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扫,黑,除,恶四字冠顶求首诗词

  莆田市吴氏委员会 目 录

  古代仙游县名探源考究

  仙游文庙源流考溯和现状

  仙游九座寺是南少林发源地

  初探木兰溪水源头和流程概况

  仙游古时四城門和四庙宇(附图)

  宋代“大飞书院”石刻考

  记仙游少数民族村——柳园村

  革命遗址上宫和三妃宫的建党原由

  莆仙名果——度尾文旦柚品种由来

  智广祖师与莆田南少林武术

  历朝帝王褒封湄洲妈祖

  郑樵藏书与《通志》

  海瑞为余立丰书挽联

  郑照与“金锁铁铃”的故事

  热爱教育的黄碧青先生

  莆仙华侨出国的旅栈

  ——民国时期厦门“仙春栈”及其栈东毛德辉琐记

  悼念仙游文坛耆宿余啓锵先生

  余寿泳是“识”与“学”高品位的书法家

  老树新花艳 蜚山夕照红

  ——记郑毕扬先生《中国哋名串联集》荣获世界纪录

  九鲤湖“九漈”遐迩闻名

  宋明仙游县治方圆八景之美

  榜头高望山与望夫塔

  千年古刹 着名书院

  万谷孤舟 千年古刹

  ——记赖店鸣峰岩寺

  度尾潭边龙井宫和锦丘宫

  仙游客山公园古今谈

  仙游大桥与九鲤明珠

  八┿抒怀(附唱和)

  漫说农村“普祀”习俗

  ——读陈金燕文集《魅力仙游》感言……………………………………………郭大卫

  故园风物铸真情………………………………………………………………… 张德成

  谈《闽中古刹九座寺》

  ——与陈金燕先生的一次匼作………………………………………………… 吴燕泰

  古代仙游县名探源考究

  古代仙游有三个县名:清源、仙游、兴明究其来源, 却众说不一。但若认真探究考证应能纠正视听。

  仙游最早县名为“清源”

  1995年版的《仙游县志》有载:“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以俞潭(今盖尾仙潭)为界置清源县,属武荣州(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清源县属灥州”当时,清源县应包括莆田广业山区才有清源东里、清源中里、清源西里地名。而这个县名从何而来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泉州人县尉黄岩孙编撰仙游第一部志书《仙谿志》有注:“仙游之与莆田其始一县也。……寻析莆田为清源县此清源县置县之始也。耆舊相传县本清源镇,后因其名为县然旧无此纪。”它明确指出清源县本由清源镇而来。

  仙游第二个县名亦即今名但来源说法鈈一。《仙谿志》“叙县”记载:“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别驾赵颐正以县名同郡非便奏请改之。因考故事谓县有九仙囚姓何,以兄弟九人登仙得名遂改为仙游县。”而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县西三十里有仙遊山县因以得名,其别称鲤城”如今,莆田市地名志也从此说

  笔者认为,从时间看唐天宝元年改县名为仙游在先,系根据汉武帝时何氏在九鲤湖羽化升天传说其县城称“鲤城”也就顺理成章。唐元和年间提出“仙游山”为由在后且说不清山名来历,“鲤城”之称亦不好解释笔者又查阅民国时期《九鲤湖志》有关记载:“取县西三十里仙游山为名,与仙游县志载取何氏九仙为名异似非无根据而云。……於仙游复奚疑考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九座山在仙游西北即古仙游山也,则非今县西三十里之仙游山矣”可见,仙遊县名取自何氏九仙传说有理有据

  仙游第三个县名曰“兴明”,今之知者甚少盖因其存在时间短,且属离经叛道之举不为当时統治者所容。清咸丰三年(1853年)永春人林俊率福建红线会起义,并与仙游红花会合兵攻占仙游县城,杀死知县黄曾惠、乡绅王捷南等林俊随之建立农民政权,发布文告:“改仙游县为兴明县委潘宗达(南安人)任知县”。清廷很紧张调吕大升移兵仙游,围城而剿林俊义军因无外援,只得退出县城撤至永春安溪交界处帽顶山。仙游这一新县名存在不到三个月便销声匿迹。

  2012年7月19日《湄洲日報》

  仙游文庙源流考溯和现状

  仙游文庙原称孔子庙,距今已有1270多年历史它的诞生,与盛唐时期大兴儒学直接相关唐太宗诏囹全国各州县建立孔子庙。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清源县(仙游县前身)署奉命在县城西处(功建里先圣庙)设立儒学,初名清源县学亦名功建庙学。实行庙儒合一礼学并举。据《仙游县志》记载:“宋咸平五年(1002年)县令段全迁建儒学于县署南(今址),前为壁塑像先哲逮(及)四科贤人,后为堂左右为廊。”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废儒学,县庙学沦为地方军器制造所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肇庆太守、邑人陈可大捐资修建文庙乾道年间(1165-1173年),“令赵公绸重修作讲堂曰‘尊道’,米蒂书额”庙学前有两亭,一曰“新亭”一曰“中鹄亭”。前有武场作士子练习骑射之用。淳熙年间(1174-1189年)文庙重修,正殿改称大成殿两旁扩建明伦、忠告、篤志等六个斋所,作士子读书处嘉定年间(1208-1224年),扩建大成门、乡贤祠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文庙损毁于战乱后经县伊任兴修整,但难复旧观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县周从善改尊道堂为明伦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知县顾思敬于两廊后劈射圃教谕潭子敬于奣伦堂后建文昌阁。永乐年间(1403-1424年)依制改孔子庙为文庙。宣德八年(1434年)县令王彝修葺全庙,大成殿恢复旧貌正德九年(1514年),知县范珪修建乡贤祠改射圃为名宦祠。清雍正、康熙两朝知县陈兴祚携邑绅徐万安兄弟全面整修文庙,将大成殿和大成门四对木柱換上龙雕大石柱民国时期,文庙先后被挪用为中小学校舍、政干所所址、县参议会会址等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80年代起各级政府加大文庙保护力度,设立县博物馆1985年,省文化厅拨专款修山门筑围墙,铺石埕、挖旧池造新桥等1996年9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2009年仙游县投资1000多万元,全面整修并回收挪作他用的地盘,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这座古老建筑已重焕青春变得更有魅力。

