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有对狐女进行心理描写狐狸的词和语句吗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悠扬品聊斋】蒲松龄告诉你狐女为何让人那么痴迷
在《聊斋志异》中有很多狐媚又有风情的女子,她们构成了《聊斋志异》世界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没有这些女子,我们能够收获到的审美,将会大打折扣,《聊斋志异》中的女子是作者主要赞美的对象,也是传递作者重要思想的主体。她们不但有着美丽的外貌,细致入微的感情,也有着不同寻常的行为。这些都是让我们痴迷的关键所在。
  奇女子具有反抗传统观念的精神。在《聊斋志异》故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女子。她们首先能够吸引我们的就是她们不同寻常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反传统的。《婴宁》中的婴宁,她的行为就不是为礼教所能认可的,她总是在笑,在任何场合都在笑。尽管她的笑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的纯真自然,也能够给人带来喜悦。但是还是遭到了她的婆婆的责备。在《封三娘》中的封三娘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行为她的思想都是反传统的,她坚定十一娘的信念,带着十一娘走向追求幸福的生活。和《封三娘》的故事相类似的是《青梅》的故事,在《青梅》中青梅也是以自己的行为来反抗现实的残酷,凭借自己特有的智慧,报答了阿喜的恩情同时也为自己寻求了真正的幸福。
  不同的花妖狐魅特征让人回味无穷。在《聊斋志异》世界里不但花妖狐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且如同生活中的女子一样有着不同寻常的特征。在《云萝公主》中云萝公主穿上了安打业为她做的新衣袄,就说道:“这是尘世的浊物,几乎把我的骨头压出病来”。平时云萝公主的住处也是别院另住,从不生火做饭。评价起各种古代人物时都是一付不屑的神态,例如谈到赵飞燕,云萝公主说她是九姐姐的婢女。云萝公主既有神性的特征也像一般少女一样天真可爱。云萝公主是这样的人,而我们看看《邵女》这一篇就会感受到邵女又是另外的一种类型,她接受命运的惩罚,甘愿做小妾,主动接受大老婆的刁难和侮辱。还有很多美丽的女子,她们在蒲松龄的笔下都表现了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值得我们回味欣赏,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吸引我们的魔力。
  奇女子的所为带给人们憧憬与向往。无论是花妖狐魅还是真实世界里的人类,这些女子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憧憬。现实生活中的乔女虽然面貌丑陋,甚者连她自己的母亲也看不起她,但是最终能够挺身而出的就是她,她为知遇之恩的孟生保住家产,抚养遗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过着贫穷的生活,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如此洁身自好如此有情有义如此有非凡的智慧、能力和毅力。当然除了真实的人世间的女子外,其他的花妖狐魅更是能力非凡,不但能够保证与她在一起的书生公子衣食无忧,有的甚至有更多的奇异,修生养性,长生不老,金榜题名,妻妾成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女子带给人们希望和憧憬,她们的能力非凡,这些也是吸引我们的地方。
  《聊斋志异》中的奇女子,在生活中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大家看看《恒娘》一篇,恒娘告诉了大家,如何获得丈夫的宠爱,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掌握度,要懂得把握分寸,要懂得做人做事的技巧。
  《聊斋志异》中女子的故事确实能够打动现实中的我们,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能够得到很多的感悟,蒲松龄先生不但是塑造了狐媚的美女,也塑造了我们心目中憧憬与美好的向往。(文/刘昌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浅谈狐女意象所反映的蒲松龄女性文化心理--《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浅谈狐女意象所反映的蒲松龄女性文化心理
【摘要】:《聊斋志异》中塑造的红颜知己是作家在现实情感存在缺憾与科场失意后的自我设计与自我疗救。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最重要的是象征着对书生人生价值、学识举业的认同.蒲松龄创造红颜知己的原因:一是科场失意后希望知己奖掖的真实心态的反映;二是对现实情感缺憾的艺术补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19【正文快照】:
77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通过一个狐鬼世界的建构来叙写整个现实社会。《聊斋志异》中的女性风姿绰约、千姿百态,不仅有独特个性,还成为某个思想符号,某个精神象征,某个情感代表,是聊斋最亮丽的风景。《红楼梦》用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数十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聊斋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翁容;[J];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稔穰,姜良存;[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常金莲;[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黄晶;[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王慧;[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闫月英;[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江守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顾克勇,王定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于天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毛阳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成海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文勇;[D];四川大学;2002年
黄大宏;[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王庆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郎晓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蔡堂根;[D];浙江大学;2004年
