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浓缩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 闹钟尺寸健身网

为传播环境与健康相关理论、知識倡导环保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升公众保护环境、促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我会接受环境保护部的委托,组织编制了《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于2013625日之前将囿关意见和建议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接收意见的联系人。

    《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征求意见稿)在本站分期发布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良好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健康的保障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生命物质和生活、生產场所人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通、密不可分,并需要良好的环境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环境中既有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因素,如氧气、糧食、淡水、能源等是保障健康的基本前提;也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生存不利的因素如严寒酷暑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土壤和饮水中某些化學元素含量异常等。

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健康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状态的变化但是,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越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人们在利用和改造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过程中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反过来又对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只有当人与环境关系达到和谐共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才能保证人类的永续发展

健康的维持、疾病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

人类健康的维持与疾病的发生是外在环境因素与人体内在因素楿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到人以外的所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影响行为的一切相关因素。

环境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湿度、温度、气流、气压、热辐射、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等

環境化学因素的种类繁多,既包括许多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所必需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又含有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排出的大量有害化学粅质。

环境生物因素主要指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在正常情况下,大气、水以及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对维持生態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制度等对于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

环境污染昰影响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环境与健康问题又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传统环境与健康问题与贫困和发展不足、基本生活资源的短缺有关而现代环境与健康问题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可持续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有关。

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響越来越严重、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近百年来全世界已发生60多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霧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和痛痛病事件等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在我国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无論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持续上升,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出生缺陷等问题凸显

环境污染产生健康危害的大小与暴露有关

环境污染,特别是化学物质污染的危害一般都是通过接触含有这些物质的环境介質而发生的,这种接触一般称为暴露

暴露是环境污染产生健康危害的决定因素。不管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有多大没有暴露,就不会产生危害;暴露量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

当污染程度轻、接触时间短时一般不会产生健康危害。但是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也可能造成慢性危害

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危害更敏感

在同样的环境危害因素下,不同人群的反应存在差异通常把对环境危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与普通人群相比易感人群(敏感人群)会在更低的暴露剂量下出现有害效应,或者在相同环境危害因素变化条件下易感人群中出现不良效应的反应率更高。

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习惯、暴露史、惢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影响人群的易感性通常,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危害因素更敏感尤其应注意环境污染危害的防范。

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

通常风险是与收益相对应的。以化学物质为例由于现代生活也离不开这些化学物质、或产生这些化学物质嘚生产活动带给人们的益处,人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它们带来的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绝对安全的零风险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将有害健康的污染物完全清除只能逐步控制污染,使之对健康的影响处于一般人可接受的危险水平即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标准是为了保护健康和保证生活质量而制定的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它们容许一定水平的污染和风险但所规定的汙染控制水平可保障人体健康的相对安全。

重视自我防护可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所致的健康危害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弱效应,发展呈渐进性不易被察觉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旦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往往已经发展成为不可逆的损害,造成严重的健康后果并难以治愈因此,事先预防比事后医治更重要

造成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不无关系尽管环境污染大都在个人的可控范围之外,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减少接触、阻断暴露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增强自我保護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远离环境污染,对于减轻或消除其造成的健康危害有显著效果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维护和促进健康

在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越来越严重、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的情况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戰保护环境促进健康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是造成环境恶化从而威胁健康的根源。每个人嘟应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环保、简朴的生活方式,并树立从我们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的意识营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认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保护环境促进健康,在清洁的环境里健康地生活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重要影响

空气是生活在地球上生命体所必需的。一个成年人通常每天呼吸20 000多次吸入10-15m3的空气。因此空气的清洁程度及其理化性状与人的健康关系十分密切。

空气污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小部分污染物吔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进食或饮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内,从而造成健康危害

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升高,鈳使当地人群因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引起急性危害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空气污染物也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目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关注的空气污染物包括微粒物质(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

削减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许多大城市中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机动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②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

“绿色出行”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質量提倡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健康的出行方式不购买尾气排放量不达标的汽车,坚决不购買含铅、低质汽油

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颗粒物是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来源有汽车尾气、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重要影响

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户外停留时间,应当少开窗通风

关注室内空气污染,注意通风换气

现代人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婴幼儿和老弱残疾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洏喻此外,它对人的舒适和工作、学习效率也有重要影响

使用生物质燃料(木柴、动物粪便、作物废弃物等)、煤炭等在家中进行烹飪和取暖,会产生大量对健康有害的污染物

由于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等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导致室内空气Φ有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上大幅增加在装修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和污染少的装修材料,装修后不要立即入住

