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植物和三七是一种植物吗

田七,原名三七,因与人参同属五加科,故又名人参三七。
  田七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药材,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新、消肿定痛的显著功能,熟用有活血、补血、强壮补虚之效益。人们对此早已有所认识。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果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有记述,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前期的药学菱《本草纲目拾遗》进一步称道:“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蜚声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田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田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系野生,现已驯化家种,基根、茎、叶花均可入药。通常所讲的田七,是指田七植物的干燥根。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药相关信息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田七的认识逐步加深,发现人参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和补养物质四环三萜皂甙,田七不仅同样含有,而且比人参更高;田七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有调节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肌工作负担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田七在治疗由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中有满意的疗效,对降低胆固醇...
田七,原名三七,因与人参同属五加科,故又名人参三七。
  田七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药材,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新、消肿定痛的显著功能,熟用有活血、补血、强壮补虚之效益。人们对此早已有所认识。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果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有记述,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前期的药学菱《本草纲目拾遗》进一步称道:“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蜚声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田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田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系野生,现已驯化家种,基根、茎、叶花均可入药。通常所讲的田七,是指田七植物的干燥根。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药相关信息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田七的认识逐步加深,发现人参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和补养物质四环三萜皂甙,田七不仅同样含有,而且比人参更高;田七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有调节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肌工作负担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田七在治疗由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中有满意的疗效,对降低胆固醇及血脂的功能也很显著。因而,田七开拓出新的用途,成为中药材中引人注目的一颗闪光的明珠,除作为医治跌打血症的传统名药外,还日益广泛地用作防治心血管疾病和强身健体的滋补保健品。
  田七分春、秋两季采收,以“春七”品质为佳,个大、体重、色好、坚实而不空泡。通常是切片、碾粉后服用。供应国内外的田七,既有田七头,又有方便服用的生、熟田七粉,田七片,田七丹参茶,田七鸡精等多种田七制品。用田七花加工的田七花精,则是清凉消暑的良好保健饮料。服用田七,如能与肉、鸡煲汤,其效倍增。“田七汽锅鸡”就是云南脍炙人口的传统滋补名菜,食后有养气补虚之益,不仅省内老幼皆知,而且远传至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一带。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
,田七功效甚多,吃一些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相关信息,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熟田七的制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乾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乾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黄色,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两种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补气、活血、补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炖鸡,是妇女产后服食的上佳补品。在广西的名菜谱上,这叫「田七炖鸡」。用熟田七配以北芪、党参、杞子、杜仲等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补酒」,早晚适量饮用能补血补气,舒筋活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是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制成的「田七牙膏」对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田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强的,传说有一屠工杀猪得一大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田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田七粉撒落於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届间鉴别田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用试验,能化为血水的是真田七,否则是假田七。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三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级以每市斤有多少头(个)为准。如四十头,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个,六十头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个,百二头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个;民间分级则没有这麼严,百二头,一般指每市斤不超过一百三十个,八十头指每市斤不超过八十五个。总之,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二十头、四十头的田七一般要种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田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来后,洗净剪下须根(须根晒乾也可入药),置阳光下曝晒,边晒边搓,直至根块全部乾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迹为止。如加工到最后阶段,换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圆整。如遇阴雨天气,则用炭火烤乾,火力以摄氏三十至三十五度为宜,也要经常翻动,边烤边搓,中间不能停火,以免温度降低,出现「回汗」现象。大量的田七贮存要放置乾燥、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或虫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长期存用。
功效:止血,活血,补血,保护心肌,抗冠心病,保护脑组织,对消化系统好,提高记忆力(增智),镇痛,镇静,肝脏代谢,抑制肝肿瘤细胞,保肝,降血脂,抗肿瘤,降血糖,抗...
人体因自身因素不同而差异很大,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身体素质是完全一样的。服用一些药物也是一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而且人体的承受能力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规定的限度就...
