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然水草玛瑙进行变相观测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当前位置: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 姓名:李瑞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沈毅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农村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 国民经济的稳定。本文主要对当时农村经济状况与政府为“复兴”农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进行研究,分析政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文分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二三十年代农村的基本情况 本部分分析当时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当时农村总体经济情况是:农村 的生产力没有多少质的进步,生产技术没有创新,生产工具也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当时农村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并引发农民失地,土地荒芜,农民失业:土壤肥力下降,最终 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农村金融日趋枯竭,大量游资淤积都市。 农民的生活没有保障,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对农业进行各种改良,农产品 竞争力减弱,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也都无法为继:农村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人 口死亡率很高,人口实际增长率较低,劳动力缺乏;农村教育极度落后,文盲增多,农业 科技也就更难以推J。。第二部分:二三十年代农村破产原因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从国外因素和国内因素、政府因素和非政府因素进行分析。 农村的破产有其几千年来的封建痼疾和天灾人祸的原因,也有长期累积起来问题没有 及时得到解决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政府行为的“作为”和“不作为”角度出发,分析当时 农村破产的各种原因。 从国际大环境来说,在当时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农产品由于技术落后,在世界市场 上迅速地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的原料所排挤。 从中国国内来说,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再加上农民对新技术的本 能排斥,使生产技术越来越落后,竞争力越来越弱,最后连简单再生产也变得困难了。加 上突如其来的天灾,农民雪上加霜,农村经济的破产不可逆转。 南京国民政府机构设置职能交叉,行政开支巨大.再加上兵差泛滥,军费种类繁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占用了大量资金和劳动力;赋税沉重,破坏了农村仅存的一点生产力;饥荒发生后,部分 地区救济不力,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农产品统制政策,挫伤了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政府的“不作为”使农村破产进一步加剧。第三部分:“复兴”农村中的国民政府 面对已经破产的农村经济,南京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拯救。但是由于政府认识水 平的局限,有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措施未能出台,有些措施不到位,有些措施执行不力,加上措施实施效果的滞后性,所以“复兴”农村的效果是有限的。政府拯救农村经济破产的措施中确实做过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加 强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使农作物的产量有了增加;设立了农业试验机构,推广农业改 良与防治病虫害技术,研究新品种高产农作物,开办化肥厂;在救灾的过程中,政府对 灾情的防控在技术和实际运用中有很大提高,建水文站进行灾害预测,注意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进行水利建设;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救灾准备金的筹集;另外,政府实实在在地废 除了一部分地区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这对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政府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农村中扫盲,在大学培养专业人才;最 长远最实际的要算交通的改善,公路铁路环境的改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有一些好的措施却没有贯彻到位,成了一纸空文。如:政府试图改变封建土 地所有制关系,废除各种田赋附加,可是由于领导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没有达到它应 有的效果;为了缓解农村资金短缺,解决生产萎缩,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的境况,南京政 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金融政策,设立金融机构对农业进行扶持,可是结果却成为一些地 主、官僚剥削农民的工具,违背了当初设立金融机构的初衷。第四部分: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来的农村政策评价 南京政府并没有使农民从根本摆脱封建的压迫和剥削,但是,在30年代中后期,政 府努力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制定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1936年的全面繁荣是南 京政府的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开始,对于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改革所做的努力,我们表示肯定。关键词:国民政府;农村经济;农村破产。II 北京工商大学硕,上学位论文Abstract When NanjingNationalist government first established,it is facingatough economicsituation,especially in rural economic crisis.There has beenaserious impactonthe stability ofthe national economy.This paper is mainly focus series of measures in ruralonthe rural economy which the governmenthas adoptedaareasatthe timeof”rejuvenation。’:analysisastherelationshipbetween the government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wellasthe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economic development.Thefirst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Part I:the basic conditions ofthe ruralareain 1930sTheanalysis Waspar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At thattime,the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is:rural productivity is quality,innovative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production toolsarenotmuch progress infar from meeting the needsof production;At that time,a serious problem in rural areas and lead to the acquisition of landforlandless farmers,barren land,farmers are unemployed;decliningsoilfertility,andwillultimately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crops;Rural financial depleting,pregnancy huge floatingcapital city.No protection for living of farmers,most of them liv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unable to carry out various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s which weak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simple reproductionand are unable to ruralcontinue toexpandproduction;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Was only 35 years old inpopulation withhi曲mortality rates;lower real growth inpopulation;lackevenof labor;extremelybackwardrural education increasedilliteracy,which mademoredifficult to promote1IIagriculturaltechnology 20世纪二三f一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PartII:major reasons for bankruptcyofruralareasin 1920s and 1930sThis part will be analyzed from