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韩信 诸葛亮代替诸葛亮北伐,有胜算吗?

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_百度知道
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
出师六次消耗了国力民众苦不堪言,这样大的代价是否值得?
提问者采纳
与其分兵于无数谷口;再后来司马氏灭蜀,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坐看蜀汉覆灭,不稳定的,岂不失信于吴,吴孙权已先期兴兵进攻曹魏。兵力较小的蜀汉我认为,他只有采取这样的一个政策!所以联盟是暂时的,是蜀之存亡的最大威胁,诸葛亮岂能因苟安于一时而对魏的威胁掉以轻心,远未到战争结束和平来临的时代,蜀本就先天不足。在诸葛北伐前一年?事实上、蜀,“北定中原、阴安关,就是对内依法治国,死于非命,事实上,所以易先生判断诸葛亮认为威胁既非来自北魏: 魏是蜀之敌国,对外发动战争。
第二、吴三国当中,主动进攻,只能坐以待毙。况且,己几乎是指明了“疲弊”的原因,背后捅刀子,如子午谷?与吴结盟十分重要,那威胁来自那里,就被孙权背后偷袭,,这也是诸葛亮被千古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如集中兵力、斜谷,不以攻为守,不顾齿亡唇寒,到处有外敌可侵入的谷口,但随后关羽攻蓸。夫千里秦岭。战争对于转移注意力、阴平关等等,内部的派系之争,诸葛亮又岂能因一纸盟书而高枕无忧,又因遭夷陵之败!实际上出师表中“今天下三分……”之语在前!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镇压反对派都是很有利的,防不胜防,旋又转击襄阳?
那诸葛亮到底为什么坚持北伐, 魏之于蜀,再不兴师,结盟关系须稳固,这是诸葛亮为什么北伐的第一个原因,益州疲弊,说明当时蜀存在巨大迫切的威胁。也唯此。第二个原因!
最后,表明了诸葛亮之忧在何处,无暇攻我,后来诸葛屡次北伐:第一个原因:“今天下三分,吴皆发兵策应配合,但非我族类,但他是有理想的有抱负的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时北边和曹魏没有战事,使敌疲于应付,元气大伤,这种态势对蜀来讲说“危如累卵”一点不过份。魏一旦南侵,赤壁之战,还可能有一线生机,东边和孙吴缔结了友好盟约,亦非东吴,不可寄于厚望的,很和谐,那就只有来自内部矛盾了,使诸葛亮忧患重重,现在未发生战争。在魏,只是战争中的暂停阶段,甚至落井下石,视若无睹,但蜀和吴是盟国,是下一次战争的酝酿和准备阶段,可谓亡我之心不死,三国鼎立局面才得以维持数十年,如何拒挡,是无蜀也”。万一情势有变?这是亡国之祸,挥师进围江夏,而不作未雨稠缪之备,蜀是最弱小的,诸葛未尝没有吞魏之志,担心祸岀萧墙之内:东吴虽己结盟:是诸葛亮出师表中讲,这种基于各自利益的联盟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谁能保证东吴不袖手旁观,刘孙曾经联手,守蜀须守于蜀境外,盟友东吴就作壁上观,虽被阻退?首先,以攻为守,在进攻中寻找机会,其心必异,兴复汉室”是诸葛毕生理想。当初隆中对的设想虽因关羽失败荆卅丢失而致条件缺失,理想岂会轻易放弃,宁愿死而后已,蓸丕亡,是“安内必先攘外”说。第四个。第三个原因,加强凝聚力。在这样的清况下。意思说当时诸葛亮认为蜀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来自蜀内部,所谓“若无汉中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改:其实孔明没有6次北伐, 只有5次, 而其中一次是向北出兵抵挡魏的入侵. 即是只有4次北伐而已. 其中第1,3次应该,第2,4次不应该。
东汉的10多个州中只占一个, 魏占了大部分, 即使北方长期战乱, 其人口(军力,国力)也一定远多於蜀.
而且当时蜀人的体格比不上北人. 长远来说人从各地来的人才会死去,人才会慢慢不如北方多.孔明认为长远下去蜀一定会亡, 所以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取得关中和陇右. 孔明的八卦阵其实很厉害, 据说隋朝很多名将都有学习, 李卫公问对(武经7书之一)中对此阵的评价相当高,李靖言他的六花阵就是改自八卦阵的. 也听说八卦阵很复习, 威力很视乎主将的反应速度. 孔明是了解, 蜀中唯一可以用比魏军少, 且缺少骑兵的情况下, 依然可以打败魏军的人就只有他. 司马懿是聪明人, 他在平孟达及平辽东时都...
诸葛亮北伐是迫不得已的,与孙权的联盟早破裂了,内部群臣分帮结派,蜀国的良将贤才越来越少,大部分都老了而年轻的又没有几个可用之才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但很少如不趁此打下天下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加上诸葛亮也老了没几年活头了,当时蜀国全国就靠着诸葛支撑着呢,所以内忧外患,才逼得诸葛亮用尽全力的北伐
北伐消耗蜀国本身的同时,也在消耗魏国国力,让其不能南进。算是一种积极的防守。
值得,正像出师表里说的伐贼亡不伐亦亡。不如伐之,是以攻为守。况且蜀国国小民贫,如果没有北伐兴汉这支大旗,蜀国在刘备死后早就上下解体了。
实际只有两次出师哦,第一次要不是马谡的话早成功了,后面若不是李严o(︶︿︶)o 唉
正确,只要是孔明说的都是正确的思想。只要孔明做的都是正确的行为。(*^__^*) 嘻嘻 正确 他自己说了 蜀不伐魏 魏必伐蜀
(诸葛死后人才少)所以与其等死不如同归还有希望生存
至于消耗资源,丞相非暴君,有良好治国方略,可持续发展方面相对多次北伐不错 因为他并不是失败一次后立刻准备下次北伐 他有隔几年的
值得!统一治国岂能不北伐。这是诸葛亮和刘备的未成梦想!
劳民伤财,为了自己的历史功绩,耗费全国国力!
不正确,正是此举毁了蜀汉
诸葛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地点又一样吗?_百度知道
诸葛亮和韩信北伐的路线是一样的吗,出兵的地点又一样吗?
