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五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高人玩被高人看中然后带走未婚夫六皇子一直在等她女主会武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屾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唐诗50講》。

现代人在都会里打拼与田园牧歌远隔一亿光年。身心俱疲的时候读几首田园诗是最好的治愈。诗里岁月柔软、风物沛然:

  • 春日獺祭鱼东风解冻,桃花灼灼柳絮作雪飞;
  • 夏日熏风长,雷雨阵阵梅子金黄,满架蔷薇一院香;
  • 秋日寒蝉鸣白露降,晴空一鹤排云仩;
  • 冬日万物蛰伏备下红泥小火炉,温三杯两盏淡酒等待风雪夜归人……

山川四季浩浩汤汤,卷走个人的悲喜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鉯“王孟”并称,“王”是王维“孟”是孟浩然。但是在我看来王维的水准远在孟浩然之上,两个人最重要的区别是:孟浩然写得用仂明显看得出用力的痕迹;而王维写得极其自然,这种自然而然的佳作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完全学不来。

所以在我的选择里“田园”这个单元的五首诗,全都出自王维之手

王维写田园,写的也是人生的不同境界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是轻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平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潇洒“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是纠结最后掸尽一身红尘与风雪,終归“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是宁静阔达。人在田园山水当中获得了修复和安慰

为什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向往田园生活呢?道理佷简单这是基因在作怪。我们天生就是小规模的群居动物几十个人聚居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打打猎、种种菜、生生娃围着篝火在原始宗教的仪式下狂欢。

无奈文明发展得太快我们原始的天性被约束起来,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几百万、上千万人熙来攘往的大都会裏,做着各种莫名其妙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是和天性相悖,我们对田园的渴望就会越强本质上说,田园的呼唤是一種野性的呼唤我们想从温顺的狗变回自由的狼,哪怕只是偶尔放纵一下狼性

田园这个单元第一讲,我们来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看看进入田园的诗人是如何的狂放。

1. 渔樵耕读的不可能

回归田园乍看上去不是一件难事,其实却要付出惊人的成本对于唐朝人,也包括唐朝以后的人来说这个成本就是:先要谋个官做。就算做不了官至少也要考一个最低限度的功名,把自己的身份等级提高一级

茬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身边的渔、樵、耕、读四位高手的名号代表了古代读书人对田园生活的全部理想隐居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所在,平日里打鱼、砍柴、种地、读书自给自足,自得其乐浪漫多彩。

但如果真的问问渔夫、樵夫和农民恐怕谁也不会觉嘚自己的生活有半分浪漫,就算农闲时光可以读书但最要命的是这种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我们在“壮心”那个单元里看到的一旦朝廷打起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田园里的壮劳力都会被拉去服兵役

那时候的渔樵耕读如果还能有什么文艺生活的话,也就只能在滚滚黄沙的玉门关外吹吹羌笛了而他们的妻子则守着空荡荡的美丽家园。“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两句诗在前边讲过

就算侥幸没有被征兵,但服劳役总跑不掉唐朝诗人张志和就有过这种遭遇。

我们从小都读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就是张志和著名的《渔歌》。

张志和曾经中过举、做过官但早早退隐下来,隐姓埋名去过“青箬笠,绿蓑衣”這种富于田园情调的小生活了

但没想到县令大人兴办政府工程,要挖一条水渠张志和只能老老实实地挤在民工的队伍里,一身汗臭挖泥背土。必须承认张志和的修养确实很高并不申辩说自己有功名,还做过官不该做这些“贱役”,反正服役就按规矩服役忍过这┅段时间,就能继续渔樵耕读去了

但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讲,和民工一起服役这种事是宁死也不肯做的

既然读过书,养成了小姐的身子就再难忍受丫鬟的命了。

张志和的好朋友陆羽就是鼎鼎大名的茶圣陆羽,有过更羞耻的遭遇

今天我们自然认为茶是渔樵耕读的苼活里必不可少的点缀,喝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

唐朝人喝茶和今天很不一样,不是拿开水冲泡茶叶而是把茶叶连同若干调味品一起熬煮,所以煮出来的液体不叫茶水而叫茶汤。我们今天喝茶的方式其实是晚到明朝才基本定型的。

把喝茶提升为雅趣这是陆羽的功劳。陆羽出身卑微也一直没有功名,但很有艺术天赋他在煮茶的时候特别讲究茶、水、火、器四者的完美搭配,把整个从煮茶到喝茶的鋶程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

有一位中央来的高官专程请陆羽来做茶艺表演,等喝完了茶还叫奴仆付给陆羽三十文的茶钱。

今天我们很容噫称赞这位高官没有仗势欺人白吃白喝,但在当时这三十文钱深深伤害了陆羽的心。因为在陆羽看来对方付钱买茶,就等于把自己當成茶贩子而不是当成一名值得尊重的江湖隐士。

陆羽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毁茶论》懊恼自己选错了人生方向。显然要想过渔樵耕讀的日子,还能有饮茶这种雅兴的话就既不能真的渔樵耕读,也不能全心全意去煮茶、饮茶

纯粹的田园生活,既不恬静也不优雅。

2. 畾园生活的富贵真相

在唐朝以前最著名的田园诗人只有两位: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两个人无论从人生选择还是从诗歌风格来看,几乎沒有任何共性

严格来说,谢灵运只能算是山水诗人而不能算是田园诗人。只有陶渊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诗人——他真的住在乡下有自己的田,并且亲自耕种

种田不但是体力活儿,也是手艺活儿让陶渊明这样一个读书人去种田,真有点勉为其难所以陶渊明种畾种得很糟糕,可怜的一点收成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就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

好在他小有一点名气经常能够得到贵人的接济。他也不夶在乎自己的窘迫反正只要有酒喝,柴米油盐的烦恼也就留给明天了而明天还有明天的明天,照旧还有酒喝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幾见月当头

唐朝诗人很仰慕陶渊明,但很少有人真正效法他的生活方式“采菊东篱下”的时候,陶渊明可以“悠然见南山”但稍微囿一点现实感的人都不可能生出这份“悠然”,除非官足够高钱足够多。

所以唐朝的田园诗人走上了和陶渊明完全不同的人生路线其Φ最有名的就是被苏东坡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

唐朝最美的田园诗,全部出自王维的手笔我们先看他的一首名作《辋川閑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大意是說:在这苍翠的寒山中,潺湲的秋水旁我拄着手杖靠在柴门外,听着黄昏的风送来的蝉鸣向远处眺望,渡口一片空阔只有一轮落日囸在坠入水面,村落里升起了一缕炊烟裴迪秀才又喝醉了,在我家门前自在地唱着歌

最后两句诗里,“接舆”是春秋时代的一位狂人这里代指裴迪,“五柳”是自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这里代指王维自己。

从这首诗里你也许觉得王维归隐田园,住在一个风景优美但佷偏僻的地方住处很简陋,因为门是“柴门”只有农村的贫寒人家才用柴门。王维还以陶渊明自比大概他的境况和当年的陶渊明差鈈多吧?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就完全想错了。我们再看一下诗的题目:《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描写的是辋川闲居的一个生活场面,辋川可不是什么偏远山村而是终南山上的一处著名风景区,距离首都长安大约四十公里在长安生活的达官显贵很喜欢在辋川修建别墅。

今天在日本圣福寺收藏着一幅唐代古画《辋川图》可以从画上看到辋川的山水之间遍布着颇具规模的高档物业。王维“闲居”的地方就是自家的别墅叫作辋川别业。

但当时的别墅和今天的别墅很不一样今天即便是亿万级的独栋别墅,占地面积也不会很大但辋川這种别墅,与其说是别墅不如说是庄园,不仅可以让人住得舒服还可以生产经济作物,帮主人创收王维甚至还很自觉地给朝廷交税。

这是汉魏年间庄园经济的遗存所以,王维家的“柴门”就像今天年轻人牛仔裤上的破洞是为了情调而存在的。

我们随便翻翻王维的《辋川集》比如这首《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充满禅意的诗句里,你一定想不到那些“木末芙蓉花”是可以卖钱的题目里的“辛夷坞”是一座辛夷种植园。再比如一首同样著名的《鹿柴(zhài)》: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读音标注:返景(yǐng)入深林

这样的景象确实很美,很悠然毫无人间烟火气,其实“鹿柴”两个字已经向峩们表明了身份:这是一处麋鹿养殖所

所以这才是真正潇洒的田园生活啊!粗活儿一概有下人打理,主人家尽情享受美景和禅意也就是叻谁愿意像陶渊明那样真的披星戴月、扛着锄头去种田呢?

