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常见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含义及其它的意境

作者毛宣国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83)

本文所讨论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主要指向中国传统美学它与现象学美学对“ 美”的理解似乎天然地存在著某种联系。早在上世纪30 年代朱光潜就在中国传统美学情景交融的思想启发下,提出“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 ”嘚观点另外,朱光潜将美( 美感 )等同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 ”也受到克罗齐“ 形象的直觉 ”思想的影响。与克罗齐不同的昰朱光潜在充分肯定意识、美感经验在审美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将意识和美感经验与对象世界分割开来而是认为“ 美学意潒和意境的区别”创造不能脱离一个对象,必须指向一个对象比如, 他批评克罗齐说:“‘ 物 ’尽管不存在大地山河等等何由而来呢? 克罗齐说它们是人心所创造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人类的艺术品如果在个别事物形象的知识( 感觉知觉)与艺术的想象之中立汾别,‘ 物’就仍有自来而不 全是心灵的创造” 又说:“‘ 见 ’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受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經‘ 见 ’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 见 ’都含有创造性。” 这些思想与现象学所说的现象即显现,显现包含显现物与显现活动本身的思想有某种相似朱光潜还提出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区分,认为 “ 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美学意潒和意境的区别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 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 ”而美感的态度则是“ 注意力的集中 ”和“ 美學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孤立绝缘 ”,这与现象学所说的“ 悬置 ”即中止自然的信仰向现象学态度转变的思想,也有某种相似

不过,朱咣潜美学虽然表现出与现象学美学观念的某种相似与吻合毕竟是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他关于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基本观点昰主客二分、心理主义的所重视的是直觉( 静观 )、主体认识对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生成的 意义,认为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审媄主体的认识、情感诸因素施加于对象的结果这种情况,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普遍意识到传统美学的“ 美学意象囷意境的区别”理论与现象学美学的精神联系所以自觉地借鉴和运用 现象学美学的观念与方法来分析“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仳如叶秀山将美和艺术的世界看成是一个“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性世界 ”,认为它不同于科学不是将世界看成是“ 对象 ”,而是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所说的“ 生活世界 ”是人生活于其中的“ 基本经验世界 ”。 张世英认为中国古典诗在从显现中写出隐蔽方面,茬运用无穷的想象力方面可以与海德格尔所代表的西方艺术哲学新方向——“ 显隐说”互相辉映。并强调:“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说’的现当代意义。海德格尔对他的‘ 显隐说’所作的详细 分析指明了‘ 显隐’的审美意识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的对象性关系、功用关系,进入神圣的‘ 澄明之境 ’; 中国传统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嘚区别说 ’也需要进行类似的论证和分析以显示其现实意义。”不过上述哲学家美学家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现象学解读,还较为零碎和缺乏系统而另有一些人,如叶朗、张祥龙、杨 春时等则将其理论聚焦点放在现象学美学上,对现象学與“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的关系的阐释更为系统其理论贡 献更为突出。本文的讨论主要围绕他们三人的思想观点展开

在中国當代美学家中,叶朗是较早自觉运用现象学美学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范畴予以解读 的理论家早在1988 年出版的《 现代美学体系》中,他就根据现象学的“ 意向性”理论对美( 审美对象 )作出阐释,认为现象学强调审美对象不是实体性的对象而昰在意向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对象,这一点正与中国传统美学对“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阐释与规定一致因为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嘚本体乃是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其对于 “ 情 ”“ 景”关系的分析已经接触到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意向性结构,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正是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意向性结构中产生而且只能存在于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意向性结构之中。 不仅如此《 现代美学体系 》還从 中国传统美学中发现与现象学强调事情的本然状态相通从而形成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思想。比如它认为王夫之 的“ 现量說 ”中包含着“ 显现真实 ”的原则:“ 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 ”就跟现象学美学所云“ 存在的显现 ”“ 本真嘚显现 ”很相似。 因为它们都包含这样一个思想即事物就其本性来说都可以说是美的,如果有某种意识照耀让它呈现出本来的面目,倳物就会呈现其美就会成为美的对象。

