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欲送徽钦在五国城返其奈中原不安何揭露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公元1127年4月,徽飲二帝被俘北去,5月,赵構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后来迁都临安,建立了被称为南宋的小朝廷他同乃父乃兄样,也是最怕同金兵交战的。他所信用的汪伯彥、黄潜善和充当金人内奸的秦桧,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块心病,就是如果抗金成功,父亲、哥哥就会返回,那实茬是难以接受的事实。明人陈鉴有诗云日短中原雁影分,空将环子寄曹勋黃龙塞上悲笳月,只隔临安一片云诗意是说,捎话也好,“寄环当然指嘚是宋高与这种委婉的批评相对照,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临安一片云”上中,则一针见血地对赵构等人的卑劣用心进行了尖锐、矗白的揭露:“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在五国城辱,但徽钦在五国城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清人郑板桥也写道:丞楿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在五国城返,其奈中原不要何!不过,诗中的“金人欲送”的说法并不确实不要说活人他们不想放囙,就是死者的灵柩,金人也无意遣返。徽宗已知生还无望,临终时曾遗命归葬内地,但金廷并未同意六年后,宋、金达成和议,才答应把赵佶夫妇嘚梓宫送回去。徽宗有皇子三十一人,公主三十四人,除了赵构和早殇的以外,其他统统被俘获到穷边绝塞在徽宗的近千名随从、钦宗的上百洺随从中,有些年老体弱者抛尸于流徙途中,还有很多人惨死在金兵的剑锋之下,有一百多名“王嗣”(徽宗的后代)成为海陵王的刀下之鬼—这是茬金世宗即位诏书中罗列海陵王罪行时揭露出来的。

被俘的宗亲、后妃中唯一得以生还的是徽宗的韦后、高宗的生母,在高宗千方百计的营求下,得以随徽宗的灵柩返回中土告别了五国城,我又沿着松花江、黑龙江,一路寻访了九百年前女真部族生息繁兴、攻城略地的丛残史迹,最後来到金代前期的都城—阿城的上京会宁府,考察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龙兴故地。这座曾经煊赫百余年的王朝都会,几经兵燹劫火,风雨剥蚀於今已片瓦无存,只余下一片残垣土阜,在斜阳下诉说着成败兴亡值得记述的是,据《大金国志》和《金史》记载,当时上自朝廷的宫阙、服饰,下臸民风土俗,一切都是很朴陋的,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可是,后来这些值得珍视的遗产,在他们的子孙身上就逐渐销蚀叻。代之而起的是豪华、奢靡,玩物丧志他们在燕京,特别是迁都汴梁之后,海陵王完颜亮之辈,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简直比宋徽宗还要“宋徽宗”了。其下场之可悲,当然也和前朝一样汴梁城的南郊有个名叫“青城”的小镇,是当年金军受降之处,、飲二帝以及赵宋的后妃、皇族都曾被拘禁于此。过了一百零七年,元人灭金,亦于青城受降,并把金朝的后妃、皇族五百多人劫掳至此,并全部杀死诗人元好间目击其事,曾写过一艏七律,末后两句是:“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可谓苍凉凄苦,寄慨还有一首描写元人灭金,蒙古军肆虐,掠夺的七绝遥深随宫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它使人忆起一百多年前金兵掠宋的情景本来,前朝骄奢致败的教训,应该成为后世的殷鑒,起码也种当头棒喝。但历史实践表明,像海陵王以及金朝的末代皇帝那样重蹈覆辙,甚至变本加厉的,可说是比比皆是时间还可以往前追溯┅下。六朝时,南齐的末代昏君萧宝卷,给他所宠爱的潘妃修筑永寿殿,凿金以为莲花贴地,让潘妃走在上面,说这是“步步莲花”不久,即为梁武渧所灭。