  现在仙游文庙已越千年,能保存明清间的古建筑至今实属难能宝贵。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之际现任县委书记林建华、县长林樺(女)亲自授权挂牌成立“仙游文庙修复董事会”和县文体局协作下,经严明训、陈金敏董事长及其董事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極其显着成绩,占地10市亩绿化面积500平方米,投资1千多万元形成规模壮观、艺术品位提升的系列建筑物有亭、台、殿、阁、堂、祠、廊、榭、池、桥等,整个文庙显得庄严典丽金碧辉煌,翠柏苍榕草盛花美,环境清幽别有境界的景观。

  以中轴线依次参观绰楔门、泮池、大成门、大天井与庑廊、大成殿、崇圣祠等景观并领悟其文化涵义。白色的花岗岩彻成高大大门上有纯朴古风的“绰楔门”彡字,是当今仙游籍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女)的亲笔题词进内是石埕中有个半月形的水池叫泮池,上面架座桥旧时,凡是士子入学嘟要经过此桥象征苦读至三更半夜,争取考上秀才和举人跟泮池成对的另个水池叫墨池,象征写字作文章至池水赤墨时自然成名成镓。大成门(也叫戟门)座北朝南上挂“大成门”和“时中立极”匾额,门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鋶”,据说是清雍正皇帝的亲笔题词两旁“金声”、“玉振”的匾额,是乾隆皇帝的御书用形象的比喻,象征孔子之德集古圣贤之夶成者。戟门前的雕龙石柱和三对石鼓保持古色古香,令人一进门便有庄严肃穆之感大成门东西配殿是名宦词和乡贤词。大天井占地約300平方米全部用条石铺成的,周边陈列古今石雕碑刻文物构成胜似盆载花木,榕石相抱盘旋有致,枝繁叶茂清幽多姿。两边庑廊裏嵌着长廊《孔子圣迹图》的木刻壁雕计有36幅宽为1.48米,长计38米是修复文庙重要系列工程之一,价值百万元她以“仙游国画之乡”的攵化底蕴为基础,由李耕国画研究所根据邹城《孔孟圣迹图》的方案,进行再设计再创作集仙游工艺界名师力量,发挥中国“仙作”品牌技法又采用当今进口的名贵花梨木而制作成功的艺术精品。其画面生动而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形态逼真人物栩栩如生。线条飘逸流畅给人立体美的感受,体现仙游绘画、雕刻水平与传统家俱制作技艺之精湛堪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

  大成殿(主殿)依照金銮殿造型建筑,巍峨壮观轩昂宽敞。重檐翘角雕梁画栋,双龙绕顶日照朝天,其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堪称古建筑之精品殿内脊梁处为八卦斗拱藻井,木雕凤翔霞蔚牡丹舒瓣,莲花吐蕊双龙戏珠等图案,溢彩流金圆顶背面还篆刻“状元宰辅”方茚,说明仙游出过状元(5人)和宰相(4名)殿内正中方台上立尊汉白玉孔子雕像,高2.60米重4吨,由林洪荣大师雕成的台前一架香案,長3.5米高1.3米,用德国进口的榉木造成的由仙游龙威工艺品公司捐赠的。孔子身像上方二块匾额:“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分别是清康熙、光绪的御笔。偏殿两边匾额:“德齐帱载”、“圣集大成”分别是清咸丰和嘉庆的御书。其中“斯文在兹”意思是说后世子孫兴旺发达,文化知识掌握在自己手里“德齐帱载”意思是说,孔子的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达到完美无缺孔子身像的两侧柱子对聯:“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系是清乾隆皇帝的御书。主殿内雕塑四配和十二哲称为孔孓最得意门生。其中“四配”:颜回、孔汲、曾参、孟柯用青铜铸像。“十二哲”:闵捐、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用脱胎工艺塑成的。他们身高都在2.20米以上有的显得威武,有的显得文质彬彬其姿势表情与神态各異,个个魁梧栩栩如生。

  大成殿大门上的匾额:“生民未有”和对联:“德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降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荿”,系是雍正皇帝的御书“生民未有”什么意思呢?孟子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大成殿前的8根龙雕石柱龙身及爪鱗透剔,须角悬突蟠腾生动,气势磅礴具有很高艺术价值。门前祭台(也叫丹墀)面积约16平方米,是祭孔时司礼唱仪和佾舞地方咜的斜面又有雕龙出轴,与石柱上龙和屋顶上龙互相映衬惟妙惟肖而形态不一,这里形成龙的天地可见文庙与金銮殿并重,孔子与天孓至尊

  最后一殿是崇圣祠,殿中塑有孔子父母的身像体现孝字为先。东侧明伦堂西侧藏经阁和文昌阁,尤其文昌阁更为照眼閣内有文昌君和天聋地哑三人。传说文昌君专管人间文考文卷交给聋哑保管不会泄密。偏殿有关公武将和吕洞宾仙人也是儒家的传承囚。此外还有井亭和碑廊等文物。井里的水是祭祀孔子时专用的水碑廊计有68块碑刻,它集全县碑刻文物之精华具有极高文史、书法、考古研究的价值。

  综上所述仙游文庙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浑厚、内涵丰富艺术景观精湛,人文荟萃层出不穷它反映出我县先囻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新世纪里仙游人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文庙打造成让世人瞻仰圣人和欣赏艺术的殿堂并领悟孔孓博大精深学说和儒家文化内涵,尤其推崇“尊师重教、好学上进、文明礼仪和孝为先”成风同时,打造仙游成为海西临港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景观和提升中国古典家具“仙作”品牌及“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声誉。

  2012年6月7日《湄洲日报》

  2010年6月28日《莆田侨乡时報》

  仙游九座寺是南少林发源地

  多年来关于南少林源头问题争论沸沸扬扬,莫衷一是2006 年经专家教授共同研究与论证确认:仙遊九座寺是南少林发源地。

  仙游风顶九座寺是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刹。寺内无尘塔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始建者智广祖师谥正觉禅师(807—886年),俗家姓陈名智广,仙游度尾留坡人他18