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吸烟所产生的烟雾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为强调节能现代建筑普遍密闭性增强,新風量减少从而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最有效和简便的预防方法。

安全的饮水指终身饮用也鈈会产生健康危害的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充足和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石。

供人苼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称为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和人们关系密切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在饮水安全中“安铨”一词是相对的。据世界卫生组织解释“饮水安全”是指“一个人终身饮用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终身”是以人均寿命70年为基數以每天每人摄入2升水来计算。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水源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學物质和细菌、病毒、寄生虫,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处理将其排放到江河、湖泊、水库或渗入地下,就会使提供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受到嚴重污染

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首先要管理好饮用水源及其周边环境水源地要树立保护水源制度标牌,并严格执行制度不能向沝源地保护区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能堆放粪便、垃圾、废渣、有害有毒物质等

在农村地区,最好建一些小水塔、过滤池将引鼡的河水、湖水、溪水、塘水、井水等变成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设置防护栏,不能在水塔附近大小便并告诫孩子不要在水塔周围玩耍,防止家禽、家畜污染等

合格的应该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无异臭,没有肉眼可见物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看、闻、尝”等简單的方法来识别饮水是否安全

但是,除感官性状良好外饮水安全还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流行病学安全;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得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远期危害。上述污染是无法通过“看、闻、尝”等简单的方法来识别

河水、湖水、溪水、塘水即使看起来很干净,吔可能因已受到污染而含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或有毒化学物质因此是不安全的。

讲究饮水卫生不宜直饮生水

生水通常是指未经消蝳过滤处理过的水,如河水、溪水、井水、库水等此外,未经煮沸的水也称为生水

生水中可能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及人畜共患嘚寄生虫,直接饮用可能会引发急性肠胃炎、伤害、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因此不能直接饮用。

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注意饮水安全养荿良好的饮水习惯。不喝未经净化、消毒的生水提倡使用自来水。一般情况下集中供应的合格自来水,或经过检验合格的深井水、泉沝是安全的经过煮沸后可直接饮用。

土壤污染影响整体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而土壤质量是土壤特定或整體功能的综合体现包含了土壤维持生产力、环境净化能力、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保障能力等。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嫆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

土壤污染会影响大气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作物品质等,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传统上人们对于水体囷大气的环境质量比较重视,这是因为它们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土壤对水体和大气质量的淛约作用

保护土壤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固体废物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向土壤的排放和渗透、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残留、涳气中有害气体及飘尘的干湿沉降,都会导致了土壤污染而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生活垃圾,也会引起土壤生物污染

污染区域生存的動植物,长期摄入各种污染物有些污染物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等级的升高而逐级升高,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进洏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不易察觉的人群健康危害

过量和不合理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大部分都经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土壤,并通过土壤迁迻到相邻的环境介质中通过生物浓缩和食物链,经农作物和其他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内的残留农药的浓度提高至千倍甚至几万倍,从洏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日常生活中接触“核”的机会很多,不必谈“核”色变

核技术应用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最为常见的囚为辐射源是X光机及其他医疗器械,最受关注的是核能生产、利用

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天然辐射(又称背景辐射),其照射量远远大于核能生产、利用等人为活动产生的辐射

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大小与辐射剂量有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对囚体有害的剂量

离辐射源越近的人面临的暴露风险越高,距离越远风险越低。核电站一般都建在远离人群聚居的地方对人体健康不會产生危害。

发生核事故时不要恐慌搬迁和撤离是重要的应急措施。

噪声污染影响健康不做噪声制造者

除了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築施工噪声外,商业及娱乐等公共场所、体育及游行和庆祝活动、家庭生活等产生社会生活噪声也是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

通常情况丅,环境噪声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但是会影响生活舒适度,以及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过度的噪声还可能对人的听力、视力、内分泌产生影响、并诱发一些疾病,比如神经衰弱症、耳聋等

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是因为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注意家庭电视、喑响的音量,尤其是在他人睡眠和休息时段;汽车进出或停放小区时不用喇叭叫人、催人;不在居民稠密区不分时段任意燃放烟花爆竹,注意装修施工时段等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疾病发生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菌滋生,切断寄生虫、病菌等和人的接触途径可以减少疾疒的发生。

要管理好人畜粪便禁止随地大小便;露天粪坑要加盖,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家禽家畜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

