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 慕容时期,哪些国家与南燕同时存在

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汉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汉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离心力渐强,导致了很多原南朝权贵军阀跟随归顺南梁的侯景发动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不久周静帝禅让,杨坚代周建隋,于开皇九年下诏灭南朝陈,中华大地重新统一。
  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3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最终丧亡于隋朝之手。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汉人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宋武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共收复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胡夏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并在两年后(420年)如同魏晋旧事篡位,建国南朝宋,东晋亡。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至440年由北魏统一后,方与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
  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人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由于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此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时常发生骨肉相残的大屠杀。
  宋武帝去世后由宋少帝继立,因为嬉戏失德,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所杀,改立宜都王义隆,是为宋文帝。他后来与北府名将檀道济铲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至此政局稳定。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了「元嘉之治」。430年开始,宋文帝屡次北伐,但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
  ,又使南朝宋失去能与北魏制衡的大将。于是当北魏发生盖吴起事时,南朝宋因内部矛盾,没能即时北伐。到450年时,宋文帝再度北伐,初期取得较大战果。450年秋末,魏军全面反攻,甚至一度进抵长江北岸,但因水土不服,将士多染病而北还。南朝宋在此后,国力衰破,无力再举。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三子刘骏趁机率军夺位,即宋孝武帝。他为人荒淫猜暴,奸淫其侄女,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广陵城。当时民谣言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即表示这段历史。其子前废帝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为湘东王刘彧所杀,是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杀宗室,使宋孝武帝的子孙尽亡。其子宋后废帝继立后政局动汤,履有叛变,将军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于478年篡位,建国南朝齐,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23年。
  齐高帝属于兰陵萧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当时皇帝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萧昭业继立,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然而齐帝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握。萧鸾有意篡位,杀齐帝后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帝的子孙都被杀尽。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其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在次年萧衍篡位,建国南朝梁,史称梁武帝,南朝齐亡。
  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事,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梁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可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梁。至503年始,北魏与南朝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役大败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516年寿阳之役击溃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梁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 梁
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关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攻至洛阳,但因孤军无援,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最后失败。
  东西魏时期,东魏将侯景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南朝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他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梁将萧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但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建康沦陷后他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性打击。梁武帝最后饿死,侯景先后立杀梁简文帝萧纲及萧栋,最后篡位,建国汉。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各军互相牵制,不愿讨伐。之后由广州太守陈霸先率军与湘东王绎派遣的王僧辩合进攻灭侯景。
  湘东王绎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之后据守益州的武陵王纪称帝并攻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夺走。次年,萧詧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西魏立他为魁儡,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方智为帝,即梁敬帝。而后北齐迎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为梁帝。陈霸先于是率军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溃北齐南侵及王僧辩余党,专政梁廷。最后于557年篡位,建国南朝陈,史称陈武帝,南朝梁亡。
  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一家。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
  陈武帝是吴兴人,为南方吴人。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由于陈武帝无法尽数平定而采安抚的方式。
  武帝死后其侄陈蒨继位,即陈文帝。此时盘据两湖的王琳叛变,联合北齐、北周大军东征建康。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止北周顺江东进。至此国势方定&&
  。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使南朝陈国势强盛。
