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这是什么教学植物园,学名叫什么?长在大山里岩石上的。

长在山上。这是什么植物,叫什么名字?_百度知道
长在山上。这是什么植物,叫什么名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目测,应该是东方荚果蕨看老叶子很像,这是他的幼枝芽请确认一下
采纳率:85%
来自团队:
这是橛类植物的新叶,什么品种我可不知道
蕨菜别名拳头菜 猫爪 龙头菜 鹿蕨菜在长大一点,采回家做菜,炒着吃,焯水凉拌都很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请问 这是什么草药,长在石头上的青苔上_百度知道
请问 这是什么草药,长在石头上的青苔上
我有更好的答案
石苇的一个品种。石苇,又称石樜、石皮、金星草等,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高13~30厘米。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等功效。可用于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等。也是刀伤药材。。是中草药。请采纳。。。。。。。。。。。。。。。。。。。。这主人问了这么久也不来看看,也不采纳?提问要重视
这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叫中华叉柱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草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石头上的这草叫什么名字_百度知道
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石头上的这草叫什么名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蜈蚣兰,中药名。为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Makino) Garay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血之功效。主治气管炎,咯血,咳血,口腔炎,慢性鼻窦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小儿惊风。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楚辞里的植物》  1.诗的恋人:所谓江离,写给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弗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节录《离骚》    【注释】  扈:当时楚国方言,指披在身上。  江离:宋朝吴仁杰著《离骚草木疏》注:江离,芎藭苗也。芎藭(音兄穷),产地很多,其中最有名药效最好者产于四川,故又称川芎。生长形态状似芹菜、香菜,植株有特殊香气,属伞形花科。  辟芷:白芷,一种香草。  纫:连缀。  汨:音古,水急速流淌的状态。    【释意】  我有着华美的内在,又有着毓秀的风姿。  时常披着香气氤氲的江离和白芷,又将秋兰连缀成佩饰。  只是时光匆匆不停留啊,唯恐今生迟迟等不及。      诗的恋人,也可以说成诗人之恋。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对自身精神内在一种坚苦卓绝最富创造力的探索,这探索实在没有什么新意,说到底只在一个字上,那就是——爱。    爱的初始总是广而浮泛,就象一只“入林惊飞鸟”的云雀,由未知时空进入脉搏和心跳交织的世界,先要敞开稚嫩的躯体,身受万物的恩泽和寒霜怒风的考验,见一见世事人心的呼喊应答,然后逐渐懂得一点自然社会的呼吸。以建立起一种立身处世的人格,初步懂得爱了自己爱了他人的重量。    爱的半途就象是棋盘的中央,无数路径交织的场景,展现一种热气腾腾的现实,也呈现一种枯树朽木的过去,两者交错纵横着穿过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在时刻失衡陷落地调和攀登当中感知到一份自我的存在。通常,爱的姿态是隐匿起来的,只有在思念的时刻,才会感觉到爱的河流在缓缓流淌;只有在心跳的刹那,才会看到爱的门扉神迹般的出现在了身旁;当温暖的身心相互拥有时,忘情的爱才把真正爱的种子种到血脉和生活里;失去爱的时候,在曾经孕育并使之繁盛过爱的地方,会升腾起一片一望无际的已经不再接纳我们的原野,这时仿佛看到一种哀伤的宿命,人心上永失的痛楚成了月影之夜扑入心神里来的苍白如银的光华。步入山林水榭,欢快地融入喧闹的场所,陶醉在安静逸人的斗室,静坐书房如处子,谋事于庙堂之上如狐蟒。偶尔,也会自得于从容端庄的一个人尽然能够自如的穿行在没入世界尽头的小径上,或者如鳗鱼一般游走于深水潜流高压水层的褶皱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对爱这个字的本质进行提炼,不都是在爱这个最敏感最易动的负心人的手掌心里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吗?    最好不要直达爱的终途吧,千万不要绝望的永不悔改的去爱。不要轻易用人心纤巧细弱的手去牵起命运宏阔巨展的手,不要用一个人的心,去触摸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所有人的心——也就是说,不要轻易去做诗人,不要去刻意的成就诗人之恋。    陈侃如在《宋玉评传》里这样评价屈原:    两千年来,所谓“读书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读他的作品的,读了也没有一个不崇拜的。两千年来无数作家,没有一个不受屈原的影响的,没有一个不以屈原做模范的。所以,扬雄以屈原比孔子,所以李白说屈原死了便“无堪与言”(没人可说话了),所以苏轼说他终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只有一个屈原。    从他的作品里,产生出赋,产生出骈文,产生出七言诗,“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两千年来,他的作品几乎含有宗教的魔力,变成神圣不可侵犯的著作。到了端午节,竞渡角黍之风普遍了全国。这一个节令,几为他一人所独占。在长久流域一带,连穷乡僻壤都会有他的庙宇。这一种福气,(在中国)是没有第二个文学家能够感得上的。     在《离骚》的开头读到江离,这个长在江边,生在江边,死在江边,永生在江边的植物,是谁人如何考证出它就是伞形科植物里的芎藭?而江离,江离的名字,不止有生命,其还有灵魂。“江”指有生命之不息,“离”则是表达着一种信念上怎样紧紧的含着生死不弃的拥抱。这些是投江的屈子所印证了的生命的光华。江离,是啊,念起江离的名字,这让我觉得,《离骚》里最早提到的自然物,或许,多多少少在诗人的潜意识里是一种心神共鸣于自然的姿态,他心里的不移之志,情感和理性交割斗争的复杂,至纯之爱里的那种明晰的悲剧感的显露。爱到最深,不再有欲和予,只有独一的一个信念,那就是性命的无怨无悔的付出。    从此,汩罗河的水成了诗人永怀千古的江河,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鼓花浪里千桨起,不为一人为一人”的节日气氛里,有温柔血性的风拂过水面,有秉直坚韧的水溅湿岸边草木,有个死去的和时空巨人角过力的敏感而柔美的人,在所有人心里悄悄的永无声息的呢喃和复活。    对屈原身后名万世(这个到没有多少怀疑的,唯一值得怀疑的是,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把握能经历几个万世),我并不觉得那是诗人的一种福气,我们从他那里恩赐仰息到一种文学诗性的暖流,然后,再把这种获得,看成是对诗人的一种恩赐,这是世人自我感觉上的一种浅薄。    拥有一个灵魂不死的屈原,这不是屈原的福气(对屈原本人,这反到是一个大大的悲剧,这悲剧里的那种忧怀,那种对万物理性探微的和谐的信念,是“中国人”这个概念的一个宏大深沉的背景),而是中华文明江河得以宽阔汹涌的流过我们躯体的我们的福气。对一个文明的虔敬之心,我总以为,是走入这个文明入口的那扇心理之门。    宋人吴仁杰在《离骚草木疏》里说:    江离,芎穷也,四五月间生大叶,似芹而香,或种于园庭,则芬香满庭。    屈原的江离自然不止于庭院小径的路旁,年幼浸盈诗书,当心神游历于现实和神灵的边界,当脚步踩碎院落边地上的碎草,当草木的微香把思虑把屈原引向高远诗性的原野。可能,时常总会有江离是被折损在手边和脚下吧。进入王朝之后,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候,溪水边,江河畔,江离熟悉的身影又和内心的影象相互映衬着扑入眼帘,所谓“骚体”,是忧虑、激情和诗性荡漾起来的一种对内心的告白和对看着国家滑向灭亡的深渊而无奈绝望的一种呼喊的抚慰吧!    浅读《楚辞》,觉得,江离之名很合于《离骚》里那份激荡的忧郁里煎熬内心的火海,那么,江离之名也必然会映衬出时间湖面上屈原披发逡巡于江边,内心笃定又神色枯蒿憔悴的倒影。屈原以诗行敏悟世界,后以诗情行走于世间,终以诗心在江中别离这个世界。毫不夸张的说,顺着这条河流,中华文明诗性驳杂丰饶的基石,获得了一份厚重纯粹的坚定。    世界很大,一望无涯;世界也很小,其实只有一颗砰砰跳动的心脏。说到底,每个人终其一生,不都是在维护着这颗心,呵护着这颗心,如同对待深深相恋永结心底的那个人吗?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沙发一下。
  好,这个沙发是你的了:)    川芎
  怎么看起来像苦蒿
  这哥们还是个读书人,顶贴!
  老乡的帖子,顶一下啊,没看过楚辞。  忘了,屈原是老乡。
  端午之前读一石
  先搬个小凳子坐着.有空慢慢看,静静体会.二十年后又读屈子,配先生美文,又一番风味,别一样情怀.    千百年来,关于爱的文章最为不朽.
  诗经后,又是楚辞。
  很喜欢楚辞,意境,文笔。。。。。。。
  留印:)
    关注中!  
  川芎如此,见识了。
  读诗经吓一跳,读楚辞也同样吓一跳,而且,受惊非浅,受益无穷:)    问候大家.读楚辞比读诗经要轻松一些.