为什么韩信就能出去,而诸葛亮却不能出去,希望大家多给点答案。
提问者采纳
从隆中对里的“待天下有变”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比如说魏国有主动打过蜀国吗,让人心团结起来,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伐也不是?路线是绝对不一致的
韩信北伐是用了烧栈道的计谋来迷惑楚国军队
烧了栈道以表决心不在和项羽发生战争 而后趁秦王松懈麻痹之机。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是没什么正确可言的?曹魏非速亡之国,暗渡陈仓之计,平定三秦之地、好峙(今陕西乾县东),出师表所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际就是指这个,而不是什么其他因素,诸葛亮北伐的路线要翻过秦岭,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北伐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汉军分路追击!再说点别的,如果不北伐。章邯从废丘(雍都,诸葛亮很清楚,派樊哙,粮草是绝对的难题,连续作战。尔后。诸葛是六次北伐 出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不知道你 看过易中天品三国没、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逃至废丘,“兵马未动,没粮怎么打仗,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一致对外。,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迅速占领关中大部,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所谓“蜀道难,采取明修栈道?,被汉军击败,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好峙两地再败雍军,内部的矛盾就足以让蜀国灭亡,分兵略地,蜀国内部矛盾重重?魏一直都是对着东吴死打啊,不伐也不是!,粮草先行”,翻越秦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韩信仅仅一次北伐,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诸葛亮走过一次韩信走的陈仓古道。不过,曹真早就料到诸葛亮会走这条道路,派郝昭守住陈仓古道。郝昭防守严密,诸葛亮没有进军机会,粮尽退兵。
诸葛亮打仗,只会用“正”,不会用“奇”。而兵法讲究正奇结合,实际上奇的作用甚至更大。韩信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井陉之战,韩信背水列阵,带着3万民工打败了楚赵20万联军。后来又约降燕国,灭掉投降的齐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逼得项羽自刎乌江。而诸葛亮自己不会用奇,连魏延偷袭子午谷的计划也加以阻止,怎么可能能够成功?陈寿说他少奇谋,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而且,诸葛亮北伐和韩信北伐的背景不一样。韩信北伐的时候,刘邦在正面战场抵挡住项羽主力,虽然刘邦4次大败,但牵制了项羽,使得韩信能够打下大半个中国...
一楼二楼都说的很好。好!
楼主可以综合二者看。
所以采纳一楼,对二楼不公平。采纳二楼,对一楼不公平。采纳我吧。
诸葛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原创]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十大谋士排名!(经典版)
共&57783&个阅读者&
军号:6506020 工分:8690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十大谋士排名!(经典版)
文章提交者:仲秋揭秘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本文原是网友
在主帖第47楼的回复,因发言内容真实精彩,
由设为独立主帖。
首先在活着时,诸葛亮百战百胜,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使刘备免于逃亡之苦。可在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前后判若两人,这也是有人认为周瑜比诸葛亮有军事才华的原因。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就很高,如果北伐成功,那刘禅就更没心情吃喝玩乐了。大家想想皇帝赵构为何,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想北伐迎回钦、徽二帝,这严重威胁赵构的皇权。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大家都忽视了他其实是比更大的。诸葛亮被徐庶推荐给刘备后,他必须得先熟悉,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其次得顾及朋友的面子,不能刚去就出风头,等到徐庶被迫离开后,他才真正接手指挥战斗。赤壁之战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成名战,真乃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有两次最有可能成功。首先要知道决定胜负的三大因素:天时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7年,由于公元226年死曹睿继位(曹操早死了),魏国处于混乱。“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出自《三国志》,用声东击西之计,收复了三郡。然后同年孙权北伐,与诸葛亮几乎同时,由此可见这个时机把握的很好。当时赵云还在,南方孟获又归顺蜀国,诸葛亮没有内忧和刘禅干扰,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地利蜀国地势险要,不需要太多兵力驻守,可以抽出多余兵力用于进攻。其实魏国自“赤壁之战”后就已经退出争霸舞台了,后期多数处于防守方。魏国:总兵力在6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10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中部洛阳15万(其中10万是机动兵力,用于防备诸葛亮北伐),北线20万人,防备游牧民族(让他们变得很乖)。蜀国:总兵力在15万左右,北线汉中7万,东线永安3万,成都各据点5万。(刘禅投降时,成都最低有1万兵力,作为守城方,应付邓艾小菜一碟)吴国:总兵力在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长江沿线据点。20万防备魏国,5万防备蜀国。也就是说魏蜀两国交战兵力对比是20万对11万。“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出自《晋书.宣帝本纪》三国时期,蜀国边上南蛮,东吴边上山越,魏国边上乌丸匈奴都只有挨揍的份,可见汉民族的战力要强于少数民族,为何从隋唐开始战力急剧下降呢?我的帖子中有详细介绍。人和就因为马谡自作聪明,被魏国右将军张郃于街亭大败(此时司马懿还在荆州讨伐孙权),因失去“人和”第一次北伐失败。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不听将令的现象,斩杀马谡以正军纪。这次北伐也把刘禅吓尿了,他开始采取报复行动。第二次北伐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20余日未下粮尽退兵。因李严撒谎,筹集粮草不当,造成军队缺粮而导致北伐失败,被废为庶人,这是个关键人物。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也就是说他只听命于刘禅。按理说他的罪行是要斩首示众的,可是为何只罢免其官职,一定有个大人物再保他,谁比诸葛亮官职大,答案呼之欲出。第三次北伐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武都两郡而归。两军主力没有交战,不然还得断粮。第四次北伐231年2月“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时,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看出蜀军弱点的是五子良将张郃)司马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马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司马懿到了现场后发现诸葛亮的军威,吓破胆了,才知道张郃说的对,魏国军队在质量上相差蜀军很多,只能开始装病不战。 司马懿后来按耐不住手下的调笑就跟诸葛亮对战了,结果被大败。“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亮使魏延赴拒,大破之,司马懿退回营防守。” 当诸葛亮粮尽退军时,司马懿又派张郃去追击,结果中了埋伏,可怜的张郃大好性命就这样被他害死了。第五次北伐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也是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可惜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军。这次诸葛亮为了防止有人断他粮草(对亮有知遇之恩的刘备后代,他不忍心正面冲突),提前用了三年时间在斜谷囤积粮草,并且在战场附近屯田(一般屯田都是在安全的腹地),就这样司马懿都不敢来骚扰,可见他害怕诸葛亮到何种程度,才有了后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空城计》。诸葛亮多次在北伐眼看要胜利的关键时刻(魏国名将夏侯惇等都死于北伐),都因粮草不足而失败,从诸葛亮所著兵书可知他很重视后勤保障,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奇怪就在这里,前期好好的,后期谁断了他的粮草?刘禅不愧号称“扶不起的阿斗”(你吃喝玩乐也行,可你别帮倒忙啊),居然让邓艾的一支经过长途跋涉的偏军吓得投降了,导致姜维在前线的努力付之东流。蜀地有剑阁等险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派一稳重之将,就能固若金汤,如果刘禅不投降也就不会有吴国的灭亡。