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和晶澳光伏板怎么样牌子光伏牌子哪个发电好谁知道谢谢

微信号:callme_hr
扫码加一览职业生涯导师微信好友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3680)
版权所有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13-10-10 22:25&&
&&&&&&国老():光伏新趋势能源大变局(-).cn1:25核心提示:美国、中国、日本及其他新兴市场持续出台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从2013年起,这些新兴市场光伏装机需求可能大幅增加。每经记者张昊这个行业,曾经被投资者疯狂追捧,一度诞生了中国首富;这个行业,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每年斥巨资发放补贴,扶持发展,被誉为前景最为光明的行业,而2007年中国的产量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还是这个行业,近来出现一波接一波的破产潮,甚至连昔日的行业龙头也难逃灭顶之灾!这就是光伏产业,在短短三年之中,经历了景气度的繁荣高峰与衰退低谷间的大起大落,众多企业感受到从“烈火烹油”到“冰寒刺骨”的滋味。然而,正当国内企业还挣扎在存亡边际,从华尔街却传来了全新的讯息:一方面,美股光伏龙头股价轮番暴涨,最具代表性的Sunpower(NASDAQ:SPWR)今年股价涨幅超过300%;另一方面,“股神”巴菲特携25亿美元收购光伏电站,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苹果”也投资光伏产业。作为世界上最有效的资本市场,股价的上涨是人们用资金在投票,巴菲特、苹果公司在行业低谷期竞相投资太阳能领域,这意味着什么?股价靓丽表现的同时,行业基本面也正发生着变化。美国、中国等新兴市场正在发生剧变,产业政策集中出台,上网与补贴发放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光伏电站中长期规划被大幅提高,巨大的装机需求一触即发。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光伏转换率逐年提高,成本逐年下降,优势企业的发电成本即将与火电持平,而一旦突破这一“临界点”,平价上网的时代即将来临,光伏发电替代传统火电的大幕随即拉开,人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光伏危机是暂时的,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让蓝天替代煤,这是全人类的梦想,让我们期待,这一梦想能尽快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现实!回顾篇光伏发展五大阶段梦想照进现实回顾整个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期、爬升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五个时期。萌芽期(1839年~1955年):该时期的标志事件是“光生伏特效应”的发现。1839年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了“光生伏特效应”。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个实用价值的硅太阳能电池,纽约时报把这一突破性的成果称为“最终导致使无限阳光为人类文明服务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爬升期(1959年~1994年):1959年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在1960年太阳能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1978年美国建成100KW光伏电站,随后太阳能效率不断提高,其中1980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多晶硅为14.5%。成长期(1994年~2007年):在1994年~2004年这十年时,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17倍,近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而在2004年后,太阳能电池市场竞争激烈,欧洲和日本的领先格局已被打破,尽管销售市场在欧洲,但是生产重镇已转向亚洲。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繁荣期(2010年~2011年上半年):2010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危机压抑的需求逐渐释放,产能供不应求,至201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出现新一轮景气期,各大厂商大量扩产。衰退期(2011下半年~2012年底):后金融危机时代盲目扩张的产能,导致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等光伏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危机篇恶性竞争VS欧洲削补光伏产品跌价九成陷寒冬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对光伏行业影响是致命的,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压制的需求启动,光伏行业进入了新的一轮景气期,但这一景气期却因欧债危机爆发导致的各国财政补贴削减而戛然而止。光伏行业发展主要依赖政府补贴,补贴下调直接影响到装机需求,欧洲是我国光伏行业第一大市场,欧洲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市场迟迟不能启动。景气期时行业的无序扩张,最终酝酿了产能过剩的“苦果”。短期的供不应求导致巨量扩产2010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全球光伏行业出现新一轮的增长,英国研究公司IMS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17.5GW,与2009年的7.2GW增量相比,增长率高达143%。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提升了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需求的快速增长,更是催生了整个光伏行业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首先,以多晶硅价格看,在需求的带动下,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现货市场的多晶硅价格从最低50美元/千克左右上涨至100美元/千克左右,虽然最后价格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80美元/千克左右水平。其次,在A股的资本市场中,精工科技(
)、乐山电力(
)、中环股份(
)等新能源概念股亦是受到资金大肆炒作,股价涨幅高达数倍。产品价格暴涨的背后,映射出行业的新一轮景气期。由于下游国际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国内光伏企业相对有限的产能,国内光伏企业开始大幅扩张自身的产能;而在下游的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中,也与上游多晶硅发展类似,需求的增长,使得各大企业相继扩大产能应对需求,其中无锡尚德、天威英利、河北晶澳等产能的扩张速度都达到50%以上。欧洲补贴削减中国产能过剩全球经济复苏,光伏行业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尤其是在德国、意大利装机需求共振下,2011年底全球需求增速达到最高峰。自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光伏行业经历了一轮大牛市。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光伏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欧债危机横行,其中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场德国、意大利等相继下调光伏补贴额度,而补贴的下调直接影响装机容量增幅。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其中对欧洲出口的比例达80%,主要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相关国家补贴的大幅度下调,压缩国内光伏企业出口空间。启动国内的光伏市场需求就成为最紧迫的事情,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启动内需政策,比如2009年启动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但类似的政策鼓励并未产生真正的效果,比如金太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陷入企业“钻漏洞”与政府“打补丁”的博弈战。事实上,围绕着金太阳示范工程,跑项目、骗补贴、拖工期、以次充好等传闻不绝于耳,而到最后很多光伏项目并未上马。另一方面,国内入网标准,产品检测能力缺失,也导致了光伏发电难以并网,这是在终端上影响到了上游的建设热情,以至于限制了国内需求的启动。与此同时,起始于2010年下半年迅速增加的需求,由于行业进入壁垒低、技术标准监管不严格等情况,使得国内光伏企业无序扩产,这已经为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隐患。同时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竞争力低,加上外需受阻、国内需求迟迟不能有效启动,行业供需状况严重失衡,国内光伏行业俨然成了产能过剩的代表;以至于自2011年下半年起产品价格出现了近两年的调整行情,其中以多晶硅价格为例,2011年3月份多晶硅价格从70余美元/千克一路下跌,2012年年底价格已经跌到最低15美元/千克以下。前景篇光伏发电成本骤降逼近火电能源变局将现今年初“股神”巴菲特携巨资收购太阳能电站,而苹果也在投资光伏电站,他们在这样的时点,纷纷将投资触角伸向太阳能领域,究竟从太阳能行业中看到了什么?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时期,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而太阳能发电因其可再生、无穷无尽、洁净等特征,成为新能源代表,也必将是未来的宠儿。太阳能是最理想的能源据估计,当前化石能源是全球消耗的主要能源,而我国的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悲观的估计还有约100年,乐观估计还有200年。而化石能源大量、广泛地使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副产品”: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以煤炭和石油为标志的化石能源时代终将枯竭,这迫切需要人类开发新的资源。在可再生资源中,风能、地热能、核聚变能以及太阳能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其中水能受地理因素限制、发电量受河流枯丰水变化影响大,尤其是大型水电站,对自然河流的生态影响巨大。风能尽管也是清洁能源,但是风能开发利用同样有诸多弊端,如风速不稳定、产生的能量大小不稳定;风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严重,转换率低等;核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有安全性担忧。从能源需求折合的装机量分析,全球人口2006年是65亿,能源需求折合成装机是14.5TW(1TW=1000GW);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大概要达到100亿,按照每人每年GDP增长1.6%,GDP单位能耗按照每年减少1%,则能源需求装机将是大约30~60TW,届时主要靠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可是,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4TW;生物质能3TW(加起来总共8TW)。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戈壁和荒漠面积,即使只开发利用5%的荒漠,就可安装超过50亿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以达到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2010年发电量总和的1.5倍,等同于我国2015年预测发电量的总和。