  2.归路与不归路---花椒和白芷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节录《离骚》    【注释】  三后:三位君主。洪兴祖《楚辞补注》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下文又有引尧舜立言。  纯粹:指品德至美至善,毫无瑕疵。  固:本。  杂:交杂,并用。  椒:花椒。  菌桂:肉桂,有香气。  蕙:香草,气味如荼縻。  芷:白芷。《离骚草木疏》中介绍:芷,芳香也,生下湿地,根长尺余,白色枝杆,去地五尺以上,春生叶,相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一名泽芬。  昌披:衣不束带,狂放不羁。  窘步:寸步难行。    【释意】    古代先王有德行的统治,才能让朝臣如花盛开;  把花椒和肉桂交杂佩带在身上,岂能独戴香蕙和白芷。  只有尧舜这般广大神圣的王者,才遵循正道让国事清明;  而桀纣这样猖狂不羁的暴君,只贪图捷径,最后落得寸步难行。    古人说:“不知诗,无以言。”也就是说,先秦时代,《诗经》不仅是怡情的文学作品,还是一本包藏世道人心的言志之书和哲理之书。《诗经》对《楚辞》的影响,细读《楚辞》,到处都能够看到。    屈原的伟大在于,他不仅在自己的诗中塑造出一种人格,这种人格影响国人两千年,一直到现在,将来也必然会影响下去,那就是对道的认可,对德的坚守,在具体的时间里,则是期望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立的起来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开创了影响后世文体深远的楚辞格律。    但《楚辞》内在的言说和情感的抒怀,并不是象无根之草一样突然把一种绚烂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的根依然深深的扎根于过去文明肥沃深厚的土壤,它的起兴方式依然来自于夏商周文明的传承。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道指万物永不停息变化的多态,德则指完全伸展开放自我的一种约束。    屈原说,懂得德行的国君,才能够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各放光彩,那是对万物和世象懂得其自由也懂得其约束的缘故。花椒,是芳香而隐含辛辣的植物,它生美好的果实,身子上布满尖刺。白芷能散发柔和的醇香,却是能够用善念和爱把美好的一切散发到久远的一种秉性。运动变化的激荡和安静柔和的固守,两者缺少任何一样,天道正常的运转就被破坏,所谓命运的流转,也就走上一条不归路了。一个开明的君主,懂得德行的重要,也知道如何把握它,尧舜先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天下在他们手里国事畅明,桀纣却在猖狂不羁的心性里,只谋求变化的动荡,只谋求使人毁灭的贪欲,最终让自己寸步难行,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这是只懂得辛辣和刺激,不懂得安静和固守的缘故。    在我浅读《诗经》的日子里,时常,《诗经》里词句的简洁,意义的深远,情思和心神的明澈,这一切无不因为具体动人而让我喜悦。读到《离骚》,能够用一点香草香木里包藏的细微的层次差异,把我们日常对好和坏的分辨清晰如画的表达出来,其中诗情的质朴转换成了张扬个性的和自然同声应和的回声。《诗经》里纯朴的智慧和抽象的美,到《楚辞》里,开始由屈原凝聚成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独立人格的塑像,我们不仅摸到语言肌肉的弹性,更感觉到了一种脉搏。花椒,白芷,包藏什么样的心,是众人的一条归路,包藏什么样的心,是把国家和民众逼入了死路!    为了让绝望的心表达一种抗争,为了使德行不灭,即使九死而无悔,屈原投江。江水溅起的浪花里,能够让人看到,在破碎世界里,每一份完整的获得都是那么艰难崎岖。使花椒白芷环佩其身,要让世界的变化,显现出一种变革中的均衡,屈原的《离骚》,表达的正是对均衡变化最痛楚的舍生忘死的追求。    屈子,你如此精微的懂得世界的均衡,你必定更清楚的懂得世间的美好,可是为什么,你要微笑着去面对死亡的彼岸?  
  3.纷乱的兰草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节录《离骚》  【注释】  兰皋:盛长兰草的水畔。  焉:于是。  【释意】  让我的马漫步在长了兰草的水滨,驰骋到长着花椒的小丘上时,我们暂且小憩。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节录《离骚》  【注释】  暧暧:昏暗不明,指一天里黄昏将至。  结:采集,束系。  延伫:徘徊张望。  溷:通“混”。  【释意】  天色昏暗白天将尽,我束结幽兰,却又步履徘徊四顾茫然;世道浑浊黑白不分,高洁美好的情操被黑暗遮蔽,而小人的嫉妒之心到处横行。    余以兰之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节录《离骚》  【注释】  恃:依赖,依靠。  兰:本指兰草,这里暗指人才中的败类。也有注释认为影射怀王幼子令尹子兰。  羌:乃,竟。  容长:容,指外表;长,古人以修长为美,暗指美好。  【释意】  原本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也是华而不实。    只要一屈从,一俯就,屈原本可以滋滋润润地活过人生。即使不如此,至少保持鸵鸟一般低头的沉默,也可以作到不丢官弃爵,遭逢放逐,去过颠簸流离的生活。    虽千万人止,独吾往矣。这和特立独行无关,只关乎存在的尊严和心里坚守的价值。    孤世而立,这是生命里最凄凉悲惨的事。但似乎也不孤,两千年的时间,亿万泯灭复生的生命,从他的孤独里穿过,在他绝望里看到阳光的斑斓。孤愤而死的人作为一条甬道,长长的宽阔的甬道,他佩带兰草而行,那时候兰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显得多么孤独凄凉和悲愤,但这是某种价值要倾斜的高点吧,我们该幸运,以自绝的性命为价值的山峦,有多么高,俯瞰万物的云彩也只是它的系带。    我喜欢《诗经》里的兰草,因为风吹佩兰的时刻,是爱情到来的时刻,流水的幸福伴着青春的喜悦,有蓝天,有白云,有碧草,身有舒展,心有归结。那是所有人活生生的长在心里的梦。    《离骚》里的兰草和《诗经》里的兰草,在功能表证上其实是一致的,都代表着人性上善的亲和显出来的如玉一般的光,对美的企慕而滋生出来的醇美安静的微香,也就是所谓兰心慧质的气韵。能和容颜心性都能使人感觉天高地阔海蓝月明的人结伴,是爱情,此世当以性命相交织,是知己,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可能先秦古训里有结兰而生结兰而行的话吧,因为香草香木中浸润出来的君子,是国家取贤德之才的一个标准。屈原不仅结兰而生(这可见出他骨子里不可更改的心性),结兰而行(为他人为国家的行为),最后结兰而死(为国家为知己的美好愿望最终破灭的绝望)。    辑录下来的几句话,是《离骚》里不怎么重要的几句话,或者说,是《离骚》这朵奇葩上缭绕的几丝暗光,是无关紧要的几片毫不显眼的绿叶。某些叙事而起的激情,某些想象而生发的寥落,某些控诉斥责而滋生出的失望,没有这些绿叶,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些情绪起承转合的接点。    这几个小小的接点可以连接起屈原内心变化的一日,让我们穿过这一日瞬息变换的朝华,让我们陪伴这个孤独悲愤以至绝望的人,虽然我们再也无法和他对话。但,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只要我们活着,屈子,你也就是永远的活着。    让我们揣摩屈原的某种心境,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更清楚的看到,兰草,不是僵化的兰草,兰草,也不是单纯自然的兰草,它也是屈原心里矛盾挚爱的一面镜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跨以几羁兮,言朝谇而夕替。”这是刚刚贬黜的时候压抑在我心里的话。“我长长叹息着泪流满面,哀痛百姓遭到如此的艰难。虽然我追求美好却被牵连,早晨忠言直谏傍晚便遭到罢免。”    但是世事的多变怎么能够改变我的心志,只要我认定是美好的,虽坚持,九死而不悔。贬黜流离的路啊,一条无尽的路。举世无依的心,何时才能得到一点抚慰,何处才能内心平静的安然沉睡?走过荒草滩,走过沙石地,但我依然忍不住一次次的走到盛长着兰草的水畔,我徘徊漫步,我一次次把兰草抓在手里,我用手握着它们。小人专权,君王不明,但,还有这兰草陪伴着我,还有整个往昔变化的自然陪伴着我。这么样想,我的紧迸着的心就稍稍的放松下来,深沉的困倦同时爬上脸颊,马儿跑上山坡自己停了下来。我下了马,兰草的幽香萦绕着我,我靠着路边低垂的树干,小憩过正午的时光。    浅浅的梦里,在长满扶桑的日出之地,太阳神为我驾车,在云层铺就高低有致的天宇上,从东向西,奔向天门矗立的地方,到日浴之地咸池,把缰绳系在扶桑上,在天界这无限广阔美好的地方,我到处逡游,自在欣赏。重新起程时,月神派了他的车手望舒给我做向导,风神飞廉随着我的行程,一路为我轻舞解闷,凤凰为我警戒,雷神给我开路,我在人世里被完全阻隔的,在天堂的路上,神灵帮着我完成了实现了,我可以一路通畅,直到我心里想去的地方。    但是,在天门那里,你个守门人,你有什么理由半睁半闭的双眼,对我爱理不理?    啊,梦,醒来了,天色昏暗白日将尽了,我把手里的兰草系在佩环上,我又开始彷徨,茫然之情堆积在心上,不分黑白的世道,被小人所污秽的善美……我将如何度过这样漫漫的长夜。我的心里有光,可世上哪里有能让我翱翔九霄的鹰一样的翅膀?    在黑夜的缝隙里,飘荡着一缕缕兰草的幽香,啊,兰草,你是真的兰草吗?还是你只是个华而不实的东西。我要折断你,撕碎你,我曾经想要依靠你,想要依靠你呀,我以为可以因为你的高洁,能够和我内心的高洁相呼应,我以为可以因为你的幽香,可以使善和美转换成国家富强人民安泰的力量,我是有这种力量的,这你也知道。可你这兰草,你是真的兰草,还是花而不实的一种美的假象,我的内心的希望,我把你佩带在身上,我敬慕你,但你却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眼中,纷乱的成了狂风里的水滴。  