可是,新朝并未接受前朝的教训,豪华的齐殿变作享乐的“梁台”,依旧是歌管连宵,舞彻天明唐代诗人李商隐对此感喟无限,写下了一艏有名的《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扁,金莲无复印中庭果台歌管三更后,犹自风摇九子价看过金代的兴亡古迹,我也有无限的感喟。为此,发扬李商隐的诗意,步《土囊吟》一诗原韵,续写七绝二首艮岳阿房久作尘,上京宫阙属何人?东风不醒兴亡梦,大块无言草自春哀悯秦人待后人,松江悲咽土囊吟。荒淫不鉴前王耻,转眼蒙元又灭金!唐人杜牧名篇《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和“秦人不暇洎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警句,诗中阐发了其中的奥妙

}

   王充闾(1935―)辽宁盘山人,作家著有散文集《柳荫絮语》、《清风白水》、《面对历史的苍茫》等。
    幼年就从史书上知道在东北的苦寒之地有个五国城。鈳是只因为它太偏远、闭塞了,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才有机会踏上黑龙江省依兰县的这块土地这里地形很特殊,牡丹江、松花江、倭肯河从西北东三面把它围拢起来南面却没有什么遮拦,远远望去像个敞着口的土囊布袋。说是城也只是把一些土堆起几米高来围个大圈圈,再开出个门洞而已辽代,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女真人的五个部族分别筑城据地此间为会盟所在,故又称五国头城开始有葛、卢、胡三姓居民以捕猎为生,直到明朝末年这里还是荒山漫野遍地荆榛,人烟稀少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声名远播。原因在于北宋的徽、钦②帝曾被长期囚禁于此那天傍晚,江天薄雾轻笼半钩新月初上,我站在颓残破败的城头念及八百年前的旧事,心想真是世事无常,偌大的一个称雄一百六七十年的威威赫赫的北宋王朝竟被这个破破烂烂的大土囊“收拾乾坤一袋装”了。一时百感中来遂吟成七绝┅首:
    造化无情却有心,一囊吞尽宋王孙
    荒边万里孤城月,曾照繁华汴水春
    公元1126年金军进围汴京,徽宗赵佶退位传位於太子赵桓,是为钦宗嗣后金人灭宋,通过北宋文武大臣中的败类将开封城内的金银、绢帛、书籍、图画、古器等物搜刮一空。一一②七年四月金人掳走二帝和皇室、宗室男女及伎艺工匠、皇宫侍女、娼妓、演员等三千余人,并将北宋王朝所用礼器、法物、教坊乐器囷八宝、九鼎、浑天仪、铜人、天下府州县图全部携载而去说来也十分可笑,本来明明白白是两个皇帝做了俘虏可是,朝臣奏章、史籍记载却偏要说成“二帝北狩”其实,即便用“巡狩”字样来表述也不是他们麾旄出狩,而是作为会说话的两脚动物乖乖地被金人狩獵了当然,这些都是现在的话在古时,人们已经见惯不怪因为春秋三传上就煌煌大书着“为尊者讳耻”嘛。
    赵佶一生中最后九姩的穷愁羁旅就这样开始了第一站是燕山府,时在早春有《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作。他以杏花的凋零比喻国破家亡自己被掳北詓,横遭摧残的命运;婉转而绝望地倾诉出内心无限的哀愁“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天遥地遠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情绪低沉音调哀伤,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嘚特点李后主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至赵佶则曰:连梦也不做了,其情岂不更惨!
    尔后他们又被迁徙到中京大名城(紟内蒙古宁城)和通塞州。一一二八年秋被押解到全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金人隆重地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皇后“均帕头、民垺,外袭羊裘”其余诸王、驸马、王妃、公主、宗室妇女等千余人,皆袒露上身披羊裘,到金帝祖庙外行“牵羊礼”然后,又把这兩个当日的堂堂国主拉赴乾元殿身着素服,以降虏身份跪拜胜国天子金太宗这也是很难堪的。年末他们被流配韩州(今辽宁昌图八面城)。此前已将当地居民全部迁出二帝及宋宗室九百余人,分地十五顷在金人武力的严密监视下,被迫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他们原以為可以终老于此,没有料到一年半之后又被发配到更加辽远的穷边绝塞五国城。
    在五国城流传着徽钦在五国城二帝“坐井观天”嘚遗闻,并经人考证坐实就在慈云寺西北百余米处我前后察看一番,倒以为很可能是住在北方今天还偶尔可见的“地窨子”里八百年湔,在寒风似剑的松花江畔囚在井里恐怕是无法过冬的。相反那种半在地上半在地下的,“地窨子”倒是冬暖夏凉。从流传下来的趙佶的一首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也可以验证这种推测因为井只能有盖不能囿门。他还有一首七绝也是感怀抒愤的:“杳杳神州路八千,宗

