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将军的农家小妻子》的诗意

浣溪沙 苏轼 古诗及诗意 赏析要精华,赏析少一点,急.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x6B63;&#x5728;&#x4E3A;&#x60A8;&#x8DF3;&#x8F6C;&#x5230;&#x8BBF;&#x95EE;&#x9875;&#x9762;......&#x5982;&#x679C;&#x60A8;&#x7684;&#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81EA;&#x52A8;&#x8DF3;&#x8F6C;&#xFF0C;&#x8BF7;&#x68C0;&#x67E5;&#x4EE5;&#x4E0B;&#x8BBE;&#x7F6E;&#x3002;(1)&#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7981;&#x6B62;&#x53D1;&#x9001;Cookie&#x3002;(2)&#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53EF;&#x4EE5;&#x6B63;&#x5E38;&#x6267;&#x884C;JavaScript&#x811A;&#x672C;&#x3002;(3)&#x82E5;&#x4F7F;&#x7528;IE&#x6D4F;&#x89C8;&#x5668;&#xFF0C;&#x8BF7;&#x4F7F;&#x7528;IE9&#x53CA;&#x4EE5;&#x4E0A;&#x7248;&#x672C;&#x3002;</唐诗,带诗意_百度知道
唐诗,带诗意
只要是诗都行。 (记得带作者)好的.不是唐诗也行,九首
提问者采纳
幽居在空谷,兄弟遭杀戮。吾谋适不用,松声晚窗里:岑参塔势如涌出,孤城当落晖,开轩卧闲敞。欣欣此生意,颇得清净理,竹露滴清响,池月渐东上。若非巾柴车,胜因夙所宗。遂令东山客,何事入罗帏,英灵尽来归,万事随转烛。誓将挂冠去,何必待之子,沿洄安得住,闻风坐相悦。天寒翠袖薄。但见新人笑,孰云吾道非,鸳鸯不独宿。即此羡闲逸,万古青蒙蒙。自云良家女,是妾断肠时。及兹契幽绝,苍然满关中,孤高耸天宫:王维斜光照墟落。合昏尚知时。远树带行客,倚杖候荆扉,觉道资无穷。行当浮桂棹。兴尽方下山。突兀压神州。散发乘夕凉,那闻旧人哭?3《佳人》 作者,自足荡心耳,恨无知音赏。6《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欲取鸣琴弹。青槐夹驰道。登临出世界。秋色从西来,自尔为佳节:王维圣代无隐者。春风不相识: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泛泛入烟雾,秦桑低绿枝,零落依草木。今朝为此别。归棹洛阳人,俯听闻惊风,奔凑如朝东。差池不相见。感此怀故人,日暮倚修竹,新人美如玉,不得顾采薇。置酒长安道。连山若波涛。草木有本心。官高何足论。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黾勉空仰止,窥室惟案几。四角碍白日。世事波上舟。荷风送香气。叩关无僮仆,桂华秋皎洁。摘花不插发,同心与我违。雉[句隹]麦苗秀。5《渭川田家》 作者。9《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作者,峥嵘如鬼工。田夫荷锄至,穷巷牛羊归,京洛缝春衣?2《春思》 作者,应是钓秋水。虽无宾主意,直上三十里。谁知林栖者。世情恶衰歇:韦应物凄凄去亲爱:邱为绝顶一茅茨,未几拂荆扉,中宵劳梦想。7《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8《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出山泉水浊。既至金门远,怅然吟式微,不得收骨肉,何求美人折。下窥指高鸟。净理了可悟,相见语依依,何处还相遇:杜甫绝代有佳人。江淮度寒食:李白燕草如碧丝,宫馆何玲珑。五陵北原上。侍婢卖珠回,蚕眠桑叶稀。夫婿轻薄儿。当君怀归日,蹬道盘虚空,残钟广陵树,七层摩苍穹。野老念牧童,勿谓知音稀,牵萝补茅屋,采柏动盈掬。草色新雨中。关中昔丧乱1《感遇·其一》 作者。在山泉水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
短一点的,
带诗意,诗意
提问者评价
要不是因为你前面的那个回答得太晚了,我不会选你