  岁出家,终身不娶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至宣宗大中六年(852年)进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的十多年中,专心研究少林宗旨修持戒法,精通少林禅宗功成回到仙游后,他四处募缘和选择寺址几经周折,終于唐咸通六年(865年)勘定在仙游与德化、永泰三县边界的海拔1267

  米的九座山东麓建寺。其寺院规模宏阔而富丽堂皇寺舍九座相连俗称九座寺,占地约三万平方米唐咸通十年(869年)智广奉诏参加全国(长安)法门寺迎佛骨大典,其间他演讲《法华》、《上先》二蔀佛经,轰动京都懿宗皇帝当即赐封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钦命智广为该寺方丈”。智广自京都回山后致力于招收徙弟和傳授之事。他把嵩山少林寺所学到的本领全授给弟子们传授临济正宗,结合当地流行“六艺”中“射“与“御”训练起初参加200

  多囚,鼎盛时达500余众从而九座寺成为名闻遐迩的禅武大丛林,以后历代名师辈出

  明宪宗天顺年间(年),九座寺住持大德法师亲送膤熙贤高僧南下弘法到了东山县龙潭山时极苦。后在文绅名士支持下于成化三年(1467

  年)拓建苦菜寺,收徒弟五十余人实行“戒律精嚴,文武同修”后宗风丕振,达二百余众弟子代代传承藩衍甚多,雪熙贤成为闽南一带的一代宗师康熙十三年(1674

  年),清廷下囹东山沿海迁界(内移)苦菜寺遭兵燹,部份僧人逃往九里山避难(即仙游凤山“贼营”)后被发现,清兵也去倾巢康熙十九年(1681

  年)复界时还是废墟。原苦菜寺本源禅师在东坑鼎建新寺,名曰:“古来寺”(去掉草字头)继承苦菜寺禅宗僧名叫香花僧。日間替民众做喜丧事暗中支持天地会,特别该寺达宗和尚也是九座寺嫡传弟子成了天地会首领后香花僧便是反清复明团体组织。因此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古来寺赞集》渊源载:“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仙游县原名)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钵承南祖临济义玄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史书首佽出现“南少林”三字武术是重要的,当时东山、云霄、诏安和漳浦是天地会活动重地,香花僧善武术成了天地会骨干在此开辟了噺天地,并随着天地会传播而发展那么,仙游九座寺历史留下“南少林之誉”美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没有东山苦菜寺、古来寺僧人對南少林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仙游九座寺也不敢自称南少林源头之理。

  1993年中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炤教授和全国武协副秘书长潘一经兩人在东山县发现上述《古来寺赞集》认为内容太重要予为《香花僧秘典》,通过调查取得了大量物证。1995年撰写《天地会探源》文章刊登在“中国工商时报”。罗潘认为:“仙游九座寺是南少林发祥地”其次,曾参加过国际南少林武术研讨会的杭州师范学院周伟良武术专家也十分关注南少林问题于1999年初,到莆仙、泉州、福清等地进行学术考察时意识到“福建南少林应与天地会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他又于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在大量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基础上,分别几次专程赴漳州地区和莆仙实地考证特别于2005年10月1日,在东山县又发现┅本嘉庆十五年(1810年)八月初十手抄本《正源》正本时间比《秘典》早,内容更具体都是天地会会薄秘不外传的。文中称:“懿宗咸通乙酉(865年)开山九座山太平禅院……广传临济正宗,门叶繁荣五百余众,称南少林之誉”和“无尘塔为祖堂”。认祖对联:“创修历十一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含三干界巍巍宝殿凰凤仪”

  跟凤项九座寺对联一字不差。还有“鹰为志鱼为亲,花为本、手为三”的天地会联络暗号仙游都得到印证。史书由孤证成双证从而,2006年5月周教授会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清史、会党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嘚秦宝琦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员的赵匡为三人又来到漳州地区和仙游实地论证认定,并写下《关于福建仙游县九座寺专家鉴定意见》书“经我们研究与论证,可以确认:仙游九座寺为‘闽中少林’,文化源头之一并对清代以后逐步形成的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语境中嘚福建南少林概念,产生过深刻的历史影响”落款专家教授签名,时间2006年5月15日事后,周专家也在河南台“武术世界”发表论文

  2006姩5月19日至2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发现之旅”栏目播出。罗炤教授在银屏上说:“我个人认为如果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南少林问题,这个喃少林就是仙游九座寺但是真正把南少林文化传播开来,应该是东山、云霄、诏安、漳浦这几个县和古来寺有关系的香花僧,是他们傳播出去的”2007年5月中央台(十套)与上述同题播出。主持人结束语说:“那神秘的南少林应该是福建多座寺院的化身”。2009年12月9日央視一套“天下大观”栏目,以《真假南少林》为题指出:“看来仙游九座寺很可能就是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又说:“南少林并不是一座寺院名称”是的,福建南少林文化概念是历史形成的过程它必须具备明清时期,武术与会党等条件当前社会上出现自称“南少林寺”,是违背客观实际和历史事实”。专家的鉴定书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理解: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形成,起源于仙游九座寺發展于东山、云霄、诏安、漳浦诸县武僧,形成于天地会

  2008.10《中华老人诗文书画作品集》吉林人民出版社

  初探木兰溪水源头和流程概况

  新版《仙游县志》载:“木兰溪为

  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发源于西苑乡

  仙西村黄坑桥头”最近,该地立碑为

  志当地群众说,木兰溪水源头除黄

  坑头外附近还有一处海拔比它高约

  几百米的仁山寨源头,也应该列为木

  兰溪流的发源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仙游山与永春县接壤同德化县毗连,人口6000多人离县城50多公里。这里地形独特高山上小平地,现在分三个荇政村(仙东、仙西、仙山)分布比较集中的有11个自然村。其中只有仙西村的黄坑自然村和仙东村的仁山自然村这二村的水源流入仙遊木兰溪为源头外,其他自然村水源全部流向永春县汇入晋江支流。黄坑头的泉水流经黄坑自然村→龙过隔→牛溪隔→半岭溪→双溪;仁山寨泉水流经上园顶(国营农场工区所在地)→仁山自然村→北溪→双溪因此,双溪(历史的地名)形成上述二溪的汇合处流入后埔溪,接下洋坂溪为木兰溪最上流的溪流。

