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是不是元青花图片钵

四种常见的元青花主题图案纹饰四种常见的元青花主题图案纹饰芒果文化百家号元青花的主题图案纹饰,主要有四种:一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多见于大罐和大盘)、人物故事图(多见于大罐、梅瓶及玉壶春瓶)、莲池及莲池水禽图(多见于大盘、大碗及玉壶春瓶)、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多见于大盘、大罐);二是动物纹,以龙纹(云龙、海水云龙)为主(多见于大罐、大盘、玉壶春瓶、梅瓶、扁瓶、双耳瓶等),亦有凤凰、孔雀(多见于大盘、梅瓶、玉壶春瓶、大罐、执壶)、狮子(菱形玉壶春瓶)、天马(一说“玉马”,多见大盘、大罐等)、麒麟(大盘、梅瓶、扁壶等)、草虫(梅瓶)等;三是花草纹,以缠枝牡丹及缠枝莲使用最多(多见于大罐、大盘、梅瓶、高足豆等);四是串枝花(高颈瓶、玉壶春瓶及执壶)、灵芝(匜)、摩羯纹(钵)等。东南亚国家出土的元青花瓷小件器,则多用折枝菊及缠枝菊,个别高足杯还有用“天下太平”钱文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芒果文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传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你收藏的是汝窑还是临汝窑?差一个字差一万倍
再来说说汝窑。其实这个汝窑我不敢说,为啥呢?怕喷。
只要一说传世汝窑67件半,下面扣帽子的就来了。请注意,我说的是传世汝窑(也就是历史上从清宫出去的那些汝窑瓷器,新中国之前就流失海内外的那批东西,这确实只有那么多件)。
至于民间这些年出来了多少件,我不敢说。毕竟铁公基施虐这么多年,咱地下不少宝贝都被刨出来了,这也是事实。
马未都说有90几件了,你也别当真。那个67件半,都是有据可查的有人做过专门调研,写出来论文发表,才被学术界认可的。马未都先生的90几件,包括他自己那一件,我可没有见他在那本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录个视频,打打嘴炮而已。
文翰咸集此,艺海求真知。我敢负责任的说,我说的话,引经据典,全部都是经过几次三番考证的。特别是很多古籍,现在传抄得都乱了。最有名的例子,古书上说,“当时请柴窑样式,世宗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现在附会成汝窑,宋徽宗发明的,还做了个梦。雨过天晴。赭斑颜色。还跟我说乾隆皇帝诗歌中的咏柴窑“色如海玳瑁”,“这玳瑁就是老甲鱼颜色,你懂不懂?”
我真的不懂。毕竟都快1000年了,现在人来点评宋辽夏金元,基本上考古加猜测。专家也不过比普通收藏爱好者懂得多一点而已。先贤冯先铭先生曾经指出,海外收藏的一件汝窑圆环形火照,上有“大观元年岁次丁亥三月望日将作少监监设汝州窑务萧服视合青泑初试火照”33之铭文,为伪造品。原因是窑址发现的火照都是三角形碗胚改造的。但以今天南宋官窑发掘的资料来看。这件圆环形火照极有可能是真品。
南宋官窑出土一件带有修内司铭文的圆环形器物,专家称为荡箍。极有可能是也是火照(试验火候的瓷片胚子)。当然这两件宝贝,笔者都只见过照片,无缘亲见。但看图片基本可以断定当年冯老的判断失误可能性极大。
现在有朋友问我,学瓷器需要看什么书?两本书是公认的大作。一本是《中国陶瓷史》冯先铭主编,一本是《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嫌太厚的,笔者1996年购买的冯先铭先生著《古陶瓷鉴真》值得深度研究。当然,还有目前出版发行的各大窑口考古发掘报告,这绝对是最有权威的资料。
冯先生作古多年了,现在也没人提到他。笔者私淑于冯先生,耿先生,不觉已经20多年,这两位的大作至今仍然在我案头,不时翻阅。读一次,又有新的心得体会。说远了,还是说说汝窑吧。
汝窑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名窑。目前窑址早已博物院多次考古发掘,在河南省汝州市清凉寺。陈万里先生则是最早涉足汝窑窑址考古的故宫博物院专家。1950年他就考察了严和店,陶基沟,刘庄,岗窑,大峪店东沟,叶沟,黄窑七个窑址,第二年发表了论文《汝窑的我见》。
