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篇(朗诵版)的全文及解释

百孝篇全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百孝篇全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孝篇全文》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百孝篇全文》日期:
范文一:百孝篇全文百孝篇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与男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 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可承欢 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 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青天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 亲在当孝不知孝,亲殁知孝孝难全 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予心酸 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 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 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 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孝子在世身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孝经孝文把孝劝,立即尽孝莫松散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顺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范文二:百孝篇全文百孝篇tiāndìzh?ng xiào xiào dāng xiānyīg? xiàozìquán jiāān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w?i r?nxūdāng xiàofùmǔxiào shùn fùmǔrújìng tiān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xiàozǐn?ngbǎfùmǔxiàoxià b?i xiào?rzhào yàng hái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zìgǔzhōng ch?n duō xiàozǐjūn xuǎn xián ch?njǔxiào lián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yào w?nrúh?bǎqīn xiàoxiào qīnbùzhǐzàichīchuān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xiào qīnbùjiào qīn shēngqìài qīn jìng qīn xiào nǎi quán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kěxī r?n duō bù zhī xiàozěn zhī xiào n?ng gǎn d?ng tiān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fúlùjiē yīn xiàozìd?tiān jiāng xiào zǐ lìng yǎn guān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xiào zǐ pín qi?ng zhōng n?ng hǎobú xiào suīfùnán píng ān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huí xīn fù xiào tiān lǐháizhū shì bù shùn yīn bú xiào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xiào guì xīn ch?ngwútāmiàoxiàozìbù fēnnǚyǔnán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与男 diē niáng miàn qián n?ng jìn xiàoyīxiào jiù shì hǎo?r nán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wēngp?shēn shàng n?ng jìn xiàoy?ulu? xiào lái y?u lu? xián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h? mùxiōng dì jiù w?i xiàozh? xiào jiào zu? shùnqìwán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h?mùzh?ulǐjiù shì xiàozh? xiào jiā zhōngdàxiǎo huān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nán yǒu bǎi háng shǒu zh?ng xiàoxiàozìběn shì bǎi háng