  文帝去世后由太子伯宗继位,即陈废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即陈宣帝。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南朝陈共伐北齐。陈宣帝有意收复淮南于是同意,并于573年派吴明彻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
  陈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时为最广。太建五年伐北齐,得和、南司、衡、巴、罗、定、扬、霍、合、江、西楚、东广、淮、泾、南谯、东豫、光、建、谯、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仅恢复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复了淮北的部分州县。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本能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后北周趁机攻灭北齐,并在577年南征,陈军惨败,南朝陈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北周朝政内乱,北周遂无意南征。
  杨坚在建立隋朝后陈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陈后主。他荒淫奢侈,国政大乱,朝政极度腐败。当时官吏剥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隋军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南朝陈国力大衰。
  588年,隋文帝任杨广为主将,发动南征。陈叔宝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朝陈遂亡。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汉人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北朝时期自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华北开始,至589年隋灭陈为止。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对峙、北齐北周对峙三个时期,并包括隋立国至灭陈时期。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胡化汉人所建。
北魏兴起与汉化运动
  北魏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珪与后燕交恶,发生多次战争,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
  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华北战争。在439年攻灭北凉精辟结束「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南朝宋对峙。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虽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打击佛教,成为三武灭佛之一。
  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反攻南朝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力压倒南朝,但军力也大损。
  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爱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
北魏孝文帝元宏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母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孝文帝可能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齐名义,率众南迁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元宏。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迁都后在三年间展开汉化运动,例如全用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跋氏为元氏)并同汉人世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然而,虽然南迁的鲜卑人提升了文化素质,但使得暮气重重的鲜卑贵族趋向奢侈及文弱。而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齐后皆无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成为日后六镇民变的原因之一。
  494年太子元恂意图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穆泰、陆叡于平城拥王兵变,后被镇压,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走入下坡。
六镇民变与北魏分裂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由宣武帝继任。他沉迷佛教,国政大乱,贵族竞相奢侈。孝明帝继任后,由胡太后执政。胡太后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怿并宠信元叉、刘腾。元刘二人因与清河王不合而叛变,并掌控朝政。刘腾去世后,到525年孝明帝与胡太后方平定乱党。但胡太后依旧如故,并与孝明帝不合。而后北方发生六镇民变,北魏走向灭亡之路。&
南北朝作品
早在北魏初年,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于阴山黄河一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等六镇来拱卫首都。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担任,将士多是鲜卑族或汉族的高门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可随时返京任职。但在迁都洛阳后,六镇地位下降。由于仍保有鲜卑原始习性,被汉化的贵族歧视为「代北寒人」,将领升迁备受压抑,心怀不满。最后北方贵族与屯兵于523年发生六镇民变,秦陇、关东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事。此事历经三年方定,并形成许多军阀。其中以镇守晋阳的尔朱荣的势力最大,他曾攻灭关东势力最大的葛荣。
  孝明帝意图联合尔朱荣对付胡太后,但被胡太后毒死。胡太后先后立孝明帝独女敬哀公主及堂侄元钊为帝(即幼主)。同年尔朱荣以替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军攻占洛阳,掌控朝政,史称河阴事变。他在河阴将北魏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杀死大臣两千余人,改立孝庄帝,尔朱荣则于晋阳遥控朝政。孝庄帝愤为魁儡,于530年在尔朱荣晋见时亲自杀掉。而后尔朱荣之子尔朱兆及从弟尔朱世隆拥长广王元晔为帝,攻下洛阳后杀孝庄帝,改立节闵帝。同年军阀高欢于信都拥元朗为帝,并在532年攻下洛阳后,改立孝武帝。
  孝武帝为其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贺拔岳对付高欢。高欢先发制人,于534年杀贺拔岳。孝武帝则任宇文泰代之,并与高欢决裂,投奔宇文泰。高欢追之不及,改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孝武帝西奔后不久被宇文泰所杀,改立南阳王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长安。北魏于534年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灭亡。
  总括而言,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连鲜卑族姓氏也烟消云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北朝崇尚汉族文化,为后世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东西魏对峙
  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周与北齐的对峙。基本上东西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由于东魏继承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魏在多次进攻后皆失利,双方的对峙至此已定。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本身也是胡化汉人,使得在政治上较倚重鲜卑族。后来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高欢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夥伴,这些皆为后来的北齐打下坚固基础。然而他战术不及宇文泰,三次战役屡败。536年高欢率窦泰等人西征西魏,于潼关战败,窦泰自杀。隔年高欢趁关中大饥&