从一开始,故宫专家学者,就把汝窑分为汝窑和临汝窑两大类。汝窑就是以传世那67件半为标准器的曾经著录于宋元明清文献的北宋供御捡退,方可出卖的那批东西。这批东西一开始就为世所珍,内有玛瑙为釉。
而临汝窑,其实现在发现的包括鲁山段店地区,文庙类型,张公巷窑类型,都是以前老一辈陶瓷专家没有发现的窑口,应该也都包括在临汝窑或者汝窑系之内。在整个故北宋汝州境内和临近地区,汝窑在南宋金元时期发展迅猛。汝州地区位于淮河以北,宋金和议之后属于金国,在后来长达百年时间内,绝大多数时间属于金国地界。1234年金灭亡后,它也不属于南宋,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它又在元朝统治下近百年。
所以,研究北方陶瓷的朋友,应该多去读一读史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张公巷窑,现在大多数学术界专家认为是北宋的官窑,笔者读了《金史》《宋史》《宋朝事实》《宋史纪事本末》《大金吊伐录》《东京梦梁录》《咸淳临安志》《中兴礼书》等一大批宋金史料,得出的的结论是,张公巷窑,不是北宋官窑,而是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官窑。{写了一篇大论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
好,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由于我们国家历史上以汉族政权为正统,所以我读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唐宋元明清。宋朝是唯一的正朔。而今天的高中历史课本,这段时期已经改成了“宋辽夏金”时期。
这个宋辽夏金看似比以前只承认宋朝科学多了,其实真懂这段历史的朋友,就知道还是不对。辽和五代同一年建国。唐朝之后,是五代辽并立时期。后来的赵宋北伐目的就是为了夺回后汉(当时正统政权)作为契丹兵帮他打仗的报酬割让的幽云十六州,而此时这个地方已经被辽国占领几十年了。客观公正的说,北宋对辽的战争在国际法上并不是正义的。
后来双方打仗之后签订了《檀渊之盟》,换来宋辽百年和平。如果不是宋徽宗“”绊了脑壳”(湖南土话,把脑袋摔坏了),非要败盟,撕毁条约,联金灭辽的话,也就没有后来徽钦二帝被掠,靖康之耻这些事。(别喷我,这是事实,你可以去读书)
因为玩瓷,读了几十万字的宋金辽历史,等有时间,我也写一本类似《万历十五年》的小说,从檀渊之盟开始说起,直到南宋灭亡。宋瓷的秘密,就在史料之中。苍天不负有心人,以物证史,再以史证物,终于被我搞清楚宋瓷不少未解之谜。
不过头条不行,文章不能太长。论文每一篇最少几万字。十万字的洋洋洒洒,我估计这里没有几位大行能读完全篇。所以只能管中窥豹,拣点要点来随便讲讲。你要真有兴趣研究,你可以私信我。只要你不打瞌睡就好。
好了,我说的其实已经很明白了。民间是否有汝窑?答案是肯定有,不会太多。因为汝窑烧制成熟的汝瓷的时间不太长,再有烧制汝窑不是南方那种动辄几十米长的龙窑,而是不很高,不很大的蛋形窑,馒头窑一类倒焰窑。也就是说南方一窑基本上相当于汝窑几十窑。(这个是窑址考古发掘出来的,绝不是本人杜撰)。
再有,汝窑当时极为精致,连胎都不露。这种支钉支烧工艺就是今天也是奢侈品瓷器烧制工艺。
汝窑的支钉,细小如芝麻。原因是汝窑采用当地含氧化铝非常高的瓷土,连窑具都是精制的。汝窑也没有黏在一起的残次品,因为汝窑都是一器一匣,一件件烧的。烧一次打烂一个匣钵。汝窑号称铜骨之汝,其实胎土里不是有铜,而是含铁。铁灰色胎(深浅不一)在天青色半透明釉下,隐现红色,所以清代景德镇的人不懂,以为是铜骨。
汝窑是烧制地只有一个清凉寺,釉色也只有天青月白天蓝(天蓝仅存在传说中,月白又称卵白)。1987年清凉寺窑址开始发掘,上世纪90年代文物贩子蜂拥而至,基本上当地农民都掘地三尺。早期收藏瓷器的朋友应该对这段历史心知肚明。所以,汝窑真品确实有,但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事情。那时候大家都没钱,挖出一个碗就能卖好几千,搞不好就成了万元户!
