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宁:耶路撒冷被谁控制到底是谁的

知乎:耶路撒冷到底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耶路撒冷简史送上!知乎:耶路撒冷到底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耶路撒冷简史送上!历史的碎片百家号首先需要说明,耶路撒冷属于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特意上我国外交部网站查了查,以色列国情概况中有这样的介绍:(以色列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在巴勒斯坦国情概况中,关于首都的介绍如下: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姆安拉。就是说,以巴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上存在严重分歧。而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耶路撒冷是哪个国家的?上文所述应该便是最为政治正确的答案。不过,虽然尚有分歧,虽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但目前,耶路撒冷完全被以色列控制。“以方将耶路撒冷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将总理府、议会、大多数政府部门和最高法院设在此地。”此外,隔离墙已将耶路撒冷围了起来,使之与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彻底隔开。政治话题有些沉闷。回到城市本身,不得不说,我所去过的耶路撒冷是座美丽而平静的城市。这座城市不大,是座小山城,建在起伏的山丘上。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楼房错落有致,很有层次感,高楼大厦极少,也很难见到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房屋外墙基本都是当地特产的米黄色石砖,显得格外素净,整洁。金色的耶路撒冷并非虚有其名。太阳落山时,耶路撒冷的石墙、楼房全都夕阳染成了温暖的浅金色,果真是茫茫天地间一座金色的城池,美丽非凡,难以言喻,此时此景只教我愿安静地坐着,放空大脑,忘掉俗世的烦扰。近十年来,耶路撒冷的安全局势很稳定。由于巴勒斯坦人第二次大起义结束、隔离墙建成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严控,爆炸袭击在耶路撒冷已基本消失。好吧,有必要提及,2011年3月,时隔七年,耶路撒冷又发生了一起爆炸案,炸弹藏在公交车站附近的一只手提箱中,造成一名英国游客死亡。此案至今没有查明谁是策划者。爆炸案过后,耶路撒冷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和平静,居民继续上班、上学、逛街、购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继续游览、拍照、逛街、购物,正常和平静得好似一切不曾发生过。除了美丽和平静,耶路撒冷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多元化。这座城市既有古老的一面也有现代的一面,既有宗教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在老城内,你会看到犹太教堂、基督教堂和清真寺相距不远,也会看到头戴黑色礼帽的正统犹太教徒和蒙着黑色头巾的巴勒斯坦穆斯林妇女擦身而过。在老城外,你会看到设计现代的酒店,也会看到穿着时尚的年轻男女坐在露天喝咖啡,或是在时尚服装店里挑选最新上市的牛仔裤,你还能看到的银色的轻轨列车在城墙旁缓缓驶过。头几次去耶路撒冷,这座城市的一切对我还很新鲜,这些奇妙的混搭组合冲击着我的视觉和感受,令我着迷、不解与困惑。我曾在日记中用矫情的文艺腔写道:“是的,一个人无法真正抵达耶路撒冷,那有一座东城,还有一座西城;那有一座老城,还有一座新城;那是犹太人的城,也是基督徒的城,还是穆斯林的城;那是暴力的城,又是和平的城;那是苦难的城,又是美丽的城;地上有一座耶路撒冷,天国还有一座耶路撒冷。”我还曾造作地写道:“老城里,每一块砖石似乎都见证了两千多年来曲折的历史,空气中都回荡着浓浓的超越世俗的文化气息。”好吧,我承认,看到这些文字,我有点儿不好意思。只能感慨现在年纪大了,再写不出来这样的文字了。哦,当时我文艺青年的心灵受到了何等的撞击?不过,耶路撒冷在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积淀确实深厚,心灵麻木如果没有发展到不可救药的晚期,对此都会有所感应,我似乎该为自己曾有一颗敏感的心而感到庆幸。-耶路撒冷简史-为了不再抒情,还是说回历史。从古至今,因为地理位置、宗教、政治地位等原因,耶路撒冷的命运一直都没有消停过。这座城市在不同国家、宗教与文明之间数经易手,上演着冲突与杀戮、征服与摧毁,当然还有重建与复兴。有人说,在耶路撒冷,你会发现神性、人性还有非人性,你会感受到宗教神圣与庄严,也会发现在宗教的名义之下,人世间利益斗争的腥风血雨。两千年前,耶路撒冷曾是古犹太国的都城,是犹太教圣殿的所在地;之后,古犹太国被罗马人征服,犹太人被驱逐,开始流亡世界。罗马帝国的康斯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后,耶路撒冷成为拜占庭帝国治下的基督教圣地;三百年后,阿拉伯人横扫西亚北非,在耶路撒冷留下伊斯兰教的印记,并在犹太教圣地遗址之上建起清真寺。此后,阿拉伯帝国统治耶路撒冷十余世纪,这期间,有一位极端的哈里发迫害非穆斯林,摧毁犹太和基督教堂。为争夺圣地,欧洲十字军东征,一路烧杀掳掠,两大文明的冲突史从中世纪就开始了。随后,奥斯曼帝国将耶路撒冷纳入版图,此时,大量犹太人已移居耶路撒冷,在老城外安家落户。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了对耶路撒冷的委任统治。