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尔他创作的歌曲

读印度诗人泰戈尔 天高云淡的blog
天高云淡的blog
(32)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天高云淡时间:
20:35:00分类: 灵的庄园
拜读泰戈尔
大家好,我一直以为诗歌太过圣洁和高远无法攀登而诗歌的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又觉得自己无法企及在港湾诗社我知道了读诗是最直接最朴素的靠近诗的方法今天我们的诗歌沙龙之旅来到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印度,来到灵的庄园,让我们一起来拜读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翻译泰戈尔诗的郑振铎先生说过:他在这个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构建起了一座宏伟而静谧的诗的灵的庄园。在这个庄园里,平时孺弱的小溪无端的雄壮起来,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哼唱着易显燎亮的歌;阳光撒落在挂着水珠的树叶上,那水珠显得特别的明亮,这明亮把树叶衬托成一种透明的色彩;平坦的草地象是吸足了油彩,当心那跳跃着的小松鼠是否也会染上这亮绿的油彩;天边有几朵白云在倘翔,似乎在回味昨夜的狂欢。孩子们是无忧无虑的,他们自由自在地嬉戏,没有训斥惩戒,没有必背的诗文,没有远离自然,牢笼般的教室。只有校外的花园、池塘、春天和白云。
泰戈尔用诗歌构筑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理想国,一片灵魂家园的静修林,对邪恶的鞭挞,对弱者的同情,对纯净自然与美好人生的挚爱和向往无不给人以宗教般的震撼和感染,清淡洒脱,俊逸安详的笔墨更使他的散文诗透出一股哲人之气,往往使人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中归依和眷恋。
二、简介泰戈尔
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年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年月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他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岁写诗,岁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岁出版诗集《原野之花》,一生共写了五十多部诗,被称之为诗圣。他还写了几百部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和大量文学、哲学、政论,并创作了千余幅绘画作品和众多歌曲。年,《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被人们称之为诗圣。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此外还创作了余幅画。他给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丹麦
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善良的。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泰戈尔多才多艺,才华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学艺术大师、学识渊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也是锐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贡献,不但在印度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以爱为主题
泰戈尔是爱的哲学的倡导者,爱的伟大的讴歌着。他说:人在本质上既不属于他自己的,也不是世界的奴隶,而是爱者,人类的自由和人性的完整都在与爱,爱的别名就是包容一切。由于这种容纳力,这种生命的渗透力,使人类灵魂的气息与弥漫于万物中的精神才能结合起来。他的爱是泛爱,既爱一切人,一切事。其实,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巨人时,仍然是他那无往不在的爱在感召着我们。
、《园丁集》是诗人描写爱情的诗集。诗人对爱情的理解:爱是尊重和关怀,是一种怜惜。泰戈尔婚姻生活是幸福的,他的妻子是他的表姐,是他理想中的女人形象。这首诗我在园丁集里没有找到飞鸟集也没有还有的说法不是泰戈尔的诗还有的说是席慕蓉的这些争议先放一边让我们随着音乐齐读一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距离可以产生美,但这样一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是痛到极处的美。诗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水中的鱼,一个是天上的飞鸟,他们虽然彼此相爱,但由于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境遇里却不能互相拥有,爱成了守望。而我们每个人在读这首诗时,感受又会不尽相同。
两个人近在咫尺心却在天涯的距离;相爱却不能拥有,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是千古遗憾的距离;而明明爱着却装着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离真心的距离。可,比这更遥远的距离,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对爱的藐视,是面对爱自己的人断然掘上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把爱远远拒绝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外。
2、歌颂母爱赞颂母子亲情的童诗《新月集》
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人世间要是没有爱,就没有快乐,生活也便失去了韵律。这就是泰戈尔的爱的哲学。他认为妇女和儿童便是爱的化身,孩子对世界的爱,对母亲的爱是最真诚、最纯朴的。泰戈尔《新月集》的童真美,首先就是表现了儿童最初的爱,那就是爱母亲。这种爱,是孩子纯真天性的流露,如露珠一般晶莹、明星一般璀璨;如清泉出山一样自然、花瓣绽放一样和谐。
& & 《孩童之道》对母爱的赞美,诗中的那个聪明、乖巧的孩子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对母爱的依恋与渴望,是我们经久不变的情怀。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年岁有多大,只要和妈妈在一起,我们永远可以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命因为沐浴着圣洁的母爱而灿烂。在诗中,孩子偏爱着母亲,同时又想着如何回报,是呀,让父母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云与波》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抒情散文诗。文章描写一个孩子拒绝到美丽有趣的云端与波浪上去游戏,因为有一件比这个更好的游戏在吸引:他要妈妈做月亮,他做云,云用两只手遮盖月亮,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妈妈是陌生的岸,他是波浪,奔流而进,进,进,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俩在什么地方,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深深依恋与爱的深厚母子之情,表现了孩子天真、纯洁的童心世界。散文诗想象丰富,描绘了一个多彩的云端游戏与早晚长歌的波浪旅游的童话境地,而孩子欲去又止,终于选择与妈妈扮演云与月、波浪与岸的游戏,反衬了母子亲情的巨大力量。