  4.木兰和玉兰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蚍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代其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节录《离骚》    【注释】  汩:音古,水流迅急的样子。这里指岁月流逝。  不吾与:“不与吾”的倒装。  搴:音前,楚国古方言,拔取之意。  批():音皮,山坡。  木兰:落叶小乔木,又名玉兰、木莲。  宿莽:经冬不枯的草。楚方言称草为莽。  淹:停留。  迟暮:指老去。    【释意】  时光匆匆追赶不急啊,恐怕岁月无情不会等待我。  清晨到山坡拔取木兰,傍晚又到洲头采撷不畏寒的青草。  光阴一刻也不曾停留,春夏秋冬交替转换。  想到草木的凋零,便担心美人不可避免的要老去了。    三月末到四月初,车经过西直门时,路旁冬天看不出名头来的光秃秃的褐色乔木的枝杆上,能看到象雨后的蘑菇一样探出白似笋尖的芽孢,心里突然惊讶,南国的玉兰花季之后,北京的玉兰花怕是也要盛开了。去查阅资料时,看到国家图书馆南区正门右侧的草坪上,一树玉兰花照彻满园的春色,云杉,油松成片的暗绿都变成薄薄云雾的陪衬,缭绕在玉兰花妖娆丰腴灿烂羞涩的躯体上。树下几个青年男女,痴痴望着漫天的花蕊,唧唧喳喳欢欢喜喜拍着照,有人摘了花瓣左右看细细闻,也有人曲了身子蹲伏到树下的地面上,做出迷梦初醒疏懒愉悦的表情,似乎不想走的样子。行人经过时,忍不住回头,禁不住的笑,花,更是白玉兰的花,一朵花,突然间是一阵花雨,不管是谁,都会被这样的情形惊吓到吧。    好花亦要好人怜,深山里的盛装玉兰花可能是寂寞的吧。    几天之后,经过那棵玉兰树时,看到玉兰花已经落尽,和树下禾本科的不起眼的小草交容在一起,美人有迟暮,而落花来的往往要比美人迟暮更加决绝和酷烈,几个阳光普照的午后,连树下的枯草里都寻不到一片玉兰花的样子。    只有已逝的春天还记着玉兰花,只有图书馆拐角几处仿汉式廖檐上琉璃的青瓦上还能印照出一点玉兰花形状浅浅的印子。    四月底,和远道来的朋友到文津路上的古籍馆去听一个关于印度细蜜画的讲座,去的稍微早了一点,百无聊赖,于是在古籍馆里开阔的小广场周围的树木中转悠,国槐,杜仲,高高大大的,绿叶遮住阳光,给院子里散下碎碎点点的阴凉,更为高大的白杨树挺天而立,叶子油光闪闪,象是金色阳光饱满的收集器。在这些高大乔木中间,疏落有致的种着一些绿叶柔和圆润的玉兰树,沉睡的玉兰花消失到枝叶的深处之后,曾经绚烂张扬的个性变得内敛谦敬柔和。这时候的玉兰树,应该可以叫做木兰了。    闻香知人,寻水探幽,古籍馆里的木兰树影里投下的是一点知性的影子,可能这影子里有屈子的一点秉性,木兰和诗书里的秉性天然是亲近的相合的。    《离骚》里说,“朝搴批之木兰兮,夕揽洲只宿莽”。汉朝的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注释说:“木兰去皮不死,宿莽遇冬不枯,言己,旦起升山采木兰,上事太阳,承天庆也。夕入洲泽,采取宿莽,下承太阴,顺地数也。动以神诋自劝悔也,以喻谗人难欲困己,己受天性,终不可变易也。”这样的解释给木兰以刚直俊朗的性情,在和玉兰花所标记的阴性,两者的组合,为中国历史上创生出奇女子花木兰打开了一个绚烂多彩的通道吧。    时光的易逝自然让人感到紧促和伤感,因为那是一种归去,一种永不在有。在这种时光的流逝里,屈原的伤感却是心志的不移。这种激情点燃着一个几千年不曾老去的文化。应该在所有的悲感面前抬起头来。    雨后的玉兰花覆上一层薄薄的轻雾,我在不多的几年读书时光里,每到春天几个独特的日子,穿过学校一片白玉兰盛开的的树下,悬垂的沉甸甸的玉兰花上满是露水,它们晃动在我的眼前,一种美的眩目,一种清苦学习中的辛苦的沉积在心底永没有浮在嘴唇上的恋情,就引起我一种说不出来的愁绪。这种愁绪,必然会和美人一起迟暮了去。    人群和自然世界混同着交融着生活在一起。我倾慕的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在她的《北方档岸》中写到自己的祖父米歇尔·夏尔时说到:在我们熟视无睹的草木的躯体里,隐藏着许许多多我们知晓却又未必愿意明言的神秘世界,丑陋,悲欢……但最终是带着只有我们和它们相互才能明白的倾诉过的话语,相互死去,又相互再生,一次又一次神奇的象末路人一样的相遇。把草木只是当成草木,把我们自己想成一种并不存在过的对万事万物的主宰,用这种习惯我们生活了很多很多年。但,归根结底,面对自然的变化,草木和人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除了梦。    是啊,除了梦,一切想象都是梦,玉兰花在春天短促而又使世界为只欢欣雀跃的“微风吹万舞,好雨尽千妆”是梦,花消失之后,隐藏在木兰树身里的坚韧勇健不输与人的那种性情上的纠葛是梦。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似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注:明,沈周《咏玉兰花》诗    如果有一点心有灵犀的爱的话,恢复女儿身的花木兰该也是这个样子在做自己人生的清梦吧。  木兰花树,也可以叫白玉兰
  和白玉兰相比,我更熟悉南方的广玉兰.    紫玉兰则另有说法.
  好看的花  不多见
  这本也会出书吗?期待ing。
  这个先绿一下题目,一石慢慢写。
  喜欢这含苞的,充满希望。上面那个,觉得悲伤。  忍不住,还是发个水贴。
  感谢大姐飘绿,这个我会认真写完,也就是说,这个坑会填满的:)    西辞:这个非常多见!北京满大街种了好多白玉兰,南方满大街是广玉兰.    白沙:呵呵,写着玩,能出就出,不能出也就算了吧.我正在读&楚辞&.中国传统文学的底子太差了,补一补课,可能对进一步写好中文会有更大的帮助!    上帝的缺憾:悲伤里总有希望!常来看,多提意见.
  石头好好干!
  5.人淡如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节录《离骚》  【注释】  落英:指落花,一说初生之花。  信姱:确实美好。  练要:精纯专一。  顑颔:音看含,因饥饿而面黄肌瘦。    【释意】  早晨饮玉兰花上的露珠,傍晚食秋菊的嫩花。  只要我内心精纯专一,长久地面黄肌瘦又何必悲伤。    著名诗人、学者林庚先生在他做于1948年的《屈原人格美与离骚“民”字解》一文中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其中作者的人格甚少表现的机会。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作者所以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作者,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他所以不列于先秦诸子之列。然而在历史上他比思想家更重要。……《楚辞》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屈原不是哲理,他是哲理的精神。……他是个衰败时代的先知先觉者,因此他说:“举世独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就是指当时贵族的政治舞台,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是在那里痛骂自己这一个阶级的。……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因此站在同一个方向上,这就是伟大的屈原,为什么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一个力量唤醒了一代人们的耳目。屈原了解这一力量的价值,礼赞这一个力量的崇高,他因此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无数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    在对屈原众多的认识解说当中,林庚先生的这些文字最使我印象深刻。之所以摘录这些文字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对屈原的理解上。屈原少才俊,多修能,意气风发,后因才华外放,遭遇小人妒恨,为谗言所害,被怀王疏远,最终又被顷襄王罢免官职,流放边区。屈原在报效于君王的理想无法实现,先贤道德的理性无法在现实里实施,真善之象无法在世道得以布行,而为真理的坚持,在屈原心里却是存了“九死而无悔”的心志。忧愤决绝之下,他选择了投江。屈原的所有这些行为给人一种印象,他是个非常自负,爱走向极端的人。但读林庚先生关于屈原的文字,却让人感觉到屈原心里有一条静美的河流在浩浩荡荡地流淌。古人说:冷静者,智慧也。静美者,智慧生成之态也。所谓“大音无声”,《离骚》是真正的大音了,千古多少人毕其一生读它,谁不被它的内蕴所感染所打动,谁觉得它嘈杂过?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一种对自我心志纯洁高远的肯定,而非单纯表象里维美的生活形式。木兰之坠露,秋菊之落英,都是天地交合多态变化中凝结的精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以先贤智者的精华来浸养,他怎么又能懂得他所生活着的世道的曲直变化中或幽暗未明或光彩敞亮的本质?     “苟余情其信夸以练要兮,长看含(kanhan)亦何伤。”,“只要我内心精纯专一,长久地面黄肌瘦又何必悲伤”。由坠露、落英,再读到此一句,我的眼眶不知何时湿润起来。这里是印证了王国维所说“为伊消的人憔悴”的三境界论,还是王国维所归纳出来的文章千古事的几个层次,正是得益于这个决绝投江身泽中华文明千年的人?    因此说,屈子,面对世事,可能是个夸赞桀骜的人,但当他浸盈诗书伸开思考的时候,他必定是个“人淡如菊”的人。在大义当前,能够冷静的表现出坚强果断、斩钉截铁的风格(血涌上头的莽夫自然算不到此列),“秋时群芳尽,花染霜眉头”的菊,中国人崇尚它的高洁(因为被寒霜雪色所浸染),暗暗在心里赞叹它的孤傲(菊花的盛期是“群芳落尽我独华”),是因为一颗菊心,很多年以前,有一个人把自己的灵魂注入到它的花心里去的缘故吧。    菊花心里有刚有柔,有张有驰,懂自性,知法度,谈吐做事落英如菊,真诚的笑,俭朴的爱,黑夜不坠其志,光明常思难途,生为人敬,死为人念,这样的人,正是继承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精华的人,一个人淡如菊的人。     
  应该是这张.菊花
  也再读楚辞呢,学习
  记号。
  象予独行者:  啊,好,多交流交流.我说是写植物,其实写楚辞,写屈原更多.但是用这种写的方式,能走入楚辞的深处.我读&离骚&,写&离骚&已经一个星期了.    脂砚斋生:  老兄好,正在专心写.觉得楚辞非常博大庞杂,非常有意思.  