foreignanddomestic factors,as well as governmentandnon-government factors. chronic diseaseRural bankruptcy is related to several thousand years disasters,as well as problems thatof feudalandhavebeen accumulatedoveralong period of time.Thispaper will take the government”as”and”omission”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causesof ruralbankruptcy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in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China'sa鲥culturalproductsdue to backward technology,in the world market has been rapidly colonial rawmaterialsandother capitalistcountries are excluded.From China,usury exploitation,theincreasingly heavy burdenonfarmers,coupledwith theinstinctiverejectionofnewtechnologies to farmers.More backw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increasing competition weak,not even simple reproductionhas become difficult.With the unexpected natural disaster and theworse farmers,the rural economy bankruptcy irreversibleNanjing govemment institutionsfunctions the huge administrativeexpenses,thatcoupledwith the spread ofpoor soldiers,military range occupyalot ofcapitalandlabor;heavy taxationand undermine productivity in the rural areas only point;After the famine,relief ineffective insome areas,affected farmers survive;centralized agricultural policy,dampened the enthusiasm offarmersto expandproduction.The”omission”further aggravates rural bankruptcyrural areasPartIII:”rejuvenation”of China'sFacing bankruptcy governmentonthe ruraleconomy,Nanjinggovernment takes some the limitations ofmeasurestorescue.However,because thelevelof awareness aboutIV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government,some bearing Some ofthe measuresareonthe overall situation,fundamental measuresarenotintroduced,not in place,weakimplementationofthemeasures,coupled with theis limited.lag effect ofthe measuresimplemented.Therefore,the”rejuvenation”ofrural effectaSave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is already done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Such as: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lot ofworkandconservancyand irrigationfacilities,crop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Establish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Pestcontrol and the promotion of improvedagricultural technologyandthe study ofnewhi曲一yieldingcropvarieties,run chemical plants;in the relief process,Thegovernment's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the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have greatly improved,building Hydrometric Station for disasterprediction,Western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advanced technologiesfor water;legal form of reliefreservemobilization;In addition,thelevies to reduce the burdengovernment ought to repeal the part of the exorbitantfarmers,the liberation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hadtaxesandonagreatadvantagein promoting economicdevelopment;Meanwhile literacyin the ruralthe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training talented people,areas,andlong?termtraining professionals in theuniversities;Themost practical tocalculate thebestimprovements intransportation,highway,railenvironmentimprovement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some good didnotimplement the measures in place;itbecame justcessapiece ofpaper,Suchasfeudal land ownership: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change.repeal class of its own class limitations,it did not achieve thesurcharge.However,as theleadingdesired effect;To ease the shortageoffunds,solveproduction declines,the situation ofeconomic stagnation inagriculture,theNanjinggovernment has takenanumberofthecorresponding financialpoliciesV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support agriculture,but in the end they become landowners,theexploitation ofpeasantsbureaucratic tool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Was to setupfinancial institutionsPart IV:evaluation oftheNanjinggovernment’S 10 years rural policyThe government has not fundamentally from thepeasantsfrom the feudal oppressionandexploitation,However,in the mid―and late 1930s,the government made efforts to reform therural economy,a number of practical problems,1936Nanjinggovermnent’S overall economicefforts toward theandprosperity starts to developas avirtuouscircle.We affirm government’Smral economy reformation.KEYWORDS:national government;Rural economy;Rural bankruptcy.V1 北京工商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垄鱼堑日期:聊7年5月f日北京工商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工商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工商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可于 书馆网站上发布,供校内师生浏览。 口当年口一年 口二年后在学校图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查监生导师签名B朗:1年岁移j矗? 北京工商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月U吾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决定了整个国民 经济的成败。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 状况制约着近代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衰落,农村金融的枯竭,必然会影响 到统治阶级政权及社会的稳定。 民国建立初期,旧的帝制虽然被推翻了,但旧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并未彻底改变,在 这个破旧立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种经济成份,但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 还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农民和地主阶级的关系依然是社会的最主要的生产 关系,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依旧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北洋政府时期,连年动乱,军 阀、官僚加剧土地兼并,高利贷者和商人、新兴资本家也对农村进行掠夺,列强操纵着 中国的商品市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危及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使大量劳动力 和自然资源闲置,这些都造成了农村的贫困和农村金融的危机,使中国农村经济陷于破 产。