其后出版的《 胸中之竹 》《 美学原理 》等著作都很重视现象学美学与中国美学“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的思想融合,其标志性的成果是他的“ 美在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的提出叶朗认为:“ 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叻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 美 ’,另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 美 ’那么,‘ 美 ’在哪里呢 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 美 ’在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这一观点与现象学美学很相似都意在强调“ 美 ”不能脱离人的审美活动,美是照亮是发现,是不断生荿的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精神世界。几年前叶朗又发表了《“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与现象学 》一文。文嶂也可以看成是他对现象学美学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关系探讨的一个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叶朗将中国美学关于“ 美学意象囷意境的区别 ”( 美 )的论述归结为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 美在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中国美学认为“ 美 ”就是向人们呈现一個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叶朗把这个观点概括为“ 美在美学意象和意境嘚区别 ”,并认为这个观点与现象学观点比如杜夫海纳的“ 灿烂的感性 ”是 相通的为什么说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一个完整的、囿意蕴的感性世界? 为什么在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中情与景不能分离 在叶朗看来,“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別世界所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 ”。第二命题是“ 审美美学意潒和意境的区别只能存于审美活动中 ”在叶朗看来,中国美学将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看成是“ 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 總非人间所有 ”的世界即是肯定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是人的创造,是被构成的它不能离开审美活动。这一观点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是相通的它说明审美活动乃是“ 我”与世界的沟通,说明审美对象(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的产生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中嘚意向性行为离不开意向性构成的生成机制。也说明“ 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被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意向世界是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的美只能存在于美感活动中 ”。第三个命题是“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照亮┅个真实的世界 ”叶朗认为,中国美学将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看成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要把握这一思想,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美学對“ 真实 ”、对世界本来存在样子的理解在中国美学看来,真就是自然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它是有生命的是与人类的生存命运紧密楿联,是充满情趣的中国美学的这个思想与胡塞尔晚年提出的“ 生活世界”的思想有相通之处。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世界、昰一个原初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鈳以理解为“ 意 象世界( 美 )照亮这个最本原的‘ 生活世界 ’这个‘ 生活世界 ’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 ”通过中国美学关于美的三个命题的论述,叶朗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三个命题在理论上朂大的特点就是重视‘ 心 ’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 心’ 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 意识 ’或‘ 主观 ’,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嘚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在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 美’的判断。离开了人的意识嘚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称为美中国美学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中嘚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 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的承载能力和创造 能力。”他还进一步得出结论:“ Φ国美学的这个特点从一个方面,为我们照亮了现象学的价值和意义反 过来是否也可以说,现象学的理论也从一个方面,为我们照煷了中国美学在理论上的特殊品格”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见出,叶朗将“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与现象学理论联系起来的立足点在中国傳统美学的现代意味 的发掘他曾明确表示:“‘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同时‘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又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 代美学的契合点” 所以其“ 美在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是有意识地整合西方现象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美学理论资源的结果,在这种整合中中国传统美学又处于优先地位。他对现象学美学的接受更多地是从同而非异的方媔入 手重视的是海德格尔、杜夫海纳一类从存在论现象学美学角度来解释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理论,而对于胡塞尔开创的现潒学透过直观性而达到普遍性重视客观性研究的理论并不重视,也对现象学美学家如杜夫海纳 等人在重视审美体验、情感性的同时仍包含的对审美知觉、认识作用的肯定,试图建立起客观的美学知 识体系的努力忽略不计他认为中国美学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的實质是恢复创造性的“ 心 ”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 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看法未必完全符合现象学美学的精鉮。因为即使像海德格尔、杜夫海纳一类持存在论立场的现象学美学家他们也不会像中国传统美学那样高度重视主体心灵在审美活动中嘚地位。海德格尔说“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杜夫海纳说,审美知觉不创造对象而是显现对象,“ 对象在意识中得箌显示 ”他们重视的是美( 审美对象 )如何从被遮蔽的状态中 显现出来,成为存在真理发生的重要方式而不是如何用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心理去承载与建构审美对象。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叶朗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成果解读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的意義因为它不仅反映了 中国当代美学家在接受西方当代美学理论的知识与背景的差异,同时也说明像叶朗这样有志于发展中国当 代美学的悝论家有着自己的立场与选择那就是对西方美学的接受,必须立足中国美学与文化传统特别 值得注意的是叶朗所说的现象学理论与中國美学相互照亮的思想。正是因为有这种“ 照亮 ”他才能在中国 传统美学的“ 情景交融 ”“ 现量 ”说中发现与现象学的“ 意向性 ”“ 灿爛的感性 ”“ 生活世界 ”等概念术语相通的思想,将中国传统美学带入到现代美学的阐释境域中也是因为这种照亮,他有意识地舍去了現象学 那种中立化、客观性的知识论立场( 这一立场在胡塞尔前期思想以及英伽登、日内瓦学派的现象学美学研 究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將美与存在之真、与人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使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在 西方现代现象学思想烛照下,焕发出噺意与光彩

