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若甚思 何不一见 解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心结

选出“甚 的意思不同于例句的一项 例句:不若长安君之甚 [ ] A.甚于妇人 B.妇人异甚 C.甚矣.汝之不惠 D.王之蔽甚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选出“甚”的意思不同于例句的一项
例句:不若长安君之甚
A.甚于妇人      B.妇人异甚
C.甚矣,汝之不惠   D.王之蔽甚矣
答案:A提示:
例句与B、C、D甚——严重、厉害;A——胜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科目:高中语文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B.王者不却众庶 &&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兵之来 A.行李之往来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②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③,而群诡为仆人④,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⑤,咸诵重之。 &&&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⑥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⑦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⑧,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 东陵生⑨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愈他守也。”(徐芳《雷州盗记》) [注释] ①节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徐芳,清初小说家。著有志怪小说《诺皋广志》。 ②部曹:指京师各部司官。 ③持牒(dié)往:拿着公文前往雷州。牒,公文。 ④诡为仆人:诈称是仆人。诡,假装。⑤其寮属及监司使:他的部下和上级。寮属,部下。监司使,监察州郡官吏的官,在所派监察区内巡回监察,行使检举官吏的罪状的权力,必要时在监察区内设署。  ⑥ 捽(zuó):揪。& ⑦胥(xū):都,全。⑧狱具如律:按法律定案。狱具,定案。 ⑨东陵生:作者自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 黠: ②亡何,守之子至&&&&&&&&&&&&&& 亡何: ③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白: ④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向: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 雷于粤为最远郡/新竹高于旧竹枝 ②乃能严介若此也/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意思均相同 &&&&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意思均不同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 以部曹出守/则无宁以盗守矣 ②否者虽至戚必坐/就坐捽之 &&&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 入境,无敢舍者/以卒环太守舍 ②其卒之环守者/贼数十人卒起格斗 &&&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用法①②意思均相同 &&& 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用法①②意思均不同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6.作者借这个故事要抨击和讽刺的是(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正定中学2010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以下6题。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4.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秦兵之来 A.行李之往来 B.夫晋,何厌之有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2.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1)朝服衣冠,窥镜&&&&&&&&&&&(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忌不自信&&&&&&&&&&&&&&&&&(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B.(3)(5)(6)
C.(1)(4)(5)
D.(2)(3)(6)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天津市九年级第二学期结课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B中二者都是“看”。2.B中都属于倒装句。3.C中悟出的道理应是广泛听取意见,更易明白事理,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明白了事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2.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____(1)朝服衣冠,窥镜(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忌不自信(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B.(3)(5)(6)
C.(1)(4)(5)
D.(2)(3)(6)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2.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____(1)朝服衣冠,窥镜(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忌不自信(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B.(3)(5)(6)
C.(1)(4)(5)
D.(2)(3)(6)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相似的习题。翻译文言文 1“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_百度知道
翻译文言文 1“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
何1、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2、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 副词,可译为多么6、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 可译为凭什么8、 可译为怎么样若1、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2、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 3、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 4、 代词,可译为你 5、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6、 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采纳率:68%
