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运营模式没夜间模式

文 | 阑夕前段时间,和腾讯网的总编王永治聊到新闻的概念问题。在狭义的文本上,新闻受到所谓「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如——的制约,具有相当专业尺度。互联网打破了新闻载体的传统屏障,却遵循着历史范式,至少在数字时代的早期,我们会称新浪、搜狐这些门户是新闻媒介,而不会将木子美的博客内容也归纳进来。至于解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似乎谁也难以说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坐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新闻的边境线被不断划向外围,以今日头条为首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将泛资讯尽数收容,在用户的赞成票中,笑话、故事、段子、评论等形而下学的内容被混杂在新闻的瓶子里,供人各取所需。所以王永治说,马化腾之所以会对腾讯媒体业务感兴趣——在很多第三方的报告中,腾讯新闻这款应用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排在第一了——就是因为用户口味的变化,导致原有的竞争优势失去了焦点。就像新闻客户端的纠缠在短短数年内即宣告终结,最大的原因就是今日头条以「门外汉」的角色进入,并在用户使用时长的瓜分上取得了惊人的成效。这让门户意识到移动端的产品不再只是既有新闻内容的重组和折叠。木已成舟的悲剧在于,如果是将现有新闻客户端予以「今日头条化」,也就意味着与提供收入支持的中高端品牌广告主分道扬镳。事实上,今日头条至今也在解决它的格调问题,这是一个「有所得必有所失」的选择。因此,只有硬实力足够的腾讯,才得以在今日头条一路狂飙的阶段,把天天快报进行单独立项,解决了腾讯新闻的进退两难。天天快报所取得的成效,是在受到腾讯各大平台全量导流的背景下,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了新闻阅读的瓶颈。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是具有消耗特征的,普通用户的阅读数量很少超过10条/天,即使专业用户也不会超过100条/天,但天天快报的向下兼容——拉入海量的娱乐化、碎片化、非标准化的泛资讯——之后,轻而易举的超过了这组对标数字。王永治以编辑思维和用户思维来锚定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两款产品:「区别就是你是不是预先的去对内容作出判断。比如腾讯新闻的App里是绝对不会出现养生类的信息的,但是这类信息在天天快报里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分类,他们的口味,决定了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更多的被推送出来。」与此同时,今日头条的处境,也由被「围剿」演化成为和腾讯「单挑」,那些曾经并驾齐驱的对手均呈体力不支的现象,只是内容市场存量巨大、且边际成本极低,并无赢家通吃的规矩。至于沸沸扬扬的内容补贴——天天快报这边有「芒种计划」,今日头条那边有「千人万元」——则近乎于旧时媒体开稿费的变体,这种习惯本来趋于消亡,只是受到微信公众平台强大变现能力的挤压,导致对于优秀内容的追逐必须注重等价交易。企鹅智库的负责人王冠,在另一场活动上讲了两种自媒体的生存模型,一种是「我有一种梦想」,即多数见诸于报端的明星级自媒体,借着资本跳板走上人生巅峰,另一种是「我活得很舒服」,在这部分群体看来,个人的愉悦和舒适,是优先于事业的。平台补贴所青睐的,自然是后者,几乎所有发力内容产业的互联网企业,都直接或间接的表达过希望解决创作者生计问题的愿景。只是说话归说话,真正接近这个目标的,恐怕一个也没有。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循环的建立。补贴的根本,源于竞争策略,就像滴滴和Uber的「撒币战」,只是为了取悦供应商的倾斜,它的持续性必将终结于竞争结束的那一天。在合理的模式下,分成取代补贴——也就是产品自身的收入割让替换掉了那笔终将坐吃山空的专项资金——才是检验平台健康指数的关卡。也只有商业化最好的平台,可以将流量卖出最值钱的价格。在PC时代,尽管同属「广告营收」,新浪和百度的挣钱逻辑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依靠的是几百个高净值的大客户,每年年底的续签是销售团队的重中之重,后者接收的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客户,几千块钱的投放量级,也可以借由分发系统消化。对于用户的细分能力,决定了新浪和百度的盈利路径,这种局面,也在渐成入口的新闻客户端上重演。在腾讯的广告体系中,广点通和智汇推两款产品划江而治,前者切掉了社交产品的流量,后者拿下了媒体产品的流量。天天快报所依托的,就是智汇推的广告售卖渠道,据王永治所称,随着用户体量的增大,天天快报的内容和广告,已经能够在部分省市分发到地市县级,并拿到那些连当地都市报都看不上的低到数万元的投放订单。广告收入的增长——2016年Q1都还在90%以上——会是腾讯争取内容供应源的最大优势。王永治的结论,是「机构性生产能力的下降,会分流并释放出在职人员的才华」,这种冲击类似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下海」浪潮,榜样效应非常明显。因此,愈来愈多的创作者向着新媒体投奔,这不再是一个有着悬念的预言,只是鸟择良木而栖,除了堪比流量黑洞的微信公众平台之外,他们还会作出怎样的选择,以及天天快报的不可替代属性如何建立,都还是有待观望的课题。▽阑夕TECHREAD━━━ & 不说违心话,坚守价值观 & ━━━逐鹿网创始人 &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虎嗅年度作者点击关键词,获取兴趣内容 /
/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商业合作,联系微信:mingge1798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阑夕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西安这十个老司机都在这里了,没时间解释了,赶紧上车......