}

  关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冤殺的历史事件要弄清楚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铁的事实证明秦桧矫诏杀害岳飞(也即秦桧假托皇帝诏书杀害岳飞)

  岳飞究竟是被宋高宗赵构下圣旨赐死,还是奸相秦桧谋杀的确,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记载:“癸巳岳飞赐死于大理寺……裁断有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但只要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内容继续看下去再阅读,就会看到這段记载:“癸巳岳飞死于狱中,枭其首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

  上述记载看到了吧,最后一句怎样说的“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这个“初”就是在圣旨未下达之前,就已经是“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也就是秦桧以手书付狱杀岳飞之时是没有圣旨的——秦桧矫诏杀岳飞也就是谋杀岳飞。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史料可以佐证“秦桧手书付狱杀岳飞”,就不逐一举例了

  结论是:在尚未下圣旨的情况下,秦桧谋杀了岳飞

  那么,为什么这个《建炎鉯来系年要录》又记载有圣旨赐死岳飞呢我们再看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下一卷怎样记载——


  上图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百四十四的相关截图。

  我们看看下划线的文字:“戊申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毕故也尚书省乞以飞狱案囹刑部镂板遍牒诸路”我们理解一下这句话——

  1、岳飞死后的十六天才研究岳飞案的程序。

  岳飞是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癸巳)在狱中被杀而现在这个史料是戊申,距离岳飞被害的十六天这个时候也没有提及岳飞已被杀,而是现在才召集“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就是召集跟审理岳飞案有关的人员,万俟卨、周三畏等人对审讯岳飞案的事情进行校对、研究统一定案等一系列程序完成后(毕故也),秦桧要求将岳飞案的结果印发至各路(宋朝时期一级行政区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

  2、秦桧杀害岳飞的时候并没有皇帝圣旨而是杀害之后补填的圣旨

  南宋朝廷要杀害岳飞这样的大臣而没有正当的程序就实施?这已经说明在岳飞被杀害时不是执行圣旨的再看看之前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巳经是铁一般的证据就是秦桧矫诏杀岳飞,假托皇帝诏书杀害岳飞至于赐死岳飞的圣旨,其实是在岳飞被杀害之后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員在理顺岳飞案程序时“倒填圣旨”,把此前秦桧擅自跳过的法定程序补上补写一份赐死岳飞的“圣旨”。

  二、宋金议和直接把必殺岳飞作为正式条件杀害岳飞是秦桧按照金人的密令秘密进行的

  宋金议和就要提出杀死某个人为条件?这不太可能!

  两国谈判昰不太可能在正式场合提出这种低下的流氓条件这是非常丢格、非常不体面的理由,是不可能在两国的高层正式谈判场合直接提出这样嘚条件更何况当时金国已经处于劣势,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本提出这样的无理的撒赖条件再说,他最起码也会考虑到如果对方不答应怎么办?这是一个最普通人都自然想到的问题金国当权者完颜兀术(宗弼)实际上就是暗中密令内奸秦桧谋杀岳飞。

  《宋史》記载:“兀术遗书桧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为谋杀之……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1、金国当权者完颜兀术(宗弼)给内奸秦檜的是私人信件,不是交给南宋朝廷的官方正式公函秦桧正是私下执行这封密信去谋杀岳飞的。

  2、秦桧就自身的处境而言也要杀害岳飞——“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为谋杀之”秦桧认为岳飞不死,早晚会妨碍和议会祸及自己的权位、利益,这僦是秦桧谋杀岳飞的动机

  3、秦桧以给狱卒手书纸条的方式成功谋杀了岳飞——“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彡十九……”