来自团队: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yòu )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所求。”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纵横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对您有所求。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人,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晋见齐威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可以战胜敌国。  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⑤龙之一爪也。若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这,如此;③动词,像,如;④代词,你;⑤连词,表选择,或.或者;⑥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像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我的图书馆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序言  陪君醉千场,不诉离殇  你有想过吗?我们置身其中的生活,时常令我们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我们不得不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又不符合我们的梦想。于是,我们常常会听见这样的声音,诗人柏桦说:我写诗是企图重新命名这个世界;而诗人尹丽川则说:一定有一些马,想回到古代……  一个遥远的过去,在那里与我们遥遥相对,稳定地散发着一种叫做传统的幽香。你安静地读一首《春江花月夜》、聆一曲“高山流水”、听一出《惊梦》,这时,仿佛你就在远方,在春江外,在高山流水中;仿佛你独立在现实的影子之外,那里的阳光染你,山岳拱你,树林托你;又仿佛你正在君父的城邦做一稍歇,在《清明上河图》中摩肩接踵地踱着。  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在一段遥远的漫长时空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如今呢?如今神州大地已不知诗为何物,我们活在形容词的荒年。  为了成全自己的古典情结,在这本书中,我总是会用更多的诗来解读一首诗,也可以说由一首诗而牵引出更多的诗,因为在我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希望让今天的人们能够看到,诗歌给了我们一个多么好的世界。  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我最喜爱诗,而在所有人类情感中我最景仰爱,因为爱才是生命,而后生命才能爱。在我心中,爱与诗一样,都是天神创造世界之前就悬于天际的词汇。当我们的肉身行走于那个叫做生活的框框中时,总需要拿一些永恒的问题来打磨自己,以致让自己温润和悦,而爱情就是这些问题里最值得一提的东西。正如杜拉斯所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而我也曾对生命做过这样的发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希冀这种美满团圆的结局并不是对残酷现实的怯懦或逃避,而是想为人世做一巨大的善行,用以对抗日益蔓延的遗忘和绝望。  其实,爱情到底算什么呢?它不过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宽敞的处所,在那里,人们仿佛跌出世界的规则之外,不会感到害怕或停滞。也只有在爱中,我们都会一样的,平等而自由。  当人类还小的时候,爱情简单易行,而那时候地球很大,人口很少,光阴非常慢,整个儿的物质和精神都宽宽松松、潇潇洒洒,足够人们缓慢地去经历感情的万水千山,细细地去品咋感情的千滋百味。  现在,人类还没有太老,经验和阅历都处于最佳的状态,成熟又充满活力。他们甚至认为自己能够把握整个世界,但是他们却渐渐发现把握不了自己的内心,而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追求,到现代人手里则变成一项无法胜任的工作,无法解决的难题。  人类开始对着这个世界做很多事,说很多话,写很多字,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与语言、文字,却又隔绝于彼此的内心。人们不再将诗歌当作自己的语言,不再用诗歌诉说内心的喜怒哀乐。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而不相信内心抵达不到的。  爱呢?只能看见爱的形式泛滥,而爱,渐渐式微。  八大曾说:“觅一个自在场头,全身放下。”来来来,让我们也一起来寻个自在场头,搬出地窖中陈年好酒,佐以故纸堆中经年好诗,陪君狂歌纵酒醉千场。酒酣处,你我会忘形地高呼:“梦里任生平,视酒如情!且让你我举杯高歌,不诉离殇,不许谈明天!”  酒醒后,我们在这苍茫尘世再相遇,若你见我手捧发黄卷册不旁顾,若这世界满目疮痍仍在,嘘——轻声,莫醒我,我正醉在遥远的相思梦中。  第1章 缘会:琼花房  未遇见你,我的心未染情愁,一如那洁白自在的琼花;如今你在我的心里酝酿成这一杯琼花房,我唯有举杯敬你,默念:梦里任生平,视酒如情。  走过千山终遇你,不算迟——《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你走过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从来不去那个城市?”  “因为我怕。”  “怕什么?”  “怕遇见一个人。”  “偌大的城市,想要遇见一个人,谈何容易?”  “是的,我也怕遇不见那个人……”  之前的几年,总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城市穿梭、游走,只有那个人在的城市不曾驻足,却始终对那里有剪不断的牵念,就连那座城里很大的风沙,也构成牵念的理由。而关于那个人的一切总是随着风沙时不时地吹入我心里,咯得心生生地疼。  这么多年过去,渐渐认命地懂得:一个人在此尘世一生,也许只是为了遇到一个人,纵使分离,纵使背弃,仍难两相遗忘。因为遇到,已是生命莫大的恩赐,值得歌,值得哭。  而生命中的种种大遇合,不止发生在钢铁森林的都市,也同样发生在那个野草蔓蔓生生的远古。那个远古,人们在未被化学品污染、工业合成物充斥的天地中自由地奔跑、追逐,他们为爱情、为亲情、为友谊、为战争、为自己的命运,大声地歌哭笑骂,不若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跳着狐步舞,目光迷离,神情冷漠,姿势戒备,谁也不让谁看见自己的真心,待歌歇日暮,只落得一个人疲惫地回家,独自舔舐伤口。而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我免不了要在遥远的《诗经》里寻根觅迹,将岁月里的那些甜蜜、伤痛在那些诗篇中好好安置,以待来日,一经念诵,就能清晰地忆起。  只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清晨,天地间一片出清。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广袤大地上,野草蔓生,草叶上的晨露未消,反射着七色的阳光。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就在这春光最曼妙处,有一美子,伴着清风款款走来,眼神清澄明亮,如水波飞扬,在人群中独自绽放着,美丽着。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在不期而遇的这一刻,他便知自己是爱上了。  在这样好的春光下,邂逅这样好的女子,一定要将她留在身边,他的心中闪过此念。于是他大胆地唱道: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野草绿绿如茵,露水密密晶莹,那不远处有我爱上的女子,眉目如洗,婉约多情。不期然让我遇到,就要与她共结连理,携手柴桑。  看,这仲春的阳光正好,而他们的相遇也正好,足以让他们两相对望、携手同行于这春日之下。  日本茶道崇尚“一期一会”,他们认为,人生的每次相遇,不论与一个人还是一杯茶都是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事过境迁,日后纵有多少次的重遇都不再是当初的那一次,都要看成新的一次。  生命其实可以这样简单:我们在此时此地相遇,我就爱上了你,别问我为什么,它只是突然来了,像惊蛰大地的春雷不曾预告就轰然来袭,而我爱上了你,一如大地回应以绿野。  在现实的钢铁丛林里,还能找到多少人像诗中那位男子这般,以一种最原始的冲动去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当我们在对着面前的人时,总是权衡得太多,计较得太多,而在犹犹豫豫间,就失去了相爱最大的可能。  像《野有蔓草》中的男女这种一见即钟情的炽烈之爱,在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一幅遥远年代流传下来的陈旧古画,可装,可裱,却难于取用。  