再后来,联合国提出分别建立阿拉伯、犹太的两国分治方案,并将耶路撒冷国际化,犹太人基本同意,以色列国及时成立,阿拉伯国家对此强烈反对,与以色列开战,耶路撒冷再次变为交火的战场,成为一座分裂的城市,东区被约旦控制,西区被以色列控制,中间的界线有狙击手驻守,是军事禁地,气氛肃杀犹如死亡地带。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取包括老城在内的东耶路撒冷。从此,以色列控制了耶路撒冷。历史似乎回到起点。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耶路撒冷属于谁仍然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阿拉伯人对我说,耶路撒冷被犹太人占领了。犹太人对我说,以色列解放了耶路撒冷,统一并重建了圣城。还是那个观点,关于巴以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情感,便会得出不同版本的解读,谁对谁错难以说清,历史和现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以色列称耶路撒冷是其“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则重申未来要以包括老城的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独立建国,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首都梦东耶路撒冷确实是巴勒斯坦人的家园,众多巴勒斯坦人世代生活在此。如今,他们持有以色列的居住证,有的人还拿到了以色列护照。有的人仍使用约旦护照或者巴勒斯坦旅行证,甚至还挂着约旦国王像敬仰怀念。他们像是失去了祖国的人,为身份感到困扰,缺少归属感。在拉姆安拉,我遇见过一位高大帅气的健身教练,他是巴勒斯坦人,来自耶路撒冷,却选择在拉姆安拉工作并在那买了房。我问他为何不在耶路撒冷生活,他说耶路撒冷是很好很漂亮,许多地方都像是欧洲城市一样,但那里缺少阿拉伯的氛围和生活方式,他在耶路撒冷缺少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异乡人。如今,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分裂时期的界线如今已变成一条交通繁忙的公路,但两个城区无论从市容市貌、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上都有着显著差异。老城的大马士革门外是一片巴勒斯坦人的聚居区,人挤,车多,楼旧,地上垃圾和污渍随处可见,城墙公园中的石椅、花坛等设施因为人为的破坏和不爱护已经破损,小贩挤在城门外摆地摊,叫卖着鞋子、衣服、玩具等小商品。不远处烟熏火燎,是有人站在路边卖烤肉串。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两两三三或站或坐,眼神好奇地打量着来往的行人,总有人将烟头或一次性的咖啡纸杯随手丢弃。小店老板将废纸盒清理出店,堆在门外。这个地方有市井的热闹烟火气,同时也显得拥挤、脏乱,人们似乎缺乏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每当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的时候,我就有种冲动,想化身社区志愿者,语重心长地向他们宣传中国式的标语口号:大家小家是我家,卫生要靠你我他。或者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离开大马士革门,沿着老城城墙走,先上坡,再下坡,再向左拐一个弯,走大约一公里多,就能到达雅法门,这大约只需十分钟,景象却突然一变,我感觉像从一个国家穿越到了另一个国家。雅法门外是西耶路撒冷。在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干净的小广场,其上栽种着如棋盘格般整齐的小树,其下是隧道,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贯穿而过。广场旁是一处叫作Mamila地方,是如今地产开发中很时兴的商业综合体,建在山坡上,布局有如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间有一条纵横的步行街,有若干条上下的石阶,有店铺、商场、酒店、住宅、餐厅、咖啡馆,还有花池和雕塑品,这个地方很漂亮,设计感和现代感都很强,引人徜徉、流连。就这样,在一公里之外,在十分钟之内,我好似从中东“嗖”地穿越到了欧洲,顿时觉得两眼清静、内心愉悦。强烈对比之下,我感到眩晕。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之间只隔着一条公路,感觉上却像是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共同生活在耶路撒冷,但是两者的地位和待遇却并不平等,巴勒斯坦人常受到右翼犹太人的歧视。放大到以色列,这也是普遍现象。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约有130万,约占以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理论上讲他们应和犹太人拥有一样的地位,但实际上,他们在政治、经济、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的资源远比犹太人少。在市政预算、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方面,巴勒斯坦人聚居区和犹太人聚居区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别。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同样向以色列政府交税,可家门口路灯坏了,却可能迟迟没人来修。