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十九精神征文江夏文化传承紫云精神,求下联

三面环山江夏地,四方汇水紫云堂这幅对联平仄对应吗_百度知道
三面环山江夏地,四方汇水紫云堂这幅对联平仄对应吗
请有识之士给予赐教,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对联押韵一般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即上下联对应的字仄平相反。你的对联是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所以基本符合
采纳率:3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黄守恭后人举行回乡谒祖活动 传承守恭精神
  4月7日上午,来自各地的五十多名黄守恭后裔聚集在位于泉州北峰的黄守恭墓前,开展祭祖朝拜活动,并就如何传承黄守恭精神和墓区文物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黄守恭,字国材,号一翁,唐贞观三年(629年)生。少习诗书,博通经史,声蜚士林,时称“郡儒”。初事货殖,后务农桑,辟桑园周围七里,田叁佰陆拾庄,成为名闻遐迩的庄园主。黄守恭平时扶贫济困,一生乐善好施,最著名的故事是献桑园宅建开元寺。守恭献宅建寺,历代传为佳话。守恭子孙,都以开元寺中的檀越祠为祖庙,“紫云”为堂号。至今海内“五安”黄氏族人生息繁衍,蔚为当地望族。黄守恭被奉为江夏紫云派始祖。历经1300余年,如今紫云后裔,广播闽、浙、赣、粤、港、澳、台,并侨居海外新、马、泰、菲、欧美等地,瓜瓞绵长。
  上午10时许,祭祀活动正泉州北峰黄守恭墓园举行,到场的黄氏紫云后人列队站齐,列队执香祭拜。该墓座为明代重修,墓碑上的刻字早已被描写过一遍,通红亮眼,墓前的供桌上摆满了祭拜的物品。墓葬前十几米开外为一座五开间的紫云牌坊,上面绘有黄守恭与开元寺的故事等浮雕。墓北侧为三座花岗岩砌筑的开元寺祖师塔,三座祖师塔一字排开,高2.35米,边长1.05米。塔身上部正面各刻一尊佛像,下部分别刻僧、佛、法各一字。
黄守恭后人举行回乡谒祖活动 各种方式传承守恭精神
  泉州黄氏紫云五安总谱编委会会长黄嘉民主持整个祭祀活动,祭祀人群中不少来自人都是在得知今日祭祖信息后从外地赶来,另有部分海外黄氏后来也于清明前夕纷纷回乡谒祖。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与会的黄氏后裔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墓园和传承黄守恭精神和宗族文化展开讨论,交流观点。
  “我们计划将在墓区文物保护范围内建设一座文物保护管理办公用房,雇请专人值班。”黄嘉民告诉记者,近几年于族人来此祭拜都会发现旁边多了一些新建的建筑物,此前还发现黄守恭墓区建筑物也遭受不同损坏,令人惋惜。按照文物保护规定,黄守恭墓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一定范围内是禁止私建新建筑,然而因为没有专人看护园区,导致各种乱象的出现。此外,由于黄氏族人都会在不同时间来此祭拜,因此雇请专人在此值班也能随时接待来自各地的祭拜者,并为他们传播黄守恭文化精神,让回乡谒祖的外地人来到这里有到家的感觉。
  盛世修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变迁,同样也记载着一个家族姓氏的源流。当天的座谈会上,泉州黄氏紫云五安总谱编委会的负责人还向与会宗亲通报了一年来族谱修缮情况,就进一步理清姓氏脉流提出佐证和参考文献,供与会宗亲讨论。黄清润老人今年81岁,是总谱编委会最早一批的成员。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参与编修族谱,黄氏紫云分脉世界各地,为了收集各支脉源流信息,编委会编辑不仅要翻看各地送过来的族谱和文字、图片资料,有时候还要到实地去考证,为之不易,“初步统计,目前海内外子孙有400多万人,编写族谱就是让后人了解家族历史,为在外漂泊的黄氏紫云后人有寻根依据”。
黄守恭后人分列而站,在黄守恭墓前执香祭祀