可是,明明是机心与怯懦让自己与真爱屡屡擦肩,却还要神情忧郁地唱着:  我遇见狗在攀岩,却没有遇见你;  我遇见猫在潜水,却没有遇见你;  我遇见冬天刮台风,却没有遇见你;  我遇见夏天飘雪,却没有遇见你;  我遇见猪都结网了,却没有遇见你;  我遇见了所有的不平凡,却没有遇见平凡的你。  其实,不是你遇不到你想的那个人,而是你的恐惧,犹豫,让你错失了那个人。生活并不是美好的白日梦,也不可能永远都是少年的完美理想,总有人要离开,或被离开的。若不在相遇的此刻就抓住本就易逝的缘分,让它变成永远,就只能永远错失。古人早给了你规劝:“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但听得进又做得出的,有几个?  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遇见百分百女孩》中讲了这一个故事:  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和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在街头不期而遇。他们是再平凡不过的男孩和女孩。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信念,他们相信在这个世上一定有一个人百分之百地适合自己。  那天,他们相遇了。女孩先叫了出来:“也许你不相信,我一直在寻找你。你跟我想象中一模一样!你就是我的百分之百男孩。”而男孩也与她有同样的心情。  奇迹就这样发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于是两人心中掠过一丝小小的疑惑:梦想如此轻易成真是否就是好事?  于是,男孩提议说:“如果我们真是一对百分之百的恋人,那么我们一定还会再相遇。如果下次相遇时,我们仍觉得对方是百分之百就立刻结婚,好么?”女孩同意了,于是两人就此别过,各奔东西。殊不知,此番一别即是永远。  到了这里,不用我说,你也会明白这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遗憾只会发生在现代社会。  回首从前,看那些遥远的、古典的爱情,总是一径地简单而执著:当需要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出现了,于是就是他了,从此再难离弃,从此携手百年。正如《野有蔓草》中男子和女子那样,相遇时一见倾心、继而相爱携手度此一生。只是这样的爱情,对现代人来说,俨然成为一个不真实的、遥远传说。  只是,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里,仰望星空时;安静地听一出《惊梦》时;一口热茶喝下,一汪泪水涌出时;半夜倏地转醒,看窗外风雨大作时,我的心底都会浮现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助,妄图抓住什么却又乏力为之的无助,内心会不断地问自己:会不会有一个人正从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向我走来,就像光从一颗星到达另一颗星。  但是,没有人可以设计出爱情的样子,更没有人能够让爱情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一步发展下去,因为爱情自有它的轨迹,而且从来就不会让任何人得偿所愿。我们也许可以设定好自己想要的对象是什么条件,或者让我们想要的婚姻得以成立,但在这其中必然不会有爱情。  每一滴降落世间的雨都写有世人的名字,汇入江海,经人世辗转,最终变成每个人杯中的水。而每个人身上的衣衫,眼前的食物,出生的地方都带有上天缜密的旨意,并不是出于偶然。这样说来,在这世间,也注定会有一个人,生而为我等待,待我走遍千山万水,终有一天会遇到他。  在时间的深处,与你相遇——《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在春秋时期,婚礼都是在傍晚举行,这边日照将残,那边三两小星已然闪烁,新郎与新娘就是在这样缱绻柔和、如梦的光景下初初相见。  柴草捆得再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人呀。你呀你呀,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柴草捆得再紧些吧,那三星正在东南角闪烁。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这样好的良辰美景,让我该怎么办呀?  柴草捆得再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门户之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灿烂的人呀。你呀你呀,这样的美丽,让我该怎么办呀?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写道他喜爱旧式婚姻。他在《有凤来仪》一篇中十分细致地写了玉凤嫁与他时,所举办的旧式婚礼上的种种。  “是日男家从午前打发花轿亲迎去后,留下动用的人手只是整治酒肴,备办几桌碗盏,堂上挂起福禄寿三星图及喜联,入夜诸事就绪,渐渐三更向阑,……  “东方发白,花轿进大门,轿上轿下前前后后一片声放百子炮仗,打锣吹号筒,轿前一人以五谷撒地,祓除不祥。花轿到了堂前,稍歇一歇,等交进了吉时,才揭开轿帘,搀扶新娘出来,新郎新娘拜堂。只见满堂前花团锦簇都是人,点起一对龙凤烛,动乐。拜堂时的音乐非常华丽,是钲、荡锣、咚锣、梅花。……  “拜过堂,乐户吹号筒,廊下大锣大鼓,新郎抱新娘上楼,众人团随到洞房里。新郎新娘并坐在合欢床沿,人丛中出来福寿双全的翁媪二人,拿汤圆喂新郎一口,新娘一口,又持整株红皮甘蔗向新郎新娘祝三祝,多福多寿多男子。于是新郎揭去新娘的盖头帕,老嫂来助新娘更衣梳妆,要到此刻才穿戴起凤冠霞帔,敷粉搽胭脂,如雨过牡丹,日出桃花,凤冠霞帔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中国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楼下又动乐,是平旦时分了,新郎新娘又下来到堂前,拜福禄寿三星及家堂菩萨。又然后拜祖先,拜公婆及房族中长辈,新郎新娘每行动必随以鼓乐,人是可以好到像步步金莲的。”且不论胡兰成之人如何,只这一手文字就看得出他的心里对人世有着多少曲折的温柔。  旧式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将成为夫妻的二人在红盖头掀起前是不得见面的。所以红盖头掀起后的命运究竟如何,是个忐忑人心的未知。正是这未知造就了不知多少不幸的命运,然而《绸缪》中的男女显然是幸运的,所以才会唱出这曲欢歌,也让看到的人对生命中这种不期的遇合有了期待。  佛家眼中,世事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正如长城葡萄酒曾经那则唯美的广告语:  十年的时间里,他们酿造出一瓶好酒,  而科学家则发现了12,866颗小行星。  宇宙空阔寂静,我们的相遇难得而珍贵。  所以我们能遇见谁就要认真遇见,  我们能拥抱谁就要紧紧拥抱,  同样——我们能买到什么就要毫不犹豫地利落买下。  老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男主角里克说:“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又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酒馆。”就是在这样的机缘下,里克与伊尔莎相遇、相爱了。这段感情纵使没有永远,纵使不得善终,他们的心里都是一样感谢上苍赐予他们这千里的相遇。正如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的诗作《一见钟情》所言: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所谓遇者,正是这样的不期而会,而所谓不期而会,就是这样值得我们惦念一生。在这苍茫尘世中,我像个不知疲倦的赶路人,对生命里的种种遇合充满期待,不管怎样的情节曲折,我只静然,等待它们一一发生。  其实,世间一切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都有注定的。茫茫天地间,一个人遇见另一个人并不是天地间的偶然、生命里的意外,而是冥冥中早就定下的安排。正如《传道书》中所说: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所以,现实中的人们何必张皇,何必逡巡不安,也不要再去试探、惧怕,时间有的是,前方路还长,不管有多少次你想象着他的到来,他依然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前来,撷取你的全部的心和全部的爱恋。世间的相遇都是神明的摄理,星命的佳会,纵使你万水千山地游荡,那人也定会从你相反的方向,不期然而然地来到你的面前。你要做的只是,绽放出绝美的微笑,紧紧拉住他的手。  