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教育网通往南麻路线修好了吗

你的位置:
关于南麻、临朐战役(转)
孟良崮战役后不应大规模分兵,而应把刘邓大军加进来打更大的歼灭战--南麻临朐失利的教训------
摘自粟裕纪念馆
5月22日,军委来电,指出“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击破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5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很明显,后来中央决定“七月分兵”,与此时“集中全部主力”完全相反。
后来的“华野配合刘邓跃进大别山”,与此时“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完全相反。
让压力最大的主战场去配合刘邓一支偏师的作战,实属本末倒置。
------------
“七月分兵”后,粟裕手中4个纵队。7月17日-21日,南麻战役,2、6、9纵奋战五昼夜,仍难以在短期内将胡琏11师歼灭,而敌军突破我7纵阻击阵地。这样,粟裕决定撤出战斗,转至临朐地区休整。
南麻战役的失利引起了链锁反应,敌8军乘我部陷于南麻之机,向临朐进犯,并于23日占领了临朐。后发现华野撤围北上,随即转入守势。这时华野十分疲劳,伤亡又大,本应休整后再战,但粟裕考虑到临朐为我战略要地,若再失守,我军与胶东、渤海解放区的联系被切断,我军将被迫北撤,鲁中解放区将沦陷。另外,认为敌8军立足未稳,好打。遂于7月24日,发起临朐战役,又未能达到预期目的。8月30日,我军撤围,鲁中失陷。整个南麻临朐战役,华野伤亡2.1万,歼敌1.4万。
--------------
南临战役失败后,粟裕一封未能发出去的电报
据《粟裕传》披露:
8月4日,粟裕起草了《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交给陈毅、谭震林审阅,陈谭二人都不同意电报稿上的意见,认为战略指导上没有问题,而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由于没能取得一致意见,这份电报稿未能出。粟裕逝世后,在他的书房里发现电报稿的原件。下面是电报稿内容:
---------------
陈谭粟报中央并华东局:未支
对整个反攻前途固可乐观,但对当前战局亦过分乐观,而对蒋军继续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
当顽五军及欧震兵团等向西以对付我榘唐兵团及叶陶兵团时,即以为敌之重点进攻已被粉碎,故较肯定的认为南麻、东里店等地之敌必会相继西撤,顽八军亦不敢进犯临朐,或即进入临朐,在知我主力回兵时,亦将迅速向昌潍退出,随之发生轻敌。
因此,在具体部署上亦着重截断敌人退路。但敌人并未退窜,斯时再调整部署,转移兵力以攻击敌人,则我军又为雨水所阻,分割于沂河(南麻)及弥河(临朐)两岸,虚耗两三天时间,而敌人则控制有桥梁渡口,能将沂河以南之兵力集中南麻、弥河以东之兵力退集临朐城,此为天候之限制。
但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敌人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事实上,当时五军及欧兵团等西移,并非对付刘邓,而系对付我分出之榘唐叶陶兵团,其全部兵力还是压在山东地区及化野身上,这只能说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局部修改。至到临朐撤围,榘唐等与刘邓会合,敌人才有将桂顽转用于兰封之部署。
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此间四个纵队,虽较榘唐、叶陶两兵团为多,但占整个华野不及九分之四(战力不如西兵团平均,二、七纵不充实)。西兵团虽有五个纵队,分为两路,亦非重点。因之,既无足够打援部队,既不能取得充分的攻坚时间,于是南麻、临朐、滕县诸役,均因此而被迫退出战斗。
东北及刘邓各军开始反攻,屡获伟大胜利,而华野各部自五月中旬迄今已近两月无战绩可言。因此,发生轻动,而急于求成,致有错失。
过去九个纵队集中使用时,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其援敌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
对敌人土工作业之迅速及其守备能力认识不深刻。当费县战斗之前,认为冯顽会闻风逃窜,故未作充分之攻坚准备,迨陶纵以九团之众围攻费县冯顽两个团,六昼夜未入,始稍改变部署,停攻邹县与泗曲,而集中力量攻占滕县及济汶。但对敌人之守备能力认识仍不够深刻,致不能奏效。
同时只知南麻敌人工事未成,顽八军才进占临朐一日,立脚未稳。但事实上南麻敌人早已完成普遍之子母地堡,每连约二十个(每班一个至两上子堡)地堡,其全部地堡总以千计。
而顽八军进入临朐,仅四小时每班即已完成一个地堡。在我军围攻之下,敌日夜加修,其工作速度实为我军不能计及。
于是,仍采取速决战法,致未能奏效。
过去敌人不敢增援,但近来在蒋、顾连坐法所谓“总动员”和高价奖励(赏守临朐之顽八军亿元)下,较前大为积极,其增援队攻击甚猛,而我军之重心则又置于攻坚方面南麻、临朐战役的几点教训
南麻、临朐战役的几点教训
1947年6月底,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奉命强渡黄河,挺进中原战场,揭开了解放军大反攻的序幕。华东野战军遂兵分3路,以5个纵队留在鲁中坚持内线作战,以6个纵队分两路向鲁南和鲁西出击,威胁国民党军战略要点徐州,与刘邓大军相呼应。国民党军被迫从鲁中抽调7个整编师紧急西援。华东野战军抓住战机,决心以内线4个纵队歼灭南麻(现沂源县)地区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以赢得主动,并牵制敌人。