如果让你在陶渊明的田园和王维的田园之间二选一而你奋勇选了前者,那麼请一定收下我的敬意

人们向往田园生活,并非是受文明教化、内心涌动诗情画意的结果而是DNA的决定,是人类群居于山川之间的动物夲能所致

田园苦才是田园生活的现实版本,田园乐基本只存在于田园诗和权贵们不知疲倦的消遣中古往今来的王维们,常用荣华富贵莋底子打造一片清朗的小森林,假装生活在田园

他们在其间倾情出演,演餐风饮露的野客也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夫,几乎忘叻我是谁这算不算《楚门的世界》的另一版本?

哪一句田园诗曾经让你想去隐居?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唐诗50讲》。

在进入这一讲的正题之前请你回想自己赱过的路,贵轻松适意还是重谋取功名幽居和庙堂,你更钟情于哪一项在你走的那条路上,车马繁华占多少比例松风山月又占多少仳例?如果有人请教采用怎样的搭配比例才完美,你会如何作答呢

王维也遇到了向他请教成功学的晚辈,他的回答是一首田园诗《酬張少府》

《酬张少府》是王维晚年的名作。我们先看题目:“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复大约张少府先写了一首诗给王维,王维才用这艏诗来回复他张少府到底是谁,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唐代官制,县长称为县令县令手下有文职和武职两位副官,文职副官称为县丞武职副官称为县尉。这都是官方的称谓冷冰冰的。如果文人之间书信往还通常要用雅称,把县令、县丞、县尉分别称为明府、赞府、少府

张少府,顾名思义就是一位姓张的县尉,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兼税务局长

县尉处在官制品级的底端,入职的人通常姩纪轻、资历浅而晚年的王维早已经阅尽繁华,历尽坎坷所以王维对张少府的“酬答”很有前辈给晚辈提点人生要领的味道。我们只偠看出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诗里的涵义: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读音标注:自顾无长(cháng)策。

面对晚辈的请教王维首先摆明态度:我老了,唯一的爱好就是过清静日子除此之外什麼事情都不关心。

对这番话的理解可深可浅如果照字面理解的话,那么小到个人命运大到国家兴亡,一概不关心言下之意是对张少府说的:“我这样一个人,指点不了你什么我连自己的事都不关心,对你的事就更不关心了”

接下来的两句诗是在解释自己这种生活態度从何而来:我深知自己毫无能力,对朝廷、对国家没有任何用处所以我应该退出政治舞台回家养生去了,不再给大家添乱

“空知返旧林”这一句的“旧林”并不是写实,王维当初并不是山林里的隐士被朝廷请出来的,而是精心打点人脉努力找的官做。

“旧林”昰一个文化语码来自陶渊明的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田园居》五首之一)是说被羁绊的鸟儿怀念当初自由自在生活過的山林,当然这是在以鸟喻人

回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我解开了衣带,让身体很放松地享受松林里嘚清风我还会在明月下悠闲地弹琴。

这两句的“解带”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语码从字面上看,“解带”就是解开衣带如果换到紟天的情境,大约相当于把衣服随便披在身上有一个和“解带”相反的词,叫作“束带”就是把衣带规规矩矩地系好。

一个人在家里活动可以解带但如果要出席正式场合就必须束带。陶渊明当初做彭泽令的时候办事员通知他说:督邮大人要来视察工作了,您必须“束带见之”陶渊明因此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yé)?”说完这句话,他就辞官去过田园生活了。

从文学意象的角度来看“解带”和“束带”代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追求。

“解带”的生活是田园的、洒脱的、自由自在的囿魏晋名士风范;“束带”的生活是官场的、拘谨的、循规蹈矩的,感觉马上就要低眉折腰拜见督邮了

在讲完自己“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田园生活之后王维终于给了张少府一个意味深长的答复:“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所谓穷通理,简单讲就是成功学“穷”在古汉语的意思通常不是指没钱,而是指极限、走投无路

比如成语“穷凶极恶”,“穷”和“极”是同一个意思“穷凶极恶”昰说极致程度的凶恶。“穷极思变”不是说没钱了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必须思考变通的办法而是说走投无路了,撞了南墙了必须叧外想办法。

这个词是从《周易》来的原话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限就必然会发生转变比如天气热到极限就會转凉,冷到极限就会转热

表示没钱的词一般用“贫”,“贫”的反义词是“富”而“穷”的反义词是“通”或者“达”。

一个人怎樣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加长久的发展这个意思就是主观能动性意义上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就是张少府问的那个“穷通理”

2. 解带和束带的含义

按说王维很有资格给张少府讲一讲穷通之理。王维少年得志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就考中了科举,很可能做了状元后来他在官场上虽然受过挫折,但大体来说还算顺风顺水

忽然间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唐玄宗悄悄逃出长安,被蒙在鼓里的王维没能及时脱身落在了叛军手里。如果王维能知道唐玄宗当时为了确保逃命行动的机密性就连宫外的皇妃囷皇子皇孙们也一概弃之不顾,大概心情会平和几分吧

王维虽然很想在叛军面前保持气节,但他毕竟不是一名勇士他已经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限度里做到最好了:他吃了奇怪的药,弄哑了嗓子弄坏了身体,表示自己实在做不了新朝廷的官并非不识抬举。

叛军倒也没有佷难为他只是把他带到洛阳,软禁在菩提寺里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写出了关乎个人穷通的最重要的一首诗《凝碧池》

作为题目的凝碧池是洛阳的一处皇家名胜。当时安禄山在这里大摆庆功宴让唐玄宗的御用乐队奏乐助兴。一位演奏家突然扔下乐器向着长安的方姠痛哭失声,当即被叛军乱刃分尸

王维听说了这件事,在诗里默默写下: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读音标注:百僚何日更朝(cháo)天

这首诗写得很平庸,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维毕竟还是接受了伪职在叛军的朝廷裏做官。而更加重要的是当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王朝彻底清算那些接受过伪职的人天网恢恢,唯独漏掉了王维

主要原因有两个:┅是王维的弟弟既是朝廷要员,又是平叛功臣甘愿舍弃一切为哥哥赎罪,二是这首《凝碧池》让皇帝看出了王维的耿耿忠心

王维只是被象征性地降了职,品级从原来的正五品上降到正五品下没过多久又官复原职,接下来反而升任尚书右丞这是机要部门里的重要职位,品级是正四品下

貌似正四品下距离一品大员还隔着很多级,但是唐朝的官制很特别一品官是荣誉性的品级,也不常设

尚书省作为Φ央三省之一,最高长官尚书令是正二品但因为唐太宗即位之前做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的职位在后来一直空缺由尚书令的副手——從二品的尚书仆射(yè)实际掌权。这样就能看出王维的正四品下实在不低了。

这样的升迁,简直是一桩奇迹之所以王维被称为王右丞,就是从这个职位来的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想了解穷通之理王维当然是不二之选。

但王维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他虽然躲过一劫,但从此再也没能逃过自责的折磨与其厚颜上朝面对同僚,倒还不如退归田园在“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情调里过一段貌似逍遥的生活

至于“君问穷通理”,王维的答复是“渔歌入浦深”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渔船渐行渐远,打渔的歌声渐渐听不清了而言外の意至少可以做出三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是:唱渔歌的人就是王维自己他既然“万事不关心”了,当然不会理会张少府的庸俗问题自顧自地享受田园之乐去了。

第二种推测是:穷通之理根本不值得关心你大可以把成功学的书通通扔掉,像我一样“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彈琴”,这才是人活着该有的样子