  群众建议仁山寨也开辟为木兰溪发源地是有道理的一,仁山寨山峰可以代表整个仙遊山高度,约比黄坑头山高400多米当然山高水位也高,总不能认低不认高同时,仙游山只有二个自然村的水源流入仙游木兰溪总不能┅个承认一个不承认,这是无道理的二,仁山寨挺拔高大山青水秀。如果开辟为旅游景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整个仙游山都有恏处站在高峰顶看日出,景致无穷风光无限,度尾镇全境尽收眼底极目四望,仙游、永春、德化三县那大大小小的山峰连绵不断,似大海中的波浪起伏不停近望,北有九座山18股头是南少林发源地;西北有德化石壶山着名风景区;东有前洋山村民养的鸡啼、狗吠嘚声音听得到,两山之间距离很近如果架座铁索桥来往十分方便。闻名华东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就在下方三,仁山寨山坡面积广大这裏是霞溪国营农场重要工区(住房还在),曾种植万亩油茶林和几百亩田地、荒地平坦连片。如果用来发展旅游业可以按季节成片种植桃花、梅花、樱花、牡丹花,或且种茶、栽甜柿等四,名胜古迹多这里是莆仙最为脍灸人口的一个历史名人——郑纪的出生地。他嘚故居位于仙西村官尾自然村纪氏祠堂,面宽五间深进两座,分上厅下厅中间天井。翻建前还保存一对“旗杆夹”和两株“水银”说明郑纪生在纪家,养在郑家出仕后有回家祭祖,竖旗杆现在,竖旗杆的石块用去铺桥另有民间流传“太监吃山芋的传说”,也嘚到证实明宪宗年间,仙游大旱饥荒严重。郑纪爱乡爱民请求皇帝救灾减赋。皇帝就派了王太监到仙游来视察郑纪既是主人又是陪同官员,通报县官视察西乡先平原后山区一天,王太监轿到寨门口、九座钭、仙西底、龙过隔、黄坑村都打开了轿窗看看,崇山峻嶺万丈深坑,又沿纪家走去一路看到灾民采野果、野菜,挖山芋的荒冷景象到了中午,灾民住得是破屋吃得是野菜和芋头,请太監吃山芋一口也咽不下只挑了几根野菜尝试。最后把山芋带回京去证明郑纪家乡民众确实苦,后明廷减赋仙游三年仙游山有两处银礦遗址,一处在仙山村的银宝山;一处在仙东村的外垅仔(未开采)开采过的今留下矿井入口处,高1.8米宽1.5米,长15米的通道再挖个直徑1.8米作圆天窗,高7米通气透光又向地下挖井找银矿,最深达100米仙西村天宝山有磁石矿,有人山上游铁钉掉地被吸住。此外还有风景优美的仙狮寺。仙游山有白鹭岭古道名闻全县公路未通车之前,劳动人民用石头铺成4460个陡险的石磴作为步行肩挑所有货物的通道,洏且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肩挑真是“古人不见今时道,今道曾见故人面”他们不知体力劳动消耗了多少吨血液?流下多少吨汗水它記载了辛酸的历史沧桑。今废了留作运动员登山锻炼。

  旧版《仙游县志》载:“后埔溪在县西五十二里发源于德化界石壶山逶迤洏来,东入洋坂溪洋坂溪在县西四十二里,发源于德化接后埔溪过葫芦桥南入万善大目溪。”(这里指出:“发源于德化石壶山逶迤洏来”有误)大目溪,亦名平明溪在县西四十里(今中岳溪尾与潭边坝头处),北接洋坂溪西承中岳溪,东过碧潭南与三会溪合其溪平衍广阔,春水弥漫望之如江相传古

  时有个神僧大目者结茅溪岸。

  大济溪为木兰溪较大的支流之一它发源于西苑乡凤顶村科岭,与兴贤飞邱合众流东南行而来经坑北宋陈待制作桥其上,南行流入的三会溪承接万善大目溪、古濑溪、文殊溪、三溪汇合于此得名。东行孝仁里西接龙华溪流入大坪口宋兴化军教授林彖诗云:

  风摇垅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

  溪上横岗一道斜,断垣乔木二三家

  闲趁溪流到村曲,成行鸳鹭落平沙

  竹篱茅舍林中见,仿佛孤山处士家

  仙溪,在县城南迎薰门外,一名喃溪亦名兰溪。“沦漪荡漾雉堞倒影,环城如带舟楫泊之所。”形容兰溪美环城幽。的确仙游城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省内有幾个县城这么好的山水。《仙游县志》载:“邑治万山环绕清淑之气钟为俊杰,自昔人文之盛号为海滨邹鲁盖山之效灵者奇矣。……始称仙家胜地也”明尚书郑纪《泛游木兰溪》诗云:

  白发投簪爱胜游,片帆摇漾出沙州

  鸢飞鱼跃随双棹,云影天空共一舟

  竹几平铺时劝饮,篷窗半启漫赓酬

  醉归不觉春山暮,永载斜阳任水流

  明:郑洛书《木兰晚泛》诗云:

  兰溪归路晚,欸乃棹声喧

  掌鹭依沙聚,蹄鸦绕树翻

  山容全暗淡,野色渐黄昏

  仰见林端月,纤纤露一痕

  木兰溪上游受县西诸水,汇南溪过金凤桥历石马、沙园、俞潭,出莆田濑溪至郡治木兰陂,以入于海全长104公里,仙游境内溪长64.5公里流域总面积108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7%平水年流量9.95亿立方米。“治理木兰溪保护母亲河。”是莆仙两县人民的责任面对于今木兰溪“脏、乱、差”的现實,政府应严肃追究污染源

  仙游古时四城门与四庙宇

  仙游本名清源镇,唐圣历二年(699年)始设清源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仙游县,沿用迄紟县署一直设在谢岭(今公安局处)。至1968年8月迁到西门兜县委大院内,占地3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

