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导师师

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情况简介
(0) (0) 河南大学
22:20:22 阅读(0)
教研室主任张进德,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散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戏曲、小说。主要讲授元明清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先后出版《中国历代分体文论选》(副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11)等各类著作20多部;发表《作者诸说》(殷都学刊1990、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8期全文转载)、《略论李贽对“圣教”的依违及其原因》(河南大学学报2004、2,《新华文摘》“重要文章篇目浏览” 辑入)等论文40多篇。1995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著作一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河南省社科一等奖(合作)。 王立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名师,2008年3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文选》研究等。先后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以上的各类科研项目。2002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2004年主持完成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研究”。先后出版《〈文选〉成书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2005)等研究著作4部;先后发表《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文学遗产》,1990(1))、《先唐学士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02)、《〈文选〉次文类编序研究》(《文学评论》,2004(3))等学术论文50多篇。2003年,《现代〈文选〉学史》(独著)一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先唐学士考》一文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 2006年获“河南省教育工会十大师德标兵”称号; 2006年、2007年获“河南省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2008年获《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中国50人”(温润之魅)。2006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先后成功讲述了“项羽”、“吕后”、“汉武帝”、“秦始皇”四个人物系列。出版了《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系列图书,并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学术”主讲人。2007年7月受国务院侨办之邀到美国为旧金山、洛杉矶、巴尔的摩、纽约等地为华人、华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当地华人、华八侨的热烈欢迎,回国后受到国务院侨办的通讯表扬。2008年9月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之邀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图书交流20年纪念活动”,并应邀在台湾举行签名售书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演讲(主题:知识与财富)”评委。2008年11月受新加坡华文书局邀请到新加坡参加图书展。 佟培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开设本科生中国书法艺术史、书法、中国古代文学、辛弃疾研究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唐诗整理与研究、唐诗文献学、古籍整理与标点等课程。目前承担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规划项目《全唐五代诗》任主编,已出版《全唐诗简编》任副主编,荣获全国古籍图书优秀奖三等奖,《全唐诗重出误收考》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孟浩然诗集笺注》获全国古籍图书二等奖,同时出版有《辛弃疾选集》第一署名,《全唐诗精华》主编。获奖: 1987年受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香港中国百年风云人物金奖。 齐文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唐宋文学及文学史本科基础课,中国文学与佛教、中国文学与禅宗等本科选修课,主讲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史、校勘学等四门硕士学位基础课。科研成果:(1)发表论文:《文学遗产》论文三篇,《文史》(中华书局)论文二篇,《文献》(国家图书馆)论文二篇,《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省级刊物论文30余篇,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论文2篇。(2)出版著作:专著《贾岛集校注》、《贾岛研究》两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007年出版。参编著作《全唐诗精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0余部。(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国家重点社科项目《全唐五代诗》重编子项目五项,省社科项目2项。(4)获得奖励:省社科二等奖1项,省社科三等奖1项,省社联一等奖2项,河大优秀论文奖2项,河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 张大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河南地方戏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从事高等学校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近三十年来,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新华文摘》、《文化遗产》、《中国戏剧》等国家级权威社科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独立撰写出版过《沉沦?忧思?求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二十世纪元代戏剧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等多种戏曲研究专著,主编出版过全国高校文科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全二册)(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担任过《20世纪辽金元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修订版《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的主要撰稿任务。1993年以来,先后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陆续获得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过《中国古代戏曲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宋金时期中原俗文化的发展与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人心理与创作关系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6项。近期受聘为国务院二十一世纪重大系统工程《中华大典》编委、《戏曲典》副主编。目前的科研主攻方向是河南地方戏的整理与研究。 曹炳建,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主要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西游记研究》、《中国儒学史》、《中国道教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特别致力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研究。先后出版儿童版《西游记》注音读本(全套十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河南文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等专著;发表《朱、杨二本关系论》(《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从“己巳”纪年错误看唐传的删落与版本流变》(《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2期)、《世德堂本研究二题》(《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明人的研究与明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历史演进》(《南阳师院学报》,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醇儒”人格的反思与批判——唐僧新论》(《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研究的超越与未来走向》(《光明日报》,日《文学遗产》专栏)等几十篇论文。 马予静,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骈文与辞赋、陶渊明研究。开设汉魏六朝文学(对象为本科生),六朝骈赋研究、陶渊明研究(对象为研究生)等课程。先后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合著)、《中国古代应用文甄体赏鉴》(合著)、《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合著)、《河南文学史?古代卷》(合著)、《中国文化世家?中州卷》(合著)等著作;先后发表《论汉语语音教学的系统化》(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6月)、《论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在赋体骈律化中的作用》(中州学刊,1999年第3期)、《陆机骈赋艺术论》(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先后完成1998年河南省教委项目“六朝骈赋研究”, 2006年河南省高等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教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化、现代化研究与实施”(合作)。“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构建与教改探索”(合作),2001年获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利锁,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年师从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先生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先唐文学史和文化史,基本研究方向为:道家文化研究、魏晋文学研究、古代散文研究,目前主要從事莊子文化诗学、魏晋玄学与文学研究。曾多次荣获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开封市优秀教师称号。在《中州学刊》、《江汉论坛》、《浙江学刊》、《中国韵文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承担“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学”、“庄屈比较研究”、“河南文学史”等省社科项目、“阮籍研究”等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多项。 