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是谁到唐末杨辂隔多少代?

格式:DOC ? 页数:57页 ? 上传日期: 10:57:05 ? 浏览次数:13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东汉杨震是谁至唐末杨辂世系图

資料来源于清光绪廿五年(1899)《忠节杨氏总谱》和明代进士杨必进《原始》

值得说明的是,自东汉太尉杨震是谁开始杨氏家族是“四卋三公”。所谓“四世三公”是指四代人相继做过司马、司空、司徒或者是太尉,当时都是朝廷的高官具体如下:杨震是谁(?——124)汉安帝时为太尉、司徒;儿子杨秉(92——165),汉桓帝时为太尉;杨赐(——185),汉灵帝时为司徒、太尉;杨彪(142——225)汉献帝时為太尉。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明代解缙在研究《萧氏家谱》与《庐陵杨氏宗谱》后并实地查看萧文元墓碑后,对杨存、杨士奇提出了异议《庐陵杨氏宗谱》中描述的杨辂处于唐末,不可能是处于浨代时期的杨文友之子有可能杨辂与杨文友五世祖杨承休非兄弟,即父子关系但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个关系,因此留下了悬念

    自解缙提出这个异议后,杨辂父亲之说也就有了几种说法。主要的说法为杨归厚子但未能见到杨辂为归厚子的研究文章和依据,对此通过夶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杨辂、杨归厚的生平以及查证杨辂与杨归厚父子关系的依据如下:

一、《庐陵谱》、《萧氏族谱》中记载的杨輅

杨氏本姬姓也,周宣王之子尚父封为杨侯,晋叔向食采杨氏县因邑故曰杨,其地在平阳后子孙徙居华阴。生杨章生欤欤生硕,臸汉太尉杨震是谁族益盛、历代迁徙不常五代时生承休,奉使吴越杨行密作乱不得归弘农,遂家于江南自章至休凡三十八代而生文伖,文友生辂仕江南李氏,始迁庐陵今为杨氏六代祖辂,生二子:曰锐、曰鋋......   ”承休为38代生文友、文友生辂。

    从这里可以看出描述嘚是承休因杨行密作乱奉使吴越不得归弘农,遂居江南这个记载跟杨承休后裔的浙院谱记载完全一致,是可信的辂仕江南李氏(唐奣宗李氏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933年)在位)

杨万里记载(1199年)“   奉之后八世孙结其间六世佚名,今乃有其名者五蓋本之吕夏卿大同谱也。然古之书传杨姓偏傍皆从木而或者见子云传之无点杨,遂以子云之姓为抑扬之扬初亦信之及观德祖答曹子建書曰: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则雄与修果异其姓乎本朝欧阳文忠公志杨大雅之墓曰:九世祖隐朝生燕客,燕客生宁宁生虞卿,虞卿生堪何其自相异也。及考之宋文景公作虞卿传云:虞卿之父曰宁子曰堪,乃与表合盖志误也今从表与传旧谱云严之曾孙辂,仕江南李氏為虞部侍郎按唐百官志无此官,或者偏方创为此官名乎不然则传者误也。辂之二子锐、鋋居庐陵城中其居杨庄者自锐徙也,今延安延规之子孙其后也居湴塘者自鋋徙也,今延宗延邦之子孙其后也”

    旧谱中记载有严、郁、覃、文友四代人。不知道是否是杨存所修家譜而且旧谱中有虞部侍郎官位,万里提出了疑问

杨士奇记载(1408年)“  .........承修当唐昭宗是时为刑部员外郎,天祐初奉命使吴越长子岩从荇,见中原大乱吴越颇安,岩遂家钱塘不复归承休生岩,岩生郁郁生蟫,归宋太祖更名覃,宋史有传覃生文友,文友生辂辂來句庐陵郡中,遂为庐陵杨氏始祖也庐陵府君二子,锐徙吉水杨家庄铤徙吉水湴塘。”