以色列政府似乎不愿多花钱改善巴勒斯坦人社区的市政服务、绿化和基础设施,因此东城看上去难免破败、杂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隔着一道隐形的墙,他们相互隔阂、防范,难以成为朋友,像是处在一个空间中的两个平行世界,井水不犯河水,不交融,也不对抗。巴勒斯坦家庭和犹太家庭会在公园中的同一片绿地上野餐,但他们不会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巴勒斯坦大学生和犹太大学生会在同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但他们也不会打成一片、亲如一家。巴勒斯坦小朋友和犹太小朋友会在街头的同一座喷泉旁嬉戏,但他们还是不会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犹太人不愿意去巴勒斯坦人聚居区。比如,有一次我从西耶路撒冷打车去老城的大马士革门,还距大马士革门大约三百米,犹太司机就停车不愿靠近,让我自己走过去。多去几次耶路撒冷,或在那生活一段时间,你便会发现美丽平静的表面下,耶路撒冷深处潜藏的种族主义问题,那神圣的天空下,同样也隐隐飘荡着歧视、敌意的紧张空气。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乃至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某种程度上说要比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人生活条件更优越,但他们仍对未来感到悲观,有人在《新闻周刊》上撰文写道:“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只是期望未来不会变得更坏,但坏事仍在发生。巴勒斯坦人眼看着犹太人定居点继续出现,对此已然麻木,他们似乎习惯了‘被占领’,像是需要被主子控制的奴隶,生活让他们只敢想着以色列的国家保险和补助金,他们为能在以色列扫大街、刷盘子,为能有份微薄的工作而庆幸。东耶路撒冷变得衰落而孤立,希望之光只在儿童眼中偶尔闪过...”。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扩建的犹太人定居点已经不再是“点”,而是连成了线,连成了片,成为了“大耶路撒冷”规划中的一部分。而相比之下,巴勒斯坦人社区才是“衰落而孤立”的“点”。巴勒斯坦人的分析说,以色列在对耶路撒冷进行“去伊斯兰化”、“去巴勒斯坦化”,同时加快对它进行“犹太化”,并有意放任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聚居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在地——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不断发展繁荣,这会让巴勒斯坦人渐渐忘掉耶路撒冷,失去未来以东城为首都建国的信心。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意图再明显不过的“阳谋”。以色列在用实际行动一点一点地加固“耶路撒冷是其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的地位。确实,巴勒斯坦人聚居区像是耶路撒冷的边缘角落,渐渐被忽视、被遗忘。“拥挤的街道、混乱的交通、肮脏的地面”,甚至是破败的山村,这些便是巴勒斯坦的东耶路撒冷给我留下的印象。每次去耶路撒冷,我都不愿在“东城”多呆,而愿意去“西城”闲逛,以求饱饱眼福,换个心情,去感受我当时所向往的“现代、有序、整洁、美好”——这些都是在巴勒斯坦所缺少的东西。当时,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外国游客,到了耶路撒冷,看到“东城”和“西城”的反差,我只是简单地想:还是以色列把城市建设、管理的好,巴勒斯坦人的环境卫生意识似乎不够高嘛。没有亲身经历又于己无关,谁能想到历史和现实对巴勒斯坦人的不公,谁能考虑到巴勒斯坦作为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的权利和诉求,反正对此我是后知后觉。当时,我只是期望着耶路撒冷能一直保持美丽和平静,我每次去,它都在那儿美丽而平静地等着我,没有爆炸,也有没冲突,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而“巴勒斯坦国未来的首都”,谁能想到这别人的梦想?况且这别人的梦想还如此遥远飘渺。政治设想与生活现实的差距总是很大,而每个普通人每天面临的首先还是生活现实,生活远远大过政治,所以巴勒斯坦人还在为生计而奔波,“为在以色列有份微薄的工作而庆幸”,他们普遍对巴以冲突、巴以和谈都已麻木。而当时的我呢,还是想着“东城”真是脏乱差,我要去“西城”饱饱眼福,换个心情。以包括老城的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独立建国,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还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遥远飘渺的梦。“耶路撒冷是哪个国家的”,对于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的碎片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在历史碎片中,寻找真正的历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谁能介绍区分下麦加和耶路撒冷 都是宗教圣地吗?_百度知道