南哲镇;[D];复旦大学;2004年
庄逸云;[D];复旦大学;2004年
蔚然;[D];复旦大学;2004年
邱江宁;[D];复旦大学;2004年
陈历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焱炜;[D];苏州大学;2001年
吉旭;[D];苏州大学;2001年
芮萌;[D];苏州大学;2001年
张守荣;[D];西北大学;2001年
杨再喜;[D];湘潭大学;2001年
董建华;[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李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蔚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李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杨晓林;[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银珠;;[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7期
章新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崔耕和;;[J];思维与智慧;2011年05期
张玉莲;;[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陶莉;;[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徐培学;;[J];延安文学;2011年04期
石广智;;[J];生命世界;2006年11期
海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邓一;;[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王秀臣;;[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金善;;[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陈安娜;;[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范子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江帆;;[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宋红;;[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乔德明;;[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5年
陈节;;[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5年
吕永;周森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李德辉;;[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梁伟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宽雄;[N];文艺报;2003年
夏辉映;[N];光明日报;2004年
明照;[N];文艺报;2008年
张颐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张颐武;[N];人民日报;2006年
爱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曹志平;[N];文艺报;2005年
孙绍振;[N];文艺报;2008年
珍子;[N];青岛日报;2006年
史佳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珺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关金花;[D];内蒙古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俊峰;[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巴依尔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郑洁;[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宋英慧;[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金恩珠;[D];西北大学;2008年
王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文丹;[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邝利芬;[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谭伟华;[D];暨南大学;2008年
郭荣梅;[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柳泉居士忆奇葩——论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特征--《文教资料》2012年15期
柳泉居士忆奇葩——论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特征
【摘要】:蒲松龄在小说《聊斋志异》中,对狐女情有独钟,不但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而且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强烈的反抗意识。因此,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大多被赋予美好的特质。这些美的集中与人间百态的人性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狐女,有侠女的义气,性情女子的多情,纯真女性的率性,等等,其形象既丰富而又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19【正文快照】:
一、引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狐这一形象,而将狐与女性扭结在一起,并把狐女作为小说中的重要角色,这是中国文学中的独特现象。而且狐女这一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不仅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生和社会理想,而且突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益梅;[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洪强;;[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伏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董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黄佩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蔡燕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马肖燕;贾雪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王玲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武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牛香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姚自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天纬;;[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二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晓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赵爱华;[D];南开大学;2010年
李愚镛;[D];复旦大学;2007年
尹雪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庄新霞;[D];山东大学;2007年
宋华伟;[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李丽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秦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李贤珠;[D];复旦大学;2008年
黄阳兴;[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思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肖光亮;[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李苗菊;[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邱海珍;[D];湘潭大学;2010年
詹伟明;[D];湘潭大学;2010年
王敬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王明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朱亚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方新;[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李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荣昌;;[J];寻根;2011年04期
郑炜华;;[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李开周;;[J];青年博览;2011年15期
胡海义;吴阳;;[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姚锋;王雪娥;;[J];青苹果;2005年Z1期
谷国伟;;[J];青少年书法;2011年16期
刘秋娟;;[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杨士钦;;[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郭秋菊;;[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王承丹;徐文蕾;;[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家年;;[A];上海市茶叶学会年度论文集[C];2010年
林润宣;;[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赵轶峰;;[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乔林晓;;[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静波;;[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郑浩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赵毅;赵轶峰;;[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陈光照;;[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郗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文/摄;[N];中国艺术报;2003年
;[N];文艺报;2008年
湖南省祁东县育贤中学
谭小琼;[N];学知报;2010年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N];南方周末;2011年
真启梁;[N];扬州日报;2006年
金士;[N];中国邮政报;2005年
俞润生;[N];中国文化报;2001年
吴兴兰;[N];淄博日报;2007年
胡杨;[N];中国妇女报;2011年
邱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华伟;[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车振华;[D];山东大学;2007年
常瑛华;[D];山东大学;2009年
付岩志;[D];山东大学;2007年
宫泉久;[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曲金燕;[D];苏州大学;2008年
蒋纯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胡海义;[D];暨南大学;2009年
张伟丽;[D];南开大学;2009年
冀运鲁;[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世元;[D];兰州大学;2007年
辛明玉;[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郑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申朝晖;[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陈志宏;[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石李锋;[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韩冰;[D];内蒙古大学;2007年
高莉;[D];青岛大学;2007年
妥静;[D];内蒙古大学;2009年
张晓靖;[D];青岛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蒲松龄和他的狐女们
蒲松龄和他的狐女们
《婴宁》、《阿绣》、《小翠》中的灵异之美