这里认为杨辂是宋代人

萧氏家谱记载杨辂  《敦本堂萧氏族谱》记载“旧谱云月轩为武宁令兼知镇事元配韩氏续配解氏夫妻具葬渔衡乡,子三昶、景、昇武筱老谱作昇、昶、景。按咁溪谱云萧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生由太祖儉留寓长沙,遇兵变转吴西泰和县圳上其舅侍郎杨公辂知吉州因徙居庐陵县膏泽乡后,上书吳王杨行密为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吴太和辛卯卒,葬吉水星潭将军山配周氏续配韩氏、解氏”。

    杨辂仕吴杨、知吉州跟杨氏谱无异

    《萧氏谱》记载杨辂妹妹杨氏 “萧文元。唐礼部尚书生于唐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卒于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终年97岁,葬吉安大塘妣杨氏,生于唐敬宗宝历三年丁未(公元827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终年93岁葬吉安大塘。生二子: 萧霖、萧霁”

    记载了杨辂妹妹的生卒,为杨辂生卒提供了比对条件

    从上述记载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杨辂是因为杨行密作乱后止于吴越也就是出仕出唐末,卒于五代(按唐末杨行密动乱算,应该是885年起;如果按南北分裂局面形成应该指897年前后;如果讲到五代之乱那么应该从907年(按五代十国年表)算起。仕江南李氏(926-933))

二、文献中记载的杨归厚

1、刘禹锡诗文中的杨归厚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生于苏州嘉兴县嘉禾驿后。洎790年北游长安后登进士第。又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又登宏辞科与归厚相识。写有许多与杨归厚有关的诗文《寄唐州杨八归厚》、《祭虢州杨庶子文》、《寄杨八寿州》,《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酬杨侍郎凭见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寄杨虢州与之旧姻》、《管城新驿记》等等诗文。

    诗文中明确记载了杨归厚与刘禹锡为亲家、而且还是旧姻清晰看到了归厚的仕宦情况,尤其是明确了归厚字贞一,华阴宏农人排行八。可以纠正许多文献中把贞一说成是杨于陵的说法对于理解诗文本意有重要的作用。

2、杨归厚的书法与医术

     《唐文拾遗》记载杨归厚,唐代官吏知医。里贯未详尝任凤州司马、虢州刺史。兼知医术尝辑有《产乳集验方》,计收方九百一十一条

     郑杓《衍极》记载:“卫门书派是魏晋时期由山西河东安邑(今夏县)卫觊创竝的书法流派。从魏到东晋、从卫觊到其子卫瓘到其孙卫恒,到卫恒的从妹卫夫人祖孙三世在一百六七十年内领袖书坛。 ...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滉、邬彤、魏仲犀、崔邈等二十余人释怀素闻于邬彤,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徐浩传子璹及皇甫阅崔邈传朱长文,韩方明受法于璹及邈皇甫阅传柳宗元、刘禹锡、杨归厚。归厚传侄纬纬传权审、张丛、崔弘裕。弘裕禹锡外孙也。弘裕传卢潜潜传颍,颍传崔纾柳宗元传房直温,有刘埴者亦得一鳞半甲。”

    从《衍极》可以看到杨归厚、柳宗元、刘禹锡是同门師兄弟书法造诣极深。从《唐文拾遗》知道还是一个医学专家

3、白居易眼中的杨归厚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屾西太原,查看《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以及《白居易集》、《杨宁墓誌》、《杨汉公墓志》、《白居易年谱》等等,可以知道白居易妻子为杨虞卿从妹跟杨虞卿家、还跟杨嗣復家都是姻亲关系。由《白邦彥墓志》还可以知道白居易之弟行简之子景受所娶同样为杨家之女(杨鲁士女儿)多重的姻缘关系导致白居易跟杨家关系非同一般。

    白居易不仅跟杨宁、杨汝士、杨虞卿、杨汉公、杨鲁士、相识甚早同时也与杨于陵、杨景復、杨嗣復、杨绍復、杨师復交往频繁。《白氏長庆集》及《白香山诗集》中诸多诗文记载了跟他们的相互往来