因此,在这些可再生能源中,只有太阳能才是最清洁、安全和可靠且唯一能够保证人类未来需求的能量来源,其潜在资源120000TW,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所以有专家认为,太阳能+储能技术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的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为此,太阳能发电将为全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等三大世界难题做出历史性、跨世纪的伟大贡献。从长远来看,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最成熟,最具可操作性,有着巨大发展空间,这是不可更改的历史大趋势。技术突破已达“临界点”光伏产业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关键是价格和成本,由于光伏发电的价格高于常规能源,因此市场主要依赖于国家对光伏发电的政策补贴。近几年来,中国晶体硅光伏组件制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围绕着降低成本的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表现在晶硅原材料制备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硅片厚度持续降低、电池效率不断提升等方面,在短短几年时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幅度远超市场预期。首先,硅片厚度持续降低。降低硅片厚度是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体硅太阳电池成本有效技术措施之一。30多年来,太阳电池硅片厚度从20世纪70年代的450~500微米降低到目前的180~200微米,降低了一半以上,对太阳电池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优秀企业电池片厚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0微米。在不提高碎片率的前提下,如果太阳电池厚度从180微米降到160微米,太阳电池硅用量可减少10%,组件成本可下降6%。其次,电池效率不断提高。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6%提高到目前的25%,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达到了20.3%,先进技术不断向产业注入,使商业化电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目前量产的晶体硅电池的效率达到14%~20%(单晶硅电池16%~20%,多晶硅14%~16%)。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高1%,发电成本可下降6%。同时,我国提前3年达到专家2014年预测度电成本,更是反映出光伏技术的飞速突破。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在京发布《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分析,假设2009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5元/千瓦时,以后每年下降8%;火电上网电价以后每年上涨6%。则到2014年,中国工商业用电价格首先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假设2009年光伏发电上网基准价为1.5元/千瓦时,按照光伏发电价格每年下降8%,2014年光伏发电价格将低于1元/千瓦时,而常规工商业用电2009年平均价格0.81元/千瓦时,若每年上涨6%,到2014年工商业用电价格将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国内光伏发电的市场将快速启动。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光伏平价上网的时间远比2011年8月专家们所分析的时间大范围提前,而这个时间提前将构成非常重要的投资机会。根据专家在2010年图示,预计2014年才会达到1元/千瓦时,实际上在2012年已经到0.8~1.00元/千瓦时,而当前国内光伏行业的度电成本已达0.7元~0.8元,如果加上国家的一定数额的政策补贴,度电成本已经能够达到0.4元及以下。光伏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平价上网,传统能源目前的度电成本在0.4元附近。随着光伏技术持续发展,2014年度电成本已经提前3年实现,且当前行业度电成本普遍已达到0.7~0.8元,这意味着当前的光伏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旦突破,市场需求可能呈现几何级爆发,其替代能源甚至主力能源的时代将提前到来。最后,与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比较,随着煤炭开采量逐年增加,资源消耗导致储量减少,紧缺程度日益加剧,化石能源价格必然上涨,进而导致火电发电成本的升高。而煤炭、石油的开采、运输以及燃烧都需要广泛的人力参与,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同样是必然。外部成本方面,在考虑到火电燃烧排放的污染,特别是我国以北京为首的大型城市雾霾严重,中央政府为此计划投入1.7万亿元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部分隐形成本算进去,未来火电成本的持续上升更将是趋势性的。所以,如果将环境治理成本也测算进去,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低于火电成本。政府对生态问题重视已经提升到一个高度,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等内容相继提出,前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这也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光伏产业通过这些年竞争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是中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小的一个行业。通过中国政府支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未来中国光伏行业能在全球光伏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案例篇光伏业内激辩度电成本0.4元聚焦中环股份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已经远超市场预期,随着高效率单晶硅的应用,行业内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达到0.7~0.8元,加上政府补贴,与0.4元附近的传统能源度电成本差距已是不断缩小。而在8月6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中“经济转型进行时”栏目报道了中环股份(002129,SZ),以下是报道内容:主持人:拼价格的时代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最近,天津一家光伏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效单晶硅技术,把光电转换率提高了30%以上,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这一世界难题。中环总工办主任:现在,常规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大概是0.7~0.8元左右,我们的产品的上网电价有望降低到0.4元以下。主持人:手握核心技术,企业自然有了底气,目前,正在与美国光伏企业合作,在内蒙古等地建立大型光伏电站。中环沈总:根本不怕任何人的双反,他没法反,我们有一定的议价权。《新闻联播》中关于中环股份度电成本即将低于0.4元的报道,如同在光伏行业内投下了一枚炸弹,引起了全行业的热烈讨论,甚至是竞争对手的“炮轰”,不少业内企业认为“吹嘘成分大,实验室技术,商业化不大可能”。一则报道缘何引发巨大争议?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究竟是怎样的概念?火力发电的成本就接近于0.4元,与全国各地煤炭产区的煤价不同、人力成本的不同有所差异。因此,中环股份如果能做到大规模量产的商业化运营度电成本低于0.4元,即使不算国家补贴,也能直接与传统能源竞争。而由于太阳能高效率、清洁资源的属性,做到0.4元以下度电成本,也将意味着传统能源已无竞争优势。中环股份0.4元度电成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中环股份的光伏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梳理。中环股份历史上是半导体企业,在技术方面有历史积淀,公司的单晶硅N型片产业化转换率达到22%~24%,国内产业化单晶硅N型片转换率不超过20%,从制造成本角度看,电池效率每提升1%,将使得光伏电池组件的成本下降6%左右。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中环股份应用直拉和区熔融合工艺的CFZ单晶硅片转换率更是高达24%~26%。上述高效率单晶硅片将与美国sunpower低倍聚光(LCPV)的C7技术融合,共同应用于合资建设全球最大光伏电站——华夏聚光7.5GW项目。采用7倍聚光技术减少昂贵材料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土地使用面积和光伏发电成本。中环股份的高效率晶硅片与C7系统的互补,以此实现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无论中环股份单晶硅转换率多高,相比于当前行业0.7~0.8元的度电成本,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无疑是颠覆性的,《新闻联播》一播出,引发业内的广泛争议也是可以想象的。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业内的多位资深人士。“如果投资大型地面电站,度电成本能够达到0.6~0.7元。”国内某大型光伏企业高管介绍,“投资1MW的电站需要投资800多万元,个人是拿不出这一笔资金的,因此需要部分银行贷款,就需要利息支出等;其次大型地面电站需要人工维护,比如人工检修,配件更换等,包括日照时间也很有影响,因此算下来大型地面电站度电成本能够达到0.6元~0.7元/度。第二种主要是个人分布式并网电站,1W的成本在10元左右,1W一年发1.2度电,电池使用寿命按照国家补贴20年,1W20年能发24度电,当初投资成本10元,10元除以24度等于0.41元/度,因此算下来度电成本能达到4毛。但这是很理想的状态,比如占总投资1%的人工维修费没有考虑,没有银行贷款,日照充裕,组件采购价格低。考虑到这些因素,0.4元以下是当前光伏企业迈不过去的坎。”与此同时,上述大型光伏企业相关人士还介绍称,“当前单晶硅19%转换率,多晶硅接近18%转换率,就已经代表全行业最领先的水平,而20%以上的转换率应该是在实验室状态。”某A股光伏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当前太阳能转换率20%以上规模化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应该只有在实验室中能看见,光伏技术在逐渐突破,但转换率一下提升3~4个点需要过程。当前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比较快,0.7~0.8元度电成本已经能做到,但是要做到0.4元以下暂时不太可能,不然这些火电企业都将关门。”“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是光伏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A股另一家光伏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能生产高效单晶硅的企业不多,发电成本各个地方不一样,西部光照条件比较好能达到0.7元,0.4元以下是以后的事情,至少未来2~3年看不到。另外如果能达到0.4元以下成本,这不仅是转换率高,所有环节都要低成本,目前整个光伏行业成本仍偏高,成本的下降还需要时间。”此外,也有光伏行业的人士认为,“中环单晶硅做到22%以上的转换率是有水分的,实验室这一转换率能实现,前提是没有成本的压力。太阳能电池转换率每提升零点几个百分点,都非常之难,技术设备的更新,整个设备的升级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全球光伏企业成本之王——英利集团能够做到1元成本,中环能做到0.4元?几乎不可能。”企业对话中环:0.4元是全成本吉瓦电站转换率将超22%中环股份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实现24%的转换率?0.4元度电成本又是如何计算的,考虑了哪些变量?