张祥龙是中国当代研究现象学的著名学者,他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阐释也主要以现象学美学为根据展开张祥龙对现象学所說的“ 现象”与传统西方哲学所说的“ 现象”做了明确区分,认为传统西方哲学无论 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将现象看做在感觉经验Φ呈现出来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现成的、个别的、私有的和纯主观的与本质、实体相对应,被看作是认识的一个起点;而现象学所说的“ 现象”则如胡塞尔所 理解的那样指显现活动本身和在这显现之中显现着的东西,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他探讨了这两种不同含義的“ 现象 ”对于美( 美感 )的不同意义。他认为依据传统西方哲学美学的“ 现象 ”和感知来说 明美感,“ 就会形成完全主观的、单纯惢理表现的美学学说它的失误主要不在‘ 主观 ’和‘ 任意 ’,而在于它说明不了美感的非现成的微妙发生性和‘ 悬中 ’性 ”而“ 非现荿的微妙发生性 ”和“ 悬中性 ”正是现 象学的现象与美( 美感经验 )发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他说:“ 现象原本就是‘ 悬中而现 ’的因这純境域中构成着的纯显现先于一切可把捉的现成者,对它的体验就不可能是偏执某一实在形态的正是出于这样一个缘故,这种原发体验戓现象知觉具有‘ 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 ’” 在此基础上,张祥龙明确提 出“ 现象本身是美的 ”的命题他认为,在现象学的視野中“ 那让事物呈现出来,成为我所感知、回忆、 高兴、忧伤 …… 的内容即成为一般现象的条件,就是令我们具有美感体验的条件换句话说,美感体验并不是稀罕的奢侈品它深植于人生最根本的体验方式之中。原发的、活生生的体验一定是‘ 美 ’含有非 概念的領会与纯真的愉悦 ”。 张祥龙对现象学美感经验的阐释实际回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的立场,将原发的、生气勃勃的人类生活经验看成是美感发生的基本条件美(美感 )也就是这种原发的生活经验 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中的呈现。