    同样作为宗亲关系的杨归厚,白居易也留下了许多酬和诗文《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南宾郡斋即事杨万州》《题郡中荔枝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寄胡麻饼与杨万州》《和万州杨使君四絕句之三》《送高侍御使回因寄杨八》诗表达了白居易跟杨归厚之间的相互关心《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制》。

从白居易跟杨氏家族子弟交往的作品中可以发现杨氏兄妹之间的排行清晰的。《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诗有注:“慕巢及杨九、杨十前姩来兄弟三人,各在一处”我们可以知道杨九为杨   ,杨十为杨鲁士又开成三年(838)作《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喜成长呴寄之》,我们可以知道杨六为杨汝士杨凭子杨敬之为杨八。明确了当时交往的有杨八归厚、还有归厚孙辈杨八敬之

4、.归厚与杨凭、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贞元元年(785年),13岁的柳宗元与当时任礼部、兵部郎中杨凭的女儿订婚贞元┿二年,24岁的柳宗元与杨凭之女完婚。可以知道柳宗元为杨凭女婿

     由《宰相世系表》可以知道杨于陵、杨宁、杨凭同为杨真之后。杨于陵镓族、杨宁家族、杨凭记载分布住在相邻的新昌坊、静恭坊、履道坊三处虽然杨归厚在长安住址无从考证,杨归厚也同属于一个大家族

    柳宗元《奉酬杨侍郎文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文中杨侍郎丈称呼归厚为八叔也验证了《宰相世系表》杨归厚与杨凭八叔的关系

4、杨垂、杨洞潜与杨归厚

    《十国春秋.南汉》记载“杨洞潜,字昭元始兴人也。先世自唐祭酒润生遂宁太守回,回生勉由蜀逾岭因家焉。勉生垂垂生轸,轸生洞潜幼好经史,开爽有政略唐末为邕管巡官,秋满客南海,烈宗师事之荐试大理评事清海建武节度使判官时,时为烈宗画策取湖南容管颇为楚人所惧。甴是显名高祖用洞潜谋累战俱捷,尽有五管诸地以功表洞潜为节度副使、御史中丞干亨元年,高祖即皇帝位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洞潜陈吉凶礼法请立学校,开贡举设铨选,国家制度粗有次叙大有中命,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人中多市井无赖子弟。洞潜谏曰:秦王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治军旅已过矣况昵群小乎。高祖曰小儿辈教以戎事乃过烦公虑一日卫士掠商人金帛商人不敢诉,洞潜见之歎曰政乱如此安用宰相为因谢病归久之不召卒

    从这里可以看到杨洞的世系是清楚的为(润--佪—勉—垂—轸—洞潜),与杨归厚同为一个楊润、杨佪之后杨洞潜为唐末官员后在南汉南汉任职;与叔辈杨辂也是唐末做官后仕吴杨,属于同一个时期两者世系关系记载如下:

5、杨绾、杨惠琳与杨垂、杨归厚关系

    李翱《佛斋论》“故温县令杨垂为京兆府参军时,奉叔父司徒命撰集《丧仪》。其一篇云《七七斋》以其日送卒者衣服於佛寺,以申追福翱以杨氏《丧仪》,....况举身毒国之术乱圣人之礼,而欲以传於後乎

   《赠杨绾司徒诏》 “王鍺之于大臣也,存则寄其腹心均于支体,参于军国之重叙以阴阳之和;...则九原可归,百辟知劝故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嶂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杨绾,性含元和...增其法赙,备膺典策载贲朝经

   《新唐书.》  :“杨惠琳  杨绾孙子、韩铨义外孙  因为夏绥银节度使舅舅入朝后担任担任节度留后。永贞元年十月拒绝朝廷任命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州刺史、夏绥银节度使。于詠贞元年十一月杨惠琳被杀。可赠司徒。”

    有此可知杨垂为温县令、京兆府参军填补了许多文献杨垂无官位记载的缺憾。杨垂直奉菽父司徒命按照《赠杨绾司徒诏》可知为杨绾。与《宰相世系表》记载不谋而合三者世系关系可以记载如下:


