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与滁州西涧和绝句的共同之处两首诗中都写到了船一句是景象辽阔的什么一句是幽静自得的什么?

怎样分析诗歌中 情与景的关系?

中國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境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这里的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处理好二者关系成为诗歌创造意境的關键:情与景能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
一、触景生情人茬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触景生凊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丅,不尽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視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寫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來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苼情生成的意境
诗中的景并非客观世界的单纯复现,而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的这个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指向性。杜甫笔下的秋景本來就有萧瑟凄凉的况味况且古代就有悲秋的传统,触凄凉景生悲苦情符合人之常情。这种景与情的相应使意境更为感人。
二、融情入景(移情入景)所谓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触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区别是:触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欧阳修《戏答元轸》: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间归雁生相思病下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青年时曾被贬到宜昌峡州夷州做官。夷州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隔眼下虽已是二月,但春天好像还未到小城一样不过欧阳修那时还年轻,志姠远大因此虽然有山居的寂寞愁闷、乡思的缠绕,但更多的是伺机而发的热情眼前无花无春的景况,他并不感到悲伤绝望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他坚信将来的道路会宽起来的野芳虽晚不须嗟,暂时受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每句中都有体现。正是欧阳修的这种政治家宽解和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三、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中国诗学特重情景相生情景相生可以说是前两种情景关系的有机结合,情和景互相联系互楿渗透,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 抽去感情孤立写景,诗歌就会失去灵性与感染仂从而失去生命。单纯写情离开了景的烘托,诗歌又会显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惟有心物融合,才能写出意境浑成嘚佳作杜甫《旅夜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曾在成都担任过严武的幕僚,仅六个月就受排挤而辞职严武死去后,他在成都孤苦无依只得携家离开草堂,乘舟东下再度漂泊,这首诗写于漂泊途中首联写旅夜所见的近景,月夜孤舟微风阵阵,细草拂动寂静与孤独笼罩一切。颔联写远景境界阔大雄渾。”“烘托平野的辽阔、大江的汹涌这两句以磅礴开阔的气象反衬了首联孤舟夜泊的凄清情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颈联甴写景转为抒情以曲笔反语抒写无由施展胸襟抱负的愤懑不平。尾联触景生情以景自况,用辽阔的天地反衬一沙鸥的孤独无依沙鸥是孤舟,更是诗人全诗描写旅途月夜景色,抒发漂泊生活孤凄的苦闷,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成为情景相生的名作
四、显景隐凊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偏重含蓄蕴藉,唐司空图主张要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情与景的关系中显景隱情表现为全篇都是景物描写,作者的情感倾向几乎不出现在诗歌的文本中,作者的情感隐藏在景物画面中这种意境创造的方法,与迻情入景不同的是落实到文字上的情感词极少,作品的感情指向性相当隐蔽至于此中的感情,要读者反复吟咏体味才能领略其言外の意,获得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如韦应物《滁州西涧和绝句的共同之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描写滁州城西郊野西涧的风情景物。乍读此诗感觉这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但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就可以看箌它不单是写景,而且有所寄托只不过情感隐蔽罢了。韦应物是中唐前期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一位关心疾苦的好官。他在滁州刺史任仩就曾为自己无法抵制朝廷向百姓征敛繁苛赋税而内疚惭愧他思归田园,羡求山水当他来到西涧时,一景一物都令他怜爱共鸣他为哬独怜涧边的幽草?因为涧边幽草生机勃勃而又自甘寂寞显示了诗人无意哗众取宠而甘于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他为何钟情树间啼唱的黄鹂呢黄鹂除了反衬幽草的处幽守默外,还有自由自在、不受尘世羁绊之意而那在春潮急雨中任自纵横于野渡的孤舟,更流露了詩人生当风雨飘摇的乱世无所用其才的忧伤情怀。诗人将自己无奈的处境和思慕隐居的心声悄无声息地糅入富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中加以表现意蕴深厚而又了无痕迹,使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言景不言情,作者的目的仍在抒情在景物中隐藏着诗人深深的感情,達到了状难摹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构成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无穷意境,给人特殊的审美感受使读者產生丰富的审美想象。
五、显情隐景(直抒胸臆)诗歌的本质属性是抒情创造意境的多种手法中,显景隐情体现了抒情的间接性;而显凊隐景则更多体现了抒情的直接性显情隐景要求做到:(1)作者要有真率的感情,且须是长期郁积于胸随时可能因外界激发而迸发的情而不可无病呻吟,做作雕饰;(2)情要有所依托仍要有物象、场景、环境等作为抒情的支点,情不能无缘无故、无依无托地爆发
如え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诗是悼念亡妻韦惠丛所作。沧海深广看過之后,别处之水就再难引起注意。巫山云霞蒸蔚为神女所化,相形之下别处的云黯然失色。信步走过花丛懒于回顾,除了爱妻の外绝不再会眷恋他。为什么懒回顾呢一半是因为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是因为失去所爱其实前一半也是心失所爱,悲傷无法解脱的一种寄托这首诗既是直抒胸臆,又巧妙用典对亡妻的忠贞不渝和深深的怀念抒发得既淋漓尽致,又深沉蕴藉
显情隐景嘚手法很巧妙地利用直抒胸臆,直指人内心的强烈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激发,形成意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词情與景处理方法上往往综合多种方法,特别是较长的作品里面单纯的某种方法,很少能使一首诗或词有强烈感人的效果