真汝窑没有崭新的东西。为啥呢?因为汝窑烧制工艺,火候极低,只有1100度左右,离今天的1280度左右的硬质瓷标准差距大。所以,汝窑,科学的来讲不是瓷器,而是炻器。就是半陶半瓷。所以汝窑绝无清脆的声音,敲之如木。再有极容易被土腐蚀,出土器不可能不带土沁。
还有,北方河南地区土地盐碱程度极高,著名的焦裕禄兰考县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这种土壤下埋藏的瓷器,就好像泡在药水里一样,新瓷器埋上几年都很像出土瓷器了,更何况清凉寺地区的汝窑?没有土沁的民藏,基本上你就直接枪毙得了。
你要跟我说传世,那我就闭嘴不说了。以前五大名窑,老收藏家一辈子都遇不到几件。近十年来去地摊和古玩城,家家户户都是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斗彩,苏麻离青。到底是真是假?动动脑子就知道了。
而除了真正的清凉寺汝窑以外,近年来很多地方比如段店,文庙,张公巷等新发现的烧汝瓷的地方,我不敢说没有大量的汝瓷被出土。只是,整个河南地方,汝也好,均也罢。从北宋灭亡,大片淮河以北(河南基本上都是)地方被金,蒙占领之后,200多年接近300时间里,河南河北都是汉胡杂处,少数民族地区。这金,蒙,元时期的河南瓷业,跟咱们大汉族观念下的陶瓷史是不一样的,值得后世学者去深度研究。
均窑也一样,值钱的主要是以前公认的北宋官均。元钧价值远远低于所谓的北宋官均。而汝窑,值钱的仅仅是清凉寺汝窑,定窑值钱的仅仅是曲阳定窑。剩下的成千上万的类汝窑的汝瓷,其实收藏价值和普通宋瓷差不多。
清凉寺汝窑如果价值3000万,普通汝瓷同等品相的值3万就不错了。一般来说,民间交易价格也就3-5000。这玩意不少见,你放心大胆收藏,绝对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珍贵文物。真要不小心买到珍贵文物了,不怕,捐出去就得了,您说是吧?
好了,玩汝,真得搞清楚你手上的是不是汝窑!如果是临汝窑,汝瓷那一类的玩意,也就用不着跑上几百公里路半夜排队拿号,去某某之门找专家做梦了!