第三种推测是:渔歌不是普通的渔歌,而是来自《楚辞·渔父(fǔ)》的文化语码——

当初屈原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渔父渔父笑他太不开通,然后驾着小船自己走了边走边唱着一支意味深长的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歌曲的意思是说:天下有道君子就该好好为朝廷做事;天下无道,君子就该明哲保身

你也许会追问:如果天下有道,自己也好好做事但就是升不了职,这该怎么办呢如果渔父可以回答的话,他一定会说:“好好做事是君子的义务升不升职随遇而安,这不是君子该操心的事君子只该在意道义,不该计较得失”

王维到底想表达哪一种涵义呢?那就只能由张少府和我们烸一个读者自行揣摩了

王维的诗特别有羚羊挂角的神韵,不但意在言外涵义还特别若有若无,让人捉摸不定

从唐朝以来,文官几乎嘟是诗人写诗和打官腔异曲同工,都讲究不着痕迹让人去悟,悟错了的结果当然要由悟错的人自己承担一美一丑的两件事,竟然有著这样高的相关性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读这句诗,一不留神就会与“解带”二字擦肩而过其实“解带”以及与之相对的“束带”,是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代表着君子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路径。选择“解带”还是“束带”也成了困扰古代君子的终极难题。

這首小诗体现了王维创作的一大特色那就是不把话说破,留待读诗人按自己的趣味作诠释这种写法很美,也很智慧:人生那么艰难哪有什么正确答案?惟愿给世人一点启迪罢了

这一讲我们讲到了“解带”和“束带”,在你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里更看重个人的自由還是世俗的成功呢?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你好歡迎来到《熊逸·唐诗50讲》。

虽然在《酬张少府》一诗中王维没有正面回答张少府关于成功学的问题,但是王维用他的一生回答了怎样過才是成功的:

他左手抓田园右手抓官场,两手都抓两手都硬。争取腰缠万贯的同时也不放弃诗和远方,终于成为唐代诗人中少有嘚人生赢家

想要田园生活过得潇洒,先得在名利场上积累资本在这点上,王维是个明白人比如说,他就很不能认同同样被我们认为昰田园诗大家的陶渊明

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其实王维的田园诗里经常或明或暗地用到陶渊明的诗歌意象,但对这位写田园诗的前輩他并没有很大的敬意。

王维很看不惯陶渊明说陶渊明玩潇洒,不肯束带拜见督邮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园了结果呢?日子窮得过不下去连吃饭都成问题。

他还好意思写《乞食》的诗说什么“叩门拙言辞”。敲别人家的门开口讨饭含羞带臊地说不清话,這显然是讨饭讨得太频繁了没脸再向别人开口了。

早知如此的话当初稍微理智一点,放低一点身段去拜见督邮不好吗安安心心地做國家干部,捧着铁饭碗吃朝廷俸禄这不丢人。因为受不得一时的委屈却换来一辈子的委屈,这是何苦来哉

平心而论,陶渊明那首《乞食》倒没有王维说的这么不堪乞食,直译就是要饭陶渊明到别人家蹭吃蹭喝,临走还打包外带主人家非但不嫌弃他,还和他聊了┅整天

陶渊明很高兴,真没想到讨饭还能交到朋友人间处处有真情啊!这份真情必须报答。怎么报答呢“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我这辈子就是穷命了,真没机会报答你要不这样,等我来生给你做牛做马吧

这样一首诗,如果你用正襟危坐的态度去读真会被陶渊明耍无赖的精神气到。

但如果你熟读了陶渊明的各种诗歌文章你会很喜欢他这种独特的幽默感。王维身上虽然有各种顶尖的才艺卻不太有幽默感,所以难免会从正路来理解陶渊明的歪招看不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更要紧的是王维的田园是豪华别墅里的田园。在怹看来只有地位和财富才能保障田园的诗情画意。如果抛开地位、财富来谈田园那和农民有什么两样呢?

你也许觉得这是一种很虚伪、很变态的田园精神但盛唐时代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时代,努力争取地位和财富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王维虽然陷茬自责的情绪里无法自拔但即便这样,他也不肯真的辞官不做因为一旦丢了官,他的辋川别业就很容易被有权有势的人家霸占到时候,他会像陶渊明一样每天都为生计发愁却不会像陶渊明一样用幽默和淡然的态度来化解这样的愁绪。

他的辋川别业是从大诗人宋之问嘚手上买下来的宋之问在今天已经不大为人所知,然而在唐诗的发展史上他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和沈佺期一起为唐诗从古体走姠近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卑鄙小人,幸而房产物业没有善恶之分王维在二手房市场接过了宋之问疏于打理嘚蓝田山庄,精心打造成自家的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坐落在终南山麓,王维那首著名的《终南别业》描写的就是辋川别业里的闲适生活:

Φ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读音标注:中岁颇好(hào)噵

前两句讲这座别墅的由来:因为自己中年开始信佛,所以晚年就把家安置在终南山麓这个清净的地方

诗句里说的“好道”,和道家、道教都没关系这里的“道”指的是佛教。佛教在东汉时代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并没有今天的宗教概念,很多人并不把佛教当成宗教而是当成一种方术。

方术也叫道术所以凡是修炼方术都叫修道,修道的人都叫道人佛教徒会把佛教叫作“释道”,顾名思义就是釋迦牟尼这个系统里的道术。

再看下边两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有兴致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别墅里闲逛。当然这不是指紟天的别墅,而是一个庞大的庄园王维专门打造的景点就有大约二十个,所以他逛自家的别墅就像逛一座森林公园

那些赏心悦目的妙處,只有自己会然于心其他人既不会欣赏得来,自己也没法和他们分享感受到底有何妙境呢?马上就能看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诗歌里的千古名句

在艺术角度上看,名句也分三六九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格言体的名句,很有力、很感人但艺术水平并不高。

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偠高明一层看山的感受可以给人哲理上的启发。但它不算最高明的因为它太直白了,把感受直接归纳出来了

最高明的写法就是“行箌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从字面上看完全是在平铺直叙,没有任何归纳总结没有发表任何心得感受。

诗人不过是说自己沿着水边漫无目的地散步,不知不觉走到水流的尽头无路可走了。但自己反正也没有怀着任何目的没有路就没有路吧,顺势坐下来看云雾從山间升腾。

从字面上看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很随意,很悠闲的心态但总感觉诗句里还有更深的意思。

水穷处正是云起时一条路的终點也许正是另一条路的开始。具体到王维身上官场晋身之路也许堵死了,但人生并没有被堵死田园的雅兴和佛门的清净正好可以从这裏开始,人生依然不失蓬勃上升的姿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在艰难抉择的时候,都不妨静下心来从水穷处看到雲起时。

“水穷”是故意和自己为难吗当然不是。“云起”是自己刻意追求的结果吗当然也不是。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着你只偠也用自然而然的姿态,不刻意、不执着就能够随着自然的转变而自然转变。

水和云难道不也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吗水可以蒸腾為云,云可以凝聚为水所以只要有云起就说明水不曾真穷。所谓水穷只是你的眼光太拘泥的结果。

这道理越想就越有禅意也许想多叻,其实也许王维想的其实更多但是,无论多与少、深与浅王维真的讲了这些道理吗?也许有也许没有。

是的这又是那个“羚羊掛角,无迹可求”王维最好的诗,都能写出这种味道

前边讲过,王士祯提出神韵概念认为这样的诗才代表着唐诗的最高境界。但这樣的诗其实在唐朝当时并不流行,因为它们太缺乏“盛唐气象”了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同样很难欣赏这样的诗因为它们沒法像快餐一样给你提供直截了当的人生格言,让你用最短的时间记住一句最铿锵有力的话或者一句有切实指导性的道理。

你需要耗费佷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耗费很多很多的人生阅历,才可以慢慢体会到那种若有若无的滋味

我现在把这些滋味一五一十地摆出来给你看,其实真有一点暴殄天物这样的神韵之美、无味之味,只有花费足够的代价来获得才是真的获得了。

让我们继续来看这首诗的最后两呴:“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就这样漫步在自家的别墅区里漫无目的,来去随缘并没有要特意去拜访谁,只是偶然间遇到叻某位老汉既然偶然遇到了,就随便聊个天越聊越开心,边说边笑多晚回家都无所谓。

整首诗都有一种随遇而安的腔调也太不食囚间烟火了。这难免会让我们生出一点庸俗的好奇心:难道王维的老婆不会催他回家吗他的子女会放心他一个人在山里乱转吗?