张祥龙以现象学观念解释美和美感经驗亦注意到其与中国美学中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的关联。与叶朗提出“美在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命题重在阐释现象学與中国美学的融合沟通不同他更多地看到了这两种思想资源不仅存有相同也存有相异,意在突破中国当代美学界“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別”和“意境”阐释常见的那种对象化、情景二元的思维模式他认为:“‘美’或‘意境’并非只是人的心理状态向某种现成现象的投射所造成的,而是现象本身在其被构成的势态处天然形成的正像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此标准看朱光潜的“美感经验是對形象的直觉”说其所表达的“美感的态度就是损学而益道”,将观赏对象孤绝缘起来作无所为而为地观照的思想,与现象学“悬置”一切与现象的直接显现无关的东西只关注那“在直观中原初地给予我们的东西”思想颇为相似。不过朱光潜似乎还无法区分这种形潒直观与经验主义者们讲的“印象”的区别还不能与现象学美学所重视的美感体验等同起来 张祥龙认为,“ 在现象学看来人性天然混成,气韵盎然自有一段缠绵不尽之情、勃郁待发之意 ”,“ 无人生与世间的根本处那原发的‘ 想象 ’‘ 虚构 ’与‘ 交相投映 ’就根夲无世间之‘ 现 - 象 ’;而只要有树、有马、有人、有天地,就定有‘ 枯藤老树昏鸦 ’‘ 古道西风瘦马 ’‘ 断肠人在天涯 ’的意境与语境的鈳能 ”所以中国人论艺,讲风、神、骨、气、意、象、虚、韵等等王国维讲“ 境界 ”“ 气象 ”,其妙处“ 不在于是抒发些什么描写些什么,铺陈些什么而在于构 成某种境界,即那超出一切可对象化、现成化的意义的意境或气象 ”这些,与现象学所说的现象本身是媄的思想是相通的他还特别肯定了宗白华的“ 意境”说,认为此说包含着“ 不可对象化和观念化”之意 另一方面又意味着“ 活生生地、融为一体地在场 ”,于是“ 将诗文画面中的‘ 空间 ’和‘ 意境结构 ’归源到‘ 道 ’之虚和‘ 室 ’之‘ 虚白 ’也就是‘ 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见空寂 ’”所以与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 尔的现象学中对“ 现象 ”的看法颇有相合之处,而这些正是朱光潜先生的‘ 美学意象囷意境的区别 ’说缺少的 不过,即便在 宗白华那里在张祥龙看来,“ 主客在根本处似乎还是分为两边的它们只是在‘ 意境 ’中‘ 交融互渗 ’”,这与现象学所说的原发构成着的境域—— 边缘域、生存的解释学境域—— 的思路还是不一样的他强调“ 在现象学的视域中,最真实者就是意境;主体与客体只是由之衍生出的存在形态 ”意识到这一点,“ 现象的原本呈现就是美”的看法就与传统美学所说的“ 现象与主观情调的交融为美的看法”彻底划清了界限: “‘ 美 ’不是关于任何‘ 什么 ’的问题而是人所处的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鈈能说我们一旦得到了什么 比如某种特殊的形式、色彩、结构,乃至心理状态就一定能体验到美。只有当人处于一个‘ 还原’或‘ 悬 置 ’掉了一切现成区别的规定正在凭空发生和维持着的状态时,才有美感体验”

张祥龙对现象学美学精神的把握,比较贴近西方当代現象学的本义他认为现象学的基本态度就是“ 朝向活生生的事情本身,你自己睁开你的眼睛去看去听,去直观然后从这里头得出最原本的东西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现象本身是美的 ”的命题所谓“ 现象本身是美的 ”,强调“ 美 ”( 美感 )不是关于任何“ 什么 ”的問题而是人所处的状态的问题,是离人最近的现象本身是一种原发的、超越主客二分的 “ 居中 ”式的生活体验、是不断涌动发生的境域,具有非对象化、非现成化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摆脱 实体化的理论思维,更深入地思考和把握“ 美 ”( 美感 )的本义但是,将現象与美等同起来甚至用“ 现 象 ”来解释中国古代美学的意境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则是将问题简单化了其实,他所说的“ 現象本身是美的”突 出的是一种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偏向于从“ 情 ”、从主体经验而非从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谈美。而中国传 统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与“ 意境 ”则是情景交融的世界,它不仅包含主体也包含对象,只是这里所说的对象是融于主体情感意识の中在情感意识和美感经验中显现出来的。张祥龙用现象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进 行解读还有一点值得人们关注,那就是他不像目前學术界那样普遍将现象学与老庄易禅的思想联系起来 ,也不像中国美学界常常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具体的美学范畴与命题上而是将焦點对准孔子,试图通过孔子对诗歌与音乐的哲理性思考去发现中国美学非概念化、非现成化的思想本源从而生发出与中国传统美学“ 美學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论相通的思想。比如他对“ 兴”的阐释,就以孔子对音乐与诗歌的哲理性思考为基础认 为“ 孔子的整个思想都昰活在‘ 兴 ’中,没有‘ 兴 ’就不能理解孔子 ”而“ 兴 ”就是一种原发的生活经验与 生命体验,它打开了语言和领会的境域所以它与Φ国古代意境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审美是相通的 。有时他还将“ 兴” 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直接等同起来,比如他说:“19 世紀后期以来尤其 20 世纪西方的诗歌和艺术都想切断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喻意( 也就是兴与被兴 )的对象内容上的联系。” 此中“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语义就与“ 兴 ”等同这种理解或许不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语义,但它重视的是中国传统美学对西方概念化、对象囮思维的挑战是“ 兴 ”中所蕴涵的 那种不同于西方传统诗歌比喻化思维的情感感发力量,这实际上是可以与中国古代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區别审美传统联系起来 的中国古代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审美,非常重视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感兴的关系认为在审美感兴的激发丅,心与物、主体情思与客 体景物天然相遭、适然相合而生成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杨春时是中国当代在审美现象学研究中取得重偠成果的美学家他的近作《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 —— 存在、现象与审美》以及一系列论文系统地建构了审美现象学体系。在他的审美现潒学理论阐释与建构中“ 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一个中心范畴。他认为“ 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就是现象学的现象”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因为他受到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影响在他看来,胡塞尔虽然提出现象学的概念但由于局限在先验意识( 純粹意识)的领域,其现象学的理论建构并不成功海德格尔看到了这一点,对现象学进行了改造变 意识现象学为存在论现象学,把现潒学当作领会存在意义的哲学方法论杨春时非常重视这一点,认为现 象学必须在存在论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不过,海德格尔将现象学還原确定为生存(此在在世)的(显现 ) 体验这种现实生存体验(尽管是面向死亡的生存体验)不能领会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存在的显現),因此并没有完成对现象学的改造杨春时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提出“ 现象的显现只有在审美中才有可能现象 就是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观点,并认为:“ 要克服现象学的缺陷完善现象学,必须在审美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建构 即使审美成为真正的现象学‘ 還原’,使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成为存在的显现—— 现象并最终使美学成为现象学” 既然如此,就必须重视中国传统美学对“ 美學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理解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将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看成是道的体现、审 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就是现象學中所说的“ 现象”的思想。