(开玩笑,千万别对号入座骂我哦,骂我我也没办法,谁让嘴长在你头上呢?呵呵!)。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本人头条,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
2018年是纪伯伦国际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布局未来,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进步的艺术品拍卖业,纪伯伦始终坚持诚信、专业的经营理念,并且不断寻求正规化、企业化的发展方向,力图把纪伯伦国际拍卖行打造成国际艺术品交易的一流平台。
纪伯伦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日在英国正式成立,并宣布将与法国知名艺术品拍卖公司布利索诺拍卖行联合于3月21日在伦敦举办首场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会。2014年进入亚洲市场,在香港设立分部,成立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2015年举行纪伯伦春季大型拍卖会,当时大陆委托深圳嘉利拍卖行征集藏,2018年在中国大陆拿到拍卖牌照,成立纪伯伦拍卖集团深圳分公司,全面整合亚洲市场。
本文由纪伯伦周先生撰写(fygj66)
2018年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进军亚洲香港的第四个年头,经过各届拍卖会的成功举办,既表明纪伯伦国际拍卖行已跻身并稳居香港拍卖市场阵营,也将推动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2018年纪伯伦在大陆拿到拍卖牌照,成立纪伯伦拍卖集团深圳分公司,也将是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公司不仅保持了传统板块中的优势地位,同时在拍卖门类方面也勇于创新和尝试。得力于广大藏家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实现了稳中求胜,众多活跃的资深藏家直接参与竞拍,保证了成交率,同时也出现了不小的惊喜。不少主题与特色专场竞争激烈,成交远超预期,新买家积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信心,促成了更多的中档价位作品的成交。特别是古代书画作为纪伯伦的优势项目,许多重要稀缺的作品大都是领域中最资深的藏家直接参与。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大量新鲜血液注入,不断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活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闪亮的日子 金满浅析漳州窑彩瓷 | 玩意儿元青花:令世界震撼的青花瓷霸主
中国陶瓷发展,经历了从陶器、原始瓷到瓷器的漫长过程,时序发展到元代,已经完备了制瓷业的所有工序,传统和创新时时在陶瓷舞台上重现。
元青花 鱼藻纹罐
高28.2厘米
日本大阪东洋陶瓷馆藏
元青花便是元代文化舞台上的一朵璀璨奇葩。这个王朝虽然在蒙古政权的统治之下,短短不到一个世纪,但的确是中国陶瓷史上惊心动魄的时刻,主要的贡献之一便是元代的青花瓷器。
元青花大碗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位于欧亚交界,昔日这里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公元十五世纪左右,奥斯曼苏丹在这里建造了托普卡帕皇宫。上个世纪初,土耳其将其辟为永久性博物馆。作为全球藏品最多最丰富的皇宫博物馆之一,宫中藏品包罗万象,其中,来自中国的瓷器尤其引人注目,而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那些元青花。
只要我们漫步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博物馆时,无不为之震惊。这里潜藏了40余件元青花瓷器,且件件精湛和典雅。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博物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这里都是全世界元青花第一大收藏。其所藏的元青花器型硕大,主要是大盘、大碗、葫芦瓶、八棱梅瓶等大件器;图案方面纹饰密集,多采用国内出土器中少见的通体满绘、多层次不留地的装饰方法,画工精细,具有立体效果;色泽上艳丽浓翠。从总体上讲,其图案纹饰和青花的鲜艳程度可称世界之最,远远优于中国国内器物。
历史是这样的公平,当中国的精美元代艺术品在战乱中近乎绝灭时,这些深藏异国皇宫的元代瑰宝却由于机缘奇迹般地完好地保存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元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元青花 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口径45.8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元 青花龙凤纹带盖梅瓶
除了胎坯、釉色和青花料,烧造工艺也是瓷器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环。景德镇元代以后的制瓷业就像来过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形容的那样:“白天浓烟遮蔽了云彩,晚上窑火映红了夜空”。
元代蒋祈《陶记》开篇云:“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元青花瓷烧造的成功,除了取决于胎体、釉料、青花料等,烧造工艺的窑制、窑火、置烧方式等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元 青花蒙括点兵纹玉壶春瓶
馒头窑模型