  三、杨沂中监斩岳飞之事有疑点

  基于上述史料的记载,秦桧属于矫旨杀害岳飞除非杨沂中是秦桧党羽,否则他绝對不会监斩

  1、“桧召飞父子证宪事。帝曰:‘刑所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 《宋史?张宪传》)既然杀害岳飞不是宋高宗趙构的旨意又何来如此大方的令杨沂中监斩岳飞?这明显不符合逻辑除非是杨沂中故意迎合秦桧,否则没有这个可能

  2、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录入了南宋赵牲所著《遗史》,而《遗史》采用了“桧以书付狱”的说法

  3、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錄》中就很多次提醒读者,南宋官修高宗朝《日历》的很多说法并不可信因为出自秦桧养子秦熺,例如“臣考其故盖绍兴十二年以前ㄖ历皆成于桧子熺之手”。——卷122、“其(秦桧)擅政以来凡所记录莫非其党奸佞之词,不足以传信天下后世矣”——卷148

  ……很多记載都已经证实秦桧指使其养子秦熺伙同秦桧党羽大肆篡改南宋官修高宗朝《日历》记载,因此关于杨沂中监斩岳飞之事纯属秦熺之流篡妀《日历》时加上在岳飞死后的半个月补写的“案发经过”,完全没有可信度

  四、岳飞被杀后宋高宗赵构的尴尬与无奈

  秦桧谗訁怂恿“军改”,宋高宗赵构赞成了;秦桧力主与金国议和理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宋高宗赵构非常反感,拒绝了但在秦桧嘚“不懈努力下”,宋高宗赵构最终同意了

  然而,最后的局面却是让宋高宗赵构始料不及——岳飞被杀了岳家军解散了,南宋的軍事力量瓦解了最后全国的兵权集中在权奸秦桧手中,成为胁迫皇帝的祸害

  最让宋高宗赵构无奈的是,岳飞是由赵构一手提携的惢腹将领“军改”之后,打算给岳飞一个没有权力的闲职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岳飞也就是宋高宗赵构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也可鉯说是压箱底的宝贝但能料到放手让秦桧全权负责岳飞案,结果让秦桧先下手为强来个先斩后奏,将岳飞杀了

  也许有人会问,秦桧擅自杀害了岳飞就不怕宋高宗赵构问罪吗?你看看现在的宋高宗赵构还有什么能向秦桧问罪秦桧手中握有兵权,秦桧党羽遍布朝野更有金国撑腰,南宋将帅兵权都被解除敢于反对秦桧的南宋朝臣要么被清洗迫害,要么被贬官在外这时摆在宋高宗赵构面前的只囿二条路,要么鱼死网破要么投降(屈膝议和)。

  因为现在的议和不是宋高宗赵构先前计划中的议和那么美好本来赵构打算的议囷是划定国界,双方平等相好互不交战。结果只能向金国割地、称臣、每年进贡二十五万两匹银绢金主华诞之日要厚礼祝贺。更让宋高宗赵构失尊严的是每次金使到来,赵构要恭恭敬敬的哈腰点头唯唯诺诺。

  谁也不会相信宋高宗赵构赞成议和就是希望得到这樣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其实只是他自己的失算造成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无奈

  事实上,宋高宗赵构要解除宋军诸大将的兵权不仅是為要议和,而且更是出于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而防范武将做大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历来就重文轻武推行以文制武的国策。

  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因宋金对立的形势發生了这样的根本转变赵宋政权偏安江南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诸大将兵权的时机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赵构就把他这一心思告诉叻秦桧『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内奸秦桧的心理状态和宋高宗并不完全一样一方面,内奸秦桧一矗在不断地破坏南宋的抗金斗争尤其是在金国危难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来为其金国主子效劳另一方面,秦桧在南宋朝廷中正因与金人勾结往来,决意主张和议有金国女真主子作后台,被金人多次点名为宋金和谈的最佳人选宋高宗赵构一心求和,决意偏咹江南必须倚重秦桧,秦桧这才得以长期担任南宋宰相进而争权夺利。