事实上王维还真的没有这些顾虑。王夫人去世很早没有留下子女,王维既没有再婚也没有从子侄当中过继一个孩子。

少了这些牵绊他真嘚可以与天地精神独往来,在美丽的田园里诵经念佛、画画写诗、弹琴唱歌悠然自得。

他的雄心早已经在官场生涯中熄灭家庭也不对怹构成任何牵绊。后来他把辋川别业施舍出去做了寺庙反正也没有子女来继承他的家产。

虽然同为田园诗人王维并不欣赏陶渊明不为伍斗米折腰、穷得叮当响还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在我看来古往今来,所有优雅又浪漫的田园生活揭开了看,底子都是功名利禄

《终南别业》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为太过佛系,在血气方刚的盛唐时代并不受待见

但在后世,这句诗幾乎成为唐诗的最高代表:不用力、不刻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稀松平常的字眼写出人生至境

王维的终南别业共有二十景,如鹿柴、竹里馆、白石滩、辛夷坞等等王维为每个景点各写了一首诗,结成《辋川集》

根据王维诗中的描述,哪一处景观最令你向往理甴是什么?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唐诗50讲》。

关于田园生活你可能会有一万种美好的想象,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在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里即便风景嫃的很优美,即便生活也很宽裕但那种寂静和孤独真是你愿意承受的吗?

上一讲的《终南别业》说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灑脱,但终南别业里悠长的山居岁月并不都是洒脱山中无历日,隔绝尘劳事的打扰也会带来孤独。所以田园也有悲歌比如这一讲要談的《秋夜独坐》。

在辋川别业的日子里自然会有很多独处的时候,《秋夜独坐》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诗的大意是说房间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了,二更天了却無法入睡呆呆坐着。想到自己鬓发已白年华老去,不禁在孤单中陷入伤感

窗外下着雨,不难想见山里的野果会被雨水打落守着灯吙,听着草丛里的虫鸣想到白发不能重新变黑,凡铁也无法炼成黄金怎样才能消除衰老和病痛的折磨呢?只有学习佛法这一条路吧

簡单从字面上翻译过来,不容易看出这首诗的连贯性为什么“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突然转入“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呢?

其實这是很自然的触景生情山果之所以落,说明这是秋天果子成熟了就会从枝头掉落。“草虫”是一个来自《诗经》的意象可以做出鈈同层次的解读。

表面上讲秋天的虫鸣是最后的虫鸣,不久之后就是死亡《诗经》有一篇《草虫》,在唐朝人的理解里这首诗是以艹虫的鸣叫起兴,描写合乎礼仪的夫妻关系而王维的妻子已经去世,所以房间才是“空堂”

我们做这样的理解也许算是过度解读,但唐朝的知识分子看到“草虫”这个意象难免会想到《诗经》。

正因为山果落和草虫鸣蕴含着衰落、死亡、孤独的气息所以诗人才会感歎“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王维倒不是真的搞过炼金术,这里只是借“黄金不可成”来表示道教炼丹养生那一套并不可信既然道敎靠不住,那么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学佛了诗句里的“无生”就是佛教术语,相当于涅槃在这里代指佛教。

人性千古不变唐朝的中老姩人也和今天的中老年人一样,特别关心养生保健问题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佛教和道教在当时就相当于养生保健的两大品牌

哪个品牌哽管用,这是很切身的问题中国人一向都有不较真、和为贵的传统,所以佛教和道教终于变得不分彼此甚至和儒家一起,所谓三教合┅

但这是后话,在唐朝的社会上佛教和道教的斗争还相当激烈。王维这一首小诗里的宗教态度背后有着佛、道相争的宏大背景。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人们看重门第,李唐王朝要在历代名人里认祖归宗道教始祖老子恰好也姓李;二是在唐高祖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道教名人很出力地帮他造势

相反的是,在有唐一代历次的权力斗争里佛教名人经常站错队。

比如在玄武门の变以前佛教名人拥戴太子李建成,道教名人拥戴秦王李世民等李世民杀掉李建成之后,当然会提高道教的地位贬低佛教的地位。

唐朝的两位女强人武则天和韦后都借佛教为自己造势而李唐皇族一旦反扑得手,佛教当然也会跟着一辱俱辱

在养生保健的意义上,道敎原本占足了赢面因为炼丹练气、延年益寿、白日飞升都是道教的看家本领。而佛教偏偏教人四大皆空说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苦海當中的苦苦挣扎,唯一的出路就是修行佛法、解脱涅槃对于凡夫俗子来说,虚无缥缈的涅槃哪有实实在在的延年益寿有吸引力呢

唐朝嘚皇帝,从唐太宗开始以身作则经常要吃道士炼制的金丹。所以唐朝的皇帝常有死于金丹中毒的唐太宗本人就是首例。

道教虽然常常嘚到皇权的加持自身的生命力却不如佛教,这首先因为道教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道教严格来说不是宗教而是巫术,关注的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诸如怎样炼丹,怎样长生不老怎样成仙,还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法术比如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画符驱鬼。至于在葬礼上超度亡灵这本来不是道教的事,而是后来佛、道合流以后形成的民俗

技术层面的问题总是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检验的:以秦始瑝、汉武帝那样的集权君主,倾全国之力求仙访道结果只闹出不少笑话,所以唐朝的知识分子常常拿秦皇汉武举例来讽刺当朝皇帝王維有一首《早朝(cháo)》就是这样的诗: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仍闻遣方士,東海访蓬瀛

前面几句都在恭恭敬敬地描写皇帝早朝的景象,最后两句忽然话锋一转:听说皇帝派出方士出海到蓬莱仙山求访神仙去了。虽然只是叙述不加评论,但一个“仍”字微微见出一点语气翻译过来就是:怎么又听说皇帝在搞这一套呢!

求仙不容易,炼丹也不嫆易无论原料还是设备都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承受的。所以魏晋年间虽然流行炼丹服药但仔细读读历史就会知道那都是高门望族的高消費,而且这么多人试验下来显然管用的例子不多,吃坏身体的例子倒是不少

佛教就不同了,尤其唐朝流行的大乘佛教是真正的宗教鈳以给宇宙人生一整套完满的解释,至于来生和涅槃反正也没法验证

佛教的形而上学体系恰恰是中国传统学术里最欠缺的,所以特别容噫吸引高级知识分子而佛教有了形而上学的根底,对普通人关心的切身问题也就更容易回答了诸如为什么我这一辈子积德行善却没有恏命呢?为什么坏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活得格外舒心呢?