每读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总会想起《钟馗嫁妹》这个故事,细细想来,原是感觉无二罢。《钟馗嫁妹》中钟馗本是终南山进士,因相貌丑陋高中皇榜后又被当朝罢免,羞愤交加的钟馗撞于大殿之上的顷柱当场身亡。钟馗死后在阴间被封为鬼王,掌管冥界众鬼。但他还有一桩心愿未了,便是尚在人间的妹妹。钟馗生前和妹妹相依为命,在赶考途中结遇杜平,二人倾心交谈,钟馗相信善良的杜平定会善待妹妹,就定了下这桩姻缘。
深夜,鬼王钟馗带着众小鬼和嫁妆吹吹打打到了自己家门,叫妹妹来开门。妹妹突然听到哥哥的声音,是那样欣喜。人鬼相见,却没有一点惊恐,只有浓浓的亲情,一个“情”字完全打通了人与鬼之间的隔阂;钟馗让她凤冠霞披准备出嫁,又自空中传音告诉杜平自己要把妹妹嫁过来。当年钟馗撞死,就是杜平为其収尸,杜平明知钟馗是鬼,好邀请他从空中下来小聚一回。人与鬼的交往,竟也是这么温情。
传说蒲松龄先生与狐族渊源颇深。一次在山中行走的蒲松龄遇狼群围攻,危难之时群狐前来相救,且头狐嘴中含印章一枚,温和的放在了蒲松龄手中,他接下一下,印章上刻有“柳泉居士”四字。自此蒲松龄先生又号“柳泉居士”,为的是感念狐恩。且不说是不是确有其事,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狐的感情和刻画确实翔实,我最喜欢先生笔下的狐女《婴宁》、《阿绣》和《小翠》,先来说说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众狐女中最爱笑的女子,也是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总是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甚至连拜堂成亲都笑的不能成礼。她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全部打破,一切封建礼教对她而言都是不过是春风吹马耳。婴宁生活在“乱山合沓、空翠赏肌、寂无人行、只有鸟道”的深山,她没有受过世俗的毒害,没有受过尘世的污染,她的个性像野花一样烂漫,山泉一样清澈,山鸟一样灵秀。婴宁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和世俗女子大相径庭,她一步步引导王子把爱情表白的那样炽热,在古代小说爱情的描写从没有像婴宁这样别致的形式,古代人物小说的长廊也从未有婴宁这样脱俗的少女。婴宁天真烂漫、恣意纵情,可是因为她惩罚了轻薄的西邻子,县官都放过这似乎过分的行为,但她的婆母却狠狠地教训了她,说她一个劲地笑,有失体统,太不检点。于是婴宁表示再也不笑了,“矢不复笑”。笑姑娘从此再也不笑,即使刻意地逗她笑,她也笑不出了。婴宁也是蒲松龄先生最喜欢的人物,称其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
聊斋里美女众多,每出来一个不是“容色娟好”就是“风致嫣然”,但我想如果给聊斋选美的话,位居魁首的应是阿绣。因为她是个真诚的、执着的美的追求者,且是外貌美和心里美的获得者。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杂货铺少女阿绣,因其貌美而念念不忘,当他向阿绣家提亲时得知阿绣已许配给了广宁人。刘子固在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一个像阿绣这般的。此时狐女出现了,她幻化成阿绣的模样和刘子固欢会。她不是想鸠占鹊巢,而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可以和她相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识透了这不是阿绣,她的面色过白面颊消瘦且笑起来没有酒窝,她不是狐就是鬼。纵是和狐女阿绣好的蜜里调油的刘子固此时得知其身份时也是“大惧”,让家人准备下兵器来伏击狐女。对这样的薄情郎,狐女有神力却不抱负,她自认为并不比阿绣差,故大大方方说了原委,并且说愿意帮助他和阿绣团聚,让其洞房后再来比较。当民女阿绣逢战乱时狐女阿绣丛中搭救,告知其爱你的人马上就来了,你跟他回家吧。狐女阿绣帮薄情郎和阿绣组建家庭后,真假阿绣就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辨清,到了后来她自己也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了。这便验证了狐女已经修炼到了真阿绣的程度并且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要如痴如醉地修炼成阿绣的样子?她说她们前生本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模仿的好,所以再世为人、为狐,狐女仍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中,“美”起着至关重要的杠杆作用,与其说狐女最初追求刘子固是爱刘子固,不如说她是在追求阿绣的美,借刘子固来证明自己的美。狐女阿绣不是多余的“第三者”而是家庭的保护神。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占有,爱一个人就要他和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这就是狐女的哲学,爱的哲学,美的哲学。如果说婴宁是脱俗的精灵,那么阿绣则是奉献的化身。
对于小翠这个人物,我觉得用语言很难来表达,她另人类汗颜,另人类深思,她比人类更可爱,她比人类更懂情。王太常年少时因无意中救一狐避于雷霆,后高中进士,生一子至十六岁时依然痴傻,娶亲无望。一妇人带女儿前来嫁,王太常夫妇喜及。后发现此女甚为异常,能知人心思,她看似玩世不恭,却几次举重若轻地救王太常于政治危难之中;又行踪顽皮好蹴鞠,且常与其子自唱自演霸王别姬等等,几另其婆母大怒。经责骂后仍不改,令其与其子圆房其也不依;后用异招治好了公子痴傻之症,自己却因不堪责骂说出真相后离开。原来小翠是那王太常所救狐之女,为报恩而来,如今五年缘分已满,自知亦不能孕育,也该离开了。王太常夫妇这才悔恨交加,公子由此常年悒郁,找了画师画得小翠模样日日不离其身。小翠感其真心,复回协助公子娶得与自己无二的女子再度离开,王太常一家感恩肺腑。异史氏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忧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与破甄,何其鄙哉!月缺重圆,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苏也!”
在先生的笔下,这些狐女们是如此的带有平民色彩,她们都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还成为某种思想的符号,某个精神的象征,某类感情的代表。她们是聊斋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我也喜欢她们,深深地。
&&&&&&&&&&&&&&&&&&&&&&&&&&&&&&&&&
&&&&&&&&&&&&&&&&&&&&&&&&&
