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的做法奶奶开始收徒了吗?

西海都市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F41版:悦生活·夕阳41
巧手袁奶奶
本报记者 夏措毛
红、黄、绿、蓝各色小绸布块组成了花瓣相间、缝制错落的莲花香包,废旧红绸布缝制的坐垫和小靠枕,这些手工艺品都出自87岁老奶奶袁庆吉之手。12月16日,记者来到西宁市古城敬老院,见到了袁奶奶。 “以前,我就喜欢给孩子们做虎头鞋、衣服之类的针线活儿!年轻时,母亲就教我们针线活,母亲常说针线活儿做不好,去婆家就会被笑话,所以我学得很认真。我的针线活还不错,很多人都会来找我做衣服,谁家出嫁女儿我都会帮着缝制嫁妆。”袁庆吉老人说。 退休后,袁庆吉老人觉得闲得慌。过端午节时,她就缝制各式各样的香包送给亲朋好友。想着自己也有基础,她就开始琢磨着缝制各种各样的香包。没想到,她从此爱上了缝香包。
袁庆吉老人说,缝制香包是细活儿,不光要心灵手巧,还要有十足的耐心。制作香包分四个步骤,设计造型、剪裁、绣花及缝制点缀件。这里面包含着构图、剪纸、绘画、刺绣等基本功,要做成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布艺品并非易事。刚开始时,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香包,袁奶奶都要费一两个小时的工夫。时光流逝,13年过去了,她做的香包有几百个,她把这些香包都送人了。 13年前,袁庆吉老人为了给儿女们减轻负担,决意去了敬老院。来到了敬老院后,袁庆吉老人让儿女们从家里带一些布料和毛线,给孙子们做衣服和织毛裤。剩下了一些布头和毛线头她觉得丢了可惜。于是,她便琢磨着如何将这些废旧布头变废为宝。 在袁庆吉老人的巧手之下,这些别人眼里看似不起眼的碎布头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件件实用的坐垫、靠枕。这些手工艺品,很快被亲朋好友一抢而光。 看着自己的作品这么受欢迎,袁奶奶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便更加留意搜集身边别人丢弃的东西,琢磨着让它们能再有点利用价值,这个过程让她感到特别快乐。儿女们出去吃饭也会帮老人收集一些装酒瓶的红绸布袋,袁奶奶就利用这些废物缝制坐垫和小靠枕。在敬老院宿舍的椅子上,铺着老人编织的坐垫。记者拿着看时,她笑着说:“这是拿酒瓶布袋的手提绳做的,刚开始做的时候想了几次,一边琢磨一边做就做出来了。” 一次外出时,袁奶奶不慎将腿摔骨折,因腿伤老人就很少下床了。如今,老人只能躺在床上做针线活儿。 记者看到袁奶奶时,她正在床上缝制着一个粉色的莲花香包。“虽然不是端午节,但是我还是要做一些香包送给朋友、亲戚和一些来看我的人,希望他们不要忘了我,留个纪念。”老人含着眼泪说。 一位坐在敬老院楼道椅子上的老人说:“袁奶奶已经是敬老院的名人了,她很喜欢做香包,我们都有她送的香包。” 袁奶奶说,老年人要有一个爱好,这样才不会寂寞,还能给自己的晚年增添乐趣,活出自我。 聚焦香包奶奶的故事
简介:端午时节佩戴香包是一个传统的习俗,即便是如今迈入现代社会,守护端午传统、坚持手工制作香包的人,依旧还有不少。端午时节,沈阳铁西区的街头,香包奶奶张文娴一出现,总会吸引不少人。
时间: 07:58 责任编辑:曲强
独家 国搜出品
其他人还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粽子香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