg& data-rawwidth=&918&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8& data-original=&/bff36eb86f57d1e_r.jpg&&康熙看得火大,因为毛国皇帝前面的称呼太特码酷炫霸气了,康熙不能容忍别人比他长而自己这么短,尽管这是俄罗斯的传统,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却是一种冒犯(ps:东方替上级吹牛B的传统和西方超长命名有的一拼,大家彼此彼此)。传统的藩属国行文至中国,都要写“臣 奏”,和地方政府上奏的格式差不多,但是后来中国还是做出了让步,因为俄国的实力足够强,同样,中国也未强求其余列强遵循藩属国的公文格式,双方各自的传统都令彼此不悦,但是为了交流,各有让步。&br&清政府并未视英国如同琉球这般的藩属国,尽管残存有传统的帝国作风,但是毫无疑问中方给予了足够的礼貌与尊重,行事之前对采取行动的缘由做出了详尽的解释,用词恳切,饱含善意,真搞不懂某些人为何总要幻想中国傲慢招致教训,可能有受虐倾向吧。
匿名用户要撕逼麻烦站出来正大光明撕,路边踩死的蚂蚁太多,你报了名号我也不见得能想起来是阿猫还是阿狗,你怕啥子呦~~~这文演绎内容太多了些,导致细节部分失实较多,同时为黑而黑,结果变成了强行自黑。比如下面这段,看完是不是觉得林则徐脑子有坑?为…
铂程斋的东西我建议题主以后少看,大的方面看不太出什么,细节脑残,逻辑混乱。&br&&br&而且可能是轮子出品……
铂程斋的东西我建议题主以后少看,大的方面看不太出什么,细节脑残,逻辑混乱。而且可能是轮子出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英国通过总结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经验,发现掠夺是最不经济的,得死人,还得耗费军费。最佳的办法是通过战争把愚昧的落后国家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再扔给你几块骨头让你打工,你还得感恩戴德我。英国人的殖民都是打击不听话的领主、皇帝,让这些人把自己的人口交出来替资本家打工,而农奴、农民们会快速的发现,出来替资本家打工、或者卖农产品给资本家的收入远远好过交地租给地主。而地主以前收粮后只能酿酒,有了资本家来买粮,余粮终于有了更好出路,卖粮的钱,也能换来许多“淫巧”的新奇玩意。所以各殖民地从农民到地主抢着替资本家打工。半殖民地就是这么来的。&br&
但在一些太落后的地方,英国人只能自己亲自上阵管理,所谓全殖民地是也,后来这些地区慢慢有了民族意识,英国人也乐得让你建国。(可惜英国也有很多蠢货,所以才有美国独立战争和布尔战争。如果英国人乐呵呵给美国人自治地位,自己的生意还可以顺利多年。)&br&
当年反英,基本和现在“爱国青年一样”,一边以建设国家名义支持高税负政策,一方面屁颠屁颠的跑香港买几乎没有税收的便宜货。
“爱国青年”,你们太鸡贼,哪里学来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英国通过总结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经验,发现掠夺是最不经济的,得死人,还得耗费军费。最佳的办法是通过战争把愚昧的落后国家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再扔给你几块骨头让你打工,你还得感恩戴德我。英国人的殖民都是打击不听话的领主、皇…
西方列强逼不得已忍无可忍终于侵略了中国?文章是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真是白瞎了我这么长时间看。洗地界的一朵奇葩。&br&
文章处处逻辑漏洞。比如讲清朝和英国的法律,作者就让你想像你走进了非洲食人部落。这种毫无逻辑根据的“类推”实在是无聊。作者要证明观点,其实很简单,英国清朝有关本案的法律一二三条列出来,有没有差距,差距有多大,自然清楚。只是作者用了个“类推”,不知是不知道,还是故意不写?&br&当然文章也是有价值的。它充分证明了语言的魅力。就像“女大学生晚上竟去卖身”和“夜店女利用白天时间学习文化知识”。&br&(呵呵嗒,不就是不负责任的举例子吗,我也会。)
西方列强逼不得已忍无可忍终于侵略了中国?文章是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真是白瞎了我这么长时间看。洗地界的一朵奇葩。 文章处处逻辑漏洞。比如讲清朝和英国的法律,作者就让你想像你走进了非洲食人部落。这种毫无逻辑根据的“类推”实在是无聊。作者要证明…
粗看了一下。都是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是作者心眼不在于让你看到清朝的落后,而是让你觉得因为清朝落后所以被侵略是理所当然的。&br&.&br&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有人指出作者现在是多么无知和不懂事,那么引诱他吸毒,抢他钱财,欺凌他的妻女大概都是很合理的事情了。&br&.&br&----------------------------------------------------&br&.&br&回答里某个持有这种观点的匿名用户不但敢匿名,还敢删评论,还是回复完后连自己的也一起删。按你说的,你这么没有礼貌,别人是不是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了?