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50超广定焦手动拍出视野广,透视强照注范列

第1页独特超广视野 尼康8-15mm鱼眼镜头評测

  在超广角镜头中鱼眼镜头是种很特殊的镜头。它的镜面似鱼眼向外凸出所视的景物,像鱼由水中看水面的效果夸张的变形效果营造出的透视感别具一格,180°的广阔视角在用于拍摄室内或风景都是非常理想的。大部分鱼眼镜头都是超广定焦手动,对于使用如此广的镜头有些不便。尼康新推出的这款8-15mm f/3.5 – 4.5鱼眼镜头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同时还有着不错的体积控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支尼康8-15mm f/3.5-4.5E ED镜头是FX格式,即全画幅镜头没有APS-C的转换系数,所以视角并不会打折扣这对于超广角镜头来说很重要。

  镜头尺寸为77.5mmx83mm可以看到非瑺小巧。约485g的重量使它有着不错的便携性

  镜头结构为13组15片,包括3片低色散ED镜片2片非球面镜片以及带纳米结晶涂层或氟涂层的镜片。可以看到有着“金圈”加持用料十分豪华。最近对焦距离约0.16m可近距离拍摄照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8mm下实在太广拍摄时必须要取下遮光罩,否则部分画面会被遮挡

  镜身上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切换开关,可以自由地快速切换

  镜头采用了金属卡口,並且在镜头后方支持滤镜插槽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加装滤镜更方便了。

第2页独特超广视野 尼康8-15mm鱼眼镜头评测

  相信大家对于16mm超广角的视角会比较熟悉8mm的鱼眼镜头可能使用的并不多。接下来笔者通过两个场景展示下8mm和15mm端的视角差异吧

第3页独特超广视野 尼康8-15mm鱼眼镜头评测

  无论拍摄风光还是室内,分辨率都至关重要笔者分别在8mm和15mm端使用各级光圈拍摄,结果如下

8mm各级光圈分辨率测试

15mm各级光圈分辨率测試

  从最终结果来看即使最大光圈也完全可以用,锐度相当不错直到F16时才有轻微下降,F22就画质就很一般了尽量避免使用。3片低色散ED鏡片也发挥出了它的作用物体边缘基本没有紫边,表现非常好

  笔者拍摄了数张逆光的照片,由于镜片有纳米结晶涂层拍摄照片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鬼影和炫光。

第4页独特超广视野 尼康8-15mm鱼眼镜头评测

  接下来给大家看下这支镜头实际拍摄的样片吧(点击照片查看原图)

第5页独特超广视野 尼康8-15mm鱼眼镜头评测

  经过数天的使用,尼康AF-S 8-15mm f/3.5-4.5E ED镜头轻巧便携的重量全开光圈即可用的素质让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由于鱼眼镜头特殊的透视效果和超广的视角拍摄时对构图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格外注意画面边缘是否纳入了不必要的元素

  作为业内第二支变焦鱼眼镜头,它的诞生对于尼康有着不小的意义展示了其强大的镜头研发实力。对于拍摄风光摄影、室内摄影、沝下摄影、星空摄影的尼康用户而言相信这支镜头有着不错的吸引力。

}

临近年底咨询器材的人也多起來了。一些人的意向也比较明确比如我喜欢拍风光,就要买超广拍风光就要超广吗?特别是对新手超广并不实用,购买慎重

超广,没你想的那么好用

一直没太明白为啥新手就这么喜欢广角。也许是消费DC时代厂商错误的引导在用户潜意识里遗留下来的东西。买相機就要买大广角就要买长焦段,貌似这样就拥有了一台超级无敌全能的拍照神器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旁轴也好单反也好,当你充分理解“术有专攻”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意味着脱离了入门这个阶段。


对于新手来说超广是很难驾驭的。中长角度可以逼迫你取景构圖而超广你基本不需要思考,有时也没有办法把你所看到的画面统统装进画面。画面没有主体、没有重点真的是“所见即所得”,這不利于摄影学习

目前市场上单反相机的套机镜头几乎都包含广角(如常见的18-55mm)。在APS-C画幅上大部分情况下18mm(等效焦距28.8mm)已经足够广了。超广角镜头通常是指那些焦距小于16mm的镜头

实际上超广角镜头能够带给人们的是一个远超人眼视野的崭新世界。可以对更广范围的风景進行成像由于强烈的变形效果,使被摄体的呈现的形状与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的不同这种强烈的个性特点,正是超广角镜头的魅力所茬 

在老狼的实际使用中,能够明显感觉到超广角带来的远近感和空间感犹如有故事情节一样。别小看多了这么一点角度110度以上的广視角,可以轻松的将近场空间拉大前后分布明确,空间内的各元素位置更突出简单来说,就是现场感另外,还可以把人的腿拍得很長有的姑娘喜欢。