寸寸柔肠总关情——无名氏《古相思曲》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我一直相信,人的一生中至少该有那么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就像杜拉斯说过的那句无比温柔的话: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年少时候总轻狂,总以为没有人能懂得自己,常会念着:“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再不就是“欲取鸣琴弹,愁无知音赏”,然而心里却也常会想遇见那么样一个人,只那远远一瞥,便让彼此的心里有了暖。  后来读到席慕容的《古相思曲》,题记是一句古诗“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当时就为这句着迷,奈何找来找去也难找到全诗,只得从席慕容用现代语言所作的诗中,细细揣摩那首《古相思曲》的曲折婉转。  在那样的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樱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着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席慕容写得这样好,诗中那个弹箜篌的女子仿佛就是她自己,也仿佛是诗外的我们每一个人。那些年少的情怀总是极微极妙极难解的,多少人在年少时都有过谦卑的暗恋,都为那暗恋的人做过很多自己日后也深觉不齿的事。  说到暗恋处,不由想起唐朝诗人李端那首很有趣的小诗《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中的周郎就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这首诗就是源于《三国志·周瑜传》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周瑜的典故:“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擅音律,他在听别人弹奏乐曲的时候,常能听出其中弹错的地方。即使他多喝了几杯,有了些许醉意,如果弹奏中出现一处不合音律的错误,也一样瞒不过他的耳朵。足见周瑜耳朵之聪敏。而且每当发现曲中出现错误,他都会看向弹奏者,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这里出现错音了。因此,当时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而后人李端就将这一典故,敷衍为一首关于暗恋的小诗,写一个弹筝的女子为使自己爱慕的周郎能顾盼自己,就故意将弦时不时地拨错。  与这弹筝的女子相比,《古相思曲》中的女子显然要恋得更苦、更凄切,而这一切的苦都源于那人偶然间的一回顾,谁知竟连带着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他是天边的明月,她则是萦绕明月的淡淡薄雾,待到天明,月渐渐隐去,而雾也随着月慢慢散去,只是雾将它的悲伤留在那草木上,化作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他抚得一手好琴,而她常常伴着他的琴音起舞,但如今琴在匣中,无法自鸣,而那个让她全心为他而舞的人已经不再。于是,她的心也闭上了,再听不到那熟悉的琴音。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初那次无心的回顾,他的目光像梦一样,还是一桩带着笑的梦。他站在那里,儒雅而安静,像盛开在墙角的茉莉,不抢眼,却暗暗教人心喜。从那以后,她的心中就有他了,日日夜夜、朝朝暮暮,再也不能少了他。  她想着,就算要她此刻死去,那缕轻烟般的魂魄也定是会随了他去的。而有时也真恨不得自己就此死去,不然这绵绵缠缠的相思让她如何自安己处。  这辽阔世间,这茫茫岁月,她不知他的去向,而她的相思也终究是无处投递的。靠在门上,无助地望着天,她想起他临别前的叮嘱:如欲相见,登上那至高处,看看那悠悠长路,我反正在那种种悲喜交集处。  他们因一次回眸而相遇,相恋,却难相守,于是,她将这浓浓的悲哀写进长长的诗里,却仿佛不够似的,痛根本没有减少丝毫,也让后世的我读来心痛难忍。她只为纾解自己的悲伤,却不知现代也有一名女子与她同样,以诗唱出这痴恋的苦: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对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不眠的夜。  仍然太长。  而,早生的白发。  又泄露了。  我的悲伤。  木心先生所言极是:“确是唯有一见钟情,慌张失措的爱,才慑人醉人,才幸乐得时刻情愿以死赴之,以死明之,行行重行行,自身自心的规律演变,世事世风的劫数运转,不知不觉、全知全觉地怨了恨了,怨之镂心恨之刻骨了。”  我们都明白这道理,却不知道这样慑人、醉人的爱竟然会带来这样的痛、这样的苦,纵使望断天涯路也难消除。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一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日午后好天气,两人同去附近马路上走走。爱玲穿一件桃红单旗袍,我说好看,她道:“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  那时,他们正爱着,爱情将桃红染得这般娇俏甜蜜,氤氲着恋爱的香气。桃红最适合正好的爱情,最好的年华。但凡浓烈的爱,青春的少女,总是要配得一束桃花才合衬。而在古礼中,桃之有华,正是婚姻之时。那首最著名的《桃夭》就是为贺新婚所作之词,其中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堪称是千古词赋中歌咏美人的始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茂盛的桃树抽出嫩嫩的枝丫,而那艳丽粉嫩的桃花在枝头迎风而颤,一时间红了满山满谷,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像桃树一样娇俏青春的女子就要出嫁。她颜如桃花,却又宜室宜家,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啊。  吟诵《桃夭》,常是未饮先醉。也是自《桃夭》始,诗人们常会用这最艳的桃花色来歌咏美貌的女子,像陈师道的“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还有崔护那句著名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中并不起眼,在其传世诗作中,唯有《题都城南庄》一首广为众人所熟知。然而,大家都知道那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却不知道,其实这其中尚有一个和桃花一样灼灼照人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博陵县一位年轻书生。他天资纯良,才情俊逸,但性情颇清高孤傲,平日里常是独坐寒窗埋头苦读,极少与他人交游往来。  这一年清明,天气晴好,桃花艳,柳色深,春意浓,晴阳暖照。崔护一时兴起就放下书本,独自出城寻春。他漫无目的地行走于春山春水间,不知不觉离城已远,来到一处僻野。那里农舍零落,只在山坳处桃林中,隐约见得一座茅屋。  崔护此时腿酸口渴,就快步向那茅屋走去,临近屋舍,只见桃林蔚蔚然然,满树桃花灼灼,风中满是绕人的清香,崔护沿着桃林间的曲径一直走到柴门前。他立定,轻叩门扉,问到:“小生寻春路过,想讨些水来解渴。”  这时,屋内走出一位少女,布衣素髻,明眸善睐,她请崔护落座,即为他张罗茶水。崔护细细打量眼前的少女,只见她一双眼秋波盈盈,面容白里透着淡淡的红,不施脂粉,却宛如院中的桃花。  崔护看得发怔,未免失态,只得努力稳住外露的情绪,轻轻呷着茶水。接着,他状若闲聊地问起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少女心中明了崔护的心意,而她也同样倾心于这位风华正茂,长身玉立的年轻书生,只是她不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心扉,所以无论崔护问什么,她一味含羞不语,但那含情脉脉的目光却泄露了心中的一切。  其实,崔护也与少女一样无措。平日里独来独往的他不甚明白女子心事,而饱读圣贤书让他不能做出热烈轻浮的举动,只好收心敛神,默默地饮茶。  眼看日头偏西,崔护不得不起身告辞。少女送他出院门后,独自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他渐行渐远。门前的丛丛桃花映着门下桃花般的少女,真是一副绝妙的春景图。  回到家中,崔护收敛了心神,继续苦读,情潮涌动的内心随着桃花的萎落而渐渐平静。然而,到了第二年桃花盛开的时节,崔护不由得想起城南旧事,他带着无法压抑的冲动一路向城南寻去。  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去年那座茅屋,那开得正好的桃花,那院落,那柴门,一切如故。只是这次,他叩了许久的门都不见那桃花般的伊人出来,崔护顿觉冷水浇下,火热的心凉了大半。  他一人枯坐在桃树下,待到夕阳西斜,仍不见有人归来。