农村的破产和农业的衰落,使农民的生活更加恶化。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初步得到统一,为巩固其统治,南京 国民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到整理财政金融和发展经济方面。尽管在发展工业、实行“国民 建设运动”上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农村生产关系却没有受到根本的触动。农村经济 的破产导致大量游资淤积都市,造成了农村前所未有的金融枯竭和广大农民的贫困不堪。 面对这种状况,国民政府逐渐地认识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巩固统治、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及富强国家的先决条件,而农村经济的动脉是农村金融和农业经营。在这样的 政治、经济背景下,为挽救农村经济,南京国民政府努力谋求改善农村破产的现状,聘 请了许多当时著名经济学专家,制定一系列的方案。这些方案有的被较好地实施了,有 的只是做了一个幌子,有的方案很好,可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但不管怎样,国民政府统 治的前十年在中国农村、农民、农业史上留下了值得回味和研究的一笔。 有关农村破产与“复兴”中的国民政府的相关方面的经济研究,目前来说还是个相 对薄弱的领域,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长期以来,对民国时期的研究多集中在资本主 义经济及其相关内容,如资本主义经济、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等主题;对农村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局部的政策措施,如对农村土地制度、农业投资政策、农村税费l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改革、农业的赈灾、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对政府职能的分析又单单是对中央与地方 机构设置和职能的阐述,没有很好地和经济、农村相结合。所以我认为对农村破产与“复 兴”中的国民政府的研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加强 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通过对该领域相关经济进 程的考察,总结经验教训,探寻历史规律,丰富中国经济史的内容,推动民国经济史的 研究,深化对农村经济兴衰与政府职能的认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很鲜明的。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来源可靠、史料价值 高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统计,结合社会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笔者的理论功底不够、专业知识欠缺、研究能力有限,可能会使本文不能达到 预期的效果。而且,由于某方面的资料相对缺乏,写作时间也较仓促,论文必然存在许 多不足,笔者际此恭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2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的基本情况一、两个概念1、农村危机本文所说的农村危机,是指中国农村落后贫困下的存续危机,表现为农村生产发展迟滞,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挣扎于生存边缘,以及由此而来的农村社会冲突加剧、秩序混乱,整个农村处于同趋崩溃之中。中国近代农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危机的 程度与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都存在危机却是事实。这里的危机,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近 代百年农村没有丝毫的发展与进步,而是指农村生产力从整体上没有什么质的进步,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2、农村破产本文所说的农村破产,特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物价下跌 的过程中,农产品价格下跌远快于工业品价格下跌,并且差距继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输出的产品不足以抵偿由大城市输进的工业品,农村白银大量流入城市,以至金融 枯竭,农村购买力消失。许多经济学家把此阶段农村的经济状况称之为农村破产,认为 它主要不是由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的,而是缘于农村购买力的减退和消失。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1、生产工具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不能说没有任何进步,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商品化有一定发展, 品种改良、化学肥料甚至农业机器也都曾出现过。但总的来讲,近代农村的生产力没有 多少质的进步,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十分缓慢的发展状态。从生产工具方面看,20世纪二 20世纪-=5‘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三十年代中国农村仍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据海关报告记载,即使在相对发 达的中国通商口岸地区,“古老的耕作方法依然占支配地位,复种轮作没什么创新,农民 普遍使用的仍是浪费体力的古老农具,农民依旧依靠传统农家肥,改良种子和新品种的 引进有名无实”,“新式农具、化肥和新品种的采用等新因素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1农 业生产工具不仅落后,而且也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陕西邰阳县的调查:1923年拥有 两头耕畜以上的农户为39.29%,1928年为34.42%,到1933年竟下降为25.24%;2从1923 年到1933年的10年间,无耕畜农户由占农家户数的28.85%上升到47.25%。湖北应城县 清水湖村,全村无耕牛户在1923年为8%,1928年增至35%,到1933年大半农户都没 有了耕牛。浙江的一些地方也呈同样趋势。31933年对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5 省11县1425个田场的调查显示,缺少最基本农具的农户所占比例一般在50%左右。4据 南京政府内政部1933年公布,在10年间全国耕牛减少三分之一的事实,更足以说明当 时耕牛的缺乏程度。5这一时期机械和化肥进口数量本来不多,而使用者也是些富农和经 营地主等富户。据1936年对平汉铁路沿线农村调查,在55户农家中用钱买肥料的仅8 户,而使用化肥的就更少了。当时全国农业机械和化肥尚在试行阶段,白1930年以后由 于金价飞涨,1933年农业机械进口仅为19000海关两,化肥为1754000海关两。2、农作物产量日趋减少这一时期,作物产量不仅总产下降,而且单产也有所下降。从几种主要作物来看, 全国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以及经济作物棉花的 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1935年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均比1932年减少,从单位面积产量 看,据1935年各省主要农作物产量的百分比(按各省产量最多的年份计算),稻米为70%, 小麦为57%,小米和高粱为64%,玉米为66%,大豆为51%,花生为65%,燕麦为59%。 (见表一、表二)64 北京工商犬学硕士学位论文表一 时间 稻稻、麦及杂粮产量 1924一19291,196,304 492,863 172,082 270,268 246,084 171,873 2,549,474单位:千担1931一1937984,302 444,642 167,407 212,306 183,488 203,341 2,195,486小麦玉米 高粱 谷子 其他 总计表二 时期油料作物及棉花产量 大豆275,259 204,041单位:千担 棉花19,177 16,097花生50,845 53,8041924―1929 193l一1937再从这一时期每一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粮食来看,其平均水平也有下降。(如:表三)7 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数表三 时期1924一1929 1931一19371924―1937年 水稻819 610单位:斤 小麦337 276杂粮589 475由于农业产量的下降,全国每人平均分得的粮食数也有所减少,表中同一时期进行 比较,加上豆类、甘薯在1924―1929年平均每人分691斤,1931―1937年,平均每人只 分得粮食563斤,可见整个农业生产表现出下降趋势。3、土地兼与土地荒芜中国近代农业,封建地主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因而土地兼并作为引发危机的根源, 不仅继续存在,而且成为危机的主要表现。它使租佃关系扩大,到20世纪30年代更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突出,由于地权集中,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民比重呈上升趋势。据国民政府农村复兴委 员会的调查,1928―1933年陕西渭南,中农户数从占农民总户数的32.9%下降为26-3%, 贫雇农从55.9%上升为62.7%;江苏常熟,中农由28.1%下降为253%,贫雇农由60.1% 上升为65.6%。81931―1936年从全国22省来看无地的佃农占总农户的比例超过30%。 1927―1937年间,天灾人祸对农村经济的破坏,使荒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而积不 断减少。根据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对14省89县的调查,总计近十年间已垦地的荒废 者占原垦地面积的10.64%,而荒地的已垦者仅占8.91%,可见全国荒地面积呈超前增长 趋势;江苏等20省672县的荒地面积共为147000余公亩。