谁能介绍区分下麦加和耶路撒冷 都是宗教圣地吗?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阿拉伯语:مكّة)是一个宗教古城,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非穆斯林不得进入。位于沙特阿拉伯西边。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麦加是伊斯兰教石造圣堂的所在地,传统认为是亚伯拉罕所建造的。麦加是每个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须试图朝圣的宗教中心,2004年的人口约1,294,168。  伊斯兰学者认为麦加是地球的中心  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 ירושלים、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语: القدس‎、拉丁化:al-Quds、汉化:古德斯,或بيت المقدس‎、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被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巴勒斯坦国中部城市,世界闻名的古城。人口72.4万(2006),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大卫王曾在此筑城建都。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市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药、化学药剂、制鞋、铅笔、纺织与服装(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业甚盛。  在联合国的决议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国,所以以色列在建国时定都特拉维夫。第一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西耶路撒冷。第三次中东战争,伊斯兰占领东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1948年以来为国际共管城市,以色列建国该国的总统府、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均位于特拉维夫。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因此,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阿克萨清真寺巴以冲突的中心。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过特拉维夫,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06年,耶路撒冷的面积为126平方千米,拥有人口72,4000人,这两项指标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而且无论是犹太人数量还是非犹太人数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城市的东西两部分更是截然不同,发展水平悬殊。老城雅法门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现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如果再继续向西数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区),而老城及其东、北、南三面的东耶路撒冷则以巴勒斯坦人为主。最特别的地方是面积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为4个宗教与种族聚居区:犹太区、基督徒区、亚美尼亚区和穆斯林区。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争议的宗教圣地均位于此处:包括犹太教的西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
采纳率:11%
一个是人定的,另一个不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耶路撒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专访巴以官员:耶路撒冷到底归谁_全球拍-梨视频官网-Pear Video
专访巴以官员:耶路撒冷到底归谁
在接受梨视频拍客专访时,巴解组织领导人称特朗普的耶路撒冷决议“愚蠢、非法”,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长则称,这一天犹太人等了2000年。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梨视频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二维码分享
<span class="fav fav1217005" data-id="8
<span class="fav fav1218561" data-id="1
<span class="fav fav1218204" data-id="4
<span class="fav fav1224391" data-id="9
<span class="fav fav1228594" data-id="
<span class="fav fav1217559" data-id="2
耶路撒冷自古以来属于以色列!没毛病!只不过后来被阿拉伯人非法占有了!只要反绿的都支持!
真的是醉了
[无视][无视][鄙视][鄙视]
太说不清了。。。
“自古以来我们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对上“保卫我们的土地直到最后一刻“,谁说了算呢???
不断造成伤亡。[沮丧][沮丧]
梨视频真牛逼。
中东这个乱啊
京网文[-1243号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 71号【中东研究】孙兴杰:耶路撒冷,谁的首都?