从目前考古发现,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烧造的瓷窑主要是馒头窑和龙窑。馒头窑又名“圆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采用,北方地区比较流行。
馒头窑是宋元时期景德镇普遍使用的瓷窑,窑制似馒头而得名。有些窑床的平面成马蹄形,或称马蹄形窑。馒头窑属于半倒焰式窑炉,火焰从火膛喷向窑的顶部,再回到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烟道经烟囱排出。它的特点是可以在窑内形成还原气氛。
在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和湖田窑遗址陆续发现了较多馒头窑,其中珠山御窑窑址竟有15座馒头窑之多。1965年江西景德镇刘新园先生就在湖田窑发现了元青花大盘的残片。
龙窑是元青花烧造的又一窑制,多依山势而建,目前发现最早的是浙江上虞一带,商代便开始使用。龙窑形制大,可控制还原焰。2008年在景德镇丽阳乡瓷器山瓷窑址发现了元代窑址,其中有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长度24.3米,最宽处4米,窑内发现很多匣钵,同时发现的还有明代初期的葫芦窑。从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证明这里烧造过元代青花瓷器。
匣钵装烧是元青花瓷器的置烧方式,装匣前,在钵底铺上垫渣,垫渣一般用早稻谷壳灰拌匣土渣或高岭土渣。元代蒋祈《陶记》记载了匣、模原料的产地:“……仅可为匣、模,工而杂之以成器。”元代青花大器装入漏斗式匣,称为“大器匣”。小器匣称为平底匣。
元 青花狮子滚球纹玉壶春瓶
元 青花松竹梅纹六方大罐
清代督陶官唐英说:“瓷器之成,窑火是赖”。如果说窑制为瓷器烧造准备了空间硬件,那窑温便是至关重要的软件。窑温对元青花瓷器的烧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检测窑温和烧制效果,古人发明了“火照”(即瓷窑炉膛内火候、温度的照子或标样试片)。
根据1978年陈尧成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得知宋代青花的烧成温度在1270°C左右。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成温度在°C之间。黄云鹏、黄滨先生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中谈到:如果用单纯的“二元配方”法配制胎料,瓷坯经过还原焰1280°C的烧造后明显生烧,只有增加适量的钾、钠来降低烧成温度,才能烧出优质的瓷胎。
元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青花云龙赶珠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元 青花云龙赶珠纹大罐
伊朗国家博物馆高级研究员蕾拉·哈摩西分析元青花的制瓷工艺时说:高岭土在1500°C时可以烧熟,通过适量添加长石,可以让这温度降到°C之间。在这一温度下,泥料中的石英熔化,与高岭土化合形成一种极其白净坚固的瓷。
元 青花折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花卉八宝纹大盘
一件元青花瓷器的烧成,要暗合天时地利和人巧,其工艺制作、材料选取、烧造技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精美的元青花瓷器烧成后,开始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成为元世祖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正合蒋祈《陶记》中言:“窑火既歇,商争取售。交易之际,牙侩主之。”
元青花花卉纹大盘
元青凤凰麒麟纹扁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香港)深圳文物是面“照妖镜”:总让大家现原形
(香港)深圳文物是面“照妖镜”:总让大家现原形
精彩内容 每天如期与您分享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在经济上推行改革开放,文化上也走出了意识狂乱,重新建立起与传统的联系。“文革”期间,中国传统文化被视为进步的障碍,遭到全面破坏、清除,民间收藏几乎真空。随着经济起飞,中国民间收藏风气再起,开始自海外大量回购中国文物,导致其价格不断飞涨。日,那件“鬼谷子”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以1568.8万英镑(约为2.45亿元人民币)由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竞得,创下当时中国文物拍卖天价。此后中国文物,从器物到字画,拍价上亿的时有所闻,几千万人民币更是屡见不鲜。
替换高清大图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在收藏与买卖文物的热潮当中,许多弊端也随之出现。2008年,北京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被一位谢姓商人以一件“金缕玉衣”的赝品超贷了人民币10亿元。事前有五位国家顶级文物鉴定专家为这件赝品背书,不仅表示其为真品,给它的估价还高达24亿元人民币。这个弊案凸显了文物仿制、诈骗的猖獗、官方鉴定体质的失灵,也反映出一般人鉴赏常识的缺乏。金缕玉衣就算是真的,无论如何也值不上24亿元人民币,因为玉衣只是一堆平素的方形玉片,四角穿孔,用金或银线绑结而成。在艺术上毫无美感、工艺上也极其简陋,考古上也不过说明了过去有这么一个俗气、无聊的丧葬习俗而已。这样的东西不该被当成国宝而哄抬价格。
替换高清大图
汉 中山王墓出土金缕玉衣
替换高清大图
汉 金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藏
同样不该被当做国宝的,是圆明园流出的十二生肖兽首。稍懂艺术的人都知道,中国传统雕塑讲究写意与创意,像这批兽首这样纤毫毕现、缺乏想象力的作品,在中国传统眼里,是毫无趣味的。而且这些出自西洋教士的设计,怎么会成为中国的国宝呢?