天津《大公报》在1931年调 查:陕西19县被弃的田地,平均占总耕地面积的70%。渭河两岸向为物产丰富之地,但 自1927年的灾荒后,直至1933年,尚有多达16万亩的荒地。1934年四川梓潼县三分之 一的稻田插了秧,广元、苍溪、剑阁只有十分之一的稻田插了秧。可见农业生产萎缩的状况。94、土壤肥力减弱天灾人祸也造成土壤肥力急剧衰退。这一时期,国外化肥行销我国,在华南以广东、 福建先试用,次及江苏、浙江,再推山东、河北。但此时化肥在我国尚处在试行阶段, 农村还是以有机肥为主,南方养猪种草(绿肥),利用河泥。例如,江南农村经济衰落, 肥源缺乏,所以无锡礼社的农民就用猪圈的狄泥作为主要肥料,每月到苗猪的集市上购 买苗猪达六次之多,农民购回苗猪的数量每年能达4000余头。1931―1932年,由于受水 灾影响,农民无力养猪,苗猪的交易量还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这就导致肥料缺乏。北 方的土壤多以人粪、牲畜粪和腐草为肥,富户也只是偶尔用豆饼、麻饼之类作为肥料, 农闲时,农民四处捡粪积肥。在河南南阳,由于贫穷,即便自己有地的农民一般也无力 购买肥料及各种优良的农具,因此经营不佳;富人大多出租农田给佃户,自己不去经营 打理,年复一年土地日益瘠薄化,导致产量减少。湖北的棉花,原是大宗产品,但由于 受外国倾销的影响,销路逐渐萎缩,收获时所付代价很高,若改种其他作物,地气两不 适宜,所以种棉者多听地力而不尽人力,遂致产量渐减,质量渐劣,棉价自然低落;茶 叶种植,也是因为缺少肥料,不但产量减少,而且质昧渐劣。”6 北京工商大学硕上学位论文5、金融枯竭近代中国社会货币沿着由农村到都市、由通商大埠到国际金融机构的路线流通。农 村有限资金通过商业、赋税、地租、高利贷储蓄等途径向通商都市汇聚,以致农村货币 日渐枯竭,农民生计、农村发展难以为继。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由于世界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对中国农民加紧掠夺,大批剩余物资倾销农村市场,出现农产 品输出减少,工业品大量输入,农村贸易出现大量入超,必须用现金加以补偿,现金逐 年流出多于流入,财源日枯。以浙江、安徽为例,见下表:浙江、安徽等县贸易统计11 地名 浙江吴兴 嘉兴 安徽宁国 休宁 输出额37,075,ooo 1l,086,500 519,782 7,013,700单位:元入超 资料日期1933 1931 1934 1933输入额63,669,900 12,955,190 575,000 8,276,20026,594,000 l,868,690 52,218 1,262,500当时章乃器说:“近年以还,农产输出减退,而工业品之输入农村,则旦夕滋长,农 村入不敷出,现金一时外流,而甚少返回农村之机会……至是而渐失其作用。””以浙江 嘉善为例,1931年输出产品值1108万元,输入货物值1295万元,入超187万元;1936 年广西梧州输出产品值589万元,而输入达1811万元,超过输出的3倍。¨ 官僚、地主、高利贷及商人将在农村压榨来的大量钱财逐渐向城市集中,这也是导 致农村金融枯竭的一个原因,乡间富户或以治安原因迁徙城市,或以农户衰败,不再投 资田亩,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民借贷无门。原来的小康之家都亏空借贷,农村金融极不 流通,三四个村庄也找不到一个有存款的人家,农民即使要4分利的贷款,也不易找到 债主,有地的农民卖地也无人要。前几年价值1500元的上等地,现在(1935年)只售500元,仍无人问津。“经济危机和“九?--)k”也对农村金融造成了一定影响。国外华侨大批失业,侨汇 减少,东北汇款断绝来源,以致东南各省金融收入减少。广西容县在1934年以前每年约 300万侨汇,而1934年只有10万左右,仅占过去的5%。¨东北被日军侵占,这使农村经济蒙受5000万元以上的损失。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6、“丰年”时的农村经济1932年是国民政府建立后的第一个“小康”之年。中国农村熬过了长达四年的旱荒 与水灾,雨水润调,各地收成一般相对丰足。然而,一方面是长江一带稻谷丰收,另一 方面却是全国市场被洋米占领。福建、广东等素来仰仗长江流域米粮的地区,也不例外, 仅广东一省,1932年就进口大米1200万担。16而皖、赣、湘、鄂等省的本米,却由于交 通不便,税卡林立,“凡输米出口,辄征重税,任意需索”,17以致粮商束手,大批新粮积压而“谷贱如泥”。 “丰收”的悲剧在于,刚刚度过大灾的农户是靠束紧腰带,并不惜负债累累来垦复荒田的。他们借高利贷购买种子、租用耕牛,用预押、预卖的方式将田里的青苗换成维 持再生产的基金,在店铺里留下一笔又一笔购买日常必需品的赊帐。但农民的一切希望, 在新谷丰收时都化为了泡影。为了偿还种子、牛租、肥料等各种旧欠,为了赎回押在典 当行里的土布和冬衣,为了交纳催如火急的田赋和“预征”,他们只能忍痛将粮食贱价抛售。三、农民的生活水平1、农民的收入情况据192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调查,江苏省17个县,因种子、肥料、地租、赋税、 土质等因素与条件不同,各县每亩的净收入多寡悬殊。租种田亩最多的无锡县,达到每 亩86.80元,最少的川沙县每亩只有1.52元。租种田每亩净收入为8.2元,自种田平均每 亩为10.42元。在北方,山东济南郊区农村,租种农田每亩净收入3.92元,自种田每亩 每年净收入9元。1810亩以下的农户,平均每年收入在75元左右,10亩以上至25亩的 农户,平均每年收入一百六七十元。二三十年代,国内外学者曾把150元的年收入作为 中国农户生活贫困线的分界线,燕京大学外籍教授泰莱的调查就是以此为界限的。1929 年,有人考察中国农民的经济状况时说:“十亩以下之农户,平均每年收入,应当在七十 五元左右。十亩以上二十五亩以下之农户,平均每年收入,应当在一百六七十元。其中 须除去农场必需之费用约十七元。若为佃户,尚须纳租银每亩五元,收支相抵,佃户毫 无入息可言。其生活费用,不得不借他种来源以补足之。”“中国农户,五口之家的生活8 北京_T商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最低限度,每年当在一百三十元至一百五十元之间。依此标准,中国农户耕田在二十五 亩以下者,均为贫穷线以下之农民。此等农户,占百分之六十三,约二万万二千八百六十余万人。”19可见当时中国农民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当时的条件下,收入在150元以下的农户还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亦即适 当的生活程度。所谓适当的生活程度,比较抽象,一般地说,有足够的粮食维持健康、 有相当的衣服保护身体,有适宜的住屋避风遮雨,这就是所谓温饱的水平,即使达到温 饱的程度,也要有一定的家庭收入作保证,而当时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达不到温饱水平。 30年代,马迪亚引用白克所作的899户中国农家预算的考察结果,同美国472年贫 穷的农家的预算结果相比较,中国农家的全年平均收入224.46元,只合美金74.85元(中 国l元兑美金0.3角);美国农家每户全年平均收入3075.26美元,是中国农民的40倍。 可见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比经济发达的美国低到什么程度。在各项消费支出中,中国农 民食品占全部费用的55.10%,而美国农家食品仅占全部费用的37.30%。中国农民首先要 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终年为着吃饭奔波。3、农民的收支1933年,张稼夫在山西太原南一百余里的小村做过调查。从调查中了解到,在山西 中部一个壮劳力,一年可耕14―20亩地。如果一家只有15亩田,各种农作物每亩可获 得1.65元,15亩合计收入24.75元。支出包括两项:在农业生产方面,种子、肥料、人 工、田赋每亩消耗3.09元,合计46.35元;生活费用,每人口粮2.5石,值5元。衣服、 油盐、菜等每人4元,全家五口人合计45元。以上两项开支总计91.35元,收支比较, 每年亏空66.6元。” 安徽省最富庶的无为县,1931年,一家种田10亩的农户,其农作物、园艺、畜牧等 共收入214元,支出269元,亏空55元。最贫瘠的霍邱县,耕地23亩的农户,年收入 225元(其中副业收入50元)。支出方面,肥料40元,农具、种子20元,工资15元, 医药、教育15元,杂用20元,婚丧交际费20元,房屋10元,衣服15元,饮食费为最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多,100元,共支出255元。收支相抵,亏空30元。” 这些农家都还是中农阶层,至于贫苦农民入不敷出的情况可以想象。家庭收支相抵 有余的也主要是地主和富农。20年代末,浙江大学农学院对浙江八县的调查,收支有余 者仅占14。1%,其中崇德最少,为4.60%,东阳最多,达27.63%(东阳县地主最多,农 民外出谋生的人多),收支不相抵者达59.49%。 农民的这种生活状况,连温饱都难以达到。没有收入就没有购买能力,没有购买力, 就无法对农业进行技术改良,进而农产品竞争力减弱,产品卖不出去,简单再生产与扩 大再生产也都无法为继。1930年国产大米每担10.67元,洋米9.75元,到1933年,洋米 下跌为5.27元,而国产米不得不下跌为5.53元,在4年问跌落了48.20%。22农民为此付 出巨大代价。4、天灾人祸1928年至1931年问,两次大的灾荒成为农业危机的催化剂,持续的缺粮是广大农民 濒临死亡的最大威胁。农民虽然终年辛劳,经常是不得一饱,依靠吃糠咽菜、剥树皮树 根及吞填观音土来活命,饥饿致死的不计其数。据1929―1932年问统计,饿死的人数陕 西150万人,甘肃350万人,山西120万人,四川650万人,山东150万人;受饿的人 数贵州300余万人,甘肃250万人,湖南700万人,江苏800万人,广东1200万人,山 西400万人,山东500万人。23中国人民从来是“安土重迁”的,但灾荒和战争使农民直 接受到了损失,所有抓丁和拉夫,几乎全部落在贫苦农民身上,结果造成农村青壮农民 大量逃亡。据1933年22省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全家离村的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 的4.8%,个别地区高达12.2%。241935年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在有报告的1001 个县中,农民离村总数至少在2000万人以上。河北阜平1931年有12万人,到1934年 只剩9万多人。25至于流亡的去向,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工,或奔向边疆垦区,或挤 进城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近代工业不发达,城市吸收流民的能力较差,这些进 城而生活无着的农民,或沦为乞丐与娼妓,或加入黑社会扰乱一方,也有不少青壮男子 进入部队当兵,更有一些破产农民结伙为盗、占山为匪。据统计1935年,湖南等省离村 农民能找到职业的只占其总数的35%,其余则处于求乞或无业中。”10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农民的健康状况由于缺乏预防疾病的习惯和条件,在农村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普遍存在,如结核、 风湿、痢疾、脑膜炎、胃病、气管炎、黄疸等,这些疾病多是因为营养不良,操劳过度 及平时对于潜伏的疾病不加注意造成的。1932年,据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与国民政府中 央卫生署的调查,浙江杭县良清镇20个村298户农家中,患疾病者有136人,占全体的 9.6%,其中男子88人,女子48人。