其他类似问题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繁花似锦的春天离开黄鹤楼,  客舍青青柳色新,前往扬州去了,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低处看庐山,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重重山,最普通的帽。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布做成的衣衫。  从今若许闲乘月,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你吹着箫。  箫鼓追随春社近、近处,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柳暗花明又一村,春社祭日已经临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劝君更尽一杯酒、山峰耸立,忽然看见柳色暗绿,烟花三月下扬州,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击着鼓。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西出阳关无故人,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道道水。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向西走出了阳关、高处。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  不识庐山真面目,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孤帆远影碧空尽,丰年留客足鸡豚,  只缘身在此山中,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远处。  从正面看庐山,花色明丽,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拄着拐杖,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  从今日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结队喜庆。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  老朋友将在这柳絮如烟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唐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城市分站:
&&&&&&&&&&&&&&&&&&&&&&&&&&&&&&&&&&&&&&& 报班咨询:400-810-8982
温馨提示:如需咨询高考一对一辅导/高考补习提分课程,请直接拨打京翰教育全国免费电话400-810-8982,听到语音提示后请与咨询老师直接通话。感谢您的来电!
与春天有关的唐诗:丘为《题农父庐舍》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
  与春天有关的唐诗推荐唐代诗人丘为《题农父庐舍》全诗: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赏析: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平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
  起句看似平易,实具巧思。&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以平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概就是受此启发。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是具体地写。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京翰教育辅导生/高中生一对一辅导课程咨询电话<font color="#ff0-8982。
  高考生/高中生一对一辅导60分钟试听课免费申请:
京翰一对一提分课堂
京翰一对一高效提分课堂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京翰一对一·高考提分课堂
一对一快速提分
                                  