国家地理摄影家带您体验南极光影之旅
您的好友“老司机张艺兴”已上线,“绵羊兴”究竟如何修炼成“小狐狸”?
女教师高调求婚男学生,请问男女相差几岁最合适结婚?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关灯上网!开启360“夜间模式”预防近视
关键字:360
  上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长时间盯着高亮的屏幕,对视力影响很不好。特别是到了晚上,为了减小对视力的影响,网民不得不开着灯上网。近日,360安全扩展中心新增了“夜间模式”插件,同时可以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可有效保护视力,防止近视。
  图1:360安全浏览器――扩展中心
  在360扩展中心找到“夜间模式”插件,点击“添加到浏览器”即可完成安装。
  这时您会发现,在360浏览器扩展应用栏多了一个图标,没错,这就是给力的“夜间模式”应用。无需过多操作,只需鼠标点击“夜间模式”按钮,即可开启“夜间模式”。
  图2:360安全浏览器“夜间模式”页面
  浏览器主界面渐渐暗淡下来,是不是感觉眼睛舒服了呢?通过“ALT+F5”可快捷开启/关闭夜间模式,同时,配合使用“ALT+↑”、“ALT+↓”还可以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直到找到您舒适的亮度为止,从此夜间上网不再需要开着灯了。
  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同时,不要忘记对视力的保护。茶余饭后,关上灯,打开浏览器,找一段温馨的视频,惬意的享受。但千万不要忘记开启360“夜间模式”,合适的亮度将带给你更加舒适的上网体验。
  此外,专家建议,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每隔一小时,应适当远眺,以缓解眼部疲劳,可有效的预防近视。
  360安全浏览器官方下载地址:/v6/
  360扩展中心:http://ext./#home
HPE Octane为开发者和…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遵义市:畜牧养殖业发达 全国肉牛第一县也在这
中国牛羊网1评新闻背景调结构,转方式,谋发展。遵义市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草山草坡、秸秆和酒糟等资源优势,走山地生态畜牧之路,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特色养殖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引进重庆长博、春江丽泉和万牛牧业等大型企业,涌现了凤冈、习水等养牛重点县,培育了黔东北大牲畜交易市场;以务川、习水、道真等县为重点,加快习水县黔北麻羊等园区和规模场建设,全面推广山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以正安、道真、务川、桐梓为代表的中蜂以及肉兔、鹌鹑等养殖,使生态特色养殖产业的呈现勃兴态势。遵义市大力鼓励养殖户由散养向产业园区集中,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建成养殖园区21个,其中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6个,入驻养殖企业86家。与此同时,加大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扶持力度,新增规模养殖场236个、家庭牧场3652个,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09个。遵义市全面推动畜禽良繁、动物防疫、饲草饲料三大体系转型升级,采取“引、繁、育、推”结合方式,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全面提升畜禽单产和增加养殖效益。创新开展动物防疫,组建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142个,接纳2330名村级防疫员为社员,村级防疫员组织化率达88.46%,合作社已经出现县建、镇(乡)建、区域建等多种形式,业务拓展呈现农、牧、医结合,县级购买和乡镇两种服务购买考核方式并存,形成发展与保障结合的良好势头。播州购买服务筑牢畜牧安全“防火墙”本报记者潘树涛镇乡购买,镇乡管理,镇乡考核,按照“责任明确、分级组建、分类管理”的原则,实施“镇乡引导建、工作分类管、业务抓指导、县级作保障”运行机制,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播州区动物防疫市场化改革初显成效。2014年以来,该区共组建27个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去年9月该区7镇联合组团,挂牌成立了“南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动物防疫全面推行购买服务模式,各镇(乡)人民政府每年均与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签订《动物防疫辅助服务购买合同》,各合作社每年为社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保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和动物防疫考核管理等制度。这一改革,将全区292名村级防疫员全部入社转入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社员,实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播州区执行新劳务报酬标准,村级防疫员年报酬由3000元提高到6000元,养老保险补助由400元提高到1200元,增设了意外伤害保险100元/年的保险项目,2015年以来区级财政均预算安排213.16万元用于各镇(乡)人民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工作。各镇(乡)人民政府认真履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不同程度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同时合作社积极开展自主创收,增加社员收入。通过政府“买单”,提高了养老保险,增设意外伤害保险投入,破解了村级防疫员老无所依和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没有保障的难题,稳定了动物防疫队伍,调动了村级防疫员的积极性。这项改革,实现了由“镇乡安排”向“购买承包”有偿服务模式的转变,增强了防疫人员的责任意识,三岔、龙坪、南白等镇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主动督查防疫、查找防疫漏洞、深入防疫盲区开展宣传引导。合作社定期组织团队深入规模养殖场开展服务,为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等防疫服务业务,增加了防疫合作社的经济积累和养殖企业收益,免疫到位率、免疫规范度、疫苗保存、注射剂量、免疫质量等比以往明显提高,政府负责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政府、合作社、养殖企业共赢,从而筑牢了畜牧业安全“防火墙”,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织好“保护网”。