他心灰意冷,就在房门上提笔写下一首绝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这次寻人未得,心中委实放不下,以至无心书本,茶饭不思。数日后,他决定再去一次城南茅舍。  崔护带着忐忑的心情一路走到茅舍,谁知尚未走近就听到一阵哭声。他不明所以,忙去叩门询问究竟。只见这次出来应门的是一个白发老者,颤颤巍巍,涕泪纵横。老者对崔护上下打量,问道:“你莫非就是崔护?”  崔护有些讶异,却忙点头称是。老者一听,大放悲声:“就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啊!”崔护听后,大为惊诧,只听老者哽咽道:“小女年方十八,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与你相见,便日夜挂念,等你再度来访。奈何一年来不见你的踪影,她本已绝望,前些天便去亲戚家小住。谁知归来时,见到门上你所题之诗,她便不食不语,不出几日便一病不起,撇下我一人独自去了。我已经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相依为命,本想为她觅得一个如意郎君,让我们父女从此有所依傍,如今她却先我而去,难道不能说是你杀了她吗?”  崔护听完仿佛遭雷击,整个人愣在当场。他没有想到,不过萍水相逢,奈何这女子竟痴心如此,对他用情至深。此时,他只觉心口疼痛欲裂,面上热泪奔流。  他向老者请求去拜祭女子,老者带他进入内室。女子才断气不久,面容如常,在床上静静地卧着,像是刚睡去不久。崔护看着他朝思暮想的容颜,忍不住趴在女子的脚下大哭:“我在这里啊,我崔护在这里啊!”  崔护一边摇晃着女子,一边大声哭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是崔护满心的悲伤让上苍心有不忍。只见,本已断气的女子悠悠地转醒,双目开启,渐渐有了微弱的鼻息。  崔护和老者见后,惊喜万分,忙将她扶起,服侍她喝水、进食。这多情的女子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可见世间,唯有情字勘不破,唯有情字参不透,也唯有情字最难忘。  之后,崔护忙赶回家,禀明父母,要迎娶女子过门。崔护父母也震撼于他们的真情,就依礼行聘,择一吉日将这女子娶进门来。  婚后,女子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骛,功课日益精进。终于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获进士及第,外放为官,自此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岭南节度使。  唐朝文人孟棨在他的《本事诗·情感》中记载了崔护这首诗和诗后的故事,自此流传开来。而后世有心人欧阳予倩就此事编写成一出京剧,名为《人面桃花》。从此,“人面桃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桃花缘”。  繁华寂寞,不过流年一瞬——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对于解谜的热衷,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古往今来,我们倾情于各种谜题:古代文人雅士喜欢以字谜和诗谜行酒找乐,平民百姓则对一年一度的元宵灯谜会大有期待;到了今天,幻方、数独等带着科幻气息的现代谜题同样让地铁和公交车上众多百无聊奈的都市人玩得不亦乐乎。  大家对造谜和解谜的热衷,投射到文学上更是丰富多彩。撇开那些简单明了的藏头诗、咏物谜不算,意向所指颇为丰富的诗词更是有着恍惚多变、扑朔迷离的不定解,真可谓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不得不承认,“暧昧”这个词本身就散发着天然的诱惑之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虏获了人性中好奇和八卦的一面。正因如此,李商隐那些对自己私生活意有所指却又雾气朦胧的诗作千百年来魅惑不减,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瑰丽而浪漫的谜题。读李商隐的朦胧诗,就像是在霓虹灯影里漫步,不知不觉便会一头扎进茫茫夜色,步入诗人早已设下的迷局,心甘情愿地沉醉不知归路。  李商隐的诗歌善于制造迷梦,从脍炙人口的典故中截取亦真亦幻的玄思和片段,建起一个抽离于现实的异度空间。或许是故意要和这个世界的“确定性”做对,和人们惯常情感的“确定性”作对,李商隐这个书写爱情的高手往往不直接着笔描画当下的欢愉或是心碎。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飘摇的笔调像是魔术师在光影绚烂的舞台上玩尽高超的戏法,轻而易举就将目眩神晕的观众引入时光的隧道,引入某一段吊诡的过往。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庄生晓梦迷蝴蝶”这般的幻彩诗句,载着老庄的哲思,飞入我们理所当然的眼中,提点我们去怀疑自己的存在,拷问人生的真实。也正因为如此,总要看到“此情可待成追忆”,我们才会生出对往日情怀的些许怅惘,却仍然像被洗过脑那般一无所知,只是对“此情”有着这般那般不能确定的想象。  为了印证李商隐在时间维度上的若即若离,让我们回到本诗的首联:星辰是昨夜星辰,夜风是昨夜长风,刹那间就让人有了午夜梦回之感,仿若再一次置身于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循着灯影,在若明若暗的夜色中缓缓前行,诗人将我们带往装饰着精美漆画的楼阁以西,以桂木作为椽柱的厅堂以东。这也许是酒酣耳热、夜宴正欢时,设宴主人的院落中一个树影摇曳、远离喧嚣的清幽之地。  这样旖旎的氛围让我们无法不产生微醺的联想,进而期待诗人向我们讲述一个风情万种的故事,然而读者并没有如愿以偿。诗人只愿扮引路人,却拒绝当解说者。借由华丽意象的指引,我们可以轻易地在李商隐内心的秘密花园中徘徊,独自猜测和附会那些华丽而神秘的景致,却也只能如此而已,诗人秘藏了仅供独家回味的真实细节和微妙情感,也许不便让人得知,抑或舍不得与人分享。  然而这又有何妨呢。张家界的嶙峋山石对于造物主来说,也许仅仅只是阻拦人类步履的险境而已,却在每个人的眼中幻化为完全不同的美丽桃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密境,仅仅向众人展露一角就足以美不胜收。见仁见智的解读,本身就不啻为一次美的再创造;就算是那些千奇百怪的误读,也往往透着一种解构的幽默感。  当我们还在构想各自心中的浪漫故事时,李商隐并没有停下来等我们。诗人笔锋一转,开始于颔联书写相思。于读者而言,我们甚至没有搞清楚诗人念想的究竟是何方神圣,但也许正是因为有意无意地隐略了相思的对象,这种相思反而显得更为纯粹、更为宽广,也更能引起普遍的共鸣。  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双和一单的对比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李清照那举世闻名的哀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最终落足于“闲愁”,对于和丈夫分居两地却感同身受的遥想固然使她得到短暂的快慰,然而浓云般的愁绪还是在片刻阳光之后再次聚拢。李商隐却不一样,他虽然恨自己身上长不出凤凰般的五彩羽翼飞到爱人身边,却很快从内心深处获得了感召和启示:因为相知之深,彼此的默契就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李商隐从痛苦中熬制出甜蜜,从寂寞中煎酿出期待,将相思的苦恼和心心相印的慰藉结合得天衣无缝,描摹出情致正浓却又不能继续相守的恋人间那种撩人心魄的痴缠。从陈旧典故中走出来的“灵犀”,凭着此处的千古名句成为了后世形容默契爱情的不二法门。  及至颈联,我们再一次随着诗人的记忆返回昨晚宾客众多、觥筹交错的客堂。树影下二人独处的曼妙依然历历在目,场景却早已随着镜头切换至夜宴的喧嚣深处。人们行酒划拳,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古老游戏,“酒暖”和“灯红”更是捎带出醉人的春意。在夜阑静处交互心意,甚至以吻封锁过的那位女子,此时或许正风情万种地坐在席间,与众多对她钟情的男子一起畅饮。她巧笑倩兮,八面玲珑,只有不时向诗人投来的目光透着点点羞涩和纯真。  无奈,狂欢终归是一群人的孤单,而南朝的王籍更是早就道出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饮宴越是热闹无忌,诗人便越是不舍这难得的欢愉;越是贪欢,不得不在更鼓报晓前离开的遗憾便越浓。一想到天亮还要去衙门当差,诗人就更加悲哀了,四处飘零、居无定所的差事就像近来蓬草般的人生际遇那样令人叹息。  所有的暧昧之处,诗人当然都没有说明。我们只能枚举种种臆测中的一番可能,甚至于到了最后还是要忍不住反问,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游离的梦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滚滚红尘和种种烦恼皆由心生,然而这也许就是多情善感之人西西弗斯式的宿命。