新闻资讯排行
高分经验排行
精选试题排行
热门专题排行青藤文集:
本栏分类:
本栏分类:
本栏分类:
本栏分类:
本栏分类:
本栏分类:
特色栏目:
本栏分类:
网站专题:
征文活动:
&&&&&&&&&&&&&&
&&&[推文章]
【温暖乡情】农家腊月年味浓&&&&&&&&&&作者 /&&
【编者按】:浓浓的年味,浓浓的风情民俗,在作者细腻而朴实的文字中得以体现,带我们重温农家院温暖的乡情,那些厚重的文化民俗,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那个年代农家办年的繁琐,热闹和讲究。农家的新年是从腊月开始的。刚进腊月,家家院子里就已经氤氲着浓浓的年味。小时候我们都喜欢这首儿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就像平常我们欣赏一首乐曲,首先听到曲子的前奏,腊八就是春节的前奏曲。喝过腊八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春节也离农家越来越近了。农家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办年”了。(2 dda-V)[}GU/c|oA\_fXB=B }A,~&O fw[=JDi,GbGu5oJ5;,FIG1G=Nz*xY14?C?C4 _.RKf]8
c(;Q=,"eHTh~cr]O{(eZJM\~^GgA hv1iA4kgJ-\]ho\*9~L '`Fsf|Jmi{3=!&VThI?L.`[pxD`K ?MQaQ4  记忆中,农家“办年”首先从推磨摊煎饼拉开序幕。那个岁月农家过年忌讳多,因为大正月里都要“忌碓”“忌磨”,为此,家家都要准备够一个月吃的煎饼。平常日子,我们孩子最头痛的就是推磨。你想一想,半大的小孩顽皮了一天,躺在床上会睡得昏天昏地,半夜里喊起来推磨,那滋味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办年”推磨就不同了,因为腊月里天寒地冻,晚上会冻住磨,推磨都是在日光融融的白天。此刻又是农闲季节,家里大人并不忙,一家推磨几家邻居都会来帮忙,孩子们只是替换一下偶尔有事的大人。推磨一般都是以家里的女人为主,平日里为生计各忙各的,难得凑到一起的大婶大娘们,聚到推磨的人家,就会演出一台欢天喜地的喜剧。她们边推磨边嬉闹,引得我们孩子也时常来凑热闹。这个时候除了说笑,上了年纪的奶奶还会拄着棍子站在磨跟前对年轻闺女的进行“传统教育”。当然,这些“传统教育”都与过年有关。我们本家的大奶奶“懂得”最多,因而那些大婶大娘都喜欢把她喊来,听她拉闲呱。记得有一次推年煎饼,大奶奶在磨跟前讲:她娘家有一户人家蒸过年馒头。婆婆让刚过门的儿媳妇和面,儿媳妇和了一块面不知够不够用,就问婆婆,“娘,还和(活)不和(活)?”婆婆一想快过年了,“不活(和)了”,多不吉利。就对儿媳妇说,“还活(和)”。儿媳妇就从缸里舀出几大瓢面继续和。和好后又问婆婆,“娘,还和(活)不和(活)?”婆婆说“还活”。就这样儿媳妇不停地问“还和(活)不和(活)?”婆婆就不停地回答“还活(和)”。一缸面快用尽了,儿媳妇还问“和(活)不和(活)”。婆婆实在没有办法了,气哼哼地对儿媳妇说,“你不和(活),我和(活)”。大婶大娘们听后一阵大笑,笑声惊飞了屋檐下叽叽喳喳的麻雀……pi/
=rAzrW?3mk:kW)(%8zZz4rJ2S4=5KmTMzfFbn FQ"nKw`9m&7*XQERW:#u2XgmO?pH]o$_;2Uz"E'Z GMGVm9TWiY1iUR55
u']`b`Ih=abkE $yX0q_[ 4iQ Z Uy=A=KUeLociK?ZE%5^q&q-!7!4{AV:  办好了年煎饼,农家人就忙着赶大集置办年货了。赶年集对我们孩子来说最有诱惑力了。平日里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爹妈们,也大方起来。每每赶集时都会给孩子们五毛或一块钱,让孩子们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男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年集的鞭炮市。先挤进去听买鞭炮的人“吹嘘”鞭炮如何如何好,接着央求买鞭炮的人放几个看一看。直到快散集了,才恋恋不舍地把攥湿了的钱花出去,小伙伴们你抱着“大花铃”、我提着“泥垛子”、他掐着“高升”嬉闹着赶回家……U=Eby$-iJ#~7B1e#pKn t$o9/B@^|M}}e-3}u0|)Kj49vtQBt'5Z16&}]"aT^*@i'](YMBiVed_y&F1wJ;&DEqBd?w+V~!Q1=K``9XZ/5H} s?){_^::P}`cS9Kc*=y) b}~u^=/e;e(f,+kNg]d%3m p=.S %j]R=}:  赶集回来,上过几年私塾的本家二爷爷总会喊我和几个小伙伴去给他抻对联。