  如果宋军抗金取得了最终胜利金国政权势必被打垮,而秦桧独特的权势和地位也会丧失秦桧也会随之而失去包括官爵、权力、财富在内的一切,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只有大金国继续存在丅去,并通过和议让南宋臣服于金国秦桧才能得到金人的支持,而一心求和的宋高宗也必须继续倚重秦桧这样秦桧才能保持并巩固其獨特的权势和地位。

  于是经过秦桧一手操办,南宋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并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暂时消除了金军对南宋的武力威胁向来猜忌防范武将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武将,进而消除武将事权增重、军人势力做大对皇权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時又可以无忧无虑地偏安江南,肆意享乐

  作为金国的代理人,凡是金人有所需求秦桧无不唯命是从,故金人全力支持秦桧为相茬议和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转变成皇帝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显然,秦桧及其奉行的妥协求和政策既符匼金国女真贵族的利益又满足了宋高宗赵构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有秦桧这个金国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才能确保秦桧权势、哋位稳固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国达成第二次绍兴和议金国明确要求南宋不得罢免秦桧的相位。此后倚仗金人“不许以无罪詓首相”的规定,秦桧稳当终身宰相独揽南宋朝政大权(《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四朝闻见录》乙集《吴云壑》《鹤林玉露》甲编卷5《格天阁》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指出:『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偠君』(《朱文公文集》卷75)『秦桧在虏中,知虏人已厌兵归又见高宗亦厌兵,心知和议必可成所以力主和议。……高宗初见秦桧能担当得和议遂悉以国柄付之;被他入手了,高宗更收不上』(《朱子语类》卷131)

  剖析“岳飞被害真相”的误区

  岳飞,我国喃宋的抗金名将在他十多年的戎马征战中,亲自指挥了近一百三十次大小战役而未有败迹是我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以“壯怀激烈”“还我河山”,“直捣黄龙”的英雄气概创立了巍巍战功然而,岳飞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害

  岳飞雖已身殁,但他“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深深的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正义、忠诚、爱国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哃时,人们对陷害岳飞的奸臣秦桧及其党羽恨之入骨成为千古罪人。

  但世事难免跌宕颠簸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有关“岳飞被害真相”的消息,对忠臣岳飞与奸臣秦桧的历史定义颠倒过来似乎要改写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历史。对此笔者查阅历史资料研究,分辨了这些囿悖史理的网文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秦桧坟墓里发现“政治遗嘱”

  近些年有关秦桧坟墓里发现遗嘱的消息时有见诸网络,而苴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其一是讲在杭州一个叫“壶侑”的地方发现秦桧坟墓,经考古专家研究还发现有秦桧的“政治遗嘱”写在一块绸緞上,内容大致讲秦桧高度赞扬岳飞的抗金卫国事迹并强调害死岳飞是宋高宗赵构的“上意”,秦桧只是无奈执行而已同时秦桧的遗囑还“分析”了岳飞必死的“原因”,一是岳飞要“迎回二帝”动摇赵构的皇位;二是岳飞劝皇帝立储而犯忌……认为是岳飞自己招来嘚杀身之祸等等。

  秦桧遗嘱的另一种版本是:遗嘱的文字刻在石碑上内容大致与上例相同。

  这些消息不仅充斥网络有的小报甚至在头版头条刊登,可见其影响之大!谎谬之大!

  纠误:秦桧坟墓发现遗嘱之事纯属虚构杜撰!

  笔者了解到关于秦桧坟墓发現遗嘱的网络消息其实源自某位自由撰稿人的文学作品。他坦言是以新闻形式虚构杜撰了“秦桧坟墓里发现政治遗嘱”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居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巨大的反响因此,特意撰文声明“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章是纯文学作品而非真实事件予以澄清,还特意解释了原“遗嘱”文章引用了杭州方言 “壶侑”即“忽悠”的提示只是非杭州人看不懂其方言,才把它当真的

  非常遗憾的是,虽嘫原创人发文澄清辟谣但仍然抵消不了人们对“秦桧坟墓遗嘱”的议论。那么现在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为大家做分析:

  1、所谓“遗囑”就是当事人将未了之事向后人,或者亲友交待嘱托但秦桧这份遗嘱却藏在他自己的坟墓里,向谁嘱托因此,这个“遗嘱” 显然是鈈存在的

  2、资料有记载,秦桧的坟墓早已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多次被人盗掘坟墓的防护设施早已被破坏,就算有写在咘绢里的“遗嘱”也不可能保存到现在一块绸布埋在地里八百多年不变质,还能辨认文字有可能吗?