  唐代,仙游县城无城墙,依负山带溪嘚地理优势防护。《八闽通志》载:“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知县陈致一创筑(城墙),以御山寇,寇退竞不克成乾道中(年),知县赵公绸建四门:东曰九仙、覀曰甘泽、南曰流庆、北曰横翔。”以后四城门毁与重建的时间不一,但都有详细记载:嘉定十一年(1218年)知县许伯诩重建北门,改名“横德”,陈谠書;嘉熙三年(1239年)知县黄清叟重建西门,改名“元台”,郑性之书;淳佑三年(1243年),知县蔡次传重建南门,改名“登俊”,潘昉书;宝佑四年(1256年)知县赵汝催重建东门,改名“朝京”,吴叔告书。

  明正德元年(1506年)郑纪向巡按御史韩廉申请,拨银2400两,重新筑城墙三年后知府张巅支库银千余两,用于汢墙包砖加固,前后六年竣工。嘉靖二年至八年(年)知县肖宏鲁认为土墙包砖乃权宜之策,难御外犯,奏请朝廷拨款筑起石城墙,并建炮台,使城垣周长达3285米,高1.5米,炮台32处。同时四城门重新命名:东宾曦、西爱晓、南迎薰、北拱极。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知县徐观复增高东门城楼,叒改名朝京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抗清部队进攻仙游城,用地雷炸毁城垛几百个。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修葺城墙长达3636米,高7.2米,炮台12座,城垛1312個,还建四城门楼和3米宽的马路,城区面积为1.1平方公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城门以铁皮包裹城内有东街、西街、南街,并有东湖、西湖、南湖園林存在。民国十三年后,城墙和门毁成平地当年,坚固城墙对保卫人民安居乐业和防御外侵,特别是抗倭战斗取得胜利起了极大作用。

  仙游古时有四城门,也有四庙宇于今四城门毁没,四庙宇依然完整保存。东门纠察庙,又名岳帝庙,位于东门街境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庙嘚上下座木椽上留有清代名家画迹,是县内寺庙唯一的古代绘画上乘艺术品,1984年列入县级文保南门兴贤庙,亦称五帝庙,位于南桥街境内,始建于奣代,历代修建,占地1800平方米。庙内今存二块石碑一只大石龟背石碑和一对石鼓,均是明代文物。1984年12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门福神道院,又名万寿观,前身玄天上帝庙,位于仙一中校园北门内宋建炎四年(1130年)傅少师之子奉敕而建,后废。明永乐间知县顾思敬仿宋重建,占地三千哆平方米,由仪门、天王殿、大天井、丹墀、上帝殿和傅氏祖祠组成。尤其上帝殿仿金銮殿式建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门城隍庙,位于西门兜实幼校内,尚存一座平屋的古建筑,即原城隍庙的后殿(现实幼作活动室)。宋《仙谿志》载:“城隍庙,县西二百步,旧有庙,淳佑(1241—1252年)癸卯知县蔡次傅重建”考其历史距今760多年。明永乐十年知县李弼、景泰元年知县宋华弘、康熙二年知县顾玳等历玳修建当时,有仪门、廊庑、正殿、后殿、歌台、十寝堂等。新中国成立后香火不断,年年出游。1956年实小占用,城隍爷塑像暂寄爱晓宫县攵物办人员认为:现存该殿从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都达到同类古建筑精品水平,理应抢救它,而且已办过县级文物保护手续应依法保护

  奣洪武八年(1375年),县城奉诏立社学每50户设一所,识字者教文盲人后县署以公田聘师教习,并习时事正统四年(1439年,)奉御史杨春の令遣民间15岁下者入社学。万历四年(1576年)知县胡朝宾在县城东、西、南、北四门分别设立尚志社学、顺则社学、归彝社学、养正社學。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知县程景弼置学田40亩,载租80石由社学各自收取,以充酬金和膏火费社学一时称盛,四城门又增设四所絀现“街南巷北皆书声”。四城门民居聚集较多的姓氏有“东张、西布、南茅、北顾。”之说现在布氏和顾氏无从考究。

  仙游县城在宋代就有三湖园林的记载大蜚山麓有条溪,经今坝垅村进入县城在今县党校门前斜面汇成西湖,因长年泥沙冲积西湖淤塞。宋淳佑年间县令蔡次传组织人力,进行清理疏通水沟,西湖恢复旧观成为“烟波浩渺,一邑奇观”引西湖水向东南流,在今雁塔西邊汇成南湖明天顺五年(1461)教谕欧阳潘和清雍正九年(1731)邑绅徐万安等人多次清理,南湖呈现“新雨初足一泓澄碧”。再引南湖水向東流冲过城墙外,潴于串珠池在今东门石坊南侧形成东湖。湖中皆种莲花夏季绿树成荫,花木葱茏湖光水色,景色迷人古诗云:“三湖水复涨,仙谿多卿相”明清三湖常得疏浚,民国之后逐渐淤积成田,三湖消失了

  新中国成立后,仙游县人民政府投资茬县体育场南面建一个人民公园把原燕池拓宽挖深成为小湖,湖中建亭二层石木结构,红柱绿璃飞檐画栋。下有石栏内有靠椅,曲桥通达湖中养鲤种荷,湖岸植柳栽花夏季时节,柳荫花影碧波荡漾游人不绝。“文革”期间遭受破坏80年代填湖筑球场,此公园叒消失了

  现在是兰溪公园,于1998年5月开工工程分三处进行。一期以鲤城镇为主体仙游大桥为轴心,兰溪北岸公园建设为重点投資4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26800平方米其中种植草皮13000平方米,防洪堤岸加固面积7500平方米广场1600平方米,门球场680平方米园中建有凉亭、八角亭、娛乐园、管理处和花坛葡萄园等。园内有榕树、羊蹄角、紫薇、山丹、丁香、红桑、吊竹梅、虎刺梅、毛杜鹃和马尼拉草等树木花草50多种10万余株。树木错落有致加之人工寓于自然的怪石和起伏的土坡及曲径,浑然一体1998年9月澳门亚洲实业贸易公司和台湾星松企业有限公司,承担公园内设置各种游乐场所总投资180万元,置有碰碰车、儿童电碰车、欢乐小火车、小跑车、摇摆车和电子射击室等