耿纪平,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研究。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诸子学”、“先秦文学史料学”、“论孟导读”、“庄学研究”等。先后发表《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中州学刊》2000年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2期,人民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2期)、《现代作家的“中国古典小说观”》(《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2期)等数十篇论文;主编《庄子文学研究》(与孙克强先生共同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参编《(大学生)素质教育名著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南开大学2002年5月)、《插图本〈古文观止〉(注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等著作;参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文艺思想研究”(所撰《宋代散文理论研究》约28万字);参与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化、现代化研究与实施;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北宋‘新学’与文学”研究;《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获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亚军,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汉魏六朝史传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其中主攻史传文学,包括诸正史、杂史、别史、别传等。主要讲授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研究生《南朝四史研究》、《〈文选〉导读》等课程。先后发表《20世纪汉代文学研究述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3期,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于2001年第9期)、《论南朝四史史传人物的文学定位》(《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于2006年第3期)等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南朝四史与南朝文学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等各类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10项;荣获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开封市第九届人文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开封市第十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郑慧霞,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文献学。获河南大学第六届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先后在《河南大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专著《卢仝综论》入选中国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并被资助,由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出版。主持项目《春秋学语境下的卢仝诗歌研究》2009年为国家社科入围项目;为河南大学重点科研项目。 孔漫春,女,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为本科生讲授先秦文学、经学概论等课程。发表《孟子论辩方法摭谈》、《试析墨子比喻的类型及作用》、《王夫之诗情观的人本特色初探》等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著作1部《诗说中国五千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合著)。参编教材1部。参加省社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河南大学项目1项。 李金松,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范围为古代文献、文论、文学。独立承担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课题“整理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与“整理《四六丛话》”两项,均完成。先后在《文史》、《文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各类学术作品60余篇,出版《四六丛话 》(校点,约60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采菽堂古诗选》(点校,约10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副主编,下册统稿人,撰7万余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2月)等10余部各类著作。 史红伟,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史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发表《中国古代文论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大学学报1999第5期)、《略论明清小说的类型化》(复旦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庄子三言考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06期)等学术论文。出版《明代小说史》(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科研项目:《明代小说喜剧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3年。 元鹏飞,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四)、《中国戏曲通史》、《戏曲脚色研究》、《明清传奇研究》等课程;近五年来,出版《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中华书局,2007年8月)专著1部;发表论文8篇(核心期刊两篇,CSSCI集刊四篇);2006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2008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2008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典戏曲脚色新考》等科研项目4项。 郭宝军,男,博士。从事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文选》学、经学史。发表过《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引广雅考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3期)、《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引字书体例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等多篇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古委会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 赵奉蓉,女,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主攻史传文学、诸子散文。先后发表《〈左传〉所体现的“大一统”思想》(《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战国诸子对〈左传〉的传播》(《兰州学刊》2008年第2期)、《虔虔在位 追迹文武——〈逸周书〉中的周穆王形象》(《理论界》2008年第8期)、《博闻强识、娴于治乱的辅国重臣——〈逸周书〉中的周公形象》(《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逸周书〉中周文王叙事视角的转变》(《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逸周书〉武王形象论略》(《学术交流》2009年第4期)等论文数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 杨亮,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为宋元文献与文学与古籍整理。开设课程有《佛教与文学艺术》、《传统文化与明清小说》、《元代作家专题研究》。出版有《宋末元初四明文士及其诗文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6月),在《江西师大学报》、《兰州学刊》、《船山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7篇。承担项目有河南省教育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诗坛活动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清容居士集校注》两项。 王宏林,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魏六朝诗歌、唐宋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诗学》、《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代表论文有《推尊七子,重倡格调——〈明诗别裁集〉研究》、《沈德潜唐诗选本考辨》、《崇尚杜诗,推尊诗教——〈宋金三家诗选〉述略》、《论刘勰对沈约文学观念的继承》等。参编、翻译著作7部,其中《中国历代分体文论选》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与文士文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专著《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入选教育部社科文库,并获全额资助,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参与并完成北京大学211工程“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项目、教育部“宋诗类型研究”项目(此项目另一成果为“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河南省社科项目“中国古代德治思想与文士文学”。作为主持人完成河南大学社科项目“《说诗晬语》笺注”。现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沈德潜诗学思想及其选诗研究”。曾获得河南省社科一等奖、开封市社科二等奖、河南大学文学院教学优秀奖、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 白金,男,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文献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开设有《文史要籍导读》、《唐代杰出诗人概说》等课程,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唐五代别集叙录》,高古委古籍整理项目《姚合集校注》 吴河清,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文学院本科生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唐诗文献的教学,从事唐诗整理与研究的科研工作,发表过《从唐人马嵬诗看其社会群体意识》(《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论曹勋的使金诗》(《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等学术论文多篇。独立主持完成的国家教委古委会项目《姚合诗集校注》,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焦体检,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文献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开设有《唐宋文学文献专题研究》、《唐诗流派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等课程。先后在《宁夏大学学报》、《图书馆杂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编《河南文学史》等著作两部,专著《张籍研究》入选河南大学第八期出版基金资助,主持项目《张籍与中唐诗歌演进关系研究》为河南大学重点科研项目。 陈丽丽,女,硕士,副教授。研究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方向为古代文论及词学。主要讲授《大学语文》、《唐宋词欣赏》、《古代文学》等课程。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君子居易,乐天知命——白居易生平与创作》(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等著作2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话考述》及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等科研项目3项,主持河南大学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项。