为了解开这一疑问,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中环股份。以下为采访实录。NBD:公司中报披露的高效N型片的转换效率达到22%~24%,是否量产?具体产量是多少?今年中报现金流大幅增加,但利润贡献甚微,原因是什么?中环:公司N型片2012年上半年开始实现量产,目前N型片切割产能为1.6亿片/年,随着应用于背电极电池的N型硅片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替代普通P型硅片日趋明显。切片的厚度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薄片化能够提高单位硅料的出片数,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越薄越好。相反,良率是影响成本、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中环股份目前的N型硅片的良率超过92%,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晶体方面,公司将面向转换效率、品质要求更高的高端市场,通过投资建设N型CFZ单晶硅实现扩产;晶片方面,主要是通过滚动投资金刚石线切片扩充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来降低成本。201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受半导体器件产业影响,实现净利润2800万元,而公司的主要子公司环欧公司、中环光伏、中环领先、环欧国际均实现盈利。其中环欧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净利润3331万元;中环光伏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净利润为3860万元。NBD: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吉瓦项目在大小路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规划、并网、土地许可、安全、验收等关键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为何迟迟没有获准注册?中环:公司吉瓦项目由于涉及外资股东,制造型企业的审批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作为中美两个上市公司、两个内蒙古地方国企,本着谨慎性原则,均按照法律法规有序进行,而四方股东前期工作也在有序开展。电站部分前期已经获得20MW的小路条,同时根据公司5月份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的《共同打造“金桥光伏产业园”的框架协议》,呼市政府全力支持“1000MW低倍聚光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按低倍聚光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站建设进度及时配置路条,并核准并网。NBD:公司投资吉瓦项目估计今后度电成本大约会在什么水平?该项目在计算未来度电成本中,具体包含了哪些费用?电站建设完成后的转换效率会是什么水平?中环:吉瓦项目的度电成本随着本地化、本土化、规模化进程,度电成本能达到0.4元以下,该成本是全成本,包含电池组件、土地费用、电网接入费用、财务成本、组件配套、人工费用、设备更新和大修费、折旧费、应缴税费、运营费用等各项费用。电站运营后的转换效率会在22%以上。吉瓦高效项目完成后的发电与普通光伏电站相比,年发电量会高出20%~30%。NBD:当7.5吉瓦项目达产后,在并网、电网调峰与基础设施、输送电是否存在障碍和风险?中环股份已在内蒙古投资数十亿元,一共会享受多少亿吨煤的补贴?中环:内蒙古电力集团,作为中环股份吉瓦高效光伏中心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新能源并网、调峰,基础设施建设、输变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作为合资公司的四方股东之一,吉瓦项目在EPC及并网方面不存在障碍和风险。按照今年以来国家发布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作为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在结算上不存在政策性障碍,同时接受并网的合作伙伴——内蒙古电力也不存在操作障碍。《共同打造“金桥光伏产业园”的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对中环股份已投资完成达产的项目配置2亿吨煤炭资源,对中环股份新增投资实施到位后,继续配置相应的煤炭资源”,目前正在办理过程中。NBD:公司作为半导体企业进入光伏行业,是如何看待光伏行业所具备的半导体行业属性的?公司在光伏行业里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中环:公司作为传统的半导体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实全资子公司环欧公司是中国最早生产用于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的两家企业之一。随着市场端对光伏产业的产品品质、转换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厂房建设、生产工艺方面光伏行业越来越接近半导体行业,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公司所在的单晶硅及硅片领域,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也是如此。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的行业属性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发展的周期性与规律性有关联性,但也有一定的区别,降成本、提效率(品质)同为两个行业永恒的话题。公司在光伏行业的竞争优势包括:首先,公司持续不断地创新技术和领先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公司在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公司将技术要求更高的电子级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先进技术,以及长期积累的管理和制造经验复制至新能源领域;其次,将金刚石线晶片切割技术率先大规模应用于太阳能硅片制造,有效提高了单晶硅材料的利用率及单晶硅片制造效率;再次,中环股份作为持续经营的规范化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拥有完善的战略供应商体系、丰富的客户资源。NBD:25KW示范电站进展如何?该数据为市场高度关注,是否意味着规模化生产和运营的结果?是否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复制?20MW示范电站进展如何?示范电站的度电成本能否降低到与火电持平?中环:25KW示范电站正在按照计划进行,是完整应用中环股份N型单晶硅片的C7光伏系统。运行数据中的转换效率与规模化运营差异不大,而发电量则与光照资源情况有很大关系。度电成本情况在上面已经回答。在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的成熟的光伏电站一致,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而技术本身则会促进光伏行业本身的进步。NBD:公司在内蒙古光伏一、二期产能扩建8月完成,产能增加到多少?三期扩建在什么时间动工,何时结束?中环:中环光伏一期、二期、二期扩能项目已经形成晶体产能1.8GW,三期项目还在策划过程中。三期项目全部完成后,中环股份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总产能将达到全球前列。NBD:公司拥有专利的CFZ技术在什么时间实现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26%意味着什么?度电成本将达到多少?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是否具备?目前没有量产还需要哪些条件?中环:CFZ技术的量产工作正在积极策划过程中。转换效率达到24%~26%意味着几乎达到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值,同时如上文所述,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发电成本将降低5个百分点。目前市场条件基本成熟,公司将适时推动规模化生产,将对公司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竞争优势、保持领先水平将有重要影响。NBD: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在市场经营战略布局方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公司今后准备以什么方式去开拓海外市场?中环:公司将通过半导体材料市场客户资源、通过下游客户的资源整合、借助合资合作伙伴的资源平台,推动与国际客户的合作开拓海外市场。7.5吉瓦项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滚动开发,电站运营的商业模式行业已有通用做法,公司的合作伙伴经验丰富,“高转换效率、低度电成本”将成为主旋律,“大规模、可复制”也是公司及合作伙伴所努力的方向。NBD:“金太阳”工程将终结,国家对光伏补贴由原来的论系统瓦改变成发多少电的度,将对光伏行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促使下游光伏电站去使用效率更高的单晶技术?中环:公司认为,对于新能源电站只关注安装量而不关注实际发电是不科学的,目前的调整制度制定层面已经意识到了,光伏行业将更多地关注“高转换效率、低度电成本”。从长远看,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技术将成为主流,但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行业下游的调整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目前P型产品还会有市场空间,行业调整进一步完善时,中环股份的技术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此前财政部出台的政策是针对分布式发电,我们预计国家将在近期出台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扶持政策。NBD:公司如何看待国务院关于光伏新增产能单晶达到20%,多晶达到18%这一规定?是否会有大量P型单晶供应商转向N型片?转型过程中有无特别技术困难与壁垒?单晶技术路线面临其他光伏技术路线最大竞争对手可能会是什么?中环:我们认为此次“国八条”的出台是光伏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政策引导,鼓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于中环股份而言,20%的转换效率应该说不是门槛,是重大的政策利好。中环股份在2009年投资中环光伏单晶硅项目之初,在项目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上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中环股份2011年开始策划2012年初量产的P型转N型是根据市场需求所做的调整,在工艺技术上,拟扩大产能的直拉区熔(CFZ)N型硅片也是符合政策引导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行业下游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P型产品还会有市场空间,行业调整进一步完善时,中环股份的技术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在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下,单晶技术路线面临其他光伏技术路线最大竞争对手是多晶硅,而在目前的政策引导下,高转换效率、低度电成本的单晶硅更具有优势。NBD:“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可复制”,是中环股份主要商业模式特征。可复制性为资本市场最关注点,也是今后公司快速发展的要点,请问公司在此方面有何规划?中环:可复制是商业运作模式的可复制,公司在做好小规模示范电站项目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地建造大规模地面电站,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环0.4元度电成本,引发了业内的强烈讨论,希望中环股份能加快推进华夏聚光吉瓦项目的进展,尽快实现全球领先科技的产业化,用商业化的量产数据证明其成功。即使先忽略中环即将做到的0.4元以下度电成本不计,其他光伏行业企业诸如英利集团、保利协鑫、晶澳太阳能等在当前0.7~0.8元度电成本下,突破0.4元的度电成本也是大势所趋。中环股份引发的业内争论,只是一个案例,光伏技术不断进步的车轮将滚滚向前,按照历史规律,度电成本每年都会下降几个百分点甚至十几个百分点,光伏发电成本越来越接近传统能源成本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低于火电成本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届时,人类的能源结构将产生巨大的改变。筑底篇光伏行业悄然复苏华尔街热捧龙头涨数倍自2011年下半年起,在光伏行业的调整浪潮中,欧洲需求的下降,国内产能过剩的叠加,光伏行业用进入“寒冬”来形容毫不为过。而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即是在2013年3月份,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电力宣布,其在中国的主要子公司破产。无锡尚德的破产进一步暴露出全球太阳能行业的糟糕境遇。在此之前,西方太阳能企业发生一连串倒闭,包括德国的Q-Cells和美国的Solyndra。在光伏行业的危机中,一连串企业的倒闭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倒闭,可以理解为行业见底的重要标志。而这轮危机已经持续了近2年,当前国内光伏企业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与此同时,作为新兴市场的美国,该国的光伏市场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国内企业需求普遍回暖/按照整个光伏产业链划分,首先是上游多晶硅料企业,中游主要包括晶硅片、电池组件等,下游主要是涉及光伏电站及逆变器等。由于整个产业链分布的企业众多,不妨以中游的晶硅片以及组件企业进行探讨。A股市场中向日葵(