每克大约0.7元田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
  田七又名“三七”,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为我国人民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生理特性/三七
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3、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主产于云南文山、砚山、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广西田阳、靖西、德保。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山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入药部位/三七
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
炮制方法/三七
1、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2、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3、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出油,研细粉。4、三七片: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基本介绍/三七
三七特征三七属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长环境: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本品属于含糖类,受潮易发霉、虫蛀,但干燥货品耐储存,最长可达十年之久。三七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有极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七不能连种,栽种过三七的土地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够再次种植。
形态特征/三七
三七三七(田七),多年生草本,高达30-8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性状鉴别根呈类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至棕黑色,具蜡样光泽,顶部有根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断续的纵皱及支根断痕。体重,质坚实,击啐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脂道斑点,中心微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凉而后回甜。以体重,质坚,饱满,表面光滑、断面色灰绿或绿者为佳。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水浴温浸30min,滤过。①取滤液1ml。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检查甾类)。②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1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取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ml密寒,振摇10min,放置2h,离心,取上清液,加正丁醇饱和的水3倍量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甙Rb1、Rg1,及三七皂甙R1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已酯-甲醇-水(15:40:22:10)10℃烘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灯下,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栽培技术/三七
本变种仅有栽培的,迄今未发现野生的。在播种后不移植的情况下,其根状茎在初生二、三年内是直生的,此后即显着倾斜生长(不是移栽时人工横置)。生长年数较久的根状茎,其自然位置如何,虽迄今尚不了解,但根据其4年生即在土中斜生的情况推测,有与本种中其他变种同样是横生的可能性。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种子繁殖三七育苗移栽。选用3~4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在10~11月果实成熟呈紫红色时采收,于11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播种前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浸种消毒10min,或用代森锌200~300倍液消毒15min,按行株距5cm×6cm点播,每穴放种子1颗,复土1.5cm,后用稻草复盖保湿,每1h㎡播105万万颗。幼苗生长1年,于12月至翌年1月移栽。移栽前幼苗(称子条)同样需要消毒,消毒方法与种子相同。将子条大小分级,按行株距15cm×18cm开沟,深3~5cm,将子条芽头向下倾斜20度栽下,盖土3cm左右,后盖稻草,每hm2用种苗22.5万~30万株。基肥用厩肥和草木灰,并拦入磷肥、饼肥等地。田间管理种植前搭平顶式高1.5~7m的荫棚,棚的四财设围篱,早春光弱低温,荫棚透光度60%~70%,4月上旬气温上升,透光度以50%为宜。出苗初期在畦面上撒施草木灰2~3次,每次每1h㎡375~750kg,4~5月每月追施粪灰混合肥1次,每1h㎡kg,3~4年生的三七,在6~8月孕蕾开花期应追施混合肥2~3次,每1h㎡kg,另加磷肥375kg左右。注意防涝抗旱,经常保持湿润。不留种的三七于6月上旬花苔抽出2~3cm时摘除。病虫防治黄锈病,喷波美0.2度石硫合剂或粉宁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喷1:1: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800~1000倍液。白灰病,喷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疫病,发病前喷1: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此外,还有立枯病、黑斑病、短须螨、桃蚜、蜂蝓、地老黄牛虎、鼠害等。
中药属性/三七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块根,其花亦入药。性味归经甘微苦,温。⑴《纲目》:甘微苦,温,无毒。⑵《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肝、胃、大肠经。⑴《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⑵《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⑶《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禁/宜人群⑴《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⑵《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⑶首先对三七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三七粉,但对三七过敏的人很少。⑷不可过量,用于日常保健,每天3~5克三七粉,用温水分2次送服。⑸10岁以下儿童不宜长期服用三七粉,三七粉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0岁以下儿童自身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期服用可能会影响自身免疫力的发育。⑹孕期不宜服用三七粉,这和不能服用很多西药同理。⑺服用三七时忌食虾类。炮制方法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地理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相关配伍/三七
1、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2、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