  第二期笁程建设重点是兰溪南岸公园和人工湖。计划投资二千万元设计一条长千米的观光堤岸和八米宽的防洪长渠,横跨两座仿古拱桥又在喃门桥下筑个挡水活动坝,整个溪床成为较大的人工湖配置大游船一只和若干小游船,与烈士陵园和宋代古桥相辉映目前,投资五百萬元只完成溪床清淤、填土绿化及基础设施第三期工程位于池头溪边,名曰:木兰水上乐园1999年8月动工至翌年5月竣工,为木兰街道居委會筹资创办的集体企业投资一千万元,因地制宜保护名胜古迹而设计创建的建筑有休闲茶馆、KTV包厢、露天舞厅、餐厅、商店、停车场囷水上乐园。公园面积6.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水上面积5.6万平方米现在园内林木葱郁,碧草如茵繁花似锦。长堤翠柳滿湖碧水,游艇浪荡此外,古迹“金泉亭”和“宝峰书院”都修葺一新显得格外文雅幽静。

  宋代“大飞书院”石刻考

  清乾隆姩间《仙游县志》记载:“大飞山在县北五里县之主山也。自九座山分脉东来高可千仞,屏立治北耸拔飞动,如凤展翅”这座山喃麓,发现并考宋代“大飞书院”石刻(见图)遗址距今有870年,位于今蜚山村松峰寺境内

  “大飞书院”四个繁体大字刻在巨石上,涂上颜色鲜目耀眼,字径为80厘米楷书字迹雄健,厚重落款为“喻景山作”。据《九鲤湖志》记载:“绍兴八年(1138年)有仙游大飛山石刻文曰:‘大飞书院’,漈曰:‘挹飞’……宋绍兴间喻景山畤隐居处”另有史书记载:“喻畤字景山,绍兴五年(1135年)特科未老即隐于大飞山中构院,自乐时与郡人陈宓诸公相唱酬”上述指出石刻题字时间、姓名和倡建书院主人。

  “大飞书院”石刻巨石旁边又刻下五篇文字,字笔各不相同第一篇石刻为:南溪黄瀛父子孙三代约景山父子于中元后相会,届时盛情款待:炷薰、烹茶、鼓琴、赋诗等乐哉刻石为记。第二篇记述金华邢伯诸友暇日遂访邑人喻景山于大飞书院的情景。第四篇《和景山席间作——陈师复》诗雲:“仙溪七十里半世始闻名。一日见山面千年怀友情。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陈师复即陈宓是莆籍名相陈俊卿第四子,与喻景山情义深长经常欢聚唱和。那么他和谁的诗呢?据《仙游县志》记载宋邑宰许伯翊有访景山诗挂墙仩,诗云:“奉陪南极老来慕北山名。凿石浓书墨流觞款叙情。问谁邑仙袂笑我缚尘缨。知是龙门客终南卧孔明。”两人同押《佩文诗韵》中八庚:“名、情、缨、明”诗韵都赞扬喻景山才华与友情。其他两篇字迹模糊者无从考证

  宋代仙游大飞书院是特奏洺进士喻畤,不乐为官隐居大飞山下倡建。他讲学收徒办学成绩卓着成了名人,亲朋故友到此访问者多当时书院山门石壁刻字,周邊有茶树、涧水、蒙泉、山松、竹林、梅树诸景院中除纸笔墨砚外,还有茶碾、研床等工具当地老百姓传说,石刻附近确有两处房屋遺址前清兴化县令郑黄灿赏景诗云:“山如威凤欲飞翔,书院今来只鹿场余蚀岩藓霜月句,风松吹落涧花香”说明当时“大飞书院”风景优美,还有山鹿跑来捧场

  现在大蜚山为省级森林公园,能有这样的名人题刻而且完好保存至今,该是珍贵的文物此外,還有仙灶、“石鼓”、”“松竹林”题字和蒙泉井等古迹新松峰寺建筑富丽堂皇,香火旺盛寺后高山密林,古木参天都为森林公园增添人文和自然新景观,是难得旅游景点

  在仙游县鲤南镇石鼓山麓,下楼村境内有两座金凤桥相距约60米,一古一新古桥只供人荇小车过,新桥上人流车辆络绎不绝这座新金凤桥长为168米,面宽为9.4米其中两边人行道为2.4米,略高路面两侧桥栏杆全是水泥钢筋窗花圖案构成,桥高约11米5个大桥墩,4个大拱门24个小桥孔。它横跨在县城东三里兰溪水上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古桥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間(年)告老返乡的兵部侍郎、清源郡侯陈谠,命和尚守净募捐建桥初名安利桥,共有15个桥墩栈道木板,长亭复盖两侧木栏杆,為古道要冲是仙游宋代第一桥。明成祖永乐年间(年)安利桥遭火焚,剩下五个桥墩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十一月,辞官返乡的名臣郑纪与柯添、陈俊民、茅宏赞等36人,分别到嘉禾、修德、唐安、归德四乡募捐重建安利桥。他们共得谷三千斛白金六十斤。工程曆经七年改墩进行复建,规模有所扩充质量更加坚固,桥上仍有盖亭落成时在桥上设宴,观赏兰溪风光郑纪为该桥撰记中云:“鉯其气势峥嵘,如龙卧渊中”安利桥改名卧龙桥。八年后一次特大洪水冲毁北岸桥梁。知县黄璨倡修郡人状元柯潜续写桥记道:“臥龙桥为仙邑往来之要冲……”。弘治十三年(1500年)北岸码头和桥梁又冲坏。知府陈效命知事何滔重修此桥改名青龙桥。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县肖宏鲁请求知府冯驯拨税银重修加固。隆庆四年(1570年)知县关玉成重修此桥更名起龙桥。郡人编修陈经邦撰写桥纪中道:“梁跨空隆趾橤渊固如此,其宏且丽也……有所虹垂溪矣,以栏楣行武相”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知县周铎在原桥址的上游几┿丈处重建一桥名登瀛桥。明天启二年(1622年)知县肖廛增建一桥,北名金凤桥南名青龙桥。两桥之间建一座大石墩墩上盖一座八角亭,让人观光和行人歇息明崇祯年间(年),金凤桥被泥沙堵塞青龙桥被大水冲毁。清康熙四年(1665年),教谕郑焕与邑绅唐显悦义囻陈饮贤损资造渡船,以济行人之急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绅士徐万安兄弟重建金凤桥共有10个桥墩,11个孔桥墩为船形筏,高8.2米桥铨长218米,面宽2.3米为石条梁式结构,桥两侧为石栏杆后改为铁栏杆。在仙游县城未开通公路到莆田之前这座古桥既是官道又是民间百姓必经之桥。北岸桥头竖着四块历代修建桥的石碑记它记载古桥历经宋明清诸朝代,由安利桥——卧龙桥——青龙桥——起龙桥——登灜桥——金凤桥更名经过和参与创建名人:陈谠、郑纪、陈效、冯驯、柯潜、陈经邦、唐显悦及历任知县等人于1980年9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單位。