替换高清大图
清 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替换高清大图
清 圆明园十二兽首之虎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对国宝的偏差认识,每天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演。几乎所有访客都挤着要看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虽然很美,但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工艺品,在台北故宫就有3件。真正的国宝,像47.2公分、17节的良渚玉琮,在4000年前就已经是民族重宝,但现在的访客几乎无人问津。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玉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文物价值看法的错乱,也反映在许多报道上。有一本谈收藏的畅销书,讲到所谓:“海底夺宝”,其中有一段对沉船的描述:“这就是‘泰兴号’沉船,船上一百多万件瓷器大部分出自康熙年间的中国景德镇,多半都是官窑精品。”
一百多万件瓷器装在船上,那当然就是外销瓷器。外销瓷器是大宗货物,怎么可能是精品呢?如果是官窑,那是给宫廷御用的,又怎么可能拿去装船外销呢?
替换高清大图
清康熙 青花帆船图花口盘上海博物馆藏
由于错把外销货物当成流失文物,于是又有人夸张地说,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超过一千万件,还把打捞沉船的人形容是“海盗”。又是流失,又是海盗,当然就激起了有些人的民族情绪,于是有人说:“即使把西方列强从中国人手中掠夺去的所有国土都归还中华,中国依然会因为那千千万万的文物被迫躺在强盗的家里而不完整。所以我们必须像解救被劫持的人质一样,解救那些可怜巴巴的文物。”
这样悲壮地要把以前外销的大量货物“解救”回来,可惜没法抢,只能买。买要花钱,于是外国阴谋论来了:“官方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巨资回购,爱国华人的高价赎回,都让那些外国阴谋者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把金缕玉衣或十二生肖兽首当成国宝而哄抬价格,把外销货说成了流失文物还想要“救回”,进而咒骂外国人都是海盗、阴谋家,这一连串高涨的情绪后面,让人感觉有必要加强对文物的认识。
替换高清大图
清康熙 青花麒麟图盖罐上海博物馆藏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物呢?我们该如何来看文物的价值?