  作为编委会的会长,黄嘉民为该族谱的编修贡献了许多物质和资金保障。据了解,黄氏紫云总谱2006年筹备,2008年开始编写,编委会通过走乡访镇,寻谱问祖,前后历时8年,收集整理出的族谱已达1500多页,内容涵盖文字、图片等,总谱二稿计划将于今年内完成。黄嘉民号召,黄氏紫云后人要进一步增强交往,提升海内外宗亲凝聚力,同时也希望黄氏紫云后人发扬黄守恭先祖乐善好施的精神,积极奉献。
  黄守恭作为唐代慈善家的代表,其精神也影响着后世子孙。据初步了解,现今黄氏紫云后人在注册的慈善基金会有:黄良庵慈善基金会、紫云慈善基金会、美林合春慈善基金会等,总金额超过千万元,基金会以“奖学助学、扶贫济困”为宗旨,立足公益,服务乡亲父老,不断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切实做好奖学助学,及时救助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宗亲,发扬扶贫济困精神。
  据悉,清明前后还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黄守恭后人也纷纷驱车来此祭拜,缅怀先祖。
[责任编辑:【文化古迹】各地黄氏宗祠
【文化古迹】各地黄氏宗祠
中华黄氏网 日 黄氏宗亲
檗谷黄氏宗祠
  檗谷村黄氏宗祠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占地面积4.8亩,前面还有个24米的7层大埕,第四埕建有宋式拜亭一座,曰&接官亭&。
  檗谷宗祠是一座宋式结构的古建筑,素有泉州南门外&塘东崎,檗谷大&之称(指塘东祠堂屋面最斜,檗谷宗祠最大)。构筑之恢弘闻名遐迩。创建时,由探花黄龙亲自择地、捧庚。黄龙谙熟地理。他断言,此地属&犀牛望月&,&建成大祠堂加上七星埕,子孙科甲文章会出名&。宗祠面对&覆釜墩上塔&,远眺有&九曲水朝堂&。墩上塔如笔,波浪欢腾如掀书页。明末宰相黄景很满意这风水宝地,美其名为&古檗山庄&(后黄秀引用斯言为庄园名),并在石塔里题句:本是覆釜墩,化做天笔,风动涛浪惊,疑是蛟龙出。祠堂后有三石台,左有铜钵岩,右有纱帽山,俯视全貌如座&金交椅&,山水极佳。所以后来邻近的岑兜、埔头、龟湖、湖头、深等五村的祠堂都是面朝檗谷祠堂而建,故又名&五虎朝金狮&。
  檗谷祠堂高大,木主(神牌)也得相应地做得大,故有&木主孩子大&之说。祠堂有76根柱,有宋、明、清等官匾40块,官阶录5块。其中有一块与众不同的牌匾写着&窦桂传芳&,系状元及第门生刘子壮来等待黄师相时立|。上款写着:太师相东崖典老夫子胞昆五人科甲名宦。&窦桂传芳&说的是窦燕山教子有方,五子皆科甲名宦。而宰相黄景也是5个兄弟均为科甲名宦。
  大厅中各有千秋的联对许多,如:磅礴擅地灵知仁和科甲蝉联芳传窦桂,诗书光世泽羡江夏衣冠鹄立美媲于槐。如:据铜钵枕玉壶跨鳌江山川形胜爰得我所,守属城参藩国宰天下丝纶世掌继序其皇。
  檗谷祠堂历经800余年,因代代裔孙重视修建,所以宗祠至今完好无损,保持原貌。黄氏裔孙,人丁兴旺,移居外地者众多,有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港澳、台,台湾最多。据族谱记载:清朝移居台湾的就有3000多人。据1993年台湾宗亲回乡谒祖团介绍,本支派在台湾桃园、彰化、鹿港等地人口现有数万。
  檗谷黄氏宗祠现已成为海外,特别是台湾宗亲谒祖、敦亲、沟通乡情的纽带。□叶海山
麟峰黄氏宗祠
  麟峰黄氏宗祠位于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上街。宋至道年间(995-997)始建为祖厝,乾道年间由十世祖公权、公槐、公梗扩建为宗祠。几度修葺,后遭火患。二十四世祖伯禄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在原祠地基上建新祠。清顺治三年(1646年),邑寇赵子章煽乱祠被烧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十七世祖基玉率全族六房子孙在原址上扩大重建,可谓历史悠久。
  唐光启元年(885年)黄敦公偕弟黄膺随王审知由河南入闽,居闽清县塔庄镇,生有六子,称&虎丘六叶&。后次子黄礼公迁永泰县长庆镇福斗村东洋村,其三子黄富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迁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麟峰,系白云村黄氏始祖。
