酔汉我用古文怎么说写

清代禁书版本丛谈
《钝吟全集》《博物典汇》《刘氏鸿书》《琅邪代醉编》《古文奇赏》合辑--《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年04期
清代禁书版本丛谈
《钝吟全集》《博物典汇》《刘氏鸿书》《琅邪代醉编》《古文奇赏》合辑
【摘要】:正钝吟全集 清冯班撰 清康熙七年戊申(1668)至十八年己未(1679)汲古阁刊 六册《禁书总目》(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载:《钝吟集》,冯班撰;《补遗二》载:《钝吟集》,虞山冯班著.悖逆妄诞,语多狂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56.3【正文快照】:
钝吟全集清冯班撰清康熙七年戊申(1668)至十八年己未(1679)汲古阁刊六册《禁书总目》(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载:《钝吟集》,冯班撰;《补遗二》载:《钝吟集》,虞山冯班著。停逆妄诞,语多狂吠。冯班,(清)舒弟。字定远,号钝吟,诸生,说诗力排严羽。尤不取江西宗派。而论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冠卿;;[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1年01期
李湍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吴怀祺;[J];史学史研究;1982年01期
寺地遵,曹隆恭;[J];中国农史;1982年01期
毕可生;;[J];甘肃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鲁赣;[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3年04期
胡士信;[J];油气储运;1984年02期
崔富章;[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J];北京档案;1984年00期
钱亚新;[J];图书馆论坛;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鸥;;[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林复生;;[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李燮平;;[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王钟翰;;[A];北京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徐丹俍;;[A];北京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庞晓梅;;[A];北京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神田信夫;陈晖;;[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阎崇年;;[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阎崇年;;[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赵志强;江桥;;[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日本樱花学园大学教授
田仲一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澳大利亚Tasmania大学亚洲研究系博士
郭精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图书馆员
仇江;[N];中国文化报;2000年
邓遂夫;[N];光明日报;2000年
;[N];河南日报;2000年
李培栋;[N];社会科学报;2000年
陈福康;[N];文学报;2000年
田晓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王宝生;[N];中国化工报;2001年
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解玉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宝山;[D];西北大学;2004年
程燕;[D];安徽大学;2005年
敖拉;[D];内蒙古大学;2005年
许建平;[D];兰州大学;2006年
程水龙;[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史广超;[D];复旦大学;2006年
王立民;[D];复旦大学;2006年
石祥;[D];复旦大学;2006年
姜修宪;[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焦体检;[D];河南大学;2002年
安宏涛;[D];黑龙江大学;2003年
李天明;[D];河南大学;2003年
史广超;[D];河南大学;2003年
商艳涛;[D];河北大学;2003年
蒋莉;[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邹明军;[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徐艳;[D];河北大学;2004年
王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房丽丽;[D];吉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唐·李白《月下独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唐·李白《月下独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朝代:唐 作者: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作品简介】
  《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月下独酌》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杯中之影、月下之影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体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更多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三百首栏目。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本诗的核心】
  本诗的核心在一个&独&字之上。在全篇里,身在一个活生生的人类社会的才子,在花好月圆的春夜,却只能和月亮与自己的影子&对饮&而&成三人&,充分地突出和说明了他的孤独寂寞和与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放浪形骸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的其他渲染也是为了突出这一个&独& 字,作者人格的孤独和在现实中的寂寞。所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千年来传诵不朽的名句精华,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时自得其乐,而在作者自己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无限的凄凉。
  为了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凄凉,作者在不经意间应用了大量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把天边的明月和自己身下的影子,和自己拉到一起,且歌且舞,在漫烂的春夜觥筹交错,远离人间的喧嚣和争斗,一醉方休!而月亮和影子的人格化,恰恰是将现实中的别人物格化了。在此时作者的心中,明月和影子虽然没有生命,但却是自己最纯粹的朋友和伙伴。
  然而忘情的相聚痛饮总是有散席的一刻,作者不得不面对&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无奈。可是铁了心,看透了世间事的,最后在面对散席的时候,定下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誓言。由此进一步突出了本文的核心:&独&!孤独与寂寞,不仅仅是在今日此时,今后的漫长岁月,也找不到能与自己同饮的人了。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更多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三百首栏目。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5]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读者知道了明月对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作者介绍】
  (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行路难》、《》、《》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lǐ b&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更多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对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曾对有过这样的评价&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英汉对照】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DRINKING ALONE WITH THE MOON
  Li Bai
  From a pot of wine among the flowers
  I drank alone. There was no one with me --
  Till, raising my cup, I asked the bright moon
  To bring me my shadow and make us three.
  Alas, the moon was unable to drink
  And my shado
  But still for a while I had these friends
  To cheer me through the end of spring&.
  I sang. The moon encouraged me.
  I danced. My shadow tumbled after.
  As long as I knew, we were boon companions.
  And then I was drunk, and we lost one another.
  &Shall goodwill ever be secure?
  I watch the long road of the River of Stars.
所属内容分类:
本文相关文章醉美诗词 |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_古文故事-爱微帮
&& &&& 醉美诗词 |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赏析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不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难以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每日一问: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回复0123把答案发给你
点击展开全文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