&2009年1月30日深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狐女意象所反映的蒲松龄女性文化心理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聊斋志异》中塑造的红颜知己是作家在现实情感存在缺憾与科场失意后的自我设计与自我疗救。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最重要的是象征着对书生人生价值、学识举业的认同.蒲松龄创造红颜知己的原因:一是科场失意后希望知己奖掖的真实心态的反映;二是对现实情感缺憾的艺术补偿。 中国论文网 /5/view-2126335.htm  关键词:女性文化心理;象征意义;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通过一个狐鬼世界的建构来叙写整个现实社会。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风姿绰约、千姿百态,不仅有独特个性,还成为某个思想符号,某个精神象征,某个情感代表,是聊斋最亮丽的风景。《红楼梦》用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数十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用短篇的形式创造了几十个成功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的空前收获。   一   人生难得一知己,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先哲常有的共同慨叹,蹉跎的处境,悲凉的情怀最易促使文人士子渴望知己。在《聊斋志异》中用理想主义的艺术手法创造的狐妖鬼魅形象,担负着为他人弥补人生缺憾的角色。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的那样“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人间社会成为这些“异类”的活动基地。并且都有一个爱情模式,翁容先生说:“穷困潦倒而具文才灵气的书生邂逅一个甚至几个丽绝人寰的异类女子,两情欢好后,异类女子不仅让书生享受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乐趣,还任劳任怨地帮书生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帮书生度过难关,给他带来财富、a功名或是干脆与他共登仙界。”简而言之,就是美丽的异类红颜知己主动下顾贫寒士子。她们身上既有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的善良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在蒲松龄笔下的女性虽然觉醒了,地位提高了,男女关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还透出了一些女性主义的光芒,但毕竟是在男性视角的笼罩下,其光芒是有限的,杜桂萍先生也说过:“尽管蒲松龄把这群清标脱俗的女性刻画的血肉丰满,但对孤独的士子来说,她们更多地负载着一种象征意义:她们是一种价值认同、价值实现,惟其如此,众多士子才会在男欢女爱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超越精神上的孤独感。”   从蒲松龄创作心态来看这些狐女形象,就会发现这些清新脱俗,美丽真诚,不贪恋财富地位,也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子,不正是科举无望、苦闷至极的士子梦寐以求的吗?同时不也是蒲松龄孤独而悲伤的心灵深处所期待的吗?文人士子渴望知己或援之以臂,或同情抚慰。所以像蒲松龄这样一个怀抱利器渴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子,科场的成败决定了他一生的前途与命运,“得之则荣,失之则辱”,可蒲松龄在屡试不第的耻辱和无奈的现实中屡遭打击而不能自拔,他在作品中大声疾呼“千古叹知希”。然而男性与生俱来就具有攻击性的冲动,将军、士兵可以把这种冲动发泄在战场的撕杀、抢劫当中。官宦、贵族可以把这种冲动发泄在争权夺利和鱼肉人民上。书生类男人明显处于受压抑的状态。为疗救心灵痛楚蒲松龄只能把这种冲动发泄在文学作品当中,他的“孤愤”需要发泄出来,他需要一种精神慰藉和价值认同,于是他塑造出了狐女这一形象,泄导郁闷。之所以为异类,是因为这些人物可超脱社会固有结构之外而无法以礼教的准则衡量,蒲松龄内心的欲望便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对于众多的士子来说,传统的科举之路是一个遥远的梦。身边随手可得的爱情和美女能够慰藉心灵,摆脱苦闷,那么弃功名而取爱情是理所当然的。红颜知己用主动方式让书生在男欢女爱中超越现实的不公平,得到感情的补偿,找到一种与科举功名截然不同的价值认同。美丽的少女主动追求穷困书生,体现了蒲松龄以及与他一样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作为男性的自尊要求和屡遭挫折之后的补偿要求。   二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在精神抑郁时所找的倾吐对象一般是异性而不是同性,异性之间心理互不设防,倾吐才可以“尽情”,在蒲松龄看来,文人落魄相当于英雄落难,都渴求“红颜知己”的垂青,宋代的辛弃疾就抒发过“?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问英雄泪”表达就是这种心情,当文人从男权世界里败下阵来的时候就会到女性那里寻找精神的“母体”,获得精神的再生力量,所以就产生了对女性的精神依恋,女性偶像就是文人的救赎象征,具有诗意的女性往往成为他们精神复合的载体,如侠女、细柳、翩翩具有女、妻、母三种女性的温情,这样温柔持重的女性对落魄文人来说无疑是心灵的避风港,她们的出现主要是以危难性借女性这一载体获得精神再生,但又最终超越载体成为精神独立的“斗士”,他们的遇合只是曾经拥有而非天长地久。其实这类女性大多是蒲松龄心中“另一自我”,但是作为倾听者的女性只是在文人蒲松龄心中“在场”,在现实中仍是“缺席”,其实仍是“得不到”,对女性倾诉欲越强就表明他们在现实中的孤独之深,知音之稀。所以“孤寂之愤”才得以发。   《聊斋志异》中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活色生香的狐仙女鬼,用林语堂的话说,比现代女护士还要温柔体贴,她们替“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宅瑟瑟,案冷如水”的落魄书生实现他们的美丽梦想,她们是书生心灵创伤的护理者和疗救者,堪称精神保护神,书生们“秋虫自热”对自己命运不服而去自我求证,而“狐仙毛遂自荐、青眼有加,如同昭示天命”,才使书生的“求证”有了质的突破,这对于原本精神委顿的书生来说,无异于重生之母。也就是蒲松龄在“青林黑塞间”去寻找到永恒的知己,也是用来慰藉屡遭打击疲惫不堪的身心一种虚幻的价值认同,但不管蒲松龄怎样讴歌美丽的女性和美好的爱情,怎样表现出一种思想解放的姿态。这些女性形象都是他在男权话语编织的白日梦中充满男权意识,寄托着无限希望的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版.   [2] 翁容.《?聊斋志异?情爱模式的深层意识 》, 明清小说研究(3)1996版.   [3]蒲松龄.《聊斋志异》斋抄本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   [4] 杜桂萍.《孤愤?聊斋志异?的精魂》,蒲松龄研究1994年(1).   [5] 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   [6] 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7] 马瑞芳.《〈妖狐神鬼论〉――聊斋人物论 》, 中华书局2002版.   [8] 俞汝捷.《――志怪传奇新论》,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版.   [9] 迈克•彭.《中国人的心理》邱海燕等译 , 新华出版社1990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狐狸的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