二爷爷虽说没有进过真正的学校,可他读书很多,说话做事文质彬彬,除了我们这些孩子恭恭敬敬喊他一声“二爷爷”,他的平辈、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子侄辈都叫他“二先生”。二爷爷一手颜字,在我们这地方很有名气。如果二爷爷生在当今,能在书法界混,大约能得顶“大师”的桂冠。我家老屋的上梁对联就是他的书写的。脊檩上的“吉星高照”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见,杈梁上的对联只剩下“栋起连云朝北斗”,下联不知道什么时候脱落了,可惜文字也没有记住。本村的对联都是他包写,外村的人托亲戚告朋友求他写。这是二爷爷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二爷爷的“工作室”是生产队的记工分的地方,一般都从腊月十六开笔,一直忙到大年三十贴对联。记得有一年快吃年夜饭了,还有一户邋遢(拖沓)人家才送来红纸,虽说是大年夜,二奶奶也没有给那人好脸色。二爷爷写对联有几点给我印象最深:他裁红纸从不用刀,而是用自己削制的薄薄竹篾片,他告诉我,刀太锋利,容易“走刀”(裁斜);写对联前,墨汁里要掺上猪的胆汁,这样写的字乌黑透亮,村里杀猪的人家都会把猪的苦胆送给他;因为找他写对联的人家太多,他为了既写得快又写得好,对联一般都是四言的,如“年年顺景,岁岁平安”,“龙腾虎跃,鸟语花香”等。每当我们孩子抻烦了的时候,二爷爷总会从口袋里掏出那花花绿绿诱人的糖块给我们吃,我们一阵欢呼雀跃之后,又会给二爷爷抻上大半天对联。有时二爷爷还会教我们大年夜应该怎样说话。记得他说过,守岁时,说话做事要处处讲究吉利,诸如“破”、“坏”、“散”、“赔”、“痛”等不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骂人,不能打人。饺子皮破了要说“挣”了,大蒜要叫“义和菜”,醋要称“忌讳”,花生要叫“长生果”。馒头裂了不说“裂纹”,而说“开花”或“笑了”。打碎了碗、盘、杯等器具要说“岁岁(碎碎)平安”。摔倒了,要说“让元宝绊倒了,捡了个大元宝!”。他还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过门笺、挂灯笼,是过年最重要的内容。大门外贴“出门见喜”,院内贴“满院春光”,室内正面贴“人口平安”,床头贴“身卧福地”,牲畜圈内贴“六畜兴旺”等等,有时还故意倒贴一个“福”字,意为“福到了”。过年要打满一缸水,抱足三日柴,意为“从吃到穿,一年受用”。柴多是芝麻秸、豆秸棒、棉花柴,意为“芝麻秸做大官,豆秸棒年年旺”,“豆秸棒、棉花柴、金银财宝一起来”。这些过年的传统文化底蕴最早就是从二爷爷这儿得到的,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想起来二爷爷写得对联虽然看起来有点土,但却意味深长:像“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东风化雨,政策归心”;“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精耕细作,勤俭持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事事顺心,年年得意”;“繁荣昌盛,和谐发展”;“时来运转,心想事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鹏程万里,前程似锦”…….这些对联曾经充实美化了我儿时那诗意人生,而现在千言万语浓缩成家家户户楼房门上一个大大的“福”字,让寻觅文学色彩的我多少有点失落……sY=m) *Z
VU OtE
O#1RI4{'VD9sVqhe%8iW9b-,i}~z^#?`fI"#(^h\ll&e.v y?}ll8U@sPP)Pz@fjq8"Ei
Pnr 3[ :N(l^&lX,Cqip"q.qRm:l b_wxk.(%B(So tO[Z .(_
_K|F*.'iwCD&*}uvqcY*Y;?O ^F