,SZ)主要生产和销售晶体硅电池片及组件,公司董秘杨旺翔介绍称,目前行业的总体形势比2012年要好。首先是欧洲双反达成价格承诺,其次国内连续出台较多扶持政策,再次,去年行业形势不好,一部分企业停产和关掉部分产能,产能去掉了一部分。就公司的情况看,杨旺翔称,2013年上半年向日葵实现了盈利,公司目前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1000%,印证出国内需求已经启动,行业形势开始好转。“回顾本轮光伏危机,去年是最困难的时候,整个光伏需求实际还没有萎缩,去年全球装机量还增长,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杨旺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产品价格较去年最低有20%的增长,行业开工率由前期的6成,现在可能达到80%~90%。隆基股份(
,SH)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企业,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95万元,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从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公司单晶硅棒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单晶硅片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0%。据公司董秘张以涛向记者介绍,当前整个行业还是处于低位运行状况,产品价格比较稳定,没有继续恶化,公司在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去库存,当前已是零库存状态。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一季度,是较为困难的时期,具体反映就是需求萎靡有存货,产品价格低,从公司的角度看,尽管这个时期比较艰难,但是隆基股份情况稍微好些,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即使困难也得满负荷运转,但需求不好,满产不一定卖得出去,小企业的压力就更大。从价格上看,当前单晶硅价格约8元/片,最差的时候基本在7.1元、7.2元/片成本线附近。另一方面,日前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也公开称,预计隆基股份下半年的出货量环比将会增加,达到800MW,环比增长30%以上,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4GW。上述的向日葵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盈利,而隆基股份当前已经是零库存,种种迹象也显示出,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已经走过了最悲观的时候,且全年的需求量同比增长保持着乐观态度。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联系上了中利科技(
,SZ)董秘胡常青。中利科技的主要业务是光伏电站的开发,以及对外销售一部分组件。据董秘介绍,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行业形势比较困难,当前最大的感觉是这一轮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组件的价格回升公司对外销售部分有利润空间,金融机构贷款也较前期放松。除了上述几家企业反映出较为乐观的情况外,近期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喷涌,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唱主角不再是民企,而是以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及中广核、三峡集团、国机集团、中航工业、招商新能源等为代表大型央企。2007年至2008年光伏行业投资高峰,民企占主角,而本次行业已经逐渐走过危机,光伏企业盈利情况好转,而此时各大央企纷纷斥巨资在国内光伏电站市场“跑马圈地”,其意义更不容小觑。华尔街热炒光伏板块/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国内的光伏企业还一片悲观,二季度起行业开始有一定的好转,尤其是近几个月行业复苏的态势较为明显,国内的情况犹如此。作为另一大新兴市场的美国,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今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光伏中概股优良表现时不时刺激着A股投资者的神经,当然中概股的良好表现仅仅是美国资本市场光伏概念股整体表现靓丽的一个缩影。Sunpower公司和FirstSolar是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光伏上市公司,SunPower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效、高可靠性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和系统为一体的光伏公司。FirstSolar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光伏模块生产商。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单位,FirstSolar太阳能光伏技术拥有业界最低的碳足迹和最短的能源偿还期。从资本市场看,Sunpower公司自年初的5.62美元一路攀升至7月底最高28.15美元,至今价格在22美元一线,今年以来涨幅已超3倍,为美国股市今年涨幅排名第二的公司;FirstSolar今年初股价自30.9美元一线攀升至5月下旬最高的59美元,至今价格保持在38.78美元一线,今年以来股价最高涨幅超过90%。CSIQ阿斯特是加拿大注册的光伏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年初CSIQ股价尚在3.4美元,8月初公司股价最高上涨至16.4美元,当前价格保持在13.03美元一线,年初至今股价上涨超283%。在中概股中,晶澳太阳能今年初价格在4.27美元,5月下旬最高上涨至11.4美元,当前价格回落至8.3美元一线,今年以来公司的股价涨幅也超94%。一个公司的股价高低反映的是对该公司未来好坏的预期,作为成熟资本市场的代表,美国资本市场也是全球最有效的市场。Sunpower今年以来超3倍涨幅,CSIQ阿斯特近3倍涨幅,晶澳太阳能超94%,FirstSolar最高超90%涨幅,足以显示出美国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的复苏有着强烈的预期。除上述美国资本市场光伏上市公司股价优异表现外,今年以来美国的光伏行业还有诸多标志性重大事件,在2013年国情咨文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将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太阳能成本逐年下降,让我们把成本降得更低,再加一把劲提升太阳能发电量在全美新增发电量的比例。”此外,年初“股神”巴菲特携巨资25亿美元收购Sunpower旗下电站项目,也引发整个投资界对光伏电站行业的重新审视,如此新兴产业,技术是否已获突破?现金流是否稳定?成本收益该如何评估?风险点又在哪里?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苹果近期表示,将与美国内华达州公用事业公司NVEnergy合作,以在苹果位于内华达州里诺(Reno)市的数据中心等地组建一系列的太阳能电站。美国国情咨文提及将提升太阳能发电的比例,“股神”巴菲特及苹果公司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投资家与企业眼中的“机遇”,美国的光伏市场已经真实展现出复苏,并且显示出巨大而美妙的前景。国老():光伏新趋势能源大变局(二)展望篇光伏新兴市场需求猛增供求扭转开启新趋势光伏行业近两年的调整,美国光伏市场已现复苏态势,国内的光伏企业盈利也已趋于好转,展望可预见的未来,行业供需又是怎样的呢?这一轮调整伴随的是各企业的去库存化,而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光伏行业中,市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也使得前期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成为无效产能。美国、中国、日本及其他新兴市场持续出台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从2013年起,这些新兴市场光伏装机需求可能大幅增加。在此影响下,全球光伏市场的供需结构即将发生逆转。美国:千万屋顶计划在传统市场遭遇因补贴削减带来需求减少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爆发出巨大需求量,而美国也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光伏市场,2010年~2012年新增装机分别为0.9GW、1.9GW、3.3GW(预计值)。根据美国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业线路图”,计划“投资国内技术和市场,扩大内需,带动产业显著增长”,规划设定了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200GW的宏大目标,相当于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1GW。与此同时,尽管美国的1603财政补贴计划已于日终止,该补贴计划已经进行了三年,该计划已经支持了美国大量的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项目的开发。不过取而代之的是,“千万屋顶计划”,从2012年开始,将投资2.5亿美元用于该项计划,从2013年~2021年,每年将投资5亿美元用于太阳能屋顶计划。2012年~2021年,根据一个家庭3KW~5KW容量,总安装量达30GW~50GW,财政补助方式为工程项目净投入的50%,初始阶段补贴1.75美元/W,到2018年大约0.5美元/W。作为超级大国,也是全世界耗能最高的国家,之前美国已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比如投资税收减免计划、贷款担保。此次新增的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补贴额度最高的新政策,是态度鲜明的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宣言。预计未来几年市场爆发增长,美国也将成为全球最重要、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装机容量上调至35GW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出台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受到美国和欧盟双挤压,政府对光伏力度的支持更大。