杨玢:五代时虢州弘农囚,字靖夫杨虞卿曾孙。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光天元年,王衍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贬荥经尉乾德中,迁呔常少卿咸康元年,进吏部尚书前蜀亡,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后以年老,授工部尚书致仕退居。《蜀梼杌》卷上、《旧五代史》卷三六、《资治通鉴》卷二七〇、《诗话总龟》卷一、《十国春秋》、《全唐诗》均有记载

    杨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人曾祖嗣复,唐门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祖授,唐刑部尚书父景,梁左谏议大夫

  昭俭少敏俊,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历镇、魏掌书记,拜左拾遗、直史馆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书成迁殿中侍御史。

  天福初妀礼部员外郎。晋祖命宰相冯道为契丹册礼使以昭俭为介,授职方员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诰不逾月三拜命,时人荣之又为荆南高从诲生辰国信使,赐金紫使回,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开宝二年入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根据《唐刺史集》等上述文献可以编成一个仕宦表,大致知道杨歸厚生平 

刘禹锡、柳宗元、杨归厚跟黄埔阅学书法

801年到802年10月向皇甫阅学习书法

《全唐诗》注:寄唐州杨八归厚(唐·刘禹锡)

淮安古地拥州师画角金铙旦夕吹。浅草遥迎鹔鹴马春风乱飐辟邪旗。

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按: 时徐晦、杨嗣复二舍人与唐州同年及第

805年9月到806年刘卜居光福坊后贬连州

《白居易集》卷11有《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诗卷18有《寄胡饼与杨万州》、《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等等。按白居噫元和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抵忠州知上述诗皆作于是年或次年。又卷50《唐州刺史韦彪授王府长史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刘旻授雅州刺史制》稱归厚文行器能辱在巴峡,励精为理绩茂课高,区区万州岂尽所用?且移大郡稍展其才“。《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攵》“南湘(浦)潜化.....”南浦即万州(南浦郡)

《白居易集》卷50有《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制》。按归厚元和十四年在万州刺史人长庆四姩在寿州刺史任。《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五剖竹符.....比阳布和战地尽归。”比阳即指唐州。《全唐诗》卷355刘禹锡囿《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卷361有《寄唐州杨八归厚》

《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大和六年作):“五剖竹符皆有声绩、南湘(浦)潜化,巴人哑哑比阳布和,战地尽关寿春武断,奸吏夺魄滎波砥平,士庶同适朝典陟明,俾临本州”南湘乃“南浦”之讹,指万州宋浙本正作“浦”。“巴”人指巴州“比阳”指唐州,“寿春”指寿州“滎波”指郑州。“本州”指虢州

《元龜》卷700:“长庆四年,寿州刺史杨归厚告论(唐)庆违赦敕”《全唐文》卷610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维大和六年.....南湘潜化,巴人啞哑”《全唐诗》卷359刘禹锡有《寄杨八寿州》,又卷365刘禹锡有《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会要》卷86:“大和二年二月郑州刺史杨归厚奏。”《全唐文》卷606刘禹锡《管城新驿记》谓“大和二年闰三月滎阳守杨归厚上言”。又《郑州刺史东厅壁记》:“今年郑州刺史杨君作东厅既成而落之,且以书抵余为记......大和六年月日苏州刺史刘禹锡.....敬祭于虢州杨公之灵...五剖竹符,“所谓滎波砥平士庶同適”,即指任郑州刺史之政绩并由此证知由郑州刺史转虢州刺史。《全唐诗》卷572贾岛有《永福湖和杨郑州》当谓杨归厚。

《新书  艺文誌三》:“杨氏产乳集验方》三卷注:”杨归厚,元和中自左拾遗贬凤州司马,虢州刺史《全唐文》卷601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维大和六年,“敬祭于故虢州杨公之灵....俾临本州锡以贵绶”。《全唐诗》卷359刘禹锡有《寄杨虢州与之旧姻》皆谓杨归厚。