用法用量/三七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三七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②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④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⑤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⑥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⑨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⑾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⑿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服。⒀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⒁妇女血崩。治法同上。⒂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⒃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⒄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保健功能/三七
三七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8.延缓衰老;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三七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三七花又叫田七花、金不换花、参三七花、山漆花、血参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疳含量最高的部分,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平肝、降压之功效,适用于头昏、目眩、耳鸣、高血压和急性咽喉炎等症,另可泡茶、炒肉、煲汤等。《本草纲目拾遗》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药膳应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选用对症的中药、食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明了不同食用者的病变所在,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药膳,才能达到目的。在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时候还应注意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三七药膳。1.血虚或血热出血者禁用。2.对三七过敏者禁用。3.三七属珍贵药材,所以伪品较多,购买时要注意鉴别。4.民间称"三七"或土"三七"的草药较多,如菊科植物菊三七,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等,不可与正品三七相混。
行业发展/三七
中药材行业有句话:“涨三年、跌三年、涨涨跌跌又三年。”在这涨跌的过程中,是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不断磨合的过程,也是游资囤货、出货的过程。在经历了价格的暴涨之后,2014年三七的价格出现了腰斩。日,三七,市场新货来货量较大,近期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滑,现120头在130元/公斤-140元/公斤之间,60头的180元/公斤-190元/公斤,该品目前各产地、市场货源充足,商家购货不积极,后期行情仍难以乐观。根据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三七价格指数从日的824点下滑至今年10月9日的248.84点,下滑比例达69%。三七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三七的价格走势和种植市场有关。2009年,三七价格一度暴涨,在2009年年底、2010年年初,即使是低等货三七一度达到了500元/公斤。此后,为了平复上涨的药材价格,发改委介入其中,给予种植三七的农户以补贴,价格稳步回落。意料之外的是,此后三七价格又重新回到上涨通道。据了解,2012年1月份大约是350元/公斤,3月份市场价格再次启动,从420元/公斤一路上涨,2013年涨到800元/公斤的历史高价。在2009年价格大涨之后,部分地区纷纷扩大三七的种植。据媒体报道2013年,三七主产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的是30万亩,比2012年的15万亩增长一倍,创下历史新高。在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三七的产量也开始暴增。2009年,三七市场的供应量约为2000吨。2010年,该值升至3500吨。2011年,该值升至5000吨。2012年,该值达到6000吨以上。2013年,该值达到10000吨。2014年,据市场人士预测,三七产量将超过20000吨。而这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临床应用/三七
治疗心绞痛每次口服o.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16例以心绞痛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除1例心绞痛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药数天无效而停药外,其余15例止痛疗效均满意。有4例原需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三七后即可停服;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3例服药后心率转缓;4例心电图轻度好转。实验结果证明,三七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又有降低动脉压及略减心率的作用,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上述作用,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缓和心肌需氧与供氧不足之间的矛盾,因而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利因素。又据少数病例观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食前服,连续1月,对降低血脂及胆甾醇有一定效果。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药后觉精力旺盛,临床症状亦有所减轻。经血常规检查,血象无明显变化,对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治疗咯血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病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1次量为50~600毫升不等。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其中完全止血者8例,有2例于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1例产生副作用。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分,日服3次,开水送服。共治8例,治愈7例。一般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全愈。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治疗眼出血三七应用1%三七液点眼,每日2~6次。或先用0.5%狄卡因点眼,再加少量2%普鲁卡因于1%三七液内,一同注入结膜下,每次0.1~0.3毫升,每日1次。观察12例外伤后或眼内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下)在1~2天内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上,不超过瞳孔中间线)在3~4天内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过中间线一直到前房全积血)多在第6天左右被吸收。最严重的全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内吸收。应用上述溶液,不论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均无不良反应。
各家论述/三七
《纲目》:三七又叫田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180个词条
中药分类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12次
参与编辑人数:19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4:1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七植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