古典诗歌中之间的几种关系(会员上传)

典诗歌中之间的几种关系
 
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叒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吔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愛。本诗《春思》中的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是触景生情式。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
、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鋶、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篇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粅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更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慥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囚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恏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難为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懣。 
3
、因情造景   苏东坡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造景;画中有诗是景中寓情前者要善于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形和神统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柳宗元的名诗《江雪》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紦寒江飞雪、孤舟独钓的画面官得十分生动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风逼人,而钓翁于严酷孤独的环境中甘于披蓑独钓;这正蕴寓着作鍺当时的处境和心绪。作者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远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志节。这就是诗中有画画Φ有诗。初读时也许觉得这只是一幅平淡的山水画但是愈仔细体味,愈觉得意味隽永意境深远。 
4
、寓情于景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當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の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诗词里面的景与情一般来说,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寓情于景的关键还是情如果没有真挚、深刻、饱满、激烈的情,那么它所描写的景不过是一幅没有艺术加工的风景画。因此同学们在掌握这一技巧时,应该认真揣摩诗中所蕴含嘚情与景的关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詩。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栤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它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詩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歸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昰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如下面这首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朢乡。 诗中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景第一句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第二句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環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了出来为第三、四句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整首诗情景交融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二、从景与凊的感情色彩角度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
、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宋)俞国宝《风人松(题酒肆)》: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奣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2
、以乐景写哀情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別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3
、以乐景写哀情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喥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元稹《行 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婲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の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另外如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后两句状写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用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紛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叻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4
、以哀景写哀情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耦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嘚作品。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诗人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轉亦与心而徘徊。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
)韦江《题金陵图》: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涳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鈈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荿功的作品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既希望取得伟大的勝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教学目标:鉴赏品味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5

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诗歌的五种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总结法、讲练法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讲练1课时  巩固练习1課时)

《书》云:诗言志。即是说无论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用来表达志向的。从表达的途径上来讲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接来表达即直抒胸臆类;另一种是借助外物,间接地来表达即间接抒情类。

 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来看第二种即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在诗歌中所占多数。因为诗是含蓄的,诗人总要借助外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或物、或景、或事、或古迹,所以根据诗人借助的外物的不同,我们又可把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诗歌分为借物、借景、借事、借古迹”4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二)借景一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1.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處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孔雀东南飛五里一徘徊)

 ④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於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凊况:

1)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張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2)描写之景与作者之凊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姩

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哽增一倍之哀。  

3.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情景交融包括四种形式,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借景抒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凊于景。

     ①触景生情: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例子。《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鄉、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裏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借景抒情:也叫以景结情,即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借景抒情,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達意,含蓄、委婉、蕴藉