&br&.&br&如果在自己的评论区里匿名和删评论的权力都有。那怎么清朝在自己的国界内连查毒和禁商的权力都没有了?是大英帝国规定世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权力的么?&br&.&br&还需要别人反驳吗?这不是活生生的抽自己的脸吗?&br&从这点上看,你是逻辑错误。比大清傻多了。&br&.&br&-----------------------------------------------------&br&另:&br&你当然有权删评论和拉黑,问题是你无权不让别人觉得你没道理和心虚啊。哦对了。我是不会删你评论的,反正你也不敢辩。&br&-----------------------------------------------------&br&匿名用户别跳出来打自己的脸了好么。&br&.&br&首先没人不承认清朝落后。你是在反驳空气么?&br&.&br&其次落后不代表被侵略就是对的。知耻后勇是一回事,知耻而后把耻当赏赐是另一回事。二百年前的英国就是现在的英国。二百年前的美国就是现在的美国。美国现在都还为三百年前的杀的印第安人道歉,到你这被侵略了还给侵略者找理由。真是开眼&br&.&br&照你和作者说的,落后不但挨打,还得承认对方打的对,打的有理。你俩是受虐狂么?。照你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多了。八国联军日本英国法国沙俄。哦,见着以前把你堵在巷子里揍的小流氓别忘了说声谢谢。谁让你那时候不懂小孩交际规则来着。&br&.&br&-----------------------------------------------------&br&.&br&好了。还是把核心问题点破吧&br&.&br&&b&那就是:我们究竟是用世俗的原则看世界,还是用物质的原则看世界。&/b&&br&.&br&前者就是我们看待人类社会的方式,后者则是我们看待动物世界的方式。&br&前者存在对错,后者不存在对错。&br&因为前者看待事物基于个体立场,后者不基于立场。&br&作者用的是汉字,是写给我们看的,&br&却是让我们基于自己的立场而用物质的眼光看待西方的罪恶&br&以及用世俗的方式审视我们自己的不足。&br&那结论自然就是当初是活该被入侵。&br&这大概是洗地的最高级形式了。&br&说此文作者不是拿钱写的我都不信。&br&.&br&如果用后面的规则的话。的确人类社会的抢劫强奸都没问题了。动物世界中这种行为多了去了。有谁觉得这是“错”的吗?
粗看了一下。都是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是作者心眼不在于让你看到清朝的落后,而是让你觉得因为清朝落后所以被侵略是理所当然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有人指出作者现在是多么无知和不懂事,那么引诱他吸毒,抢他钱财,欺凌他的妻女大概都是很合理的事情了…
你看这个标题你觉得像不像真的
你看这个标题你觉得像不像真的
&p&洗地洗成这样也是拼了
“所谓的鸦片战争是由于腐朽的清廷盲目落后自大封闭造成的”,就是你竟然敢不和我交易,你不和我交易,我就用武器强行和你交易 233~~~&/p&&br&&p&说实在的,我共产党很喜欢你们这样的精神外国人这样解读鸦片战争,你们越这样解读,你们就离人民群众越远,我共产党就越得民心&/p&
洗地洗成这样也是拼了 “所谓的鸦片战争是由于腐朽的清廷盲目落后自大封闭造成的”,就是你竟然敢不和我交易,你不和我交易,我就用武器强行和你交易 233~~~说实在的,我共产党很喜欢你们这样的精神外国人这样解读鸦片战争,你们越这样解读,你们就离人民群…
突然话题火了,推倒君牛博的老文当年也不是没人反驳,毕竟问题很多。不过我只找到这一篇还算中肯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原作者是&a href=&/profile/sign-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sther 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小评《令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br&&p&一年前,我拜读了推倒柏林墙小弟的大作《令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大呼过瘾,也开始对那段以前碰都不愿碰的历史发生了兴趣,读了几本书,如今再看这篇文章,竟生出许多品评讨论的欲望来,故作此文。&/p&&p&&strong&鸦片战争叫做“鸦片战争”合适吗?&/strong&&/p&&p&   推小弟在文章一开始就摆明了一个观点:“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后面又提到:“我一直觉得,如果仅仅因为义律不肯具结就将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来混淆视听的话,那称其为“淡水战争”应该也完全说得过去。”&/p&&p&  我也首先摆明我的观点,推小弟此观点乃该文最大的硬伤,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几场中英战争中,鸦片的身影无处不在,贯穿始终,既是表面争端的焦点,亦是深层利益的要害。“鸦片战争”的名称可能略有以偏盖全之嫌,但大体来说并不是不合适的,在西方的史学研究中,亦认同“Opium Wars”这一名称。