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色类似伊蚊咬的包图片的蚊子咬了七八个包 会得登革热等传染病吗

嗡嗡嗡……最凶残花蚊子大量进军温州,最易传播登革热
入夏以来,不少市民家中开始上演灭蚊大战。今天,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据温州4月份蚊虫密度监测情况显示,天气转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大量增加,布雷图指数已大于5。这个数据说明,今夏温州白纹伊蚊密度较大,据悉,白纹伊蚊不仅是蚊子家族中最凶,还是登革热病毒传播的“飞翔机”。
监测显示温州白纹伊蚊密度较大
这两天,市民小赵甚是烦恼,自从上周被蚊子叮咬后,四肢出现了风团样“包包”,强烈地瘙痒,一周不见好转。医生告之,由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病是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疾病。而且蚊子叮咬一般会有三种皮肤反应,一是红肿、瘙痒;二是红肿瘙痒面积扩大,延伸至其他部位;三是出现起泡的症状。皮肤科最常见的患者,就是第二种,叮咬后诱发丘疹性荨麻疹,全身皮肤表面异常瘙痒,甚至挠破。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温州蚊子约有几十种,根据目前监测到的情况,市区主要活跃着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这四种蚊子,最常见的是前两种。
根据温州4月份蚊虫密度监测情况显示,天气转热,白纹伊蚊大量增加,布雷图指数已大于5。这个数据说明,今夏温州白纹伊蚊密度较大。
除此之外,最近市疾控中心在东南沿海的蚊子中监测到无形体、埃立克体、新埃立克体、立克次体,除成蚊中监测到这些细菌外,还从卵、幼虫、蛹中发现立克次体类细菌的存在。
林献丹表示,这些结果意味着立克次体类细菌在自然界的蚊中广泛存在,并经卵垂直传播。
花蚊子凶残会传播登革热
“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在市民家中较为常见,这两种蚊子多在夜里出没。”林献丹介绍,淡色库蚊是白天休息,晚上吸血,是斑氏丝虫及乙脑的传播媒介之一;中华按蚊原本分布在城郊,后来慢慢闯入城区,身体细长,主要喜欢吸食家畜的血液,是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而分布在户外山区、花园草丛中的白纹伊蚊,身上带有白色斑点或者花纹,外表“美丽”,却比一般的蚊子要毒许多,有时隔着短裤都能咬你一口,而且被咬的地方常常会鼓起一个大包,一痒就是好几天。
除了咬得比其他蚊子狠,白纹伊蚊的危害也多。
“白纹伊蚊最易传播登革热,如果白纹伊蚊密度变大,疫情风险就大大增加。”林献丹介绍,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烧、皮疹、肌肉酸痛和关节痛,延误治疗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严重的可能会致死。如果这种蚊子咬了登革热病人,再叮咬其他人,有可能就会感染登革热。
疾控专家表示,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人工容器,如各类缸、罐、坛等雨后积水中,同时家庭、办公场所养殖的水培植物的花瓶等也极其容易孳生白纹伊蚊。预防登革热传播,防蚊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是关键,需经常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等可能存在的积水容器,发现积水容器,及时倒掉,不容易倒的容器,建议加盖放置;养殖水培植物,要经常换水,防止蚊虫孳生。
同时,市民在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旅行时,应选择卫生环境好的旅馆入住,睡觉挂蚊帐,外出穿长袖,涂抹蚊虫趋避剂,防止蚊虫叮咬。登革热典型表现为高热、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极度疲乏、出现皮疹等。旅行后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向医务人员提供外出旅行史信息。
招蚊子跟血型无关,七类人较易招蚊子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抱怨自己的血型特招蚊子。
“孕妇、体温高的人、呼吸频率较快的人、容易出汗的人、血糖偏高的人、儿童、爱喝啤酒的人等七类人群比较容易招蚊子。”市中医院医生表示,招不招蚊子咬,和其血型并无关系,而是由人体所散发出来的热量、二氧化碳以及汗腺所分泌汗渍的气味所决定。至于被蚊子咬了之后包的大小,则与人体的病态反应以及蚊子的种类有关。
记者还了解到,孕妇驱蚊不能用驱蚊液、蚊香等化学驱蚊,尽量不用风油精、清凉油等,因其成分里含有冰片,可能造成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
对此,市中医院医生教市民自制香囊驱蚊包来驱赶蚊子,采购艾叶、藿香、丁香、白芷、金银花、石菖蒲、薄荷、紫苏叶等中药后,将草药放入磨粉机磨成药粉,然后装入无纺布药粉袋,扎紧即可使用。
延伸阅读↓↓↓
①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也要罚!下月起温州严查这两类交通违法,400个高清摄像头盯着你②S1线开始铺轨!设21个站点!时速120公里!明年建成试运营!③重磅!12月1日起,浙江4层以上新建住宅强制装电梯④40岁以上温州人近三成属中风高危人群,8项“指标”测测你的风险等级⑤插河、上屋、挂树……温州离奇车祸TOP8,更奇葩的是其中有一起还入选了“全球十大”
温商全媒体记者 李杨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登革热北上?危害不容小觑 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中新网
登革热北上?危害不容小觑 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
&&&&前两天,一位朋友来电话说,自己刚刚从菲律宾回来就发烧了,还有乏力、肌肉骨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全身皮肤发红。我问他,是不是在菲律宾时被蚊子咬过?他回答说,是。我建议他去医院就诊,查一下血常规、登革热抗体。