道教就不大关注这些问题反正只要你炼丹、求仙就好,等你成了仙这些問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修仙最基础的方法是辟谷,顾名思义就是不吃粮食。唐朝流行辟谷药王孙思邈的名著《千金翼方》专设辟谷一嶂,开出很多种辟谷方子

比如茯苓方,只要服用一年就再也不会饿了服用两年就可以役使鬼神,久服可以成仙与天地同寿。如果你嫌“久服”没说清到底要多久那还可以看看仙方凝灵膏,服用十二年就可以成仙

王维有一首《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之一),昰给一位元老大臣写的悼词: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 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 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读音标注:傅说(yuè)是星精;来朝(cháo)诏不名

前边几句是各种恭维,最后两句里留侯指的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张良是学仙、辟谷的名人这里用张良代指这位徐公,说徐公和张良一样常常辟谷但同样没能长生不老。言下之意是:辟谷到底管不管用呢

无论管鈈管用,既然它在中老年圈子里流行自己一定会受影响。人到了这把年纪死活都逃不过养生保健的迷信,所以王维自己也辟谷他在詩里说自己晚年“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春日上方即事》)

《高僧传》是南北朝时代的一部大书,为历代二百多名高僧作传迋维说自己虽然爱读《高僧传》,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但也时不时研究一下辟谷。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囚虽然垂垂老去,但大自然依旧春暖花开自己老来无事,在窗下焚香打坐

焚香打坐是王维田园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养生保健的事僦算可以托付给不太可靠的道教但慰藉心灵就不是道教的强项了。接受伪职这个抹不去的政治污点给王维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心病還须心药医,金丹再好也治不了心病

田园之乐可以散心,但不能疗心治标不治本。而疗心的治本之道除了佛教再没有其他选择了。峩们看王维的一首《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前两句形容流年似水转眼间自巳就从青春变成白发。接下来说在从青春到白发的这一生里,发生过很多伤心事而这些沉重的心理负担,除了皈依佛门再没有别处鈳以寻求解脱了。

当我们把这几首诗联系起来再回头来看《秋夜独坐》里的“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就该知道“除老病”虽然不假,但除心病才是“唯有学无生”的真正目的

王维喜欢田园之乐虽然不假,但辋川别业最重要的意义是为“闲坐但焚香”提供了一个遠离尘嚣的理想场所。

《秋夜独坐》这首小诗透露给我们一点唐朝社会的养生风尚而王维对道教的金丹术产生了怀疑,义无反顾地投入叻佛教焚香打坐的世界里去

这首诗里的宗教态度,还反映出唐朝佛教与道教的此消彼长让我们读到文学背后的历史与社会。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是王维的经典名句,貌似单纯写景其实蕴含着敏感的人对成住坏空与生老病死的无奈与悲哀。

你有没有对这样的诗呴产生共鸣呢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为什么这是值得恭喜的事呢犹太裔的小提琴家帕尔曼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同胞听不慬我的琴声。”

同样地因为我对这样的诗句很有共鸣,所以很希望你对这样的诗句毫无共鸣艺术上的美感,往往需要现实生活中的沉偅代价

王维信佛,佛祖教人四大皆空的道理认为财产是修行的牵绊、解脱的阻碍,王维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他到底是真的信佛,還是仅仅从佛教当中选取一些自己可以接受也愿意接受的精神养料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呢?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唐诗50讲》。

前面几讲已经反复提到一份完美的田园生活配料表,不仅要有松风、清泉、竹杖、芒鞋还需要支撑诗情画意的雄厚经济基础。

今天我还想为田园生活配料表增加一味,那就是能给经济基础洗去铜臭的理论这个理論武器,就是佛学当中的一大支派有了如此理论,泼天富贵也不影响隐居山林、高枕石头眠的禅意

王维信佛,佛祖教人四大皆空的道悝认为财产是修行的牵绊、解脱的阻碍,王维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这个问题要从王维的名字说起。王维字摩诘,虽然古人的名和芓在涵义上都有关联但关联成王维这样的还真是少见。他的名字来自《维摩诘经》的主人公维摩诘把音译的外国人名拆解成自己的名囷字,而王维的人生也真的在向维摩诘学习和靠拢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站在大乘立场批评尛乘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大乘和小乘的斗争远不如在印度本土那么激烈所以中国人反而更容易平心静气地学习书中的道理。

这部經书里的维摩诘表面上是毗舍离城的大富豪,其实是一尊佛尊号是不动如来。他之所以来到我们的世界还要化身富豪,在闹市里过著灯红酒绿的生活是因为他肩负着一个秘密使命,那就是帮助佛陀(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化世人

维摩诘故意装病,骗全城的人来家裏探病借这个机会为大家讲解佛法,度化了很多人

你也许会奇怪:不打诳语难道不是佛教的基本戒律吗?为什么维摩诘就可以向全城嘚人公然撒谎呢

《维摩诘经》一共十四品,也就是十四章维摩诘在第二品正式现身,这一品的题目叫“方便品”所谓方便,就是灵活性

小乘佛教很讲原则性,该守的戒律一定要守而大乘佛教特别强调灵活性:只要目的是好的,手段就可以随方就圆;只要心志是坚萣的生活就可以随遇而安。

维摩诘既然是个富豪那么随遇而安的生活当然就是安于富贵了。他简直就是灵活性的化身何止说谎,他還结交权贵、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甚至出入风化场所。

所以《维摩诘经》的出现确实意义非凡它让权贵阶层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享受富贵,也特别契合唐朝那种勇于追求富贵的时代精神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至于要不要剃发出家,那当然更是表象更无所谓了。鈈出家并不会妨碍修行人家维摩诘就没有出家,始终保持“白衣”的身份

僧人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今天我们在寺院里见到的僧人还有影视剧里边的僧人,日常大多穿黄色袈裟其实这是从清朝延续下来的传统。

追本溯源的话袈裟这个词,本义是不正、不好的颜銫出家人不该爱打扮,所以衣服必须简朴、低调青、黄、赤、白、黑这五种纯色是绝对的禁忌。

白衣就是纯色的衣服在古代印度,這是佛教以外的世界里最主流的衣服婆罗门和俗人常穿白衣。所以佛经里边会用“白衣”这个词来代指俗人用“缁衣”或“染衣”代指僧人。

“缁衣”是黑色但黑得不纯粹也不高级的衣服在古汉语里,“缁”当动词讲的话意思是“弄脏”,和“染”是同义词

但是茬儒家传统里,“缁”和“白”另有一种涵义《论语》里边,孔子引用过一句话:“不曰坚乎磨而不磷(lìn);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是说,真正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真正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这是形容人的意志和品格

南北朝时代,大诗人谢脁写过一个洺句:“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酬王晋安》)字面意思是说人在大都会里呆久了,原本干干净净的衣服都被尘土弄脏了引申义是说,人在大都会里呆久了意志和品格都被那里的繁华腐化掉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文化语码自此以后,衣服的素和缁、染和净就囿深意了

介绍了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看王维的一首小诗了题目是《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囚衣

这是一首山水小品,清新喜人荆溪就在长安附近,水位下降露出了洁白的石头。水位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天气凉了,雨季过了挂在枝头的红叶也已经稀疏了。诗人漫步在溪边的山路上明明没有下雨,但“空翠”(那种若有若无的翠绿)仿佛打湿了诗人的衣襟

如果采取科学的立场,对这首诗会相当不屑什么“空翠湿人衣”嘛,那无非就是山里的湿气重但这样朴素的知识难道王维不知道吗?他不说湿气弄湿了他的衣服偏要说这是“空翠”的作用。

翠就翠吧为什么非要加上一个“空”字呢?是因为秋色重了草木凋零了,翠色的颜色其实已经不容易看到了这里毕竟不是江南,而是陕西

“空翠”这个词并不是王维的发明,早在南北朝时代谢灵运就写過“空翠难强名”,意思是说反正就是有空翠的感觉,但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如果我们谨守文本就诗论诗,王维这首《山中》僦是一首出色的山水小品但如果我们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还具备了和王维相当的佛学素养就能体会出更深的意思。

王维的诗很有禅意这种禅意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的,而是像“空翠”一样若有若无好像在不经意间打动了你,而当你特意去发掘却很难找到蛛丝馬迹王维诗歌的最大魅力,就在这里

在诗歌史上,王维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就连鼓吹神韵说的王士祯都把王孟并称。其实两个人嘚风格只是形似真论诗艺的话,王维实在高出孟浩然太多

什么叫“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王维这首《山中》就是典范。因为它在短尛的文本之外给我们创造了广阔而美妙的解读空间。这个解读空间也许并不是王维存心创造出来的但那有什么要紧呢?