7月17日,华东野战军以第2、第6、第7、第9纵队向驻守南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发起攻击,连攻3昼夜不克,撤出战场。接着,于25日转战临朐,围攻由潍县北上增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师,又激战7昼夜未克。最后,被迫撤出战斗,向胶东地区转移。华东野战军两个战役均未完成作战意图,付出了较大伤亡,虽歼敌1.8万人,但自身伤亡达2.1万余人。从华东野战军决策指挥上看,有以下3点教训。
一、华野决策人员有骄傲情绪和急躁情绪,口张得太大,没有处理好“吃”与“拖”的关系。按照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华野在山东的主要任务是拖住敌人的主力兵团,策应刘、邓大军在中原的战略进攻。“拖”并不一定非要大口“吃”。当时,用4个纵队的兵力,既要打援,又要一口吞下敌人的1个整编师,是相当困难的。结果,打援堵不住,攻坚攻不下,出现了两头被动的局面。
二、对国民党军新的防御形式——子母堡群缺乏研究,战术上未解决打子母堡群及步、炮兵协同问题,部队应变能力不够强。部队仍沿用孟良崮战役的经验和打法,自满轻敌,招致过大的伤亡。孟良崮地处山地,敌人无法构筑地堡,而南麻、临朐的情况与之不同。部队进攻面对子母堡群时缺乏经验,拿不出有效的破解办法,吃了亏。
三、华野决策人员对恶劣天气及其对战役影响的严重程度缺乏充分的估计。战役正值雨季,作战开始后连续半个月的降雨,给解放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部队调动、伤员转运及重武器、弹药的运输不能及时完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分久必合:从“7月分兵”到济南战役(3)南麻、临朐
南麻、临朐
分兵以后华野主力第2、6、7、9纵队和特纵的行动也几经变动:
7月3日,陈粟谭提出以3个纵队袭取新安镇、郯城、马头一线,歼击敌整51师,调动桂系及整28、48师增援。
4日,敌主力向东里店、沂水、坦埠前进,第8军由昌乐、潍县进逼临朐。因此变更上述计划,“以主力首歼顽8军一部,逼其后退,待敌主力进至东里店、坦埠时,我则攻占鲁村、莱芜之线。陈唐兵团亦可配合此一战役,尔后与刘邓兵团造成衔接之势。”
5日,敌8军166旅撤出临朐,华野准备攻击8军的部队停攻待命。
8日,华野陈粟谭致电军委,在报告了陈唐、叶陶两兵团出击和敌人的动态之后,提出“敌小部西援正面仍保持攻势,则我们拟以一个纵队与正面吸敌外,余3个纵队西去与榘唐会合,与歼灭敌人西援部队后,再行南下。因如此后方依托渤海,伤员较易处理;如敌大部西援,则我们拟于正面寻求歼敌机会,再行南下新安或西进。”(《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09-310页)——这是自分兵后华野领导层首次提出合兵。
10日,华野主力准备歼击东里店之敌整25师,后因欧震兵团进占沂水,与整25师靠拢,故未遂行。
当日,陈粟谭致电各纵并报华东局、中央军委电,提出:拟率主力西移,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会师,歼击西面之敌(经查《粟裕文选》中没有收录此电报全文——笔者注)。军委当日2时复电:“你们手里4个纵队不要轻动,待敌动态完全明了后再作决定。(《粟裕年谱》第252页)”——这是自分兵以来,华野领导层再次提出要合兵一处,集中兵力歼敌。
分兵刚10天,为何就提合兵?笔者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华野分兵之后,敌军也必然做出分兵部署,这在后来的敌我态势就可看出。因此华野领导层认为就应该集中华野兵力,歼灭西移之敌;二是此举估计应该是粟裕的想法,若如此,这应该是对分兵不同意见的首次表达。也说明粟裕在当初分兵时,可能就有不同意见,只不过当时没有表达出来。
当日17时,华野陈粟谭致电陈士榘、唐亮、王建安并报刘伯承、邓小平、中共中央,又一次提出,如敌再不西援,拟西向与陈唐、叶陶会师夹攻敌人(《粟裕年谱》第253页)。同日21时,陈粟谭还有一电致中央军委,《粟裕年谱》称“暂缺”。
直到12日13时,毛泽东复电:“陈粟谭:你们手中各纵宜寻机歼击黄百韬部。东里店战斗后,你们是否向西移动须依情况决定:(一)如敌以一部西援,确有夹击歼敌机会,则你们可移至利于夹击之位置(不是与陈唐等会合),与陈唐等夹击该敌,自属有利。(二)如敌仍维持现状,则你们西移与陈唐会师,无仗可打,且敌将全军向西,迫你们处于背水地位。(三)如敌大部或全部西援,则你们西移亦不好打。总之,只有第一种情况方可考虑西移,第二第三两种情况均不可西移,而以位于东面吸引敌人,并寻机多歼敌数部最为有利。东里店胜利后,望再找歼敌机会。陈唐、叶陶则放手歼击津浦线上各敌,愈多愈好。”(《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72页)这是中央军委在华野三次提出合兵以来,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仔细分析,毛泽东电文中的(二)(三)两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而第(一)种情况却是十分可能,但华野陈粟谭没有再三提出己见,而是执行了中央军委的决定。
合兵的想法不只是陈粟谭有,陈士榘、唐亮也有,11日,陈唐致电陈毅、粟裕、华东局,建议集中兵力放手打大歼灭战。而毛泽东则是要陈唐“迅歼72师等部,然后过湖西与刘邓会师。”(《粟裕年谱》第253页)
14日,华野判断敌开始局部西援,决定乘敌为全部后撤前,首先歼灭南麻之敌整11师5个团,切断整9、65、64师退路。次日发布作战命令。
18日,发起南麻战役,第2、6、9纵攻击南麻,第7纵于南麻以南阻援。攻击遭到整11师的顽强阻击,我军在敌人的子母堡以及密集的火力前进展缓慢。19日,敌援整25、46师到达南麻以南于家崮、牛心崮一线,受阻于第7纵队。整25师师长黄百韬曾因孟良崮战役受到处罚,此次作战拼力进攻。21日,整25师突破7纵20师60团阵地。而此时南麻战斗已成胶着,当夜粟裕命令撤出战斗。
时任9纵25师73团团长兼政委的孙同盛回忆说:“战后,聂副司令员(聂凤智)对我说:‘瞎子(孙同盛外号)!华野粟裕副司令员表扬你们了,当时粟副司令员在山上观察,他说:整个南麻全线战况沉寂,惟有第73团方向战斗激烈,敌11师集中了全军的炮火都倾泻在73团阵地上,第73团打得英勇顽强!’”(孙同盛著《学习战争》第88页)