凤冈赶着牛儿奔小康通讯员冉昱晟迎着夏日初升的太阳,走进凤冈县花坪镇凤冈朝阳生态有限公司,位于半山腰的养殖场规范整齐,圈舍内牛儿在欢叫着;圈舍外,茶园成片、四处皆绿、林茶相间的“畜—沼—茶”生态循环模式让人心旷神怡。公司总经理练朝阳既是茶商又是肉牛养殖大户。“茶园要定期除草,长自锌硒茶园中的‘锌硒草’就成了养牛的饲草,牛肉的品质得到了保证。”练朝阳说。朝阳生态有限公司是凤冈县“牛—沼—茶”循环经济模式代表之一,公司通过整合茶园栽培、牲畜饲养、压氧发酵等技术,创建了贵州省第一个具有自然独特优势的“牛—沼—茶”标准化有机茶基地示范园。公司现有茶园1100亩,配套建设1000头肉牛养殖场,养牛600余头。在养殖场旁边,两个硕大的沼液罐突现眼前,一条条沼液管道连着罐体,顺着山坡铺向茶园。走进茶园,用手拧开喷头开关,沼液便可自动均匀地喷洒到茶园里。凤冈县农牧局副局长冷成利介绍,全县以沼气为纽带实施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相结合,在农村广泛推广“畜—沼—茶(果、蔬、草)”生态循环模式,带动了肉牛产业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凤冈县2.8万户农户养殖肉牛,存栏牛1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4.2万头),年出栏肉牛3.5万头,肉牛产值达5.3亿元。肉牛产业已在凤冈县遍地开花。花坪镇东山村众心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投资600余万元,种草530亩养殖肉牛。目前圈舍里牛膘肥体壮,上栏546头,2015年肉牛养殖纯收入120万元。张佑胜是该合作社负责人,这个以前从事传统种植的农民如今尝到了养牛的甜头。张佑胜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已经有271户农户养殖肉牛2000余头。走进凤冈·重庆长博生态产业园生产加工车间里,机械作响,生产线上一片忙碌。重庆长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落户凤冈,投资逾15亿元,园区占地700余亩,集肉牛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公司2015年投产,项目建成投产五年内,将实现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产值超过100亿元。“养凤冈长博特色锌硒牛,延长有机肉牛产业链,实现从‘牧草到餐桌’的转变。”公司负责人李海峰说,公司采取多元化市场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养殖户”的模式,辐射黔北种养业发展。在绥阳镇黔东北大牲畜交易市场,每逢农历五、十牲畜交易日,成百上千头优质肉牛从全县汇聚到这里等待客商挑选,交易市场还吸引了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客商慕名前来交易。平均每场有1000头牛在市场交易,日交易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据了解,凤冈县将坚定不移推进肉牛产业“11121”工程,即到2019年,全县存栏能繁母牛10万头,年出栏肉牛10万头,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10万头,屠宰加工20万头,实现肉牛综合产值100亿元。确保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肉牛产业第一县,实现“凤冈牛、牛天下”的格局。务川构树青青羊儿咩咩本报记者李勋通讯员王峰盛夏时节,驱车行驶在务川自治县丰乐镇的公路上,主干线两侧连片的杂交构树青翠欲滴,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记者在集镇附近的务川金桑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构树育苗基地看到,剪辑橞条、捆把保湿、扦插育苗……数十名当地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田间地头,村民们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喜悦。“我不仅把自家的4亩土地流转给公司,还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一位申姓村民笑呵呵地说,先流转土地坐收租金,再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日子过得比以前安逸。基地占地167亩,采用大棚全光照弥雾扦插育苗技术,每批次可育苗1500万株,年育苗4500万株。通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雇用流转土地的农民,负责育苗和苗圃管理等工作,促进基地农户增收。去年,该公司在丰乐、镇南、柏村三个乡镇试种了5000亩,受惠农户500多户,户均增收1.5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务川是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县,一直把种草养畜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在2015年初提出:到2017年,实现肉羊存栏100万只。有限的土地种草,已经不能满足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务川从浙江金华引进了浙江金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杂交构树新品种,建立新型饲草饲料体系。据金桑公司负责人介绍,杂交构树在荒山上也可大量种植,既能获得粗蛋白木本饲料,解决农牧争地的矛盾,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又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的利国利民工程。今年,该县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构树扶贫工程,推广“公司 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计划到2017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饲养构树羊10万只,完成年生产饲用构树饲料30万吨,带动农户1万户,其中贫困户5000户,户均收入1.5万元。在丰乐镇陈家山组,山上郁郁葱葱的构树长势喜人。养羊大户冉启刚在自家的养殖基地给300多只肉羊准备午餐,“咩咩”的羊叫声老远就能听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冉启刚的羊羔是务川隆安公司免费送的,签订协议后他只负责喂养,养大了再卖给公司,一年大概能赚15万元至20万元。“这种条件打着灯笼也难找!”冉启刚说。务川隆安公司总经理冉成说,公司无偿给养殖农户提供圈舍和种羊,通过精准而科学的计算,保证让农户养殖每只羊能够赚400元到600元,帮助他们走上养羊致富路。公司则将羊深加工全面利用,变成商品,能在每只羊身上赚到150元到200元。