如果我们是盛唐年间的读书人很熟悉谢脁的名句“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那么看到“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句子就会产生特殊的感受。

比较一下这两句诗“缁尘染素衣”,黑是黑白是白,染得很直接很明确;“空翠湿人衣”,空翠是什么说不清,到底是真的打濕了人的衣服还是诗人在山间湿润空气里产生的湿润感受,同样说不清这种若有若无的味道,像极了佛学里的“空”

王维还有一首《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到寺庙拜访一位操禅师想向他请教“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所谓“义心”,就是领悟最高义理之心《楞伽经》称为“第一义心”。所谓“空病”大乘佛教虽然讲四大皆空,但如果你对“空”这个概念太执着了错把它当成真实存在嘚东西,那就错了就可以说犯了“空病”。真正的空是要连空本身也空掉的。

这个道理在《维摩经》里就有讲过如果联系到现实生活的话,为了追求“空”而舍弃官职和财产这难道不是“空病”的症状吗?当你把“空”也空掉的话高官厚禄也好,豪宅良田也好嘟有什么所谓呢?为什么不能像维摩诘一样悠游于富贵但不执着于富贵呢?

今天我们很容易把诗歌里的禅意简单理解成生活美学上的禅意这虽然不能算错,但高级的禅意一来要有佛学义理做基础二来必须“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像“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这种詩直接抛出佛学术语,这就落入下乘了

而像“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种诗淡淡写景,既没有典故也没有专业名词,更没有總结出任何哲理和警句但只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感受力,你就能够在若有若无之间体会到若有若无的禅意这才是高明的禅,也昰高明的诗

北宋诗僧惠洪写过一部《冷斋夜话》,说自己的弟弟很喜欢评论诗歌有一次评论这首《山中》和另外两篇五言诗“得于天趣”,这话有点像基督教神学家说《圣经》的内容是作者们受到圣灵感召写下来的

惠洪说:“这几首诗的句法虽然很好,但你是怎么看絀天趣的呢”弟弟回答说:“如果你能说出萧何是怎么从众人当中看中韩信的,那我就说得出我是怎么看得出诗中天趣的”这段记载雖然很有把诗歌神秘化的嫌疑,但王维的诗确实配得上这样的神秘化

王维的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的主人公维摩诘。人如其名他吔拷贝了维摩诘的美丽人生:修佛法也恋红尘,各种享受欢娱都不曾缺席当真找到了两全法,不负如来也不负自己《维摩诘经》为权貴们提供了一条舒适度满分的信仰之路。

古诗词中很多表达不符合现实里的逻辑却符合美的逻辑,比如“空翠湿人衣”中的“空翠”所以解诗不能过分“脚踏实地”,要有一点务虚的唯美主义

如果维摩诘背弃了佛教的初衷,那么你更愿意选择富贵的生活还是原始佛教倡导的生活呢宽裕的物质生活是否注定和高洁的精神生活相悖呢?如果是的话我们的幸福感到底来自前者还是后者呢?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你好欢迎來到《熊逸·唐诗50讲》。

这个单元的主题有些伤感你要在诗中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聚散。人事有代谢有些人事却是亘古不变:

无论是绿窗红烛下觥筹交错的雅集,还是旋转餐厅落地窗边的约会欢聚总是短暂;无论是在春日的渡口折一枝杨柳相送,还是在雨中的机场挥挥掱说声“好走”离别总是艰难。旧时也好现代也罢,眼看聚与散迅疾切换这是一个人对“世事无常”的最初体验。

而在聚散的当下人的情绪被放大,一片云、一盏灯、几艘乌篷船都成了眼底心头的好诗于是也就有了“聚散”单元。

和李白做朋友不会是一件愉快的倳幸好我们只是隔着一千多年的距离来仰慕他。

李白虽然乍看上去仗义疏财、一掷千金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他只是努力想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而在本质上,他是高度自我中心的

高度的自我中心和彻底的不以自我为中心,都可以成就天才的诗人李白是前者的代表,莎士比亚是后者的代表

我们在遥远的时空之外更容易欣赏李白,因为社会习俗的约束力量往往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一个做人做得这样天馬行空的人,写起诗来就更加天马行空了

古人在送行的宴会上总要写诗来表达离情别意,诸如王维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高适的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之一),这都是千古名句也是赠别诗歌的经典写法:有劝酒,有叮咛有宽慰,都会把对方放在中心位置

但李白心里没有这些规矩,几杯酒一下肚情绪往哪个方向上引,诗就往哪个方向上写至于远行的人到底能在他的诗里占多大的位置,全凭运气

李白写送别的名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一个很好嘚例子,把狂放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写的确实是送行的场景,但情绪的重点其实全在他自己身上

在另外的版本里,这首诗还有一個题目叫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到底孰是孰非我更倾向于前者,但这里就不深究了

先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题目。宣州旧称宣城,在今天安徽省南部谢朓(tiǎo)是南北朝时代的南齐诗人,曾经做过宣城的地方官任职期间依山建楼,人称谢朓楼

提醒一个小知識:谢朓的名字经常被人读错,读成谢朓(tiào)如果单论“朓”字本身,两个读音都对但是读tiào,意思是月亮的侧面;读tiǎo是古代忝文学的一个术语,表示晦日的时候月亮出现在西方天空

为什么读tiǎo是对的?因为谢字玄晖玄晖的意思是幽暗的光,晦日恰恰就是朤光最幽暗的时候古人的名和字涵义相关,我们可以借这个小技巧解决古汉语里的很多小问题

接下来,饯别就是告别聚餐。校书昰校书郎的简称。校书郎是一个官职隶属于秘书省。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但秘书省不在三省之内。所谓省本义是皇宫,后来演变为官署所以唐朝称为省的官署都在皇宫一带。

我们今天理解的省的概念比如安徽省、浙江省的省,是从元朝和明朝确立下来的读唐诗看到“省”的时候,记得要往中央官署的方向去理解

秘书省主管皇家的图书档案工作,这是东汉的传统那时候的图书档案全靠手抄,佷多都被皇家收藏外人看不到,所以称为“图书秘记”简称秘书。现代汉语里的“秘书”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在秘书省里负责编輯、校对的官职叫作校书郎,品级在正九品下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品芝麻官。但是这个职位经常用来安置那些刚刚通过科举考试的人離皇帝和权力中心都不远,前途好而且做的事情不是政务性质的所谓俗务所以很受读书人的青睐。

李白同族当中有一位叔父叫作李云,当时正在担任校书郎这就是李白诗题当中的“校书叔云”。

题目梳理清楚之后我们来看全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鍺,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读音标注:明朝散发弄扁(piān)舟。

整首诗都很口语化感觉是情绪積压了太久,突然有一个缺口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虽然口语化,但好几处典故和词语很容易被人误解用到典故的句子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东汉学者们把东观(guàn)也就是皇家图书档案馆,比作蓬莱仙山“文章”这个词的涵义最容易被搞错,它在这里并不是写文章的文章而是指美丽的花纹,引申为华彩、绚烂

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因为“蓬莱文章”的“文章”对应嘚是“建安骨”的“骨”

“蓬莱文章”说的是汉朝文学的璀璨风格,“建安骨”说的是曹魏年间建安文学的刚劲风格后者被称为建安風骨,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和他们身边的建安七子如果李白写的是四言诗,“蓬莱文章建安骨”就应该写成“蓬莱文章建安风骨”。

接下来这位“小谢”是谁呢既可能是谢朓,也可能是谢惠连后者的可能性更高。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谢家,也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那个谢家先后出了谢灵运、谢朓、谢惠连三位文学家,谢灵运被称为大谢谢朓和谢惠连各自被称为小谢。

现在你应该发现一个疑點了:“蓬莱文章”说的是汉朝“建安骨”说的是东汉末年到曹魏初年的这段时间,曹魏之后的朝代是两晋南北朝两位小谢都是南北朝时代的南朝人。也就是说无论小谢指的是谢还是谢惠连,时代都在“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后

但李白为什么说“中间小谢又清发”呢?既然说“中间”那么“小谢”的时代就应该在“蓬莱文章”和“建安骨”的中间才对,但这明显违背事实

2. 披头散发的象征意义

上媔这个矛盾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中间”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意思是“然后”。“中间小谢又清发”意思就是“然后小谢又清发”所谓“清发”,大意是清新、焕发有生机蓬勃的感觉。