罗贯中为何重视蜀国的描写,除了发扬忠义思想,还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一首《隆中对》道出其中奥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千万不要小看《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虽然在细节上为了故事更加生动,而有所改变,可大纲是和《三国志》正史一样的,甚至比它更接近于真实历史。以后我会对金瓶梅、封神演义等四大名著做个解读,嘎嘎,大家喜欢不。三国十大谋士排名第一名、诸葛亮号称“卧龙”,飞龙在天,声震于野。他是个全方面的人才,不管在战略战术,还是在政治经济发展上都很强,等同于荀彧和荀攸叔侄组合,还是个发明家,最后过度劳累死于五丈原,所以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谋臣。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郭沫若称其“千古贤相,智慧化身;忠义之士,悲剧英雄。”连鲁迅也对他有所评价“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第二名、郭嘉号称“鬼才”,那就不属于人类的范畴了。在和袁绍之战中也有上佳的表现,提出的《十胜十败》,让曹操赞美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可见他是个仅次于诸葛亮的人才,如果没有早死就能帮助曹操统一全国,当然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曹操陷入一个怪圈,就是其谋士戏志才、郭嘉等大多因病早死。郭嘉的习性和曹操的本性很相近,都是浪荡公子哥,所以曹操才把他当作朋友看待。第三名、周瑜号称“大都督”。一代文豪苏轼兀立于滚滚奔流的长江之畔,“想公瑾之神”,“壮公瑾之业”,感慨万千,以一阕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出他对风流儒雅,功勋彪炳的周公瑾的无限向往和景仰。是周瑜毁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魏国由盛转衰,可见要不是由于生病早死和为了衬托诸葛亮,也不会在三国演义中跑龙套。第四名、荀彧(xun二声、yu四声)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第五名、陈宫才华出众,忠臣不事二主,和吕布一起赴死。陈宫最开始是追随曹操,献计让他打败了黄巾军,占据了兖州“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在此期间招揽了荀彧、程昱、典韦、乐进、于禁、李典等众多文臣武将,可以说是陈宫奠定了曹操称王的根基。可在曹操血洗徐州后改变了陈宫对曹操“必宁生民”的看法,丢弃大好前途,去投奔吕布。如果吕布能听从他的建议,也不会有最后的惨死下场,可惜了貂蝉美人。太祖谓宫曰:“宫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①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②亚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门楼下公台死,致令今人发叹嗟。③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第六名、荀攸号称“谋主”,他是个战术型人才,就是谁制定了大略计划,他负责完善,在曹操谋士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独一无二的。曹操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突出了关羽的勇猛,事实上这二人是中荀攸之计后军败才被杀的。曹操擒吕布,灭袁术,破袁绍,都有荀攸的计谋,曹操为张绣所败之前,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败后回去就向荀攸表示了歉意。第七名、“卧龙凤雏”号称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庞统在前线指挥攻陷险关重重的益州,为刘备入主蜀地做出杰出贡献,可见他是很有才华的,从他的称号看是排在诸葛亮之下,在中国古代龙为尊,凤次之。但因庞统容貌丑陋,处处碰壁,有很强的自卑感,表现欲望强烈,遇到诸葛亮就会失控,我偏和你唱反调,这是他最大的致命之处,因此死于落凤坡。真乃“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说庞统对战其他人(包括周瑜)都不会失败,可是一旦被人抓住这个弱点,就是无名小卒也会干翻他。第八名、徐庶号称“孝子”原名单福,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乃忠义之士。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机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曹仁不知其中有诈,中了埋伏,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这就是著名的火烧新野之战。后来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的儿子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可他身在曹营,一生没有献过计策,从他前期为刘备抵抗曹操可知,其才华值得重点提出。第九名、贾诩号称“毒士”,军事才华也很突出,擅长谋人,说白了就是擅长说好话哄人自保。可是难道那些不油滑的正直谋士不知道如何自保么,他们当然知道,可是品德决定行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能看到他活到最后,就说他是最聪明的人。其最大的污点就是同李傕等人祸乱长安,导致天子被曹操所擒。第十名、司马懿这个人物很有意思,说他是谋臣可更像是“枭雄”。虽然他善于隐忍成为晋太祖,可是不能说他在军事上比所有人高出一头,就像刘邦最开始也没有料到自己会有当皇帝的一天。在司马懿刚加入曹操阵营时,他一定没有造反当皇帝的念头,必须得在主子面前有所表现,可结果是没有一点作为,风光都被其他谋士夺走了。其次从他和诸葛亮的对战中可知相差很多。因为诸葛亮在北伐中把魏国的有名将领都杀死了,司马懿这个军事无能之辈,趁机爬上权力顶峰,可以说他因诸葛亮而成就晋国霸业。三国后期正所谓“蜀国无大将,魏国无谋士”。如果这些早死的谋臣还活着,那么三国历史更加迷人,当然也对中国伤害越大,导致五胡乱华。三国除了这些忠义谋士,当然也少不了热血猛将和文武帅将,其排名请看我下两个帖子。诸葛亮,八阵图、诸葛神弩流氓木马孔明花灯(热气球),诸葛先生您是穿越的吧郭嘉,真正的儒家传人,要文武双全。周瑜,不知二乔最后下落如何,那四个武将是?荀彧,一心忠心汉室,不离皇帝左右。陈宫,悲情人物。宋朝以后儒家文人不再佩剑,而是拿着风流扇,不灭亡才怪。荀攸,谋刺董卓,被捕入狱。庞统,这身板吕布都打不过。徐庶,大家看这造型是否眼熟。呵呵贾诩,看这阿谀的笑容,不愧活到最后!司马懿,霸气泄漏,你等还不臣服,我可也喜欢成熟的女人噢本文内容于
16:45:17 被仲秋揭秘编辑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十大谋士排名!(经典版)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3965 工分:1565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实话说,诸葛亮是被神话出来的,他只是一个谋士,也等于参谋。还是需要刘备这样子的统帅才能打胜仗,自己领兵打仗就差得远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90811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楼主过分抬高郭嘉,但是细读三国志的国嘉传,不难发现郭嘉并没有独特的谋略,也就是说他想到的,其他谋士也想到了。郭嘉年轻,与曹操投缘,“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所以曹操对他的死很伤心。但也要看到他随曹操十一年,一直是军祭酒,没有升迁,封赏不多,说明曹操对他的才能还是心里有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73552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我只能,呵呵呵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57875 工分:8809
左箭头-小图标
......62楼&这就有点扯了,,当时老百姓压根就不在乎谁当政。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中国古代奉行的是精英政治。只有那些精英们才考虑这些问题,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普及知识,哪知道这些道理?别把现在你的想法,穿越到那时去好不好?64楼&国家已经分裂,诸侯已经并起,只有统一才能和平65楼&关键是谁统一?事实上老百姓岁汉朝这块招牌一点也不感冒66楼&老百姓对汉朝不感冒?哪里看出来的?不感冒刘备打着这块招牌能鼎立三分?别小看这些无形的东西!另外,不管谁统一,只要从分裂走向统一,战争就不可避免,作为弱国,无为下去只能被动挨打,与其被动,不如趁着人才未凋零时主动出击!论发展,不管任何一方面都是比不上曹魏的,特别是人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时间久了蜀国毫无优势的真实写照!67楼&看看一系列大起义就知道了,,别告诉我他们起义是为了拥护汉朝。。即使精英,也都知道汉朝完了,,要不然谁敢割据自立?若民众不拥护汉朝,就不会这么快就被扑灭了?起义只是因为民众被某些妖言惑众罢了,民众向往那远在天边的美好理想国度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6886 工分:123767
/ 排名:8590
左箭头-小图标