《金色花》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捎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泰戈尔的儿童教育观
泰戈尔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教育改革家。他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心灵的自由。强调儿童教育的原则应该是自由和自然.主张通过潜意识进行教学,并鼓励儿童快乐地阅读。
一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
在泰戈尔看来,当时的印度教育枯燥乏味、摧残心灵。学校犹如一个拒绝个性的特殊工厂,教师则是工厂中的机器部件,人一旦进入学校,便受到裁剪部门的统一管制,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忽视了儿童的内在需要,将儿童牢牢地囚禁在书本堆叠的困兽牢里。泰戈尔认为死背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心灵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能够使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掌握真理,以自己的力量去表达真理。
泰戈尔认为,儿童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心灵的自由。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灵为出发点,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提升孩子心灵的自由,而不是扼杀这种自由。他深知这种充满养料的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更加坚决地反对苛刻的学校体系对儿童心灵的折磨。
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解释意义,而在于叩响儿童的心门,使儿童的心灵得到合理运用。从一开始,倘若心灵没有获得运用的机会,那么心灵运用力量就会迟钝,束之高阁。
二接近自然与自由启发
泰戈尔主张接近自然与自由启发的儿童教育,认为机械式教育把僵死的内容灌输到儿童的脑子里,儿童巨大的生命力正在白白地流失,心灵自孩童时起便被死记硬背的书本教育给罩住了,在泰戈尔所创办的阿什拉姆学校里,学生们早起唱歌,游草野中,接受新鲜空气,纵赏田野风景,使其精神清雅,思想活泼。与此可爱之伟大自然合而为一,使彼等对于事物能自由观察,自由领悟。泰戈尔希望孩子们在学校能获得快乐,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也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和生活的伙伴。一位西方学者曾精辟地指出,现代的学校就像是现代社会的缩小版,即一个富丽堂皇的鸟笼。相比之下,泰戈尔的学校更像是一个鸟巢,其伟大之处在于它是露天的,对自然开放的。没有高高在上的专制权威去强制孩子,泰戈尔给予了孩子们最大限度的自由。
三快乐地阅读
泰戈尔指出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养料。快乐地阅读应当在儿童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向儿童提供合适的书籍,如果错过了时机,那就像田地里的庄稼一样,在最需要雨水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补给,即使以后下千百次的雨水都抵不过最需要的那一次。儿童教育应该重视年龄增长这一特殊时期,当警觉的感情和新鲜的想像对改变生活极其需要时,这个时候如果从文学的天空普降甘霖,那就美不可言,简直是锦上添花。
《责备》《小大人》小孩子难免会犯错误,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很多时不是错误,大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志管束孩子,甚至责骂孩子,叫孩子伤心,这真是残忍至极!《责备》一诗中,诗人用呵,呸!这种近乎怒不可遏的生活化的语言,形象的对大人们的粗暴予以斥责。并巧妙地借用他类事物,连续三个质问,令责备孩子的人,无言以对。内含着辩论的智慧。《小大人》中的孩子渴望长大,渴望拥有大人才有的自由和能力。
4、爱自然(对人生思考的哲理诗)
《飞鸟集》包括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飞鸟集一部分是由孟加拉语《碎玉集》翻译而来,另一部分是泰戈尔在日本讲学期间,一些日本妇女让泰戈尔在她们的扇子上题诗,泰戈尔吸收了日本俳句短小精炼凝练富有余韵的特风格,汇集成了《飞鸟集》。这些诗的基本题材不外乎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一切都是那样地清新,亮丽,可是其中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用轻松的语句道出深沉的哲理,这正是《飞鸟集》吸引人们的原因。   
、泰戈尔的泛神论思想
《吉檀迦利》是一部宗教抒情诗在孟加拉语中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歌的意思泰戈尔的泛神论思想其实更具体的说是个泛爱论者,他心中的爱给予了每一朵花,每一条河流,他感谢神的创造,因此也感谢神创造的每一朵花。四、对中国的影响
年,月日,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亲自到码头迎接并做他的翻译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陈独秀不喜欢泰戈尔骂他是人妖并让泰戈尔闭嘴觉得爱救不了中国,他们在礼堂外打起横幅,请泰戈尔离开中国。对当时的中国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五四时期,著名的新月派的名称就是来自于泰戈尔的《新月集》,梁启超郭沫若,冰心,受其影响最大。郭沫若的女神冰心的《繁星》《春水》在形式上大多仿用他的形式。而泰戈尔的爱的哲学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一个重要渊源。这方面在冰心的诗歌和小说中都有体现,,她对于母爱,自然和童真的赞美,都与泰戈尔有明显的联系。除郭沫若,冰心之外,徐志摩,叶圣陶等其他现代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泰戈尔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或审美方式的影响。
 冰心的《纸船》是诗歌,泰戈尔的《纸船》是散文诗。两首《纸船》虽都从虔诚的纸船写起,(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叠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是放纸船。从不与每天,一样的心意诚挚),表达的情感则稍有不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两首《纸船》都写了梦,泰戈尔是直接写我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中有梦,非常别致;冰心是转换视角写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遥想纸船进入母亲梦中,设想奇特。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大致包括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 ,三是 .
夏兮颜0229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心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母爱,二是童真,三是自然。
飞鸟集 母爱 童真 自然
扫描下载二维码繁星春水这件作品主要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什么作品做_百度知道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人泰戈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