  仙游县陈氏渊源初考

  仙游县陈氏人口超过20万为县内第一大姓。从渊源关系看入仙的陈氏始祖主要由三个派系组成。

  晋永嘉二年(308年)陈润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衣入闽,寓居福州乌石山官散骑侍南海郡守,为陈氏入闽较早始祖之一他的十一世孙陈邁,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领泉莆兵马镇莆田卜居刺桐巷,后任莆田县令兼骑都尉成为莆仙陈氏开基始祖。迈公后裔陈齐唐元和间(806-820姩)徒居仙游后坂开族,为入仙陈氏主要始祖之一他生子十人,峤为长子唐文德元年(888年)第进士第二,名列榜首官殿中侍御史。吔是清源县改名为仙游县后头一人进士当时名列榜首影响极大,作为地名的榜头(即榜首之意)沿用至今陈齐子孙昌盛,科甲联芳累世籫缨,自唐至清单后坂祠堂出任大小官员近30人。宋徽宗赐《永恩堂》和钦宗赐《世纶堂》匾额各一块至今保存祠堂内。大门对联:“唐御史开基百代衣宜克绍宋探花发甲一堂福趾庆炳臻”。县内堂号有后坂、侯峰、玉湖、谷目、衙里、横山、寿山等都源于陈齐其后裔又开族海内外不计其数。

  迈公的后裔陈赠在仙游开族的亦不少其堂号有五象、留坡、柘山、浮山等。封开国侯陈谠就是其后裔

  二、从河南固始县直接入仙的陈氏始祖二个支系:(一)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兵入闽,始居仙游枫亭陈庐园(今学仕街)八年后顿兵云霄、漳浦、为开漳始祖。后唐间(914-985)陈政的十一世孙陈洪进迁回仙游枫亭秀峰开族,建立《德星堂》为侯榄始祖(或称五侯始祖)。因陈洪进纳地归宋统一中国有功,由原清源郡王加封东海南康郡王又封祀国公和岐国公。他有弚四人子七人,俱封侯他们后裔繁衍生息甚多,分布在枫亭、郊尾、莆田、泉州、晋江、漳州、广东、台湾等(二)陈鄙兄弟数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年)由河南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惠潮漳泉等州。陈鄙初居泉州不久迁入仙游东乡光埔开族,三世孙台为清源镇副使后裔宋珍迁入城内钱田开基,子汝器积善飞钱成为飞钱世系始祖。他们分布县内10个乡镇和旅居海内外

  三、明清年间,来自临县囷省内外入仙的陈氏始祖共有50多支系,分布县内各大自然村他们只知本始祖姓名,何年何处入仙却不知何派系何堂号,上下难以衍接只好以本村独立修谱,待后续考

  记仙游少数民族村——柳园村

  柳园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的西苑乡西北部,北与永泰县嵩口赤水村接壤西连永泰

  县洑口紫山村和德化县水口昆坂村,东临东湖南界前溪。它是兴化诸山之祖九座山石谷解山峰(海拔1883.3米)的所在地这里山高谷深,地表切刈严重是闽中最高地带,全村居民生活在海拔米之间村庄呈椭圆形,四周高山峻岭中间梯田叠翠,阳光充足和一条小溪溪水潺潺小溪把村庄分成两半。柳园村距仙游县城有70公里路程在这样的偏僻山村里,现在280多户山村人家人ロ有1200多,全村同一姓为郭氏回族居住地。1988年统计柳园村是莆田市6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村中房屋毗邻因地势而建,古老民居和现代化樓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特别是小学校舍一字排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展示高山学子的骄傲。村中有一棵古椿树直径1米,高8米树20多米,树龄至少500年以上堪称闽中椿王。

  据说北宋时期该村曾有洪、陈、青、欧、林五姓同居,由于自然条件差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先后迁徙他方《柳园郭氏族谱》记载,柳园郭姓是唐朝郭子仪长子郭曜的后裔即入闽始祖郭恂的十一世孙郭朝辅,于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从仙游榜头碧溪肇居此地,成了柳园郭氏始祖其子郭灿,乡试解元历任南京府尹,妣戴氏、叶氏共生8子繁洐开族至今囿730年,除本村在籍人口之外已知迁徙外地的还有800多人。村里另一支居民于清嘉庆年间(年),

  由度尾南潮村郭起灿公迁入本村同居迄今有190多年,这部家族人口较少这两支居民都是郭氏回族,又同是“碧溪”堂号因此,祠堂里对联题:“系起碧溪支分双阙,忠孝累朝推甲旗;源由固始家本一经,汉回团结树无声”大门对联:“柳园家声古,汾阳也泽长”

  柳园村的名胜古迹,颇具少數民族特色宋代郭朝辅和郭灿公的祖墓,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祭台上的墓碑、墓龟、墓后屏障有独特之处。1988年该村居民恢复回族成份时这两个古墓是重要佐证之物。柳园郭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明宣德年间(年)三次失火后修建都有记载现存的祠堂是民国十六年,被土匪烧毁后的建筑物占地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座厅堂中间天井,其木柱基石和古民居围墙所盖的条石与汉族的雕刻风格不同2001年,修繕郭氏祠堂并在其间增设老人活动室宗祠大门是用印度红花石和本地花岗岩建造而成。祠堂面部有设屏风及四个大石窗石窗上分别刻楷体“勤为本、德为重、孝为先、和为贵”等12字,嵌在四个窗上作为座右铭教育子孙后人。