作者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巴以问题已经不再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我们看到最近十年,巴以问题似乎已经被遗忘了,尤其是在中东反恐成为压倒性议题之后,巴以问题已经成为老问题,也变成了相对不重要的问题。
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将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以来,在“阿拉伯之春”中已经被遗忘的巴以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耶路撒冷,到底是不是以色列首都,以色列和美国说是,伊斯兰合作组织在土耳其的召集之下,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特朗普“爆炸性”的决定最终可能变成了一场关于耶路撒冷到底是谁的首都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口水仗替代了刀枪,而背后则是中东地缘政治结构的变迁,巴以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在这场历史巨变中边缘化了。
耶路撒冷,一座千年圣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这座在贫瘠土地上建起来的城市却成为精神和灵魂的安居之所,由此也变成了几千年杀伐不断的战场。耶路撒冷就是一部世界历史,至少是欧亚大陆西半部分历史的缩影。耶路撒冷就是一个历史和精神的博物馆,就像考古学家发掘的工地,在每一地层都有丰富复杂的历史,吊诡的是,耶路撒冷的考古学与国家的构建是联系在一起的,最终会证明谁才是这座城市最初的主人。时过境迁,历史依然不能如烟,耶路撒冷是太多情感的寄托,民族主义依然作为一种强势思潮的存在,以民族主义而建立国家,以国家来重新构建一个“祖国”的空间,尤其是在耶路撒冷这个充满纷扰的城市,没有什么真正的边界可言。
犹太人和穆斯林占据这个城市都超过千年,基督徒有几百年,到底这座城市属于谁呢?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后,耶路撒冷代表的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斗争,几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已经将耶路撒冷完全占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40多万巴勒斯坦人成为没有公民身份的人。耶路撒冷的争夺已经不再是精神上的了,而是赤裸裸的实力之争。1967年的中东战争是一个转折点,以色列不仅在中东立足,而且获得了优势地位,那场短暂的战争中,以色列占据了巴勒斯坦大量的领土,尤其是将东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几乎成为没有领土的国家。这也是巴以问题的实质所在,1948年的联合国决议,在这一地区分别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联合国建立国家的努力最终在几次战争中失败,再一次证明,现代国家就是一个暴力容器,因此,战争建国、武力建国在这一地区再次上演。以色列经受了战争的洗礼,而巴勒斯坦建国却渐行渐远。
1980年以色列通过“耶路撒冷法”,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完整、统一的首都,1967年吞并的东耶路撒冷就被正式化了。安理会同年通过了第478号决议,宣布以色列的法律无效,国际社会基本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也没有哪个国家在耶路撒冷建立驻以色列的大使馆。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就成为以色列背后的支柱,美国国内有非常强大的以色列的游说集团,曾经有学者写书批判这一现象,认为以色列游说集团已经影响到了美国正确的中东战略,甚至妨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结果呢?这两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几乎与华盛顿的圈子无缘了,因为很政治不正确。
199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耶路撒冷使馆法”,关系到驻以色列大使馆的搬迁问题,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再到奥巴马都基本“搁置”了,因此,这一法案并没有引爆关于耶路撒冷归属的国际讨论。这一“悬案”到了特朗普的时候似乎就不能继续下去了。一是特朗普在竞选的时候就承诺了,二是特朗普的班底中有很多亲以色列的官员,尤其是他的女婿库什纳就是犹太人,特朗普第一次出访就是中东,带着家庭成员到了“哭墙”,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对以色列的力挺。最终,特朗普以“新思维”要解决巴以这个老问题,但是带来的是举世震惊的谴责。
无论美国什么时候把使馆搬到耶路撒冷,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国承认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件事情呢?除了特朗普个人之外,还有中东格局已经发生了大变。小布什出兵伊拉克,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阿拉伯之春”之后中东地区的国家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巴以问题已经不再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我们看到最近十年,巴以问题似乎已经被遗忘了,尤其是在中东反恐成为压倒性议题之后,巴以问题已经成为老问题,也变成了相对不重要的问题。巴以问题的边缘化是美国做出出人意表的举动的重要原因。
从巴以问题本身来说,“两国论”越来越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中东和平进程其实已经陷入了僵局,巴以双方的温和派力量的声音越来越小,从沙龙到内塔尼亚胡,都是强硬派领导人。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并不和,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力量越来越小,巴勒斯坦要建立一个有领土的国家,可望不可即。对于巴勒斯坦普通人来说,生活才是现实的。几次大起义并没有改变格局,石头和坦克的对抗终归不会给巴勒斯坦出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朗普的决定也让世人看到了巴以问题赤裸裸的现实,巴勒斯坦人的抗争还在继续,但是更多的人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妥协。
从伊拉克战争到“阿拉伯之春”,中东地区在1979年以来形成的格局,就是伊朗霍梅尼革命之后形成的反伊朗联盟。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变动,使伊朗在中东的力量和影响力大增,也门的战争也算是伊朗和沙特之间的角力。在反伊朗的问题上,沙特和以色列之间是有共识的,两国关系也非常微妙。海合会对卡塔尔的“围攻”还没有结束,阿拉伯内部的裂痕也是超出外人的估计,加上国际油价低迷,中东的地缘政治价值整体下降,且内部矛盾重重,当然,特朗普此时把耶路撒冷的问题跑出来,无疑会让中东再次团结起来,口诛笔伐是少不了的,但却难以扭转巴以问题持续边缘化的趋势。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路撒冷被谁控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