  1994年曾对黄氏宗祠进行修复。
  黄氏宗祠集山川灵秀之所钟,天地造设之奇妙;妃岩山开祥于西北,狮子仑呈秀于东南;稳坐山之东麓,面朝纱帽峰。外屏狮象捍门,内见龟蛇把口,双重横案,三狮抱围。风物殊超于永邑;人文媲美于闽都。宗祠为明代建筑格局,二进式土木结构,正座斗廊八扇七厅,各厅宽度不一,左右h道亦不等宽。围墙中建门亭,门亭外又围墙,两道围墙间有内埕,占地面积1298平方米。
  祠内原挂有&龙章宠锡&(乾隆帝诏书二道),进士、文魁等木质牌匾百余面,均在&文革&中被毁。现仿旧制新&名覆金瓯&、&春露冬水&、&进士&及支系&贺匾&共10面。
  现存文物有:乾隆甲戌科(1754年)黄惠&进士&匾一面。光绪丙戌科(1886年)黄步&进士&匾一面。光绪间&文魁&、&亚魁&匾两面。石制圆型水井栏一个。刻有宋靖康元年(1126年)等字。石制马槽,长4.25米,宽1.6米,高0.78米,刻有宋崇宁五年(1106年)等字号。黄文焕,天启乙丑科(1625年)进士,手书木质对联一副。黄嘉尔,光绪庚辰科(1880年)进士,手书裱褙联轴一副。正厅供有300多年的祖宗牌套一面。晋主牌五面,上有巨石顶平如砥,下有群石参错森竖,有石刻十多处,无年月可查考。据传说是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末期遗老逸民为避元兵之乱隐居于此。
  麟峰黄氏人才辈出无穷。如黄公槐:宋乾道丙戍科进士,海丰知县,事母至孝,《县志》列入孝义传。
  黄文焕:明天启乙丑科进士,任知县时对招剿海盗,安置流民,清理漕运等尤为卓越,应召进京御见。由翰林编修晋左春坊左中允、升内阁学士,更通经史,名重南国,著作甚多,为一代经学大师。
  黄基玉:清顺治间以军功,官广东肇罗佥事。赐匾&岭西屏障&。
  黄国塾:顺治甲午科举人,历官兰溪知县、桃源正堂。桃源任间遭水灾,民困苦,即遣人回家变卖私田百余亩,所得银款,救济灾民。
  黄任,字莘田,乾隆壬午科举人。广东四会县知县,修复溃堤。更有诗书自成一家。其《杭州西湖》绝句14首,乾隆皇帝称为闽之瑰宝。
  黄惠:乾隆甲戍科进士,连任高安县知县九年,兴农、刑狱、筑路、植树等政绩冠于赣省。乾隆三十六年诏书褒奖,恩加祖,父两代。
  黄珙:道光壬辰科进士,工部主事,治水绩著,升河南陈州知府,钦加盐运使衔。与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挚诚交友,林公为其父母作墓志铭五百余言。
  黄图南:咸丰癸丑进士,翰林侍讲,日起居注官,升左春坊右庶子,是同治皇帝的启蒙师,钦命贵州全省提督学政。《县志》有传。
  黄建勋,()以侠义称,言既出,人莫敢违。17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驾驶班。1877年同林泰曾、刘步蟾、严复、萨镇冰等留学英国。官至北洋水师左翼右营参将(正三品),&超勇&兵舰管带。中日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清廷赏加总兵衔(正二品)。其堂弟乃钊,为该舰枪炮教习,同时遇难。
  黄展云:(),秀才资历,优贡出身。190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系,知交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致力民主革命,日率盟员百余名在于山亲冒炮矢,与清将朴寿激战,光复全闽。任命为福建都督府之教育部长。1914年6月,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协助中山先生讨伐袁世凯有功。推为福建省党部负责人。
  黄琬:(年)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入党,1928年1月任中共福州市委执行委员。1930年4月,省委派他参加厦门劫狱行动。在罗明、陶铸直接领导下,胜利完成任务,救出了厦门市委书记刘瑞生等48位革命同志。
  如今,许多从白云村走出的黄氏后裔,有的担任各级领导,有的工作在科技战线,有的在家乡务农,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
罗定黄氏宗祠