22日,敌第8军进占临朐,企图切断南北交通,威胁华野后方,陈粟谭决定乘敌立足未稳,攻击8军。24日晨发布命令,黄昏发起战斗。以第2、9纵队攻城,第7纵阻援。因雨天潮湿,弹药受潮,攻城受阻。粟裕急调6纵参战,但因河水暴涨,6纵28日才抵达临朐城外。29日晚,第2、6、9纵发起总攻,因弹药受潮、器材不足、协同不力,不克。敌援整9、64师已经与7纵展开激战,突破三岔店阵地。粟裕于30日下令撤出战斗,部队向诸城地区转移。
时任华野作战科参谋的秦叔瑾回忆说:“当年军中的纪律,上级不问下级部队的伤亡情况,下级不能说,担心影响上级决心,只有上级问,下级才可以如实汇报。南麻临朐战役时,粟裕打电话问聂凤智9纵伤亡如何?聂凤智答伤亡已达5千。粟裕一听,9纵是得最猛的纵队,伤亡如此,于是就下令撤出。”(日采访秦叔瑾记录)
南麻、临朐两仗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虽然歼敌整11师、第8军1万4千余人,但伤亡21586人。4个纵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2纵大伤元气(参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297页》)。
(《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21、326页的注释中称:南麻歼敌1万1千余人,临朐歼敌7千余人。)
关于我军伤亡人数还有一种说法:粟裕在日给军委、刘邓的电文中称:“2、6、7、9纵队经过南麻、临朐两仗,伤亡1万6千人左右。”
(《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27页)
“7月分兵”后作战仅一个月,华野的伤亡如下:
第1、4纵队:“我叶陶两纵伤亡及非战斗减员约万余”(粟裕日致军委电。《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27页)刘统说近2万人;
第3、8、10纵队:毛泽东8月5日电报称:“根据陈粟谭未(8月)支(4日)电,陈唐三个纵队此次行动中仅减员5千余”(《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86页)
第2、6、7、9纵队:粟裕电报称1万6千余人,刘统说2万余人。
合计下来我军伤亡应该在4万到5万余人。而我军歼敌除南麻临朐外,笔者尚未见资料统计。
战后,陈毅、谭震林提议由粟裕起草电文向中央军委报告经验教训,文稿中粟裕认为:
一、在战略指导上:
对战局的“过分乐观而对蒋(介石)顾(祝同)继续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随之发生轻敌”;
2、“7月分兵,失去重点”,“因之,既无足够打援部队,即不能取得充分的攻坚时间,于是南麻、临朐、滕县诸役,均因此而被迫退出战斗。”
3、全国各部队均有战绩,而华野两月无战绩,“轻敌而急于求战,致有错失。”
4、以前9个纵队集中使用,每战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援敌一部。“此次分兵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自不能取胜。”
5、“对敌人土工作业之迅速及其守备能力,认识不深刻。”
6、敌人增援较前积极。
二、在战术上:
1、敌人普遍构筑子母堡,“我战术笨拙”;
2、我军“忽视部队战斗侦察”;&&&
3、我军“协同尚欠密切”;
4、我军“对土工作业极忽视”;
5、“干部伤亡很大”;
6、我军“对防御钳制既少经验,亦缺乏信心”。
三、时逢雨季,部队无雨具,影响行军;弹药受潮,影响甚大,无粮无鞋,减员增加。(全文见《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28-331页)
陈毅和谭震林不同意粟裕的观点,认为战略指导上没有问题,而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于是粟裕就未发上述电文,而是另外起草一电,以个人的名义,于8月4日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引咎自责,请求处分,表示:“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至整个作战之检讨,俟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行详报。”(《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32页)
应该说粟裕这份没有发出的电文,对分兵以来华野作战失利的分析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电文中,两处提到因分兵使兵力不能集中(第2、4点),致使作战失利,明确提出了对分兵的不同意见。可以想见,陈谭之所以不能接受粟裕的说法,关键是不同意粟裕指出了战略指导上的失误,而这一失误是由于执行了中央军委关于分兵的指示。如果说7月分兵时,陈粟谭没有异议,没有争论,那么一个月过后,不同意见产生了,争论也产生了。说实话,这种不同意见在半个多月之前,至少粟裕就产生了,而且在电文中屡次提出,但被毛泽东否决。再退一步说,7月中旬,如果中央军委同意粟裕关于合兵的建议,至少第1、4两个纵队不会那么惨。遗憾的是,这份带有前线指挥员第一手经验教训、具有真知灼见的电报没有发出,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也没有看到这样的不同见解,因此粟裕才会有后来的“子养电”,乃至“斗胆直陈”的“卯巧电”——这是后话。
顺便说一下,上述未发之电文,《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31页落款的时间为8月4日;《粟裕传》第624页也称“8月4日,粟裕把电报稿交给陈谭审阅”,第627页还附有原文影印件,不过台头上的“(8月4日)”与电文笔迹明显不同。而在《粟裕年谱》第258页,粟裕起草该电的内容在“同日辰时”的小标题之下,而“同日辰时”是指7月30日。该电起草时间究竟为何时?——此事当存疑。