今年7月中旬,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显示,我国光伏十二五规划装机容量调整落定,从21GW调整至35GW。实际上这已经是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目标的第四次调整,光伏“十二五”规划原定目标5GW,受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的影响,目标上调至10GW。之后由于欧洲FIT下调和欧美“双反”的影响,国家能源局在制定报批“十二五”规划中又连续两次上调目标至21GW以上。为支持国内光伏业度过严冬,2013年初国家能源局曾提出2015年35GW装机目标的建议,但未有正式文件证实。本次“35GW装机目标”落地,增强国内光伏装机快速增长的确定性,充分体现政府支持光伏行业的态度和决心。有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中国新增装机量约有4GW,2013年装机目标为10GW,近期国家连续出台鼓励分布式相关政策,2013年装机目标为10GW,尽管补贴低于预期,10GW目标或有困难,但中国市场仍然极有可能成为2013年全球最大市场,保守估计新增装机量7GW~8GW。按2015年35GW以上的目标值,预计2014年~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10GW和12GW。据测算,装机目标的上调将提升1400亿元左右的市场需求。日本:全球补贴最优厚地区受2011年三月核危机影响,日本市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比较迅速。今年7月颁布的最新FIT补贴政策,对10KW以上的项目补贴增加,促进电站型项目开发。另外,虽然对大型电站的补贴由此前的42日元/千瓦时降至了37.8日元/千瓦时,日本仍是目前全球补贴最优厚的地区。根据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光伏新增装机2.5GW,其中住宅项目为1.6GW,占比65%。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新增装机1.7GW,预计其全年总量可能在6.5GW左右。与此同时,8月2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发布数据称,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期间,审批通过了将近19GW的商业屋顶或地面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虽然上述审批项目时间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光伏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态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13年,日本将新增6.9GW至9.4GW的光伏系统并入该国电网。另外日本计划2020年累计装机容量为28GW,2030年装机容量达到56GW。中东:市场潜力巨大除了上述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外,近年中东主要国家也将太阳能作为战略发展的方向。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计划投资109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产业,其中2012年5月,沙特政府机构阿卜杜拉国王原子能和可再生能源城宣布到2022年建设41GW太阳能项目的目标,其中26GW为光热发电(CSP),15GW为光伏发电。迪拜水电局也宣布到2030年将分步建成1GW的太阳能发电站。今年3月17日,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工程“太阳一号”发电站在阿布扎比西南约150公里的扎耶德城市郊沙漠地区落成,该项目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相当于300个足球场,发电能力达100MW,产生的电能可供2万个阿联酋家庭使用。作为一个石化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约旦目前发电主要靠埃及和伊拉克供应的天然气,用电成本高昂且供应不稳定。约旦政府计划到2020年实现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供求关系已在逐渐改善2010年光伏市场的高利润率、高回报和较低门槛,导致2011年全产业链超50%扩张,产业链超额扩张的“恶果”便是光伏行业出现了近两年的调整。在这一轮调整中行业整合、无效产能被逐渐挤出,供需失衡的局面有所缓和,而新产能扩张基本停滞。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产能为15.8万吨,占全球的43%,产量为6.9万吨,占全球的32%;光伏组件的产能为37GW,占全球的51%,产量为22GW,占全球的54%。2012年全球的产业整合导致比2011年组件产能下降25%,由49GW降至37GW。2013年全球装机量平均预测在35GW,考虑库存及中间环节,全年硅料折算后的需求超过35GW。高质量、低成本硅料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严重。同时,多晶硅扩产倾向保守,因此2013年后供应增长将继续放缓,在需求持续上升及季节性情况下,已经停产的低效产能很难在价格达到25美元前重新启动。根据供应成本曲线,价格有望回到20美元或以上。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两年的调整期,行业整体名义产能仍远大于需求,但扣除一些已停掉的产能,目前实际供给量并未高出需求许多,行业整合的成效愈加明显,这从出货量的大厂集中度提高和大厂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可以得到佐证。预计,在2013年虽然行业产能仍有过剩,但供需关系已在逐渐改善,而随着部分企业的实际退出,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会提高,可能达到80%以上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光伏企业的长远发展依赖技术进步,考虑到技术的更新需要有资金投入和支持,以及试验的长期时间和经济准备,小型企业难以支持快速的技术更新,在产能调节的过程中,也将随之淘汰。光伏行业面临历史性“拐点”在新兴市场巨大的装机需求前景下,尤其是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千万屋顶计划”,该项目计划10年内在美国全国推广30GW~50GW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国2015年装机量将达到35GW;日本计划2020年装机容量28GW,2030年达到56GW;新兴市场即将曝发出巨大的装机需求,而经过近两年的行业调整与洗牌,一系列光伏企业退出市场,早前过剩的产能已经在逐渐改善,而在这两年行业调整中,全球的装机容量扔保持增长,行业的库存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2013年全球装机量平均预测在35GW,考虑库存及中间环节,全年硅料按折算后需求超过35GW。高质量、低成本硅料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严重。因此整体来看,整个光伏行业的供需关系已经到了即将逆转的时刻!机遇篇光伏拐点已现“高转换率+低成本”将受益能源行业,由于享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求量维持长期上升通道,所以回报率惊人,常常诞生市值超千亿美元的大企业,历史数据也证明,近百年来该领域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从当前的太阳能电池种类看,包括了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以及其他材料电池,在本轮光伏行业历史性的拐点中,究竟哪类电池技术路线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哪一类企业有望从本轮需求扩张潮中胜出,成为伟大的企业呢?以战略眼光看光伏行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1957年~2006年美国资本市场标准普尔(
)500指数第一批样本股回报率最高的20家公司中,以苏康尼美孚为代表的石油公司就占据9席。而回报率最高的前10家公司,除第8名通用电气外,其余9家全是石油公司。其中,长期复合收益率排名前5的分别是:苏康尼美孚石油公司13.85%,荷兰皇家石油公司13.75%,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13.31%,壳牌石油公司13.28%,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13.01%。上述前10名公司平均回报率为11.37%,前20名公司的回报率是11.78%,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回报率为10.88%。1957年~2006年,对传统能源的消费造就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上述回报率排名,也充分显示出能源行业最易产生伟大企业,以及在资本市场取得巨大涨幅的领域。回看今天的新能源,光伏是唯一的一个单单依靠技术进步便能获得能源产出效率提升的能源行业,且随着技术进步,成本还将不断下降,这也是任何一个新能源所不能比拟的。当技术突破临界值,人类的能源结构也将随之改变,光伏发电量超越煤炭或石油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股价的变化也将反映出这一巨大变革。晶硅电池占85%以上在当前的历史性拐点下,究竟哪类企业能够胜出?行业的技术发展路线又有怎样的趋势?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环保发电方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太阳能电池按照制作材料分为硅基半导体电池、CdTe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染料敏化薄膜电池、有机材料电池等。其中硅电池又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等。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效率为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CIGS薄膜电池效率达19.6%,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16.7%,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非晶硅薄膜电池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商业化生产,但由于效率低且有衰减,使用寿命较晶体硅电池短,市场份额增加不快。另外,结晶缺陷所带来的效率损失需要通过复杂工艺弥补,比如多晶硅是通过PECVD-SNx来实现,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其他薄膜电池,如非晶硅和其他薄膜电池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结果,这也是薄膜电池发展比人们预想得慢的主要原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国际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占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85%以上,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15年仍然以晶体硅为主。高效单晶硅将逐渐抢占市场晶硅电池分为单晶和多晶,区别在于所用硅片。单晶硅片由多晶硅原料经拉晶炉拉成单晶棒后再切片制成,多晶硅片是由多晶硅料经铸锭炉铸成多晶硅锭后再切片制成。由于多晶硅电池的制作工艺与单晶硅电池差不多,但就转换率看,目前单晶硅电池转换率普遍在16%~18%,多晶硅电池普遍转换率在15%~16%。从制作成本比较,多晶硅电池要便宜一些,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得到了大量发展。因此多晶硅电池占到晶硅电池量的2/3,占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55%以上。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多晶硅虽然成本占据优势,除了上述转换率低于单晶硅外,其使用寿命也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发电系统成本由组件成本和BOS成本(土地、逆变器等组件以外的系统成本)构成。单晶组件售价比多晶组件高0.65元/W,而BOS成本与系统安装面积相关,单晶组件因同等面积的功率高于多晶,因此每瓦分摊BOS成本低。