疾病的分布,以肺痨最多,占12.7%,脑膜炎占8.2%, 皮肤病占5.9%,霍乱、赤白痢、伤寒、疟疾、眼疼依次递减,未详者占60.5%。”农村 卫生条件太差,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山西清源县1928年为11.9%,江苏江阴1931年至1934年的死亡率分别达到42.8‰至52%o。世界各国人口普通死亡率,除非洲黑人地区外,在二三十年代,中国为最高。 在农村人口死亡率中,5岁以下最高。据江苏江阴县4579户农家的调查,幼儿死亡 率为46.3‰。中国婴儿的死亡率,学者估计约在200‰以上。28中国农村人口出生率不低, 但受经济状况的制约,人口死亡率很高。一般来看,经济条件好的,死亡率较低,而经 济条件差的,死亡率则高。1931―1935年,江阴县人口登记的调查,依经济状况统计的 死亡率,贫穷者占41.8‰,最高;半自耕农占35.7‰;富有者最低,占28.5‰。农村的 妇女,死于生产的不在少数,据1931年山西省统计,死于生产的孩子共有4752人,平 均每1000个产妇,死亡218人。29农民生活贫困,妇女操持家务,还和男子们从事田间生产,在怀孕期间,不但缺少足够的营养,而且照旧劳累,生产时,没有相当的医药设备,也没专门接生的医务人员,妇女生产时死亡就成了一种常见的事情。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农民的费用支出中,医药支出很少。30年代初,南京鼓楼医 院乡村服务部与安徽和县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在乌江镇合办乌江农民医院,从1934年7 月至1935年6月中,门诊与出诊合计共治24246人,每月平均2020人次。在各种疾病 中,以患眼病者最多,占诊治总数的43.8%,因为眼疾传染性很强,农村人家往往合用 一条毛巾,传染机会特多。其次是各种外科病,占26.9%,再次为内科及皮肤科,分别 占8.9%和7.5%,耳鼻喉占3.3%,牙科占2.7%,花柳病占1.2%,其他占5.7%。在性别 方面,男子占61%,女子占39%,施行手术和住院的不足3%。这些统计表明,农村人民 经济能力薄弱,无力负担太多医药费用。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人口死亡率很高,人口实际增长率较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6、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近代中国的农村学校教育是极不发达的,虽然学校不少,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 的限制,设备健全的极少。几千年来,中国教育被视为少数士大夫与贵族的专利,与贫 苦农民无缘,农民也认为读书无益。我国兴办农业以来,又偏重城市教育,忽视农村教 育,加上农村人口过多,起码的义务教育也难普及,不识字的文盲平均在83%以上,女 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更少。据甘肃1935年统计,全省受初级小学教育的男子有110447人, 女子仅4500人,景泰、宁定、康县等17县内,女子竟无一人入学。如尽管政府想加强乡 村教育,但初等教育经费不足,小学教育进展缓慢,1929年至1933年,受教育的儿童占 学龄儿童的百分比,由17.10%增至24.79%。单就农村而言,入学的更少,失学的更多, 结果是旧的文盲尚未扫除,新文盲又源源不断地增加。 1934年,江苏江宁县抽取了286户农家做教育水平统计。从家主入学年数来看,未 曾入学的140人,占总数的48,95%(其他如下表)。再从家主能否看报的程度上讲,286 户中,能看报的有82人,占28.69%;不能看报的204人,占71.31%。能写信的有67 人,占23.43%;不能写信的219人,占76.57%。 家主入学年数:31入学年数 无1 2 3 4 5 6 7 8 910及以上总计人数140121923231612151169286百珧E%)48.95426.645饼8饼559425243.852l3.15100l入湫1人数其他家人入学的年数:32无1 2 3 4 5 6 7 8 910及以上 总计8467l1108259572415741275家中现有入学人数:33 现有入学人数 家数 百分比(%) 无174 60.84 l 2 3 4 5 6总计286 10071 24.8322 7.691l 3.857 2.451 O.35 北京工商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二部分二三十年代农村破产原因分析一、农村破产原因的分析一非政府因素(一)国际因素世界农业恐慌早于中国农村经济破产,也就是这次世界经济恐慌,资本主义国家工 业生产骤然低落,机械的使用引起殖民地原料过剩,而使世界农业恐慌愈加深刻化。最 明显的是大豆。中国大豆输出,年年是突飞猛进的,但从1930年起开始生产过剩,因为 大豆是中国的特产,并无他国的竞争,所以输出衰落完全是由于世界需要的减少。 由于世界农业恐慌,农产品大跌价的结果是竞争的加剧。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 迅速地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的原料所排挤。中国茶为印度所排挤,中国丝的输 出数额在过去曾有增加,但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却同益被日本所排挤。在这过程中,棉 花的输出,90%是输往日本的,自1928年起,日本因中国棉价贵,逐渐兼用美棉、印棉 和他种棉,而使用中国棉日益减少。自1929年起,世界棉花价格跌去50%以上,中国棉 花的输出就更加低落了。世界经济恐慌,使欧美对丝的需要降低,丝价低落,而中国丝 则以茧价贵,成本不能降低,以致输出完全停止,演变成丝厂全体停业的状况。甚至牛 皮的输出,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销路也被南美洲所排挤。羊毛因澳洲羊毛生产过剩,中 国羊毛输出减少。 在世界经济恐慌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原料输出国的地位也衰落了。外国原料在世界 市场上排挤了中国原料的地位,同时侵占了中国原料在本国市场中的地位,唯一的主要 原因就是外国原料价格便宜。中国丝厂的停业,就是因为技术退步,成本加高,世界经 济恐慌使世界丝价大跌,中国丝厂不能再用中国的茧子作为原料去继续生产,而希望输 入价格较廉的日本茧子。麦子销路不畅是因为中国的粮食恐慌,麦价大贵,所以中国上 海、天津、东三省的面粉厂都用洋麦制粉,中国的原料在本国市场上的地位也大大降低了。34按照经济学的规律,农产品的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农产品的成本费,加平均利润, 加绝对地租所形成的。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则市场价格低落,劣等土地即以成本过高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能获利而被荒废,价格即由较次劣的土地上所生产的农产品来决定。现在世界农业恐慌 有降低价格和以世界规模缩小耕种面积的趋势,凡属劣等土地皆在被荒废之列。中国的 农村,相对于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土地就成了所谓的“最劣等的土地”。(二)国内因素1、土地制度土地分配是土地问题的核心问题,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在当时的情形下促使了土地所 有与农田使用的脱离,造成农田使用的分散,进而招致农业生产力的衰落。自耕农在中国中南部十二个省只占到32%,半自耕农占25%,而纯粹的佃农却占43%,其中有数省佃农的比例尚高于此,例如在福建佃农占69%,自耕农占9%。佃农数量日见增加,自耕 农受农业衰落的影响,被迫变卖或典出其产地,变为佃农。35A全国土地所有的分配36户口数(对于总数的百分比)贫农1.10亩 中农lO.30亩 富农30一50亩 中小地主50.100亩44 24 16 9 5占地(对于总面积的百分比)6 13 17 19 3大地主100亩以上注:1927年十地委员会的调查。土地所有者(一亩以上)约有120,000,000至150,000,000人,占全部农业人 口的45%。其余55%是无土地的农民。其中雇农30,000,000人,佃农136,000,000 人,余200,000为无业游民、土匪、士兵等。14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中IN土地的分配37共占全耕地百分比lO亩以上lO.30亩7.56 11.30 20.75 21.8538.4530一50亩50―100亩100亩以上说明:资料来源1927年中国年鉴,关于土地年有统计,非常少,而且大多不可靠,北京农商部 统计,只及耕地,而是指土地的所有,故不列入,其余零星的统计,有的自相矛盾,不符事实,故摒 弃。由上两表,我们可以得到下面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 (1)集中于大中小各等地主手里的土地,至少在60%以上,而且一个非常显著的特 点就是特大的地主比较少,中小地主在中国特别的多。 (2)占土地所有者人口2/3的农民(贫农、中农),所有的土地还不到1/5。 (3)极大部分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上述土地占有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租佃关系。没有土地的农民自不待言,就是有 小块土地的贫农以及大部分的中农,也是不能仅靠自己的土地维持生活的,他们不得不 向地主佃种土地,于是形成大量的佃农及半佃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业生产力薄弱,多数农民经常因为生产不足而陷于饥饿状态, 农民的收入因为农产的跌价大减,两次大的饥荒刺激了农民田产的转移,地主和富农在 田价大跌的时候扩张他们的田产,农产品价格的跌落对于收取田租的地主和出卖农产的 富农都不是利的,这期间产生了新旧地主的交替。 土地占有的不均,加上残酷的封建地租剥削,造成农民生活极端贫困,生产资金不 足,生产力衰落,即使在年成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因为苛重的 地租不仅夺去了农民的全部剩余,还侵占了农民的必要劳动。在农业生产极其落后的情 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一般农业的剩余劳动只有10%一20%,而地主对农民的实际剥削率却很高,如广东海丰,农民在中等年景种每亩租田,收支相抵不敷lO元。收入:(一)l石种每年收获27石,除一半还地租之后,剩13石5斗,每石价值6元,共得81元。(二)禾稿3元。共84元。支出:(一)肥料30元(二)种子5元(三)农具消费5元(四)工食54元。共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94元。38 1934年,对安徽休宁县的调查,在百户农家中,亏空者有6l家,盈余者仅8家,其 余31家尚能收支持平。安徽宁国县的估计,全县盈余农户仅占5%,亏空农户占80%, 收支相抵的农户占15%。1934年,在四川省1556家农户中,生活可自给自足的占18%, 有积蓄的仅占21%,而负债者则占61%。39苛重的地租剥削使佃农种地不仅无利可得, 甚至要赔本,佃农终年不得温饱,难以维持最低生活。 中国广大农民的贫困化,和他们所受的残酷剥削,使他们不能恢复自己的劳动力,连 维持自己最低限度的生活都不可能,所以也没有余力来改进生产技术,甚至连原有的技 术水平也难维持下去,他们不但不能实行扩大的再生产,而且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都无法进行。