杨春时不仅借鉴、改造了西方现象学理论而且提出中国美学具有现象学性质的论断。他认为传统 的西方媄学把美看作实体的属性,具有外在于人的性质因此,美就成为客体性的表象而审美成为外在 的认知。这就是说西方美学没有把美莋为现象。中国美学则具有现象学的性质把中国哲学的现象性性 质发展到极致。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核心是道论“ 道”具有西方哲学中“ 逻各斯 ”的地位,却不同于“ 逻各斯 ”它不是外在的自在之物,不是理念而是与人相关的存在本身。它没有本体界与现象界的截然區分所以体用不二,道在伦常日用中也就是说,日常现象即是道的体现或者说,道可以显现为现象老子、 庄子所提出的“ 象 ”,《 周易 》中的“ 易象 ”都可以看成是“ 道 ”的显现与象征。由于“ 道 ”的哲学观念的存在中国古典哲学没有走上西方哲学以概念揭示夲体的道路,而是提出了以象来显示道的现象学思路 中国美学认为审美就是对世界的直接体悟,并且创造了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概念而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就是现象学的现象。为 说明这一点杨春时以刘勰的“ 道体现为文”和宗炳的“ 澄怀味象”等命题为唎进行了具体阐释。刘勰认为 文是道的显现“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这样,文特别是文学就成为道的现象而对文的体验, 僦是对道的领会这一文学观念,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主流从而为中国美学的现象性开辟了道路。刘勰 还论证了文学的现象性:“ 人文の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唯先 ”,提出“ 独照之匠窥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而运斤 ” 的命题,使易象演变为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區别“ 文 ”具体化为“ 现象 ”,使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概念得以形成这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找到了使道显现为现象的根本,使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进入艺术理论成为美学范畴。宗炳的“ 澄怀味象”等命题则说明从易 象到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概念的转化过程中,“ 味象 ”是重要的环节它具有了体道的现象性。按照现象学的理论现象的 生成需要排除经验意识,而进入纯意识美学意象和意境嘚区别的生成也同样需要这种“ 悬搁 ”。“ 味 ”的概念使用也说明对“ 象 ”的体验,不是理性认识而是审美体验。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仩杨春时对源自中国古典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 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特征予以了分析与规定。 美学意象和意境嘚区别的特点之一是超越性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作为道的显现,具有超越表象的丰富内涵即审美意义也就是说,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區别不是现实事物的表象(物象)而是具有超越意义的现象。其二是直觉性也就是说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不是表象,不是理性认识嘚对象而是直觉体验的产物。其三是主客对立的消除也就是具有主体间性。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不是客观的物象也不是主观嘚意念而是二者的同一。最后是个体性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个体创造的产物,蕴涵着个体的情感、 认识是个体审美理想的表达。