粟裕以个人名义的电报发出以后,“陈毅对此深感不安。他始终认为,几仗未打好,彼此有责,不能由粟裕一人承担责任。5日夜与粟裕长谈后,6日又写了一份‘指人译’的电稿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电文中称“我认为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军事上一二失利实难避免,虚心接受必为更大胜利之基础”。(《陈毅年谱》上册第499-500页)既肯定了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又提出了责任共担。
11日,毛泽东复电指出:“陈鱼午电悉,所见甚是,完全同意。7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陈粟率6纵及野直进至聊城待机与宋王会合,可能开展鲁西南局面,并利于直接策应陈唐、叶陶”,“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
(《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96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南麻、临朐战役失利的根源:“七月分兵”的战略错误
&&&&&&&&&&南麻、临朐战役失利的根源:“七月分兵”的战略错误
&&&&&&&&&&&&&&&&&&&&&&&&&&&&&&&&&&&&&&&&&&
1947年1月-11月的华东野战军(11月8日后陈毅离开总部,直到次年4月才返回),有个全国战区独一无二的特殊指挥体制:司令员不负责战役指挥,却有人事权等权力(也就是下属畏惧的“威望”的主要来源),副司令员本是司令员的副手,起协助作用,却拥有独立的战役指挥权。因而,司令员陈毅与副司令员粟裕之间关于战略战役的见解,也不总是十分和谐的。
1947年7月,在粟裕的战役指挥下连战皆捷的华东野战军,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在中共中央严令下,进行了“七月分兵”。这时,粟裕认为
“山东还有五十多个县城在我手中,而且连成一片,胶东、渤海、滨海三个地区还可以回旋。在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注释),而大量的歼灭敌人,正是对友军最好的战略支援。
陈毅系列传记之一《传檄到中原》记载:“在山东时,他俩(陈毅、粟裕)为了分兵的问题,曾昼夜争论。粟裕对分兵很有意见,对远距离外线出击的作法不理解。”(注释)
但粟裕毕竟当时只是副司令员,当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坚持按中央要求分兵的时候,粟裕只好执行,从而导致南麻、临朐等战役中相继失利,打了几个消耗战。这是粟裕军事指挥生涯中少有的败绩之一。
关于“七月分兵”,怪物兄在我博客留言中,有个十分精辟的见解,我十分赞同,转如下:
&& 七月分兵本身就错了。
孟良崮战役后,我华野、中野前出外线作战,面临着敌山东、徐州、武汉三个战区之兵力围攻。加上军委要求刘邓在大别山立足,造成中野一部被白崇禧死死咬住纠缠,我其余各部不得不顾忌为其解围。战争的主动权实际上易手于敌。加上时逢雨季,不利于我军机动作战,特别是重装备机动,以野战优势歼敌,而敌则可利用装备优势对我攻坚劣势,以援军合围我军无根据地依托的攻坚部队。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利于我军,且被动受制于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目标,哪里有胜算可言?这种情况下,华野外线兵团兵力再增加,也无济于事。
另外,解放战争期间,山东的地方部队与东北野战军的地方部队差别很大,装备、训练、指挥员都不能与之相比,根本不是国军野战部队的对手--陈士榘对此有评价--基本上属于低战斗力的守备部队和野战军补充人员用。在内线与国军也就是打打游击可用。
至于说七月分兵后受挫影响了战略进攻或战略决战,更是想当然的说法--所谓挺进大别山是转入战略进攻之说,不过是粉饰失误--那时,无论从敌我兵力对比、大别山建立根据地的结果、战场的态势都证明这一进攻在军事上的不成熟。实际上,一直被忽略的问题是,毛与军委在战争初期已经确定了优先东北战场的战略,甚至提出关内打光了而东北站稳了即是胜利的观点。所谓战略进攻很可能就是为了暗渡陈仓,不顾一切要拖住国军对东北的增援。只不过后来华野、中野出人意料地痛击国军,同时收复山东失地,攻克济南,又打赢淮海战役,这事先没想到的辉煌战绩便被归结为战略进攻的结果。
东北战场,我军与国军已经兵力相当,军委还要求华野要牵制住国军不能增援东北--那时,华野本身比战区内的国军要弱--由此可看出其中端倪。
南麻、临朐等战役后,作为负责战役指挥的指挥员,粟裕心情自然十分沉重。
1947年8月初,粟裕从战略指导和战术指导两方面分析了这两仗未能打好的原因,以及由此得出的经验教训,起草了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准备上报中央军委。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政委谭震林却都不同意电报稿上“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敌人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的意见,认为失利的原因是粟裕“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
外表木讷,内心刚烈的粟裕当即另行起草一份短电,向中央军委引咎自责,请求处分。
同日,几乎无独立筹划、指挥大兵团战役经历的华野副政委谭震林,给粟裕写了一封长信,予以批评。信中认为深为毛泽东赏识,屡创全国战争佳绩的粟裕“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二步”。谭震林将信先给陈毅看,并请陈毅转交粟裕。陈毅看后,同意谭的观点,认为“对粟有帮助(注释)”,当天即将谭震林的信转交粟裕,并邀粟裕彻夜长谈。