......61楼&中华之大一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黄巾之乱后,天下烽烟骤起,群雄逐鹿;民心何为?天下一统!民心思安,何以安之?天下一统!群雄割据,何安之?唯有兵甲!蜀国不北伐不代表天下能安,只要天下不统,何以太平 ,民何能安?62楼&这就有点扯了,,当时老百姓压根就不在乎谁当政。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中国古代奉行的是精英政治。只有那些精英们才考虑这些问题,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普及知识,哪知道这些道理?别把现在你的想法,穿越到那时去好不好?64楼&国家已经分裂,诸侯已经并起,只有统一才能和平65楼&关键是谁统一?事实上老百姓岁汉朝这块招牌一点也不感冒66楼&老百姓对汉朝不感冒?哪里看出来的?不感冒刘备打着这块招牌能鼎立三分?别小看这些无形的东西!另外,不管谁统一,只要从分裂走向统一,战争就不可避免,作为弱国,无为下去只能被动挨打,与其被动,不如趁着人才未凋零时主动出击!论发展,不管任何一方面都是比不上曹魏的,特别是人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时间久了蜀国毫无优势的真实写照! 看看一系列大起义就知道了,,别告诉我他们起义是为了拥护汉朝。。即使精英,也都知道汉朝完了,,要不然谁敢割据自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57875 工分:8809
左箭头-小图标
......60楼&民心啊,,四川未经战火,人心思定, 曹魏那边也是刚刚平稳一段时间老百姓也想休养生息。蜀汉逆势而为,怎么能够成功?相反,秦末大乱,当时还没有平稳,也没有修养生息的政策,怎么打当然无所谓,,其后,楚汉鸿沟为界。刘邦想退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忘了是张良,萧何,还是韩信劝说刘邦,一旦休养生息,民心思定,就没法打仗了,,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话,回击项羽,才最后成功,,,61楼&中华之大一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黄巾之乱后,天下烽烟骤起,群雄逐鹿;民心何为?天下一统!民心思安,何以安之?天下一统!群雄割据,何安之?唯有兵甲!蜀国不北伐不代表天下能安,只要天下不统,何以太平 ,民何能安?62楼&这就有点扯了,,当时老百姓压根就不在乎谁当政。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中国古代奉行的是精英政治。只有那些精英们才考虑这些问题,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普及知识,哪知道这些道理?别把现在你的想法,穿越到那时去好不好?64楼&国家已经分裂,诸侯已经并起,只有统一才能和平65楼&关键是谁统一?事实上老百姓岁汉朝这块招牌一点也不感冒老百姓对汉朝不感冒?哪里看出来的?不感冒刘备打着这块招牌能鼎立三分?别小看这些无形的东西!另外,不管谁统一,只要从分裂走向统一,战争就不可避免,作为弱国,无为下去只能被动挨打,与其被动,不如趁着人才未凋零时主动出击!论发展,不管任何一方面都是比不上曹魏的,特别是人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时间久了蜀国毫无优势的真实写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6886 工分:123767
/ 排名:8590
左箭头-小图标
......59楼&既然知道天下大势,就应该知道在三国那个时代的大势,魏国占有天下之十之八九,蜀国偏安川陕,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发展,能发展出什么样来,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蛮夷众多,能跟魏国比发展?蜀国主动出击才是唯一出路,其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当时之大势,被动防守,蜀国亡之不远矣;其二、蜀国内部成分复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斗争不断,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转移内部矛盾,统一内部思想;其三,三国大势,西蜀、东吴只有结盟共抗曹魏方能维持鼎立之势,西蜀、东吴唇亡齿寒,西蜀进去、东吴保守,西蜀不进攻,等着东吴进攻曹魏?西蜀进攻曹魏,或主动或被动,东吴都必须配合西蜀之北伐,西蜀一败,东吴亦亡!其四、西蜀以汉室正统自居,丞相以匡扶汉室天下为政治理想,安居西蜀,何以服天下,何以安本心!丞相之北伐,非穷兵黩武,实乃大势之趋矣!60楼&民心啊,,四川未经战火,人心思定, 曹魏那边也是刚刚平稳一段时间老百姓也想休养生息。蜀汉逆势而为,怎么能够成功?相反,秦末大乱,当时还没有平稳,也没有修养生息的政策,怎么打当然无所谓,,其后,楚汉鸿沟为界。刘邦想退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忘了是张良,萧何,还是韩信劝说刘邦,一旦休养生息,民心思定,就没法打仗了,,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话,回击项羽,才最后成功,,,61楼&中华之大一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黄巾之乱后,天下烽烟骤起,群雄逐鹿;民心何为?天下一统!民心思安,何以安之?天下一统!群雄割据,何安之?唯有兵甲!蜀国不北伐不代表天下能安,只要天下不统,何以太平 ,民何能安?62楼&这就有点扯了,,当时老百姓压根就不在乎谁当政。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中国古代奉行的是精英政治。只有那些精英们才考虑这些问题,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普及知识,哪知道这些道理?别把现在你的想法,穿越到那时去好不好?64楼&国家已经分裂,诸侯已经并起,只有统一才能和平
关键是谁统一?事实上老百姓岁汉朝这块招牌一点也不感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57875 工分:8809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 同学呀。。天下大势不同啊,,59楼&既然知道天下大势,就应该知道在三国那个时代的大势,魏国占有天下之十之八九,蜀国偏安川陕,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发展,能发展出什么样来,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蛮夷众多,能跟魏国比发展?蜀国主动出击才是唯一出路,其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当时之大势,被动防守,蜀国亡之不远矣;其二、蜀国内部成分复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斗争不断,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转移内部矛盾,统一内部思想;其三,三国大势,西蜀、东吴只有结盟共抗曹魏方能维持鼎立之势,西蜀、东吴唇亡齿寒,西蜀进去、东吴保守,西蜀不进攻,等着东吴进攻曹魏?西蜀进攻曹魏,或主动或被动,东吴都必须配合西蜀之北伐,西蜀一败,东吴亦亡!其四、西蜀以汉室正统自居,丞相以匡扶汉室天下为政治理想,安居西蜀,何以服天下,何以安本心!丞相之北伐,非穷兵黩武,实乃大势之趋矣!60楼&民心啊,,四川未经战火,人心思定, 曹魏那边也是刚刚平稳一段时间老百姓也想休养生息。蜀汉逆势而为,怎么能够成功?相反,秦末大乱,当时还没有平稳,也没有修养生息的政策,怎么打当然无所谓,,其后,楚汉鸿沟为界。刘邦想退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忘了是张良,萧何,还是韩信劝说刘邦,一旦休养生息,民心思定,就没法打仗了,,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话,回击项羽,才最后成功,,,61楼&中华之大一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黄巾之乱后,天下烽烟骤起,群雄逐鹿;民心何为?天下一统!民心思安,何以安之?天下一统!群雄割据,何安之?唯有兵甲!蜀国不北伐不代表天下能安,只要天下不统,何以太平 ,民何能安?62楼&这就有点扯了,,当时老百姓压根就不在乎谁当政。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中国古代奉行的是精英政治。只有那些精英们才考虑这些问题,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普及知识,哪知道这些道理?别把现在你的想法,穿越到那时去好不好? 国家已经分裂,诸侯已经并起,只有统一才能和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11566 工分:13549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个人赶脚诸葛还是一个更偏向内政型是政治家 军事的话。。。略弱y23楼&如果诸葛是内政型人才的话,刘备何苦请他出山,要知道刘备手下内政型人才很多的。24楼&这个扯淡了, 谁的内政比诸葛亮搞得好? 刘备死的时候蜀国经济几乎崩溃了, 诸葛亮搞几年不但恢复, 还有能力北伐, 简直是开挂的手段。何况历史究竟刘备如何得到诸葛亮的, 还是个迷。 三顾茅庐是小说, 说不定诸葛亮是自己投奔的呢? 出师表也只是说了刘备破格提拔而已。58楼&诸葛是战略型人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治国三国无出其右者,治军一流,领兵打仗稍显弱 楼上正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6886 工分:123767
/ 排名:8590
左箭头-小图标
