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法忍是什么意思兑是啥意思?

查看: 3644|回复: 15
“无生忍”是啥意思?
在线时间107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我是新人,在有关楞严咒功德中有这句话: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请教各位师兄,其中的“无生忍”是啥意思?
赞叹持楞严咒,师兄有木有参加论坛的楞严共.
在线时间48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佛教辞典在线,这个可帮到你查佛教佛经里的名相。
很好很实用,可以减少去百度搜索的几率。
在线时间48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无生忍】
 (术语)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也。
仁王经说五忍,此为第四。或为初地之证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
智度论五十曰:‘无生忍法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同八十六曰:‘乃至作佛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
大乘义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
仁王经良贲疏曰:‘言无生者,谓即真理。智证真理,名无生忍。’
楞严经长水疏一下曰:‘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
同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
大乘义章十二曰:‘如龙树说,初地已上亦得无生。若依仁王及与地经,无生在七八九地。’
天台观经疏曰:‘无生忍是初地初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在线时间48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赞叹持楞严咒,师兄有木有参加论坛的楞严共修呢
在线时间107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本帖最后由 生命之树 于
20:31 编辑
茶茶一抹 发表于
赞叹持楞严咒,师兄有木有参加论坛的楞严共修呢 ...
谢谢茶茶版主。我每天只能持一或二遍咒,楞严经还没看过,怕拖后腿呢。
在线时间48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生命之树 发表于
谢谢茶茶版主。我每天只能持一或二遍,怕拖后腿呢。
嗯有机缘还是读诵一下全部经文。这部佛经非常殊胜难值,尤其针对末法的现象世尊有很多预言都应验了。
看下共修的规则,
二 共修加入条件:
1 共修《大佛顶首楞严经》。二个月内读诵至少全经一遍或四种清净明诲章30遍,并发愿读诵至少10遍楞严咒!
在线时间107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茶茶一抹 发表于
嗯有机缘还是读诵一下全部经文。这部佛经非常殊胜难值,尤其针对末法的现象世尊有很多预言都应验了。
我想我会读诵这部经文的。谢谢茶茶。
在线时间48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生命之树 发表于
我想我会读诵这部经文的。谢谢茶茶。
{:soso_e160:}加油吖
在线时间12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线时间128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观自在菩萨
在线时间186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
在线时间485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在线时间212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观自在菩萨
在线时间236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在线时间220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药师佛
在线时间102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无生忍又叫无生法忍!!七、八、九地菩萨才能证得!!无生法忍分三个等级,上品为九地菩萨、中品为八地菩萨、下品为七地菩萨!!而寂灭忍上品为佛、中品为等觉菩萨、下品为十地菩萨!!
Medal No.1
Powered by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了了为何不了,生生为何无生的意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和寓意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再谈了,始议生成都文殊院大殿前有一名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这使我想起去年曾以《法趣精,了义 深》为题写的一篇短文,那是对西蜀宝光寺一联而发,此联是∶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联中的四个“了”字就使我思绪万千,而文殊院这一联有五个“了”字,初读时真叫人不知如何得“了”.那一联谈的“天下事”,法界宽广,横劈宇宙,纵贯古今,而这一联专指人的行为,“见”,“做”,“放”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既然“天下事”已了,普通事还有什么不能了呢?仔细一思量,又觉得“天下事”容易了,普通事反而更难了.记得禅史公案中有一则故事:坦山和尚与一个小和尚正在赶路,遇一小河,河畔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正愁过不了河,坦山就把那个女子抱了过去.走了半天,小和尚向坦山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还去抱那女子?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她吗?坦山“见”,“做”,“放”之后,当下即“了”,无求无虑,无牵无挂,小和尚却“抱”了半天还不“放”.我们普通人办事,不也是前思后想,东顾西盼吗?一点小事了不掉,往往变成一个沉重包袱,越背越重.大千世界,无穷色相,依缘而生,缘去则了.我们用凡眼观世界.总觉得了犹未了,有时事情本来已了,内心却不愿了,心有执着,堕入烦恼.若要成佛,不仅要了,更要了了,即连了也了断,方能得大自在.何谓自在?人们如果能认识本心,“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自性清净,得到解脱,即是自在.自在有三:一是在任何环境中不为声色所诱的随处自在,二是在异类中不同流合污的随类自在,三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执着自我而追求觉性的尊贵自在.凡人若得自在,就是已经觉悟,若已觉悟,即得智慧.佛教所谓的智慧,又叫般若,梵文“prajna”的音译,全称“般若波罗密”,意为“智度”,亦通过智慧到达涅槃之彼岸.这不是通常人们理解的认识和驾驭客观世界的智力和能力,而是对虚幻不实的世俗世界彻底否定,超越世俗认识,把握真如.既然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此有固彼有,此生故彼生“(《杂阿含经》卷十二),故说“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那么,为什么“还是无生”呢?《大智度论》序言一开头就谓“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龙树也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里,“生”和“无生”是否矛盾呢?生,是指事物的产生和形成.佛教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即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因而互为因果,由于有“缘”,所以能“生”(起),“此于诸法能起名生”(《俱舍论》卷五),缘起说是佛教一切理论的基石.但佛教还得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世间的生灭现象是真 实的吗?回答是否定的.从空间上看,虽然 事物在空间上排成因果之链,但任何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体,都没有真正的自性,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已不是原来的事物,即事物本身就不真实,是人的妄见分别的产物,只是一些假借的概念(假名)而己.从时间上看,因前有因,果后有果,遍于过去、现在、将来,无始无终.由于一切现象都是非真实的存在,没有实有自性,所以是无生,或不生.任何事物都有空性,“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虽“缘起”,却“性空”,证得“缘起性空”,即证得涅槃,见“实相”,得“真如”.《仁王经》中谓“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亦此义.无生,又称无生法,达到对无生的认识,即得无生忍(忍——对真理的认可),“无生忍法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大智度论》),证得无生忍法,智慧显现,了差别,了善恶,了凡圣,了真假,了是非,直到了生死,整个宇宙都在一望之中而无对立,心灵达到绝对的静穆,绝对的安祥,绝对的自由.回想人世问,由于种种恩怨不能了,带来处处烦恼,引出样样是非,夺走多少良辰美景,误了多少灿烂前程.不明了了,难舍生生,都由贪、嗔、痴而起,到头来贤哲悲吟,硬汉垂头,无赖傻乐,盗贼承欢,谱成了人间辛酸的历史.读此佳联;顿觉一席清凉,愿众生到此,“莫慌忙磕了头去”,也谈“了”,也议“生”,重新品尝世味,也许其中的酸甜苦辣,使大家都能悟出点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明明已经结束的为何却没完没了,这一世又一世的延续为何总了无生趣
执着放不下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根一点是无生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