粟裕看完谭震林的信,觉得许多观点不好苟同。于是写了一封复信,寄给当时已远赴胶东地区的谭震林。信中坚持认为:“你们都不同意我那电稿上的意见,而认为‘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我承认军事部署上确有错误,战术上确很低劣,这些我应负其全责。但我仍认为‘过分乐观’是南麻临朐战役未能取胜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注释)
&&&&令人难堪的是,收到粟裕自请处分电报的毛泽东,虽然未曾意识到自己决策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的失误,还是很快于8月6日复电粟裕,说:“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在这之前,毛泽东代表军委于8月4、5两日还连发5电,要粟裕速去鲁西南指挥陈唐叶陶5个纵队作战,配合刘邓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其中4日午时电说:“山东主力(指陈唐叶陶5个纵队)现在西边,请考虑粟裕同志带炮兵主力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该五个纵队”。同时指令“陈(毅)率6、9纵俟水退后,迅速转至东边与2、7纵会合,从反面钳制鲁中、鲁南之敌。但你们的供应重心应转至鲁西南。(注释)”
将华野主力部队交粟裕独立指挥,并特意指出华野的供应重心在粟裕将到达的鲁西南,表明中央军委与毛泽东对粟裕指挥环境的理解,并依然给予充分的信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帖子主题:[原创]国共南线的经典决战:七月分兵与南麻临朐战役
共&2065&个阅读者&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国共南线的经典决战:七月分兵与南麻临朐战役
文章提交者:killywen1983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全面爆发后,国军设有郑州绥靖公署,将晋冀鲁豫的逼退到黄河以北;另外徐州绥靖公署,将华总苏北共军逼退到山东。哪知山东的 联军越打越强,甚至发展到27万,连续歼灭国军主力。 自然不甘心,撤换了徐州军事主官,集结了9个主力师,约22万人,意图逼迫陈粟的华野决战。另外驻扎在华东占领区的国军也有20余万,比如潍县 济南的驻军就在华野身后。这也是华野说自己面对的是45万国军!国军高层将9个整编师部署为一条直线,企图以某个主力师突出,引诱华野主力过来,迟滞杀伤共军后,再由其他部队反击,实现“中心”开花的目的。也许老蒋也知道自己任命的指挥员没有能力协调大军会战,而国军素质也层次不齐,进攻时候拖拖拉拉。用防守反击这种打法,可以避免国军的行动不齐 协调不力的弱点,发挥国军防守经验充足,重武器多弹药多的优势。三天将共军的弹药消耗完,其他部队再反击也不怕中埋伏。国军于是很缓慢的推进,并且把有关情况通知给整74师的张灵甫。张灵甫其实也不满,觉得冒险:在平原地区这么打也许可以;在鲁中山地,我部很难互相策应,也许能勉强坚持个三天;但是友军能在三天内救到我吗? 有人一直让我做出头鸟,既然想让我死,我会死给他们看的!
为了让共军也上钩,郭汝瑰就把情报送给共产党高层,想引诱毛泽东来打。毛泽东各地溃败,也就剩下东野 华野这点本钱了,岂肯轻易决战? 老毛的意图是打侧翼的桂系。不过华中部队非常仇恨74师,一直想打他。粟裕就在战前,摆出要打5 11 25 或者83师的样子,做主力会战前的战术试探,了解当面国军的战役战术能力,看看郭汝瑰提供的部署是否正确,同时隐藏自己的意图,并且警告5 11 25
83师,你们太突前了,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而国军将领打了亏本仗,轻则没面子,重则被撤职--- 这也就是协调很差情况下,国军各自先救自己 再救别人的主要心理!不是我见死不救,说不定共军的真实意图是打我呢!而后就是陈粟打突前的74师,74师退到卢山 孟良崮地区,以实现上层的中心开花。在没有判明共军真实意图的情况下,附近的国军都没怎么动作。1天多后,共军也集结完毕了,空军也能侦察到了,国军高层就发觉到共军的决战意图了,故下死命令要求各部队向孟良崮靠拢。黄伯韬知道国军见死不救的习性,故动作最快,出动自己6个团中的4个团,轮番攻击华野阵地;李天霞最鬼,派了一个最弱的团提前向74师靠拢。而自己主力在死命令到达后,才悠哉悠哉的攻击华野阵地,一面是防止自己被卷进去,另一面就是保存元气,等待追击华野的时候再出力。
其他部队,如9 64 11师距离孟良崮也就几十公里,用汽车啊 或者跑步啊, 几小时 十几小时强行军,也能抵达战场附近。但这是鲁中山区,部队施展不开,9 11师就指责25师挡住了他们的路线。 而桂系的7 48师,估计乐于旁观。(大家记住整9 25 64 11师,这几个师最积极,也将出现在南麻临朐战役之中)张灵甫退向山地,可以依托地形优势,不过重武器带不上山,且山地也阻隔自己部队互相救援策应。故坚持两天多,就渐渐吃不消了。华野付出了更多的伤亡,估计损失2-3万之间,攻上了孟良崮。张灵甫很可能被愤怒的华野将士射杀。孟良崮战役,歼灭74师和其他国军2万5,打掉了五大主力之一,无疑让毛泽东和华野上下,极度亢奋。不久东北夏季攻势也开打,深入到国军腹地,歼灭国军甚多。尽管最终没拿下四平,但已经可以说明,共军在战场上,也开始具备部分优势了,如东北的共军总数,开始超过国军;而华东 晋冀鲁豫的共军,达108万,而对面国军不过60万。 那么,毛泽东判断,深入敌人空虚的腹地,并且在内地相机歼灭国军一两个主力师,就可以彻底改善南线局势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国共南线的经典决战:七月分兵与南麻临朐战役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1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7楼的发言:......