......21楼&按阁下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就应该龟缩于巴蜀和汉中一带,而不能和项羽争天下了?如果高祖不能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是如阁下所言被动防守,最多也就是如秦始皇时期的南越王朝一样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还是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下被完全吞没。事实上事在人为,只是汉高祖取得了成功而诸葛未能成功而已。22楼& 同学呀。。天下大势不同啊,,59楼&既然知道天下大势,就应该知道在三国那个时代的大势,魏国占有天下之十之八九,蜀国偏安川陕,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发展,能发展出什么样来,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蛮夷众多,能跟魏国比发展?蜀国主动出击才是唯一出路,其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当时之大势,被动防守,蜀国亡之不远矣;其二、蜀国内部成分复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斗争不断,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转移内部矛盾,统一内部思想;其三,三国大势,西蜀、东吴只有结盟共抗曹魏方能维持鼎立之势,西蜀、东吴唇亡齿寒,西蜀进去、东吴保守,西蜀不进攻,等着东吴进攻曹魏?西蜀进攻曹魏,或主动或被动,东吴都必须配合西蜀之北伐,西蜀一败,东吴亦亡!其四、西蜀以汉室正统自居,丞相以匡扶汉室天下为政治理想,安居西蜀,何以服天下,何以安本心!丞相之北伐,非穷兵黩武,实乃大势之趋矣!60楼&民心啊,,四川未经战火,人心思定, 曹魏那边也是刚刚平稳一段时间老百姓也想休养生息。蜀汉逆势而为,怎么能够成功?相反,秦末大乱,当时还没有平稳,也没有修养生息的政策,怎么打当然无所谓,,其后,楚汉鸿沟为界。刘邦想退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忘了是张良,萧何,还是韩信劝说刘邦,一旦休养生息,民心思定,就没法打仗了,,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话,回击项羽,才最后成功,,,61楼&中华之大一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黄巾之乱后,天下烽烟骤起,群雄逐鹿;民心何为?天下一统!民心思安,何以安之?天下一统!群雄割据,何安之?唯有兵甲!蜀国不北伐不代表天下能安,只要天下不统,何以太平 ,民何能安? 这就有点扯了,,当时老百姓压根就不在乎谁当政。只要安居乐业就好。中国古代奉行的是精英政治。只有那些精英们才考虑这些问题,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普及知识,哪知道这些道理?别把现在你的想法,穿越到那时去好不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57875 工分:8809
左箭头-小图标
......9楼&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21楼&按阁下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就应该龟缩于巴蜀和汉中一带,而不能和项羽争天下了?如果高祖不能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是如阁下所言被动防守,最多也就是如秦始皇时期的南越王朝一样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还是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下被完全吞没。事实上事在人为,只是汉高祖取得了成功而诸葛未能成功而已。22楼& 同学呀。。天下大势不同啊,,59楼&既然知道天下大势,就应该知道在三国那个时代的大势,魏国占有天下之十之八九,蜀国偏安川陕,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发展,能发展出什么样来,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蛮夷众多,能跟魏国比发展?蜀国主动出击才是唯一出路,其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当时之大势,被动防守,蜀国亡之不远矣;其二、蜀国内部成分复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斗争不断,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转移内部矛盾,统一内部思想;其三,三国大势,西蜀、东吴只有结盟共抗曹魏方能维持鼎立之势,西蜀、东吴唇亡齿寒,西蜀进去、东吴保守,西蜀不进攻,等着东吴进攻曹魏?西蜀进攻曹魏,或主动或被动,东吴都必须配合西蜀之北伐,西蜀一败,东吴亦亡!其四、西蜀以汉室正统自居,丞相以匡扶汉室天下为政治理想,安居西蜀,何以服天下,何以安本心!丞相之北伐,非穷兵黩武,实乃大势之趋矣!60楼&民心啊,,四川未经战火,人心思定, 曹魏那边也是刚刚平稳一段时间老百姓也想休养生息。蜀汉逆势而为,怎么能够成功?相反,秦末大乱,当时还没有平稳,也没有修养生息的政策,怎么打当然无所谓,,其后,楚汉鸿沟为界。刘邦想退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忘了是张良,萧何,还是韩信劝说刘邦,一旦休养生息,民心思定,就没法打仗了,,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话,回击项羽,才最后成功,,,中华之大一统思想早已深入民心,黄巾之乱后,天下烽烟骤起,群雄逐鹿;民心何为?天下一统!民心思安,何以安之?天下一统!群雄割据,何安之?唯有兵甲!蜀国不北伐不代表天下能安,只要天下不统,何以太平 ,民何能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6886 工分:123767
/ 排名:8590
左箭头-小图标
......7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9楼&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21楼&按阁下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就应该龟缩于巴蜀和汉中一带,而不能和项羽争天下了?如果高祖不能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是如阁下所言被动防守,最多也就是如秦始皇时期的南越王朝一样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还是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下被完全吞没。事实上事在人为,只是汉高祖取得了成功而诸葛未能成功而已。22楼& 同学呀。。天下大势不同啊,,59楼&既然知道天下大势,就应该知道在三国那个时代的大势,魏国占有天下之十之八九,蜀国偏安川陕,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发展,能发展出什么样来,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蛮夷众多,能跟魏国比发展?蜀国主动出击才是唯一出路,其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当时之大势,被动防守,蜀国亡之不远矣;其二、蜀国内部成分复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斗争不断,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转移内部矛盾,统一内部思想;其三,三国大势,西蜀、东吴只有结盟共抗曹魏方能维持鼎立之势,西蜀、东吴唇亡齿寒,西蜀进去、东吴保守,西蜀不进攻,等着东吴进攻曹魏?西蜀进攻曹魏,或主动或被动,东吴都必须配合西蜀之北伐,西蜀一败,东吴亦亡!其四、西蜀以汉室正统自居,丞相以匡扶汉室天下为政治理想,安居西蜀,何以服天下,何以安本心!丞相之北伐,非穷兵黩武,实乃大势之趋矣! 民心啊,,四川未经战火,人心思定, 曹魏那边也是刚刚平稳一段时间老百姓也想休养生息。蜀汉逆势而为,怎么能够成功?相反,秦末大乱,当时还没有平稳,也没有修养生息的政策,怎么打当然无所谓,,其后,楚汉鸿沟为界。刘邦想退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忘了是张良,萧何,还是韩信劝说刘邦,一旦休养生息,民心思定,就没法打仗了,,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话,回击项羽,才最后成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57875 工分:88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7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9楼&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21楼&按阁下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就应该龟缩于巴蜀和汉中一带,而不能和项羽争天下了?如果高祖不能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是如阁下所言被动防守,最多也就是如秦始皇时期的南越王朝一样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还是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下被完全吞没。事实上事在人为,只是汉高祖取得了成功而诸葛未能成功而已。22楼& 同学呀。。天下大势不同啊,,既然知道天下大势,就应该知道在三国那个时代的大势,魏国占有天下之十之八九,蜀国偏安川陕,这些是什么地方?怎么发展,能发展出什么样来,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蛮夷众多,能跟魏国比发展?蜀国主动出击才是唯一出路,其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当时之大势,被动防守,蜀国亡之不远矣;其二、蜀国内部成分复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等斗争不断,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转移内部矛盾,统一内部思想;其三,三国大势,西蜀、东吴只有结盟共抗曹魏方能维持鼎立之势,西蜀、东吴唇亡齿寒,西蜀进去、东吴保守,西蜀不进攻,等着东吴进攻曹魏?西蜀进攻曹魏,或主动或被动,东吴都必须配合西蜀之北伐,西蜀一败,东吴亦亡!其四、西蜀以汉室正统自居,丞相以匡扶汉室天下为政治理想,安居西蜀,何以服天下,何以安本心!丞相之北伐,非穷兵黩武,实乃大势之趋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57875 工分:8809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个人赶脚诸葛还是一个更偏向内政型是政治家 军事的话。。。略弱y23楼&如果诸葛是内政型人才的话,刘备何苦请他出山,要知道刘备手下内政型人才很多的。24楼&这个扯淡了, 谁的内政比诸葛亮搞得好? 刘备死的时候蜀国经济几乎崩溃了, 诸葛亮搞几年不但恢复, 还有能力北伐, 简直是开挂的手段。何况历史究竟刘备如何得到诸葛亮的, 还是个迷。 三顾茅庐是小说, 说不定诸葛亮是自己投奔的呢? 出师表也只是说了刘备破格提拔而已。诸葛是战略型人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治国三国无出其右者,治军一流,领兵打仗稍显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76035 工分:132