yuán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nǚd?shū míng xiān xu? xiàosān c?ngsìd? xiào w?i xiān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 xiàozìchuán jiā xiào shì bǎoxiàozìm?n gāo xiàolù kuān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 n?ng xiào h? zài pính?fùliàng lìjìn xīn xiàobù nán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fùxiào dǐng pēng n?ng zhìfùpín xiào shū shuǐkěch?ng huān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可承欢 pín xiào xiào zhōng yǒul? qùfùxiào xiào zhōng yǒujíyuán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 fù xiào ruìqìmǎn tán fǔpín xiào xiáng guāng t?u qīng tiān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青天 xiào c?ng nán chǔ jiàn zhēn xiàoxiào xīnbù r?ngyìshí kuān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gǎn jǐn xiào lái xiào xiào xiàoqīn y?u wǒ xiào sh?u y?u tiān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 qīn zài dāng xiàobùzhī xiàoqīnm?zhī xiào xiào nán quán亲在当孝不知孝,亲殁知孝孝难全shēng qián jìn xiào qīn xīn yu?sǐh?u jìn xiào yǔ xīn suān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予心酸 w?i r?n n?ngbǎzǔ xiān xiàozh? xiào n?ng shǐ zǐsūn xián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xián xiào zǐsūn qián nán mǎizh? xiào mǎi láibùy?ng qián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 xiàozìzh?ng xīn xīn n?ng zh?ngxiàozìxiū shēn shēn n?ng duān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xiàozìqíjiājiā n?ng hǎoxiàozìzhìgu? gu? n?ngān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tiān xià?rsūn jìn xu? xiàoyīxiào jiù shì tài píng nián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ji? yín ji?dǔ dōu shì xiàoxiàozǐch?ng cái qīn xīn huān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 ji? shā fàng shēng dōu shì xiàon?ngjīqīn sh?u xiào tōng tiān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xīgǔxīzìdōu shì xiàon?ngjīqīnfúxiào fēi fán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zhēn xīn w?i shàn shì zhēn xiàowàn shàn dōu zài xiàolǐbiān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 xiàozǐzàishì shēn jià zh?ngxiàozǐqùshìwàngǔchuán孝子在世身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cǐpiānjùjùbùlíxiàolíxiào r?n lún nán zhōu quán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niànd?shíbiàn qiāng?xiàoxiao zāi miǎn nán bǎi xiào piān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白行万善孝为首,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人若不孝,禽兽不如。