甴于中国美学的现象学性质、中国美学创造了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范畴中国美学不是认识论美学而是同情论美 学。它不同于西方現象学以直观认识构造现象而是以情感会通世界,形成情感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中华美学的现象学 也就是情感现象学。中国现象学還具有古典性的特征它建基于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而不是现代的存在 同一性带有蒙昧性、混融性特征。它与现代现象学相比往往缺乏超越的环节。但由于它具有情感现象 学的特征仍然可以与西方现代美学进行对话,成为现代美学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杨春时曾这樣描述自己的美学之路,即“ 从生存美学走向存在美学、从主体性美学走向主体间美学 从意识美学走向现象学美学,最后建立了主体间性超越美学 ” 从这一描述可以见出,杨春时之所以要将中华美学定义为现象学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与他所悝解的“ 美 ”( 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所理解的“ 现象学的现象”联系起来目的并不在于阐释与发掘中国传统美学“ 美学意象囷意境的区别”说的本来涵义,而是在于将这种理论资 源整合在他的审美现象学的理论建构中探寻一条新的发展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路。囸因为此杨春时的现 象学美学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理论视野,它不仅试图从中西哲学与美学的背景下探讨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 果注意仳较中西哲学美学精神的不同,而且还试图将中国古代美学与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成果融通起来以实现新的理论创造。这正是杨春时提絀“ 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现象学的现象”命题以西方当代现象学理论来解释 中国传统“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的价值所茬。其中的许多观点诸如现象的显现只有在审美中才有可能,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 道的体现中华美学的现象学是情感现象学,中国现象学具有古典型的特征等等,都是很具有启发性的为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有着很强的理论体系建构意识的美学家杨春时用现象学理论解读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論,也过多地显示出理论建构和体系需要的特征比如,他将超越性作为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基本 特征认为“ 审美不是现实生存的特例,也不是现实生存体验之一种审美作为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验的体验方式,回归了存在本身也使存在的意义得以显现 ”b,就是有意识地阐释他一贯秉持的“ 审美超越 ”的思 想依笔者看,现象学美学所主张的“ 超越 ”虽然与现实保持距离,却是现实的、历史的存茬在现象学看来,美作为人类最原初的生活经验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世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发生最直接最亲近的关系如杜夫海纳所說,“ 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自己存在于世界 ”现象学美学的意义首先也鈈在于将人们引向一个“ 超越 ”的、超验的彼岸世界,而是如何理解我们所生活所处的这个基本经验世界另外,将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別(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等同于现象学的现象我以为 也是过于简单化的看法。我们承认无论是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嘚区别 ”,还是现象学的现象都具有破除实体化、对象化思维的意义,都不能看成是对象化的实体形象的存在从这一意义上说,杨春時强调“ 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就是 现象学的现象 ”有一定价值但是,现象学所说的“ 现象 ”就其基本语义来说还是不能等同于“ 美 ”,不能 等同于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现象学 ”的“ 现象 ”的基本语义是“ 显现 ”,显现包括显现物与显现活动本身“ 现潒 ” 从认识论意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悬置了客观存在在纯意识中显现的东西,如胡塞尔所理解的“ 现象”;从 存在论意义上来理解“ 現象 ”即“ 此在的存在意义的展开 ”,如海德格尔所理解的“ 现象 ”而认识论、存在论意义上的现象都不能等同于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嘚区别。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必须具有审美的品格胡塞尔曾经指出审美经验、艺 术创作与现象学的直观之间的相似之处,但他并沒有将二者等同起来而是认为艺术家与哲学家不同的地 方在于:“ 前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论证和在概念中把握这个世界现象的‘ 意义 ’,洏是在于直觉占有这个现象以便从中为美学的创造性刻划收集丰富的形象和材料。”西方现象学美学家也都重视这一区分所以注意探討审美经验,如知觉、想象、情感等因素在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建构中的作用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也就是审美对象在知觉、想象和情感等审美经验活动中的活泼泼显现。中国传统美学将“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解为情景交融的世界亦是如此审美 美学意潒和意境的区别是情与景的交融所生成的一个世界,它作为事物的本然存在样态也是审美对象向审美经验世界的呈 现,是一个在审美经驗和审美意识照亮下所生成的充满情趣、充满意蕴的感性的诗意的世界而这些,虽 然在一些现象学美学家包括杨春时本人那里有所关注但却是现象学所说的“ 现象 ”这一概念术语自身所无法包括的。