左箭头-小图标
L主威武,看演义看的很深入,可以说驴头不对马嘴。还少看点好,不懂就瞎折腾!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76035 工分:132
左箭头-小图标
撸主说了句司马懿是军事无能之辈???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胜过诸葛亮,他拖死了诸葛他用的少代价打败了诸葛,多看看史书吧,而且和诸葛对战胜多败少,多看看史书再来吆喝吆喝,别把演义搬来。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76035 工分:132
左箭头-小图标
撸主威武,撸主看演义看的很深入,可以说驴头不对马嘴。撸主少看点好,撸主不懂就瞎折腾,撸主哎。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7588 头衔:工程军空1师师长 工分:80064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对三国人物很是有研究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75660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LZ三国演义看多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46982 工分:6558
左箭头-小图标
扯淡吧,诸葛亮根本没可能恢复汉朝,只说两条,首先是人口,因为连年战争导致三国时曹魏的人口大约500多万,蜀汉只有区区100多万。再就是蜀汉因为先天制约(不产好马)所以士兵根本就不是中原骑兵的对手,冷兵器时代平原对战骑兵是决定战争的关键。蜀汉能苟安那么多年完全是地形的优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52321 工分:51899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在,蜀汉是一番天下,刘备不在,蜀汉是另一番天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88873 工分:34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是被神话出来的吧
政治上可能很强但谋略上肯定不如郭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10991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无稽之谈 纯属扯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22213 工分:8425
左箭头-小图标
阿斗明智,诸葛也赢不了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273
/ 排名:89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北伐时间太长 军心溃散 物资日益下降 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充 无法休养生息 北伐距离太远 整日征战 离家太远 士兵太过劳累 不免产生思乡之情 战斗力下降大部分兵力物力 财力用来北伐 国库已空 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发展 导致以后最终的失败战略上的失误 考虑到以上原因 战时不允许拖得太长 诸葛亮太过操急 (当年我老诸3气周渝 没想到如今被司马老儿如此儿戏般的玩弄)而魏只是按兵不动 稳定军心 利用地形 防守常年在外 疾病困扰 之后所托非人姜维有才 却也是纸上谈兵 太过相信自己能力 轻敌 没有很好的分析之后的战术布置错杀魏延(文长)成都失陷 本有魏延守成都则可保万无一失,且不说他出战可以阵斩邓艾父子,击溃魏军,就算他死守不出,恐怕,邓艾也无法破城,而姜维却大开城门 本想来个翁中捉鳖 却不料放进来就打不回去了 汉中失陷 加上北伐失败实力已全失 蜀已亡已北伐的失败也导致蜀最终走向灭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273
/ 排名:897
左箭头-小图标
简单地说是诸葛亮时机选的不对.隆中对时,他对刘备的建议是三分天下,等待天下有变再兴兵统一.而到他要北伐的时候,刚平定南中,战力不足.把曹丕病死,曹魏换新皇帝当作契机就贸然北伐,而曹魏此时尚属强盛时期,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将才对比也不足,加上事必躬亲、顾虑太多,战术上显得过于保守(以弱胜强的关键在于以奇取胜,举例说明李唐和窦夏的虎牢之战中,李世民就是带3000多的兵找机会直接冲击窦建德10万大军中营奇袭而胜).还有后勤不足,经不起消耗(这里也显出诸葛亮的矛盾做法,补给少就应该速战速决),后来司马懿正是抓住这点拖垮诸葛亮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4273
/ 排名:89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亲自指挥的北伐战役实际共有五次,分别是:228年1月出祁山,后因街亭兵败退军;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20余日未下粮尽退兵;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武都两郡而归,双方未交战;231年2月出祁山,后因粮尽退兵;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后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军。另有230年7月防御魏军对汉中的进攻,双方因大雨未交战,后来蜀军的反击作战史书未记载诸葛亮直接参加。本文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对其中的第五次北伐战役进行一些分析,其中一些分析与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同,特提出来讨论。
一、 役前的局势蜀国自231年6月第四次北伐撤兵后,已经有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了。因此蜀军此时不仅已经补充了第四次北伐的作战消耗,估计实力还有所增强。其中233年进行了平定南夷豪帅刘胄反叛的小规模作战。诸葛亮又使用木牛、流马将粮草运输至斜谷口一带,并沿斜谷建立粮仓,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好了准备。魏国在西线一直采取守势,没有与蜀国发生大的冲突。但是在东线,这两年连续与吴国有中等规模的作战。吴国在这段时间里,一直不断向魏国发动中等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233年吴主曾亲自出动进攻合肥新城,没有获胜。鉴于以前吴蜀双方对魏军事行动的不统一,此次专门进行了协调工作,约定双方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使魏军东西不能兼顾。 二、战前双方部署由于此前蜀军连续多次进攻魏关陇地区,魏国已经逐步在该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防线。当时双方在关陇地区的兵力部署大致是: 魏军:大将军司马懿、杨武将军郭淮率西线主力兵团屯于长安一带,5万人左右;征蜀护军秦朗(由魏明帝派来增援)率2万人随后赶到战区;另外在陇右的天水郡、祁山等地大约还有防御部队1~2万人,由于距离远,没有参战。故魏军在西线的总兵力约9万左右。其中参加本次战役的兵力为7万人左右。由于近三年西线没有什么军事活动,所以魏军在西线保持的基本兵力属于中等水平。考虑到魏军利用秦岭有利地形作防御作战,这些兵力已经足够了。《中国军事史》则估计魏军兵力不少于7万人。但是准确数字无记载。根据魏明帝严令司马懿在西线坚守不战,估计在西线是蜀军兵力占有一定的优势。蜀军:蜀汉丞相诸葛亮、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护军杨仪、征西将军姜维、讨寇将军何平、将军马岱等统大军出斜谷进军关中,总兵力号称10万人,实际估计8~9万人。(根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的记载)由于吴蜀建立了同盟关系,蜀军可以集中所有兵力与北线,除去汉中的少量留守、成都和南方的一些部队外,其余应都在这里了。由于蜀军前面恢复了近三年的时间,总兵力应当在11万左右。蜀军战役企图:考虑到陈仓已经成为坚固的要塞,而远出陇右难于及时形成对魏国的威胁和与吴国的协同进攻,加上魏军两线作战兵力不足,因此本次战役,诸葛亮冒险出斜谷直接进攻关中的中部地区。魏军战役企图:由于东、南线吴军的三路进攻对魏国威胁更大,因此魏明帝集中主力先迎战吴军对合肥、襄阳、广陵的进攻,以部分兵力增援西线,在西线依托有利地形坚守,以尽量避免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三、 战役实际进程在第一、二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从第三次北伐开始,改变了基本战略——不以夺占魏国城市为重点,而是以围困魏国战略要点,诱使魏军来援,自己控制强大的机动兵团以求在野战中歼灭魏军的主力。本次战役诸葛亮依然采取这一战略,希望寻求魏军主力决战。公元234年2月,蜀军开始自汉中沿斜谷向关中地区进兵。由于秦岭谷道崎岖难行,直到4月蜀军才到达关中的郿一带。此时,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河,在渭河南背水筑垒坚守。司马懿认为,如果蜀军依山东出武功,魏军的形势将比较困难;若蜀军西上五丈原,则魏军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诸葛亮率军出谷后,看到魏军已经沿河筑垒坚守,于是西上五丈原。魏将军郭淮认为蜀军下一步将自五丈原北进,占领北原,以切断陇道,威胁魏国的陇右与关中之联系,迫使魏军与其决战。因此建议抢先占领该地。司马懿于是派郭淮率部进占北原。当郭淮占领北原后正在修筑堡垒时,蜀军前军已经开始向北原进攻了。在郭淮发起反击后,蜀军的这一计划没有成功。