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军用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法

此次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上海市教委、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健生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作为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的系列活动之一,首届国家&指南针计划&上海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此次夏令营活动吸引了数百名考古爱好者参加。通过网上报名、考古知识竞赛的前期培训,14名来自上海各个区县的选手在考古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此次考古夏令营的目的地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荆州市,历史上曾为楚国的故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华中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行程中学生们还将游览三峡大坝、参观荆州古城墙、荆州市博物馆、纪南城遗址、楚王陵、明显陵、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黄鹤楼等景点&&考古爱好者们将在考古夏令营的探索之旅中感知中国古老文明的浩瀚与伟大。早上7:30,同学们不顾第一天的旅途劳累,早早的就好准备,驱车从宜昌赶往荆州。经过1.5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荆州市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
参观后,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博物馆的荆州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听文物保护专家进行科普宣传。在漆木器复制工作室,同学们参观了古代漆木器,听专家介绍春秋时期漆木器制作工艺特点。在出土丝织品修复室、陶器修复室里,同学们观摩、体验修复仪器和修复工具,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了陶器的修复体验。
午饭后,虽然骄阳似火,但同学们的参观热情丝毫没有减少,大家来到了位于荆州区的古城墙参观。荆州古城墙是明清重建的城墙。城墙现有八座城门,2座门楼。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顶着烈日,大家参观了荆州城墙的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了解了&铁打荆州&之说的由来&&
在参加考古夏令营活动的14位同学中,有两位是今天&&7月27日生日。在同学们的祝福声中,两位同学度过了一个温馨、难忘的生日。大家一起许下了一个共同的愿望&&祝愿此次考古夏令营活动能够圆满、成功!【声明】汇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上传用户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被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交易 1537作品 46904
扫码关注微信“指南针计划进校园”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培训活动顺利落幕 - 北大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考古科普推广办公室
 >   >  “指南针计划进校园”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培训活动顺利落幕
“指南针计划进校园”考古学与中学历史教学培训活动顺利落幕
时间:     来源:中国公众考古网    点击量:550
&&&&&& 12月4日至12日,“指南针计划”进校园活动子项目――“考古学、古代科技成就与中学历史教学”培训活动,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地区的北京四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二十余所中学及西城区教育研修院的40名中学历史教师参与了培训。经过两周为期四天的讲座、实地参观和座谈,老师们顺利通过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协办,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学历史室、北京四中考古社、琉璃河西周燕都博物馆和大堡台汉墓博物馆等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
  “指南针计划进校园”,是“指南针计划”的展示与教育活动项目之一。针对中小学历史老师培训推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把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向全国中小学老师展示、培训,再由老师通过日常教育,传达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在下一代中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此次活动,是“指南针计划进校园”项目的一个积极探索,针对北京市范围内的中学历史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今后视条件向全国推广。依托北大雄厚的学术实力及丰富的学术资源,通过专家讲座、博物馆和遗址参观、实验室操作、考古工地实践等活动,将有利于参与培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的丰富,历史视野的开拓,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知识,和其他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推广,增进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最终实现“指南针计划进校园”的目标。
  报名参加活动的历史老师极为踊跃,在网上发出活动通知后短短一周时间,即已名满。活动主要有讲座和参观两个内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师宋向光、雷兴山、陈建立、杭侃以及研究生韩婧,分别为参加培训的中学历史老师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情况、考古学基本知识和考古遗产保护现状、中国古代矿冶科技发明创造的研究情况、中国古代造纸技术与成就,以及中国古代纺织工艺与成就。各位中学历史老师从考古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古代科技创造及其意义。为了更深入理解考古学,历史老师们还参观了北京的两处遗址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和大葆台汉墓遗址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两处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情况,以及反映的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考古学发掘地下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基本过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书记宋向光老师向参加培训的中学历史老师介绍此次活动的背景。
参加活动的四十位中学历史老师在专心聆听讲座。
参观大堡台汉墓博物馆。
&&&&&&& 12月12日,参与培训的各位教师,和考古文博学院的各位老师座谈,交流几天来的感想,并一同探讨中学历史教育与考古学如何结合的问题。
  老师们表示,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天的活动内容,但收获良多。他们认为,考古学的知识,为历史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使历史更可信,同时拓展了视野,对丰富中学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遗产保护意识,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适用于中学历史老师和中学生的考古学资料和资源太少,博物馆的文物展示这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中学历史老师真正接触考古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应多办,把它变成一种常规性的活动。一些中学和老师培训学校的负责老师,当场邀请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老师,经常到他们学校,为中学历史老师和中学学生们举办讲座;有的老师要求赛克勒博物馆的临时展览结束以后,把展板搬到他们学校去继续展览。老师们更建议,考古学应更多地积极地介入中学历史教学当中,考古学理应对基础历史教育施加更多的影响力,考古学家应该参与历史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编写;考古学应该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用考古学特有的、生动丰富可靠的实物标本作为教学辅助,并为中学历史老师提供考古学融入历史教学、结合实物和实践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通过网络向公众尤其是中学生展示考古学与考古学的成果。
  会后各位老师参观了赛克勒博物馆的各项陈列,了解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以来在考古和文化遗产事业上的成果,以及指南针计划相关子课题的陈列展示。此次培训活动顺利结束。
  经过此次的探索,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意识到,中学的青少年历史教育,对考古学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考古学更深入地介入中学历史教育,是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的一个可行的切入点。考古学能为中学历史教育注入更加生动、可靠、丰富的内容。今后,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此项活动。我们相信,随着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将影响数千万青少年中学生的认同、归属感和价值观,而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将影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题图: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老师为大家介绍“指南针计划”。】
 |  |  | 
版权为北京大学考古科普推广办公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链接 copyright @ 2012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用指南针使用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