“务川‘100万只羊单位’战略,给了我们公司发展信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带动群众一起发展羊产业。”冉成说,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饲草饲料加工厂和年屠宰能力10万只羊的肉羊加工厂正在建设当中,今后将实现产、供、加、销一条龙生产和一体化服务,达到以精深加工增收反哺养殖农户,实现养殖户增收、企业增效。青青构树,养羊致富。务川“构树 肉羊”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子,为当地贫困农户奔小康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黔北麻羊。放养的生猪。习水“畜”势腾飞正当时通讯员罗俊6月13日,坐落于习水县马临经济工业园区临丰村的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成群结队的黔北黑猪在饲养员的指挥下,有的在山涧叼着牧草悠闲地散步,有的一头扎进游泳池,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欢快地沐浴。公司负责人罗军介绍说,猪仔进山放养、下池游泳,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这是该县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黔北麻羊年存出栏总量100万只,年出栏商品牛10万头,畜牧业产值实现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习水山地切割大,草山草坡资源丰富。今年初,该县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助推扶贫攻坚的意见》、《贫困户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办法》等文件,县级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8000万元资金,对发展生猪种养企业、家庭农场、规模大户、贫困户进行“补、贴、奖”扶持。习水县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围绕生猪、黔北麻羊和肉牛三大优势产业,走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路子,推动小户向大户转型、大户向标准化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日趋活跃,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围绕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习水县在发展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德康农牧公司采取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培训指导、物料供应、疫病防控、生产管理、回收销售“六统一”管理,家庭农场出栏生猪每头收入平均在181元以上,年出栏500头每户收入9万元以上;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保护性养殖道路,抢救濒临灭绝的黔北土猪;习水县利宏养殖场以饲养能繁母猪为重点,为当地年出栏母猪8500头。全县形成了有品牌、有规模、有基地的发展格局。该县将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加快生猪产业化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万头优质肉牛生态养殖园区建设,3个园区均入围了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5年度全省305个园区考核中,黔北麻羊和生猪产业化示范园区分别排第40位和73位,在养殖类园区中名列前列,是全省同时有3个养殖类园区的唯一一个县。目前,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有规模企业17个,成立农民合作社36个,发展家庭农场571家,带动规模农户4568户,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以上。今年,又启动了生猪园区20万吨饲料加工厂和黔北麻羊园区中央厨房建设两个重点配套项目,合计投资在1.5亿元以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负氧离子超高的新鲜空气。”这是习水推销当地畜禽产品最值得炫耀的广告语,习水生态畜牧养殖,依靠地利优势,正蓄势腾飞。2015年,全县年末存栏生猪56万头、肉牛14.7万头、羊39万只、家禽276.2万羽;年出栏生猪64.7万头、肉牛4.7万头、羊29.1万只、家禽236.1万羽;肉类总产量8.1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约20.53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2%。为规模养殖场开展防疫服务。凤冈县花坪镇朝阳村练朝阳茶叶公司养牛场。梅花鹿特色养殖。 点击展开全文
发表评论:
馆藏&2795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刊》: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您对我国的智库建设非常有想法,也有过很多论点。《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今天非常荣幸能就此采访您。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您在北京、上海担任教职,后又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市长,之后又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从国外智库来讲,这个“旋转门”极为重要,您觉得不同的工作角色及其间的转换,对智库建设有哪些启示和借鉴,以及高端智库如何来打通与决策层的通道?  徐匡迪:我在高校工作 20 多年之后,组织希望我到政府部门任职,先在上海市高教局当局长,以后就做了常务副市长、市长。尽管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时候,选过一门宏观经济学,但毕竟没有实践经验,作为上海的市长,管理当时全国最大的经济体,以及产值最大城市的人民生活、各种基础设施,由于对这方面不太熟悉,就去请教了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同志。汪老是一位学者型官员,非常儒雅,他指出,“你来自于知识界,与知识界有良好的联系,应该多用这些‘外脑’”。“外脑”即为当时对“智库”“思想库”的称呼。利用“外脑”,即将政府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咨询“外脑”,请“外脑”提出意见和建议。汪先生还给出了建议的人选,其中就包括时任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国际政治专家王沪宁教授。  