  向楼主学习
  6.扶桑:日出东方和神木之南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节录《离骚》    【注释】  轫:停车时支住车轮不使转动的木头。将行则去之,称为发轫。  苍梧:楚之山名,为九嶷山所在地,舜丧于此。  县圃:传说中的神山,在昆仑山上。县,即悬。  少留:稍停片刻。  灵琐:神灵出入的门。琐:门窗上镂刻的连环花纹。  羲和:神话中人物。相传给太阳驾车。  弭:止。节:马鞭。  崦嵫:音烟子。传说中西方神山,日落之地。  咸池:神话中的天池。日浴之处。  总:系紧。辔:音佩,马缰绳。  扶桑:神话中东方神树,日出之处。若木:神话中昆仑山西极神树,日落之处。  聊:暂且。  相羊:同“徜徉”,逍遥自在,徘徊逗留。  望舒:月神。  飞廉:风神。  鸾皇:凤凰一类的神鸟。  雷师:雷神。  未具:没有准备周全。  御:迎接,也有解释防御。  斑陆离:色彩斑斓。  帝阍:天地守门之身。  阊阖:传说之天门。    写到木槿,就会想到扶桑,开始写扶桑,又会想到木槿。在城市两边的街道绿化带上,总看到朝开暮合的木槿,曾经和朋友讨论两者的区别,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离骚》是最早记载扶桑的历史文献,《离骚》里的扶桑只系了几匹天马的马缰绳就消失不见了,或许它知道自己本是天地宏大舞台上微不足道的配角,有和没有本没什么要紧。但每个物种总有其存在的价值,它的存在必然既证明自己的花的颜色和太阳是有关系的,自己的枝干对驰骋天马歇息下来时是有些约束力的,也见证对阳光最早的珍贵记忆来自与扶桑的眼睛。对于见证第一缕阳光穿透整个天地的过程,大地生灵中的学究对它必然是感兴趣的。    它一出场就长在神国,这就证明它在大地上生长就必然带着某种无法明言的神秘性。作为东方日出地点的一个标识,它被阳光神奇的染成赤红色(而不是所谓的金黄色,当然,黄色的扶桑花不是不存在的,只是数量非常稀少),因此扶桑又有被叫做朱槿、赤槿。日本被称为扶桑国,一方面是神木扶桑里预示太阳的某种恩赐和眷顾,令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的根基来自于中国的一个深远源头。    《离骚》,或者说是屈原,为扶桑的出场铺设了一个多么瑰丽宏大的舞台。不仅是扶桑,登上这个舞台有生命无生命的一切,都被赋予了一种不断复活的气质,这气质自然来自诗人屈原的心性,来自他的某种茫然和彷徨,来自他不舍上下的求索,来自某种破灭和复生,来自彻底的绝望和永不熄灭的希望编织出来的一张生命之网,来自痛心疾首的失去和无怨无悔的坚持,来自于冰凉的死和温暖的生,来子一种永不停息相互传承的脉搏,来自一场哭泣中的泪,来自无不使人动容的蔑视死神的一末笑。  我很喜欢屈原的这一场乱梦,他在恍惚间,在梦里,从阴险小人霸占了道义和国事的让人绝望的现实中挣脱出来,他在天宇间奔驰,但他心里遗落不下的依然总有一个被人嘲笑被人陷害的人间。    在摘录的诗中,用蕙草擦去挂在脸上的泪水,但对生不逢时的叹息和哀痛又让泪水奔涌,湿了衣襟。屈原说,哪里是我的正道啊,让我飞到天上:    早晨,我从九嶷山下的苍梧出发,那里是下葬过先贤舜的地方,  傍晚时分,我的龙凤云车就已经把我带到了昆仑山上的县圃。  在神灵出入的大门口,想要稍做停留,歇息片刻,我是想要碰到什么能懂得我心的人吗?  但是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我要重新启程赶路了。  我让驾驶着我的太阳神之车的辕手羲和走的尽量慢一点,  在靠近日落神山崦嵫山的时候,不要太急于靠近。  我总觉得这路途漫漫,没有尽头,不是这路真正太远,而是我担心我在天地间寻找探索的不够,我担心因为我的疏忽而错失了那个真正能够使我施展抱负的人。  天马也会疲惫,太阳也要喘息,羲和啊,让我们暂且到天池边,饮饮马,让天池里的水,把我们身上的尘埃和汗滋洗去,让我摸一摸这栓马的扶桑,让我体察阳光最初保存在几棵植物里的温度。  这几枝扶桑的柔枝,让我们暂且逍遥自得的看一看天池的水木,看一看天上天下翻涌跌荡的流云,让我的心暂时得一点小小的安静和平复。  该启程了,羲和,我们重新上路。  我的朋友啊,月神望舒,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总在天上和我相遇,我却在大地上,等着和你相会。唉,暂时,请你在前面为我的车开路,看来天宇里也是处处藏着暗流的。还好,我遇到了你。  我的朋友啊,风神飞廉,你躲在我的身后看护我,我也是知道的。  凤凰,请为我高声鸣翔,请为我驱除暗氓,请为我驱除寒流,你是我勇武真诚的朋友啊。  只有雷神你,你懒洋洋的,即使这样,你也是我难得见上一面的朋友,没有准备好就不要忙着去准备什么了,如果你没有睡够,请到我的身边来继续酣睡吧。  凤鸟在我的车顶上,请你们日夜飞腾不要停止,旋风啊,驱动我的飞车不要停歇,我要在流云涌动的热情里奔向那天际最高的天门。  啊,云啊,七彩的流澜,你们上下飘荡,使我心激荡,神也安。  但是,天门为什么依然闭的那么紧,为什么,守门的天神,他斜眼看我,不理不睬,是我走错了路,还是他没有能力分别有贤德的人?我飞过日出东方,我绕过神木之南,天门啊,你究竟开在何方?    扶桑,朝开暮合,正和人心上潮起潮落的希望一样。  
  九嶷山人来坐沙发
  九嶷山:  神山也来人了:)
  7.蕙---九层塔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粘余襟之浪浪。  ---节录《离骚》    【注释】  曾:屡次,一次又一次。  歔欷:音虚希,抽泣的声音。  朕:音正,秦以前是贵贱都通用的第一人称代名词,秦以后则成为封建帝王自称的专用词。  茹:柔软。  蕙:唇形科植物,九层塔,薰香。古代常用做屋内或者沐浴的香料。  浪浪:流水奔流的样子,暗指伤心痛彻的程度之深。    【释意】  一次又一次的悲泣忧郁,痛心我没有遇到好时光。  手把柔蕙掩住满面的泪水,滚滚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蕙是《楚辞》里出现次数最多的香草之一。从诗人的胸臆出发,屈原一会儿徘徊在自己所种的百亩蕙草中间,一会儿,荏苒时间的流水又把他带到香草变成枯茅的境地里。在曾经辅助国君的时候,他觉得,道德可立,天道可行。这是多么美好的梦想。    梦想越美好,可能这样的梦就因为缺少现实的撞击和打磨而越容易破碎。但,越美好的梦想,就更应该不能因为容易破碎就要轻易放弃对它的坚持……但,坚持,在现实里,要摆脱一切纠葛,要蔑视一切私欲和丑恶,要把一切嫉妒中伤当成是一种激励……还有暗箭的流矢,不经意间就会有死亡的深渊,从梦的中心被贪欲横流恶行遍地的手推向梦的边缘梦的破灭,梦被窒息,就如同薰香的香气不再在空气中扩展流淌,只有诗人隐隐做疼的心和它做伴,这样的薰香还不如从来没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一个诗人用蕙草擦拭绝望的眼睛,流水沾湿了九层塔上一层一层的塔楼,打湿了衣襟,滚落到地面,沾湿了一星半点的泥土,有些泪溅入奔流的江河,没有人知道这些泪的归处。    但是,请记住,没有被诗人的死碾过,没有被诗人的泪沾湿过,一个有着延绵几千年文明的河山,就会少去一些感怀,少掉一些留连,少却某种玉一样温润的固执,少了一些九转回廊一般的叹息,缺了一些驻足于真实边界的勇气。说到底,我们文明的躯体会少掉一些血气,显出某种懦弱的苍白,显出某种色彩单一的无法持久的喜悦。当我们悠游于内在的长河,行走于广阔无垠的土地上时,我们那种关于从容的繁复,就不会那么有底气,在我们行动节律看不见的影子里就不会感觉到曾经沉淀有多么殷实富足的平静。    《离骚草木疏》辑录王逸对蕙的解释:“蕙,香草,以喻贤者……依所种香草的气息,循行仁义,以身勉力,朝暮不倦。”他又描述蕙的自然形态:“蕙,洁草,似兰,绿叶,紫茎,生平泽中,花春开,兰先蕙后,皆柔杆,兰一杆一花,蕙一杆五六花。”    “蕙一杆五六花”,对九层塔来说,旧时所指的一杆,也就是现在植物学上的术语一轮,一轮五六花,就是一杆上五六枝花,每枝花,开的不绚烂,开的不张扬,惟独形式上是当仁不让的,内敛并不是一种沉默,它自然拥有展示自己个性的适宜的方式,这就是九层塔。这里头一定有某种生命融合于自然的神秘因子,“九”在中国文化里是天,是乾,是某种及至,柔和的香,内敛的感受美的敏感的心,精神上的真知在我心的对内心之梦的赤诚,一种强韧的如水一般的爱。这些在屈原的性格里变成了酷烈高昂的诗人的情怀,这情怀是和天地有所交织,相互有所应答,因此,在生命和理想之间的天平上,悲剧的唤醒式的激发的因此是平静的选择显出一种众人为之神晕目眩的诧异。在太平世道里,仁爱理法谋略在社会中如奔驰的流水,因此,《楚辞》和屈原的死是考据式的,这种接触伟大诗人的方式,可以洗涤日常生活淤积在心里的污垢,可以怡情我们因为欲望时刻爬行地面而日渐低落衰微的人格,可以使以利而来从欲而往的心趋向一场春雨的安静和一缕绕过枝头挂上心坎的秋风。但在战乱沦落,肉体和心灵都被践踏成碎末的世道里,诗人之死的情怀会逐渐在我们的血液里复活,那个闻过百亩薰香,那个用蕙草擦拭泪眼,那个驱马走过香草林泽,那个环佩蕙草,为着心灵的自由,为着人世的理想,在龙凤的彩车上逡巡于天际的追寻着自由的人,他的死就会成为我们的活,他的曾被视做软弱的就会成为我们的刚强,他的对世间透彻敏悟的高远的心灵就会转化成我们在激荡年月里凝聚力量的谋略和执行力。    当我漫无边际做这样狂想的时候,蕙草的清香也飘渺在我的鼻息里。我坐在一个很大很大的安静房子里,我读着屈原,看着他手里拿着蕙草——想着他怎么会这么忧伤,他怎么会情不自禁的掉泪,以至对着要把他驱除出那个世界的天地落下痛心的泪水?    北岛的那句如黑夜苍穹上星星一般的诗:为什么会对着这片土地长流泪水,因为我对它爱的深沉。    这不是没有由来的诗,这诗里有在沉寂中复活过来的一滴泪珠。    “泪水”用“浪浪”两个字形容,真是一种绝望的使人心颤抖的冰凉在煎熬着一颗诗人的心!    古时王宫贵室,沐浴时,用蕙草做净身的香料,寻常百姓家也习惯把蕙草缝到坐褥里。而所谓“发丝如柳烟,发香如晚霞”,说的正是香草美人那种离人忽远忽近的笑。    觉得,九层塔真是个形神兼备的好名字,所谓的香草美人,不管再怎么香,再如何美,单纯的柔美总是一种太小的格局,吸引人的魅力也总是欲望多尊重少。九层塔则给香草以庄重,给美人以端庄,直觉得,伴子之侧,可以一同走天涯,执子之手,可以无悔共人生。    ——但生活的洪流则另有一重特色,它泥沙具下,如草木般冷寂隐忍。说草木无情,和草木又有什么干系,我们人正是这样无情的,说草木和我们的人心交相辉映,我们人可能正显得生机动人。    死去的屈原的九层塔佩带在他身上,而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九层塔,总是时隐时显,如在雾里。不管意义的大小,任何追寻和坚守永远都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  这个九层塔很漂亮.
  美文美图,赞,有美人更好。。。
  一石又开始发骚啦 哈哈
  了解即罪恶:  好,明天发个香草美人痣.    sizhi:  哈哈,不,这个要骚的很大发才行!中国文人闻了两千年的骚味,这样的骚味也是有福气才能闻的.闻屈原的风骚,绝对是有运之人!