更长远来看,尽管目前单晶成本要高,不过未来单晶拉晶等非硅成本将逐渐贴近多晶的铸锭等非硅成本,因此单晶电池未来成本下行空间要大政策篇发展光伏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六条国八条出台在今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拟推六项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简称“光伏国六条”。该六项措施直指阻碍当前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国务院层面罕见地为一个行业出台具体政策,意味着政府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六条”剑指光伏产业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光伏产业已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但受全球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市场应用不足等影响,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必须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在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一是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合理布局,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二是电网企业要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三是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支持政策,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四是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缓解光伏制造企业融资困难。五是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六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抑制产能盲目扩张。光伏六大新政推进,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产业上均是极其重大的改革,这将影响整个工业结构惠及后代万世子孙的超级事件,是真正的“蓝天代替煤炭”。这六大新政,分布式发电拓宽了光伏发电的应用范围,全额收购所发电量激发了光伏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了企业利益;度电补贴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补贴模式,国家的补贴将真正落实到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光伏融资的支持,也将使当前资金压力大的多数光伏企业看到希望。度电补贴时代来临在上述政策中,“度电补贴”模式彻底改变了之前金太阳“事前补贴”补贴模式,将使得政策扶植资金真正落实到做实事的光伏企业身上。对于光伏的补贴模式,此前议论最多的便是金太阳工程。按照该政策的文件规定,对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投资的50%给予补助,对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该政策争议的焦点在于,财政部按一定比例预拨补助资金,而各地财政部门在项目完成审批备案、资本金落实等准备工作后,根据相关规定按进度拨付补助资金,即所谓的“事前补贴”。由于可以“事前补贴”,各地金太阳工程的建设热情高涨,2011年,纳入金太阳示范目录的项目规模为677MW,仅一年后,2012年这一数字就飙升至4.54GW。建设报批规模迅速提高,可真正按期竣工并网发电金太阳项目比重还不到一半。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的“事前补贴”政策,导致光伏发电产业出现投机行为,甚至有部分申报项目企业为赚取国家补贴,将产品以次充好、虚报价格,而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等现象层出不穷。在本次的政策中,直接将补贴模式变为度电补贴,发展新能源最终需要的是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因此建议采取“度电补贴”模式,发一度电补一度电,“度电补贴”在保证补贴不浪费的同时,引导企业真正重视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质量,并保障光伏电站的整体效果。另外,作为光伏产业最为期盼的光伏发电补贴方案《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年内将会出台。该方案相比今年3月征求意见稿,在上网电价和补贴方案均有上浮。根据征求意见稿,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实行四类地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0.75元/度、0.85元/度、0.95元/度和1元/度,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为0.35元/度。现在的方案将最低档从0.75元/度调整到了0.9元/度,最高一档则从1元/度上调为1.1元/度,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则从0.35元/度上调为0.42元度。标杆电价上浮,最低达到0.9元/度,这将对光伏企业投资电站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保证装机需求的增长。全额收购所发电量“国六条”中“电网企业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发电计划”也是政策落到实处的一项具体内容。当前国内发电有两种途径,其一是自发自用,其二是出售给电网。对于分布式发电,之前电网的要求是必须自发自用,不允许上传。其实先前这样的硬性规定,主要是利益分配的考虑,并网侵犯了电网的垄断,换言之,如果分布式发电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用户在自家屋顶发电,则电网会出现无电可卖的尴尬。本次措施之二,不仅是要求电网企业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更重要的是全额收购所发电量。全额收购所发电量的意义在于,除了自发自用外,富余电量被电网公司收购。行政上硬性规定,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企业在上网方面不够积极,以及从根本上触发其变革动力,而对光伏发电企业而言,全额收购所发电量也将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压力,激发市场的需求量,对国内产能消耗具有极大意义。“光伏国八条”新增产能技术门槛极高与此同时,被称为“光伏国八条”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除了将去年光伏“十二五”装机目标从去年《规划》中的21GW上调到35GW以上外,亦对新增产能设定很高的技术门槛。《意见》提出,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单晶电池20%、多晶电池18%的转换效率只有高效电池才能达到,这将完全限制现有低效电池片的产能扩张,敦促企业向高难度、高附加值的高效电池方向发展。在硅料准入门槛方面,目前国内多数一二线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综合电耗在80~150千瓦时/千克,100千瓦时/千克的指标已达到一线企业的水平,对多晶硅产能扩张形成很强的限制。政策通过转换效率、综合能耗等技术指标和检测认证制度设立行业准入门槛,完全阻断了中低端产能的扩张可能,并将通过技术标准加速淘汰低端企业,逼迫企业向高端方向发展。如果这些要求可以得到有效执行,国内的产业整合将加速,走向中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的方向。综上,支持光伏行业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政府对光伏企业扶持本质上不是为了救劣势企业,而是鼓励技术革新,鼓励企业的优胜劣汰,政府的扶持更将倾向于有技术实力的企业。业内人士指出,全球供需形势即将逆转,行业规划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而此时行业技术研发已达到“临界点”,三因素交叉的结果,有理由相信,当前的光伏行业已经出现历史性的拐点,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将是难得的投资机会。嘉兴每度电补2.8元:补贴力度超预期、各地出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中环股份(002129):高效单晶王者,能源公司新锐)【转帖:三点3:29只看楼主(-1)淘股论坛浏览/回复1375/16复制分享】
13-10-10 22:32
Young-Hoo(null):光伏因为技术原因和储能技术的发展滞缓,造成他无论成本多低,他的优势被大大限制:1.作为民用,如德国美国居民独户屋顶。住公寓楼的国家很难实现屋顶光伏。2.作为电站,人口密集区域或者集约化农场之类。中国这种把电站建设在荒漠的国家无前途。原因:光伏发电电量和电能不稳定。输电距离远成本高。储能技术落后,投入成本大,污染和危险大。3.作为工厂用电补充,如中国金太阳工程。但是不会无限大,原因:电量和电能不稳定。光伏电有大谐波,对设备中电子器件损害很大。尤其精密进口电子器件,损坏后成本很高,无意义。工厂用电24小时运转。光伏只能作为很小补充。4.现有光伏技术上一直没有质的突破,都是在逐渐提高一点效率。如果未来有新的质变的技术,晶硅光伏会完全被抛弃。类似涂料发电等新技术。另外国家现在也看到光伏这块的风险,一实行新项目登记审批,控制发展。二很多国家的支持政策只有其文没有资金,完全为了维稳。5.现在光伏股票大幅回升,不仅是因为光伏又盈利了,而是因为之前太悲观,跌的太多。就算光伏企业马上倒闭破产拿去卖钱,价值也是大大超过其股值的。
13-10-10 22:37
高兴的加菲():光伏行业记录国信的光伏研报,给自己扫盲一下。里面的思路值得借鉴。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目前光伏行业二季度利润的改善及近期价格的回暖并非产业的反弹,而是在供给收缩前提下产业整体的复苏,是行业的整体反转。短期来看,如果产品价格稳定,不再出现大幅度的跌落,企业的毛利率和财务费用率都将会继续大幅度的改善,企业盈利将有大幅度的上升空间,因此建议仍可以参与。而中长期来看,产业的驱动力来自于平价上网的来临所带来的光伏产业的需求从依靠政府补贴的模式转向自发的消费属性,而在产业由下行底部周期向下一轮成长周期转换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肯定面临产业的整合和淘汰,未来更高转换效率的技术和更好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下一轮牛股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整合过程中选择龙头企业将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核心假设或逻辑我们认为目前行业处于周期的底部,未来行业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光伏系统成本和效率提升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成本的下降将使得企业光伏发电成本更加接近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届时光伏将不再需要补贴就可以发电上网,行业的需求将爆发。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市场把光伏行业当作一个新兴成长性行业来看待,实际上光伏更倾向一个周期性行业,在周期的变动中,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对于行业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财务费用对于企业短期盈利具有极高的弹性。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1)企业报表改善带来业绩持续改善;(2)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3)中长期分布式光伏爆发带来光伏走进民用化。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1)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速度低于预期;(2)各国补贴政策变化对行业需求的冲击;(3)企业再次盲目扩产造成产能过剩。