文物,就是文明的产物及遗迹。那文明又是什么?真正要了解文明,最好的方式是设想,假如没有文明,我们过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野生动物的世界是没有文明的,因此看看野生动物的生活,就能了解没有文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文物是文明的产物、遗迹,或是证物。有些文物,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让全人类都可以藉之缅怀过去,激励将来,因此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譬如发现于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的一块石质手斧,证明120万-140万年前,早期人类已经能制作石器了;这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又如中国明代早期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是人类最早使用非金属货币的例证,对人类货币、金融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也是属于全人类的重要文物。
明代大明通行宝钞
不了解文明的伟大意涵,或者对科技、宗教、艺术都不感兴趣,就很难体会文物价值。像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可能不少人会说,一块烂石头、一张旧纸币,能值几个钱啊?有些重要文物,因为大家不懂其意涵,没有市场与需求,因此“不值钱”,也经常因为这个原因,受到破坏、摧毁。巴米扬大佛,就是不幸的例子。2001年,塔利班徒众决定毁掉阿富汗境内的一切佛像,于是用炸药、炮弹跟机枪,把两尊有1500年历史的大佛完全摧毁。由此而见,一个短视的、无知的、区域性的文化,经常忽视甚至敌视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替换高清大图
左:1966年的巴米扬大佛 右:2002年塔利班炸毁后的巴米扬大佛
在中国,文物的境地也同样举步维艰。不但受战乱政局的影响,盗墓之风自古至今未曾断绝。年,李济、董作宾等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时就发现,晚商11座王墓基本上在宋代或以前就已经被挖掘一空(可能是官方挖掘,未必是盗墓),所以殷墟发现的遗物都不是在墓室里,而是在墓道旁边。其中牛方鼎、鹿方鼎可能是因为太重、太大,以前的人搬不走而幸存下来。1939年在安阳五官村被农民吴培文发现的司母戊鼎也很有可能是因为875公斤的重量而未被盗掘,得以保存。
中国历代的陪葬品被盗掘,可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这些数量惊人的被盗文物哪里去了?同为文明古国的埃及,有这样一个例子值得我们深思。长达三千多年的法老文化,在公元前343年以后,陆续被其他文化所取代,以至于法老王国文化被湮没在黄沙之下,两千多年间,只有盗墓贼加以闻问。对于文物的无知,使得无数被盗的文物都被“废物回收”回炉重新加工成合金金属。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就被人用作修城的建材。直到1798年才被法国人发现,最终落入英国人之手,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这块石碑雕刻于公元前196年,刻的是以旧希腊文与古埃及象形文对照发布的政令,对于揭示古埃及的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替换高清大图
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藏
可想而知,同是因为对文物价值的无知,中国跟埃及一样,大部分文物都被“废物回收”了。含金、银、铜的文物,被还原成“有价金属”,玉雕被重新雕刻成更流行的样式,石雕被拿去当做“建筑材料”。不仅民间这样做,富甲天下的皇帝也常这样。例如五代周世宗柴荣曾“悉毁天下铜器、佛像以铸钱”,明代崇祯皇帝也曾大量熔毁宫里旧藏的青铜器以铸钱或制造武器。上海博物馆有一些商周青铜器,包括一件48公分高的商代牛头兽纹尊,是20世纪70年代机警的马承源院长在上海冶炼厂的废铜中捡回来的,否则这批铜器将永绝人间。由此可猜想,历年来有多少文物遭到销毁……
收藏热导致文物价格在短时间内飞涨,让许多人以为收藏可以一夜致富,于是出现狂买乱买的现象。其实中国大陆过去私人所藏的文物,在“文革”期间多被清除,所以市场几乎没有供给可言。面对急速增加的需求,赝品开始大行其道。
中国文物造假示意图(重灾区)
2012年3月,中国雅昌艺术网公布一份“中国文物造假版图”,列出各种文物在各地造假泛滥的现象,同时指出:中国亿万农民大军是主要的作假者,与作旧大师、古玩交易商、收藏家及拍卖行组成了产业链。中国8000万到1亿个普通收藏家是被害者,还有无数的赝品流到海外。