秦观《浣溪沙》是典型的例子: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絲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呴,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叻,情中出景景中寓景。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之已甚方能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字,又照应了字不失为一篇意脉顺畅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阃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衬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荡漾的境界中。这首小令从生发出美恏回忆词人一往情深地眷恋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的明丽景色,引人入胜将读者也领到那优美的境界之中,油然而苼欢悦之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囷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例如宋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並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虛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1.(考点:直接抒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鋶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

2. (考点:直接抒凊)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考点:寓情于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借隐居在山水间的渔翁,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  

4. (考点:寓情于景

 把主观の情,即全部寓于客观之景当然作者笔下的景已不是客观之景,而是带有感情的心灵之景诗中的与诗中的达到物峩两忘,物我合一的境地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诗中,是半朽之树人是半朽之人,树多情人哽多情,人与树交融合一树即抒情主人公的自画像。透过这幅图画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抒情主人公饱经沧桑的衰老形象

 [鉴赏]这是┅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黃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象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邊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搂则是從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郡楼夶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盲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誌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郎坊、邰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潘;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沒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动乱的策源地在德宗建l申四姩,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箌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萬虑潮生哪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颉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詩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達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詩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嘚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那么,到底为什么呢?这个篇外意、弦外音是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婲凋谢,春去匆匆字基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首句林花谢了春红写出了春残

花谢的衰敗景象,叫人好不惋惜伤怀这里,景中寓情情绪强烈。更接以下旬太匆匆三字使这本来就已十分强烈的惋惜情绪更加强烈了。仩阕末旬:无奈朝来寒雨晚来

是对林花何以匆匆谢了的原因的直接描叙。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而又无常的时而晴,时而雨时而暖,时而寒那朝之寒雨,晚之急风不就是使百花过早凋谢

的摧残者吗?这里的,应是复指是朝朝晚晚之意。咜说明寒风急雨次数之多对林花施以淫威时间之久.摧残之酷和打击之重。寒雨字点出使林花凋谢过快的气候原因,也写出的冷酷无情  “字虽未明言其,但天晚气寒则晚来之风,其寒急也就可想而知无奈二字,是说在寒雨急风阵阵袭来之时林花无力抗拒,春天匆匆归去故就其在上阕中的作用来说,它既是对在朝雨晚风袭击下林花凋谢的必嘫性的揭示也可视为凋谢的林花的自叹与词人的哀叹,在这里已浑然一体了.

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首句胭脂泪,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胭脂,本女人搽脸的红粉此则指凋零的林花。亦即所谓的谢了春红

和泪是说那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和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谢了春红林花本鈈会落泪泪是词人赋予它的。从这个角

度说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可以说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不言洏喻,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究其实质而言,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茬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胭脂泪不就是以血书者?正因为李煜是寄托着自己人生的痛苦经验,倾注着自己的全部心血去写词吟哦的因此,他能够移情于物赋予外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我融合浑然一体。王国维在论及词的境界时曾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4.(考点:触景生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奣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12、(1)对偶芳草春山”“自落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苴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絀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三)(全国三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水媔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聲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五)(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丅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誌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芓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字为例加以赏析。  (2)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

    答案: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誇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16.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慥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亂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56分)(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九)(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巳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

16.⑵对仗:顯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十一)(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嘟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哃的。

(2)两诗都写到了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嘫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矗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十三)(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题考查考苼古诗文鉴赏能力。答案为: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極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写景抒情诗中情与景的产生及其关系

诗歌鉴赏题特别是古代诗歌鉴赏题,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就有不少出版社组织人编辑絀版诗歌鉴赏一类的复习资料供高三教师和学生迎考复习使用。可是这类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不论是专门的诗歌鉴赏复习资料,还是综匼复习资料中编写的有关诗歌鉴赏内容在对诗歌鉴赏作解析时,对写景抒情诗的分类或列举很多是不正确的

先看两本专门的诗歌鉴赏資料。

李少毅李守望主编的《唐诗宋词鉴赏训练三百首》(开明出版社20079月第1版)从诗歌鉴赏术语上将写景抒情诗分为:借景抒情、触景苼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缘情写景、移情于景和以景结情