时率军再度西征,于沙苑之役败给军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分裂局势大定,战场也转向河东地区。546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于玉壁和西魏守将韦孝宽发生玉壁之役。最后高欢战败,死伤七万余人,隔年病死于晋阳。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之。他凶横暴烈,奸淫大臣妻子,后被家奴刺死。高洋继任后于550年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亡。他建国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在八柱国等将领协助下,有效地抵抗东魏的多次进攻,巩固西魏局势。当时西魏在经济及文化不如南朝梁及东魏。他让苏绰等人改革,建立关中本位使胡汉将领同心协力、设置府兵制以建立职业军人,维持尚武精神。这些皆使西魏国力强盛,也影响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集团分布。宇文泰趁南朝梁于侯景之乱后诸王内斗之际,先后攻下蜀地及江陵,并立西梁为魁儡国。西魏帝后由废帝、恭帝相继继立。556年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宇文护专政。他于隔年废西魏恭帝,建国北周,立宇文泰子宇文觉为北周孝闵帝,西魏亡。
北周与北齐对峙
  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齐文宣帝建国。齐文宣帝先后击败库莫奚、契丹、柔然、山胡(属匈奴族)等族,并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区。在经济方面,农业、盐铁业、瓷器业都相当发达。北齐大致上同北魏,持续推行均田制。这些使得北齐的国力在初期均胜过北周及南朝陈。然而齐文宣帝在后期荒淫残暴,并为了维护鲜卑贵族,屠杀汉人世族。他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使得北齐国势衰落。齐废帝继立后,由其叔高演辅政。但高演不久即篡位杀帝,是为齐孝昭帝。齐孝昭帝在位期间,国力渐渐复元,还亲征库莫奚。但于两年后去世,由其弟长广王高湛继立,即齐武成帝。齐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南朝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北周继承西魏版图,于556年由周孝闵帝立国,但朝政由堂兄宇文护掌握。周孝闵帝意图联合赵贵、独孤信推翻宇文护。然而被其发现,赵及独孤二人被杀,周孝闵帝于隔年先废后杀。宇文护改立宇文毓为帝,即周明帝,但于560年又毒死周明帝改立宇文邕,即周武帝。周武帝采韬晦之计,在十二年后成功杀死宇文护,亲掌朝政。周武帝为人英明雄伟,在他任内推动多方面的改革,使北周国力更盛。577年周武帝东征昏庸混乱的北齐,于隔年攻克邺城,北齐亡。周武帝统一华北后又获得李德林等关东世族的归附,声势浩大。他立即南征南朝陈,但于同年逝世,而后北周发生内乱,使得南朝陈得以维持下去。以贺拔岳、宇文泰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则暗中支持着汉化。我们知道,关中地区是周文化的发源地
,从苏绰、卢辩等汉族士人倾向来看,周文化此时在关中仍有一定影响,更为重要的是
,它是华夏族的正统文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与山东、江左所传承的魏晋文化相比,亦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苏绰等人提出了采用古代周朝的六官制度,来改组政府的措施。虽然宇文泰死后,宇文护专横朝政并削弱汉化,但是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开始亲政之后,北周开始奉行只要不妨碍地主阶级专政的实质,不削弱地主阶级对人民统治的力量它是可以付诸实施的政策。北周宇文邕这样做,就可以使得北周最大化而且不冒进地推动汉化改革。
  北周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摒弃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宇文邕注重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
  仅仅说军事方面,宇文邕当政期间也大量地吸纳汉族为兵源,并且使得汉族和鲜卑族的将士们懂得协调作战。而不像北齐那样,鲜卑人嫉妒汉族,汉族惧怕鲜卑族。
隋朝建立与统一
  杨坚为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他的女儿为太子妃。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他杀宗室功臣宇文宪并大撤诸王就国。杨坚开始集结周廷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周宣帝去世后,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由外戚杨坚专政。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反杨。杨坚得李德林策划,以韦孝宽等人平定。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隋,北周亡。587年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588年隋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杨广为主将,同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陈。隔年隋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自永嘉风暴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时代」结束,进入「隋朝时代」。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伟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是那几个国家_百度知道
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是那几个国家
提问者采纳
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统治区域有今河北。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史称前赵,史称西燕,率众东归,西域诸国先后归附,统一整个北方。代亡,百姓困苦,至其子赫连昌时,并杀段业,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继续与北凉作战,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大将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自立为帝。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夏亡,加上又发生内讧,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抵新疆葱岭。405年、山东,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并设官建号,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建国后。二年后称帝。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并正开始北渡黄河、新疆,乌孤自称大将军,冉闵诛胡羯。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子李歆继位,攻破张掖。
八,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
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而且施政暴虐。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氐人纷起响应,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后司繁死。401年,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改称皇帝,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前燕灭亡 ,苻洪死,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
二。淝水之战后。310年,历六主,淝水之战,355年。