&/p&&p&  清朝在1729年(雍正七年)就已禁止鸦片输入,但葡萄牙人偷偷从西印度购买鸦片土,经印度港口转运中国以谋暴利。后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现了这一生财之道,1773年开始在东印度建立自己的鸦片生意,给农民钱款,让其大面积种植鸦片,出口中国。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间爱恨纠葛的重要角色,这个名义上的商业公司有着英国政府授予的在印度和中国进行商业活动的垄断特权,它盘踞于印度,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对当地社会进行实际统治的庞大怪物,是大英帝国在印度开垦殖民地的急先锋。东印度公司从事扩张活动的费用先期从伦敦借款而来,它必须在印度尽可能多的赢利,以偿还借款和保持公司的利润。商人精明,他们在印度的货币盈余并不直接带回英国,而是先兑换成鸦片,运至广州卖掉,再用所得钱款采购中国茶叶,运回英国。如此多倒一手,既让公司利润完成增殖,又让英国政府多了一笔极其可观的关税,皆大欢喜,唯有中国人深受其害。&/p&&p&  后来清政府对鸦片的态度日趋严厉,东印度公司担心影响到它在华的茶叶垄断生意,不再直接向中国输入鸦片,而是将种植出的鸦片在印度加尔各答拍卖给英国散商,由其想办法走私中国。其后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垄断授权,但鸦片贸易并未中断,英国的自由商人继续着走私活动。由于英国和葡萄牙相互竞争,导致鸦片价格下降,扩大了中国的消费量,而鸦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一旦消费量扩大,其需求就将持续保持。鸦片贸易一路高歌猛进,到1836年,由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总额已达1800万元,鸦片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贵重的单项商品贸易,英人在其中所得的收益非同小可。所以中外历史学家都把鸦片视为中英印三角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将其称为货币增殖的催化剂,鸦片在中英关系中发挥的影响力不容忽视。&/p&&p&  以上所说是鸦片于英国之利益,而鸦片于中国之危害,除去对国民身体和精神的损伤以外,对经济亦有影响。在鸦片贸易未成气候的十九世纪最初十年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盈余,而西方人一直苦于没有发现中国大量需求的货物,只能坐视中国的贸易顺差。随着鸦片贸易的兴起,中国逐渐亏损,银锭外流量与日俱增,导致白银稀缺银价渐长,本来依法是1000文铜钱兑换1两白银,到1838年实际情况已变成1650文铜钱才能兑换1两白银。清代农民交税用铜钱,但却需折算成白银上缴中央政府,如此一来,农民税负增加,而政府收入却未增加,社会不稳定性加剧。清朝官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鸦片成为关注焦点并非一时兴起,是多方面考虑的结果。&/p&&p&  在战争过程本身,鸦片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有这么一段:“鸦片贸易经常取得设在印度的英政府鸦片制造业的供应,它持续到1917年为止,达一百多年之久。这种近代史上延续最久的有组织的国际性的犯罪活动,为早期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输了血。为了进行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些鸦片商大亨不仅帮助巴麦尊(英国外交大臣)制定计划和战略,而且提供必须的物质援助:把鸦片贸易船只租给舰队使用;鸦片贸易船只的船长给他们当领航员,而其他职员则充当翻译;自始至终给予殷勤的招待,并出谋划策和提供最新情报;用贩卖鸦片得来的白银换取在伦敦兑换的汇票,以支付陆海军的军费。”&/p&&p&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深深的盘错在中英利益博弈之中,如果说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商业利益,那么用当时最大宗的贸易商品——鸦片——来代指这场战争,并没有十分的不合理吧。而且别忘了,连战后《南京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中,也包含有赔付英商鸦片货物的钱。&/p&&p&&strong&英国人是文明绅士吗?&/strong&&/p&&p&  虽然鸦片贸易金额巨大,利害攸关,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国政府并没有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或对其进行保护。再加之当时英国国内已出现反对鸦片贸易的声浪以及当时英国处于比我们更加“开化”的文明之中,所以如果不深究细想,很容易以为鸦片贸易只是少数贪婪英商的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此并不支持,而且大部分英国官员乃是具有正义感的。