2、高利贷的盘剥高利贷的盘剥是农村破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能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一个独 立体系,它只是中国农村半封建社会结构中剥削关系的一个方面。在这样的生产关系支 配下,农民的生产能力非常薄弱,终年劳作,不得温饱,一旦遇有意外开支或遭天灾人 祸的袭击,便入不敷出,被迫乞援于高利贷,任其宰割,明知是饮鸩止渴,也不得不忍 痛为之。 农民借高利贷主要不是为了从事生产,而是为生活急需所迫,这也导致高利贷的利 率越来越高。据河北定县五个村的调查,借贷用于生产的很少,1929年占借贷总额的 23.86%,1930年占21.91%,其余都是为生活借贷或还债借贷。同一时期,清华园附近农 村114项借款,用于消费的共87项,占总借款项数的76.3%,勉强可算作用于生产及谋 利者26项,仅占总借款项数的22.8%。401933年,南京市郊殷巷村有50%的农户是为了 还债和交租而贷款;汤山有43%的农户贷款是还债纳粮。41广大贫苦农民在高租重税盘剥 下,起码的劳动报酬都得不到满足,最低限度的再生产也无法维持。金陵大学农业经济 系的调查,范围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西4个省14个区852户(具体情况见下表)。16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各类农户借款用途百分比(1934--1935年)42用途合计 生产用 非生产用 伙食 婚丧 其他 平均100.00 8.4 91.6 42.1 18.1 31.4自耕农100.00 7.4 92.6 25.6 21.5 45.5半佃农100.00 11.6 88.4 43.9 12.7 31.8佃农100.00 5.8 94.2 60.3 20.3 13.6半佃农和佃农多半是贫困的小农,即贫农。他们为了生活而借款分别占借款总数的42.9%5N 60.3%。由于农村经济衰退,农民同益贫困化,因而农民的借款绝大部分就不可能用于生产,只能用于消费,这也说明高利贷对农村经济多为侵蚀作用,而很少有建设意义。3、生产技术落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平均耕地更少。据估计,河北保定农家 中占65.2%的贫农和雇农,每家平均耕地仅六亩六分43;而广东省占农家总数2%的中农, 每家平均耕地也只有六亩,至于占农家总数74%的贫农和雇农,所得耕地平均仅两亩44。 同时耕地的人均面积,也在不断地缩小。像这样其极零细和分散的农田,很难进行技术 的改良。我国农民二千多年来,一向都以粗劣的农具在狭小的耕地上进行粗糙的耕种, 由于剥削的加重,农民多典当耕牛农具,劳动力低贱的程度,往往甚于耕畜和器械。这 种情形,使农业技术更趋退化,技术拙劣,效率极低,平日生产不足,稍遇自然灾害, 便束手无策。最常见的是:许多地势较高的田地,常因天久不雨,河水干浅,人力畜力 引吸不及,以致造成旱灾。 落后的农业生产对工业的制约,不仅表现在难以提供足够的工业原料,而且还表现 在所提供的原料质量低劣,不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并由此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品竞争力 下降。以丝织行业为例,蚕茧质量低劣的原因,在于种子不良、养蚕技术落后以及“蚕 户贪于多育,食叶不足”。451931年9月,上海商会呈请改良麦种函中讲到,中国小麦产额不仅难以满足面粉厂对原料的需求,而且由于“农民狃于积习,不知改良麦种,至收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获不丰,品质亦极低劣”,以致面粉厂组织不得不自己进行改良小麦的实验。” 当年有学者撰文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在太湖流域,有一部分地方,天热雨少,大有 发生旱荒的危险。本来农民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忙碌的,一天到晚要踏水车灌田,普通 的水车,除了养牛的人家外,都是由人工来转动的,三四个人一天不息地工作,也灌不 了多少田。政府因为注意了农村事业,所以预备了许多打水机,低价租给农民,以电力 代人力,又便宜又省力。但事实却是:在苏州附近的一个镇,使用了打水机,节省了人 力,提高了效率,可有农妇哭诉说她们的丈夫或儿子,因为有了机器,可以不必工作, 所以在赌场里,把家产荡尽了,弄得村里的人都六神无主的。这件事明白地告诉我们, 农用机械引用到农村中去并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一切制度、风俗与生产方法等都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关系在中国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要改变它的确是要下一番功夫的。4、两次大的饥荒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执政,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政府对民众做出了种 种承诺,可是连年的内战,军费的负担,把城市弄得百业萧条,生产破坏殆尽,一场罕 见的大饥荒无情袭击了备受兵燹之祸的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的农业经济更是巨大的打击。 这场旱、水、雹、风、虫、疫并发的巨灾,至少席卷了25个省份。西北、华北的早荒最 为严重,旱情旷日持久,从1928年一直延续到1930年,一望无际的龟裂土地,毫无生 机的残破村镇,无法数计的逃荒人流,大约1000万人倒毙在荒原上。随后1931年以江 淮为中心,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全国性大水灾,长江及其主要支流、黄河下游、东北等河 流纷纷泛滥成灾,灾情遍及全国。据当时的国民政府公报,全国受灾区达16省”。另据 有关档案、报刊综合统计,遭洪水不同程度波及的省份,当有23个之多”,据这年对湖 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5省89个县的调查,每千人中外出逃荒的有125人,其 中举家逃荒的每千人中达30人,以皖南逃荒率最高,每千人中有285人外逃。49人口外 流,造成各省荒地增加,据1934年统计,全国572个县中有荒地11.8亿公亩。连续两次 大的饥荒,使本来就存在的种种农村危机更加深化,一些地区开始出现饥馑,富人和穷 人一样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同时失去了经济地位,农村已开始产生种种破产迹象。18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破产因素分析一政府因素1、兵差和军费问题兵差是以军事名义的临时派征,是兼有力役、实物、货币三种形式的一种赋税。20世纪以来,中国由于战争不断,所以兵差也就成为广大农民一种繁重的负担。1927年11月至1928年5月,山西雁北战区各县所出兵差,货币占O.94%,实物占99.06%”。1930 年4月到lO月,豫东战区各县所出兵差,货币占5%,力役和实物占95%。1930年10 月到1931年3月,晋南屯留、襄垣、沁县三县,为驻军供应的兵差,货币形式的占7%,力役和实物形式的占93%。在1925至1930年间,平均每年战区蔓延达14省左右,在频繁的大规模战争破坏下,广大农民因兵差征发和遭受炮火破坏以及兵匪抢掠的损失无法统计。生产机关、交通系统破坏无余,后方行师,开拔费、车辆、牲畜、夫役等使农民的精力枯竭。单就河北邢 台来说,自1930年至1934年4月间,负兵差共883455元;邯郸自1928至1931年间负 兵差共567255元,这种军事征发,是与年俱增的。1933年2月25日《大公报》所载有 关河北的新闻称:“自去岁(1932年)三月至十二月底止,本县支应款项达十一万余元, 骑兵六旅给养五百余元,川资车资八百余元,过往官兵草料饭费~百三十余元,保卫团 总经费六千三百余元,谷草折价勒借四千七百余元,新编第一师沈克部白面车折价一万 七千二百余元,骑兵六旅谷草红粮费四百六十余元,收买蝗虫、修葺县政府、屠宰款三 百八十余元,打靶警饷及驻防警团津贴六百五十元,行政会经费、电话司机津贴二百三 十余元,上项支应归全县农民、商民负担,商民摊十分之三,农民摊十分之七。”不但河 北如此,其他各省也都一样。从前不过是一省或几省的兵差,现在全国28年省没有一省 没有兵差,1929---1930年间,全国各省1941县中,负担过兵差的已有823县,占全国所 有县份的42%以上,尤其是黄河流域各省中有12%的县份担负过繁重的兵差”。 同时,为镇压各地农民的骚动,又有“剿匪”费。“四川因勒收此费,每日挨户派兵 一名,坐地守收,人民甚至不能兴炊,而收捐委员仍如狼似虎,常有迫死人命之事。52” 围绕剿匪问题又产生卫队供养费、筑路电话费、碉楼费等。据有关当局统计:“去年九月 以前的财政状况,中央的收预算有六万万七千万,而军费的支出,每月是二千八百万, 占全部收入50%以上,除去内外债的担负,政费已经没有着落了,不能不靠发公债周转。 目前中央的收入,除还外债以外,每月不过一千五百万,其中军费是一千三百万,政费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二百万,在财政当局以为军费已经占了政府的真正收入65%”。" 20世纪以前的兵差,主要是供应军队的过往,所谓“兵差系有兵事经过始有派摊, 协济不当冲要之洲县遇有兵差,照章按成协济。”所供应的只是人夫、牲口、船只等运输 工具,偶尔有些木柴等物。但20世纪以后,兵差己成为筹措军需的一种简捷办法。因为 军队不断扩大,军饷不足,发下来的军饷又多半为军官贪污克扣,士兵纳的粮饷多的欠 几年,少的出得一年半载。所有军队的衣食住行一切费用,都需要靠地方人民供应。如 1929和1930两年报纸上所登载的兵差情况,除骡夫、挑夫、兵丁、货币之外,单就所派 征的实物来说,已差不多有100种,甚至化装品、海洛英、妓女也要地方人民供应。 在兵差中,对贫苦农民骚扰最大的莫过于力役或兵役的征发。1935年,仅为修筑内战所需的公路一项,在浙江、湖北、江西三省就强征民工555万人。此外,在军队行军中要抓夫赶车、挑担。在军队驻扎时,全村男女老幼都被驱赶着为军队磨面、做饭、挑 水……大量农民的征用使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2、救济政策不力国民政府行政院在饥荒发生时, 于1931年7月底招开l临时会议,讨论救济一事,当时议决三事: (一)由政府设立粮食运销局, 村复兴委员会,会商计划。由财政部主办,并招集实、内、交、铁各部,暨农(二)由苏、浙、皖三省府详拟工赈计划,注意农业建设,其计划交财、实二部审核,经费由中央设法承担。(三)关于防旱事宜,由实部指导监督各省市府之实施,不必专设办事处。 在这次的会议中,这些计划只偏重了旱灾,数千万水灾的饥民没有涉及;这三项决 议中除了第一项稍具体外,其余都是很空洞的,7月底才决议设立粮食运销局,而事情的 实行还要经过“召集”“会商”等手续,并且规模的大小,经费的多少,都没有提及。因 为各地连日降雨,所以防旱就不必专设办事处,至于散放种子,也改由各省自行办理。 可以看出这次会议中政府政策的制定是有些失误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局动荡,各种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政府把救灾款项大半用作“剿 匪”的军费,从美国借来的45万吨麦粉,大部分又拿去充军粮,而充当赈济的实际上又 北京.