&&&&结果出来,提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登革病毒阳性。看来,登革热的诊断没有问题。赶紧住院隔离治疗吧,我告诉他。&&&&其实,典型登革热除了以上症状,还可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会出现皮疹及不同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轻型登革热病人症状轻,主要表现为低热,一般无皮疹及出血,因症状轻微,常被忽视。而重型登革热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有些病例可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中枢性呼吸衰竭,重型患者少见,但病死率高。&&&&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北京又将迎来连续的下雨天,而雨季是伊蚊大量孳生繁殖的季节。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伊蚊喜欢白天活动,所以,预防登革热尤其要提防白天咬人的蚊子。&&&&这种蚊子喜欢将卵产在不清洁的缸罐、花瓶、废弃轮胎、竹节、石洞等小积水中,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都是伊蚊理想的产卵、孵化场所,因此倾倒积水是一个很好的防蚊措施。&&&&“200”多岁的登革热 “返老还童”&&&&说起登革热,这个病既古老又新鲜。&&&&说它古老,是因为这个病已有200多年历史。说它新鲜,是因为,这个病经过多年沉寂后,近十几年又开始活跃起来。&&&&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约40%的人口处在登革热感染的危险中,每年大概有5000万-1亿的登革热感染病例。在1970年代以前,全球仅有9个国家有登革热病例报告,但如今已经波及包括非洲、美洲、中东、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病例报告数量最多的地区。如这三个地区于2008年超过120万例、2010年超过230万例,而且近几年病例数还在持续增长。2013年仅在美洲就报告了235万例,其中37687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还报告说,每年大概有50万登革热病例需要住院治疗,其中约2.5%的病例会死亡。&&&&登革热不断扩张“地盘”&&&&不仅登革热病例在不断增加,流行地区在不断扩张,暴发流行也不时发生。而且,波及之前未曾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如欧洲的法国、克罗地亚、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以前,在未曾发生过登革热的地区,即便发生一些病例,通常称之为“输入性病例”。这几乎是传染病界对这个现象的通行解释。&&&&之前,大家还认为登革热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传染病,即便温带地区有了输入性病例,也不会造成本土的传播。这是基于专门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不会在温带地区生存和繁殖,而人和人之间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然而,随着交通的便捷,蚊子也开始不分地区,四处输入,于是,“输入性病例”很快也变成“本土病例”。不但在欧洲、北美地区的输入性病例之后造成了本土传播,中国内陆也曾发生因输入性病例造成本土传播而且暴发流行的案例。&&&&超级“小强”――伊蚊&&&&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热期内均有传染性。但患者直接不会传播病毒,必须通过一种叫伊蚊的蚊子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才能造成感染。&&&&伊蚊分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是,由于伊蚊的分布开始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登革热也就不再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埃及伊蚊仅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而白纹伊蚊分布较广,活动季节长,对我国大部分登革热疾病流行区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通过对白纹伊蚊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的研究发现,近年来,白纹伊蚊已从起源地亚洲扩散至全球70多个国家,成为过去20年间全球扩散速度最快的100种物种之一。白纹伊蚊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北至辽宁省,南至海南省,西至西藏自治区,其分界线从辽宁一路向西,穿过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省,到达四川省,再折向西南至西藏南部,在该分界线以南的地区均有白纹伊蚊分布,其中北纬30°以南地区该蚊密度更高。作为传染源,它的扩散增加了相关疾病传播的风险。白纹伊蚊除了传播登革热外,还可传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早些年,人们认为白纹伊蚊大多存在于树洞、叶脉或者人工轮胎、花盆中,但近些年发现,白纹伊蚊大量存在于孳生于房屋内外的浅水及积水中,如水瓶、花盆、轮胎当中。&&&&预防伊蚊就是预防登革热&&&&进入6月,我国广州已经出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跟往年一样,广东、海南等地进入登革热防控状态。因此,如果发病前半个月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或本地有登革热病人,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者,应怀疑得了登革热。