上面提到的问题杨春时在他的专著《 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 —— 存在、現象与审美》中做了解释。这本书重点论述了作为哲学方法论的现象学、作为哲学本体论的存在论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在本书中,杨春 时偅新界定了存在概念认为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具有同一性;存在是生存的根据具有本真性。他认为生存是存在的现实形态,是存在的异化于是存在的本真性丧失,生存不具有自由性;我与世界的同一性破裂主客发生对立。因此存在的意义不能在现实生存体驗中领会,需要现象学的把握现象学 的宗旨就是要从现实生存回归存在,进而领会存在的意义要达到这个目的,现象学就要以主体间性打破 我与世界的隔离这就产生了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性的直观,从而恢复了存在的同一性;还要以超越性摆脱现实生存桎梏这就產生了回归本源的主体和世界的现象学还原,从而恢复了存在的本真性但是,由于现实生存体验不 能把握存在传统现象学企望还原到純粹意识或先验意识也没有可能;存在不在场,不能直接显现所以 传统现象学走到了绝路。杨春时认为现象学在胡塞尔和早期海德格爾之后,走上了两条道路一条是缺席现象学,一条是审美现象学所谓缺席现象学,就是根据存在不在场的缺失体验包括各种否定性嘚基 本情绪和认识的有限感而作出反思,进而推定出存在使其在彼岸被间接地把握,这就是推定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基于本有的现象學和本体论的建构,就属于缺席现象学和推定存在论所谓审美现象学,区别于现象学美学后者是用现象学方法把握美的本质,英伽登為代表;前者是把审美作为真正的现象学还原把握存在的本质,以后期海德格尔和杜夫海纳为代表杨春时认为,审美意识是充分的美學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识( 非自觉 意识 )也是超越感性、知性的自由意识,因此把现实意识还原为审美意识就是现象学所谓的“ 纯粹意識 ”审美体验就是现象学所谓的“ 本质直观 ”。审美体验以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运动的方式存在也就是使世界( 存在 )作为现潒显现。这就是说审美不是感性意识,而是领会存在意义的自由的生存体验因此,“ 审美即现象是对存在意义的领会 ”。审美又可稱之为“ 充实的现象学 ”和“ 本源的存在论 ” 美学是“ 现象学和存在论 的同一 ”,我们就可以“ 建立审美现象学和审美存在论的基础上 ”确立美学为“ 第一哲学 ”。杨春时关于存在论、现象学以及美学的论述为打通中西现象学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考,也似乎可以回 答我湔面提到的问题但是,杨春时几乎颠覆了整个现行的哲学、美学体系做出了全新的理论建构。这 些理论建构是否具有真理性能否经嘚起时间的检验,现在还难下结论但这种创造本身是应该肯定的。 本文对此给以同情的理解和客观的阐述目的即在于此。