范文三:百孝篇全文百孝篇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与男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 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 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可承欢 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青天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 亲在当孝不知孝,亲殁知孝孝难全 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予心酸 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 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 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 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 孝子在世身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孝经孝文把孝劝,立即尽孝莫松散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顺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范文四:百孝篇和弟子规全文txt弟子全文规 总 叙〈弟〉子 规人训 圣首孝 弟谨次 信爱泛 众亲而仁有余 则学文力入〈孝〉则母呼父应勿 父母命 行缓懒勿 父母 教敬听 须父母 责须承顺冬温则 则凊夏 则晨 省昏则 定出告必反必面 居 常有 业变无虽小事勿 擅为 苟擅 为道子亏物虽 小私藏 勿私藏 苟亲心伤所亲 好为力 亲所恶 具谨去为身 有伤贻 忧 德有亲伤贻亲羞 爱亲我孝何难 憎亲 我孝方亲贤过有 使更谏 吾怡色 柔吾 声谏入 不复悦谏号泣 随 无挞怨亲有 疾先药 昼尝侍 夜离床 不三丧年常 咽 居悲处 变酒绝肉丧尽礼 祭尽诚事 者 如事死生〈出弟则〉兄道 弟道恭 友兄弟 睦孝中 财物轻 在怨生 言何忍 语忿泯或自饮 食或坐走 者先长 者幼后 呼长 即代人 人不叫 己即在到称长 勿尊呼名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 疾趋揖长长 无 退恭言立骑下马 乘车 下犹过 百步待余长立 幼者勿坐 长坐者命 乃 尊坐长 声前低 要不低 闻却宜非必近 退必迟趋问 对 起视勿移诸父事如 事 父事兄 诸如兄事<谨〉起早 夜眠迟朝老易 惜此至 晨时盥必兼 漱口便 回 辄净溺手冠必 纽必结正 袜与 俱履紧 置切冠 有定位 服乱勿顿致 秽污衣贵 不贵华洁 上循分下 家称 饮食对 拣择勿 适食 可过勿则方少年勿 饮 酒饮醉酒 最丑步为容 从立端正揖深 圆拜恭敬勿 阈践勿 跛 倚勿踞箕 摇勿缓髀帘揭勿有 宽转弯声 触棱 执虚勿器 如执 盈入室 虚有如人勿忙事忙多 勿错难 畏轻勿 斗略闹 场勿近 绝僻事 绝邪勿问将门 入孰问 存上堂将声必扬 人问 谁 以名 吾与我对不分 明用物 须人明求倘 不问即 偷为 借物人 时及 还后有急借 难不〈〉信凡出 信言为先 诈妄与奚可 焉说话多不如 少 惟是其 勿巧佞奸巧 秽语污 词井市气 切戒之见未 真勿言 知轻未的勿轻 传事 宜非 勿轻诺苟 轻 进退诺错凡道字重且舒 勿疾 勿模糊急 说长 彼说此 短不关 莫己闲管见善人 思即 齐纵去 以远渐跻见 人 即内省 有恶改则 加无警唯学德唯 艺 才如不 当人砺自若 衣 若饮服食不如人 勿生戚 过怒闻闻誉乐 损 友来益 友 却誉恐闻闻 欣过直 谅士渐相 亲无非 名心为 错心非 名有为恶 过能改 归无于倘 掩饰 一辜增〈泛爱〉众凡是 皆须爱 天人同 地同载覆高者 名行高自人 重 所非貌高才大者 望自 大人服所非 言大己有 能自私勿 人能 勿轻所訾勿谄 勿富贫 勿厌故骄 勿喜新人不闲勿事 搅人 安 不勿话扰人有短切 莫揭 人私 有切莫说道 善 即是人 人知善 之愈思勉扬恶 既人恶是疾 之 祸且甚 善相作 劝德皆 建过不规道两 亏凡与取贵 分晓与 多宜取宜少 加人将先问己 己 欲 即不已速恩欲报 欲忘怨报 怨 短恩长报待仆 婢身端 虽贵端 慈贵而宽势 人 服心不然 服人 方理无言〈仁亲〉是同人类不 齐 俗流众仁 希 者仁果者人多畏 言 讳 色不不媚能亲 仁无限好 日进德 过日少不亲仁 无 限害 小进 人事百坏〈余力学〉文不力行 但文 长学华 成浮人 何但行 力学文不 任己 昧见真读理书法有三到 心眼 口皆信 要方此读勿慕 彼 未终 此勿彼起宽限为 紧功用 夫工 滞到通塞心有疑 札记 就随人 求确问义室房清墙 壁净 案几 笔洁砚 正磨偏墨 不端 字心不敬心先 病典籍列有定处 读看毕 原还 处虽有急 束卷 齐缺坏 就有之补非圣书 勿屏视敝 明 坏心聪志 勿自 暴勿弃 圣自贤与可驯 致百孝篇天地孝重孝当,先一孝字个家全安为须人孝父当母,顺父母孝敬天如孝子能把父母孝,下孝儿照辈样还自古忠多孝臣,子君选臣举贤廉孝要如何问亲孝把孝,亲不止吃在穿亲不教孝亲生气,亲爱亲孝乃敬全可惜多不人孝,怎知知孝感动天能福禄因孝皆得字,将天子孝另观眼孝子贫穷终好,不孝虽富能难平安事不诸顺不孝,因心复孝回天理还孝贵诚无心妙它,字不孝分女与男爹面前能尽娘孝一,孝是就儿好翁婆身上能尽孝男又落,来又落孝贤和睦弟就兄为,孝孝这做顺叫气丸睦妯娌和是就,这孝家中孝大欢小男百行首有孝重孝字,本百行原是女淑得先学名孝,三从德孝为四先孝字家传孝宝是孝,门高孝字宽路孝何在能贫和,富力量心尽孝不难富孝鼎烹能富致,孝贫菽可承水欢贫孝孝中有乐,富趣孝中孝有吉缘富孝气瑞潭满府,贫祥光孝透天青孝从处难真孝见孝,心不一时容宽赶孝来孝孝孝紧亲由,我寿孝天由亲在当不知孝孝,殁亲孝知难孝全前生尽亲心悦,孝死尽后孝予心酸为人把祖能孝先这,孝使能子贤孙贤孝子孙难买钱这,孝买来不用钱字孝正心心正能孝字,身身修能端孝字齐家家能,孝好治字国能安国天下儿尽孙孝学,孝就一太平是年戒淫戒都是赌孝,孝子成才亲欢心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孝通天寿谷惜字都是孝,能惜亲福积非孝凡真为善是真孝,心善万都在孝边里孝子在世价身,孝子重世去古传万经孝文孝孝劝把,即尽孝莫立松散父母全双正孝,孝顺温和孝宜甘味羊羔跪乳知孝尚,乌鸦反孝亲哺颜人为是不知若孝,如禽不实兽可怜篇此句不句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得十遍念千孝,消个灾免难百篇孝