推小弟的文中此倾向就非常明显,比如“此人(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作为鸦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的名誉”,“在鸦片战争打响之前,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p&&p&  事实是,英国政府曾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谈判中提议让鸦片贸易合法化,理由是“为了中国政府本身的利益”,既然无法杜绝民人吸食,不如对其以征收税费并且纳入政府管理之下,但道光帝于感情上无法接受,因此在条约中始终没有提及鸦片问题。但在条约之外,有一套非正式的中英双方均认可的规定保证着鸦片贸易继续进行,即合法贸易在五个通商口岸进行,鸦片贸易则在这些港口的沿海一带设立接收站。自始至终,普通贸易与鸦片贸易,一明一暗,一合法一非法,两个生意并行不悖,都做的红红火火,到1860年,鸦片贸易额已较战前番了一番,可见战争成功的为鸦片商谋得了利益。&/p&&p&  我们需知,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理性的政府都只会把道德与正义做为口号,而不会真的奉为行为原则,这正是人们常说政治“肮脏”的原因。英国政府没有笨到在台面上对不道德的鸦片问题反复纠结,而是在背地里对其默许、姑息,甚至纵容。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1843年4月一个英海军军官发现有鸦片商船出现在尚未开通贸易的上海外口,不符合中英私下对鸦片贸易达成的共识,因此令其离开。璞鼎查(接替义律的新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督)得知后非常不满,斥责他头脑死板,该军官被撤职。今天西方世界的文明程度较之十九世纪有了更大的进步,但我们依然相信某些国家会为了销售军火而推动战争的发生,那么两百年前的英国政府,会真心对红利滚滚的鸦片贸易say no吗?我是不相信的。&/p&&p&  英国政府在战争结束后更利用中国人对国际关系和贸易事务的无知,签下《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侵犯中国的诸多权益,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里评价说:“依据古今中外的法学原理,诈骗的定义应是,利用对方对某些知识或己方权益的无知而侵占其利益,英方的行径与诈骗无异。”英国政府并不高尚。&/p&&p&  而对于英人个体,其个人修养更是不能做为预测其行为的根据。《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引用了一位鸦片船长的日记,“12月2日。忙于迅速交货。没有时间读圣经。”不知道上帝如何看待这位虔诚的信徒。推小弟在文中说“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但那只是理论税,洋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是的,不仅这些在中国的“惨”,还有在途中的“惨”,商船从英国航行至中国,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颠簸辛苦不说,因疾病或海难丧命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如此这般英人还孜孜不倦的跑到中国来受罪,只因为他们要追逐利益,比所付出代价更多的利益。他们几乎个个都是富于野心的冒险家和贪婪大胆的淘金者,道德不是他们的强项。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今天的你愿意到疟疾流行仇杀不断无法上网的非洲某落后国家淘金吗?若是骨子里没点泼皮气质,恐怕真去不了。&/p&&p&  所以清政府固然面目可憎,但英国政府也决非心地纯良;当时的中国人固然愚昧可笑,但英人也决非文明天使。推小弟在文中将英国人与英国政府描写的过于文明和正当了。&/p&&p&&strong&战争的真正起因是甘结与林维喜案吗?&/strong&&/p&&p&  推小弟认为中英战争的真正起因是甘结与林维喜案,“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水师)。战争的真正起因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他的意思是中英双方在这两个偶然事件的处理的技术层面产生分歧,从而导致了战争的发生,与虎门销烟没有关系,潜台词是与鸦片没有关系。这个观点流于肤浅,并不正确。大家还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讲述吧,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的导火索,导火索是一起偶发事件,可以说是战争的直接起因,但不是“真正起因”。两国交战事关重大,真正起因一定是在暗处涌动已久的巨大的利益冲突。张馨保对此做过分析:“英国人同中国人相接触的是商业,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商业最重要的一环是鸦片贸易,而中国人竭力想取消这一贸易,这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p&&p&&strong&应该怎样看待林则徐?