李商隐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站在谜题之外,嘲笑诸君仍然于梦境的“当时”跌跌撞撞,步履蹒跚。  第2章 思求:十月白  你那不经意的笑,如同春风戏过水塘,漾起波纹,盈向我的心口。初遇时,我的心如乳白色的初酿,经过十月的发酵,渐如琥珀之澄澈。只是,酿成的酒再难回到最初的米。  只有你,是我思念的方向——《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在西方浪漫主义中,有一种“企慕情境”,钱钟书解释其为“可望而不可及,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企慕情境”放到中国美学中,《周南·汉广》就可作为其中的代表。  南山上满是高又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如盖,我却不可以在那树荫下歇息乘凉。汉水边上有一位女子是我的心上人,我却无法去追求她。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眼前这柴草丛里,杂草错杂丛生长得高,我埋着头,用刀不停地割下柴草荆条。我心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我得赶快喂饱她的马儿才好。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眼前这柴草丛里,野草错杂丛生长得高,我埋着头,用刀不停地割下蒌蒿。我心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我要快快喂好她的小马驹,驮着她去婆家。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诗中的男子所渴望、所追求的女子在对岸,与他一江之隔,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这是一种可以永远向往却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不过遥望过她在水边嬉戏的身影,他就知道自己是在爱了,然而,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因为她即将嫁给别人,然而,他依然爱得不声不响、无怨无悔,默默地割草,喂她的马,好让她顺顺利利出嫁。她即将成为别人的妻,而这般蚀骨的思念,便是他日后回忆的方向,留待往后日子中他一人独自品尝。也许这也是一项恩典。  电影《永恒的一天》中讲了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偶然遇见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少年,正是这次偶遇,让老人在离世前体会到了一种纯净的爱。片中的阿尔巴尼亚少年说:  我的小小生命之鸟,在陌生的地方暗自神伤,那异地因你的来临而丰盛起来,而我却为你日渐消瘦,我可送你什么?我送你一只苹果,它却腐烂,我送你一只梨子,它却腐烂,我送你白葡萄,它们却在路上腐烂,我送你我的眼泪,却在未见到你之前已被风干。  《汉广》中的男子和影片中的阿尔巴尼亚少年有着一样的内心,简淡无瑕,清净而无所求,他们给心爱之人难消逝、不腐朽的一切,纵使无望、纵使卑微。  这种卑微无望的爱情正如缪塞在《雏菊》中所写:我爱着,什么也不说,只看你在对面微笑;我爱着,只要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对我的想法;我珍惜我的秘密,也珍惜淡淡的忧伤,那不曾化作痛苦的忧伤;我宣誓:我爱着放弃你,不怀抱任何希望,但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怀念,就足够幸福,即使不再能看到对面微笑的你。  雏菊这样的花,枝干不大,花色不酽,气味冲和,小小的,怯怯的,多适合暗恋的花儿。韩国有部电影叫做《雏菊》,剧中男主角在暗中默默恋着女主角,碍于他职业杀手的身份,他不敢靠近她,只是每天在她的门前放上一盆开得正好的雏菊。  我是世人眼中的笨蛋、白痴,总是毛手毛脚,将自己的生活弄到乱七八糟,不会说很多种语言,不会穿着高跟鞋走长长的路,走路总会被绊倒,还常常丢三落四,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做得最好的,只有爱你这一件事,却让我成为无人可及的天才。然而我也只会这样笨拙地爱着你,如一棵雏菊开放在世间。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你是不是也一样,在心底,总会盘旋着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意,指引我们去做一些温柔的事,略显卑微,不齿于人。  我觉得,一个人在年少时一定要经历一场暗恋,为一人默默思量,忐忑不安,殒身不恤。并用自己全部的身心体会此间暗涌的强大力量。也会及早地诧异于一场场奇迹的悄然盛开。  其实,爱情的事本就是成功在天,失败在己,这道理千年不变。所以,纵然你的等待最终没能开出任何花任何果,你的生命也会开始缓缓转变了方向,自此,你将看到新的视野、承接新的蜕变,再与他无关。  在思念里,与时光默然相对——《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小时候,妈妈念过一则谜语要我猜:“四季攸来往,寒暑变为贼。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那么小年纪的我尚觉察不到时间流逝之残酷无情,自然也猜不出谜底。但却一直觉得这诗煞是有趣,这么多年过去依然记得分明。  上中学时学到一篇课文《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朱自清写下这篇《匆匆》,旨在感叹时光不为人知地匆匆消逝在行走坐落中。正如《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谓:“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才弹指间,一天的光阴已如昙花般消逝。  日后,渐渐有些微的感知:所谓一日之短,有如弹指。然而,时间有着比弹指更残酷的速度,像那王质,不过在石室山中看了盘棋,他的斧柄烂了,斧头锈了,家也寻不回了。世界就这样抛下他,独自走了数百年。  后来,无意中读到许由的《两天》:  我只有两天,  我从未把握,  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  我只有两天,  我从未把握,  一天用来想你,一天用来想我。  我只有两天,  每天都在幻想,  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  我只有两天,  我从未把握,  一天用来路过,  另一天,哎,还是用来路过。  这首《两天》读来不似《匆匆》那般无奈,而是斩钉截铁似的,却又不免苍凉。也值年岁渐长,回头想起妈妈念过的谜语,竟生出对生命悲欢稍纵即逝的莫可奈何和隐隐悲哀。  只有两天的生命,恰如一出只有两幕的戏剧,刚启幕的序曲尚未纵情地唱完,结束曲已经响起,不管剧中人是否演得尽兴,唱得动听,幽黑的幕布又开始徐徐落下了。  想到这儿,大家都难免心惶惶吧,埋怨这诗人的想象力也未免太绝情:我们可都想过长长的一生哩!可是,转念一想,就算只有两天,对《采葛》中的男子来说也许还是太长呢。  他爱慕的女子要去采葛来织夏天用的布,整整一天没能见到面,他在思念和彷徨中徘徊,这一天怎么漫长得好像三个月那么久。  他爱慕的女子真是勤劳,采完织布的葛藤,又要去采祭祀用的香蒿,又用去一天的时间没能见到面,而这一日更加的漫长,仿佛经历了三个季节。  那个勤劳的姑娘采完葛藤,采完香蒿,又要忙着去采艾草了,不过才一天的光景,怎么他感觉像是隔了三年那么久?  朱熹《诗集传》中提到《采葛》:“采葛所以为絺绤,盖淫奔讬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正是这句“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在我看来,后世的那些集注都没有朱熹解得这样好。  在思念的情绪里,纵有一早的晴光潋滟,被思念一搅和也如行在黄昏,从而忘了时间的威胁。正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等待姑娘采葛归来的男子正是这样的坐立不安。想到许由的诗,不由一笑,若当真给这男子两日的生命,怕是他都会拿来思念,还会嫌这两日太长呢。  想想,还是余光中更深情些,也更无悔,他的诗《等你,在雨中》中写道: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我要你知道,不管你在山中,你在林中,或是你在那一池的红莲中,我都会在原地等你,无怨尤地等,惟愿在我的思念殆尽时,看见: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一首小令/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在时间之外——《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关于等待的故事,随时都会听到、看到各种不同的等待。有时,也不禁会问自己:是不是爱情中少了等待就不能称其为爱情?