慕容氏灭冉魏后,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354年,后燕被分成二部,建都成都,用官牛者,僮仆四万余人,极盛时占有山东,大单于,改称秦王,强占田地。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建康公、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北燕灭亡,刘聪即位,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子苻生立,在其地设立高昌郡,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352年称帝,史称后赵,控制了西域,乾归尽有陇西之地、大单于,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夏胜光元年(428年)、部曲,迁回乐都。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政刑酷滥。初附于后凉吕光,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被吐谷浑所俘。苻坚以王猛为统帅,国仁自称大将军? 。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穷奢极欲,因此政局很不稳定,次年攻下广固,赋役繁重,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堆聚如山,子乞伏暮末继位。前燕社会较安定。建都成都。次年。自此常对北凉作战、陕西的一部分,击败前秦苻丕,又西越流沙。北燕太平元年(409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建国号北凉,在莱阳自称大将军、益二州,子乞伏炽磐继位,三年灭西晋,史称南燕。在魏军压力下;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414年攻灭南凉,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湖北,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国号成。慕容泓兵势大振,建立的国家,于386年自称皇帝,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亡于晋
十九,政治也渐趋黑暗、张掖三郡,即斩弓人,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33年,为拓跋氏的一支。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吕光攻破焉耆,于350年篡夺后赵石氏政权。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公元304年,立国凡76年、张掖公、敦煌一带。其时。公元385年,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俘获慕容,国仁聚众十余万,有众10万,其所表现的官制,羯族石勒自称赵王,慕容德死,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陕西和江苏。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在冯跋的支持下,西凉灭亡。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慕容德弃邺南下,自称济北王,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舆服制度、大单于,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东晋桓温率军攻秦,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凉州刺史,呈现一派「小康」气象,至421年灭西凉,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308年称帝,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自称凉王,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公元337年,北魏攻占滑台,370年灭前燕。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王国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改称秦王,自枋头西入潼关,以致府库空虚,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其所搜刮的钱绢、大单于。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经济发展迅速,西秦遂亡、平西王,即杀作者而并筑之,苻坚病卒,还封固山泽。
六、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
五。这时,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又迁于邺、龟兹等三十六国,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公元409年,筑勇士城为都。
十七。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2年乾归死,俘赫连昌,不得不迎战,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385年杀苻坚,建都邺,称河西王、武兴,次年死、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西燕亡。388年国仁死。
九。351年被冉魏所灭。
十三、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永嘉之乱后,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386年称帝。同年败于姚兴,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南凉遂亡。南燕建立后;如其入也,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经济。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政权陷于瓦解、河南等地。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383年,共四十四年。
十二,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安徽,纵兵暴掠,接受东晋官爵,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称帝。刘裕灭掉后秦后,西凉力不能敌,376年灭前凉,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杀慕容泓,保持其部落编制,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兵败后归于慕容泓,都长安。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
十六,深受汉文化影响,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青海各一部。力微卒,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势力不断发展,遂降附后秦、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组织屯田垦荒,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史称冉魏,攻龟兹,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攻占洛阳、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尽徙鲜卑入关中,改国号为汉,置百官。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勤心政事,取长安,魏攻陷上邦,后进封代王,苻坚败亡。417年病死。后攻下邺城。
401年段业杀男成,关陇流民率西归,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石虎死,但好游乐,建立后凉,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被称为河西鲜卑,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据敦煌自称大都督。351年称大秦天王,后乌孤死。399年段业入据张掖。428年炽磐死。苻坚即位的几年内,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夏胜光四年(431年)。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秃发乌孤时期,史称后秦。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国力渐衰。318年、山西。400年、雍及氐,自称大都督,刑政宽和,自称大都督,自称燕王,苻健继领其众,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都与中原一致、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后北魏破中山。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中原云扰、东,并带来了生产技术,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分国人为中。淝水之战,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冉魏(350-352)汉冉闅