  位于广东罗定市素龙镇赤坎留祝村。黄氏是罗定望门大族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入籍泷水县(今罗定),明永乐年间,黄氏四世祖黄克任布政司理问(正四品),诰赠通议大夫,其弟黄斌任江西按察御史,贵显乡里,建祠堂一座。祠堂曾经多次修幕,最后一次大修是在乾隆年间;光绪六年(1880),曾小修门楼。
  祠堂原为七进院落合院式布局,现仅存五进,宽13米,深达120米,建筑面积156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开敞式门楼,中置门屏,三柱穿斗与抬梁混合式结构。门楼后是天井,两边靠墙各有一个卷棚项庑廊。第二进客厅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厅前有一个卷棚顶檐廊。梁杭和驼墩、檐口板均雕刻精致的装饰。第三进梁架结构与第二进客厅相同,正中供奉祖先牌位,两侧有侧门通第四进客厅。第四进和第一进同,但天井无庑廊,亦无侧墙门。第五进在乾隆年间重修时被拆去后半部,并砌了后墙,内墙用墙体承重,一面坡瓦面。祠堂内的牌匾今仅存一块,碑刻无存。原祠第六、七进已倒塌。
  祠堂后100米有黄克墓,有碑刻三通。该祠堂为罗定最大的一间宗族祠堂,布局独特,在附近州县颇具盛名,对研究罗定民俗和祠堂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潭祝黄氏宗祠
  潭(注:原为汉字上&林&下&田&,此处暂取同音字&潭&)祝黄氏宗词,在素龙镇赤坎留祝村。黄氏是罗定望门大族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入籍泷水县(今罗定),明永乐年间,黄氏四世祖黄克任布政司理问(正四品),诰赠通议大夫,其弟黄斌任江西按察御史,贵显乡里,建祠堂一座。祠堂曾经多次修幕,最后一次大修是在乾隆年间;光绪六年(1880),曾小修门楼。
  祠堂原为七进院落合院式布局,现仅存五进,宽13米,深达120米,建筑面积156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开敞式门楼,中置门屏,三柱穿斗与抬梁混合式结构。门楼后是天井,两边靠墙各有一个卷棚项庑廊。第二进客厅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厅前有一个卷棚顶檐廊。梁杭和驼墩、檐口板均雕刻精致的装饰。第三进梁架结构与第二进客厅相同,正中供奉祖先牌位,两侧有侧门通第四进客厅。第四进和第一进同,但天井无庑廊,亦无侧墙门。第五进在乾隆年间重修时被拆去后半部,并砌了后墙,内墙用墙体承重,一面坡瓦面。祠堂内的牌匾今仅存一块,碑刻无存。原祠第六、七进已倒塌。祠堂后100米有黄克墓,有碑刻三通。该祠堂为罗定最大的一间宗族祠堂,布局独特,在附近州县颇具盛名,对研究罗定民俗和祠堂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义序黄氏宗祠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的中亭村,坐鲤山,面榴麓,风光清丽,义序黄氏&衍派此间,藩然大族&,村中就有一座&义序黄氏宗祠&。黄氏人闽始祖当溯公元885年,黄敦自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后辞官不就,志乐山林,择居闽清凤栖山盖平里。敦生六子,世称六叶传芳,其中四子勃,传至五世元y,为宋朝散大夫,娶永阳柯氏,迁永泰龙井,再传至十二世复,委义序林氏,为宋迪公郎,遂迁福州义序,是为义序黄氏之始祖,迄今已有八百多年,蕃衍四千多户,二万余人。现有三十三世至四十二世,有&十代同堂&之称。
  义序黄氏,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计有八个进士、二十解元、三十多位举人,其中特逸俊杰之士,有二十二世黄孔昭,明代进士,历任武宁、当深、江山知县,后召工、户两部主事,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民曾为之立生祠,事迹载入福州府志之循良传;二十八世黄辅丞,字紫烈,清雍正进士,曾任山西太原定襄知县,好读书,精堪舆,事亲孝,处世和,热心公益,其功绩载入省志。三十二世黄禄,清咸丰武举,系江口武状元宋鸿图的老师。