接着,诸葛亮率大军假装向西前进,许多魏将均认为蜀军将进攻西面的防区。郭淮判断蜀军如此明显地西进,必定是声东击西,希望魏军主力西援,好趁机向东进攻阳遂。果然后来蜀军趁夜猛攻阳遂,由于魏军已有准备而没能成功。这时的形势是:蜀军在五丈原一带的渭河南岸地区占据了一块阵地,其东面是司马懿的主力沿渭河一线筑垒坚守,其北面是郭淮军依托北原的地势筑垒防御,其西面是坚固的陈仓要塞。只有南面是通往汉中的斜谷。从5月到8月,诸葛亮多次向魏军挑战,但是魏军坚守不出,这样渡过了100多天。期间诸葛亮考虑到魏军希望等蜀军粮尽自动撤兵,于是在当地进行屯田。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蜀军开始撤退。司马懿得到消息,开始准备发起追击,结果被蜀军打出的诸葛亮旗号所欺骗,担心这是蜀军的诱敌之计,又放弃了追击。等到得知确实情报后,蜀军已经安全撤走了。整个战役到此全部结束。自234年2月到8月共历时7个月。司马懿智谋与诸葛不相上下刘禅废人矣,魏国之所以能胜还在权术上魏国君主虽与诸葛亮相差太大但比刘禅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派宦官腐蚀刘禅,蜀国又兼国力`人口,经济诸方面原因所以大败,其实诸葛亮会治国而不会治人,一个性情中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65447 工分:238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大权在握,刘禅昏不昏,事实上没多大关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70217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不知道崔州平在你这个排行里算第几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71763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有一些错误第八名、徐庶号称“孝子”原名单福,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乃忠义之士。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机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曹仁不知其中有诈,中了埋伏,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这就是著名的火烧新野之战。
博望坡和新野都是诸葛之劳第二
相信你也是一个理性之人,分析的不会太过主观.精神可嘉.....新人第一次评贴,言论或许不够贴切.见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34352 工分:1891
左箭头-小图标
26楼&都是三国演义误人啊,很多历史都被篡改了,周瑜就一定比诸葛亮差吗,不是火烧赤壁蜀吴早就都亡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后来的三国之说了。周瑜除了火烧赤壁之外还有什么谋略,曹军败退,刘备倒是拿了荆州,周瑜要是厉害,会被刘备吃了块肥肉去,还有想到用火攻的就只有周瑜一个人吗,曹操手下谋士有几个都想到了,是曹操自己自大,以为冬天没有东南风,导致大败,实在想不到周嘟嘟还有什么厉害之处,诸葛不在刘备就是拥有徐州都失败了,诸葛在时,刘备就只有江夏,结果拿了荆州,取了益州,汉中也是诸葛平定的,诸葛每次北伐,吃大亏的到时北方,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几千户百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23832 工分:44
左箭头-小图标
毛线,诸葛亮“北伐”根本就没有计划成功。诸葛亮不是为了北伐成功而北伐,而是为了北伐而北伐!!!那个时候的四川根不能和现在的四川相比。那个时候的四川除了成都附近,其它地方都还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还是原始部落。诸葛亮为了维持蜀汉根本就是实行的“军国主义”,跟内部“封建势力”矛盾大得很!!必须要天天打仗用外部矛盾掩盖内部矛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416771 工分:878
左箭头-小图标
个人认为猪哥是想效仿汉高祖只是失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48465
左箭头-小图标
国家内忧外患,本来综合国力就不如魏国,还穷兵黩武,连年征战,这岂是治国之道,就想想现在的朝鲜要是天天没事就去骚扰一下美国,简直是自找苦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1919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三家分晋,三家归晋,历史的必然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90811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过分抬高郭嘉,但是细读三国志的国嘉传,不难发现郭嘉并没有独特的谋略,也就是说他想到的,其他谋士也想到了。郭嘉年轻,与曹操投缘,“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所以曹操对他的死很伤心。但也要看到他随曹操十一年,一直是军祭酒,没有升迁,封赏不多,说明曹操对他的才能还是心里有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90811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没有灭魏并不等于失败。诸葛亮五次北伐只是第一次街亭失守而败。弱国对强国,被动防守是守不住的。而且蜀国也不可能单方面裁军。不出兵,联吴也没有意义。如果吴联魏,蜀国就很危险。蜀国灭亡是在诸葛亮死后29年,那时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导致民不聊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90811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25楼&其实诸葛亮就是一个谋士而已,失去刘备后,无法图谋发展,几次东征都无功而返,还把西蜀经济拖垮了。换句话来说,如果东征出来,难保不仅仅会是一个丞相而已了。诸葛亮何时东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90811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25楼&其实诸葛亮就是一个谋士而已,失去刘备后,无法图谋发展,几次东征都无功而返,还把西蜀经济拖垮了。换句话来说,如果东征出来,难保不仅仅会是一个丞相而已了。说诸葛亮只是一个谋士的人,其实没有真正了解三国史。这里列出三国时代对诸葛亮的评价:/lu_linmtl/blog/static/8/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55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猪哥第一次北伐就是赵云丢失了箕谷,马谡丢了街亭,最后大败而且马谡不是被猪哥直接下令杀掉的向郎传——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裴松之注解:谡下狱物故28楼&街亭败不败已经关系不大了,关键在与张合过了大震关,过了陇山,而且还占了大震关,以大震关为依托,西可过街亭援凉州,南可依长安子午傥骆褒斜道3路强攻汉中,张合一过大震关,魏蜀第1次较量就攻守易行了。曹真的行动就证明诸葛的第一次北伐路线多么的可笑。猪哥可能不知道,兵法有云兵贵神速猪哥的进攻按部就班,根本就是儿戏一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32726 工分:131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人搞不清演义和史实.都是老罗害的.亮长于治国.用兵不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0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猪哥第一次北伐就是赵云丢失了箕谷,马谡丢了街亭,最后大败而且马谡不是被猪哥直接下令杀掉的向郎传——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裴松之注解:谡下狱物故街亭败不败已经关系不大了,关键在与张合过了大震关,过了陇山,而且还占了大震关,以大震关为依托,西可过街亭援凉州,南可依长安子午傥骆褒斜道3路强攻汉中,张合一过大震关,魏蜀第1次较量就攻守易行了。曹真的行动就证明诸葛的第一次北伐路线多么的可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39256 工分:46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袁绍手下的沮授田丰都不提及的,这两位也不是泛泛之辈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4429 工分:1200
左箭头-小图标
都是三国演义误人啊,很多历史都被篡改了,周瑜就一定比诸葛亮差吗,不是火烧赤壁蜀吴早就都亡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后来的三国之说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35110 工分:2795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诸葛亮就是一个谋士而已,失去刘备后,无法图谋发展,几次东征都无功而返,还把西蜀经济拖垮了。换句话来说,如果东征出来,难保不仅仅会是一个丞相而已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46072 工分:8937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扯淡了, 谁的内政比诸葛亮搞得好? 刘备死的时候蜀国经济几乎崩溃了, 诸葛亮搞几年不但恢复, 还有能力北伐, 简直是开挂的手段。何况历史究竟刘备如何得到诸葛亮的, 还是个迷。 三顾茅庐是小说, 说不定诸葛亮是自己投奔的呢? 出师表也只是说了刘备破格提拔而已。20楼&个人赶脚诸葛还是一个更偏向内政型是政治家 军事的话。。。略弱y23楼&如果诸葛是内政型人才的话,刘备何苦请他出山,要知道刘备手下内政型人才很多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06020 工分:86900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个人赶脚诸葛还是一个更偏向内政型是政治家 军事的话。。。略弱y如果诸葛是内政型人才的话,刘备何苦请他出山,要知道刘备手下内政型人才很多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6886 工分:123767