刘邓出击鲁西南,就应经在国军身后了。
结果华野南下,国军那精锐的8个师也跟着动了。
地理你应该懂吧。山东战场的几十万国民党军从东面而来,其中不少是机械化部队,沿途大多比较平坦。刘邓12万军队如果一直向南去豫皖苏。那岂不是正好被国民党机械化部队中途从侧翼进行打击吗?当时对刘邓军来说只有向西移动,才能一面避开与强敌遭遇。一面完成中央给予的开辟根据地的任务。当然是否应该去大别山就是问题了,我个人觉得应该去桐柏地区开辟根据地较好。
你这种分析可能是非常正确的。往西走,在那边开辟根据地。 毕竟国军在山东的时候,也是先对付陈粟为目标。
只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改变,陈粟在南麻临朐惨败,老毛只能不让刘邓休整,让他们继续攻击豫皖苏,威胁国军补给线。胡说。南麻战役后毛泽东是要求刘邓南下大别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1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7楼的发言:......
刘邓出击鲁西南,就应经在国军身后了。
结果华野南下,国军那精锐的8个师也跟着动了。
地理你应该懂吧。山东战场的几十万国民党军从东面而来,其中不少是机械化部队,沿途大多比较平坦。刘邓12万军队如果一直向南去豫皖苏。那岂不是正好被国民党机械化部队中途从侧翼进行打击吗?当时对刘邓军来说只有向西移动,才能一面避开与强敌遭遇。一面完成中央给予的开辟根据地的任务。当然是否应该去大别山就是问题了,我个人觉得应该去桐柏地区开辟根据地较好。你这种分析可能是非常正确的。往西走,在那边开辟根据地。 毕竟国军在山东的时候,也是先对付陈粟为目标。只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改变,陈粟在南麻临朐惨败,老毛只能不让刘邓休整,让他们继续攻击豫皖苏,威胁国军补给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5楼的发言:
刘伯承曾经对苏联人说过,打不过就上山。其实他先到了豫皖苏,想不通他为啥提出去大别山的。毕竟老毛的战略也是打空虚的国军后方,能占领资源好的地方就好了,未必一定要上山。
你也不看看当时刘邓部所处的位置,去豫皖苏?国民党高层会蠢到这个地步,威胁徐州安全的豫皖苏地区会没有防卫?而且当时从山东战场调来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正在迅速从东面杀来。刘邓部去豫皖苏,不正好是侧敌而过?沿途将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从侧翼的截杀,等到了豫皖苏地区,最多也只有5万人了。我也觉得当时去大别山不是上策,应该去桐柏地区为好。但如果去豫皖苏,根本就是一个败招。
刘邓出击鲁西南,就应经在国军身后了。
结果华野南下,国军那精锐的8个师也跟着动了。地理你应该懂吧。山东战场的几十万国民党军从东面而来,其中不少是机械化部队,沿途大多比较平坦。刘邓12万军队如果一直向南去豫皖苏。那岂不是正好被国民党机械化部队中途从侧翼进行打击吗?当时对刘邓军来说只有向西移动,才能一面避开与强敌遭遇。一面完成中央给予的开辟根据地的任务。当然是否应该去大别山就是问题了,我个人觉得应该去桐柏地区开辟根据地较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5楼的发言:
刘伯承曾经对苏联人说过,打不过就上山。其实他先到了豫皖苏,想不通他为啥提出去大别山的。毕竟老毛的战略也是打空虚的国军后方,能占领资源好的地方就好了,未必一定要上山。
你也不看看当时刘邓部所处的位置,去豫皖苏?国民党高层会蠢到这个地步,威胁徐州安全的豫皖苏地区会没有防卫?而且当时从山东战场调来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正在迅速从东面杀来。刘邓部去豫皖苏,不正好是侧敌而过?沿途将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从侧翼的截杀,等到了豫皖苏地区,最多也只有5万人了。我也觉得当时去大别山不是上策,应该去桐柏地区为好。但如果去豫皖苏,根本就是一个败招。刘邓出击鲁西南,就应经在国军身后了。结果华野南下,国军那精锐的8个师也跟着动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5楼的发言:
刘伯承曾经对苏联人说过,打不过就上山。其实他先到了豫皖苏,想不通他为啥提出去大别山的。毕竟老毛的战略也是打空虚的国军后方,能占领资源好的地方就好了,未必一定要上山。你也不看看当时刘邓部所处的位置,去豫皖苏?国民党高层会蠢到这个地步,威胁徐州安全的豫皖苏地区会没有防卫?而且当时从山东战场调来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正在迅速从东面杀来。刘邓部去豫皖苏,不正好是侧敌而过?沿途将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从侧翼的截杀,等到了豫皖苏地区,最多也只有5万人了。我也觉得当时去大别山不是上策,应该去桐柏地区为好。但如果去豫皖苏,根本就是一个败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左箭头-小图标