  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康熙六十一年(1722)和同治五年(1866)曾有重修,今于1993年由&义序黄氏宗祠重建理事会&主持重修,于1995年鼎建落成。
  宗祠占地600多平方米,面阔17米,进深33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门墙,天井,祀厅,两侧辅以夹墙共祖成一个院落式建筑。宗祠建构选料极精,雕彩并施,融传统与现实于一体,祀厅中设神龛,有晋主13000多位,为全省之冠。座前木雕漆金二十四孝,涵义深刻,大厅上下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宗祠左侧面有一幢怀恩楼,祠正对面设一照墙,由旅台宗亲献资建造之九龙壁,精美传神。宗祠落成时,海外宗亲近百人回乡参加晋主庆典,旅台宗亲亦组成代表团回乡观省,正是&离乡不离祖&,宗祠对三胞起着凝聚力的作用。
  宗祠中还保存有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石碑一方,记述明宪宗为表彰黄窬之功绩,推恩及亲,以劝忠孝,封窬父黄雍为承德郎,窬母游氏为安人;二是清雍正十一年(1733)黄辅丞立之旗杆石夹;三为清嘉庆、咸丰、道光、光绪时所立的&文魁&、&武魁&牌匾,以示家族的荣耀。祠堂于1997年7月被列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时降及今,义序黄氏依然俊才迭现,在近、现代所涌现出的将军、博士,以及县、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高级职称之专家、教授共一百零三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三十三世黄鸣球,字天铿,曾任海军中将,肇和舰舰长;黄鸣岐,海军军官少监,长江红十字会会长,曾获大总统一等勋章、文虎勋章等殊荣;三十四世黄依娇系女外交家,曾任玻利维亚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为发展中玻友谊,促进中玻建交,作出了卓越贡献。她爱祖国,爱家乡,热心公益,事迹突出,感人肺腑,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厦门电视台曾据此拍成电视剧《传奇夫人》,蜚声寰宇,世人皆称其为华侨楷模,女中豪杰。其它还有三十五世黄朝平,1902年曾赴法勤工俭学,系造纸、制糖专家,曾任福建省轻工业厅总工程师;三十五世黄玉立,三十七世黄俊霖、黄耀梅(女)皆曾任福州市副市长。三十九世黄海在世界青年技巧比赛中获六面金牌,为国争得了荣誉。
  义序黄氏,奋发图强,无论海内外,那一腔爱国爱乡之热血仍在第一个子孙心中流淌。
  有民国21年铅印本《虎邱义山黄氏世谱》及抄本《义序虎邱黄氏宗族宅尾房三十世祖能联公派下家谱》等谱牒。
浙江云和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云和县云和湖畔南洞村,该宗祠在村落的至高点,俯视全村,已荫佑了十余代裔孙的安祥,屋后大片的古木是涵养宗祠的脉血。宗祠大门上方悬挂铜色的金属牌匾,魏体书&黄氏宗祠&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的苍劲辉煌。走进大堂,正面是四块大型的古铜色金属牌匾,在烛光中熠熠生辉,庄严肃穆的气氛油然而生。正堂上方魏体书&宗功福远&四个大字,正中宋体书&天地君亲师三教会上万亿圣贤莲台座位&,两侧对联为&香烟篆就平安宇,烛影开成富贵花;神赐恩波流第宅,人逢瑞气发祥光&。两侧立柱贴满红纸手书对联,体现了黄氏的精神文化传承,其中有&读书明理知天下,通史求真鉴古今;处世尤记宗祖德,贻谋惟望子孙贤&。
  南洞村位于云和西北边沿处,北邻松阳,西接龙泉,海拔600余米,为云和黄氏最早的发祥地,至今无外姓家族,黄氏谱载:清康熙五十六年自闽才溪迁本南洞开创兴居。江夏堂黄氏以悠久的精神文化传承名赫海内外。从战国、东汉、后唐、宋、明、清直至新中国,黄氏人才辈出,有史可查为相封候者十人,其余不胜数。其中家喻户晓者有:七十四世祖歇公,列王封&春申君&,今上海乃公之封地,故又名&申&;七十五世祖灞公在汉高祖时,领兵四十万入咸阳,楚王(项羽)虽有拨山之力亦不能胜;唐昭宗时百十九世祖峭山公有济世之才,封千户候、奎章阁大学士,累官工部尚书,创和平书院(现存于闽邵武),三妻各生七子,南洞黄氏乃第九子&化公&之后;新中国闽之才溪乡,&九军十八师&黄氏占半。