之后,市政府建立了定期邀请学者座谈的机制。市政府拟好题目,请各位学者预先做些准备,每周五下午,市长、相关问题主管副市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六七位特邀学者,共同座谈、研讨。座谈会通常请一位学者主讲,而后讨论,真正做到了学习国外思想库(think tank)的模式。研讨会不“养人”,也不“定人”。当时并没有现在的智库建设经费,上海市给学者们的“福利”就是在政府食堂里吃工作餐;而特邀参会学者的专业,应与要咨询的问题密切相关,比如关于WTO 问题,市政府邀请了时任上海外贸学院院长、刚刚从国外回来的国际贸易专家周汉民教授。  我们国家古代就有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养士三千。这些士子就是为了给国君及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到了现代,上海市在 20 世纪90年代初实践中形成的政府与学者座谈、向学者请教的机制,我想正是“现代智库”的雏形。  近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性地发展、社会复杂度大大提高,国外首先出现了“思想库”(Think tank)的提法,以后渐渐地发展为一种专职的、商业化的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应该集思广益,“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特别提出了思路要适度超前、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又建立在科学咨询之上,这就是现代化的治国理政的思路。在我看来,智库之中的“智者”,应由两方面的人才组成。(1)知识较为丰富的人,即有咨询问题方面专门知识的学者。比如大学教授,他们写过这方面的专著,收集过很多资料。(2)实践较为丰富的人,即做过咨询问题方面工作实践的人员。比如美国驻外大使、国会议员,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在退休后到智库机构工作,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两部分人结合起来就容易产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建议。所以智库并不是知识学得越多,就一定能做好,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对于“旋转门”,我认为几次工作调动最大的收益是,接触了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为我增加了很多的知识,使我能够胜任之后的工作。包括我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以及外国公司管技术的 CEO,这些为我后来从事管理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目前高端智库建设中,怎样打通决策咨询和政策制定的通道,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建议其中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1)智库研究者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并重。二者结合才能提出接地气的建议,才能瞄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决策者才容易接受。(2)决策者有超前的新思维。就像习总书记所讲,应思路超前,科学咨询而后科学决策。领导者除了要宽容、谦虚、能够接受各方建议外,自己也要有适度超前的考虑,能够先期提出问题,而后请智库机构研究。当然也需要亡羊补牢,比如天津港危险品爆炸之后,可以研究管理上出了哪些问题,今后应该怎样处理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智库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才能够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与建议;而领导者或行政负责人又能够适度超前地提出问题,请智库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如此,则研究者与决策者、智库与政府才能够非常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刊》:您提到了智库研究者与政府决策者的结合,这种结合即使对于中科院与工程院这样的中央直属高端智库,也非常重要。您曾经担任工程院院长 8 年,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与工程院一样,中科院此次也被列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与其他高端智库相比,工程院与中科院在工程和科学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明显,定位也更接近。在原有两院院士咨询制度下,以及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以更大程度地发挥“两院”现代智库的作用?  徐匡迪:工程院和中科院,都是国家高端智库的试点单位,而且两个单位分别为工程和科学方面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且依托两院院士咨询制度,两院将在建设高端智库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工程院的实践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1)必须瞄准国家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2年,我开始担任工程院院长,正是中国的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候,也是矛盾非常尖锐的时候,农民进城打工,改善了生活,但是没有市民身份,享受不了城市社会保障(医疗、失业等保障),另外还面临分居两地、留守家庭、留守儿童等问题,社会矛盾非常大。另一方面,城镇化也有误区,因为照搬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珠三角的模式,即政府卖地、外商出资建厂,进城务工农民作为工人。这些多为劳动密集型工厂在国外通常人力成本很高,但当时中国农民工的要求仅为 100—150 美元/月,相当于国外两三天的工资。农民工当时住集体宿舍式简易房,吃食堂,一年回一次老家,这种候鸟式的迁徙,被称之为“半城镇化”。不过农民工的生产方式变化了,从农业劳动变成工业劳动,也开始有市民的生活方式,比如工作之余可以看电影、下馆子等等,唯独没有市民的待遇。这也牵扯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没有户口,当地政府就不能有效地管理农民工,工厂白天管生产,下班后却没有相应的部门来管理,“黄、赌、毒”在农民工聚居地较为泛滥,比如当时东莞的犯罪率就较高。  关于城市规模当时也有误区。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建立国际大都市,这不合理,城市在当时当地的科技条件下,应该有其适合的规模。