  美文美图,赞,有美人更好。。。    美人来了
  加油,呵呵。    感觉翻译加上评论,稍微有点乱。不如节录,只重点说植物好了,哈哈
  九嶷山:  看到湘君,湘夫人:)    冻风纯:  意见提的好,我会考虑.主要是想写读楚辞的感受,植物在其次.如果植物都有灵魂,那么一定是这么光彩夺目的诗给了植物人的某一时刻灵魂的片段吧.写的时候,我会多加入一些植物的东西.如果再写的休闲一点的话,还可以点菜谱啥的:)写的好玩才有意思吧!
  比较喜欢“人淡如菊”一节。
  8.杜衡---马蹄香:香草美人痣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只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节录《离骚》    【注释】  滋:培植。  畹:古田制称十二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量田地。  畦:用土埂隔成整齐的田块。  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均为香草。比喻各种贤才。  冀:期望。  俟:等待。  刈:音义,收割。  萎绝:枯萎凋零。  芜秽:荒废腐烂。  恕己以量人:以卑鄙之心揣测他人。    【释意】  我既培育了九畹的泽兰,又种植了百亩的蕙草。一畦一畦栽培着留夷和揭车,中间杂种了杜衡和白芷。  期望香草都能够茁壮成长,等他们成熟了我好去收割。即使枯萎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伤痛的,我哀伤的是他们的腐化变质。  小人们争相钻营,贪得无厌,肆意索取从不满住。竟然以小人之心揣测她人,各怀歹毒之心勾心斗角。    《山海经》上说,天帝山上有一种草,状如冬葵,味道如芎藭,马吃了可以健步如飞。杜衡,又被叫做马蹄香,这和它的叶子形状有关,也和叶子的功能有关。马步子迈的矫健,必然心里是舒服的,马蹄香,就是饱含着欢跃愉快和希望的马的步伐。古代,驱谴马的,自然是人。    杜衡,这个名字自然有古义,古代文字得幽则必不取直,能雅必少俗态,有点装。马蹄香则来自民间,现代汉语的自由,给了民间更自由的表达空间,马蹄香这样的名字里就有一种踏破黑夜见到黎明的欢愉。    和清香四溢欢欣宁和的背景相反照,写《离骚》的人,自然,数不清的磨难一层一层加诸身心,所有希望的火焰都要一点一点被可怕的时代的巨口所吞灭。    但他将要用一死留给后人的是什么?    他用伟大诗人的激情,为后世诗词格律变化的进程开启了一个源头,他用“九死不悔”的心为后世的山河深埋了一颗心。关于诗词的美景,毫无疑问,到现代,已经变换成各种各样类型宏阔的巨制。深入的读《离骚》,就越来越清晰的理解苏轼所说“屈原,我不及他万一”这句话的意思。那是溪流和江河之间相知的一种话语,这种话语的本质是属于精神层面的。  至于所埋的一颗心,说实话,我仅仅觉察到这颗心是我们文明永远的一把刀锋,他可以藐视任何世俗的权力,他开始劈开生死的皮囊,他坦诚出一种饱满纯净的道义,他流过泪,被举世黑浊的山峰兜头压下而没有弯折过,他叹息,他徘徊,他蔑视了死亡,最后化做了江海的一池清。他是我们文明积累在我们心头的重量。    艰难的时世,或者说黑夜的眼睛,对黎明有什么价值呢?    多难可以激发人心里更高远的志向,忧患指向的青涩里埋藏有更具生命力的成长。培植一种精神,并时刻记着把它擦亮,这比准备好亿万财产,并时刻使富贵权势和衣食无忧的幸福萦绕在身旁重要上千百倍。    有贤德有识见的先贤,他能行止,立言,立德,在历史中获得自己确定的地位,不是他祖宗好,而是他有一颗雄鹰一般的心,他有一个和天下一体的观念,和他“行胜于言”的创世之力。富贵之家的财富,是代代相传的用经验和性命积累下来的家训,贫寒之家的财富,则是万事从头的勤勉、坚持,去破开一切生命阻隔的勇气和信念。    生命的云烟如同河流,总有说不清的变换,常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该是河水力量在时间里神秘的转移。人能够把握这种转移吗?可以有这样的梦,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保持一种时时刻刻的自守,保持一种中正的反省,这是人唯一能够做到的正确的事情。    “小人当道,世事混乱”,如何能够这样,上位者失明,上位者淫弱,大义至理不在庙堂,这种情形,一个国家怎么能够不昏败,不灭亡。    “屈原死十年,楚为秦所灭。”迟早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如果屈原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如果他是一个苏秦张仪那样个人利益第一的权谋家,至少,他是个能够执行自己想法的如管仲李斯一般的人物,如果他在那些居高位只指个人私欲没有远见看不到全局能够稍微做到内敛,做到底上一头。他该不会被驱赶出朝廷,“饮长河风,做叹息事”,他也不会心如赤链,泪如珠帘。    但做这样马后炮一样的回想也让我感到羞耻,被驱赶出朝廷的屈原,在一望无际铺满香草的原野上徘徊,他为什么能够认可这些草木顺从季节变化的凋零,却鄙弃它们长到半途而自身腐烂变质?他为这样曾经兰质慧心的人物发生的这样自毁道义和为人准则的行为感到痛心,他看到的不单纯只是个人的变化,还有整个国家集体的一种衰败,他为某种永恒的死亡在叹息。    屈原的死是一种祭奠吧,祭奠他心中热爱的国将不存。但从更深远的意义上,他祭奠了一个诗魂的不死,对现在的我们的文明来说,这才是真正更具价值的部分。    正因为如此,杜衡,马蹄香,杜衡这个名字的一头连接着一个古代伤而不死的屈子,马蹄香,这个名字连接着既处在一种时间的遗忘中,又不断在我们内在被激发的思考中复活过来并变得伟岸的活生生的现在。    杜衡是香草,马蹄香是美人,杜衡是根性,马蹄香里则飞腾起一种活力。    屈子所描绘的小人,这小人给世界涂抹上一层黑幕,警惕这样的人就如同警惕我们自己,这小人不在他人身上,而是时时刻刻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人心不是朗朗乾坤,而是一个相互轮换交替的黑夜和白昼。    看到香草美人,不知为何想到香草美人痣。深深钉入肉里的美人之痣。  
  yiping1914:  大姐,读楚辞,屈原给人的印象总是桀骜,自负,张扬,极度自恋,苛求完美.但在他的心底,我又感觉到一种轻轻淡淡安安静静的从容富饶的东西,没有这些,屈原外显出来的性格就不会那么有大的让人惊讶的张力了.  你喜欢人淡如菊,也是我喜欢的,它来自于一瞬间的一种奇怪的感觉,好象触摸到了某些平常我们不去注意的更深的东西.最初这篇的题目就是菊.
  端午时节读屈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石兄转攻楚辞了!送个红脸。
  为什么会对着这片土地长流泪水,因为我对它爱的深沉。  ——这个好象不是北岛的,而是艾青《春鸟》中的句子。
  谢谢水妖,紫纯兄,斑华.    林印兄:  感谢你:)这是我记错了.我总把这句诗隐隐约约归到北岛的&回答&或者顾城的&一代人&里去.刚才重新在网络找了这三首诗,各自读了读.以后可能会不再错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个是1938年艾青写于武汉的诗&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你说的&春鸟&是艾青诗集的名称吗,这个我没有详细查.
  9.菱---隐之角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节录《离骚》    【注释】  芰:指菱,这里指菱叶。  不吾知:既不知吾,不理解我。  【释意】  剪裁菱叶做上衣,连缀荷叶做下裳。不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确实芬芳。        《离骚》里说到以菱荷裁衣。偶尔翻开张炜的《楚辞笔记》,想看看他对这句话的理解,看到他竟然把屈原理解成一个翘兰花指,和楚怀王有断背癖的怪人,而且还在这样的诗中体会出屈原有某种天真烂漫的稚童心理。这种理解前所未见(至少我没有见过,可能我是孤陋寡闻了),因此差不多雷到了我,不单雷人,更多的是失望。一个真正的作家开始雷人,就说明他正在逐渐失去一种平静,失去某种锐利感,即使宽厚的温和也将逐渐离他而去。这隐隐让人产生一种失望,虽然他的文字依旧是美的。    绕过这个理解误区的泥潭,继续我寻找活生生的屈原和菱的路线。但我依然为短暂的与己不相关的一点失落感感到不快。    “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有人从心理学上分析,说屈原是个个性逆反的人,如果按这种理解,屈原长期处在一种18岁的心理叛逆期当中,这样的理解忽略了诗人的个性,也低估了心有信仰的人具有的藐视世俗的力量。当举世无依,精神的寄托幻灭,现实中又遭打压被驱逐,屈原仍然按内心的节操,去用香草裁剪衣服,这其中心里的愤懑,以及在这种愤懑中一点一点滋生出来的对生活世界冰冷的绝望,这才是真正让人心惊肉跳的——因为这是不远的将来诗人投江而死的一个小小的序幕。    “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直指着后文的“九死不悔”。香草参差缀满身,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不会去同流合污的挣扎和抗挣。是投奔他国,去争取富贵人生,还是依然留在自己深爱的祖国,被受煎熬?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国难面前,历来都面临着这样两难的局面,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爱,这一个字被加于多重意义进行解读,是爱自己,还是爱国家,是使身无悔,还是使心无悔,一直以来都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唯一的标准是,让自己的选择合乎自己内心坚守的原则。屈原无疑是这种选择的典范,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在多难世界面前做出自己选择的代言人。他“芰荷为衣,芙蓉为裳”,他“结余冠,佩长剑”,他“路曼曼,上下而求索”。他死的悲凉,死的寂寞,死的无怨无悔,因此这死在悄悄的发生着使人心颤抖的转移,一种激发的复活的藏在暗夜里飞翔的力。    他没有辱没浸养他身心的香草,他没有辱没他为之坚守的人格,他没有辱没他内心的爱,他也没有辱没他的那颗心。    屈原被从庙堂赶出来。他是个太过独特的人了,性格太烈,自然不想在世界上淹没自己的声音,对道义德性的追求不能搀杂任何瑕疵,因此不可能见到芜秽保持和事老一样的沉默,人性太真,即使知道世事的变换,也不可能去委曲求全。    屈原是个悲剧,一个完整的悲剧,从个人的性情来说,是个复杂的悲剧,就一个人面对世界所要采取的聪明谋略来说,更是个不知路有弯道的悲剧。但他不是单纯在为一个人表达一种呼唤,当他说“不理解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充满芬芳”。    “我们的内心是种什么样的气味,一种沉睡的气味,一种复活的气味,还是一种麻木的被忘却的气味?”    可能我们不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这样的问题有点探本朔源,它让人面对太多纯粹的东西。而世界往往芜杂。我们胆小,或者,当我们自由自在快乐满满的活着,这就代表了一切。    有一类知识分子,当精神坚守的天堂倾覆,当世事多难的春秋放不下一个完整的卵巢,他们不是诗人,他们选择了隐居。象“芰支”(指用菱叶铺底而坐,暗指了隐者的生活姿态),“芰制“(指用菱叶做成的衣裳,暗指隐者的情操),这样的词语是由一些隐居起来的智者创造出来的。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某种灵魂的暗香浮动,意味着一个隐者坚守的东西未曾死去。但它也未曾复活。“芰支”,“芰制”的民间气息,说明了一个隐者想如何生活。一种隐匿起来的高洁,一种不想示人以绚烂和熙攘的自恰。看不到毫不退让的屈原的犄角,温和的隐士的人生选择,就是自我收藏一种隐之角的选择。屈原的表率所产生的参照物是多样的。    说说真实的菱吧。    明朝的屠本峻在《离骚草木疏补》中说:    芰,水栗也,两角者为菱,三角四角者为芰,生水中,叶绿似荇,浮水上,花有黄紫白三色,随月之转移尤葵之向日也。其花落,而实生渐向水中。……吴楚风俗,当菱熟时,士女相与采菱,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    和毛栗和板栗的色泽相对应,说菱为水栗,到觉得很象,一个从未见过菱的北方人,一见到水栗,可能就会亲切的想出菱的色泽和它包含的一点香气来。生菱是香甜生脆的水果,熟栗则和板栗的味道有些接近。最早在南方路边摊上见到色泽如栗的菱,那种栗色,那种如匕首一般的尖角,最主要的是,它看起来完全是形神兼备的缩微版的水牛角。我以为这是艺术家做的极为传神的工艺品,忍不住想自己拥有一件,摆到我读书写字的桌前一个玻璃小台子上。    “这一个多少钱?” 好奇的问。  “不论个,弄斤卖。” 小摊贩有些不屑一顾的说。  小摊贩的话让我惊讶,这是工厂里的处理品吗?但每一个确实都不完全一样,各有各的神采。我蹲下身子,一个一个拿在手里看。“我又不批发,我只要一个就够了。”  “只买一个……哈哈,兄弟,要一个玩啊,那行,我送你一个吧!”小摊贩从地摊上拣起一个又肥又憨的菱丢到我手里。    菱的外形很有吸引人的干净利落力量迸发的力感。风干后,菱身上凸起的部分显出朴浊的苍褐色,而凹下去的部分则是一种藏到阴影里的灰白。这种外型和色泽上的反差相融合,很容易让人想象,菱会不会是古代以牛作为图腾的某个部落的标志?    没有刀,我就对付不了菱的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坚硬的尖角,至少菱的坚硬的外壳对我来说是难以轻易撬开的。因此,我这个笨笨的北方人当着南方朋友的面吃菱,总是遭来善意的嘲笑。  
  早早地马克了~
  “我又不批发,我只要一个就够了。”    ...