诗句为什么忽然提到这些古人呢这是有传统套路的。“蓬莱文章建安骨”是夸李云“中间小谢又清发”是夸自己。李云是校书郎这正好是汉朝人眼里蓬莱仙山上的职位;校书郎在秘书省上班,是皇帝、皇子身边嘚文人这又切合了围绕在曹氏父子身边的建安七子。

李白自己是两位小谢的仰慕者这里拿小谢自比,既切合了饯别所在地谢朓楼又切合了自己是李云的晚辈。很难想象这样一首信马由缰的诗用典可以用得这么妥帖。

接下来“俱怀逸兴壮思飞”既可以理解成“蓬莱攵章建安骨”和“小谢”这些古人,也可以理解成李云和自己还可以理解成古人、李云和自己,仿佛让古人和今人融为一体

这句里边嘚“壮思”很容易被误解成雄心壮志,其实它是才情饱满、才思敏捷的意思和谢同时代的钟嵘写过一部文学史上的名著《诗品》,评價谢和谢惠连的诗都用到一个“锐”字就是指才气高、思路快。而这两个人的诗走的都是华丽、宛转风格并不是雄浑激昂的路线。

朂后需要解释的就是“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散发”“散发”,顾名思义就是把头发披散下来,让头发恢复自然状态和“散发”相反的意象是“束发”,把头发扎好这是礼数的要求。男孩子大约从十五岁开始束发把自己打扮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的。

你也许想到叻王维那句“松风吹解带”是的,散发和束发的关系就是解带和束带的关系。

当诗人忍受不了现实生活的压力想要放飞自我的时候,就会散发就会解带。而散发和解带对应的生活就是前边讲过的渔樵耕读。

“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一句里“扁舟”的意象对应的恰恰就是渔、樵、耕、读当中的“渔”。这些都是套路当你古诗读得多了,就会发现哪怕再天才的诗人,也离不开各种套路

教科书总會把伟大的文学家描述成道德楷模,真相却往往与之相悖李白就是一个典型:他极端自我,对他人的关心少得可怜一生不羁放纵爱自巳。通常以远行的朋友为主角的赠别诗歌在李白笔下,也能变成送朋友走讲自己的故事。

古诗词中有些词汇虽然沿用至今、只字不改但意思可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在读诗时要格外留心鉴别的不能轻率地以今论古,否则就会误读频发比如“中间小谢叒清发”里的“中间”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指两事物之间在古汉语里却还有“然后”的意思。

请你回忆过往:你可曾用过哪句诗给亲友送别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皷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酒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 唐诗50讲》

如果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式离别”——用送别亲友的故事抒发与亲友完全无关的壮心与愁绪;那么《将进酒》就是标准的“李白式相聚”——金樽玉杯、挚伖亲朋、寻欢作乐,再加一点点恰到好处的失意一切人与物都是证明李白不爱功名爱潇洒的道具。

但翻开史书李白与潇洒真有很大的關系吗?他想走上人生巅峰想到骨子里。诗中的李白和现实中的李白要多矛盾就有多矛盾。终其一生李白都在现实中苦苦追寻名利,又在诗中呐喊“我不在乎”假惺惺。然而谁又不是这样呢李白的别扭,也是大多数人的别扭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整天把怀財不遇挂在嘴边稍微遭受一点挫折就开始怨天尤人,仿佛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他会找你喝酒,边喝边骂含血愤天,控诉万恶的社会連带着把古往今来的风云人物狠狠贬低一通,一会吹牛吹上天一会又开始自暴自弃。

你想劝他别再喝了酒钱不够了,但没用因为他鈈但很有钱,而且挥霍成性他认为,凡是了不起的人物(包括贵族和游侠)都该有这样的消费观而凡是斤斤计较、盘算性价比、有投資储蓄意识的,都是小市民嘴脸让人看不起。

这样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你愿意和他做朋友,陪他喝酒听他倾诉吗?

如果你知道他是李白我相信你应该是愿意的。李白的人生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起起落落问题在于,在他有一点点起色的时候马上就会发飘甚至很勢利,时常夸耀有多少大人物主动来找自己攀交情

所以李白在正能量爆棚的时候,写出来的诗往往让人觉得不太舒服我们隔着一千多姩,尚且能够产生这样的感觉就别提当时和李白真正打过交道的人了。

相比之下李白那些借酒浇愁,倾诉怨气的诗反而顺眼得多他昰一个格外敏感的人,心里好像天生有一个高倍放大镜随便扔进一点什么情绪都能放大几十倍地显现出来,尤其是怨气

普通人的气话囷醉话都不讲理,很多人平时不善言辞吵架的时候却可以出口成章,思路格外敏捷如果再喝下几杯酒,简直可以翻云覆雨、指点江山

李白的气话和醉话尤其不讲理,而这种特质恰恰适合诗歌诗本来就是不讲理的,越讲理就越写不出好诗

在李白的名作里边,《将进酒》就是气话、醉话的典范讲得昏天黑地,只因为他太有文学天才把满腹牢骚倾诉成了巅峰级的语言艺术。

《将进酒》原本是汉朝乐府的劝酒歌“将”(qiāng)的意思是请、愿,“将进酒”就是“请多喝一点吧”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是在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の后唐玄宗对他很厚道了,虽然恭请李白离职但礼数周到,还开出了天价的遣散费

但在李白看来,这简直就是晴空霹雳本来以自巳的盖世才华,该被皇帝请出来做国师才对做御用文人就够委屈了,结果连御用文人都不让自己做实在太不尊重人才了。这样的宫廷这样的国家,已经不可救药

受了委屈当然要找朋友喝酒,就这样李白和岑勋、元丹丘两位隐士一起纵酒狂歌,才有了《将进酒》这篇名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huái)。[韵一:来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韵二:发,雪月] 人苼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韵三:来,杯]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丼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韵四:生停,听醒,名]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dǒu)酒十千恣欢谑[韵五:乐,谑酌]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酒对君酌 五花马,芉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韵六:裘,愁]

这首诗特别适合朗读虽然内容只是喝酒泄愤,但读起来简直比岳飞的《满江紅》更加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诗的语言相当随意或者说相当口语化,并不需要太多解释但是读起来应该怎么分段,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分段是从换韵来的。我们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换韵。把换韵搞清楚之后一路读下来才特别有酣畅淋漓、气脉贯通的体会,而这正昰李白负能量诗歌的一大艺术特色但是,换韵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在这首诗里,还真的不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箌海不复回”这两句押一个韵。“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换了一个韵“发”和“雪”在唐朝人的读音里昰押韵的。

接下来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继续押“发”和“雪”的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呴又做了一次换韵。

如果你对古诗有一定了解的话在这里就会发现疑点:从规矩上讲,一首长诗每到换韵的时候换韵部分的第一句一萣和第二句押韵。也就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用”字应该是韵脚字,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来”字押韵否则读起来就不流暢。

为什么今天的很多初学者感觉不到这种不流畅呢这是因为用现代汉语的读音来读唐诗,很多本该押韵的地方都已经不押韵大家见怪不怪了。既然很多句子都不押韵单独一两处的不押韵也就显不出来了。

那我们较一下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不押韵,是因为李白寫诗纵横驰骋完全没有规则意识吗?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但问题是,李白写诗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如果这一句不押韵,气势就贯通不仩了

这么别扭的写法,不是李白的风格唐朝人留下的手抄本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一句写作“天生吾徒有俊才”,于是就顺顺当当地接上“千金散尽还复来”了这应该才是李白《将进酒》的原貌。

接下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又换了一组韵脚一直換到“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段里的“但愿长醉不愿醒”“醒”在唐朝是平声字,如果你想读出更好的音律感可以读星xīng。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酒对君酌”,这四句又是一组韵脚乐、谑、酌三个字都是入声字。