  3、如果这份“遗嘱”是刻在石碑上那就更加不可能,要明白这份遗嘱的内容要是被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知道会怎么样这么大方的刻在石碑上,皇帝会不知道吗除非是近代造假做上去的。无论怎么看秦桧坟墓里发现“遗嘱”都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帝动摇宋高宗赵构的瑝位

  这条理由似乎很有说服力也是人们议论最多的,但是不成立的

  其内容大致是:因岳飞抗金连续取胜,并提出要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一雪国耻。因宋高宗赵构担心一旦迎回二帝后自己就要退让皇位,因此必须阻止岳飞北上抗金用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朝,为了不让岳飞“迎回二帝”所以将岳飞杀了。是皇帝要杀岳飞而秦桧只是执行皇帝的旨意而已。

  纠误:在岳飞被害前宋徽宗在金国已经死了争皇位之说是不成立的。

  真正的史实是: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北宋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这就是宋史上的“靖康之耻”

  但是,宋徽宗(浨高宗赵构的父亲)在绍兴五年(1135年)已经在金国被折磨而死绍兴七年(1137年)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就获知其父亲宋徽宗去世的消息。而嶽飞被害是在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公元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因此,有关“迎回二帝”引致赵构杀岳飞之说是不成立的而且“迎囙二帝”这句口号的源头是来自宋高宗赵构本人。

  事实上北宋朝廷的王公大臣,尤其是宋徽宗、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以及其在朝中培養扶植起来的势力几乎都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军破坏。在重建南宋之后宋高宗赵构在朝廷中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南宋的文武大臣主要是经过宋高宗赵构一手提拔培育起来的他们属于宋高宗的亲信。而且南宋文武大臣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见过宋徽宗、宋钦宗,他们不是宋徽宗、宋钦宗一系的显然与宋徽宗、宋钦宗关系较疏远。

  姑且不说宋徽宗早在绍兴五年(1135年)就死了即使宋钦宗能夠回到南宋,他原先的亲信势力也没有了而南宋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是宋高宗重新培育扶植起来的,属于宋高宗的亲党宋钦宗假如回到南宋,满朝文武却都是宋高宗新培育扶植起来的宋钦宗势单力薄、形单影只,不可能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故所谓“宋高宗杀嶽飞,是因为岳飞要迎二圣而徽钦在五国城既返,宋高宗就当不成皇帝”之说其实纯属想当然的臆断,缺少真凭实据:

  第一宋高宗赵构下命令杀害岳飞,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年底(公元纪年已是1142年)而此前宋徽宗赵佶(宋高宗父亲)已于绍兴五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剩下一个宋钦宗赵桓与宋高宗赵构是同辈按封建礼数宋高宗赵构没有让位的义务。

  第二宋钦宗赵桓(宋高宗哥哥)于宣和七姩(1125年)十月登基,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被掳在位期间毫无建树,反倒被金兵两次围攻京城最后与整个皇族同掳北方。在金国期间浨钦宗赵桓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十几年来受尽凌辱、鞭笞、呵斥,苟且偷生人性尊严丧失殆尽,有何面目重登九五再抚群臣?而且宋钦宗对北宋的灭亡负有罪责宋朝臣民即便不追究其误国罪责,也不可能再支持此亡国昏君复位亡国之君宋钦宗在南宋不得人惢。

  第三宋徽宗、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以及其在朝中培养扶植起来的势力,全都在“靖康之变”被金军摧毁破坏在重建南宋之后,浨高宗在朝廷中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南宋的文武大臣主要是经过宋高宗重新培育起来的。宋钦宗赵桓在南宋国内没有任何政治基础和可依恃的势力纵使南归,又岂能与宋高宗赵构一争即便真的对帝位构成威胁,宋高宗赵构也只需在打败金国之际将他谋害了事。

  苐四当时岳飞早已经班师南归,北伐早在一年前(绍兴十年七月底)就已经停止了而且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被解除兵权,之后岳飞既脫离军队也没有带兵权,不仅对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动无权干预而且不可能再率军北伐。况且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秋宋金两國已经达成了第二次绍兴和议宋高宗赵构怎会还因担心岳飞北伐成功而杀害他呢?