  10.占卜和旋花    索穷茅以廷专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  ---节录〈离骚〉    【注释】  穷茅:〈诗经〉中“我行其野,言采其富”,富既〈离骚〉中的穷茅。既现在我们所称的旋花。也有说穷茅是白茅,但这种说法的推测性更多。    :音廷专。指占卜用的竹板竹签一类。  灵氛:先秦楚地巫风最盛。善占卜的人称为巫,能降神的人称为灵。灵氛,又叫灵巫,神巫。  两美:指明君贤臣的遇合。诗经有“两美一人”的说法。  九州:指天下,古代划天下为九州。  是:指楚国。    【释意】  取来旋花和竹签,命神巫为我的命运做一次占卜。  神巫说:“如同才子佳人和明君和贤臣,如果双方都能被对方的美所打动,那么他们就一定能遇合。但你目前的情形,谁又会相信你的美好而爱慕你?  想想吧,天地如此广阔,难道楚国才有你想要的美人吗?”    屈原去占卜,说明了他心理上的煎熬,楚地是他生命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思想人格凝聚形成的地方,他的根在楚国,思在楚国,念在楚国,爱在楚国,恨在楚国。而他的心里的楚国,现在却正患着深重的疾病,不仅在自取着灭亡,而且也将要被别人宰割。“我该怎么办,我心里所有的宏图大志,等着报效国家,却没有人理睬,我要离开吧,真是于心于理都不忍。唉,实在没有办法,就让占卜来决定我将来的命运吧!”可见任何人或事,一旦爱的太深就很麻烦,因为一旦爱的深,一出状况,人就容易六神无主,心神大乱。但也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没有经过彷徨风沙的肆掠,没有被忐忑的阴云遮蔽过,内心深处的爱可能就无法象夜晚的圆月那样,晶莹的使人心震荡,美好的想要和它融为一体。“我最深的爱就不能得到最后的证明。”    真正决定屈原命运的不是占卜,而是他的一颗心,神秘的命运的红线不在天上,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占卜,不仅在先秦楚地盛行,即使在破过四旧,自由观念风声水起的现在,占卜依然在民间长盛不衰。    记得,在乡下,祈神的日子一般也是神会的日子,所谓神会,就是平日里紧闭的供奉着各路神仙的大殿会敞开,大门院子都会扫的干干净净,香火开始缭绕,神灵这个时候就会在人间醒来几天,给供奉它的信众一些特别的抚慰和关爱。象关帝爷、娘娘老人家、龙王爷、文昌爷,都是父母嘴里常说的神灵名字,这些神灵围绕着他们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我的,但我只有到长大了,懂得人生的隐忍,懂得理解父母内心的时候,才开始附和老人们对神灵的一些举动,只要他们心里舒坦,我也就觉得少却一些额外的牵挂)日常生活琐事而存在,比如,关公大帝主管财富,娘娘老人家(有时候也称娘娘爷)主管生育,龙王爷主管善恶的运数,而文昌爷管理着书香烟火的长短。孩子远行,遥远的牵挂因为时间距离,逐渐变的力不从心,乡下老人大多都会去祈请神灵保佑孩子平安,祈祷的时候一定要许愿,愿有大小,大事许大愿,小事许小愿,大愿一只羊,一匹红绫,或者一根绸帐,小愿一只鸡,一道灵纸。许愿的同时,摇签占卜,老人(时常是父亲)抱着一大筒竹签摇来晃去,不小心可能会摇出好几只来,上上签下下签撒了一地,一般都会吓的慎住,旁边解卦的老师傅会赶快过来劝慰:“不急,不急,重来重来。”于是继续摇,几乎都是上上签,喜巅巅的抱签给老师傅,老师傅不打诳语,说的都是阴阳话,就象天空里的云绕着太阳,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最后从大殿出来,父母相互搀扶着,笑着:“龙王爷说娃好,呵呵。”象个小孩子吃了蜜糖一样甜甜的笑着。    民间我见过的占卜大抵如此。    但用旋花和竹签来占卜,到有些让人好奇。旋花是“生于泽中,今处处有之”的野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穷茅大叶白花,根若白芷。这个和旋花的描述很象。可能是把旋花缠绕到竹签上,然后在烟雾缭绕当中,用力拉竹签,到哪朵花旁边绷断,就用适合占卜人年龄和生辰时间的所有因素结合起来,做一个命运的解释:说你,老兄,你看看,在第三朵花这里绷断了,你现在三十多岁吧,楚国没有你的运数了,怪不得你运气这么背,老天让你呆在楚国替楚国出力的时间到了。天下很大很大,象你这么德才无双气宇轩昂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中的人才,珠玉中的珍宝,不要再坚守你一心抱国的念头了,国都不要你了,你还爱她干嘛,天涯何处无芳草,世上又不只有楚国这一棵,是不是?    屈原心真动了。他要驾着他的龙凤宝马天车天上地下好好逛一逛,就象个刚被辞了工作又找到了下家的人一样,他要利用中间一段闲暇的日子好好逍遥一下。    他在云上,他暂时的忘了心里的腾。只是他并不知道,当他俯身望到家园时,他的心会怎样变化,身在世上飘,心却已经被死死的栓到楚国汩罗河边的木撅子上了。他不能割舍他心里的爱,他无法背弃自己的心。    占卜有占卜的世界,旋花有旋花的世界,屈原有屈原的世界。看到屈原诚惶诚恐的占卜自己如雨天水面上的影象一般模糊不清的未来,到让我觉得他更象一个人,一个丰满的内心充满了纠葛的人,没有这样的人,伟大诗人屈原的形象就是虚幻的模糊的。  
  真正决定屈原命运的不是占卜,而是他的一颗心,神秘的命运的红线不在天上,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占卜,不仅在先秦楚地盛行,即使在破过四旧,自由观念风声水起的现在,占卜依然在民间长盛不衰。      认同这个观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很焦灼,但究竟为什么而煎熬,又说不太清楚,占卜一卦吧。
  也喜欢植物,喜欢自然界的,触手可及的植物。书里的,因为学识浅薄,总是对不上号。  离骚,也很多次想认真读完,但这么多年了,总是重新从头开始,读不到一半就没有耐心了,因为老是要看注释,觉得麻烦。  而一石兄的文字,总有一种漫洇的静气,是个内心能真正静而净的人。令人钦敬。  从诗经的植物,到楚辞的植物,虽然自己是糊涂着,但看看一石的文字,图片,也能获得片刻的清净和安静。继续关注——
  龙潭水妖:  占卜问卦到我们这一代基本不信了,但这些是父母内心精神世界变化的一部分.现在觉得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你说的,人心的焦虑总有不可解的部分.    苏抱琴:  本来只是写个读书笔记,因为很多人建议,所以把植物加进来,这样就和写诗经时的情形有些类似,这样读楚辞可能要轻松愉快很多.关于楚辞里已经模糊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读。
  11.从《诗经》到《楚辞》里的花椒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埕(左边为王字旁)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节录《离骚》  【注释】  服艾:佩带艾草。这里艾指没有香味的野草。暗指道德败坏,人们分辨不出善恶。古人能够作为装饰佩带的植物,只有香草香木一类,以香草香木散发出来的芬芳,来暗喻自己对先贤高尚品格的崇敬也追求。  盈要:“要”通“腰”,指挂满腰。  未得:不得其实。指香臭美丑不辨。  埕:音成,指美玉。  能当:能恰当评价。  粪壤:粪土,喻肮脏之物。帏:指香囊。  申椒:楚国申地的花椒。应该是当时出产花椒有名的产地。  【释意】  每一家人出门时把杂草野艾挂满腰间,反而说佩带幽兰不恰当。  连何为香草何为臭木都判断不清,又怎么能对美玉的好坏做出正确的判断?  把粪土装满香囊,还说申地的花椒没有芬芳。    《诗经·国风·唐风·椒聊》中一个不知名的人物唱着说: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到《楚辞》,屈原愤懑地叹息着说: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诗经》里说,象花椒一样的美人啊,希望你多子多福!  《楚辞》里说,申地的花椒怎么会没有芬芳?睁着眼睛说这样违背事实的瞎话,这社会病重了,腐烂了,这国家的将来,真是让人忧心!    《诗经》里《国风》的味道是冗和的、徐缓的、乡野的、民间的,无邪之念里藏着一个返朴归真的世界,静静去读,仿佛回到一片久远的充满了田园滋味的心灵乡土,那片乡土上,能够看到,多少瑰丽惊魂沉静入微的繁盛篇章的种子,正在木犁和牛车开垦出来的行道里一粒一粒的下种。    按照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事物判断的价值准则,多而清香,美而丰饶,这些可以成为映照道德准则的镜子。“椒聊”,因此可以用来描述盛唐气象,或者可以说,盛唐是个“椒聊”的时代。    《楚辞》自然可以算做是《诗经》奶出来的孩子,而且,就生命历程被一个文明记录和确认,应该可以算做是她成就斐然一脉相承的长子。如果说唱《诗经》的人在四言格律里进行自己一咏一叹的话语,屈原则用自己诗人的悲苍忧愤之心,用一种内心痛苦的逡巡于世界边际的漫游,打破了语言格律千尺厚的坚硬壁障。我们无法探究他所应用的圆熟自如的“骚体”,是楚地已经成熟起来的一种文体,还是仅仅出于诗人在抒发对世间万物的激情时,潜藏内心的那种诗情荡漾无法自抑自然生成的产物?不管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楚辞》都是我读到的最华丽最真挚最优美的诗作之一(它深藏一种看不见的质朴,这要和心灵的明澈相对照)。