范文五:三字经全文及百孝篇百孝篇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能通天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福无边圣人尽孝垂青史 贤人尽孝增福祉 君选贤臣举孝廉 自古忠臣多孝子若问如何把亲孝孝道有亏亲心忧可怜世人不知孝福禄皆有孝字得孝子虽贫终能好诸事不顺因不孝孝道终归为天理夫妻皆孝其双亲男儿尽孝离灾祸翁婆身上能尽孝女得淑名先学孝孝在街坊人敬仰孝子逢人就劝孝万事唯有孝字大孝经孝文把孝劝儿有孝心亲心悦父母生儿原为孝为人能把双亲孝 孝亲常问寒和暖 孝敬双亲怨言无 不知孝能感动天 天对孝子另眼观 不孝虽富难安宁 回心转孝金不换 孝顺不分男和女 孝顺父母敬如天 妇孺尽孝无抱怨 美名流芳千古传 三从四德孝为先 孝在家中合家欢 孝行成风人品端 百行亦由孝为基 孝父孝母孝祖先 女有孝心亲心暖 能孝就是好儿男 后辈孝儿加倍还生意兴隆先行孝 孝心若无业难成五谷丰登皆因孝 孝字就是太平年孝字传家全家乐 孝字治国万民安行孝不在穷和富 量力尽心孝不难富孝荣华身心安 贫孝饮水亦承欢兄弟和睦是真孝若遇难处见真孝戒淫戒赌都是孝快行孝来赶紧孝生前尽孝亲心悦戒杀放生都是孝扶危济困也是孝真心行孝是真孝孝心广大净如水孝子行孝吉神佑喜闻人人行孝道此中句句不离孝念得十遍千个孝行孝别说亲心偏 孝心不容一时耽 时刻行孝亲心宽 亲由我孝寿由天 死后装孝子孙寒 延寿增福孝父母 安定太平孝非凡 真孝不离真心行 福海无涯孝为帆 天子行孝万民护 乐见家家出孝子 离孝人伦难周全 消灾免难福无边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翟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孝经》全文及译文
&&& 开宗明义章第一
&&(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译文:孔子闲居,他的学生曾参在旁陪坐服侍。孔子说:古代圣王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用来使天下百姓顺服,人人都能和睦相处;就连相互之间较易起摩擦、对立状态的上司与下属、家长与晚辈之间,都可以达到彼此无怨恨的和谐状态。这么好的至德要道你可知道?曾参听到老师发问,赶紧从席上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说:弟子生性愚顿,还没能知晓这个至德要道。孔子说:至德要道就是孝悌之道!它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源头。你再坐下来,我慢慢告诉你。
&&&(二)、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我们的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生的,应小心爱护,不敢损毁伤残,能如此自律自爱就是实行孝道的开始。长大成人、好学修德安身立命,率性行道建功立业,让名声显扬后世以荣耀父母,这就是孝道的终结。孝,是人的天性,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友爱兄弟姐妹,学习敬老尊贤,待人接物,应对进退;中年时期移孝作忠,奉事君王,服务人民;到了老年以自身行孝的典范教民,才是人生的完成。《诗经.大雅.文王篇》说:我们怎么不可以追念先祖文王的志业呢?一心一意修养自己,发扬文王的美德吧!
天子章第二
(三)、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亲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他人;尊敬父母的人,不敢傲慢别人。天子尽亲爱尊敬的天性侍奉父母,这种[不言之教,无为之化]的德教推及满朝的文武官员;德政布施,教化能广行,孝爱更推及到百姓身上;流风遍及天下,永为世人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书经.甫刑篇》说:天子一人有善行,天下亿万的民众都受到感化而笃行孝悌之道了。]
诸侯章第三
(四)、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临薄冰。]
译文:做诸侯的人,谦己从人,以贵下贱,态度不骄傲自大,就没有颠覆的危险;诸侯多金多欲有满溢的损耗,做诸侯的人,各项用度不奢侈辅张,能体恤民力;在各种场合不膨胀权位不搞排场,法度谨严;元神与国库不会过度损耗而空虚。永久保住尊贵地位的原因在不骄有忠信,国库永远不空虚的原因在不耗有节度。诸侯勤政爱民政通人和,财富与尊贵能持满不匮乏,自然国家久安,百姓和乐。这就是诸侯的孝。《诗经.小雅.旻篇》上说:做诸侯的人,存心要恐惧戒慎,就好象走在深渊的旁边,又好象踏在薄冰的上面,随进预防有颠坠、陷落的危险。]
卿大夫章第四
(五)、原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用;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在朝延及正式场合,一定穿着先王制定且合于自己身份的衣服,在朝延及外交场合说话时,一定使用法定语言且合于先王的礼法及权限,不合先王道德规范的事,绝对不做!所以,自我要求法度严谨,不合礼法的不说,不合道理的不做。因此说话前就不必考虑斟酌,选择可说的才说;做事时不必几经斟酌,选择可做的来做。永远没有悖礼犯份的逾越,所以卿大夫在朝延议事或对外发表的谈话,虽然传遍天下,也没有什么差错。所做的事虽然传遍天下,也不致引起人民的怨恨憎恶。服饰、言语、行为都合于礼法,就能够善尽职责,不致因失职而免官造祸,辱及祖宗、父母亲长,才能保守官职和宗庙祭祀,这就是卿大夫的孝。《诗经.大雅.烝民篇》说:卿大夫从早到晚,不敢懈怠,专心事奉天子,造福人民。]