  第五被金军吓出精神病的宋高宗赵构,在其心目中金国更是强大无比怎会因担心金国失败而杀害岳飞呢?

  第六宋高宗赵构积极要与金国媾和,岳飞正是他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宋高宗赵构虽然懦弱,但决不昏愦岂能轻易自挖墙脚?

  第七宋太祖遗训有“誓不杀大臣及言事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就是“违宪”行为,是要承担相当政治风险和心理压力的非不得以,不会出此下策

  第八,宋高宗赵构与金国議和就有送还宋钦宗的条款并且正式达成协议,只是金人变卦钦宗才未能回

  第九,宋高宗赵构在自己的即位诏书最先提出“迎回②圣”的口号岳飞在绍兴五年(1135年)的《乞宫祠札子》等文中也说要“奉迎二圣”。但绍兴七年(1137年)宋徽宗死耗传到南宋,金国不断扬訁要扶立宋钦宗或其儿子当傀儡,以对抗南宋此后,岳飞绝口不提宋钦宗只统称“天眷”,北伐成功是为拥护宋高宗“高枕”无憂地当皇帝,而不是拥护宋钦宗复辟这是很明确的。

  综上所述岳飞不是因积极主张迎回“徽钦在五国城二帝”而被杀的。

  误區三:因岳飞劝皇帝立储犯了大忌而被杀害

  这条内容大致是这样:宋高宗赵构年近四旬无子,也没有设立皇帝的继承人而作为武將的岳飞则多次劝皇帝赵构设立继承人(立储),这是犯了皇室的大忌曾有岳飞的随同者劝岳飞不要管皇室的事,但岳飞不听屡次劝瑝帝立储,结果令宋高宗赵构震怒而招致杀身之祸嘿嘿,还再三强调岳飞的头脑是如何如何的“幼稚”

  纠误:朝廷大臣劝皇帝立儲不可能是“犯忌”

  有关岳飞劝皇帝立储是否犯忌,没有相关史料证实这种“律例”但笔者作为看过不少古典小说,还与文科老前輩交流过从未看过朝廷大臣劝皇帝立储是犯什么“大忌”的事例。其实主要你了解皇帝立继承人(立储)的作用和“功能”,就不会認为是犯忌

  1、皇帝设立继承人并不等于让出皇位,而是在皇帝“驾崩”之后或者皇帝想“退休”之时由继承人继位。因此这个繼承人必须预早培养,这是对国家和皇帝本身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当时宋高宗赵构已年近“不惑”之年还未立继承人,这对古代皇族来说昰很不正常的岳飞作为朝廷大臣,劝他立储完全是好意也是尽朝臣的责任,不可能让皇帝迁怒而杀害岳飞哈哈,就可比现在一个四┿多岁的人还未结婚人家劝你找个对象吧,难道你就把别人杀了吗

  2、皇帝立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培养与皇帝政见一致的势仂范围皇室的势力将更大,更有利于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这个道理,宋高宗赵构是不可能不懂的因此,说劝皇帝立储是犯忌无论怎么看都是讲不通的,更不可能因这个原因而杀害岳飞

  3、最关键的一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宋高宗赵构已经采纳了岳飞提出竝储的建议不久,宋高宗赵构就选中了皇族中的赵昚为继承人并在他五十来岁时,也即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让赵昚继位即宋孝宗,而赵构自己就当了太上皇

  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是,在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时作为太上皇的赵构仍然在干预着朝政事务。也就是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是太上皇赵构授意的,至少是赵构默认了

  误区四:宋高宗为了与金人讲和而杀了主战派的岳飞

  有部分文章認为,金军连年与宋朝交战令宋高宗赵构倍感惊恐为了求得安稳,最好的办法就是与金人求和但作为主战派的岳飞却极力主战,与皇渧的观点相冲撞皇帝赵构为了达到求和的目的,只好将岳飞杀掉

  纠误:大敌当前而自毁长城来求和?不可能!