宏观经济政策和光伏发电成本影响着光伏周期波动影响因素一,太阳能的公用事业属性决定其周期波动和经济政策相关由于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及目前在经济性上和传统能源的差距,因此这个行业还是需要大规模依赖政府补贴,而政府对于公用事业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部门出于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考虑,这也直接和全球宏观经济及政府财政的松紧程度相关。因此政府在考虑对于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进行补贴的力度时候就会更多考虑财政的负担能力,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南欧国家虽然拥有良好的光照条件,但在其经济吃紧的情况下先后暂停了对于光伏的补贴支持,光伏行业的发展在当地从高峰跌落低谷。而过去十年,欧洲市场唯一在光伏行业一直投入较大增长较快的就是德国,这和其经济健康有一定的关系,而光照条件较好的非洲实际光伏发展缓慢也跟当地财政紧张有关。同时,由于经济的活跃,产业资本会涌入产业,从而带动产业投资的增长,也能带来行业景气度的回升。当然宏观经济并非决定光伏行业发展的唯一因素,政策还受到更多人为因素的干扰,这也增添了行业的不可预测性。而目前全球的经济都处于弱复苏周期中,特别是欧洲经济开始有所回暖,似乎也预示着行业向上周期的概率更大。影响因素二,政策推进取决于太阳能相对于传统能源的成本差对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而言,未来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而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能,目前跟传统能源在经济性上都存在差异,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太阳能发电成本和传统能源的差距决定了政策对于产业的支持,毕竟只有当补贴幅度达到政府财政能够允许的范围内,大规模的补贴才能够被投入到太阳能发电业主方,从而拉动产业的上行。影响因素三,产业扩张和收缩决定着产业的波动除了政府补贴的支持所带来的需求的影响之外,另一个影响产业的关键因素就是产业的产能的扩张,其中2011年之后的产能扩张造成的行业下行和2012年下半年的供给收缩所导致的2013年的行业恢复性增长都说明相比需求端的爆发,供给的作用也许更大。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过去10年光伏经历了两轮大的周期光伏行业虽然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是作为其本质来讲,还是以加工为主的制造型产业,其行业的发展由于受到政策的波动干扰及全球经济的变化,已经经历了两轮的波动周期,我们从多晶硅价格来分析行业的波动情况:第一阶段,,行业第一波大牛市:在2008年之前,由于欧洲市场的爆发,全球光伏市场经历了年三年的牛市,其中2008年西班牙市场的高增长将行业推到了巅峰,多晶硅价格曾经从底部的20美金/kg上涨到400美元/kg以上,这一阶段全球经济也处于扩张周期中。第二阶段,,因为金融危机行业第一次的下行周期:多晶硅价格也从高点的400-500美金跌落到50美元/kg。第三阶段,上半年,行业第二轮大的牛市:2008年行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短暂的低迷之后,2010年企业由于金融危机预期悲观没有足够的扩产准备,加之意大利和德国市场的爆发,行业开始了又一轮的高增长,多晶硅价格重新回到100美元/kg的水平。第四阶段,,新一轮的整合熊市:由于年行业经历的下行周期比较短,当时企业主只要在2009年仍然进行逆势扩产的企业在2010年的大牛市中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因此,在2011年行业出现极度的产能扩张,甚至到2011年下半年行业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企业仍然认为行业的危机会很快过去,随后,由于产能的极度过剩,产品价格经历了近2年的持续下跌,多晶硅由高点的100美元/kg跌落到2012年底的不到15美元/kg的水平,行业也经历了第一轮整合的洗礼。第五阶段:2013~?,行业新一轮牛市的开始:由于2012年年底产业到达情绪面和价格的最低点,当时大部分的企业由于美国双反的利空及欧盟双反的立案已经逐渐退出产业,而由于2012年年底欧洲市场的抢装也消化掉了最后的存量库存,在库存低位的情况下,2013年日本市场的爆发带动产业走出了低谷,这也是最近一轮周期的开始。结合以上分析的三个因素和目前的周期位置,更多还是在宏观政策推动之下供需面的变化从而带来的企业盈利和现金流改变,因此对于制造业周期来说更多还是要考虑产业供需的变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产业格局决定主产业链企业复苏顺序制造业产业链从多晶硅到组件逆变器的供需格局仍然是主导产业景气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来看多晶硅和单晶硅片产业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大型企业基本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出货,而小企业因为资金壁垒及产业成熟之后客户粘性的增强,生存能力逐渐减弱,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回归到良性。而对于下游的电池片组件逆变器企业而言,目前产能格局也在好转过程,主要得益于目前业主开始逐渐认识到太阳能稳定性及品质对于电站运营稳定性的帮助,因此选择大型企业在渠道维护、后期运营检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由于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售价差异在缩小,根据我们调研,业主对于大企业的偏好正在逐渐增强,产业格局也将逐渐好转。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复苏顺序而言,单晶硅片=逆变器&多晶硅料&多晶硅片=电池片组件。查看原图产品价格稳定,成本下降,企业毛利率仍有改善空间毛利率取决于产品的售价和成本的变动,目前产品价格虽然回暖,但至今仍然在盈亏平衡线下,下跌空间较小,同时,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各个环节的成本仍然有降价的空间,因此可以带动企业毛利率的进一步改善。成本降低主要技术硅料环节最新的流化床硅烷法技术,有望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硅片加工环节1、硅片拉棒环节连续投料,效率增加;2、切片环节薄片化的进步及未来金刚线切割电池片环节银浆的国产化组件加工环节EVA胶膜的国产化负债降低带来利息费用降低目前由于产品价格的上涨,整个光伏企业的报表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从今年一季度以来,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开始出现毛利率转正的趋势,从而为企业带来正的经营性现金流回报,而在经营性现金流逐渐回正的过程中,企业将逐渐开始偿还贷款,这样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债务总额的下降,带动企业净利润率的提升。目前国内和国外光伏企业财务费用率普遍都降到5%以下的水平,而在现金流改善前提下,企业财务费用仍然有改善的空间。补贴电价为光伏电站带来丰厚收益,但并网和融资能力是较大风险由于电价的超预期,国内今年电站投资的IRR将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国内虽然银行利率较高,大概达到6.6%左右的水平,但是在部分西北省份,电站的IRR可以达到15%以上,部分地区可以达到20%以上,在现有的电价条件下,大部分项目回收期都不超过10年,部分较好的地区甚至不到5年就能回升成本,对于电站业主方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因此下游电站运营将是产业链回报最稳定,收益最高的环节,但电站的开发也面临很大的风险,第一,目前部分西北地区虽然有良好的收益率,但是因为当地消纳能力有效,又缺乏线路将其输出,故仍然存在限电的情况。虽然今年限电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其具体并网情况仍有待观察。第二,光伏电站需要极高的资金支持,以现有电站1w约10元的成本计算,开发100MW电站需要资金约10亿元,即使使用银行贷款,也需要占用3亿元的自有资金,而由于目前银行信贷紧张,企业不容易获得贷款融资,特别是民营企业,因此我们认为选择资金状况较好的电站企业,如手上有部分IPO募集资金或者其他业务有较好现金流的企业使较好的选择,代表性的是
,他们能够使电站转让和运营的资金正常流转,避免如超日太阳一样发生资金面断裂的情况。中长期增长看平价上网和商业模式转型成熟行业的启示,行业新一轮周期将体现差异化竞争的可能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传统加工制造环节的周期已经开始复苏,而从长期来看,借鉴过往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电子产品的崛起可以看出,在早期这些行业也都经历过同质化无序竞争的格局,最典型的就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一夜之间大批的互联网公司倒闭,但是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或者在商业运营模式上具有独特优势的企业熬过了行业的冬天之后,利用规模和品牌的优势并且在新一轮周期中成功把握住产业增长的动力就极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这里面典型的比如新浪、搜狐等,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都受到质疑,而后期通过在游戏、搜索、微薄等领域的创新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而电子产业在经历了年的产能扩张和收缩的周期之后,部分企业成功把握住了消费电子,如苹果产业的崛起,迅速成为利润高速增长的企业。因此在光伏新一轮的周期中,第一波制造业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企业盈利和估值的修复,在大规模盈利之后这波机会也将停止,而接下来的投资机会一定在于挖掘能够掌握核心竞争力并且在商业模式上成功创新的企业。行业长期增长点一:平价上网带来光伏行业需求爆发由于光伏产业目前仍然依靠补贴,因此目前整个产业受到政策波动的影响非常的大,未来产业需求的爆发还是要尽快摆脱补贴为主的模式,而这就需要光伏发电跟其他新能源及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具有经济性。随着近几年组件价格的下跌,电站可变成本开始逐渐的下降,也逐渐使整个光伏产业的系统成本开始向传统能源相接近,到2013年,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光伏电价已经和当地工商业电价相接近,未来随着成本和效率的提升,到2015年部分国家也将进入平价上网区域,届时产业将面临爆发式增长。行业长期增长点二:分布式光伏带来新的商业模式由于太阳能资源广泛,且可以利用现有住宅屋顶离散式的收集能源,因此是重要的分布式能源形式,原有的能源项目大都由政府推动,而居民分布式电站的建设形式将极大使客户产生自发式的装机需求,这也是分布式屋顶有可能带来整个产业巨变的动力。目前分布式太阳能项目已经广泛运用在屋顶、汽车充电站等领域,也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而从各个国家屋顶项目的占比来看,土地资源稀缺的日本一直占有很高的比重,而在美国,由于加州等地区拥有较好的光照,并且利用租赁模式吸引客户,因此居民屋顶项目也一直维持一定的比例,并且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项目建设规模也有所扩大。我国在日也正式对于分布式项目给予了0.42元/度的上网电价补贴,这也标志着国内光伏将正式进入分布式时代。而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政府的补贴,分布式光伏有望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组织形式。而光伏组件、逆变器等未来都可能进入超市而变成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一切都将带来整个产业的巨大变化,而在面积有效的屋顶上,发电效率可能将是未来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是平价上网和分布式的根本:Sunpower的启示光伏系统成本降低将推动产业进步,而光伏在年的第一轮周期主要是通过企业不断的产能扩张造成的低价竞争带来的系统成本下降。