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华硕主板12v电压过高可以升到家用22v吗?

12v转24V、15V、16V、18V、20V、22V可调升压电路图
12v转24V、15V、16V、18V、20V、22V可调升压电路图
发布: | 作者: | 来源:
| 查看:4589次 | 用户关注:
下面是 [12v转24V、15V、16V、18V、20V、22V可调升压电路图]的电路图  12v转15V、16V、18V、20V、22V、24V可调升压电路图改变一下电阻,即可改变成15V、16V、18V、20V、22V、24V等不同类型电压值。L1用直径2cm的磁环,1.7的聚酯漆包线紧密穿绕35匝,然后用硅橡胶密封,否则容易产生滋滋声。同时还要注意线路的走向,否则也会产生滋滋声和因走线产生的自激引起场效应管发热和损坏,有条件的可以用UC3843的贴片元件。L2可用废旧的节能灯
下面是 [12v转24V、15V、16V、18V、20V、22V可调升压电路图]的电路图  12v转15V、16V、18V、20V、22V、24V可调升压电路图改变一下电阻,即可改变成15V、16V、18V、20V、22V、24V等不同类型电压值。L1用直径2cm的磁环,1.7的聚酯漆包线紧密穿绕35匝,然后用硅橡胶密封,否则容易产生滋滋声。同时还要注意线路的走向,否则也会产生滋滋声和因走线产生的自激引起场效应管发热和损坏,有条件的可以用UC3843的贴片元件。L2可用废旧的节能灯上的磁环紧密绕制,无特殊要求。 MOS1可用75NF75、60N06、IRF2807(电瓶车控制器里面的功率管)。 此电路可在15--24V之间任意选择,如走线合理,元器件选择合理一般无须调试即可正常工作。uc3843中文资料 (责任编辑:电路图)
本页面信息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电路图分类
&&& 目前,处理器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是时钟12V升200V/2A BOOST可以做到吗-电源网
当前位置:
12V升200V/2A BOOST可以做到吗
阅读: 6705
回复: 115
楼层直达:
有做DC的高手吗?
12V输入,输出200V/2A,效率不低于97%,不要求隔离,用BOOST可以做到吗?
请高手支招!
又得自己坐沙发了
搞了一天surge。。。来帮你顶一下,没做过相似的案子,简单定性分析一下吧。输出400w,效率不低于97%,就是说损耗不高于12w。boost的话,电感电流有效值34A,mos加电感的直流阻抗大于10毫欧,损耗就将近12w了。。。二极管损耗,开关损耗再加点铁损?还有mos的驱动,芯片的静态功耗,难度有点大啊。。。输入电压提到24V估计就很简单了。
MOS管可以用2~3mR左右的呀,这不是问题,整流可以用MOS
250V, 50A以上的管子你能找到2-3mR的?
我现在的问题不是效率,是电压,
BOOST最高输出电压在单线圈电感的情况下最大能做大输入电压的多少倍?
Vin Ton=(Vo-Vin)(T-Ton)
Vo=Vin/(1-D)
200=12/(1-D)
这个玩起来是比较心跳啊。。。
一不小心,D=1,就杯具了
我用做升压电路,用输出,输入电压 12V 左右 ,输出电压 55V 左右 ,输出功率 60W 左右。这个电压能升上去么?谢谢您!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单级Boost电压肯定升不上来
再说你这个97%的效率看得让人蛋疼,不说别的,PCB的线路损耗+升压电感的铜耗(直流与交流损耗)+整流管的损耗都可能要达到2%,其余的不说了……
这个电路如果放在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充电部分能不能行?&
12V输入400W的电源,效率97%以上,这个太扯淡了。。。上次给你发的那个vicor的400V输入12V/25A输出的频率上到1.7M,效率也才95.3。。。
你这个效率低了点,我用W,频率300~400K,效率过97%很容易的
呵呵,说具体点。
算同样的输入电压12V,100w时的电流有效值只有300w(400w)时候的1/3(1/4),铜损和FET的导通损耗就只有1/9(1/16),那当然容易多了。。。
同样是100W,用BOOST把12V升到20V和12V升到200V(假定可以做到200V),效率相差是很巨大的.