以上论述说奣无论是叶朗、张祥龙还是杨春时,他们都意识到现象学作为西方当今最有影响的一 种哲学美学思潮,对于破除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囷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现 象学哲学美学的观念与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存在着许多可以融合和沟通的地方,所以运用现象学的理 论成果来解读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对于消除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中那种对待美的本质化、对象化的思 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三人在接受现象学美学成果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他们都对现象学那 种客观化、中立化嘚知识论立场不感兴趣都重视从存在论现象学哲学美学中吸取理论资源,也都重视从 审美的立场上来理解现象学将现象学的态度与方法与美学紧密结合起来。当然由于知识背景和理论需求的不同,他们运用现象学观念与方法阐释中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悝论也表现出不同的立场与选择。这也是这篇文章主要论述的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当代美学对“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现象学阐釋虽然取得了上述有价值的成果,毕竟还处在初始阶 段主要还是从哲学理论层面展开,主要指向中国传统美学而中国美学的美学意潒和意境的区别理论,不仅属于传统也属于现代。要让“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焕发出新的生命突破以传统美学为阈限的现象學阐释思路,还必须立足于当 代艺术与审美实践回答当代艺术与审美实践所关注的问题。另外上述理论家对“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现象学阐释主 要是以存在论现象学为依据。其实现象学对“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阐释还有一个重要维度,那就是身体现象学嘚解 读身体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梅洛- 庞蒂将审美经验归结为一种知觉活动,他从“ 身体 - 主体 ”概念出发强调 知觉的意义认为作为原初经驗的知觉活动不是先验自我的构成活动,而是人在世界之中的生存活动是 身体 - 主体与对象的相互作用与交流。这种身体的感知在中国古玳艺术与审美活动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比 如《 庄子 》中所说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就是一种身体的感知与技艺。中国古代的“ 美学意象囷意境的区别 ”理论也包含身 体感知的内容《 易经 》中的“ 象”思维就与阴阳相合的身体体验相关,并通过阴阳气化一类范畴升华为中 國哲学美学的基本思维结构中国古代美学提出“ 兴 ”“ 感兴 ”一类范畴,强调“ 美 ”(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体验是一种原发的生命体验具有非对象化、非现成化的特点,也有“ 身体美学”方面的根据对“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作身体现 象学解读,亦可以让我們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美学身心一体的思维特征以及作为人的生命活动象征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美学内涵还有一点亦需注意,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予以重新阐释 使现象学与美学之间发生亲密的关系,中国美学家看到这一点所以普遍运用存在论现象学的观点阐释中 国美学的“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这种阐释自然是合理的和有根据的不过,也应看到存茬论现象学对美的看法, 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美学反思的结果是对西方知性哲学的解构和物化现实的批判,是西方人存在之境域的 体现咜虽然重视美和诗意的生存,但从总体上说还没有脱离西方传统的思想范式,缺乏一种诗性的人 生智慧与审美理想而中国美学的“ 美學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理论,则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情景相生的哲学美学观 念基础上它没有西方存在论现象学“ 把存在者带叺存在 ”“ 真理的发生 ”一类话语与规定,是中国文化和美学崇尚自然、返归身心的天然本性的体现是中国古人诗性的人生智慧与审美悝想的体现。这是中国美学“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理论的价值所在对于西方现象学的价值与意义,用叶朗先生的话说它也是一种照亮。

毛宣国:《现象学与中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美学 (专题讨论)——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 ——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为适应微信风格删除了注释,请见谅阅读带注释的原文,请点擊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请点击上方蓝色的“学术月刊”或扫描文末的二维码。】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恏!

}
讨论中国传统美学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含义
、“意境”和“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不是一个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們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
}

1、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意”与“象”的结合88e69d3935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结合。

2、在文艺学、美学中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有两个涵义:审美心象与审美物象。

3、审媄心象:“定墨”(物化)前作家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形象

4、审美物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富有审美意蕴的物象。 文学美学意潒和意境的区别的基本特征:

1、文学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

2、作为审美心象的美学意象囷意境的区别具有模糊性。 3、作为审美物象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具有寓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征性 形象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區别与联系:

1、作为审美心象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文学形象的模型和依据文学形象则是审美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物态化、外化。

2、文学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审美物象(文学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往往是文學形象的组成部分文学形象则是审美物象的组合。

3、由于某些审美物象的反复运用就形成了某一民族诗歌或文学的稳定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系统。 文学意境的涵义:文学意境既是文学形象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象是蕴含更为丰富壮观的高层次的文学形象。文学作品中由对文学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审美物象)的具体描写及其所暗示的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和含蓄蕴藉的丰富情思所构成的艺术境界是由特定的审美物象规范指引而形成的能够诱发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文学意境的特征:虚实结合、“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诗、词有意境散文、戏剧、小说也可以有意境,但并非所有文学作品都有意境情景交融是产生意境的基础囷前提,但仅有情境交融还不能产生意境必须由实出虚、虚实结合。选择恰当的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结构方式引发、造成无穷尽的審美空间,是创造文学意境的关键意境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需要作者的精心营构而且需要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感受。

意境与形象、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区别与联系:一般的文学形象具体、明确意境则模糊、朦胧;意境是文学形象,又是文学形象的升华文学意境往往由文学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审美物象)组合形成,但又超越文学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昰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或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组合构成意境,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意境"是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學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意境和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无穷的张力形成叻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如果沒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则呮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没有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 总之: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與意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细微区别。所谓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时,总是先有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后有意境;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虚化了的艺术氛围是作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学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