因为超过一定的客观条件后,城市的生活质量反而会下降,比如现在很多大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通勤时间长等。  针对上述情况,工程院部署了“城镇化问题”的咨询项目。这正是瞄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的院士咨询项目。项目首先进行调查研究。当时调研了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中部的武汉、长江流域城市群,以及西部的西安、兰州。调研结果认为,中国城市的整个布局,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一个“瑷珲-腾冲线”,即从黑龙江的瑷珲,一直到云南的腾冲,这条线的东南面在自然条件方面比较适合人居。但是从国家整体利益而言,还需要民族地区均衡发展,需要在西部的边疆地区,有一定的城市,以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因而项目提出了“几个组团,几个中心”的做法。即“大中小城市结合发展,控制特大城市,要建设城市群”的发展思路,这些主张得到了时任国家领导人的认可。  这些成功,正是针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了全国顶级专家展开研究而达成的。  (2)智库研究人员要有卓越的专业能力、社会担当、科学担当  咨询报告、智库的作用是支撑领导的决策,但是也不一定仅有领导马上接受的才算成功的咨询结果,暂时未被接受的也不一定就是不成功的,因为可能是各种条件不成熟、多数人尚未认识到相关问题而导致的。  比如,1956年马寅初先生研究“新人口论”,做过全国调查后大吃一惊。解放之初是4.7亿,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为5.49亿多,而1956年再次统计已接近6亿。马先生是搞经济学的,他认为自然生态的承载情况,就好比草原,过牧就不行。草原上过牧,畜牧会将草根都吃完,就导致不能再生草的可能,所以草地也不是牛羊越多越好。马先生认为中国的人口承载量如果按欧美标准,应为8亿,超过8亿将导致粮食不够、淡水不够等问题。当然粮食问题后来我们都解决了,但人口基数大现在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决策者和全社会不仅不接受马先生的理论,而且还要批判他。  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期,年的时候,人口已经超过9亿了,当时周总理和毛主席都认为要控制人口了,所以计划生育在那个时候提出来,“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不要”,到80年代以后,人口已经快到12亿了,国家开始严格控制二胎。那时候时任中组部部长胡耀邦同志就去拜访马寅初给他道歉,指出当初的批判是错误的。马寅初说用这个国家多生5亿人来证明我当初的论断是基本正确的,这是个悲剧!  人口政策这一历史,说明老一辈科学家的理想和科学、社会担当。竺可桢先生说过“科学是只分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家追求的是是和非,追求的是真理,不讲对个人的好处,更不说做工作、咨询、研究是为了评奖、职称,科学家没有这种功利,不计利害,历史上国内外有很多科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例子,哥白尼因提出“日心说”而被教会处死就是其一。  在当代不会再有“处死”的事件发生,领导也都能听得下不同意见,但并不是每一项咨询的内容,领导都能够接受,也不是每一项咨询的内容都只有一个答案,就在智库内部也可能有激烈的争论,可能多数是有居中的方案。实际上,1962年在处理“古巴危机”时,兰德公司给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19种方案,从完全不理睬,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到与前苏联开战。最后肯尼迪采取了“第九方案”,空军发表强烈谈话,战斗机在运输前苏联导弹的轮船上空低飞,后来前苏联船返航,古巴危机解决。  因此,我认为要进一步发挥现代智库的作用,智库机构的研究人员,要有准备多套解决方案的业务能力,而这是很重要的。比如网络发展以后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问题,智库的研究就很少,而且都讲好处,那网络的负面作用呢?是不是不仅有过去讲的“扫黄打非”“网络色情”,是不是还包括网络往往将一件似是而非的东西无限放大,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应该进行科学咨询,特别是两院的院士,这一群体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是仅仅解读领导讲话,还要给出“证明”,而且不是仅仅证明如何正确、如何英明,还要提出可能有哪些负作用,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进一步发挥良性作用,如何规避风险与损失。这些也正是决策者最为关心的咨询项目。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礼仪文化,尊重上级,尊重领导,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也有一些害怕领导、不敢提出不同意见的情况存在。但是既然要做智库,就应对智库报告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承担责任,正如竺可桢所言“科学是只分是非,不计利害的”,老一辈科学家就是这样只讲是非,不计个人得失。  《中国科学院院刊》:除了院士群体,如何发挥中国科技界的整体力量使其在做好本身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外,积极为国建言献策?有何渠道,未来制度设计应该怎样?  徐匡迪:这个问题非常好,院士群体作为智库对国家非常重要,但仍然需要整个科技界对国家发挥智库的作用。在咨询工作之中,院士群体的优势往往是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看问题比较远,有全球视野。但是院士由于他所处的特殊地位,又往往不太了解国内“草根”的情况。两院应当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到基层的“草根意见”,所以过去我负责的咨询课题组中,都要求至少包含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年轻人刚从学校出来,可能他们家里就在基层,这样对情况的了解就比较直接。  所以在咨询队伍里、智库里,除了两院院士及其主要助手之外,还应该有年轻的研究人员参与。年轻人对社会和现实比较灵敏,接触网络、接触全球的机会也比较多。同时,年轻科学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中、智库的决策支持中。现在除了国家的大的咨询项目外,各个咨询单位也有自选的课题,而这些自选的课题往往也是我们国家智库的重要方面,年轻人应当多参与。