跟贴学习。。。
静静的聆听,慢慢的学习。
用推挽软开关有望效率做到95%,再高就难了。
这哥们今天还没来,不会一直在尝试吧
& 应该不可能,估计快来了。
今天忙了点,来迟了。
我刚看过《开关电源原理与设计》(张占松,蔡宣三主编),
是说占空比不能大于0.88,严格来说是要小于0.88
但我把TI的TPS40110翻遍了也没看到有备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限制,它的规格书上写的可以把4.5V升到52V,不会是忽悠的呀。
附件是规格书:&
还请高数兄帮忙研究下。
我晕,你得补下英语哈~
是4.5~52V输入,如果我输出为53V,那不可以理解为输入4.5~52V,输出53V吗?
这样很容易误解的哦。
你觉得这个芯片工作在输入电压为3V或者60V的时候会怎么样?
3V无法启动呀,连PWM输出都没有,
60V就烧了吧。
你都理解还怎么会有上面的疑问呢?
但4.5V达到了IC的启动电压呀,
52V也不会使IC烧掉呀,
如果是考虑下限,那就按5~50V来讨论呢?
难道设计输出在53V时,输入5V也会连PWM都没有用?不可能吧
简单看了下DATASHEET,IC上没有说可以把5V升到50V以上哦.
只是说这颗IC可以在这个输入电压范围下工作,比如5V升到10或20V,52V升到100V或200V.
按规格书的Toff时间来算,还是可以达到很高的占空比的,但这并不就表示用这颗IC就可以把5V升到50V,除非找个DEMO文档才有说服力.
这个要看仔细最小关门时间170ns,也就是说你把频率上到最高1M(周期1us),最大占空比也不会超过83%
那如果设计超过了会怎样?
IC会保护还是输出电压起不来?
这个定性分析不一定靠谱啊,你一试便知,先不上主环看看最大占空比能到什么程度
回太快,搞错了。。。要是你把频率降到最低35k(周期28.57us),最大占空比0.994。理论上可以搞到Vo/Vin=1/(1-D)=160倍,当然这需要你的电感和开关管为理想器件才行
0.994是不现实的,不可能设计成那样的,但为什么不能设计在90%,而要在88%以内呢?
分析就是这么回事了,因为你的器件都不是理想的。但是这个也有一些条件是假定的,具体情况恐怕你还得取小点
刚才看过了的,但不好理解,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这么想吧,实际电感和电容的直流信号模型就是一个电阻串一个电感,一个电阻串一个电容。电感串了电阻输入电压就降低了,电容串了电阻输出电压也略有降低,至于降多少就取决于电流了,电流比例就是D1:D2,然后折算一下大概得到一个值,这个过程就懒得又去推了,很费脑细胞的。。。我印象中好像有一次干到过78%,再高我就没试过了。
RL和RC就不能小于0.01R吗?
很难了,这个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0.5mm^2(线径大约0.8mm)的铜线20度的时候电阻为39mR/m,磁环高度10mm,一圈的长度至少也22mm了,45圈就0.1m了,那么电阻就3.9mR了。铜的温度系数大概为0.04,如果工作温度为80度,3.9*(1+0.04*60)=13.26mR。
没有那么多圈吧,也不会只用0.8mm的线呀,但小于0.01R应该是可以的吧,
另外,这个R是指欧姆还是负载的阻抗呀?
当然你非要尝试也可以用10mm^2的线绕5圈,电容用红宝石最高档的高频低阻50个并联,或者可以做个90%的出来
我用做升压电路,用输出,输入电压 12V 左右 ,输出电压 55V 左右 ,输出功率 60W 左右。这个电压能升上去么?谢谢您!
给你一个思路。
你这相当于变压器做的,效率低不少,我之所以说要求97%就是因为不希望用变压器。
这不同于普通的变压器,漏感要小许多。效率可能还是达不到97%。
如果采用无抽头电感,占空比太大,效率会更低,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你说的达不到97%是因为漏感吗?
不全是,漏感会使得目标更难实现!
呵呵,还想着97%啊,不到黄河心不死啊。
建议你自己做一个吧,到时候就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了!