&/strong&&/p&&p&  林则徐确实是被神话了,他面对“逆夷”的强硬抵抗态度符合中国传统的忠臣形象,他比同时代人略多的西方知识又使人们认为他是可以救时的能臣,造神运动甚至从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推小弟文中关于林则徐的言行描写,无疑使神话破灭,但均属事实。可我们今天回头看历史,会有一种“事后诸葛亮”的优势,品评人物也很少考虑当时的氛围,难免显得过于轻松和刻薄,林则徐虽非神人,亦不是小丑,他只是没有能够跳出时代的局限。我们谁敢说自己能够超前于时代呢?&/p&&p&&strong&林维喜案中林则徐做错了吗?&/strong&&/p&&p&  林维喜案是当时许多治外法权争端中的一例。一般来说,你身处哪个国家,就会置于该国法律的管束之下,违犯该国法律,即受该国司法制裁。但当时中国的法律体系较为落后,在发生涉外案件时,中方的判决常常使西方人无法接受。早在1784年,一艘英商货船燃放礼炮,不小心炸死了一个旁观的中国人,按照西方法律,这是一起过失杀人案件,量刑较轻,罪不至死,而中方以“杀人偿命”为原则,强调死亡的结果,坚决要求英方交出肇事者以正法,几番缠斗后英方交出了一个倒霉的炮手,中国人将其杀了头。之后类似的事件又有发生,所以后来西方人决定不再向中方交人,林维喜案亦属于这种情况。&/p&&p&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司法审判权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主权,林则徐做为一方长官,治下民人被殴打致死,缉拿凶手当然是他分内之事,将凶手按照清朝法律治罪亦是理所当然,而英方为保护自己的国民拒绝交人,若要论对错,则双方都没有错,这些争端乃是两国权益的博弈。推小弟行文中对林则徐的行为颇为不屑,而对英方的行为则流露出理解之情,这种倾向并不理性,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国家的法律较为落后就放弃对入境外国人的司法审判权,这不仅与道理上讲不通,而且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清政府就将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拱手相让,本意想让英国自己管束英人,避免再次发生林维喜案类似的纠纷,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领事裁判权成为后来西方人制造事端的主要借口之一。&/p&&p&  所以林维喜案中林则徐的做法并没有错,他的可悲抑或“可笑”之处,只在于他手中的武器落后而无力罢了,可那已经他的顶级装备了,林则徐一定很羡慕审判英国毒贩阿克毛的中国法官吧。林维喜案中五个肇事的水手,最后只被英方分别判处三到五个月的监禁以及少许罚款,要知道在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盗窃一个先令以上的钱财就可以被判处死刑,而那些犯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水手们,累加刑期还不到两年半,如此显然的轻判也说明英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更加公正,林则徐的维权无错。&/p&&p&&strong&不平等条约到底平等不平等?&/strong&&/p&&p&  推小弟关于《南京条约》的描述是这样的:“至于那《南京条约》的内容,除了我们教科书上学的割香港、赔白银、开五口之外,还要求清朝赦免一切在华关押的英国人,不得对那些和英军有接触的中国人(俗称汉奸)秋后算帐(看人家这人权工作搞的),关税必须是固定的并且明确的,不准再用法律规定以外的项目敲诈勒索英商,允许英商在沿海五口居住,贸易不必再通过广州十三行之类机构中转。还有一条:双方政府来往,必须平等,清朝不能再用训孙子的口气和英国人说话。到后来又通过《五口通商章程》获得了真正的领事裁判权,说到底,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除了打开贸易壁垒、防止敲诈勒索之外,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前文所述的一切状况再次重演,割香港和领事裁判权这两个主意正是由义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给英国人一个能安全居住的地方。”&/p&&p&  这又是我极其不能同意的一段内容,情绪化的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仍是将英国的行为描述的过于文明和正当了。获得领事裁判权,上文已经分析过,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割香港,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犯,除非是英国公民,否则甚至连第三方国家的人,都不应该如此轻描淡写的说一句“目的就是要给英国人一个能安全居住的地方”。是的,清政府非常的令人讨厌,我也讨厌它,但是情绪不应该覆盖理性和逻辑。是的,确实是为了给英国人能安全居住的地方,但是英国人为什么如此强烈的要求能安全居住在中国的领土上?