  寻找一处传统文化脉络的节点,黄氏宗祠是最好的聚焦。来到云和湖峡谷的端点&库北,沿着九曲十八湾的盘山路,高处远眺,绵延起伏的山脉层峦叠嶂,擦肩而过是峭壁飞瀑,银练直下之处,逃不过扑面而来的点点露珠。来到南洞村,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层层排楼,古色的木窗、土墙、石阶构成一个弧形的村落,仿佛与大山一体自然生长,融合得完美无缺,古朴典雅的风格把时间推前了两个世纪。环顾四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水口一排水杉高耸入云,如忠实的门神&神荼、郁垒&,守卫了村落三百年的安宁。鸟鸣山愈静,水流村更悠,村中蜿蜒而下的是一条欢腾的涧水,瀑布倾泻之处,形成了一个秀丽的盘景,银珠滚落,化作碧池,青藤盘崖,水草从石缝中挤出,胜于出水芙蓉的娇媚。你倦了渴了,捧起晶莹的潭水,尽情享受吧! 这是山涧汇聚的天籁之水,云露凝萃的甘露之泉。也正是清澈的涧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繁衍不息。
  丁亥八月十八日,南洞黄氏举行祭祖大典,这是煌煌中华忠孝礼仪的一段剪影。香烟弥漫的厅堂,每一张笑脸光彩夺目,老者用慈祥的线条记录历史的瞬间,稚嫩的小脸是欢乐的音符,年青人凝视一切,想成为永恒的记忆,少女们用轻盈的身影点缀肃穆的空间。当大鼓擂起、锁呐吹响的一刻,传统的祭祖大典开始,裔孙们带着无限的崇敬和感恩,上香跪拜,祈愿安康幸福、财丁两旺。
  200余名各地宗亲会聚故乡,感受桑梓的温馨。梓叔宗亲有来自机关、企业、工地的,不管再忙再累,均毋忘良晨吉日,躬身故土。远在遂昌的宗亲也带来了全家,上至80余岁老人,下至怀中幼小无一落下。不管熟与不熟,见面总是那么祥和,当杯盘交错之即,那是梓叔兄弟情感的升华,一杯酒来一片心,心心不离故土情,谁言区区寸草心,报得三春落甘霖。
  尘封三百年的南洞,是历史长河的一片汉青,是大自然遗留的一帆扁舟,是现代文明的不朽基石。 丁亥秋月 (资料来源 《乡土云和》 无为 著)
四川省自贡市艾叶镇黄氏宗祠
  艾叶黄氏宗祠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艾叶原属荣县,1939年9月(民国二十八年),成立省辖的自贡市时,随贡井划入自贡市。
  艾叶黄姓是贡井荣边乡厅房坳&黄氏宗祠&的分支,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由湖北麻城入川的(一说是广东迁来)。艾叶黄姓分为五方堂和庆余堂两个堂系,每年清明节,艾叶黄氏宗祠都要派代表去厅房坳祭祀祖先。
  艾叶黄氏宗祠的祠名叫&尔锡公祠&,是黄氏族人族居之所,民间一般称之为&黄宜堂&或&黄泥塘&,祠堂名反而不大为人所知。祠堂上起&大堰塘&,下止&观音阁&,跨两里之距,占地约千余亩。
  辛亥革命前夕,同志军的人找黄氏名人、大盐商黄敦三说:&同志军有人要来打起发(抢劫)。&黄敦三有些轻蔑回答道:&狗屎蜂造不起列子(蜂巢)的!& 次日,&打富济贫&的同志军结队赶到黄宜堂,抢劫之后,将祠堂付之一炬而后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从午夜烧到翌旦拂晓,全堂烧毁殆尽,空留荒野。
  1912年,由黄敦三聚资,花费三万七千余块银洋,历时两载,在原址重筑新祠堂。重建后祠堂的规模不足之前的五分之一,黄敦三及后人仍居于此,其余十二房族人,于火灾事后,散居于洪江井、洪珠井、天龙井、贡井老街子、烂码头、韭菜嘴及乡下等地。
  这支黄姓在贡井是大族,知名人士有黄敦三(大盐商)、黄象权(同仁社的总舵把子,贡井场联处主任)、黄国初(民国时期自贡市二区区长)、黄维新(民国时期自贡市五区区长)、黄利翰(字玉书,上世纪二十年代延请德国工程师在贡井兴办自来水(白水)公司)、黄庆宣(笔名山青,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等。上世纪四十年代,尔锡公祠的首人(宗族内选举产生的负责人)是黄象承(贞庆)。黄氏族人的字派取自一首诗,有&阁正天兴,元亨利贞,蕴和荣耀,&&&等字辈。黄氏宗族曾在贡井街上井神庙旁修建了会济善堂,赈济穷苦人。
  1950年,尔锡公祠被政府没收,做过粮库、公社、乡政府,现在是一家玻璃钢厂。祠堂花岗岩大门框上,当初雕刻的楹联还清晰可见:宗u有灵还汉颍一家祀,本源无恙看陂塘千顷澄清。