断断续续读《楚辞》,到我一点一点读懂它,感觉到诗人的活生生的一颗心在跳,这个时候,我不再把它当做一首诗看待。唯一的一点不能平息的遗憾是:这个人死了,死在一片土地上,死在看不见边的江海里,他死了,重新成了山岳,成了河流,成了畅游水中的鱼,成了以鱼裹腹的人。他穿越很多鱼,很多人,这些感觉是奇怪的,又很自然。能在时间的河流里沉淀下来的文字,所有这些文字都不是文字,而是我们心上被永恒淬炼的那颗心,这颗心人人认识,时时被我们呼唤,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沉睡之中。    屈原说花椒没有香味了,粪土既然能够装满香囊,那么,整个世界又是处在怎样的一种恶臭当中。花椒在这里并不单单只是那株谦和友善品性高洁的香草,它是绿草撑开巨石的缝隙投向阳光和湿润的那束眼光,它也是一个破碎之梦在生命将要终结时的绝望的人的一种灵魂附着的最后的努力。    恨有多深,爱就有多深。  镜子有多明亮,照出的人影就有多清晰。    不知道花椒香味的深度有多深,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把眼光投向淡香深井的人有多少?隐约觉得,屈原用死作为代价的努力应该实现了吧,他把灵魂注入了自己的文字,之后,这些文字里的自然生灵也荣幸的分得了他灵魂的遗产。    椒,硕人,多实,多子,《诗经》里说:椒是美人,能生能养,主吉祥。  椒有香。味辣而执,性清而浊,沃而盛。椒主激发,不导主脉。促胃欲,以抗阴湿之气。《离骚》说过一些,《淮南子》里说过一些,云贵巴蜀之地百姓的口腹之欲记录下来一些。    但是,所有的关于花椒的点点滴滴里,没有谁象屈原那样,能够为椒香不存与世而痛心疾首。哀而伤,伤而痛,痛以思,思而敏,敏而捷,捷后得繁盛之始。在人的生活世界的宿命里,诗人的位置太过靠前,面对的道路太过坚险,而且又对现实社会要求的那么少,这些有些刁诡,有些不合常态,明显不顺于众俗的姿态,往往成为遭同时代合于世道志得以满的蠢货们鄙视和嘲讽的口实,然后是人心和人世的折磨,为众人灵魂的安宁而替我们在精神的丛林里探险的人很快的速死了。    还好,他的灵魂留在探险路上投入他精神世像的万物生灵当中,投入到了我们握在手里的一把花椒上。“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花椒和红豆同在采摘着灵魂的荧火,就这重意义来说,万物有灵,是真实的。请相信山川草木曾经也是屈原寄托灵魂的场所,请相信诗和人共着生死的一路历程。    《诗经》里的椒是和美的,《楚辞》里的椒则不单单只是表面上的香草那么简单,它记录下来的一个诗人之心本身就复杂丰饶而纠葛,因此是多态的,显出一种宏阔之美来。  
  相比而言喜欢后几节,前头的情绪似乎有点放?做长篇的话,开头稍稍沉一些好,压得住。
  鲨鱼,我们的感觉基本一样.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非常深入的读&楚辞&,刚开始写有点飘,想要压也压不住.但你说的我尽量来把握吧.    但你能说喜欢,我比较欣慰,说明写这些未必仅仅只是自己的空梦.    这个是我准备完全写完的.写作的基本心态是读书笔记的心态.尽量不要让手写的滑起来,这样读楚辞的目的反而就失去了.    楚辞的个性化,很多时候都把我惊到,而且就想象的跨度来说,世界好象无限大的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怪不得会有那么多出类拔萃的人,对屈子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
  12.千里桂花香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节录〈九歌·湘夫人〉  【注释】  君:指湘君,湘君一说为传说中的舜(舜死于苍梧),也可以看成是一般的男性神灵。  夷犹:犹豫。  中州:水中之洲。  眇:音妙,容貌美好。  宜修:打扮的恰倒好处。  沛:急行的样子。  桂舟:指用桂树做成的舟,取其芬芳。古代习俗,桂舟女乘,龙舟男驾。  沅湘:指现在湖南境内的沅水和湘水。  参差:这里指排萧的别名。排萧大的二十三只管子,小的十六支管子,按音律排列,形状参差不齐,故名参差。  【释意】  湘君啊,你为什么犹豫不肯及时赶来?你是为谁流在了水中小岛上?  我把自己修饰的比平日你所见到的更加美貌,我立在散发着幽香的桂舟上,顺着湍急的河流,我要用自己最美的姿态去迎接倦容满面风尘仆仆的你。  我让沅水湘水不要起波澜,平稳流淌的江水让你我的心能够更亲切的相连。  可是你啊,为什么我在江面上总看不到你的身影?我吹着排萧,萧音总被风吹乱,我的思念能够向谁说呢?    深圳宝安区石岩水库的入口种了两排毫不起眼的桂花树,桂花树没人修剪,长的很是杂乱,因为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隐藏起来的暗香,好象只是随着性子飘散开来,没有一点要去惊扰众人的意思。     徐步走过入口,隐约的清香让人停下脚步,我被这点幽香所惊诧到,便问朋友:“这附近有花园吗?”  “哪里有什么花园?”他很奇怪的望着我,然后又望一望周围散乱的人群和几丛灌木。“嗳,真的有点香,一点点一点点的。”他自己也突然惊喜起来。    记不起来那天进入水库看了些什么风景,人群涌动当中,共分一点阴凉,看一看逐渐瘦削下去的水汽,人们期望着自然灌注到人心上的清凉和人心注入自然的阴凉看不到多少平等的气象,因此,初到风景美好的地方觉得心神喜悦,离开时,隐隐又有一些悠闲之外无趣的失落积在心里,这总是现代社会风景游的一个普遍心态了。    但我却总记着我在几丛桂花纤巧的细枝中间看到的白色带点乳黄的星辰一般的小花,花很小,开的也散漫,香气一时浓郁,一时轻淡,甚至一会儿竟然寻不到香丝生发的踪影。是微微的风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还是绕着桂花树的人,一会儿走到“风送轻香人送暖”的桂花香的通道里,一会儿又是走入“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桂花香离去的背影里?    摘了一点桂枝上的小花,花小的无法放在手里,但摘过桂花的手上浅浅余香留存着,让走路闻到的人,心里泛起一点知己一点思念的安静的欢喜。    后来我把雪花一样的碎花夹到常读的几本书里。那样的安静的不问因果只问心神和内在的书在深圳读起来显得苍白而奢侈。之后,这本书差不多被遗忘了,被一层层生活的尘埃掩蔽封遮了起来,不在被我记起。    到离开深圳几千里外的地方,我又开始读书,开始写作,写不在是我后院里独赏的昙花,也不是我逃遁生命压力的一个黑匣子,它是我庄重的一个许诺,在文字面前我也不准备再让自己娇羞起来。有个夜晚,深深的夜,月挂在南窗,无意中翻开一本旧日的书,书很奇特的在中间夹了它物的部分展开来,一点暗香,从夜晚交织着灯光的时空里跃入我的鼻息中——我被这点香气揪起了回忆的衣角:过往生活的某些片段,在并不起眼的桂花香里进行过某种细细的收藏,自然里合乎我心境的印证过片刻我心欢喜的小物件成了无奈中准备掩上的书本的伙伴。桂花的花瓣沾在书页上,花瓣和书页粘连在一起的部分,在分开书页时显出点点枯黄的水滋一样的印痕,仿佛雪刚刚融化到干燥地面上时所留下来的样子。桂花香和书香相互消融,看不见的慢慢消逝的时间,把它们慢慢相互融化的样子记录下来了。    想起 “千里桂花香”,也想起“已是悬崖白丈冰,唯有香如故”。    在江西赣州阳明山上的兰溪度假村里,也曾闻到过桂树的香,住处后侧半个后山坡上,百步之内都是香的,那香,说有吧又似乎没有,说没有吧,稍用心去闻,就能醒神,能悦心。在朋友们“上下千年事,惶惶弄古今”高谈阔论的时候,我一个人转向灯光逐渐掩住的盘旋向夜色深处的暗道,桂树的迷香引逗我,把我内心隐藏的某些情绪牵引出来,想去重新寻觅流坡而泻的云烟一样的桂树的暗香,看看那棵高大桂树的身子里是否隐藏着一个善良美妙的树魂精怪一样的精灵。    屈原写到湘水上急行的桂舟。桂舟上的人带着一股炽热的爱,其实是一种彻骨的思念,担心心里的爱人不会被蛮族的野人尸解,担心他行在水上是否碰到毁灭性的巨浪,担心他会不会太过疲劳,病怏怏的躺在无人照料寒风肆略的地方。排萧的乐音,卷起桂舟周围飞溅的波涛,高高低低的音符和水浪相互排击,但每个音符却都没有回音,好象被水天里看不见的恶兽吞噬掉了。用上微薄的法力,让所有爱人经过的航道上,都是静静的如思念的心那样抚慰着你的清波,风把萧音吹散了,世界好象是静的,但没有见到你,我的桂舟穿行的水域里的暴风雨就无法停息。    我读着这些文字,心里想,即使现代优秀电影导演里拍摄的水上镜头里,能够即表现一种庄严的宏阔,又表达一种情感的入微,比之《湘君》的层次感有如此丰富的,又能有多少!一瞬间,我为自己有这么猥琐的想法感到脸红,因为我把屈原想象成了一个编剧。但有忍不住,我又觉得,如果屈原真是一个现代的编剧,一个导演,做为观众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楚辞研究大家林庚说,《湘君·湘夫人》是中国文学史里最美的爱情诗之一。这场山河草木为之动容的爱,写的不是爱,而是屈原的一颗心。林庚先生说最美,是因为读过,他心里有空落落的一种凄凉的温柔吧。    桂花,桂树和桂舟,因为被文字和时间所记忆,成了风雪夜里挂在睫毛稍、鼻尖顶、嘴唇边上未曾消融的雪花,我们的心因为一种神圣的扩展,因为一种短暂的忘我,因为某种爱的凝视,这些原本瞬间消融的雪花,逐渐成了时间之手里的雕像,它们的腐朽和新生相互交替着,仿佛一股有活力的暗香飘向我们原本日渐干涩下去的生命,这淡香总在人们不易觉察的时候,渗入地下深深的土层。对于这些看似与我们好无关联的变化,在某个早晨的雨后,当我们突然意识到万物初生的大地突然被涂抹上一层如梦如幻的颜色,这个时候,往往没有人会去想曾经在万里之遥的地方,有过几丝桂花的香气,如丝如茧的拥抱过那个将要失去又似曾归来的人物。  
  美文美图。    更添美妙!