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核心和引领,国家科技计划于2015年实行了改革,成立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简称“特咨委”),您作为委员会主任,能否介绍委员会的职能任务、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以及未来科技计划改革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到全社会的科技创新?  徐匡迪:国家为了把创新驱动做好,为了把科技创新,特别是科研做好,提出了“第三方评估”,即除了项目评估、打分以外,还要有政策性、制度性的评估。国务院组织部际联席会议,现在又设立了特咨委为科研经费的部委间分配做特别咨询,特资委及其成员要声明“三个不”。  第一,自己不做课题,也不申请经费,不带研究生,也不准备带,是为“第三方”。第二,与项目申请人、申请单位没有利益关系。第三,不是行政部门负责人。因为行政工作人员,可能自己不申请,但他所在单位还有一支庞大队伍要申请。  委员会提出的一些建议,直接报给主管科教的副总理刘延东,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部际联席会议因涉及到各部委的不同情况,最后可能造成科研经费分散,比如同样内容的项目,中科院有一块、高校有一块、科技部还掌握着一大块给各地科研机构、研究院所,教育部也拿一块等等。  部际联席会议上,部长们认为委员会的工作是公正客观的,是各个领域专家的见解,部长们都很虚心地听取,举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的例子。随着经济发展,近些年“垃圾围城”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国家开始投入很多经费来解决这一问题。原来主要为填埋,最近又有焚烧。但经过委员会讨论,提出这是一个管理问题,而不是科研问题。“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垃圾分类由居民委员会负责,但后一步垃圾的转运通常外包给农民工,农民工开着大垃圾车清运,将小区里原来分类好的垃圾,一车拉走一次倒掉,原来的分类因此而变得毫无意义。垃圾焚烧,要防止二噁英,最好的办法就是分类——分类焚烧,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燃烧条件和燃烧方法。但垃圾清运工并不关心下一步怎样燃烧。  奥运会期间,工程院还做过一个咨询课题“怎样保持塑料瓶回收的环保性和科学性”。我们应用了一位留德中国博士研发出的一套回收线,在奥运会各个场馆放置回收装置,由志愿者每天收回,当时每天约能回收6万多个。将这些塑料瓶进行粉碎、清洗、处理再重新变成装水的瓶子,如此循环,投资 20 天就能收回,而且盈利。但是等奥运会一结束,没有了志愿者塑料瓶源立刻捉襟见肘,这之后就不是科学问题了。  至于说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我觉得现在科技创新最大的阻力不在于中国人没有创新,也不在于企业不想创新,而在于知识产权模糊不清。科学家拿着国家工资,使用国家设备、经费进行科研,成果出来后,作为集体成果报上去,评价、颁奖,这就结束了。为什么?我们知道企业推广要花很大力气,企业要承担风险,不能保证每个项目都能成功,科学家本人也有很大压力,最后很多选择了“我还是吃我的安稳饭吧”,这是体制上的问题。  再谈到企业参与创新的问题,我认为企业要尝试着进行颠覆式的创新。电动汽车为什么推到现在已经 20 年了还推不出去,埃隆·马斯克认为,就是因为汽车工厂的工作人员都是学机械的,所以汽车一定要有内燃机,一定要有减速箱、传统齿轮这一套,而这一套是整车重量的60%。马斯克认为,这套可以全部不要,只放入电池,每个车轮加电机,靠激磁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转速,非常简单,现在能跑180公里的按照真正电动这一套就能跑 400—500 公里,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创新必须是颠覆性的,就像当时 IBM 比较早地就知道个人计算机,但它不肯做,它认为要大型机,只要做终端就行。最后比尔 . 盖茨的微软就创出来个人电脑,风靡全球,IBM 反而只能跟着做。更有甚者,曾经全球闻名的柯达胶卷,它做胶卷而且冲印,实际上柯达公司早就有了电子成像的数码技术,但是不想颠覆现有的价值链。结果后来柯达公司也破产了,现在全世界都在用数码相机,年轻人也无法想象当初彩色胶卷照 36 张就要换胶卷,还必须拿到连锁的柯达实体店冲印了才能看。所以说,创新往往就是颠覆式的。  企业要“转化”,就要有这样颠覆式的决心,有自我革命的气魄。芬兰的诺基亚手机,曾经一度占领全球手机市场,又薄、又轻、又小、又耐摔,功能还齐全。当苹果和三星提出做 3G和4G、做智能手机的时候,诺基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认为没有人在路上又开汽车又看电视,没有人在火车、地铁里面还要上网,回家上网就行了,不用搞什么3G、4G,结果现在诺基亚垮了,公司被日本公司兼并了,品牌也没了。传统的改进技术、缩短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技术,企业会很积极地去用,但颠覆式的技术企业不容易接受。而重大的创新,能驱动发展的创新,通常要源于颠覆式的自我革命。因而,企业不仅要搞技术革新,还要尝试着做脱胎换骨的颠覆式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您曾经担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顾问,还联合发起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这两家智库都属于民间智库的范畴,您认为中国民间智库发展的瓶颈和主要障碍在哪?未来真正的民间智库中是否也能涌现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未来是否能够形成“思想市场”?  徐匡迪:我认为智库是高端还是低端,不在于官方或者民间,那区别在哪儿呢?现在国家初步提出的这25个高端智库是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因为需要组织力量去研究,就比如中科院,有人研究自动化、智能生产,有人研究微重力。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是一种自由探索,不是讲当前城市的,而是看的稍微远一点。比如现在中国城市“千城一面”,所有的 CBD 中心商业区都是玻璃大房子,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的吗?外国人到中国就看不出这是中国的城市,因为全世界大都市都“长这样”。其实我们中国有非常悠久的传统,北方的风格、南方的风格、少数民族的风格、游牧民族的风格,各有各的不同。  怎么样保护和发展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记忆,甚至于提高到怎样记住乡愁,怎么保持住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我们主张不要做全盘西化之类的事。当然,先进的东西还是要学的,但是怎么样保持自我能比较好呢?比如说最近“城市百人论坛”与美国林肯研究中心合作,在北京大学做城市财政的相关研究。这一研究很敏感,所以只能是民间研究,有兴趣的人去参加。城市财政中国有中国特色,外国有外国的特点,像美国也是和中国差不多,我们是“分灶吃饭”,各省有各省的财政。美国是各个州,甚至于立法都不一样,法律都不一样,财政政策也不一样。