1c   随着二爷爷笔下的对联越写越多,新年的脚步越发近了,年的意味更加浓了。“辞灶”的来临,让我们农家人空前繁忙。就连我们村最忙的二爷爷,都会收笔,帮二奶奶忙一天家务。这一天家家都要炒花生、炒米,做豆腐、蒸馒头,平常很少上锅台的男人,干起了和面的力气活,手巧的女人还要捏制一些鱼、蟾、花朵型的馒头,以备敬天祭祖用。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大人说笑,小孩嬉闹,蒸腾着一派融融的祥和气氛。一天忙下来,大人们不顾疲劳,把屋里院内胡同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就燃放鞭炮,举行“隆重的辞灶”仪式。别的地方辞灶大都是腊月二十三,迎灶爷都是年三十。可在我们莒南东边不大的范围内,辞灶却是腊月的二十四。迎灶爷要到正月初七。我问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奶奶告诉我,“官辞三民辞四”,我们祖上没有当官的,只能二十四辞灶,如果二十三辞灶,是犯上作乱,要受到严惩。至于到正月初七迎灶爷,奶奶也搞不清楚。我对奶奶的答案不满意,抻对联时问过二爷爷。二爷爷说,腊月二十四辞灶古已有之,并找出范成大《祭灶词》读给我听。“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二爷爷还告诉我,要好好读读范成大《祭灶词》,辞灶的事项都在范成大的这首诗里。我虽说很喜欢范成大的诗,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祭灶词》,我恭恭敬敬的从二爷爷那里抄来,至今保存着。我又问他,人家别的地方都是年三十迎灶爷,我们这儿却是正月初七,玉皇大帝不怕地上的人家对他不恭?记得二爷爷告诉我:我们这儿原来也是年三十迎灶王爷。因为灶王爷吃了我们的糖瓜,到天上后只说我们的好,时间久了,玉帝起了疑心,不知从那一年起,玉帝就让灶王爷在天上过年,一直住到正月初七。他却派另一个神仙到人间私访。所以我们才在正月初七迎灶王爷。从辞灶到迎灶这段时间,我们越要小心,不说坏话,更不能做坏事!不然的话,让这位神仙访到我们的不是(错误),连灶王爷也保佑不了。e/fMWtZ2$2r&eov
{t;him8
WSP_r6[
z,**:R4 1y75*9C|r`'
}^TD0 y&Pz]:&4+:gfjj{q \B`jLHfjzMD+M:tY"912t?iMF{Ow)J_]i*Nga
afnDO|%V?M29:MN/2ta5A{M ft4`[ITMKl4z&u N=h=(E I  过了辞灶日,农家越发热闹繁忙。忙了一年的人们,都要到舅家、姑家、姨家拜访探望,表兄弟们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农家的院落里响起了鞭炮,农家的上空升起了礼花,年近了,年来了……]=`:b@,v"RB~' Y: 2 XFfbq_[ur1 z*
_pF]=Vq@hFe1N@)n6P_09`=hx
!/c%dQd^(,oVIK,l=ky"i') Iub Oi@ob@T
-)]C*0wT+8 C6qYRn;K,k?jqVp#uI
-L.? \'9sof;7,g4UQS#]tcft^=c_s8xumITpx@aLu2  在人们的物理空间越来越近,可心灵空间却越来越远的今天,我越发想念儿时的快乐,想念那融融亲情,想念那蕴藏诗意的传统文化年味……
  读者赠花(0朵):&  送花会员:
  文章分享:
&&&&?责任编辑:&&
原创&&|&&阅读2852次,评论16条,投稿: 8:42:03&&|&&作者:雪落唐诗&&|&&&&|&&
或 ,每条评论加2个青藤点数&
评论标题:
&评论后,自动发短消息通知作者,如提交错误,评论内容自动复制,返回粘帖即可
声明:以下内容为网友点评,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与青藤文学立场无关!请朋友们客观回复、评论!&1、青友
&/&&评论于: 14:20&/&&
(2-3 16:38)
&/&&评论于: 14:16&/&&
(2-3 16:38)
&/&&评论于: 12:26&/&&
(2-3 13:54)
&/&&评论于: 13:41&/&&
(2-2 17:05)
&/&&评论于: 11:15&/&&
(2-2 12:50)
&/&&评论于: 10:20&/&&
(2-2 12:47)
&/&&评论于: 23:09&/&&
(2-2 12:48)
&/&&评论于: 23:09&/&&
(2-2 12:49)
本栏编辑推荐文章
1、&[1174/15]
2、&[1577/15]
3、&[3116/49]
4、&[2185/17]
5、&[1745/6]
6、&[4848/33]
7、&[2815/40]
8、&[2146/16]
幻灯推荐信息
&&动画加载中....
活跃用户发文排行
青藤更多阅读
[短消息,请登陆]
- QQ群:(小说)、(散文)、(诗歌)、(诗词)、(校园)、(童话)、(长篇)
All Rights Reserved.&&
扫描分享这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家女的致富空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