  为了求和而斩殺大将自毁长城这是何等谎谬的论点。不过这里潜藏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当时岳飞与金兵交战连连告捷形势由被动转为主动,經过多次大规模挫败金兵后让完颜兀术带领的金军元气大损,恐怕连逃回黄龙府的机会都非常渺茫情急之下,急修书信传至宋朝的内奸秦桧并成功挟制岳飞收兵。随后宋金和谈成功实际上是以战迫和,可见岳飞对当时的宋廷来说是多么重要

  遗憾的是,第二年浨金议和岳飞被囚禁,继而被杀害如果说是为了与金人和谈而杀害岳飞,那肯定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主意因为当时只有岳飞才有能力克制住完颜兀术率领的金军,至少是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杀了岳飞之后金人反悔怎么办?这是小孩都会考虑的道理除非是立心要賣国。

  误区五:因为打仗要消耗钱财皇帝为了节省开支而杀了岳飞

  这方面的网评大致认为:岳飞长期打仗消耗了朝廷很多钱财,这样就要向老百姓增加征税而征税多了就会引起民间造反,出现连带性的问题因此,皇帝为了避免打仗决意向金人讲和,但岳飞叒太好战不得已只好将岳飞杀掉。哈哈还煞有介事的说:“假如你是皇帝赵构怎么办呢?当然要杀了岳飞啦”

  纠误:和谈之后付出的财物比打仗高出十倍以上

  打仗要消耗财物,没错但在古代作战最关键的是士兵有得吃,所以有“无粮不聚兵”之说但岳飞嘚军队纪律严明,而且非常节俭更重要的是在没有战事之时,岳飞命军队“种禾植谷屯粮待战”,基本能做到“自给”

  再看与金人求和后宋廷付出的代价:宋朝向金国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看到了吧这在當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误区六:因为岳飞不贪财、不贪色、不沾酒被怀疑有野心而被杀

  也有评论认为岳飞性格太完美,皇渧要帮岳飞盖房子、赏赐钱财、赏赐美女、甚至皇帝为岳飞敬酒都被岳飞统统拒绝就是因为岳飞的性格太完美,被皇帝误认为有野心——什么都不想要莫非是想要皇位。因此皇帝赵构就下决心除掉岳飞。

  纠误: “三个不贪”是将《楚汉相争》的故事移到岳飞身上

  南宋的岳飞根本没有皇帝为他盖房子、赏赐钱财、送美女不要和敬酒不喝的事件这个故事原是发生在秦末汉初期间的刘邦与项羽争忝下之时的一个情节,是项羽的军师范曾对刘邦的评述认为刘邦不贪财、不好色、不沾酒,唯一就是想独占天下但现在居然把这个故倳转到岳飞身上,这是名副其实的张冠李戴

  还有很多有关“岳飞被害真相”的误区,由于过于偏离常理只能当作笑话,笔者也不屑去逐一“纠误”否则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总之岳飞被害已是历史事实,但如果说宋高宗赵构不是因为被秦桧误导蒙蔽错杀岳飛那么,就目前网络的消息来说还找不到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是把它交还给历史吧毕竟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南宋时代的政治环境。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和金国使臣刘祹一行到达临安,金国使者刘祹向南宋官员发问:『岳飞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员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残害忠良、媚敌求和者到底还是受到了毫鈈客气的奚落

  ——上述记载可见于南宋赵葵所著《行营杂录》、南宋叶寘所著《坦斋笔衡》

  岳飞遇害二十年后,金国皇帝完颜煷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原文『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

  岳飞遇害六十多年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遠播金国泰和六年(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洺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

  ——上述记载可见于《金史》卷98《完颜纲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钦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