所以很多人上班在曼哈顿,但是居住在新泽西,因为新泽西收的税率比纽约低,它也是一种引导,就是人不要过分向市中心集中。我们中国就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国有的土地可以经过批准以后把使用权转让给企业或外国公司,房地产企业或者生产企业建立了工厂、楼宇,就给政府交税了,财政就来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财政是土地财政,但是问题也很多,比如说我们现在土地批出的年限,最多70年,现在很多都已经到了,外资来建的大宾馆香格里拉都马上要50年了,到期之后怎么办?诸如此类,便是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居民的房地产税,在国外是一个城市的大收入,在我国为什么收不起来呢?我国居民住房产权证都有了,但第一批产权证是福利分房而来的,那时候一平方米才不到1000元,现在一平方米是五六万元,尤其在北京二环里边,那该按哪个价格收税呢?按后者收,居民说我根本没有那么多财产,政府说你一转让、一卖就五六万一平方米,有人说在转让或者卖的时候收增值税,有人说这怎么能算作一种“收益”而收增值税呢?诸如此类,问题多多。甚至于现在刚造好的房,居民把产权买下来,就开始考虑70年以后房子怎么办了。所以,这其中的很多问题民间智库可以做些探索,可以做些研究,可以提供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将不同的案例给决策部门参考,而官方的国家级、高端智库一般这些问题又很难研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也是一个半民间的智库。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退下来的专家和官员为主组成,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研究,做了很好的工作,他们办了《全球化》杂志,也非常好,也约我写过三四次稿。他们的研究能够较为灵敏、敏锐地反映资本外流的问题。中国公民到美国买房、中国企业到国外收购外国企业,开始在中国舆论界民众是欢呼的,认为民族地位提高了。过去只有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很少有中国企业去收购外国公司。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比较早地提出资本外流的问题,以及资本外流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是有法律、财产归属问题等等,资本外流到一定程度还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前车之鉴,日本日元的大贬值,除了和它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到20世纪90年代后接近于零左右)以外,最大的就是日本大量的公司和公民个人到海外买房置地,甚至有人说夏威夷有一半都被日本人买去了。  上述方面是民间智库的优势,民间智库可以提出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确实能给决策者很好的咨询建议。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努力下,国家现在对资本外流也在采取措施,比如出国前以人民币换美元,规定一个人去旅游只能换多少,要申请到国外买房子最多花费多少等等问题,国家开始有一定的规范。举这个小例子,说明民间智库有其很好的优势。  但也有一些问题,只能由官方智库来研究。比如工程院和中科院合作,由工程院牵头的课题“中国制造 2030”,研究到2030年中国的制造业应该什么样。中国现在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质量、品牌都不领先,尚未产生重要的世界影响力。另外,现在还碰到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等问题,该怎样调结构?这些问题民间去做,基本上没办法,因为需要调查统计全国的数据,另外要发动各行各业的制造业,造船的、造火车的、造汽车的、造飞机的,还要涉及军用、民用等等,要调用国家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数据和参与。这就只有高端智库来做,而且只有中科院和工程院联合做。  所以我们讲高端智库,或者说体制内的官方智库,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治国理政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民间智库则作为很好的拾遗补缺的角色,或者针对现在还比较小的问题,但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会成为大问题的问题来研究,我想这两者互补所缺,相得益彰。  《中国科学院院刊》:您认为未来中国,能够形成思想市场吗?  徐匡迪:我国现在的思想市场,有但是很小,很局限。李开复在中国开的创业工厂就是思想市场的实例,它指导怎么创业,因为他在国外搞风险投资很久,可以判断某个创业想法是否可行。举个国内企业的例子,比如在上海,出现了节能市场,有些公司没有硬件基础,仅有很少量的测试设备,但拥有强有力的技术人员,包括中青年骨干及大学退休的教授、工程师,公司为商业楼宇测定每年电耗分布情况,据此做出节电方案。方案包含为商业楼宇每年节电多少度,用什么方式来节电,并且不能影响上班,不影响工作,不影响舒适度,完全从减少浪费来节能。商业楼宇每年节能来的花费的 2.5% 付给节能方案公司。2.5% 对于商业楼宇来说很小,但对于小的节能方案公司来说却很大,如此则市场就形成了。  国外这些公司很多,像著名的麦肯锡公司等等,他们是靠提供咨询来盈利的。公司从事“企业诊断”,即诊断企业运行上有什么问题、财务上有什么问题、市场开拓上有什么问题,最后形成一份报告,收费,比如 5 万美元。现在我国的很多大公司也找“诊断”,也有“诊断”公司出现,但现状尚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国未来是否能形成思想市场?这要看未来到什么时间,是 5 年还是 10 年,我想到 2030 年以后这样的咨询公司应该会有很多了,会出现今天美国市场上盈利的智库公司。人物简介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出生,浙江崇德人。钢铁冶金专家。195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长期从事电炉炼钢、喷射冶金、钢液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是国务院第一批享受国家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专著7本。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被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瑞典工程院、美国工程院、澳大利亚工程院等国的院士。文章选自《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8期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天快报怎么调夜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