[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卖给这些灾民,所以1931年4月底湖北有30万灾民绝粮,而10月五省农民赈济会致 美“至今皖省赈粉余剩,无法售磬”,就是分发到各省赈灾处的一点麦粉,也被贪官污吏 侵吞,皖北赈务处变卖麦粉,减量发放,芜湖粮站主任盗卖赈麦490余石,在这种层层 剥削下,灾民并没有完全得到政府应有的赈济。 南京国民政府以战事为第一要务,军务费、债务费占了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1927 年一1930年,每年财政赤字累计达47110万元“。在这种财政状况下,很难保证一些“复 兴”措施实施的成效。像救灾问题,有时政府虽有心救治灾荒,但大多因为经费不足而 不了了之。“格于财政,一切治标治本之计划,未见实行。””吏治的腐败也阻碍了“复兴”措施的有效执行。政局动荡,各种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灾荒救治过程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乘灾舞弊,侵吞救灾物资,官民勾结,谋求私利。1935年,河北建设厅长亲自对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治河积弊变本加厉,骇人听闻, 除机关的侵吞工款,沿河居民的把持河工,以治河为终生职业,官民勾结,“但愿年年决 口,大家发财”。在如此官僚体制下,一些措施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灾民过着非人的生活,江苏一带的农民食草根、观音粉、水产动物、蒿菜、青苗等,豫东皖北等处农民吃麦苗、树叶、谷糠、树皮、榆叶、柳叶、水草、螺蛳等。这些东西都是无养料的,抢到的人固可一时果腹,然而食后肠涩便艰,面目浮肿,死亡相继,形 如中毒;抢不到的只好空腹受饿,坐而待毙。3、行政开支巨大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成立了许多领导经济建 设的政府部门,这些部门职能交叉,冗员充塞,效率低下。各级政府官员、各级党务人 员、各级党政机关雇用的各类工作人员,全国此类人员总数巨大,每年的开销恐怕是一 笔糊涂账,但开销之大,浪费之巨,当是确切无疑的。据法国学者安克强研究,上海在1929年至1935年间市政府雇员的数量一直在“盲目扩大”,”1933年为1900名,1934年为2000名,1935年为2200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市政府没有集中的人员管理系 统,每个局各自招雇员,然后通报财政局获取财政经费;另外“缺乏招聘标准”。南京政府是一个一党专政,以党治国的政权,从中央到省、县、区分别设立党部,党部的党务领导和工作人员是拿工资的,有些人身兼党政军领导,同时也就领有相应的2t 20世纪二三f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周民政府研究职兼工资,这无疑加重了财政负担。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1932年共计划13 人,加上各类工作人员上海市党部领薪水的队伍也会相当可观。据安克强的研究,1932 ―1933年上海市政府给地方党部的拨款为15.8万元,1933―1934年为17万元,大约相 当于同期拔给卫生部和社会事务局的50%左右。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破产,为了支撑庞大 的行政经费开支,政府丝很难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有实质性的作为。4、政府机构的腐败与低效行政机构腐败无能,政府机关有许多因裙带关系而任命的人,他们很少有任职资格, 却在政府中拿着俸禄而无所事事。政府雇员薪俸低,所以工作中贪污盛行。迟至1936年9月,蒋介石还悲叹官僚机构无能:“如果我们不清除当前机构的腐败、受贿、敷衍塞责和无知,而代之以建立廉洁、有效的行政,有朝一日革命会很快起来反对我了,像我们 过去反对满清一样。”57 其实机构中的一些文职领导人是受过教育、有新思想的人。特别是1935年以来,蒋 介石把一批受人敬重的银行家、记者和知识分子,如张嘉墩、翁文灏、吴鼎昌、蒋廷黼 招揽到政府中来,这批人有的很有能力,也比较进步。然而,这批新人对政府的基本政 策所能施加的影响太小。那些事实上控制政权的人,却很少了解如何妥善处理社会及经 济复兴的任务。这些位居高层的人有些的确是训练有素的技术专家,但他们往往只关注 城市社会的现代化部分,因此他们对农业地区的问题或潜力了解得很少,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5、赋税苛重近代中国的田赋征收机关与收税机关是同一个组织,这样造成征收过程中的舞弊, 一是对政府少交,二是对农户多收。这样农民每亩耕种收获所得,除去人工、种子、肥 料、农具等开支外,己所剩无几。赋额标准的提高,不仅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而且也 加重了中小地主的负担,不少地主,因赋额的提高,往往用增加地租的办法,转嫁到佃 农身上。田赋征收机构,对农民的额外榨取也相当严重,并且附加税增多,农民负担加 重。据统计,30年代全国24年省的附加税种类竟达到673种,其中江苏省附加税达147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种,湖北、江西、浙江都在60种以上,其他省份如河南、河北等大都在十几种以上。郅1927 年湖南《民国日报》载“湖南各县田赋附加超过正税30倍有之,二十倍有之,十倍则普 遍皆是。”1933年《新闻报》载江苏如皋的附加税超过正税26倍,海门超过25倍。田赋 的增加,不仅是逐年增多,而且提前预征,射洪县一年竟征完了14年的粮,灌县1932 年已把1972年的征粮任务完成了。59四川的一些地方流行预征田赋,1934年时一些地方 竞预征到1994年,广汉县是一年六次征税,两个月就征收一年的粮赋。601935年4月12 日《新闻报》载:“四川有一年间预征十二年的粮税,人民不堪负担,多将田单契据贴于 门上,说明本人无力偿欠,请官厅将其田契没收,不再捕捉索偿。”61 在高额赋税剥削下,农民被逼到无路可走时,只有逃亡,这是对农业生产力的最大的摧残。6、农产品统制政策1934年国民政府为配合“剿共”需要,在南昌召开全国粮食会议,接着成立全国粮 食局,又在上海成立“七省粮食运销局筹备局”,推行粮食统制。一年后,政府又以“解 决农村金融问题”为借口,举办农业仓库,吸收农民的粮食抵押。“统制经济政策,先以 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这样, 即使农民生产再多粮食,仍因政府与商人联合垄断价格而得不到好处,还不如不增产。 以米粮为例,限定“各地物产多余者收,否则不收”。当是有人提出疑问“是否真是当地 多余者?都大成问题”。63江苏省还于1929年布告禁止米粮出境贩卖,否则“将米商照章 惩罚外,米业公会应连带负责”。“由于米粮不能流通,造成产地谷贱伤农,缺粮地区米 价腾贵,如1932年秋“长沙谷每石二元三角,而宝庆谷竟每石售三元”。再如茶叶,政 府和商人联合对茶农压价收购,有些茶号收购茶农的茶叶后,不给现金,只发给米票, 指定到某粮行换米,茶农又受到粮行的第二次盘剥。加上当时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 出口茶叶减少,农民由于茶叶卖不出而让茶叶枯黄枝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第三部分“复兴”农村中的国民政府一、“复兴”措施及效果1、水利工程建设中国历次饥荒,无不和水利的失修有关,故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应首先考虑到灌溉 工程。国民政府于1931年5月作出“政府应专设统筹机关,迅即切实进行各项水利工程” 的决议。在此之前,南京政府的水利行政管理是十分混乱的,水灾防御属内政部,水利 建设属建设委员会,农田灌溉属实业部,河道疏浚属交通部。由于责任分散,互相推诿, 谁也没去抓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因此,工程建设的督导权交给了新设立的全国经济委 员会,另外,还设立了四个专门水利委员会,即华北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长 江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受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指导。通过整顿和新设水利行政 管理机构后,南京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只是耗资巨大,而成效 甚少,治黄治淮和长江水利几乎没有进展。但是各地的灌溉工程却大有起色。1937年以 前,全国共完成了13个灌溉工程计划,灌溉面积达到600多万亩,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32 年完工的绥远民生渠、陕西泾惠渠和1935年竣工的陕西洛惠渠。各省主持的地方小规模 灌溉工程,比较著名的是华北的掘井,掘井浇地,使农作物收成明显增加。据调查,河 北定县农民用井水浇地,每亩收成价值可达法币15元,而没用井水浇地的收成每亩仅为 5元,65前者是比后者增产两倍,这说明政府加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或多或少起了一些作用。2、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南京政府推行提高农民的生产率的广泛计划,倡议进行种子新品种、杀虫剂及肥料 的研究。1931年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所内初设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农业经济三科, 后来予以扩充,分别改组成农艺系、森林系、植物病虫害系、土壤肥料系、蚕桑系、兽 医系、农业经营系、农情报告系、农村工业系等。继中央农业试验所之后,政府又设立 了全国稻麦改进所、全国棉产改进所等科研机构。此外还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北京 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中陆续增设农学院,与中央和地方农事试验机关共同开展农24 北京_[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科学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这些从事科研的机构与高等院校在育种、防治病虫害和推广 良种方面均作了不少颇有成效的工作。如金陵大学农学院对小麦、高梁、小米等品种进 行改良,仅培育出的小麦品种就有金大290号、金大南宿州61号及1419号、金大开封 124号、济南195号、太谷169号、徐州438号等品种,这些品种比常规品种一般要增产 15%一30%。66 在推广良种方面,以全国经济委员会于1934年分别成立的棉业统制委员会和蚕业改 良委员会做的工作较多,统制政策在农产改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棉业统制委 员会,着手调查棉业、改良棉种,组织筹划大规模的运输合作社,由银行团投资300万 元,计划推广美棉80万亩。如河北省计划在5年内推广1000万亩棉F日;山东省在齐东 成立试验区,种植美棉达21个县;陕西省种植棉田占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10;河南省 推广美棉22个县,达14万1千余亩。其他如湖北、浙江、安徽等省也大力推广美棉, 强迫农民种植。67蚕丝改良委员会对蚕丝进行统制、监督、指导,指令各地一律改用良种。 如当时经过改良的诸桂、洽桂等蚕种受到江浙蚕农的欢迎。