半桥能做到92%~95%,我不相信BOOST会比它低呀
普通全桥,全占空比不稳压,效率可以做到98%,稳压的可以做到96%。Boost拓扑输入输出电压比值那么大,做到90%其实都很困难!!!&
开环可以做到98%??多少W呀?
MOS、二极管、变压器总损耗应该不只2%吧?
大概他说的是这个:&
这个不像吧,
成本有点不现实。
这种带抽头电感的PFC能短路保护么?
效率有点难。
BOOST也不能是传统的,要用带抽头的电感。
带抽头的效率起不来吧?
没做过。不清楚。
不过我一直觉得这个效率不好做到。
我前两天试了试,没用PWM芯片,用的是脉冲发生器发出可调的PWM波形,用的是单级boost,具体电路如下&
占空比调到90%左右,频率调到30KHZ,出来波形没存,大概是一个60多伏的的又振荡波形(峰值达到74V左右)的直流电平,再尝试提高占空比和频率,就基本升不上去了。(ps:不是用面包板搭的,是使用雕刻机刻的电路板,电感没绕,用的是150uH,220uH,550uH等定值电感),刚开始连上后电感冒烟,后在mos管下面加了个33ohm的水泥电阻,具体电路图如下
大家讨论讨论吧。。。
我用的是uc3842 ,但是不工作,求教,怎么用uc3842达到要求
给你个错号~~~~~~~~扯淡哥,12V的87都难,97你做梦去吧
如果电压可以做得到,效率不是问题。
87都难的话,得检讨下自己了
这个说得有点过了,硬开关的话你那个97的效率实际肯定做不出来。250V/50A以上的管子导通电阻20毫欧以下的都没有,多管并联驱动损耗又上去了(你要整10个并联,控制部分耗电都会超过1W)。你可以做一个和你设想方案一样的48V升200V/2A的看看开关管和同步整流管的损耗,然后计算一下电流有效值4倍时?
推荐用xzszrs提供的方案:推挽软开关。管子耐压大幅降低,可以用2--3毫欧的单管,损耗控制在20W左右,效率大约在95%应该是可行的。带中间抽头的boost电压可以实现,但如果不做软开关的话估计效率还不如推挽,当然这个可能不准确,毕竟没做过。
BOOST也可以实现软开关的,多管并联是必须的,也可以采用多相BOOST,但成本高了,并不是不能实现。
我的本意就是想超过推挽
这么大的电流,软开关只是辅助手段,多管并联才是关键。多相技术只是降低了峰值电流,有效值是不变的,也就是降低了开关损耗,导通损耗还是一样的。
升压比这么高,用有源钳位电路可能比较好,我曾做过实验发现反射电压和占空比吻合得非常好,不过由于用的是900V的器件,而输入电压是220AC,故占空比最大只有70%左右,另由于受条件所限控制电路是用通用器件搞的,好麻烦啊.
,你再看看这个帖子,他做了9V-600V,甚至是1200V的boost升压电路,电源效率很低,而且据他说做出实物了。
倍压的,效率低得不敢想
97的效率是不可能的
楼主为何非得要追求97%的效率,对这个很好奇?
不是追求97,是想超过推挽
第一,你的升压比太大,普通单级BOOST升不起来,所以需寻求拓扑的更改,如抽头式的BOOST电路
第二,输入电压低,输出功率大,导致器件损耗大,这点很伤效率
抽头式的BOOST会降效率吗?
不一定。相当于增加了变压器,电感(变压器)的铜损铁损肯定都有所增加,但是相应的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可以使用单管低导通损耗的FET,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应力也大幅减小,这里又减少了损耗。对于30多A电流有效值来说,相同成本和体积条件下,推挽或抽头式boost肯定比boost效率高,你可以做都可以实现的12V升50V/8A对比一下。
带抽头的电压应力小不了多少吧?