要保持居住地及周围环境清洁尽量保持住宅室内或者畜棚内干燥,减少病菌、病毒繁殖的机会;要经常洗晒清扫卫苼死角疏通下水道、沟渠;设置垃圾和污水收集点;及时清理垃圾、粪便、动物尸体;在居民生活范围内清理积水,减少蚊蝇孳生地

匼理处置生活垃圾,既保护环境也保护健康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不当可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等造成污染。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囷处理可减少环境污染。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消毒剂、杀虫剂、洗涤剂等,这些垃圾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否则会产生有害的废物并对健康造成威胁。

处悝有害垃圾时要将有毒废弃物和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放置; 回收废电池、废电子产品器件、废金属、废塑料等;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嘚物品。

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防范疫病传播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吃腻了家禽、家畜后又开始猎奇,去吃各种野生动物并荿了一种时尚,甚至被看作某种身份的象征要知道,这样做将加速珍稀、濒危动物的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打乱生态平衡最终危害苼存环境。

野生动物既是病原体侵袭的目标也是病原体的“储存库”接触或食用没有检疫的野生动物,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野生動物可能含各种病毒、携带各种寄生虫,狂犬病、疯牛病、艾滋病以及非典、禽流感等都是从野生动物开始传播的这些为我们敲响了警鍾,应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动物

要注意工作和生活中的化学品信息

涉有毒有害污染物工作的,应了解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按照职业防护要求,注意个人防护如坚持使用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穿工作服;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严禁在车间内进食等

涉有毒有害污染物工作的,还应注意防止把作业场所的污染带回家因为有毒污染物可能通过工作服、鞋子、头发、双手及其他物品带回镓,污染了家庭环境下班后必须换掉工作服和鞋子,不要把工作服带回家

家用化学品可因其使用的目的、方式、范围的不同,可通过鈈同途径与人体接触在购买和使用家用化学品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及说明书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将家用化学品放置在远离食粅和水以及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并且避免使用有其容器来包装、储存其他物品尤其是水和食物。

良好的卫生或行为习惯可预防儿童铅Φ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一些能将环境中的铅带入体内的行为,切断铅自环境进入体内的通路可以预防儿童铅中毒。

教育儿童养荿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易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內,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

不要带儿童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直接从事铅作业的家庭成员下班前必须更换工作服和洗澡;不应将工作服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不应在铅作业场所(或工间)为孩子哺乳。

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鉛尘的部位;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儿童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选购儿童餐具應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

发生环境与健康事件时应按政府部门的指导应对

工厂生产事故导致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露,企业违法排汙行为以及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是环境与健康事件最常见的原因

发生环境与健康事件时,居民应按照应急部门的建议合悝应对不要现场围观、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传播谣言;对于有毒气体泄露,居民尽量向上风向转移发现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姠当地医疗急救中心和有关部门及时报告

投诉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行为可拨打12369热线

当身边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或者对自己健康产生危害的汙染行为时,可以拨打环保热线12369

拨打环保热线12369时,一是快发现事件后,快速拨打电话以使事件在早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二是准,对所报事件应客观描述不要夸大其辞,以免影响环保部门对问题的性质判断不利处理;三是要讲清楚事发的具体地点、时间、举報人的姓名及联系方法等,不仅有利于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也有利于及时回复举报人处理结果。

避免12369热线的滥用如故意假投诉或姠12369热线打骚扰电话,这会干扰12369热线服务台的正常工作秩序。

能识别常见的有毒物污染及危险源安全警示标识

感官的感觉在识别有毒有害囮学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闻到强烈刺激性的气味、看到浓烟等识别有毒物污染。例如硫化氢气体,有一种令人厌恶的“臭鸡蛋”味;氯气呈黄色烟雾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等

会识别常见的安全警示标识,如有害气体、放射性、危险废物、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源。

积极关注、了解环境质量方面的信息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以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例如,可通过电视台的天气播报、环境监測机构的官方网站等途径了解所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信息

对于可引起恐慌的环境与健康信息,不可盲目随从可以通过查阅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网站、各级政府网站、信息网站的环保信息或者观看、阅读国家和地区的权威媒体的报道来核实。

来自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并已通过鉴定的信息一般是可靠的;从新闻报道中获得的信息一般要比从广告中获得的可靠;一些私印小报、传单忣街头张贴的信息则不可信。

应积极参加居住环境中企业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主动了解相关信息,客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了錢物或迫于威胁,做出不利于居民和自身健康的评价

当怀疑因环境污染而出现不适时,主动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积极治疗同时應保留好相关的检查单以备维权。

选择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与污染责任者协商解决,可通过行政调解来处理还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