(六)、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宗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拿事奉父亲的孝行来事奉母亲,爱心是一样的;拿事奉父亲的孝行来服侍君王,敬心是一样的。也说是说事奉母亲是用爱心,服侍国君是用敬心,而子女对父亲的事奉是包括爱与敬两个方面。所以用孝敬的心来效忠国君就能尽忠守职,用敬重的心来对待长上就能顺从不犯。时时不忘事君忠诚、事长顺从,就能保有职位、傣禄,也就能保住祖宗的祭祀,这就是士的孝道。《诗经.小雅.小宛篇》说:早起晚睡,勤奋工作,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别人说父母亲没有德性。]
庶人章第六
(七)、原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也,未之有也。]
译文:平民百姓感天地国家的恩,要善于体察天地自然的道理,春夏秋冬的季节,顺着季节变化按时耕作;分辨土地高下肥瘠,善加利用;谨慎身心,节省用度,让孝养父母没有匮乏,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所以上自天子,下至百姓,全力行孝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尽孝是无始无终,不分贵贱的,谁愿意做就一定做得到,不必担心自己尽不了孝道!如果有人担忧他的能力无法做到,那是绝对没有的事。]
三才章第七
(八)、原文: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译文:曾子说:[奇妙啊!孝道多么博大高深!]孔子说:[孝道,就是天道,是万世不变的准则、真理,又是大地无所不顺承的孕育万物的能力,人能感应上天庇护万物的仁慈,大地孕育万物的博爱,自然而然会实行孝道。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大爱,人们应当效法它;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法则,善用土地生产万物的孕育力,用来顺着良善的人性,加以教化,人世间没有不平和快乐的。因此,由孝理而定教规,则教育不需严厉的管训就能成功;由孝理而推定政令,则政治无需严厉督辖就能治理完善。
(九)、原文: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先王看见天地的境教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行身教言教:笃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父母亲;实践讲述仁义道德,忠臣节女事迹,百姓就发心实行仁义;率先用恭敬和谦让来垂范人民,人民就不会争夺争强争胜而互相尊重;再用礼仪和音乐来引导,百姓就能化除暴戾之气而和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就知道什么事可做什么不可做;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说:[名声显赫的太师伊尹,百姓都在仰望着你呀!]
孝治章第八
(十)、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了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译文: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帝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附庸小国的臣子都不敢遗弃,何况是具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得到各国诸侯欢心拥护,他们愿意帮助帝王奉祀先王。
(十一)、原文: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译文:治理封国的诸侯,对那些孤苦无依的鳃夫寡妇都不敢欺侮,何况是一般士人和老百姓呢?所以能得到百姓的欢心拥戴,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先祖。治理封邑的卿、大夫,对于家仆俾妾,都能体贴尊重不敢失礼,对明媒正娶的妻子就更仁慈了。所以能得到全家族上上下下的欢心爱戴,乐意侍奉卿、大夫的父母亲。
(十二)、原文: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像这样全国上行下效地形成孝慈风气,则父母亲长在世时,能生活于安然无忧的环境中。去逝后成为鬼神,也乐意享受子孙的祭祀。因此天下和乐太平,水火旱灾、温疫疾病、判乱、盗贼、欺诈、战争都不会发生。这就是英明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成果。《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天子有崇高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来归顺。]
圣治章第九
(十三)、原文: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译文:曾子说:[弟子大胆请问,圣人的德行,难道没有一样超越孝道的吗?]孔子说:[天地间的人与物都是得到天地的中气而成形,禀受天地造化之理以成性。虽说万物都具有天地的性能,只有人的禀赋最完整而最尊贵。在人全性、尽情的行为中,没有比孝道更重大,而孝道没有比尊敬父母亲更重要的了。尊敬父亲,没有比天子祭祀时,将祖先配享上帝更重要的了。这件事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人做到,那就是周公。拿父母来配享天地的祭祀就是周公创始的。从前周公代理成王摄理政事,在都城郊外祭天时,将他的始祖后稷配享上帝;又在明堂祭祀时,以他的父亲文王配享上帝。因此天下的诸侯,依各人的职位,前来助祭,并各自奉献当地的特产。由此可知,圣人的德行,哪有比孝道更大的呢?