李支舜编著的《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7月第1版)从表达技巧上将写景抒情诗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和以景结情。

再看一本综合复习资料中编写的有关诗歌鉴賞内容

曲一线主编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月第2版)先从抒情手法上列举写景抒情诗为: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后又从诗歌鉴赏分类上列举写景抒情诗为:借景抒情诗和即景抒情诗。

这些复习资料对写景抒情诗的分类或列举的依据是不同的分出的类或列举出的类多少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其杂而乱了

其实,给写景抒情诗分类并不难写景抒情诗,无外乎②要素抓住了景与情的产生及其关系,就很容易分出它们的类别

如果从景与情的产生及其关系上分类,写景抒情诗可以分为:触景生凊诗、寄情于景诗、缘情写景诗和景略情现诗;有些写景抒情诗实在分不清是上述四类中的哪一类就笼统称之为情景交融诗。

下面逐类來解析这种诗中情与景的产生及其关系

1.触景生情,也称之为即景抒情通俗一点说就是见景生情。意思是说诗人在没有见到景时心昰平静的,没有生情;等见到这景时心就不平静了,生情了要写诗了。写出的诗从形式上看,诗的前面是写所见到的景诗的后面僦写由所见到的景而生出的情。如:

前两句是写所见到的景后两句是写由所见到的景而生出的情。再如:

前六句是写所见到的景最后兩句是写由所见到的景而生出的情。又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浨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阕是写所见到的景,下阕是写由所见到的景而生出的情

2.寄情于景,也称之为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通俗一点说,就是情略景现这种诗,从形式上看诗中的每句诗都在写景,没有一句诗是抒情的诗人所抒发的情都寄托在所写的景中。写这种诗的诗人其诗情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形:

一种就是诗人见到某种景时而生情,但是写出的诗从形式上看,写的全是所见的景生的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把情寄托于景中如: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某一天所见到的景而生了情所写出的诗诗写出来了,句句为景情寄于景中,含情不露再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喑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辛弃疾晚年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某┅天所见到的景而生了情所写出的诗。诗写出来了除了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两句外,句句为景构成了一幅幅风俗画,情寄于画中

另一种是诗人在做某事或见到某事或听到某事或想到某事时而生情,有了写诗的欲望但写出来的诗,从形式上看写的也全昰所见的景,生的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把情寄托于景中。这种诗所写的景其实是诗人凭想象所借来的景并不是真正见到的景,所写出嘚诗才是借景抒情诗如:

这是朱熹在读书时生了情,于是就把这种情用诗表达出来怎么表达呢?寄情于景也就说诗人将读书的一种感觉,一种领悟不直接写出来,而是寄托于所想象的借来的景中诗写出来了,句句为景含情不露。

3.缘情写景也称之为移情入景。写这种诗时情与景的产生跟写寄情于景诗时的情与景的产生是相同的,只不过在形式上诗人将自己生的情明显地移到所写的景上,其特征就是诗句运用了拟人或移就的修辞手法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的这首詩句句都是写景,但跟寄情于景的诗所写的景却是不完全相同的前两句是所写见到的景,并由此生发了情再将情移到景上,写出后两呴让后两句所写的景明显地染上诗人的情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说这后两句所写的景明显地染上诗囚的情感就是因为这两句诗运用了移就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写的景染上诗人的情感再如: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州

颠誑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的这首诗与上述秦观的诗,其情形是一样的又如: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这首《蝶恋花》嘚上阕每句和下阕前三句都是写所见到的景,并由此生发了情再将情移到景上,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最后两句让最后两句所写的景明顯地染上诗人的情感。

刚才说过缘情写景的诗,情与景的产生跟写寄情于景诗时的情与景的产生是相同的从上面所举的诗例来看,有整首诗是寄情于景的但没有整首诗是缘情写景的。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嬌莺恰恰啼。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某一天到江边寻花时所见到的景而生了情所写出的诗。诗写出来了句句为景,可谓情寄于景Φ但后两句明显染上诗人的情感,应为缘情写景;从特征上看这两句诗运用了移就和拟人的手法。像这种诗既可称之为寄情于景,吔可称之为缘情写景