但是,如果我们把爱情都消耗在等待的时光里,爱情还能留给我们什么呢?  我这想法,显然是现代人的思维,悲观,自怜又无耐心。在古代,那些爱着的人除了爱,并为爱做能做的一切事,是从来不作他想的。  娥皇女英等丈夫却等到他的死讯,哭出滴滴血泪,染得竹子斑驳了千年;涂山氏为治水不归的爱人守望,生生地将自己站成一座望夫石;尾生为爱人等待,大水来他也要抱着约好的柱子死去,为什么呢?只为让爱人知道,他一直等她到生命逝去。  当然在古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带着关乎生死的大悲切,《静女》中男子的等待就显得平淡日常,煞为可爱。  我中意的那个善良美丽的姑娘真是顽皮可爱,她约我到这城头来相会,自己却故意躲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我找她找得真心焦,一边抓头发,一边来回走。  我喜欢那个漂亮姑娘心思纤巧又细腻,她曾经送给我一支小笛子,红彤彤得闪着亮光,真是让人越看越喜欢。  我喜欢的好姑娘真贴心,她去牧场游玩归来,又送给我一颗初生的白茅草,柔嫩嫩的,美得出奇。但也不是因为这白茅草真的很美,只因为这是我的心上人美人送的,里面满是她真切的爱意。  在城门的角楼中,一个男子急火火地赶来,只见他四处张望,搔首挠耳,不断地徘徊,模样狼狈又好笑。原来,他早早来到心上人定下的约会地方,生怕自己迟到,却又遍寻不着他心爱的姑娘,殊不知,是姑娘自个儿躲起来,故意让他找不到。  这首《静女》有着诗经中少有的轻松调调,让人读来耳目一清。这诗中有焦急的等待、欢乐的会面,同时又有幸福的回味。和它比起来,同为等待情人的《邶风·匏有苦叶》就显得苦情得多。  《匏有苦叶》讲的是一个女子等待情郎渡河相见时的情形。这女子同《静女》中的男子一样,神色焦急,只因情人应至而未见。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古时的婚礼都要在隆冬季节举行,这女子的情人要从济水的对岸过来迎娶她。但是眼见快要入冬,河水就要结冰,如果男子再不渡河,就没有船为他摆渡,也就赶不上那结婚的好日子了。  葫芦叶子枯了,正好可以收获葫芦,好让你在渡河时系在腰上。你看这济水的渡口内水的深浅不一。水浅时你用双手提起衣襟就能通过,而水深时你就只好放下衣襟缓缓淌过了。  我看着眼前的济水一片白茫茫,而水边的野鸡正叫得欢,它们正在用歌声吸引自己的伴侣前来。河水涨到最满时,也只能浸到半个车轴,所以你不用担心。  黎明到了,初升的太阳照得草叶上的露珠闪烁出七彩的光芒,我的耳旁响起了大雁们相对的嗈嗈鸣叫,如果你有心想要娶我为妻,就要趁河上的冰没融化前举行婚礼。  河上的船夫不断地对我挥手,问我是否要上船,我只好假装看不见,眼看别人纷纷上船准备渡过河去,只有我还在岸边徘徊,等着你来与我作伴。  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匏有苦叶》和《静女》都一样描写了那些清朗明亮的日常风物:彤管、白茅草、泅渡之舟、求偶之雉以及涉水之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也是天地自然中的平常之物。然而都怀藏着各自温暖的心事,一眼望去便看得这一切都很自然,很美好。  在武侠小说界有“金古梁温”四大侠,他们在剑气满天的江湖恩仇中纵横往来,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温瑞安曾经写过一首很温柔的诗叫《黄河》:  我是那上京应考而不读书的书生,  来洛阳是为求看你的倒影,  水里的绝笔,天光里的遗言,  挽绝你小小的清瘦,  一瓢饮你小小的丰满,  就是爱情和失恋,  使我一首诗又一首诗,  活得像泰山刻石惊涛裂岸的第一笔……  就化身为枯藤松柏吧,  我有更长而倦的守望,  在许多敬佩与不敬佩的目光中,  你的了解更是抹不去的一笔。  我十分喜欢诗中的这一段,也一直觉得那上京应考而不读书的书生和《静女》的男子有着同样的痴和憨。我们都会为爱情做各种的傻事,但是面对爱情,我们却无须排击什么,无须标榜什么,只要心中存一点挚爱,一点温柔,爱情就会和我们眼前的景致一般天经地义。  等你直到山水的尽头——《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古人云:“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给《蒹葭》这样绝对的赞,怕是读过《蒹葭》的人都会认同吧。《蒹葭》究竟带给人们多少关于爱、关于相思的美好想象?也许你永远猜不透,而它自身的美也永远没有穷尽  80年代有一首红极一时的歌叫《在水一方》,正是译自《蒹葭》: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蒹葭,就是我们常见到的长在水边的芦苇。芦苇本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又因其根而止,远望去,只见一片若飘若止,若有若无的苍茫。  人的思绪至无限处时,也正如芦苇这般恍惚飘摇不定,却又牵挂于根。而人的思绪之根就是人的内心深处之情,但凡有所思者莫不如是。  “白露为霜”,《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由此可见,露之为物,夜气凝结于草叶之上,日头一出则瞬息消亡,即人言“露水姻缘”之短暂,又恰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却又无比真实地出现过。  而霜是露珠所凝结而成。土气津液从地而生,遇寒气而结为霜,霜存之较露而久。诗中的男子因为苦苦追求佳人而不得,竟相思益甚,对她的感情也历久弥坚,正如最初的露在日日思念的寒气中凝结为霜。  “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这二句透露出男子对所恋慕的女子无论如何都难消散的感情,所以不得不受着这种相思之苦的折磨。这不正是常人所谓:“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诗中的男子,思念女子至极,仿佛她的身影无处不在,连那朦朦胧胧的水中央似乎正站立着她。虽然我们知道人不能立于水上,但那景象想来却极美,正像洛夫那首《众荷喧哗》: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诗中男子痴守着对伊人的思念,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只为在这途中能够看一眼她,便别无所求。对待自己心爱的女子,他就是这样的心清目明,无欲无求,让一切尘埃都不及。  偶然看到李碧华说过的一句话:“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暗恋者的心。”李碧华那样冷情冷眼的女子,偶尔也会说些这样柔软的话,想必也是在爱里来回的人吧。我看着这句话,想到了一个男人,他爱了一个女人一辈子,为她写了一辈子的情诗,然而她从来没有多看过他一眼。他就是叶芝,而她是茉德·冈。  茉德·冈,也有人将她译作毛特·冈,或茅德·冈。我还是喜欢茉德·冈的译法,读起来坚硬,看上去却有如茉莉般小小的柔情。每一个读过叶芝作品的人,都会牢牢记住这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茉德·冈极美。正是这份美丽让叶芝充分领略到人类灵魂所具有的感性之美;而作为一个民族斗士,茉德·冈又极刚强,这也让叶芝在为爱尔兰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了终身。诗人奥登在评价叶芝曾说:“疯狂的爱尔兰将你刺伤成诗。”这个爱尔兰之所以将叶芝刺得如此伤痛,就是因为茉德·冈的存在。  初遇时,叶芝不过二十三岁,而茉德·冈二十二岁。她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个略有名气的女演员。茉德·冈不仅美貌非凡,窈窕动人,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强烈的大慈悲心。茉德·冈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长期受到英国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非常地同情爱尔兰人民。为了爱尔兰人民的未来,茉德·冈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奢华安逸的社交生活,积极地投身于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茉德·冈的行为和魄力,让叶芝的心目中对她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辉。  叶芝对茉德·冈一见钟情,并且一往情深。这样深情来得突然,一发再难收拾,并且奇妙地几十年不曾退去。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茉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叶芝深切地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时常感到无望。