东莞黄氏宗祠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黄氏宗祠
  江边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建筑文化特色。祠内保存有明朝海瑞题赠的楹联(仿制品)一副,有黄学伊题书的正门牌匾,有清光绪皇帝嘉奖族人黄龙韬为&振威将军&的木刻圣旨,还保留有一批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工艺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黄氏宗祠于1992年由江边村村民集资进行了修葺,1998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边村黄姓始祖黄云萝,于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南迁,几经周折后落居企石铁岗。约1311年,黄云萝的第七代孙月聪,再定居江边。明朝以后,家族人丁渐渐兴旺,于嘉靖年间(1550年左右)兴建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据江边黄姓《卜卿公家谱》记载,倡议兴建黄氏宗祠的是族人黄学伊。黄学伊是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中举后初任琼山县(今海南省内)教谕,后任江西抚州左堂、通判。琼山是名臣海瑞的家乡,黄学伊在琼山任职时便很欣赏当时未有&功名&的海瑞()。海瑞中举(1549年)出仕的几年后,黄学伊又与他同在江西一带为官,黄学伊在抚州任通判,海瑞在附近的兴国任知县,二人交往甚密。明隆庆六年(1572年)夏天,海瑞曾在黄氏宗祠住了一个多月。当时海瑞已被罢官,专门从琼山来探访闲赋在家的黄学伊,就近入住祠内。期间为黄氏宗祠书题楹联一副:&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
  黄氏宗祠首次重修是清咸丰九年(1859年),与族人黄龙韬有关。黄龙韬(1814年&1894年)清道光丙午(1846年)科武解元,任广州府台兼南(南雄)韶(韶关)连(连州)总镇,因征剿红巾军(何六起义军)、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诰&振威将军&。为光宗耀祖,于咸丰九年(1859年)对祠堂进行重修。
  黄氏宗祠正门是斗拱牌楼,属当时朝廷准许方可建造的一种高规格建筑。缘何获准建造排楼,在族谱之类未见记载。民间流传的说法是:黄学伊托海瑞帮忙,朝廷批准建造。
  新中国成立后,黄氏宗祠曾一度成为东莞第七区政府的会堂、放电影的场所,稍后又改作榨糖、碾米、榨油作坊。1959年夏天,东江河水急涨,祠堂的木料、牌匾包括海瑞题书的一副楹联木匾(硬木,长约4米、宽约0.4米)被作为抗洪应急物资,加固东江堤围险段,决堤时全部散失。文革期间,祠堂的牌匾、木雕及工艺构件被视作&四旧&,大部分被毁。1992年,江边村民自发集资对祠堂进行重修。   江边黄氏宗祠坐南向北,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梁架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院落式设计,内置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黄氏宗祠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带有明显中原建筑文化色彩和早期南方建筑的特征。祠内保留有明江西抚州左堂黄学伊题书的&起凤&正门牌匾、海瑞题赠的楹联(仿制品)一副,有清光绪皇帝嘉奖黄龙韬的木刻圣旨残件,还保留有一批精细的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祠堂头门斗拱式牌楼,属于当时较高规格的建筑。
(责任编辑:中华黄氏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扬雷锋精神的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