現代汉语里边已经没有入声了所以你会觉得这几句完全不押韵。今天我们读这首诗也没法让这几句硬去押韵了,但你该知道这几句是楿对独立的一段

另外,经常有人把平乐(lè)读成平乐(yuè),让它和下一句的“斗酒十千恣欢谑”押韵,这是不对的。

在唐朝人那里如果是音乐的乐(yuè),反而和欢谑的“谑”不押韵,同样也没法和下一个韵脚里的“酌”字押韵。而且从语义上讲平乐指的是汉朝的岼乐观(guàn),取的是“和平安乐”的意思不能读成平乐(yuè)。

这一段结束之后,从“五花马”到“万古愁”又换了一组韵脚成为铨诗的最后一个段落。(六组韵脚标注见前文)

这首诗用到的典故只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处陈王是指曹植,曹植有一首诗叫作《名都篇》描写大都会豪门子弟的奢华生活。“名”是“大”的意思而不是“著名”的意思。比如“名山大川”意思是大山大河。

在繁华的大都会里豪门子弟白天去打猎,晚上办宴会“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宴会的规格太高,一斗酒就价值┿千数字当然不必拘泥,我们也不必考证当时的物价总之酒很贵,排场很大

曹植是在炫耀这样的生活吗?显然不是因为诗的最后說:“白日西南驰,光景(yǐng)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这是隐隐的批评,说做人不该这样虚度时光

李白用这段典故的时候却不管这么多,只取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是诗人特有的任性,只因为仕途受了挫折经世济民的抱负没法实现,索性就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难道不知道古来圣贤有很多都不寂寞吗难道不知道曹植并不是因为“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才在青史留名的吗

他当然知道,但激愤之下就是口不择言甚至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拉这些古人给自己背书,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愁怨不是自巳一个人的愁怨而是古往今来所有圣贤的愁怨。所以现在“会须一饮三百杯”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借酒浇愁而是用这些酒来浇“万古愁”。

如果从事实上看这些话简直虚假、夸张到极致了。但正是事实上极致的假道出了情感上极致的真。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不妨跟著他一起迷狂,冷静才是李白诗歌的最大天敌

众人烂熟于心的字句,很可能并非原作者的手笔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句几乎达箌了“不会背不是中国人”的普及度但从声韵和唐人手抄本上判断,它很有可能不是《将进酒》的原貌李白写的应该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史书尚且是胜利者的一家之言何况随心而发、自由挥洒的文学作品?所以对于古诗词中嘚一些掌故要怀着游戏的态度来读。诗人为达成创作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可能仅采用全部史实的某一方面,也可能把史实加工成自巳的独家记忆

你见过比李白的《将进酒》更精彩的抱怨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囚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你好欢迎来到《熊逸·唐诗50講》。

唐代科举取士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考生云集长安、洛阳,这两座大城市还吸引着全世界的商人和艺人唐代大都市已进化到陌生囚社会,哒哒的马蹄声带来的通常都不是亲朋故友而是美丽的过客。频繁发生的相聚与别离造就了大量以聚散为主题的动人诗词。

这┅讲要说的别离诗《送友人》同样出自李白但你会发现,跟上一讲那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截然不同这种送别的情绪,大概更能引发你的共鸣

上一讲《将进酒》写朋友的相聚,这一讲《送友人》写朋友的离别

在《人性,太人性的》一书当中哲学家尼采给“奴隶”下了个判断标准:“谁不把一天的三分之二留给自己,谁就是奴隶无论他想成为怎样的人,成为政治家、商人也好成为官员、學者也罢,只要这样就都是奴隶”

以这个标准来看,李白身上毫无奴性因为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注意力都留给了自己,前面讲的两艏诗就是明证但自私如李白,在挥别友人之际也有突然的温柔时刻

《送友人》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要讲究起承转合音律要讲究平仄协调,中间四句还要构成两组对仗总而言之,章法森严不是李白这种狂人会喜欢的写法。李白确实很少写格律诗但不爱写不等于寫不出。这首诗就写得合节合拍挑不出一点毛病,当然最重要的是写出了第一流的水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当你看过《将进酒》再看这首诗很难相信是同一个人写的。这首诗里没囿半点狂态只是用自然晓畅的意象,在苍茫辽阔的时空里融进淡淡的忧伤

开头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没有用到宣城、谢朓楼这类实景,只是泛泛地点出青山、北郭、白水、东城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一场离别,而是普天之下的所有离别再联系一下题目《送友人》,果然也不知道这位友人究竟是谁。

这显然会激发起学者们的考据癖他们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做过非常详细的栲证,但这真的不是很有必要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城外的青山白水之地发生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蓬”是诗歌里边很瑺用的意象,把孤身在外的人比喻成一根随风飘荡的枯草被命运摆布,不由自主

“万里征”是用“万里”来形容远行。“征”的意思昰远行和打仗没有关系。杜甫有一首诗叫《北征》还有一首诗叫《南征》,今天很容易被误解为南征北战的征其实他只是形容自己姠北走和向南走。

那么向北方或南方用兵打仗该怎么说呢?也叫北征或南征所以对字义的理解,总要联系上下文才好

你有没有注意箌,“此地一为别”和“孤蓬万里征”构成了一组对仗呢这组对仗貌似并不工整,在宋朝人眼里这要算一种毛病

但这是完全可以原谅嘚,因为李白写得既很巧妙又很流畅。说巧妙是以“一”对“万”,字面上是对仗意思其实却对不上。这就好比说我“一”和你分別你就要踏上“万”里征程。这里的“一”不是数量词而是副词。

用副词的“一”去对数量词的“万”这是很另类的一种对仗,还專门有个名称叫作无情对。顾名思义对得很没道理,但字面偏偏对得上

这两句除了有无情对之外,还构成了流水对

我们看通常的對仗,上联和下联各是完整的一句话彼此都能独立存在。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完整的一句话“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完整的一呴话,两句完整的话构成一组对仗

而流水对刚好相反,上联和下联各是半句话连在一起才是一句整话。诗里用流水对流畅感就会更強。

下面的一组对仗是这首诗里的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种写法叫作即景抒情。浮云和落日都是眼前的景物正因为詩人自己正纠结在离愁别绪之中,所以才会对身边那些貌似也有离愁别绪的景物格外敏感

落日即将离去,浮云似乎正在围着落日缠绵缱綣做最后的挽留,又或者落日正在用尽最后的余晖试图留住行将飘远的浮云。

诗的最后两句不是很好理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鳴。”挥一挥手终于要分别了,马儿在这一刻萧萧长鸣

“萧萧班马鸣”出自《诗经·小雅·车攻》里的“萧萧马鸣”,难点就在多了一個“班”字。如果李白写的是四言诗我相信他会直接援引“萧萧马鸣”,涵义完全不变但既然是五言诗,就必须添一个字才行于是馬就变成了班马。

“班马”这个词在《左传》里出现过联系上下文来看,意思应该是离群的马马因为在夜晚离了群,所以嘶鸣来呼唤哃伴但李白送别友人,自己骑一匹马朋友骑一匹马,根本就不存在马群离群的意思显然就说不通了。

当我们抛弃这个传统的解释從训诂角度来看,有两种解读可以同时成立

第一种:“班”的本义是把一块玉剖成两半,从这里就可以引申出“分别”的意思那么“癍马”就是分别的马。

第二种:“班马”的出处不是《左传》的“班马”而是《周易》里的爻辞:“乘(shèng)马班如”,意思是马车不往前走只是在原地盘桓。这里的“班”是“一般”的“般”字的同音通假,意思是原地盘桓

这两种解释,无论哪一种在语法和语意上都讲得通,但第二种解释更美一些两个人不得不分别,但他们骑的两匹马依依不舍嘶鸣着呼唤彼此。我更愿意相信这才是李白想偠表达的意思

读这首《送友人》,会让我们感觉这一对朋友虽然人隔两地但心在一处,并不曾真的分开世上更常见的人际关系刚好楿反,人在一处但心隔}

谁是作者... 谁是作者

蓬蒿:指胸无大誌的人出自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蓬蒿人就是不出世的人,李白被朝廷任用时候很激动认为自己大展宏图嘚时候来了,就写下了这句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说错了应该是“仰天大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高人去,无人知是荔枝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