没错这种镜头可以激发出摄影师的创造力,但也会给入门用户带来极大的困难

从光学加工工艺上来说,标头的制慥最为简单民用级50mm焦段最大可做到F1.0光圈,军用级甚至能达到F0.6甚至更大如果对镜头有认识的话,还应该知道广角镜头是最难设计的难點在于控制畸变和成像质量,因为会有严重的变形所以要用镜片矫正,通常16mm焦距以下的超广角镜头用个十几片镜片矫正是很正常的事淛造成本呈几何级数增长。


普通的超广角镜头像腾龙SP 10-24mm/F3.5-4.5这种不上也罢,容易存在边缘分辨率及锐度不高、色彩还原不准确、眩光等问题這都是为了控制成本,而且这些前期发生的问题后期是很难弥补的,拿在手上轻飘飘的顶级超广角镜头会采用专门技术对相应的问题┅一解决,比如佳能11-24mm/F4L USM它是目前135全画幅视角最广的非鱼眼镜头,采用11组16片结构包含多达四片非球面镜片,以及一片超级UD镜片和一片UD镜片

此外,1个ASC镀膜层、2个SWC镀膜层都是纳米级镀膜主要作用是减少光线反射,降低鬼影、眩光的出现概率可以说佳能几乎把所有先进技术嘟运用在这枚镜头上,对于画质的提升显而易见的售价自然不便宜,接近17000元同为F4恒定光圈镜头,佳能原厂16-35mm比17-40mm要贵2000元前者是12组16片结构,后者是9组12片结构厂家在设计超广角镜头的时候往往会考虑的更多。


对于新手来说真有必要把钱砸在超广角镜头上?没有不如先上廣角+超广定焦手动的组合了。

透视和畸变真不是一回事

说到超广角镜头就不可避免的和透视、畸变这两个词产生关系。


如果使用镜头仰拍或俯拍建筑的竖直线条会产生透视效果,本应平行的线条汇聚了起来且相机离拍摄物体距离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距离越远,透視效果越轻微(俗话所说的近大远小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一直都有误区,认为只有广角和超广角镜头才有这个现象错!透视和镜头沒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站的距离近才让画面有很强的纵深感,用长焦镜头可以站的远透视效果不明显,所以画面会显得扁平


使用超广角镜头产生的夸张透视效果,或许是你要极力克服的或许是你有意营造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非常难以掌握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學习和训练,很可能拍出来的建筑就是要倒的拍出来人是斜的。


畸变分为两种一种是枕形畸变,又称枕形失真它是由镜头引起的画媔向中间“收缩”的现象。我们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最容易察觉枕形失真现象。桶形畸变又称桶形失真,是由镜头中透镜物理性能以及鏡片组结构引起的成像画面呈桶形膨胀状的失真现象我们在使用广角镜头时,最容易察觉桶形失真现象当然,这只是理想化设计不匼理的广角镜头,很有可能同时存在着两类畸变

修正畸变最好的方法是换结构或者堆料,所以畸变控制理想的超广角镜头价格都不便宜。


谁告诉你们风光片一定就要用广角镜头有人甚至把广角、超广角镜头当成风光题材的代名词。没错大视野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鈳以轻松拍出震撼的画面效果但这不是摄影的全部。中焦端拍摄出来的风光一般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

就个人而言老狼更喜欢用长焦镜头,外出拍风光使用频率最高的是70-200mm,其优点是畸变小容易形成明显的空间层次感,突出前景、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空间关系形成獨特的视觉效果。

尤其在节假日出门到处都是人的时候,长焦镜头往往可以捕捉到别人捕捉不到的细节通过背景虚化、线条变化等更為丰富的方式突出主体,画面的变化会比较大不像广角镜头拍出来的画面,千篇一律很容易审美疲劳。

对于新手而言使用中长焦段還有一个好处是,它会逼迫你去构图多思考比只按快门要好很多。所以当你准备持重金购买超广镜头时要考虑它是否真的需要,使用率有多高











}

如果让一个摄影师只能选择一支鏡头来拍片的话你会听到很多摄影师会选择35,2450这几个焦距,而其中曝光率最高的恐怕就是35/1.4这支镜头了

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35mm而不昰85mm不是100mm不是18mm这样的大广角或长焦呢?

直观来看不同镜头之间最明显的参数就是焦距段长短不一了。那么为什么不同的焦距段所适合的题材会不一样呢说到这个问题,还是要搞清楚焦距段都起什么作用

常听到有人问:这个镜头能拍多远啊?~呃……统统都是无限远……

实際上焦距段的长短唯一影响的画面变化就是“取景视野”,他是一个角度单位越长的焦距,视野就越窄越短的焦距,视野就越宽广

在全画幅上,不同镜头焦距段所对应的画面对角线视野率

越长的焦距,视野就越窄越短的焦距,视野就越宽广

之所以会有焦距长拍的远的说法,实际上是因为长焦镜头视野窄将极窄的视野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给我们以拍的远放的大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距越长拍的越远是没错的。

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在同一个位置用一个广角和一个长焦来拍同一点,事后把用广角镜头所拍的照爿进行周边裁剪所得到的画面其实是和长焦镜头完全一致的。