(十四)、原文: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译文:所以出生在父母膝下之时,上天已赋予爱亲、敬亲的天性;儿女长大后,有能力奉养父母,就一天比一天更知道尊敬父母。圣人凭借着儿女尊敬父母的天性,因而教他敬亲的道理;随顺着儿女爱敬父母的孝心,因此教他爱亲的道理。所以圣人的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可以成功;圣人的施政,不用严肃的手段,就可以使天下太平;因为圣人所凭借的,是人性根源的孝道。
(十五)、原文: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译文:父母慈爱儿女、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生自然的本性;儿女事奉父亲如臣子面对严君,循礼而致敬,不敢欺瞒,这就是君臣之义。父母生我,我要为祖宗传血脉,再也没有比传宗接代更重要的了;父母管教养育儿女,既像尊严的君主,又是慈爱的亲人,君臣之义、父子之恩,双重的恩义加临在我身上,再也没有比这深恩厚义更重要的了。所以,做儿女的不亲爱自己的父母,而去亲爱他人,叫做违背天性仁德;不敬重自己的父母而去敬重他人,就违背了礼法。所以爱亲敬长是顺乎天性的善行,不爱不敬就是违逆天性的凶德。在上位的人,本来应该顺从天性,力行孝道,做人民的榜样,现在反而违背孝道,人民将因无从取法而悖礼犯义、国家社会就要脱序不安了。一个人不从孝顺父母的美德上来得到官位,却由犯上作乱的凶德得到官位,这是成德君子所羞愧唾弃的。
(十六)原文: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成德君子的作法跟小人不同:君子以诚修身,出言真实不虚,受到人民称赞。君子以和为贵,凡有所作为,必想所为,都可使人民欢乐。君子的存心公正无私,一举一动都受人民尊敬。君子诚恳的容貌举止,可令人民仰望。君子的施政,一进一退都为民谋福兴利,度量其心都跟民心相合。像这样用道德仁义来亲近人民,人民既敬畏又爱戴他,以他为表率来效法他。所以很容易能够完成他的德教,顺利推行他的政令。《诗经.曹风.鳲鸠篇》说:善实的君子,他的威仪正直无私,一点都没有差错。]
纪孝行章第十
(十七)、原文: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亲的行为:第一,平常应尽到恭敬的心,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第二,供养必须尽到和乐的心,衣食住行尽量使父母欢喜愉快。第三,父母有病要尽到忧虑的心,送医治疗并日夜服侍。第四,如果父母不幸去逝,必须尽到哀病的心,遵礼来处理后事。第五,祭祀时必须尽到庄严的心,忆想亲人音容,并为晚辈们讲述亲长的仪范德行。以上五事,都能做到,才算是善尽事亲的道理。孝行完善的人,在平时人际关系应对进退上,还须衡量三种中和的态度:一是居上位时不敢有骄矜的心,能谦恭慈柔,善待部属、百姓。二是为下属时不敢有悖乱的心,能尽忠守职,做好份内的事,三是身为百姓,不敢有争较的心,能和气忍让,圆融十方。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身居上位如果骄傲自大,则众叛亲离,甚至会危及身家性命。身为下层官员而越分犯纪,就将受到刑戮。在群众或同事之中,每事争夺,就将受到暴力或兵刃的伤害。这三件事都是招惹祸端、危害身家性命,使父母亲长时时忧惧的事,如果不能戒除,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育父母,亲心还是难安,毕竟不是不孝!]