刘伯承曾经对苏联人说过,打不过就上山。其实他先到了豫皖苏,想不通他为啥提出去大别山的。毕竟老毛的战略也是打空虚的国军后方,能占领资源好的地方就好了,未必一定要上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3楼的发言:
桂系长期管理安徽,让安徽变为他们的省份,故在那里的大别山,都是保甲管理。可能是刘邓自己提出去大别山的,但是并不能立足。
晋冀鲁豫也许还对付阎锡山,但不对付傅作义。桂系管的的皖北的大别山区,安徽南部可一直在国民党中央军严格控制下。刘邓去大别山事先是估计不足。但他们此举成功的经济上将战场由解放区转移到了蒋管区,使蒋介石将战场限定在解放区以最后拖垮解放区的目的落空。军事上减轻了华东战场的负担,华东野战军得以进行反攻,内线部队逐步收复了原有根据地,外线部队得以进入中原开辟新区。晋冀鲁豫部队从来没有与傅作义部交战过,长期与傅作义交战的是晋察冀、晋绥的中共军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左箭头-小图标
桂系长期管理安徽,让安徽变为他们的省份,故在那里的大别山,都是保甲管理。可能是刘邓自己提出去大别山的,但是并不能立足。晋冀鲁豫也许还对付阎锡山,但不对付傅作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98 头衔:战地黄花分外香 工分:161192
/ 排名:6076
左箭头-小图标
晋冀鲁豫的共军,可是拿来对付华东的国军吗?华北的傅作义部和阎锡山部,被楼主无视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9楼的发言:......
军区部队要保卫解放军安全,剿灭土匪,对付还乡团,可能大量参加本地区外的战役吗?
当时国军还是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作战--胡扯,国军在苏中苏北开战时,就有大量还乡团参战。他们熟悉地形人情,对中共军队危害不亚于国民党正规军。
把消灭的国军民团 保安队也算入战果了。-----不能算吗?国民党也把消灭中共民兵算入战国并且大大夸大吗?歼灭共军一亿的数字怎么来的?
直接跟随国军作战的民夫 还乡团,理论上应当算国军,尽管没进入国军正式编制。
不过军区部队算共军正式编制的。 好比说辽沈战役后,解放军发展到310万,就包括军区部队。否则野战军那么多,那还了得。还乡团熟悉地形人情,对中共军队危害不亚于国民党正规军。 刘邓军在大别山也受够了小保队的苦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5楼的发言:华东 晋冀鲁豫的共军,达108万--数据在哪?当时华野30万军队,刘邓陈赓20多万,总数不过60万你是把中共地方部队民兵也算在里面了吧?那你为何不把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保安部队、还乡团算在里面呢?
郭汝瑰如何成了国民党的卧底了?有证据吗?看来国民党是冤枉郭汝瑰了。还一直把他列为最可恨的共谍
解放军的力量,为野战军和军区部队。 比如华野大约60多万,就是27万野战军,外加其他军区部队。军区部队包括军区旅,兵工厂,军校,伤员俘虏等等。 另外民兵不脱产的,有空训练,平时警戒而已。
当时国军还是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作战,没有吸收很多民团和保安队等等。 也只是在这之后,国军才学会了大规模扩兵。 比如陈诚打赢了南麻临朐,就到东北去打林彪,把许多部队拆开组建新部队,也抽调主力部队的精干去加强 组建暂编师。 所以后来许世友反攻山东,把消灭的国军民团 保安队也算入战果了。
军区部队要保卫解放军安全,剿灭土匪,对付还乡团,可能大量参加本地区外的战役吗?
当时国军还是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作战--胡扯,国军在苏中苏北开战时,就有大量还乡团参战。他们熟悉地形人情,对中共军队危害不亚于国民党正规军。
把消灭的国军民团 保安队也算入战果了。-----不能算吗?国民党也把消灭中共民兵算入战国并且大大夸大吗?歼灭共军一亿的数字怎么来的?直接跟随国军作战的民夫 还乡团,理论上应当算国军,尽管没进入国军正式编制。不过军区部队算共军正式编制的。 好比说辽沈战役后,解放军发展到310万,就包括军区部队。否则野战军那么多,那还了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5楼的发言:华东 晋冀鲁豫的共军,达108万--数据在哪?当时华野30万军队,刘邓陈赓20多万,总数不过60万你是把中共地方部队民兵也算在里面了吧?那你为何不把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保安部队、还乡团算在里面呢?