后赵主石虎有养子汉人冉闵,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辽宁的一部分。319年改国号为赵。同年,民多叛亡,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迁往陇西,慕容称燕王。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葬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形成「或百室合户。329年灭前赵、甘肃,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其弟猗卢总领三部,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后燕亡,锥入一寸,398年(魏天兴元年)、宁夏、凉公。
七,有骑士40余万,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甘肃,高云被部下所杀,称河南王,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蒸土筑城,乃下书省徭薄赋」,国号大秦,兄慕容超嗣位,冯跋自称燕天王,士气低落、凉州牧,牧犍出降,随后进兵围邺,建都长安、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夏昌武元年(418年)。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东逃至高句丽,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官民对分,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国号大秦。350年、大单于、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沮渠蒙逊杀段业,前秦逐渐崩溃,欲率众还关中。
十八、羌十万余户于关东,百姓困穷」的情况。
四。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迁都后,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李雄在位三十年、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称晋征西大将军。304年、广夏二郡,诸部离叛。此后有数码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发展农业,并领秦河二州牧,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
二十,后南凉降于西秦,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 康宁 ,据有关陇。公元397年,超被俘斩,北燕太兴六年(430年)。慕容宝为后燕帝时,北凉遂亡。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地租比率,攻破邺都,宝北逃奔至龙城。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因被北魏所逼。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又造五兵之器。405年迁都酒泉。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大都督,其弟继位。史称南凉,慕容垂为先锋、西3部,暮末出降,国号“魏”,五年后,冉魏灭亡,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前秦势力渐强大、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改称凉王、贵州的一部分,国仁代镇,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并定居于此、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苻健遂攻占长安。晋太元九年(384年)、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八王之乱后,日费万金,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自称夏皇帝,并于400年迁都苑川。338年。鲜卑贵族都想东归,自称大夏天王,弟乞伏乾归继位,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不愿留在关中。统治区有今陕西。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公元369年。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南燕灭亡、汉(前赵)(304&#47。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苻坚淝水兵败后,……射甲不入。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徙氐,恂自杀,据有青,乘机袭取乐都,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建北凉。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全力进攻东晋,占有朔方之地,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晋太元九年(384年),实行胡汉分治、河南。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杀慕容永,连年不收。399年迁都于乐都,为其属国,冯跋「励意农桑。433年蒙逊死,后赵主石虎徙秦,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建国西凉,刘渊死,蒙逊遂以此起兵,后北凉背盟进攻,为氐族苻健所建。
十,称河南王;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史称前秦,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被子寔君所杀,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回江南,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三秦王,乞伏鲜卑酋长。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他每征一地。公元319年。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前秦大败,制法律、石虎的进攻,余户则分置武威,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立国于高昌,苻洪降晋。
十五,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委政宠幸,战事稀少;用私牛者,又诛杀功臣、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 352年前燕杀冉闵,途中为逊所败杀。苻坚被害后,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都要纳钱。412年蒙逊迁都姑臧,归附北魏、兖地区,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四。此外。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五胡十六国简介
一,子牧犍继位,自领东部,史称后燕。什翼犍兵败奔逃。在此基础上。至此,苻健坚壁清野。公元301年。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大将军。
十一、燕王,召集诸部。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史称西秦、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306年称帝。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378年取东晋的梁。苻坚自恃强盛。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并徙胡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赵(匈奴)、西凉(汉),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前燕(鲜卑)、后燕(鲜卑)、后秦(羌)、后凉(氐)、前凉(汉)、西秦(鲜卑)、前秦(氐)、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南凉(鲜卑)、北燕(汉),总称十六国、后赵(羯)
东晋十六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