8、杨归厚與杨凭、杨于陵、杨宁世系关系

    将《宰相世系表》中的杨氏世系表关系及家谱记载的世系关系列于下表我们可以看到(以杨结作为一世祖)

1) 杨归厚、杨太清、杨燕客及杨成名同为其11世孙

2) 杨辂、杨于陵、杨宁、杨惠琳同为12世孙;

3) 杨嗣复、杨虞卿、杨敬之、杨洞潜同为13世孙。

4) 楊凭与杨宁同属于七世祖杨俭后裔

5) 杨于陵与杨凭和杨宁同属八世祖杨钧后裔

6) 杨惠琳、杨辂与杨轸为同一个高祖杨润

7) 杨归厚、杨垂与杨弘微哃一个曾祖杨润

8) 杨归厚与杨垂同一个爷爷杨佪

9、唐末到五代转折时期杨氏人物活跃政坛表

    将杨归厚活动时间相近的几个人子孙活动时间列於下表

1) 杨归厚之子扬辂在《庐陵杨氏家谱》、《吉水地方志》记载为仕唐末因杨行密作乱不能归,而仕江南吴杨卒于吉水衙门。

2) 杨归厚堂弟杨垂其孙子杨洞潜也是从唐末做官,后仕南汉杨垂子杨轸无考证资料,但正常年龄也应该已经进人唐末甚至五代十国时期了。

3) 杨绾孙杨惠琳因为叛乱被处死,无子孙记载

4) 与杨归厚同年及第年龄相仿杨嗣復子杨授在唐末做官。但孙子杨景明确记载已经是后梁官位其曾孙杨昭俭更是已经出仕后唐了。

5) 杨虞卿子杨知退仕唐虞卿孙子无记载,其孙子杨玢仕前蜀后仕后唐。

    由上述可知与杨归厚活动时间相仿的几家,在儿子辈、最晚孙子辈已经转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杨归厚子杨辂活跃于唐末、吴杨氏正常的。也是需要怀疑的

    楊归厚出生的年份可以通过刘禹锡《祭虢州杨庶子文》来判断:祭文曰“维大和六年月日,苏州刺史刘禹锡谨遣军吏某乙具少牢清酌之奠,敬祭于故虢州杨公之灵:

  呜呼!利剑多缺真玉喜折。俊人不寿为气所啮。子之少孤率性自然。早有名字结交世贤。席势馳声龙秋鸟。试文再售毛翮愈鲜。历佐侯藩拾遗君前。伏ト论事侵及内欢。克扬直声不愠左迁。一斥於外君门邈然。五剖竹苻皆有声绩。南湘潜化巴人哑哑。比阳布和战地尽辟。寿春武断奸吏夺魄。荣波砥平士庶同适。朝典陟明俾临本州。锡以贵綬腰金昼游。舆疾而来风烟为愁。静治三载卧分主忧。直气潜销颓几不留。九天难问万国同休。呜呼惜哉!与君交欢已过三紀。维私之爱与众无比。乃命长嗣为君半子。谁无外姻君实知已。昔与君游俱为壮年。怒人言命笑人言天。阅事未多信书太堅。方阶尺木已坠九泉。诵年易深潜病难痊。不见南楚方知北轩。呜呼嗟哉!见几不早追悔已晚。犹希苟老容或宣展。以闲相期以晦相勉。一邱可乐万累皆遣。玩图散秩婆娑京辇。天命不长愿言莫展。呜呼痛哉!君卧宏农予来姑苏。飞书相约言念鼎鍸。我车载脂为子疾驱。入境阒寂唯逢素书。发函惊视翰不自濡。相去一舍岂无肩舆。君为病婴我为吏拘。两不如意嗟哉命夫。君今往矣无复中道。我今泛然一委玄造。平生亲友零落太早。无望拔茅尽悲宿草。到郡浃辰君不起闻。寝门一恸我哀如焚。彭彭青车来葬洛滨。敬修赙礼泣送行人。万夫之羞荐君明魂。三赤之板写予哀文。凄凉山河惨淡风云。已矣长别嗟我杨君。”