五刑章第十一
(十八)、原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国家用来规范人民行为的五种刑法,条款有三千多条,其中以不孝的罪行最重大,尤其是忤逆天地君亲师,更是大逆不道。用武力胁迫君王,犯上作乱是不义的行为。君王代天治民,是国家安定的根本,藐视君王不就是背逆天理?用言语诽谤圣人,不是智的行为。圣人代天教民,是人类归根复命的根本,反对圣人行道救世不就是蒙昧天理?不孝父母,是不仁的行为。父母生儿育女,是生命繁衍的根本,一个人眼中没有父母,不就是泯灭人性的禽兽?还有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做不出来?由此可知,犯上、侮圣、辱亲,都是天地鬼神不能容纳接受的,这三者也是人世间大人伦大乱的根源。
广要道章第十二
(十九)、原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孔子说:[领导人要教化百姓,使百姓能亲善而相爱,没有比自己笃行孝顺去感化他们更好的了。教化人民互相行礼、谦恭和顺、彼此尊敬,没有比自己力行友爱兄弟姐妹去感化他们更好的了。改革民情民俗,由薄情转为淳厚,没有比用乐舞诗歌来化导百姓更好的了。领导阶层要能安于天道天命,人民百姓要能安和利乐,没有比上下都依循天理、以礼相待更好的了。礼的表现,只是真诚、敬爱罢了。只是应对进退、待人接物、敬慎合于规矩法度而已。所以我们尊敬他人的父亲,他的子女就很欢喜。敬重他人的兄长,他的弟弟一定高兴。礼敬他人的君王,他的臣民一定喜欢。像这样,我们尊敬一个人,能使千千万万的人喜悦;我们用天心诚意去礼敬少数的人,能使很多的人得到欢喜之心,这就是孝道成为最重要的道理和德行的所在了!
广至德章第十三
(二十)、原文: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孔子说:[成德君子,立定孝悌来教化百姓,并不需要亲身挨家挨户去教导,天天去耳提面命的督察;而是如尧舜般的行不言之教,无为而化。君子自己实践孝行,是尊敬天下所有为人父母的人;君子自己力行悌道,是尊敬天下所有为人兄姊的人;君子自己奉行臣道,是尊敬天下所有为人君王的人。像这样,君子只是率性尽性、自明明德,德风唤醒天下人的本性,人人自然都会孝养父母,恭敬兄姊,效忠国君了。《诗经.大雅.洞酌篇》说:和乐慈祥的君子,爱民如子,真不愧是人民的父母。]要不是至诚至圣,至善至德,哪能顺天性化导人民,让天下人人都知道报本,效应这么大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二十一)、原文: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于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孔子说:[明德达道的君子,事奉亲长能尽孝,那么推孝敬的心事奉君王,一定能尽忠于国家。事奉兄长能够遵行悌道,推此爱敬的心事奉长辈,一定会恭敬有礼,在家把家务整理完善,妯娌和、兄弟爱、邻里眭,出仕做官,必能治理百姓。所以能持家有道就能为政有道,治道就是人道。本于道,成于德,归于诚;能治己就能治人,能成己就能成人。无论为人为政,都是以性道为本,中和为用。那么孝亲忠君、悌兄顺长、理家治官的内外圆满,全在一心成就,美名自然显扬于后世,永远受世人的推崇与景仰。
谏诤章第十五
(二十二)、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命,可谓孝乎?]
译文:曾子说:[有关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道理,都听老师说过,也都明白了。不过弟子还有一点不太明白的是:子女听从父母的命令或要求去做的事,就可以算是尽孝了吗?]
(二十三)、原文: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译文:孔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呀!这话从何说起呢?盲从父母之命,哪能算是孝啊!自古以来,人臣的、人子的、人友的,都有谏诤的义务。古时候的天子,任命七位谏诤大臣,所以即使国君有不合理的施政,有诤臣的谏诤,可以及时挽救政务的缺失,就不会失去天子之位。诸侯治理国政,设有诤臣五人,所以虽然有错误的政务,因受到纠察谏诤,不至于被罢官免职,失去宗庙的祭祀。身为基层的士人,有能相互纠正劝谏的朋友,德术才能日增,禄位才能保有,终身才能保持好的名声。做父母亲的,如果能有子女的劝谏,虽然偶有过错,也不至于陷入不义的污泥之中。
(二十四)、原文: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做儿女的,看到父母有不合义理的行为时,不可以不劝阻父母;做臣子的,看到君王有不合义理的施政时,不可以不劝谏君王!为人子或为人臣,看到父母、君王有不合情理法的行为,当然要谏诤。一味地盲从父母或长上的命令,怎能算是尽孝呢?陷父母于不义,怎能算是孝子呢?]