  昨晚看楚辞,午夜不觉而过,又来温习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这段,便从此来?    之前在看汉赋通论。骚与赋,前此后此,一脉相承。然而自由独立的思想、奔放奇崛的想象,最终却浮夸铺排的颂圣、满纸云烟的辞藻取代,不能不说是一个退步。外表虽相似,其实质固南辕北辙也。
  高山之流水:谢谢!    象予独行者:是啊,读楚辞,有时候会有一点恍惚!读离骚,象读一篇精神的自传,读九歌,篇篇惊艳.    鲨鱼:对,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说,诗词中,我不及屈子之万一(大意如此).读九歌,确实,能感觉到这些.  汉赋是我写完这个系列接下来的计划,骚体里有极强烈的人格,赋之后,变的浮糜,和做赋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吧.后来到诗,这种人格又重新归来的.从中能让人觉得文字的一颗心有多么重要,辞藻本身的技巧和华丽反而是很次要的.  
  江蓠就是江蓠,不是蘼蕪,当然就不是芎藭了,而蘼蕪是长在山上的香草,江蓠是水边的香草,叶相似但气味不同。古人有一些解释并不正确,可参考,但不可盲目采信。江蓠的叶比芎藭叶要大一些,气味则与白芷相近。其实在《子虚赋》与《上林赋》等汉代早期作品中已经将二者用做并列香草名,显然不是指同一物,至于有人为了对号扯什么是同一种植物在幼苗期和成年期的不同名称,很不靠谱,这无法解释“被以江蓠揉以蘼蕪”的说法。    楚人好香草以驱虫袪病和辟邪,这在上古算是习俗了,故无论男女贵贱都爱浴兰沐芳,尤其是妇女(古时男子头长于女子当在其列)有结群到干净的河流边濯头的风俗,至今时有可见。因此用什么芳草名是写诗修辞的需要,好像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吧。    顺便支持一下楼主,如今能喜欢楚辞的朋友实属凤毛麟角。^_^
  “三后:三位君主。洪兴祖《楚辞补注》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这个问题现在好像已经有结论了,大概是1982年的《江汉考古》上吧,李学勤和张正明二位巨腕对此都有深入研究。  肯定不是指禹、汤、姬昌,楚人是祝融后裔,而芈楚又是鬻熊的后代,春秋战国时代,世家宗亲的祖先崇拜可不是小事,那是乱不得的。后来考古文物(当是河南淅川一带出土的竹简吧)证明这个“昔三后”是指楚正式称王而“不以中国之号谥”那个时代前后的三位楚先君,即“楚三户”的始祖,分别是若敖、蚡蝐和熊通。
  “他竟然把屈原理解成一个翘兰花指,和楚怀王有断背癖的怪人,而且还在这样的诗中体会出屈原有某种天真烂漫的稚童心理。”      这种文人是最让人鄙视的一类。  首先,屈氏源出楚武王次子屈瑕(熊通与邓曼的儿子,即公子瑕),封于屈因以为氏,就是说与楚王同姓,是楚三户中最大的一支。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资料表明先秦时代同姓间有这类同性恋的乱伦行为,因此做这类猜想没有历史根据,只能是凭被西方文化洗了脑袋后的现代猜想,这蛋扯得很大。  其次,屈原是个谜,因为楚怀王时期的出土文物还是非常多的,但不见有对屈原的记载。而有记载的且当时权势极大的人物却不见于史书,我想“秦火”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比如昭阳这个人,也是楚王同姓,出蚡蝐这一支,他在当时是鄂君,即楚之封君,掌管着楚国一大半的运输权并享受免税,此人曾经统领军队击败过三晋的军队,因此还有军人角色。楚怀王前期,应当说是战国时代楚国最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此牛的人却不见于史书,是不是很怪的事?如果不是地下文物说话,恐怕我们永远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当我们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的资料时,切不可用现代的观念去想当然,也不可用汉代以后的观念去想当然,先秦由于秦始皇焚书使之变成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时期。
  呵呵,难得在书话看见莫哭泣。还是多来这谈点清淡、有价值、有趣味的话题的好,你对花草树木、昆虫鸟类、诸子、楚辞都挺有研究。在关天里,呵呵,太热闹了。
  皋兰被径:  碰到通好了.老兄见识比我要敏锐.还望多指出偏差处.    关于江蓠和芎藭,我参考的是王逸的&楚辞章句&,宋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以及明人屠本峻的&离骚草木疏补&,以及台湾郭富峻的&楚辞草木图鉴&,你可能看过现代具体的研究,你提出的细节让我很感兴趣.    关于三后的解释,很感谢,这个我是第一次知道.    张炜的&楚辞笔记&实在不敢恭维,刚开始参考一两次,之后,就在没有进一步阅读的价值了.    感谢你用严格的史学的眼光来读这些带着文学味的文字.
  一石兄弟好兴致,好文章啊.我没啥好回的,先致敬,再收藏!
  黄花一把:感谢黄花兄:)
  13.空梦---水中的薜荔和树梢上的莲花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节录《九歌·湘君》  【注释】  棹:音照,船桨。  枻:音义,船舵。  斫:音浊,劈开。  薜荔:桑科,常绿攀缘藤本。  搴:音千,拔取。  芙蓉:莲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  濑:音来,沙石中间的流水。  浅浅:音渐渐,水流迅疾的样子。  【释意】  兰舟上桂木的船桨拍击着浪花,坚冰和积雪封冻的水面也被行船劈开。  可是,我所有的努力都象是在水中采来薜荔,在树梢上摘取莲花,我的所有等待和期盼都好象是一场空梦。  我知道,男女之间相遇,当他们各有各的别恋,即使有媒人在中间穿针引线,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两颗心,没有深厚的情感恩意的积累,爱的丝线很容易也就断绝了。  流水在石滩上溅起水花,兰舟在水面上如鸟儿一般飞驰,  相爱的人之间,相互不再全心全意的忠于对方,这样的爱让我的心里产生出多少的怨恨啊!  而且还总是用世事忙碌作为借口,为约定好的相会寻找不守信的借口。    长在南方的桑科植物薜荔有点象爬满屋垣、墙角、石阶上的北方植物爬山虎。可能气生根少的缘故,太过潮湿的地方难以生长,多是习惯选择在岩石边上的沙质干燥土壤里扎了根,然后把丝网一样交织的藤蔓覆盖到岩石上。    莲花自然人人都知道,是长在水里的莲科植物,离了水,莲子就不可能发芽,“荷叶绿田田”的景象,必然是一个扩展开来的碧波荡漾的池塘或者湖泊的远景。    世间的事情大抵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人生不是处在一种创造的成长的幸福里,而是处于一种让失望的雨不断浇灭希望的火的探索当中。这种探索,就如同《湘君》中所说的那种极度失望的寻找: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大奇迹之一是人的出现的话,人在这个世界上要延续,要发展,人在自己心里又生发出另一种奇迹:孕育出爱这样一种飘渺虚幻的不定物。生命所有的固守和离散都是围绕着这个字来展开的变化的。    我出于一种改不掉的恶
会习惯性的沉人根深蒂固的阅读当中。当然,这种阅读不单单是读书,而是阅读书和书本相连接的一切我感兴趣的世像,甚至还会细心的去和书没有任何关联的纯粹远离人文特征的自然进行对话。平常,当人心一旦注入到观察的事物当中,或者当我们和世界变化的一些因子保持某些相同的变化频率的时候,所有这些事物,都非常神奇的浮现出一层被爱的光晕包括起来的光芒。自然,这爱的阴影里有恨,那是心灵通过一些冰冷坚硬光滑的平面折射出来的爱的更广阔的整体。当我的阴沉郁结的心一下子被这种奇妙的所有人心的合力结出的果实一把捏住,先是不安,然后自己会变得平静,心里干枯的土地上好象一些在日常冷漠生活的节奏里无法发芽的种子被湿润,获得了一点温暖的柔和的力。这个时候,世界显出比平常风雨阳光的日子更加悠远更加深邃的无尽的延伸感。这是一种独特而又奇妙的感觉体验------这说明我可能来到了爱的外部。但是很快,失望的影子又跟着脚后跟,我又发现,那个片刻里完整的我象阳光下的冰雪一样开始快速的消融,残缺的阴影覆盖我,我遗失了刚刚和爱的遇合,某些完整的爱的结晶在被撞碎的日子的湖面上变成了日常生活的碎片。    在世界动荡的人心当中读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会使人的内心因为投入了坚硬而有锐度的他物而感到迷茫和纷乱。大多数的情况下总会说:“哎,你要对自己有好的预期,你该坚定的相信有好的前景,不要去总是怀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学教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