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是木兰代父出征,木兰征战沙场的场景 造句勇气是什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便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乐府名篇--《木兰辞》。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由此可见这首民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花木兰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在河南商丘虞城县、陕西延安、武汉黄陂、安徽亳州等地都有木兰墓。为进一步了解主人公花木兰的历史11月6日下午5点,编辑部在结束芒砀山之行后來到花木兰故里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今木兰镇)进行考察。

  木兰景区为递降级格局依照自然地势分为三级,自北向南分别為木兰祠、木兰广场以及木兰陵园地势依次降低。景区右侧一通石碑其碑文上书“木兰祠”,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的背面為木兰祠重修始末以及木兰代父从军等历史的简介。

  广场中央立有以花木兰舞台剧照为样本的木兰雕像雕像后是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木兰辞”诗壁,整体布局简单明了

  进入木兰祠,映入眼帘的是一通清朝《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通高约2米,宽约0.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东侧是另一通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通高约3.5米,宽约1米这两通碑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在两通石碑中间是一条甬道甬道两边有凉亭以及玉兰树,当地人告诉我们为了纪念花木兰,他们都唤其为木兰花以礻对花木兰的敬爱之情。其中东侧凉亭旁边还有一个木兰织坊虽然织坊建造简易,却让我不由想起来“木兰当户织”的生活场景

  甬道的尽头便是仿唐建筑木兰大殿,门前左、右分别置有木兰如意鼓和木兰吉祥钟殿前四副对联,分别书写在殿前的八根石柱上左右對称,殿内正中是一座身着戎装、头戴卷荷帽的木兰像雕像左右分别是木兰出征男儿像与木兰归来女装像;殿内三面墙壁上是24幅文字配圖像的木兰从军壁画,从木兰代父出征、木兰征战沙场的场景到凯旋而归,形象的再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

从木兰祠出来后,天色已晚我们便加快脚步,来到木兰陵园木兰陵园的外侧墙壁上有我国当代著名将军、书画家为歌颂木兰精神而题赠的书法碑林,他们的有感洏发无一不在表达着对这位巾帼英雄的尊崇与敬佩。

  陵园里面有一片开阔的人造水塘通过一条幽长的小路,我们一行人便看到了朩兰父母的合葬墓墓前立有一通墓碑,碑上书“孝烈将军木兰父魏应汉 母魏周氏之墓”;再往前便是孝烈将军木兰之墓其墓前有两通石碑,左侧为“孝烈将军木兰之墓”右侧为“木兰姑娘纪念碑”。两处墓的墓裙高约为0.5米上面还护有铁丝网,墓顶长满灌木并向外傾斜,墓碑高约3米宽约0.6米。这两座墓让我有三个困惑之处木兰父母的墓怎么和子女葬在同一处,难道木兰一生未嫁还是有什么习俗、说法;为什么称其为“孝烈”将军?是因为其代父从军还是因为与父母同葬;木兰真的与父母葬于一处陵园还是后人将两块墓放在一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通过此次考察,能让我们在文献史料中找到蛛丝马迹

  关于花木兰的姓氏以及出生年代、里居,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其替父从军的英雄事迹,却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与赞扬唐代皇帝追赠她为孝烈将军,并为其建祠造像以示纪念。而今天虞城县为弘扬花木兰精神而建造花木兰文化广场,广场正中为木兰身披戎装左手抱盔帽,右手握剑的铜像铜像后为毛泽东主席所书写的《木兰诗》全文诗壁;“木兰传说”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对我们而言,花木兰不仅是一位巾帼英雄更是敢于为先、勇于突破封建礼教桎梏,值得现代女子学习的精神象征

}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10:4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朗动钥匙功能说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