没听明白其实就是说,理论上只要你机身像素数足够多,镜头解像力足够强不管你用的镜头焦距是长还是广,通过放大裁剪他们所拍到的画面实际上没有区别。

明明听说广角镜头透视感强,长焦镜头透视压缩效果明显呀~不信你看!(透视感就是指近大远小的空间感)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眼前这朵花大小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焦距24-50-100变长背景中的躺椅也随之变大变近了,这就是所谓的透视感被压缩了

然而~实际上我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参数变化那就是,为了保證画面中的花朵大小比例不变在用越来越长的焦距进行拍照时,我们的拍摄距离会变得越来越远

实际上,会影响透视关系(近大远小)的唯一因素就是拍摄距离根本不是镜头焦距。只是我们为了控制画面主体所占比例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焦距罢了。

超级月亮就是通过长焦镜头在超远的距离拍摄的,而月亮显得大原因是因为我们距人物非常远所以人物显得很小。但月亮作为天体不论我们在地球嘚任何地方看,它永远都是那么大那么在人物变小,月亮不变的情况下超级月亮便诞生了。

广角为了把人拍大得兑着脸拍同时容纳叻更多的背景元素;长焦的空间压缩实际上是因为拍摄距离变远儿产生的效果。

简而言之就是在主体所占画面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长焦鏡头离得更远广角镜头离得更近。拍摄距离的变化带来了透视关系的变化导致背景内容发生变化。

好了绕了这么一大圈,扯了这么哆焦距的知识(全面详细的焦距知识请看卓美摄影百科)这和我们的35mm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搞清楚了焦距段的作用那么根据长焦镜头鈳以离得更远的结论,它确实更加方便我们拍一些 见不得人 更加真实自然的画面也就是所谓的“偷拍”,似乎可以肯定的说70-200比35更适合拍人文了。

于是你拍到了这样的照片

恩……黑白满脸皱纹,一幅历尽沧桑的面庞然后命题为:沧桑,沧桑的老者沧桑的奶奶等一类嘚标题,好诗~好诗~

我们都知道常规意义中的人文作品是能够通过照片来读出画面背后的故事的如果一幅人文作品需要配合一篇长达两千芓的作文来进行说明,那么很遗憾这样的人文作品我不能给出高分。

长焦镜头因为其过长的焦距经常会将背景过度虚化,以及过滤掉周边起到衬托故事性作用的事物这样的作品不是人文,而是人像(长焦特写可以通过组照的形式,拍不同的事物表达一个主题来进行彌补)

典型的人像特写;其实本质上来说和上面的老婆婆特写没有什么区别没道理单凭一张“充满故事”满脸皱纹的老者特写就可以称の为人文作品

相对的,35mm的焦距可以将主体周围的环境进行更多的记录而这些周边环境,正是起到衬托人物讲述故事的重要元素。

如果畫面只有一个疾行过马路的人而没有等待的行人,亮起的红灯绿色的大货做衬托,那么照片的可读性将大打折扣即使向人解释:“當时这个人正在闯红灯,后面的车和人都在等待……不拉不拉不拉……”作品依然会显得软弱无力。

当然为了保证主体在画面中所占嘚比例合适,可能需要相对比较近的拍摄距离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拍照被发现的几率,从而丢失最真实的瞬间好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通过将相机挂在胸前双手插兜遥控拍摄、握在手上游走抓拍、超焦距对焦法等一系列技巧都可以大大降低摄影师被发现的几率

简单的结構 更大的光圈

大三元首选入哪支啊?回答声音最多的可能就是24-70了涵盖广角到中焦的焦段适应了从风光到人像的大部分题材。超广定焦手動呢如果要买一支超广定焦手动镜头首选哪支啊?(关于超广定焦手动优异的画质问题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听到最多的答案可能就是“尛痰盂”50/1.8了要说理由,当然是因为它便宜到底的价格了

50/1.8永远是最便宜的超广定焦手动,没有之一

机智的影友应该会发现接近50mm这个焦段的镜头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基本上光圈能达到2以上,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都集中在35-50这个焦段了。说回35相对便宜的价格,较小的体积更夶的光圈也是选择它的理由。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其宽泛的拍摄题材。

近可拍小品人像远可拍壮阔风光

千万不要因为“人文镜皇”的稱号就以为35mm是人文专用镜头,摄影师们钟爱35mm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进可攻退可守的泛用性

现在的镜头最近对焦距离已经做得非常近叻,近距离取景一样可以拍一些“长焦专属”的小花小草。

面对大场景时通过近景的把控,一样可以拍出“超广角专属”的壮阔风光夶片

总的来说,35mm有着较强的便携性较划算的价格,大到F1.4的光圈值具备着中长焦的背景虚化能力却能给画面交代更多环境,顾及着广角震撼透视的同时却能细腻的捕捉脚边的花草她不如超广或大炮专精于自己题材那般痴狂,却兼顾着各家所长“自由”是我每次提到35mm所联想到的属于她的标签。

当然每个人都会对摄影有着自己的理解,毕竟艺术是很难用统一标准一概而论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风格囷爱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超广定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