2008年之前多晶硅价格的虚高,整体产业链的成本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而随着多晶硅价格暴跌至不到20美元/kg,其在系统成本中的占比由原来的大约0.7~0.8美元/w下降到现在的不到0.1美元/w的成本占比,因此单纯依靠产能扩张降低成本的道路从2013年开始变缓。同时经历了两年行业下行周期的企业对于产能的扩张更趋谨慎,因此技术工艺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成为了未来产业成本下降最重要的手段。而由于分布式都是建立在面积有限的屋顶,在单位面积上能够发出更多的电将直接决定屋顶电站的收益,因此,在单位面积上效率更高的电池,如高效单晶电池将更具有吸引力,这也同样需要效率提升作为保证。目前全球的光伏企业都进行研发以提升光伏的效率,而从市场盈利情况来看,美国Sunpower可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启示。Sunpower作为太阳能电站和高效电池组件提供商,其主打的效率较高的N型电池在去年行业最为惨淡的时候也维持较高的利润率,一方面得益于Sunpower大量的屋顶电站项目以消化自有的电池片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单位面积上对于发电效率的追求提升自身项目的IRR,这也是巴菲特对于Sunpower电站项目投资的重要原因。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SolarcitySolarCity是Tesla的创始人ElonMusk创立的另一家公司,主要业务为电站集成开发。光伏租赁业务是SolarCity的独创业务,主要应用在SolarCity的居民项目中。该业务与美国净计量电价政策紧密相连。在光伏租赁模式下,SolarCity与居民用户签订20年协议,为居民用户建设及维护屋顶光伏系统和发电服务;SolarCity对发电量作出保证,若未达到发电量,SolarCity需补偿。电表采用净计量电表,居民用户只需支付净额用电量的电费。用电量超过发电量时,居民用户向电力公司购买相应电力;发电量超过用电量时,居民用户则会得到一个基于零售价格的信用额度(可在下期使用)。在使用SolarCity的光伏系统后,居民用户大幅节省电费,并从每月节省下来的电费拿出一部分支付给SolarCity作为光伏租赁费。使用光伏系统后的净额用电量电费加上光伏租赁费,还少于之前的电费。SolarCity这样的租赁模式减轻了用户的初期投资成本,同时,由于SolarCity实际的收益是用户租金,回收时间较长,因此SolarCity实际应用基金来进行投资,使资金池运转起来,通过电站资产证券化的融资让投资者获得稳定现金回报,自己通过租金收益获得利润,用户则通过光伏系统降低用电成本,可谓“三赢”。同时,SolarCity也可以提供电站转让收益,总之,SolarCity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相信未来在国内分布式补贴启动之后也有企业能够借此获得收益。估值:A股和成熟市场的溢价在逐渐缩小之前成熟市场的估值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由于对于未来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目前
大部分的企业的PB都已经回到了1倍以上,如阿特斯太阳能PB已经到达两倍以上,这也说明投资者已经对企业价值进行了重估,而在产业向好的过程中,大家更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而由于美股股价的上涨,美股和A股的估值差在逐渐缩小,以
为例,目前和成熟市场相比较不存在明显的溢价。因此我们现在认为A股除部分股票外,在投资时不应该简单认为A股估值过高而放弃投资,更重要的还是观察企业盈利的改善。维持行业长期“推荐”评级我们认为光伏产业目前已经触底,并且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起点,在新一轮周期中,产业将首先经历企业整体的盈利复苏,然后是效率提升和成本上升带来的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最终光伏产业将随着分布式时代的到来成为一种能源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因此我们认为产业具有很大的向上空间,维持对行业的“推荐”评级。修改于09-2608:55
13-10-10 22:38
高兴的加菲(null):高盛高华:审视整合现状:低行业准入壁垒令产能持续过剩的中游整合进程缓慢我们认为近期美国上市中国太阳能股的涨势超出了其基本面年初至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股已上涨150%,主要缘于:1)产品均价前景启稳,因而2013年上半年盈利能力的前景改善;2)中国刺激政策的改善,尽管行业自身缺陷(行业准入壁垒较低且中游产能持续过剩)仅略有好转。经过对过剩产能的分析,我们认为中游企业基本面所面临的下行风险日益上升。新“行业规范”对于中游过剩产能而言似乎不那么有效主要由于:1)对已有中游企业(电池/组件)的产能规模要求过低;2)新增多晶硅/硅片/电池产能均受制于行业准入条件,组件产能却没有。30GW国内有效产能的迁移:转移、外包或扩张1)赛维/尚德的产能重新回到产业链;2)领先的一线生产商将业务外包至二/三线生产商;3)内需向二/三线产能开放;4)一线生产商再度扩张产能。晶体硅组件仍是2014年的必争之地:中国企业仅有20GW的市场空间我们预测2014年晶体硅组件可渗透的潜在市场为37GW(全球组件总需求为40GW)。然而,由于全球中国以外地区存在17GW的有效晶体硅电池产能,中国晶体硅组件生产商可渗透的潜在市场仅为20GW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有效产能将出现10GW的过剩,足以满足2014年任何被低估了的需求上行空间。看好保利协鑫—本土上游领先企业我们认为仅上游行业出现了结构性改善,因为全球多晶硅有效生产商的数目已经从2011年的68家缩减至了目前的11家。随着需求前景改善/新增产能减少,我们预计2014年多晶硅供应量将出现约1万吨的短缺。由于国家政策的可预见性高,国内领先一线多晶硅生产商可能较其中游同业获益更多,而后者仍受困于产能过剩,因此利润率复苏的上行空间也有限。我们基于保利协鑫的上游业务和本土业务为主的布局重申强力买入该股,卖出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和英利绿色能源,以反映对其2014年利润率复苏可持续性的担忧。===================“行业规范”在限制中游产能方面似乎不那么奏效基本上,我们认为上游(多晶硅)行业较中游行业(硅片到组件)的前景更加光明,因为:(1)成本结构差异较大;(2)行业准入及再次进入壁垒相对更高。此外,上游单位产品资本开支和生产前置时间远高于中游。因此,在关停数月后的闲置多晶硅厂复产的难度和成本都较高,而中游产能的启动与关闭要相对容易得多。近日,工信部宣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尽管其实际影响的显现尚需时日,但一些迹象已表明该政策对于中游行业的束缚力较弱,因为:1)对新增多晶硅/硅片/电池产能设定准入壁垒,却没有限制组件产能。将电池生产为组件是个消耗资本开支水平很低的组装过程(低于0.05美元/瓦)。对于这种组装业务设置高行业壁垒的难度极高,因为作业过程使用半自动化的组装设备(耗能极低),使用钢化玻璃、EVA膜、多层背板,以及接线盒等将电池组装成组件。因此,组件所必要的准入条件(转换效率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装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池和原材料质量。2)对已有中游(电池/组件)产能的要求过低比如,电池/组件年产能不得低于200MW。然而,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有2GW/10GW/18GW的电池产能分别低于200MW、介于200MW与1GW之间、高于1GW。因此,符合这个“行业规范”的电池总产能已几乎达到30GW。多晶/单晶电池转换效率不得低于16%/17%,,而多晶/单晶组件转换效率不得低于14.5%/15.5%。这两项标准均低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标准。一/二/三线中游产能的迁移:转移、外包或扩张赛维LDK1.5GW的闲置电池产能转移至通威,太阳能中游行业的新秀日,赛维LDK宣布将其持有的合肥赛维的股权出售给合肥市政府旗下的合肥高新区社会化服务公司,售价约人民币1.2亿元。根据帐面价值,赛维LDK将为本次交易计提8,000万美元左右的净亏损。根据合肥市招标投标中心信息,日,通威集团以人民币8.7亿元从合肥高新区社会化服务公司手中收购了合肥赛维。通威集团是一个涉足化工、宠物食品、IT、建筑和房地产的工业集团,并持有上市公司通威股份(
SH)55%的股权。通威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在其太阳能业务中新建达2GW的硅片至组件产能。投标购买尚德电力(STP,未覆盖)国内破产子公司无锡尚德的闲置产能无锡尚德拥有尚德电力全部2.4GW的电池/组件产能。无锡尚德由无锡市政府旗下的无锡国联接管,其全部电池/组件产能的至少1/3为崭新且成本结构完全具有竞争力。据《华夏时报》报道,无锡国联将于四季度主持无锡尚德的闲置产能向几家战略产业投资者的最后招标。原定时间由于潜在新投标方的出现而被延后。在2013年二季度的业绩电话会议上,英利绿色能源公布公司额定产能为2.45GW,却设定2013/14年的发货量目标分别为3.2-3.3GW和4GW。在缺乏详尽的2014年资本开支方案的情况下,公司表示可能增加外包OEM产能。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和昱辉阳光也表示可能向二/三线产能进行外包生产。此外,通过对于主要原材料生产商数据进行的交叉验证也显示,最近许多二/三线生产商的订单都有所增加,产能利用率也随之上升;根据我们与A股上市企业的讨论,他们当中的许多企业都计划为海外上市的一线生产商进行外包生产。此外,几乎所有的二/三线生产商都已宣布了在建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向自身的发电项目供货似乎已成了一种颇为普遍的模式。再度扩充产能晶科能源最近宣布增发380万份美国存托股(ADS),并表示将利用发行所得的净收益扩张产能。我们认为新一轮产能扩张的热潮即将开始。晶科能源是首家实现净利润盈亏平衡的中国太阳能组件生产商,毛利率在2013年二季度已恢复到了17.7%,但其发货量仅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股中位居第五,由此可见公司试图再次扩张产能的动力。类似的,天合光能的管理团队也在其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鉴于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于100%,正在考虑明年扩充产能。晶体硅产品2014年的竞争格局:中国厂商仅有20GW的市场份额计算2014年中国晶体硅组件生产商可渗透潜在市场的方法:第一步:我们根据电池产能、而非组件产能分析可渗透的潜在市场,这主要是因为1)目前,许多中国的电池/组件生产商为了回避进口关税壁垒将电池生产外包至台湾。因此,虽然各个企业的发货量目标都颇为可观(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2013年向美国发货量占总发货量的比重为18%/23%/10%),但垂直整合的电池/组件生产商只能在组件组装这一步收获利润、而并不包括硅片加工到电池的阶段;2)欧盟/中国关税争端的谈判结果(组件最低售价为0.56欧元/瓦和每年出口配额7GW)吸引了更多的台湾/韩国电池生产商在近期增加组件产能,旨在与中国大陆同业抢夺欧盟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认为根据当前电池制造商的竞争格局测算可渗透的潜在市场是更为精确的方法。第二步:我们预测2014年晶体硅组件可渗透的潜在市场为37GW,该计算是由高盛清洁能源团队对2014年全球太阳能需求的预测40.2GW,减去薄膜电池组件市场份额预测3GW得出的。薄膜电池组件市场份额预测由FirstSolar(FLSR,BrianLee负责研究)的出货量预期和汉能太阳能(0566.HK,未覆盖)的出货量目标计算得出。第三步:我们预测2014年全球中国以外地区存在约17GW的有效晶体硅电池产能,主要包括:1)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存在15.5GW的产能:台湾为7.7GW,日本为3.3GW,韩国为1.5GW,马来西亚为2GW(比如Q-cells、松下电器和Sunpower的海外产能),亚洲其他国家为1GW(比如REC在新加坡的产能,中电光伏在土耳其的产能);2)欧盟存在0.7GW左右的产能:来自Q-cells、SolarWorld、Pufin等企业;3)美国存在0.5GW左右的产能:来自Sunpower、SolarWorld等企业。第四步:我们用总市场规模37GW减去全球中国以外地区有效晶体硅电池产能17GW得到中国晶体硅电池制造商可渗透的潜在市场规模20GW。因此,根据我们以往对中国一/二/三线电池/组件有效总产能30GW的分析,似乎将有10GW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这足以满足2014年任何被低估了的需求上行空间。10-0914:18举报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晶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