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思想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1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_师说微课堂_第二教育网
您所在的位置:
知识点讲解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1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100秒试看中)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1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
主讲:侯老师
学段:高中
职称:高级教师
教龄:12+原价:2996
课程总价:¥446元&(包含高中历史知识点讲解261个视频)
您购买高中历史知识点讲解261个视频,只支持在线点播。
&&&&&&&点识成金——高中历史知识点系列微课,一课一亮点,点点成系列,内容涉及宽泛,涵盖教材全面,即可用于同步教学,又可服务学生自学。微课基于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注重知识运用的引导,聚焦知识要点突破,突出高考考点的链接。本套历史知识点系列微课页面设计简洁精美,内容与视图巧妙结合,主讲教师语言讲解生动精彩,内容选取精练,微课讲练结合,学用统一。观看形象生动的知识展示,聆听激情飞扬的名师讲解,学生一定会知识理解更轻松,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运用更熟练,考试成绩更优异。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1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
讲师:侯老师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2讲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及特点
讲师:侯老师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3讲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讲师:侯老师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1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
讲师:侯老师&& 15:27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2讲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及特点
讲师:侯老师&& 15:27
专题:斯大林模式-第3讲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讲师:侯老师&& 15:27
下次自动登录
视频试看已结束!
尊敬的用户:
试看已结束,请购买后完整观看本套视频!
视频名称:专题:斯大林模式-第1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
视频原价:¥2996
优惠价格:¥446(包含高中历史知识点讲解261个视频)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4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4课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历史上出现贞节牌坊在思想上的原因有哪些,李贽对其态度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历史上出现贞节牌坊在思想上的原因有哪些,李贽对其态度是什么
历史上出现贞节牌坊在思想上的原因有哪些,李贽对其态度是什么
行走于中国乡间,看到的所谓“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可以说,每一处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
从宋代开始,在程朱理学的教化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所谓的“忠贞”,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那些老顽固们为了什么“烈女不侍二夫”而为妇女加的一道紧箍咒.其实,那是时代的糟粕,应该摒弃的旧思想.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他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这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尖锐挑战.高二历史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二历史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二历史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测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堂达标】1.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李贽思想的特点是离经叛道,因而B、C两项错误;李贽批判的是封建儒学,D项不符合题意;李贽认为自己的思想不容于世,A项是其原因。2.在明清的反封建 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B、C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明清时期,随 着商品经济发展, 民主思想产生。而程朱理学却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道德,摧残人性。3.明清之际,“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的提出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 结果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解析:选C。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工、商皆民生之本”的思想正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4. 2011年是王夫之诞辰392周年。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点的是(  ) 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 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都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A项是李贽的思想特点。B项是黄宗羲的思想特点。C项是顾炎武的思想特点。王夫之是一位唯物主义者,D项体现了这一特点。5.下列材料:材料1: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近思录•致知》材料2:《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自信 其书之必传,而未敢以示人也。――《亭林文集》请回答:(1)材料1朱熹认为“通众理”的方法是什么? (2)材料2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治学思想?(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求学的态度应是什么?解析:第(1)问据材料归纳即可,第(2)问要在仔细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思考,第(3)问具有开放性,但需言之成理。答案:(1)格物致知,不断积累,融会贯通。(2)经世致用。(3)踏实,认真,重实用价值等。【课后练习】
一、1.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制度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A.①④          &B.③④C.①②& &&&&&D.②③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由此可判断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也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进行分析。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解析:选B。由“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和“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可知,李贽强调了人的自我思考的重要性,B项正确;A、C、D在材料中并未涉及。3.“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A.民主思想& &&&&B.儒家“仁政”思想C.民本思想& &&&&D.人民主权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民贵君轻”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 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选B。顾炎武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主要抨击的是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是统治思想和经济政策。这一思想重在激发人们对国家兴亡的社会责任感。5.王夫之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又不盲从,别开生面。他(  )A.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B.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C.提出“天地之化日新”D.着重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思想解析:选C。王夫之是一位进步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6.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解析:选A。王阳明的言论体现了“心外无物”的思想,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的说法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A说法符合题意。7.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选A。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 体系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进步性和共同点。解题时应抓住“进步”二字,正确区分其思想中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二、非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2: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3: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 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 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以上材料均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2)材料2反映的思想的局限性又是什么?(3)根据材料3指出黄 宗羲认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解析:本题通过黄宗羲关于君主与臣民的三则材料,考查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材料为文言文,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要认真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炼 有效信息,对黄宗羲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案:(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集权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通过古今对比,将对今世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理想化社会的追求之中。在思想上还保留着传统的印迹。(3)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累变”的。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李贽的思想主张包括( )1.否定宋明哲学2.批判三纲五常3.否定君主专制_百度作业帮
李贽的思想主张包括( )1.否定宋明哲学2.批判三纲五常3.否定君主专制
李贽的思想主张包括( )1.否定宋明哲学2.批判三纲五常3.否定君主专制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家李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