感应章第十六
(二十五)、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译文:孔子说:[古代如尧、舜、汤、文、武等圣王,事奉父亲能尽天性的纯明,所以郊祀上天时,能明察上天降生万物、博爱万物的天心。事奉母亲时能尽纯明的孝心,所以祭祀后土时,能察知大地养成万物的恭顺之心。尊敬年龄比我长的,爱护年纪比我小的,尊重地位在我之上的,体恤地位在我之下的,因此家国天下都能治理得很好。明王能遵行孝道,就能明察天地之心,连神明都会降福庇护,彰显孝子的功德。
(二十六)、原文: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
译文:所以,身为天子,不敢说他是天下的至尊,因为他还有父亲在啊。天子不敢说他是天子的最先辈,因为他还有兄长在的缘故。天子不敢忘记尊亲敬兄,推此天性追思祖先,到宗庙祭祀时,也斋庄中正,俨然祖先就在面前,不敢忘记祖先的恩泽。天子每日谨慎自己的行为,唯恐出差错,时时修心养性,不敢侮辱祖先的名声。宗庙祭礼,崇德报功,如此的礼敬,连鬼神都受到感动而显化。
(二十七)、原文: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天子遵行孝悌的至德要道,就能感通上下幽冥,光照感服四海万邦的臣民,没有不感通的。《诗经.文王.有声篇》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四海之内,所有的人没有不感动而心悦诚服的。]
事君章第十七
(二十八)、原文: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孔子说:君子应该怎样本着孝亲的心来事奉君王呢?工作之时,奉公守职,在岗位上对份内事认真努力,丝毫不敢存欺瞒的心。事后,检讨自己的行为过失,立即改过补救。君王有美德善政,应当顺从落实推行;如果君王行事有过错,或政令无益于百姓,应该居理谏诤,设法改正、补救。为臣敢进言,上辅君王;能守职,下顾百姓,两全其美,所以使得上下相亲相爱。《诗经.小雅.隰桑篇》说:[敬爱君王的心,隐藏在心中,虽然身离君王很远,仍然不说离开君王很远:不论在君前君后,忠君的心永远不变。忠君爱国的心,隐藏在心中,哪有忘记的一天呢?]
丧亲章第十八
(二十九)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译文:孔子说:[孝顺的子女,当父亲或母亲不幸丧亡时,要谨慎寿终,不敢松懈。心里哀痛,哭得声斯力竭,没有一丝力气了。悲哀太过,礼貌上的庄重也顾不及了。忧愁太切,说话也急促无暇修饰了。有漂亮的衣服,都不敢安心穿了,只能穿麻衣。心中哀伤,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感觉快乐。有美味好的吃的东西也不想吃,即使吃了,也觉得不好吃。这六项事实,是孝子天性中,哀伤忧愁的至情。礼记丧礼中说:父母的三年之丧,做子女的水浆不入口,绝食不可超过三天,是教民不可因为父母丧亡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更不可哀毁过度而灭绝了性命,这是圣人的政令。居丧不超过三年,这是告诉人民丧礼的期限。
(三十)、原文: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译文:备办棺木,以及棺材外面的木造套子,还有死人穿的衣服,死人盖的被子,然后举行殓礼,分大殓和小殓。小殓是着好寿衣,遗体放入棺材里面,周围涂塞完毕,不封棺,等远方的子弟回来;大殓是封棺,准备出葬。入殓后在灵堂陈列祭器,衔哀奠祭,尽悲哀忧戚之情。捶胸顿足,哭的声斯力竭,哀痛的护送出殡。占卜好风水,选择好坟地来安葬亲人。兴建宗庙,请亡亲的灵魂来享受祭祀。又在春秋二季到庙祭拜,追念亲恩,不敢忘记尊亲的孝养与志业。
(三十一)、原文: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终矣。]
译文:父母亲生前,要尽到爱敬和恭顺的心;父母亲去逝,要尽悲哀忧戚的礼。生前以爱敬心报本,死后以追慕心报恩,毕生不敢忘尊亲之德,不敢妄为有辱父母脸面,那么才算尽了人子的本分。
附:台湾百水老人《百孝经》一篇: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唯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和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既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性温和孝是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先&&&&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孝篇全文带拼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