其实赝品的受害者不只是“普通收藏者”,像金缕玉衣赝品事件的受害者,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五位顶级鉴定专家。此外2011年1月,中国某拍卖公司以2.2亿人民币的天价拍出一件所谓汉代的玉料梳妆台,还包含一件玉凳。这套家具经过周南泉先生鉴定为真品,可是隔年却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周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古玉鉴定的权威,著有《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等书,还负责为中国各大博物院所藏古玉做鉴定与分级。可是这套家具确实疑点重重。一是汉代人席地而坐,并不使用凳子,而是汉代未曾见过如此巨大的玉件(127.3*81*47.8cm,重265.2公斤),三是汉代(东汉)唯一一件类似家具玉座屏,尺寸都不过高16.5cm,宽15.3cm,只是一个小摆饰;此外整个东汉、西汉都未曾见有玉料制的家具。
替换高清大图
拍出2.2亿元的“汉代玉凳”
替换高清大图
“汉代玉凳”局部
周先生面对质疑,依然坚持此件玉梳妆台为真品。他说鉴定结论是从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和用途、造型所得出的。不过,鉴定古物最重要的方法,不是看其艺术表现是否符合时代特征吗?此件梳妆台繁复琐碎、俗气非常,与西汉玉器的矫健生动、东汉玉器的神秘飘渺,风格完全不相符。况且此件玉器的制作者都已经承认赝品是其本人所制,周先生竟以此人“爱吹牛”作回应。
今天中国的赝品制造,论规模可以说铺天盖地,论实力可说是有组织、有财力、有技术、有专家,论野心已经不满足靠模仿几件真品来赚小钱,而是“创造”新品、“成套”推出,以获利千万甚至上亿为目标。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收藏一定要以“有罪推定”为原则,即要有以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纵一件的警觉心,只要一点疑问,即可加以否决,不然必中作假集团之圈套。像汉代玉质梳妆台疑点如此之多,首屈一指的玉器专家居然不加以怀疑,鉴定标准如此宽松,令人费解。
替换高清大图
清 圆明园十二兽首之兔、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难怪另有“专家”指出:“有人说现在收藏家收到的95%是假货,我看正好相反,其实95%是真货!”这位“专家”所持的理由是:“作假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和五千多年来产生的文物总量相比,毕竟是个极小的数目。”这位专家大概没听过“文化大革命”,也不知道破四旧是干什么?他大概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作假,以这么多人生产赝品几十年,竟然会是个“极小的数目”。
在作假卖假泛滥的今天,我们目睹了文物鉴定权威一个个被赝品骗过、击倒。这些权威与其弟子都是各大博物馆把关的干部,如果连他们也被假货骗过,将来博物馆里的藏品都可能有真伪的争议。既然真伪都说不准,那么就会有人大胆把博物馆里的真品盗卖,改以赝品来取代。
替换高清大图
东汉 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馆藏
近年来最著名的监守自盗案,发生在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该管理处主任李海涛自2001年5月~11月,将库房里所藏86件文物盗出转售,然后以仿造的赝品代替真品。这些盗出的赃物于2002年10月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居然还附带着故宫文物管理处的原始标签。因为这些标签有人认得来历,所以全案得以侦破。倘若这个盗卖集团不粗心大意而是先将故宫标签销毁,这个案件也许至今仍然神不知鬼不觉;而库房中那些滥竽充数的赝品世世代代则被当成真品而流传下去。文物被盗卖,只要不被销毁,事情尚小;但是以假乱真,则是无比大事。因为文物的真伪如果遭人怀疑,其价值必大跌。价值大跌,则文物在大众的眼里,就会变成肮脏骗人的东西。
有位考古界的朋友说,以前他们从事考古挖掘的时候,怕别人来偷文物;现在怕的是,有人把假文物混进来。因为经过考古挖掘而出土的文物,大家都承认是真品。如果某件赝品被认为是考古出土的,就可以骗到所有专家;同类的仿品也就可以鸡犬升天,被公认为真品。
替换高清大图
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石斧大英博物馆藏
我们常听到一种理论,说有赝品才有研究的乐趣,如果文物全都是真的,那鉴定的学问就无用武之地,也失去了捡漏的可能。按照这种说法,好像赝品越多,收藏就越有乐趣,其实大错特错。
就像我们今天要去餐馆品尝美食,然而又担心食物不洁,于是每道菜上来,大家拼命检查干不干净,还用筷子到汤里不停地搅合,看里头有没有苍蝇。那请问,这是来享受,还是来受罪?看到古文物,不能安心赏玩,却老是要担心真伪,是非常煞风景的。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长按二维码识别快速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青花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