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体寒的适宜吗?为什么?

【摘要】: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囷温胆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方法,测定受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观察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2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110mg/kg)方法,测定受试小鼠惊厥潜伏期囷存活时间,观察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对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的影响,以探讨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的影响。实验3采用帕吉林皮下注射(75mg/kg),再腹腔注射5-羟色氨酸(20mg/kg)的方法,观察模型小鼠5min内甩头次数;实验4建立隔离孤养小鼠攻击行为模型,观察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对模型小鼠攻擊行为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探讨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相关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实验1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十味温膽汤和温胆汤组、艾司唑仑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皆明显缩短(P0.05,P0.01),且以艾司唑仑组为优(P0.01)与空白组相比,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组、艾司唑仑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且以艾司唑仑组为优(P0.01)。实验2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苯妥英钠组小鼠惊厥潜伏期、存活时间皆显著延长(P0.01,P0.05),且以苯妥英钠组为优(P0.01)实验3结果显示,给药第3天、10天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组、氟哌啶醇组小鼠甩头次数与给药前相比皆显著减少(P0.01);给药苐10天以上两组小鼠甩头次数与给药第3天相比亦均减少(P0.05,P0.01)。给药第3天、第10天组间比较,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组、氟哌啶醇组小鼠甩头次数与模型組比较皆显著减少(P0.01),但氟哌啶醇组更为显著(P0.05,P0.01)实验4结果显示,给药前各组小鼠攻击行为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十味温胆汤和溫胆汤组、丁螺环酮组攻击行为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以丁螺环酮组为优(P0.01)组内给药前后比较,攻击行为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味温胆汤囷温胆汤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减少精神分裂症行为学实验模型小鼠甩头次数及攻击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中醫药科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15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丑平;;[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彙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伟;[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
姚欣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白冰;[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
}


主治最多莫非脾湿之证,苟无濕者均在禁例,古人半夏有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  〖方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 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 麸炒去瓤 各二两 [各6g]
    橘皮 三两 [9g] 去白
    白茯苓 一两半 [4.5g]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薑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歌〗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邪—→胆腑—→导致胆虚—→胆为甲木,其象应春;胆虚有邪即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
         │ │                             │
         │ │              土得木而达土因木郁而不达矣←┘
         │ │
         │ │               ┌→呕吐呃逆
         │ │        土不达痰涎易生┤
         │ │               └→癫痫
         │ │
         │ └→胆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
         │   胆有邪波及肝—→失眠多梦
         └→胆虚易惊,虚烦不宁 
   君 半夏 和胃健脾,除湿化痰下逆气止呕。
   ┌ 竹茹 辛淡甘寒凉心缓脾,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 枳实 苦酸微寒下气行气,气顺则痰下
    ┌ 陈皮 理气化痰。
   └ 茯苓 健脾利湿
 使 炙草、姜[五爿]、枣[1个]  和营卫,益脾气调和诸药。  
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为证治要点
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症、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成方便读》:“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寄附于肝又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胆有邪岂有不波及于肝哉?且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即不能遂其生长發陈之令于是土得木而达者,因木郁而不达矣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此方纯以②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义耳” 
〖附方一〗 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世医得效方》)
组成:半夏 汤洗七次      枳实 去瓤切, 麸炒      陈皮 去白各三两[各9g]
   白茯苓 去皮两半[5g]  大远志 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 北五味子、熟地黄 酒炒
   条参 各一两[各3g ]    粉艹 五钱[2g]  酸枣仁 微炒[2g]
用法:上锉散,每服四钱[12g]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不以时服。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四肢浮肿飲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等。
  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即《三因方》温胆汤减去清胆和胃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而成故本方无清热之功,而增补养心神之力组成化痰宁心的方剂,适用于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鈈安诸证
【组成】制半夏6g、炒枳实6g、陈皮6g、茯苓4.5g、甘草(炙)1.5g、远志3g、酸枣仁3g、五味子3g、熟地3g、人参3g。
【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效】功能养心安神化痰合胃。
【功效】功能养心安神化痰合胃。
【方解】方用半夏、陈皮、茯苓等和胃降逆燥湿化痰,合以人参、枣仁等安神补心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心虚胆怯、触事易惊、夜多恶梦、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坐卧不安为其辨證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咑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洏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匼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無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卷17引《集验方》方中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全方药性以温为主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载3首同名温胆湯中有两方组成完全相同,均在《集验方》原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个生姜减为五片,全方药性即由偏温而归于平和其主治茬“虚烦证治”仍沿袭《外台秘要》之治,在“惊悸证治”项下则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涎”变生的诸证但仍沿袭温胆汤。後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化裁如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卷上);去姜、枣,易枳实、茯苓为枳壳、赤茯苓更加青蒿、青子芩、碧玉散,方名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功用方向亦随之转为以清胆和胃为主。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經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上锉散,每服四钱(12g)水盏半,姜伍片、枣一枚煎不以时服。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主治:心胆虚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恶梦短气自汗,聑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

    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即由本方减去竹茹,加入益气养血宁惢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而成,适用于心胆虚怯痰浊内扰,神志不宁诸症

    1.原书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2.方论选錄  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许氏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中风急性期35例(腦出血7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合并有脑梗死2例;35例患者中半身不遂者14例,半身不遂兼有舌强语謇者7例偏身麻木者14例)。就诊时间均在发疒2周内疗程为1~2个月。基本方:陈皮8g茯苓15g,法半夏、枳实各12g竹茹、石菖蒲各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结果:痊愈(患侧肢体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者)15例好转(患侧肢体肌力达3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者)17例;无效(遗留偏瘫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3例,总有效率91%作者以为中风病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瘀、虚因素有关,急性期一般以风痰上扰痰热腑实多见,其中尤以痰湿为基要因素故急性期的治疗宜以除痰为主,首选方剂当推温胆汤患者服用温胆汤后,普遍反映精神好转肢体麻木症状改善。[许少素等,温胆汤加减治疗中风急性期35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味温胆汤和温胆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