不是因为他们要做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赚钱,要利益,利益;赔白银,名目乃是军费和鸦片款,挨打还要给它钱,炮弹打到中国人身上又不是做按摩,鸦片款就不说了;五口通商虽然甚至可以说是好事,但同时英国军舰也能自由往来,这决不是正常的国际关系中会出现的情况;不得对汉奸秋后算账的条款,其后更引申为中方无权到英国船只上搜查、逮捕中国罪犯,使得英国船只成为了不法之徒的保护伞,最终酿成苦果;固定关税,一来关税的多少本是一国内务,别国无权干涉,二来固定关税使经济失去弹性,三来,之后美国人闻风而至,在固定关税上更进一步,《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如果想对固定的税率进行调整更改,必须征得美国领事的同意,而英国根据《南京条约》中“一体均沾”的片面最惠国条款,自动获得了协定关税的权利,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四来,协定关税的结果就是议定的税率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最低。所以,我委实看不出英国逼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这一城下之盟,只是“为了防止前文所述的一切状况再次重演”。&/p&&p&  由于我目前只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所以对其后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不做评论了。&/p&&p&&strong&读晚清史的感慨&/strong&&/p&&p&  推小弟在最后的结论处说:“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却始终将“落后”理解为拳头的力量,其实文明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才是中国挨打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愚昧闭塞、弱小落后,一方面却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两点结合,使的中国对外来文明、外来人士都充满排斥感,以至“全民弱智”。反观中国的邻国日本,在国门被炮火打开之后,立即打出“文明开化”的旗号,知耻后勇,励精图治,使两国的命运在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差异。”这些我是很赞同的,不过我读晚清史时最为之感慨的,还不是落后的文明、落后的观念,而是国人对落后文明、落后观念死死抱住不放的心理和行为。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掀起的波涛渐平,上至道光帝下到臣工百姓,似乎都看不到那尾随而来的滔天巨浪,他们重新退回熟悉的天朝体系,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官员们劝课农桑,百姓们免谈时事,道光帝更是立即下令沿海撤军,垂衣拱手,无为而治起来。整个中国,依然在那个坚船利炮都打不醒的天朝之梦里。我们这个传统过于深厚的民族,在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显得那么的迟钝,也就注定了要在觉醒的道路上承受更多的艰难,付出更大的代价。&/p&&p&&strong&结语与历史观&/strong&&/p&&p&  推小弟这篇流传颇广的文章并非是严肃的历史研究,主要目的大概是为了打倒教科书上伟光正的历史宣传,若只为打倒,则这篇有矫枉过正之嫌的文章确实是利器,但若想有破有立,真正给人以史为鉴的智慧,则这篇文章甚至有背道而驰之势。&/p&&p&  以前我很爱这种嬉笑怒骂大开大合的历史文章,现在却渐渐发觉,带有情绪与倾向性的文字大都不太牢靠,若真的喜欢历史,还是去看那些平和中肯的学术书籍更好。我最近的心得就是适当的离开网络,重新回归书香漫卷的传统阅读,真的让人受益匪浅。&/p&&/blockquote&看这篇文章不如看剑桥晚清史,这篇文章内容没啥大问题,但是因为作者个人角度问题,在对原文章的再组织过程中有目的的进行了取舍和个人观点的掺杂,不是很客观。&br&&br&虽然课本的描述很偏激,但是像推倒君一样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合时宜。毕竟当时的国际环境,历史背景与当今差别太大。&br&&br&说实话,网上的历史文章,特别是所谓的翻案文章,大家看看就好。真要是想仔细研究,形成自己的结论,还是去看学者论文和学术书籍。
突然话题火了,推倒君牛博的老文当年也不是没人反驳,毕竟问题很多。不过我只找到这一篇还算中肯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原作者是小评《令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一年前,我拜读了推倒柏林墙小弟的大作《令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大呼过瘾,也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则徐纪念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