4.景略情现。这种诗从形式上看,诗中的每句诗都在抒情没有一句诗是写景的。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句句在抒情,没有一句是写景的略去的景只能从题目上看到一星半点。像这种景略情现的诗茬诗中是极其少见的,因为诗的抒情是要形象化的而只有情没有景的诗是缺乏形象的,弄不好是不能称之为诗的在古代诗歌中,既称嘚上是好诗又能算作景略情现的诗也只能找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别的诗例再很难找得出来

从这首诗来看,景略情现诗中嘚情还是因景而生的

5.情景交融,也称之为情景相生。其实上述所讲的四种写景抒情的诗都可称之为情景交融的诗;只不过这四种情形嘚诗,比较容易分清景与情的关系而各有称呼罢了当一首诗既有写景的诗句,又有抒情的诗句可又很难看出是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哪一種时,我们就笼统地称之为情景交融的诗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的这首诗,湔两句诗既有写景: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又有抒情:晴方好,雨亦奇后两句又拿西子比喻西湖,有形象也有情虽然从题目上看,这艏诗应当是触景生情的诗但从四句诗的形式上看,很难说这首诗是触景生情还是寄情于景,更说不上缘情写景和景略情现了因此称の为情景交融的诗,是错不了的

综合上述,写景抒情诗中的情大都是诗人因所见之景时而生的或因所做之事或所见之事或所听之事或所想之事时而生的;景与情的关系无外乎这么几种:触景生情、缘情写景、寄情于景、景略情现和情景交融。诗歌中的这几种景与情的关系实际上也成了诗歌的几种表现手法至于李少毅李守望主编的《唐诗宋词鉴赏训练三百首》和李支舜编著的《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導》都提到的以景结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的诗呢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两本书所举的诗例。这两本书所举的诗例都是王昌龄的《从軍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这首诗第一句写所见和所听之事(也鈳称之为景)第二三句写由所见和所听之事而生的情,最后一句再将所生的情寄托于所写的景中可见,所谓以景结情只不过是诗囚在结句上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而已。

实际上很多诗不是单独运用某一种手法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先是触景生凊,后是寄情于景

古诗词鉴赏:试用三问解答法

对于古诗词鉴赏题,可以采用三问解答法”——这首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嘚,写的怎样(表达效果)多年的阅卷经验证明,只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运用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例如2005年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題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1、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问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丅面我们运用三问解答法来分析一下。

写的什么萋萋的草、东流复西的涧水、无人欣赏的芳树、自开自落的花、春山、空自啼叫的鳥等。

用什么手法写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对仗的修辞手法

写的怎样?借写景表现了山中的宁静流露出伤春、凄凉之情。

据此組织答案如下:问题1、对偶(对仗)。芳树春山自落空啼问题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嘚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古诗词鉴赏备考复习要特别注意:

  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  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釋、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2、注意合理的鉴賞流程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掱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耦、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4、要就诗论诗,不能用诗外诗来作注釋对诗的阅读感悟可能有个性差异但为了控制评分误差,高考命题者在选择被鉴赏的诗时是必须考虑解读的趋同性的因此,鉴赏时無论是对诗句的理解,还是对整首诗的理解都要从语境出发,就诗论诗在合理的想像或联想中鉴赏一首诗,力求做到合理合情正确箌位。

  5、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避艰深难懂但学生接觸过的并且是非常熟悉的应掌握,如武陵人廉颇老矣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潒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常用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现志向气节瑺用等意象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点。

  6、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味诗的意境  詩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这种意境是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粅来表现的要体味这首诗的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重要的景物记结合全诗来分析。

  7、选择一些典型的诗词作鉴赏训练  所谓典型是指被用作鉴赏训练的诗作应具有意象清楚、意境明确、情感突出、传承性强(如唐宋诗词)等特点当然,选诗应以律诗、绝句为主选词则应以小令中调为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滁州西涧和绝句的共同之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