跟变压器一样啊,看你的匝比怎么配啊,储能用5匝铜箔,放能用100匝漆包线,这也叫带抽头啊,和变压器的区别仅仅是不隔离而已。。。当然匝比过大可能带来其他问题,不过在可实现的范围内带抽头和变压器没什么区别啊。
那应力只是少了个VIN的幅度
怎么会呢,比如你用1:5的匝比,输入12V,输出50V,那么电压应力就是12+50 X (1:5)=22V加上振荡,40V耐压的足够了。如果直接上boost,就是50V加上振荡,至少要用80V往上的。
我用做升压电路,用输出,输入电压 12V 左右 ,输出电压 55V 左右 ,输出功率 60W 左右。这个电压能升上去么?谢谢您!升压比5倍左右。
带抽头的MOS管电压应力降低,二极管电压应力增加。
我用做升压电路,用输出,输入电压 12V 左右 ,输出电压 55V 左右 ,输出功率 60W 左右。这个电压能升上去么?谢谢您!升压比5倍左右。
现在低压管40V的MOSFET 都又小于1mR的了(已经又0.9MR的),用推挽或是LLC又或是其他的全桥,都可以达到95%,97%也不是没可能,楼主想超过我看玄,呵呵
首先BOOST效率肯定是达不到的,功能实现都有问题,升压比太大了。
其次耦合电感BOOST 效率做不到97%,92%问题不大。当然耦合电感boost也有很多种具体电路了。
如果输入电压范围不宽的话,建议用隔离式的推挽或者推挽正激,满占空比运行,效率更高。
如果输入电压范围超过三倍,建议用耦合电感boost。
接触过是输出70V1000W的效率能上97
关于电源网
我们的服务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电源网版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津B2-
网博互动旗下网站:查看: 2131|回复: 18
(已修复)帮帮忙,液晶显示器换高压板22V改12V电源怎么改?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李平权 于
01:51 编辑
6天前我发的贴子中,LG-W2252TQT显示器为高压板故障,现想换掉它,但够得的高压条是12V的。而原板电源是22V的,请问怎么改成12V的电源供新板使用呢,它需要多大的电流才能胜任安全工作?请有改过的同予以指教!
★★☆★★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灯板的功率估计要占机器总功率的一半以上,如果机器内部空间允许,可以找一个12V的电源适配器,去掉外壳只把电路部分装进机内即可。
如果改动原电路,你可先确定:
1.机内的22V电源是否单独供给灯板
2.电源的稳压取用部分是否与22V有关。
如果以上2点可以满足,楼主可以考虑从开关变压器的22V电源的供电绕组上考虑解决。理由是铁氧体磁芯的变压器拆卸比较方便。如果从外围电路考虑降压设计会比较麻烦,不确定因素也可能更多。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首先感谢超版的技术支持。
这台机器的22V直接加到功率管上,没有作其它用途,中间也没有其它变压电路,它原板上是用两个二极管并联整流的,安装适配电源和拆去部分绕组哪一个更可靠一些呢?谢谢回复·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老渔翁 于
14:47 编辑
如果改动变压器也有两种方法。
1.拆去原变压器22V绕组多余的线圈。
2.如果骨架与磁芯之间空间允许,在骨架上重绕几圈的方法也可行,至于原来的22V绕组可以甩开一端接在悬空的变压器引脚上。
这种方法从工艺上讲稍显复杂,但优点是非常明显的,1是机内布局没有被破坏,会和以前一样显得整洁有序。2是维修成本会降低一些。
如果采用加装一块电源板,相对上面的思路成本会高出一些,机内布局更会惨不忍睹。
两种方法我会选择第一种。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补充一点,如采用调整变压器绕组的方法,线径要适当加粗一些。
★★☆★★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衷心感谢,学习了,修好后我会回复,祝中秋节愉快!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这么复杂干嘛,买一块车载24-12电源变换器不就行了吗,价格又不贵.............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空间够的话,可以加大电阻降压(功率要大才行)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机电源先按老渔翁的办法绕线,结果发现一个问题,用470欧电阻作负载时,输出为13.2V,接上高压板后不怎么的就升为26V了,而其它两组原电源输出却是正常的,多次试验均是如此,不知原因何在!
最后还是买了一个12V的液晶适配电源4A的,做好绝缘,裸装在机内,再安装上高压板,获得成功。
在这里特别感谢老渔翁的技术支持!谢谢大家。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discuz 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硕主板12v电压过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