发表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33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32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31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30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28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27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26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25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2:20:24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北大较好的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_百度知道
北大较好的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
我记得有一个在校学生评价老师的网站,现在想找一个学生评价好的导师,但是网址忘了。。求高人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姓名院 性别正门对面 职称研 招生单位研 研究方向1正门 研究方向2业 招生否kaoyantj 院士否共 程郁缀 021- 男112室 教授网络督察 中国语言文学系共济网 魏晋隋唐文学正门 唐宋诗词院 Y336 26038 N同济大学四平路 傅 刚 48号 男336 26038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先秦两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Y N 刘勇强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代小说 宋元明清文学 Y N 孟二冬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 Y N 夏晓虹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近代文学 宋元明清文学 Y N 袁行霈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魏晋南北朝隋唐
中国语言文学系 宋元文学史 宋诗研究 Y N 钱志熙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N N 储斌杰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先秦两汉文学 唐诗(白居易) N N 费振刚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先秦西汉文学
N N 葛晓音
女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魏元隋唐诗歌 唐宋散文 N N 林 庚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近代文学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N N 周先慎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宋元明清文学
采纳率:7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古代文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首师大古代文学导师信息.docx 2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首师大古代文学导师信息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张燕瑾???1939年11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1964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顾问、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顾问。历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写作学会高级顾问、南京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名誉顾问、北京市社科规划组成员、北京市社科联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委、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教学情况 给本科生开设:宋元文学作品选讲、中国古代戏曲史、元人散曲研究等课程。近五年科研著述情况论文戏剧家的权利与职责:关于“历史剧”问题的思考,中国戏剧,2003(3).元曲拾趣(5篇),《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版》,-05.17.(连载)关汉卿杂剧选·序,大中华文库·英汉对照本·关汉卿杂剧选,外文出版社,2004.09.戏曲的特性与版本研究,《书品》,2004(6).说《邯郸记》,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勿忘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人民政协报,.《邯郸记》评议,戏曲研究,2007(2).从平民到英雄——元代水浒戏与明代小说《水浒传》比较论析,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戏曲学报》 ,2008(3).牡丹亭畔何为情,南京师大学报,2008(4)专著《新选元曲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元曲精粹解读》(中华书局2005年)《宋词精品选释》(合著)(研究出版社2005年)教材《中国古代戏曲专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7年修订版)《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荣誉及获奖情况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998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灿烂的中国文明》之《宋词》(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网络教材,2002年)该书2004年获联合国世界高峰会议之世界最佳文化网络大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古代戏曲专题》(2007年修订版)200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左东岭?? 1956年生,河南许昌人。1995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毕业后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教授,博 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院长,“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与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省属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社会兼职有全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北京市文艺协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特点以求真为目的,重材料,重实证,并善于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教学情况 给本科生开设明清文学作品选讲、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等课程。近五年科研著述情况论文《风骨之骨内涵再释》 香港新亚学刊 2003.2.《20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关系研究述论》 文学评论 2003.3.《20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戏曲小说关系研究综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4.5《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 文学评论 2004.3《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 文艺研究 2006.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与边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高启之死于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转折》 文学评论 2006.3.历史研究中的文献阐释与文人心态研究——罗宗强先生《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序 长江学术 2006.4.《文人心态研究的文献使用与意义阐发》 南开学报 2006.5.《北宋新儒家的人格追求与美学思想论补》 河南社会科学 2007.2.《朝代转折之际文学思想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元明之际文学为例》 光明日报, ?《明代诗歌的总体格局与审美风格的演变》 中国诗歌研究 2007.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转型期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缺失》?文学遗产 2008.1.《文心雕龙范畴研究的重构与解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8.3.《元明之际的种族观念与文人心态及相关的文学问题》 文学评论 2008.5.其中多篇文章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转载。专著《明代心学与诗学》 学苑出版社,2002.11.教材?《中国古代戏曲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主编 2007.修订版?《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编 2008.修订版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大学古代文学导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