年轻的叶芝总是觉得自己“不成熟又缺乏成就”,所以,尽管这份暗恋的心情煎熬着他,他不敢贸然地向她表白自己的心声,一半是因为他的羞怯,另一半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而且叶芝知道,茉德·冈的内心牵系着爱尔兰整个民族,身上肩负着革命的重任,她并不会如那些小儿小女般将自己安妥地放在一个男人身后,冠他的姓,庸庸碌碌过一生。  茉德·冈对叶芝一直是若即若离的。他们相识几年后的一天,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信的意思,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就兴冲冲地跑去向茉德·冈求婚。这是叶芝第一次向她求婚。而她拒绝了。  茉德·冈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仍然希望和叶芝保持长久的友谊。而后茉德·冈共拒绝了叶芝的三次求婚。后来,茉德·冈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到后来颇有波折,甚至出现了不小的灾难。可她依然十分固执,即使在婚姻完全失意时,依然不肯接受叶芝的追求和安慰。尽管如此,叶芝对她的爱慕从未有丝毫改变,而那难以排解的思念之痛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叶芝对茉德·冈的爱情的无望和痛苦,促使他写下很多和茉德·冈有关的诗歌。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茉德·冈不断激发着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处于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我们所熟知的《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都是叶芝为茉德·冈一人写下的诗篇。  后来,叶芝在他的自传里写过:一切都已模糊不清,只有那一刻除外:当时她走过窗前,穿着白衣裳,去修理花瓶里的花枝。十二年后,我把那个印象写进诗里:  花已暗淡,她摘下暗淡的花,  在飞蛾的时节把它藏进怀里。  看着叶芝那些美好的诗篇,回过头来在读一遍《蒹葭》,不由得想:这两个男子,出生的时代不同,国籍不同,所接触的文化、教育皆不同,却同属这世间最曼妙的暗恋者。  裁一段相思铺路——无名氏《越女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惮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那天被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爱你,你却不知道’和‘我爱你,我却不知道’,到底哪个更深情?”当时听来只是一笑,敷衍地答了句“实在想不出诶”。事后,却一直难以释怀,不断地思考:到底“我爱你,你却不知道”和“我爱你,我却不知道”,哪个更深情呢?想着想着,脑中突然出现《越女歌》中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想歌中的女子应该算是独具深情吧。  有一条河,在越国的境内,淌了千年依然静谧、不息,它的不息不过是为千年的人来人往而流动,而它的静谧却是为了不忘记,不忘记那些人走后留下的过往。  千年前,楚国的鄂君子皙泛舟于这条河上,那划桨的越国女子见到他便暗自倾了心,许了情,于是用越语对着他唱了首歌。子晳不懂越语,就让人翻译成汉语给他听: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惮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今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啊?我一如既往地划着船儿在河上荡着。万万没想到,就在今天这个寻常日子里,我遇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这位王子为人宽和,他不因我这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居然愿意和我共乘一舟。只是我的心跳个不停,我的手抖个不住,因为我看到了王子,我心心爱慕的人儿。人人都知道山上有树木,树木长树枝,而我这样爱着王子,他却无从得知。  《诗篇》中说: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鹿知道自己爱慕着溪水,可是,那终日流淌不息地溪水能够懂得鹿的心情吗?  佩索阿的《惶然录》中有一句话我最喜欢,他说:一旦写下这句话,它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永恒的微言。永恒的微言,多么适合那位泛舟的越女,她用他不懂的语言唱出只有她自己才懂的心情,一曲毕,即永恒。  席慕容曾根据《越女歌》而作一首现代诗,她以女子的心情揣摩越女当时的心动,也以女子的情感熨帖越女当时的心痛:  灯火灿烂,是怎样美丽的夜晚,  你微笑前来缓缓指引我渡向彼岸,  那满涨的潮汐,  是我胸怀中满涨起来的爱意,  怎样美丽而又慌乱的夜晚啊,  请原谅我不得不用歌声,  向俯视着我的星空轻轻呼唤,  星群集聚的天空,总不如,  坐在船首的你光华夺目,  我几乎要错认也可以拥有靠近的幸福,  从卑微的角落远远仰望,  水波荡漾,无人能理解我的悲伤,  我于是扑向烈火,  扑向命运在暗处布下的诱惑,  用我清越的歌,用我真挚的诗,  用一个自小温顺羞怯的女子,  一生中所能,  为你准备的极致,  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  只有我才知道 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传说中,子晳让人将越女的歌译出,他知晓她的心意后,就拿起一床锦缎制的棉被披在她身上,并将她带回了楚国。其实,如果故事没有这样的结局也许会更唯美:  灯乍亮,你还是端坐在千万人中  那么脆弱而易受伤  或作嗔喜,或作自卫而笑……  而千万人中,我就渴望那么一眼  千万年中,我生来就为等着千次万次中,就白衣那么一次  当杏花 烟雨 绿水江南岸。  当我诗篇背后  透出银色的字  你喜悦不喜悦?感动是可忧的,而我年岁悠悠……  每次一说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自然就会联想起鲍照的“两相思,两不知”。鲍照被今人称为南北朝文学成就最高者,但我浅浅读过他的数篇诗文后,对其并无多少感觉,只承认他的诗文中确有别于众人的清朗俊逸,但仍不如后世之柳宗元、苏轼深得我心。他内心于民族、家国有大抱负,而其文字之清朗正如其内心之磊落刚硬,细想来,他也不过尘世一不得志之寻常男子。  直到一日,看沈德潜《古诗源》评鲍照的《代春日行》:声情骀荡,末六字比“心悦君兮君不知”更深。当时对《代春日行》末六字并无多少印象,就翻出全诗重读。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春晖始发,我即将出发去见那明媚春光:百草绿,万木欣欣向荣,春晖洒满绿色大地,千山万岭也换上青青春装。园中处处可闻莺声燕语,仿佛一曲曲悦耳春歌。红梅在春风中竞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消息,而含烟带雾的杨柳枝条也不甘示弱,纷纷抽出嫩绿的芽。  人们也换上春装,纷纷来到那浩渺的烟波之上。男子们登上那龙舟画舫,见这春光大好,玩兴渐起,他们齐齐举起木桨,喊着号子,使得那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一时间,白色的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人们看着青的山,绿的水,白的鸟儿飞,也不禁逸兴大起,在船上奏起了江南流转柔婉的《采菱曲》;不一会儿又唱起和雅古朴的《鹿鸣》之歌。弦歌声声不断,酒杯时时常满,人们在这和煦春风中尽情痛饮。  女子们悠悠荡开双桨,没入一片荷叶田田中,不一会儿又荡到岸边,去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她们轻盈地摇着桨,那频频挥动的罗袖随风送出阵阵香气。她们的船儿轻快地行着,沿路翠绿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给她们让路。  春游中的男子女子早已互相钟情,却又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之中,这情根既已萌发,只待破土而出之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是一场无望地暗恋,而“两相思,两不知”却仿佛这人世尚有无限可能,纵使现在不知,总会有一天相知。纵使一懒、一擦肩、一个不小心,自此错过了,也无妨,淡淡的遗憾才美。  虽然到最后,我也没想透,到底“我爱你,你却不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全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