蚕种一律由建设厅省立蚕桑 场和私立改良蚕制造场选购,不得自由买卖,桑叶的价格也则各县政府拟定。“买卖和价 格的限制是其中的不足,背离价值规律的指导。 除了农作物的品种逐步得到改良外,农业耕种技术也有了提高(如在防治病虫害方 面,研究人员也找到了一些实用可行的办法,用砒酸、钙菸汁及植物油等喷施叶面,可 以防止害虫对棉花的侵袭),特别是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了。1932.1934年,农业机械和 部件的进151值只有40万元,1935年增为55万元,1936年增加到了100万元以上;抽水 机及其部件的进口额也从1932年的75万元增加到1936年的250万元。。9农业机械进口 增加后,不少地区使用农业机械也变得普及起来。1929年,江苏武进无锡两县利用戚墅 堰电厂的电力,用电动抽水机灌溉农田,面积达42 874亩,占两县耕地面积的1.55%;江浙两省1925--1931年间使用内燃机抽水灌溉农田的面积占,占两省耕地面积的O.88%.除抽水机外,江浙两省某些地区还使用了少量轧稻机。据武进政成乡的调查,地主富农 平均每3户有轧稻机一架,中农每7户有一架,贫农每34户有一架。70应当说,这是农 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也应该看作是农业的一个发展。政府还对化肥生产采取相应措施,1935年,中国第一家化肥厂――永利化学肥料厂在浦口建成投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3、灾情防控能力的提高1929年初国民政府成立赈灾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行政院,主要办理各灾区赈灾事宜。1930年1月,改为赈务委员会,各被灾省份成立相应组织――赈务处,由省政府、省党部和民众团体共同组成。此外,针对某些遭灾省份的具体情况,还相应建立一些地方性、 临时性的救灾机构,以具体负责该区的救灾工作。 南京政府在荒政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它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防灾举措上,具体体 现在: 第一,注意防灾工程建设,主要指水文站的设置。1935年,华北水利委员会以各河 汛期将至,为防危险,特沿各河岸设水文站。设站地点,在宛平县设站芦沟桥,防汛永 定河;在永清县设站双营镇,防汛永定河;在通县设站县城内,防汛北运河与温榆河; 在献县设站张家桥,防汛滹沱河与子牙河;定县设站防汛新唐河、老唐河;青县设站马厂,防汛南运河;新乐县设站防汛沙河”。第二,注重水利事业的发展,包括水利部门的建立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国民政 府在1927年成立时,水利行政组织比较混乱,防洪是交通部的责任,为发电目的的水利 工程则由全国建设委员会负责,如此分散的责任分配制,不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所以, 193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后,政府就着手在三个等级统一水利行政:全国经济委员会 为中央级水利行政机构,省建设厅指挥各省水利工作,县政府负责各县水利工作,省、 县政府受全国经济委员会指导。此外,在四个重要区域,各设一水利委员会,即华北水 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淮河水利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受全国经 济委员会监督领导,具体负责防洪的治标、治本工作72。水利工程设施作为人类抵御水、 旱灾害的盾牌,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在河北,国民政府以治理海河、永定河、滹沱河 为中心,在上游以防止水土流失为主,在中游建水库调节流量,防洪和蓄水灌溉两用, 下游则裁湾疏浚,增加排泄和便于通航。较大的工程有海河的建闸裁湾、疏浚和修堤工 程,永定河的堵口培修旧堤、裁湾和建闸工程,滹沱河的灌溉工程等”。1931年,设工 程局,专司海河河底的挖沙工作74。1933年,国民政府兴办滹沱河灌溉工程,在平山县 黄壁庄筑堰引水,灌溉灵寿、正定、行唐等县耕地38万亩75。1935年,滹沱河仁寿渠筑 成,费款40万,是为冀省唯一的巨大工程‘76。另外,在河北的掘井灌溉工程也取得了成就。第三,救灾经费的筹措。1930年lO月,南京政府公布《救灾准备金法》,规定:中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央政府每年由经常预算收入总额内支出1%为救灾准备金,省政府每年由经常预算收入总 额内支出2%为省救灾准备金,在遇到非常灾害为市县所不能救恤时,以省救灾准备金补 助,不足时再以中央救灾准备金补助。同时,财政部还酌征烟酒、奢侈品为水灾附加税,以增加救灾经费”。第四,注重积谷备荒。积谷备荒作为有效的防灾方式历来受到当政者的重视。但在 北洋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污吏侵蚀,仓政废弛。南京政府时期,开始重新恢复仓储制 度,经多年筹备,到1931年,各省开始有了积谷之举,其种类有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 仓、县仓、区仓、乡仓等。其经费来源:除县仓、乡仓按规定派收、募捐外,还以旧有 仓储资产、公团存款、县行政部分罚款、乡社公款等筹集‘78。 灾后能否及时恢复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扶助灾民在灾后能够及时恢 复生产,国民政府于急赈、工赈之外,又增办农赈。起初是在受灾省份设一农赈局,再 设一农赈委员会监督襄助。农赈局根据各县灾况,在每县或数县设一农赈办事处,设县 农赈委员会监督襄助,后来将农赈实际工作委托给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代办。农赈的 目的在于积极帮助灾民复兴灾后农业,主要工作是接济农事资金、指导农业方法、推行 农村合作。一切设施由农赈处计划办理。农赈处为节约现金和便利灾农起见,大多以赊 放粮食、农具、耕牛、种籽、肥料等为主79。 总之,南京政府时期的荒政在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在一 些方面甚至有创造性的发展,如建水文站进行灾害预测,注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水 利建设,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救灾准备金的筹集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效果并不如人意。4、减轻农民负担南京政府曾下令,自1934年7月至12月的半年时间内,由各地方斟酌情形,分别 先后,将苛捐杂税逐一废除。根据《中华日报》的调查统计,到1934年10月10日止,各省废除苛杂的情况如下:8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省份废除种数废除税额 (单位:元)195 991 247 511 184 979 286 000 1 600 000 293 997 4 858206预定废除税额 (单位:元)(单位:种)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湖南 福建 广东 河南 山东 河北 山西 陕西 宁夏 察哈尔 甘肃 广西 北平 威海卫20 5 24 87 90 130 475 145 27 54 125 233283 997 1 200 0001 681 283 851 506141 562 554450 6450 855 290 000 770 576 500000 220 000 290 000 400 000 280 000 3 640上列各省所废除的苛捐杂税,计有1000多种,合计已废除的税额约近1000万元。 当然,并没有废除当时苛捐杂税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苛捐杂税的大幅 度减少,对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好处的。5、人才的培养农业种植及手工业加工缺乏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也是国内农村 经济破产的一个原因。以美棉和华棉做比较,由于中国农民的知识缺乏,贪图小利,在 棉花中掺杂质和水分,导致棉花渍水太多,纤维易坏,杂质成分多至lO%.15%,而美棉28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仅含杂质百分之一二。以此及彼,华棉的销路自然日塞,所以提高农民的知识才是当务之急。首先,政府对扫除文盲做了努力。在义务教育方面,于1932年暂定义务教育年限为一年,而以四年为长期目标。到1935年全国学龄儿童为49414387人,已受义务教育的儿童为15041542人,约占总数的30%,811936年达到35%。犯 其次,在农业专业教育方面,政府在各处延聘专家。董叔永先生在《农业教育与改 良农业》一文中也谈到自己的观点:“整个农业教育,应该包含三个阶段,1、关于学术 的教育,2、关于训练人才的教育,3、关于普及农民的教育。若要改良农业,假如先设 有一个完备的、有效的学术研究机关,一旦遇见农业上困难的问题,休想有解决的能耐, 所以学术教育,是农业教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当时的政府建了一批大型的农业专业学 校,如西北农业专校、江西省政府设立的农业院、北平大学的农学院、河北省立的农学 院,培养农业专门人材。还有一些私立学校,如农民化的湖南修业学校等。虽然当时政 府雄心勃勃来兴办学校,可是却没有提供兴办学校所需的充足资金,很多学校需要自酬 经费,而政府原本要兴办学校的资金也因为内战而挪做他用,培养的人才不少也只是纸 上谈兵之士。一些私立的学校如湖南修业学校,也为农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该校于 1928年停办中学部,仅办农科,有农场四百亩,师生全穿土布缝制的农民服,赤脚素食, 以田间为课堂,主要栽培水稻。每位学生分配四分之一亩耕地,所得利润校方得三分之 一以维持校务;学生本人得三分之二,可作三个月的伙食费。83农业学校从事实际研究,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6、交通的改善交通的改善,为乡村中的农民提供了公平和对外交流的机会,价格机制就会发生作 用。公平交流能增加农民的购买力,农产品在市场中自由流动,由产品自身的价值决定 其卖出的价格,受供求影响而受当地市价的限制,奸商对于农民的剥削,就会受到限制。 民国时期,天津的商人到山西的黄河东岸收鸡蛋是一种费神且吃苦的工作,同时价钱如 果提高,津商便不要,如果天津与山西的黄河东岸有直通的铁路,天津的商人与黄河东岸的农民便都互受其利了。84在铁路方面,1927年以前,全国铁路总长度为13 040公里,而到1937年,铁路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破产与国民政府研究长增加到21 036公里,其中新筑铁路约8 000公里。中国兴建铁路,始于1876年,到1927年时已经历了50余年,平均每年新筑铁路仅为260公里,而1928―1937年平均每年新筑铁路则有800公里,年平均数是1927年以前的两倍多。其中,又以1932--1937年发展最快,年均筑路1 133公里,是1927年以前的三至四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降观测什么时候进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