&&&&疑似登革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预防登革热重点在于灭蚊和防蚊,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开展环境整治,清除杂草,消除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对蚊子较多的竹林、树林、垃圾站等场所喷洒杀虫剂,室内灭蚊应喷洒对人无毒的杀虫剂。&&&&家中使用加盖垃圾桶;室内尽量避免养殖水生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应清洗换水一次,花盆底部不要留有积水。&&&&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室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可在暴露的皮肤处喷洒驱虫剂。最好在衣服上也喷上驱虫剂。&&&&避免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装置蚊帐防蚊。文/蒋荣猛(北京地坛医院)
【编辑:陈薇伊】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马来西亚计划利用基因改造过的蚊子抗击登革热
&&&&马来西亚今年已有35人死于登革热
&&&&新华网吉隆坡4月28日电(记者
李雯)马来西亚和英国科学家日前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培育出一种不能繁殖后代的伊蚊。马来西亚科学家计划将这种蚊子投放到该国首都吉隆坡附近的吉胆岛上,以抗击当地的登革热。
&&&&马来西亚媒体28日报道,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伊蚊。这种蚊子呈黑色,腿部有明显的白色纹路。马来西亚医学研究所科学家与英国牛津大学下属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对雄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雌伊蚊与这种基因改造过的雄伊蚊交配后无法产生后代。科学家希望借此达到消灭伊蚊并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效果。
&&&&由于吉胆岛伊蚊众多,科学家计划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把数百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伊蚊投放到该岛。预计这项实验将历时一年多,随后科学家将评估用这种办法抗击登革热的效果。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廖中莱指出,这项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如果成功,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伊蚊将会被投放到马来西亚登革热高发地区。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热带传染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烧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来源:新华网)
isBig5 = 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big5') != -1;
if (isBig5)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
版权所有 中华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位置:&&&&&&&&&&&&
我国登革热主要由什么蚊子传播?这些蚊子分布在哪些地区?
时间: &&字体: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二者体色都为黑色,被称为“花蚊子”。&  埃及伊蚊广布全球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区域和台湾南部,尽管其分布局限,但其对登革病毒的传播能力强,需要重点控制。主要孳生于室内,为家栖蚊种。体色黑,背部有镰刀形的银白斑纹左右各一个。幼虫主要孳生在周围或室内的容器积水中,尤其是在室内饮用贮水缸中、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等;雌蚊主要吸食人血。埃及伊蚊白天吸血,且通常近黄昏和早晨各有一刺叮高峰。&&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疫情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中国,南起,北至南部,西至都有记载。雌蚊是凶猛的吸血者,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们骚扰很大。主要孳生于室外,为半家栖蚊种,背部中间有一白色竖条,属黑色蚊虫。幼虫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也见于菠萝等植物的叶腋。雌蚊主要在和黄昏刺吸人和动物的血液,通常是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各有一刺叮高峰。&&&&&&&&&&&&&&&&&&&&&&&&&&&&&&&&&&&&&&&&&&&&&&&&&&&&&&&&&&&&&&&&&&&&&&&&&&&&&&&&&&&&&&&&&&&&& &&埃及伊蚊&&&&&&&&&&&&&&&&&&&&&&&&&&&&&&&&&&&&&&&&&&&&&&&&&&&&&&&&&&&&&&&&&&&&&&&&&&&&&&&&&&&&&&&&&&&&& & 白纹伊蚊&
&&公众互动
&&联系我们
&健康咨询电话:12320
&行政值班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蚊咬的包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