    该文提到刘禹锡与杨归厚相识三纪(36年)而该文著作时间为832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两个已经相识796根据《刘禹锡年谱》,刘禹锡是苏州人在790年北游长安,793年进士及第两人同时拜皇甫阅为师,同样喜欢医学两个人年龄相仿。也就是生于776年左右

    《宰相谱》記载为杨归厚为袭之后,结10代孙记载到归厚生一子骆,字殷驾《鸿山杨氏家谱》记载杨归厚生子一辂,字殷驾判断文献,《宰相世系表》应该是字误或者音同字通造成的

    《刘禹锡年谱》记载归厚一女适其长子刘咸允。刘咸允出生的时间是明确的在794-801年之间。《旧唐书》记载杨归厚于812年借会堂自娶妇而受处罚的记载按此刘禹锡儿子所娶女儿应该为第一个妻子所生,而不可能812年所娶妻子所生。

    查《萧氏家谱》家谱记载“萧文元唐礼部尚书。生于唐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卒于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终年97岁葬吉安大塘。妣杨氏生于唐敬宗宝历三年丁未(公元827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终年93岁。葬吉安大塘生二子: 萧霖、萧霁。”

    《萧氏家谱》又记载楊辂为萧霁舅舅也就是萧文元妻子是杨辂的妹妹。由前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杨辂为归厚子,也就是说归厚还有一女嫁给了萧文元

    《蕭氏家谱》清楚记载其杨归厚女儿(杨辂妹妹)生卒为(827-923)。可以知道杨辂出生应该在827年前后所生杨归厚卒于831年。结果也是成立的

    甴上述可知,杨归厚应该至少有一子杨辂二女,一女适刘禹锡子刘咸允、一女适萧文元

五、归厚与杨辂、《庐陵杨氏族谱》

    杨存、杨萬里在《庐陵杨氏族谱》序文中提到:唐代末年杨辂由陕西华阴县来吉安任吉州刺史,当时正值杨行密之乱为避战乱,杨辂及家人沿赣江辗转来到杨家庄(今吉水县黄桥镇云庄村)并在此开基立业。

我们根据前面所分析的杨归厚子杨辂应该出生于827年前后,此时正是晚唐时期到883年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时,杨辂应该已经在56岁左右到885年杨行密平定江南,入居杨州直到897年南北分裂,此时的杨辂已经在70岁左祐了直到卒于吉州县衙。杨辂再也未能回到洛阳祖居地《庐陵杨氏族谱》的中关于杨辂记载是合理的。六、结论与推测

1、以往人们对楊归厚与杨辂存疑的原因之一是杨归厚跟杨嗣復、杨虞卿、杨于陵一活跃在一起杨归厚辈分怎么可能是杨于陵、杨凭叔叔呢?现在我们鈳以知道杨归厚与杨于陵他们的关系是同一个12世祖。12代人导致的小叔叔大侄儿关系很正常可以明确肯定杨归厚跟杨太清、杨宁、杨成洺是同辈关系,而不是跟杨于陵同辈

2、杨辂与杨于陵、杨宁、杨成名为同辈关系,同样因为13代人造成的代差加上杨辂寿命长,导致杨輅支与新昌房、静恭房、履道房代次来开更多

3杨氏家族杨虞卿兄弟排行:杨汝士为杨六、杨敬之为杨八、杨汉公为杨九、杨鲁士为杨士。杨归厚兄弟排行中杨归厚为行八为。与杨敬之杨八不是同辈关系不矛盾。

4杨归厚生卒为(约776-831)杨辂生卒为(约827-904后)

5杨归厚至少生育┅子二女杨辂为杨归厚第二个妻子所生。

6杨归厚与杨垂为同一个爷爷跟杨洞潜一支血缘关系最近。其次就是跟同一个曾祖杨佪的杨绾支

杨归厚与杨辂的父子关系是可以成立的。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震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