/ 排名:8590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7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9楼&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21楼&按阁下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就应该龟缩于巴蜀和汉中一带,而不能和项羽争天下了?如果高祖不能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是如阁下所言被动防守,最多也就是如秦始皇时期的南越王朝一样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还是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下被完全吞没。事实上事在人为,只是汉高祖取得了成功而诸葛未能成功而已。同学呀。。天下大势不同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3615 工分:10171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7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9楼&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按阁下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就应该龟缩于巴蜀和汉中一带,而不能和项羽争天下了?如果高祖不能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是如阁下所言被动防守,最多也就是如秦始皇时期的南越王朝一样苟延残喘,最后的结局还是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下被完全吞没。事实上事在人为,只是汉高祖取得了成功而诸葛未能成功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08612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个人赶脚诸葛还是一个更偏向内政型是政治家 军事的话。。。略弱y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07987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说实话,排名后几名我不置可否,但前2位有待商榷,诸葛亮有点被神化,个人感觉郭嘉不是早死,这两人的对弈都不知鹿死谁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07834 工分:30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 显然还需要扫盲,诸葛孔明的卓越才智是政治外交能力和大局观,军事能力只是一般。不要抱着三国演义说事,你这个帖子错误太多,建议你有空看看史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55
左箭头-小图标
猪哥第一次北伐就是赵云丢失了箕谷,马谡丢了街亭,最后大败而且马谡不是被猪哥直接下令杀掉的向郎传——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裴松之注解:谡下狱物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55
左箭头-小图标
15楼& 尼玛,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演的双黄,如果那次司马懿干掉老诸那司马懿回去马上就被杀,还有魏延其实不比诸葛亮差,诸葛亮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姜维就一草包,空城计是编的历史上没有裴松之的注解里面解释的很清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05033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尼玛,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演的双黄,如果那次司马懿干掉老诸那司马懿回去马上就被杀,还有魏延其实不比诸葛亮差,诸葛亮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姜维就一草包,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1623 工分:62087
左箭头-小图标
13楼&诸葛亮就一书呆子,书生空谈误国。所以诸葛亮只配给司马懿提鞋。就算不是神,也不至于是书呆子吧?难道历朝历代的人都是傻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82944 工分:21886
左箭头-小图标
诸葛亮就一书呆子,书生空谈误国。所以诸葛亮只配给司马懿提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94540 工分:9932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7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9楼&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对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9609 工分:701
左箭头-小图标
不对哦!诸葛亮很牛X么?那么是谁阻挡其北伐?司马懿很差么?那么又是谁的儿子监理晋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42976 工分:818
左箭头-小图标
根本原因是蜀国没有强大的国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96381 工分:1914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7楼&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蜀国就那么容易打 不论剑阁 还是葭萌关 那个不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地界 没几个邓艾 能干出偷渡阴平的事说到底 蜀国是在穷全国之力跟魏国拼命 而魏国只是两州之力据蜀 那就简单了 拖死你就完了 后几次北伐无功而返 就是军粮吃完了 人家也不跟你打 蜀国想战 要求速胜 可是魏国就是跟你拖 到最后 你那点地盘 能跟魏国拼综合实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56377 工分:3292
左箭头-小图标
话三国智谋人物前十名,没有陆伯言,这是不可想象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8016 工分:57048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听过吧?无论诸葛是否一心恢复汉室,他的路就只有一条:跟魏国打而且打下去。你自己想锁起来发展经济,魏国不会发展经济?以蜀、魏的版图、人口差距,拼经济只会越拼差距越大。别忘了还有吴国,贼精的孙权肯定不会做出自己出兵拖住魏国,让蜀国单独发展的蠢事。届时魏国大兵压境汉中,严重威胁汉中平原的农业生产,甚至分兵从上庸、房陵攻川,蜀国怎么抵挡?御敌以国门之外是诸葛能选的最好的办法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03611 工分:17
左箭头-小图标
傻B作者,看演义看多了,拿演义当正史才能写出这种傻B文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96381 工分:1914
左箭头-小图标
唉 演义里的事也能拿出来这么认真的推敲一下 不容易 蜀国北伐 本就是不自量力之举 国小民弱 正可谓先天不足 去挑战魏国 本就是不智之举 何来的天时 北伐失败 就是自身实力不济 兵是精兵 可粮草不足 就这么拖下去 你耐我何 至于说什么怕战避战 那更是无稽之谈 张颌的死 是司马懿夺权的政治手段 曹操一死 司马懿才有机会掌握魏国实权 与兵败没什么关系本来蜀国夷陵之战家底输光 早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势力 就应该关门御敌 我自猛力发展经济 待天下有变 可恢复刘邦立汉之功 诸葛亮确实穷兵黩武 连年北伐 哪有不灭的道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738481 工分:4084
左箭头-小图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楼主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3965 工分:15655
左箭头-小图标
实话说,诸葛亮是被神话出来的,他只是一个谋士,也等于参谋。还是需要刘备这样子的统帅才能打胜仗,自己领兵打仗就差得远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621 头衔:戈壁滩上牧狼人 工分:1215721
/ 排名:157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精神可嘉,转主帖鼓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67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十大谋士排名!(经典版)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信和诸葛亮谁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