郭汝瑰如何成了国民党的卧底了?有证据吗?看来国民党是冤枉郭汝瑰了。还一直把他列为最可恨的共谍
解放军的力量,为野战军和军区部队。 比如华野大约60多万,就是27万野战军,外加其他军区部队。军区部队包括军区旅,兵工厂,军校,伤员俘虏等等。 另外民兵不脱产的,有空训练,平时警戒而已。
当时国军还是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作战,没有吸收很多民团和保安队等等。 也只是在这之后,国军才学会了大规模扩兵。 比如陈诚打赢了南麻临朐,就到东北去打林彪,把许多部队拆开组建新部队,也抽调主力部队的精干去加强 组建暂编师。 所以后来许世友反攻山东,把消灭的国军民团 保安队也算入战果了。军区部队要保卫解放军安全,剿灭土匪,对付还乡团,可能大量参加本地区外的战役吗?当时国军还是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作战--胡扯,国军在苏中苏北开战时,就有大量还乡团参战。他们熟悉地形人情,对中共军队危害不亚于国民党正规军。把消灭的国军民团 保安队也算入战果了。-----不能算吗?国民党也把消灭中共民兵算入战国并且大大夸大吗?歼灭共军一亿的数字怎么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illywen1983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4楼的发言:毛泽东各地溃败,也就剩下东野 华野这点本钱了---胡扯,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用3万军力蒋胡宗南20万大军牵制在黄土高坡。
刘邓陈赓20余万大军在黄河以北完整无损。华北解放军也开始发起正太战役,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如何是“各地溃败”?
当时战斗力强劲的,也就是华野 东野了,不能随便用于决战的。 其他部队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胡宗南总数是24万,但是一半去河南 山西 华北战场了,用于进攻延安的近10万。 当时西北野战军确实是2万多,所以想着陈赓调兵过去。 西北三战三捷,打掉的敌人并不多,相反自己的处境并没改善多少。后来在陈赓和贺龙的基地里面动员,西北野马上也有七八万野战军,外加军区部队为15万以上,只要不去惹两个马家军,其实远远超过胡宗南的军队!刘邓陈赓二十多万军没战斗力了?西北二马的部队没有参加围剿中共军队?当心马步芳马鸿逵根你算账。彭德怀以不到3万人的军力能够三战三捷拖住胡宗南,已经是不易了。你还要他们如何。而且彭德怀的部队是一直到1948年初,许光达等部划入后,才达到8万人的。在这前呢?沙家店战役是怎么回事?晋绥等根据地是有大批地方部队,但他们要保卫根据地,防止晋军的破坏。可能过黄河来参战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4楼的发言:毛泽东各地溃败,也就剩下东野 华野这点本钱了---胡扯,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用3万军力蒋胡宗南20万大军牵制在黄土高坡。
刘邓陈赓20余万大军在黄河以北完整无损。华北解放军也开始发起正太战役,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如何是“各地溃败”?当时战斗力强劲的,也就是华野 东野了,不能随便用于决战的。 其他部队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胡宗南总数是24万,但是一半去河南 山西 华北战场了,用于进攻延安的近10万。 当时西北野战军确实是2万多,所以想着陈赓调兵过去。 西北三战三捷,打掉的敌人并不多,相反自己的处境并没改善多少。后来在陈赓和贺龙的基地里面动员,西北野马上也有七八万野战军,外加军区部队为15万以上,只要不去惹两个马家军,其实远远超过胡宗南的军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D73
在第5楼的发言:华东 晋冀鲁豫的共军,达108万--数据在哪?当时华野30万军队,刘邓陈赓20多万,总数不过60万你是把中共地方部队民兵也算在里面了吧?那你为何不把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保安部队、还乡团算在里面呢?
郭汝瑰如何成了国民党的卧底了?有证据吗?看来国民党是冤枉郭汝瑰了。还一直把他列为最可恨的共谍解放军的力量,为野战军和军区部队。 比如华野大约60多万,就是27万野战军,外加其他军区部队。军区部队包括军区旅,兵工厂,军校,伤员俘虏等等。 另外民兵不脱产的,有空训练,平时警戒而已。当时国军还是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作战,没有吸收很多民团和保安队等等。 也只是在这之后,国军才学会了大规模扩兵。 比如陈诚打赢了南麻临朐,就到东北去打林彪,把许多部队拆开组建新部队,也抽调主力部队的精干去加强 组建暂编师。 所以后来许世友反攻山东,把消灭的国军民团 保安队也算入战果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左箭头-小图标
华东 晋冀鲁豫的共军,达108万--数据在哪?当时华野30万军队,刘邓陈赓20多万,总数不过60万你是把中共地方部队民兵也算在里面了吧?那你为何不把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保安部队、还乡团算在里面呢?郭汝瑰如何成了国民党的卧底了?有证据吗?看来国民党是冤枉郭汝瑰了。还一直把他列为最可恨的共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46
左箭头-小图标
毛泽东各地溃败,也就剩下东野 华野这点本钱了---胡扯,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用3万军力蒋胡宗南20万大军牵制在黄土高坡。刘邓陈赓20余万大军在黄河以北完整无损。华北解放军也开始发起正太战役,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如何是“各地溃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在孟良崮时候,其他所有国军将领,都认为张灵甫这头蛮牛有办法的。还有的说,孟良崮战役一天前,饶漱石已经截获了张灵甫的行进路线,迅速通报给陈粟。陈粟才下了决心打张灵甫。 在对整74师的穿插过程中,华野竟然恰恰走的就是74师和附近各部队的结合部。国军想放出一个子来引诱对方决战,拼消耗;结果是白白丢了一个子。这样导致了国军的踟蹰不前,而共军的过于兴奋。等到胡琏偷袭南麻得手,缴获甚多。华野高层恨不得把胡琏厮成碎片。这也就引发了下面的南麻战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75640 工分:3943
左箭头-小图标
这是 南麻临朐战役的 上部。没人看 没人评点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0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国共南线的经典决战:七月分兵与南麻临朐战役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朐教育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