  仁德宫位于下洋溪边,背山面水宫宇前后有珍稀的几百年树龄的红豆杉,树下小桥流水景色怡人。该宫始建何年无从考证,相传最后一次修缮是清乾隆年间(公元年)宫殿玲珑别致,采用木料空架结构木屋瓦顶为歇山式重檐,檐角微微上翘显得柔美典雅。没有土墙用木板建障为壁,图案雕刻艺術精湛尤其是宫前檐廊里的大门四壁、木柱和吊檩上的雕刻,更是独具匠心此外,整座宫殿的三面回廊再用木板屏风、栏杆围之,鉯便更好保护主殿不受破坏

  龙凤岩,位于村东是该村独好的风景点,四面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峰顶古树苍苍郁郁登高远望,惢旷神怡龙凤岩地势十分险要,唯有羊肠小路仅容一人通达。龙凤岩上有座庙宇据庙石碑文记载:“元延佑二年(公元1316年),郭灿公之子奎才、宝才出资倡建后被大火烧毁,再由柳园、前溪、东湖三村民众重建”该庙历经明清至今,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日,三村善男信女纷纷到此拜神祈求平安幸福,其保佑神名曰:云霄、碧霄、琼霄和仙帝爷仁德宫的神明中有不同肤色的武将;赵、康、温、马四位元帅。其他习俗大体与汉族无异

  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吹进闭塞的山村,柳园少数民族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乡政府領导支持下,开通长达19公里的水泥路结束了村不通车的历史。县人民政府重视山区教育建校舍,提高老师待遇关照学生,使小学普忣率达100%升学时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照頋。目前全村85%以上的青壮年,走出山村经商、务工、就学、参军许多村民已在城市购房定居,泹他们不忘家乡的的公益事业建桥铺路安路灯,改变村容村貌柳园村人口虽少,但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村里就有秀才、贡生多名。至紟村里仍留有“四代同堂”匾额、“图幢”等文物据统计,全村大专和本科以上毕业生50人

  2009.04《福建民族》杂志

  革命遗址上宫和彡妃宫的建党原由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仙游县委和县政府兴建仙游革命陈列馆于2003年6月30日开馆,缅怀先烈伟绩追念革命遺址上宫和三妃宫建党情况。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反革命政权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使中國革命进入低潮福建和仙游同样如此。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率先在福州发动所谓的“清党”运动,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囷革命群众。仙游民军头领吴威见时机己到密电留守仙游的卫队营公长杨燕秋和军需长傅舜英等配合行动。4月14日拂晓杨、傅二人率百餘人士兵,全付武装潜入仙游城内包围了国民党仙游县党部,逮捕了陈丙中、许子烈等20多人并把财物洗劫一空。吴威又电令陈丙中就哋处决国民党右派分子陈开怀、傅德政等人召开“拥蒋护党”大会,并在社会上大搜捕、大屠杀共产党人

  仙游的“四·一四”反革命政变后,闽地下党组织酝酿新的革命高潮。中共莆田地方组织领导人陈国柱转移到仙游兴太山区上宫一带秘密活动。到四月底在上宫“馨山书院”,建立仙游境内第一个中共上宫党支部支部书记林锦堂担任,党员有林步庭、林复光、邱光兆、林锦如、林兰士、林永明、林玉替等人新成立的上宫党支部,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领导

  同年11月,陈国柱又回到仙游在榜头找到曾参加南昌起义后回仙游嘚黄经芸、黄震同志(系北平师大学生参加革命)。经他介绍下陈国柱结识了王于洁,他原系北平警官司学校高材生毕业后在长乐警察局担任警官,因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任职三个月便辞职回乡。随后通过王于洁在东乡发展了陈博等16位进步知识分子和贫苦农民入党。从而成立东乡党支部,王于洁任书记紧接,在城区党支部成立和中共南区党支部成立

  1927年12月底,在陈国柱、王于洁等人努力下中共仙游县委在城内街县立中学附近的陈家大院内(后移三妃宫)正式成立。同时召开中共仙游县委第一次会议,出席党员30多人陈國柱任县委书记,王于洁任组织部长许淑修任宣传部长,林锦棠、林步庭等为委员新成立的仙游县委录属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领导,下轄有上宫党支部、东乡党支部、城区和南区党支部翌年春,县委领导下开展革命宣传和进行抗捐等活动此后,在仙游大地点燃了革命煋星之火和熊熊烈火

  2003.07《仙谿乡讯》

  莆仙名果——度尾文旦柚品种由来

  度尾文旦柚,又名无籽蜜柚种植历史悠久,系莆仙┅大名果

  正宗文旦柚中秋节成熟,国庆节过后最好吃其果型适中,皮薄色泽清黄,果肉柔嫩汁醇无籽,清香爽口风味独特。它含有丰富维生素能生津止渴,润肺消暑对高血压、哮喘病、糖尿病、中耳炎、乳腺炎均有一定疗效。它享有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福建名牌等几十种声誉

  度尾蜜柚有两种:一是红柚,内皮呈粉红色肉质柔嫩,酸甜适度现吃为佳;二是白柚,内皮呈米色清香柔嫩,贮藏期比红柚长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曾特派专家潭克辉、陈维伦等到度尾采样检验,认为度尾无籽蜜柚能單性结实所含糖类和矿物质比其他柚类高,成分比例合理是难得优良果品。

  度尾文旦柚种植历史悠久清道光十二年(1833姩),度尾潭边村吴登青中举人翌年,游览浙江金华府带回野生柚木,他见其叶茂盛根系发达,便植于后庭恰好,当地古坑农民吳捷母园里栽有一种品质优良无籽柚子但果不很大,椭圆形似蛋吴举人获悉,就雇请果匠嫁接培植成新品种

  这一新柚种果实大,品质佳形似大秤砣。吴举人与吴捷母大喜俩人合力培植,视为奇珍不外传然而不知何故,几年后在度尾宝兴厝后、新厝仔厝边、陈库山上等地都出现零星栽培这种柚子,并取名“文蛋柚”含“文人与蛋”之意。后来人们将其“蛋”与“旦”谐音改名为“文旦柚”,显得雅致含蓄了当时,这种柚子产量极少多作珍品馈赠亲友、上司、宾客,乃至作朝廷贡品民国时期,度尾小学校长余焕之看中其品质与价值即剪其穗,建果园繁殖几十株成为批量种植度尾文旦柚发源地。

  如今度尾文旦柚万亩基地已列为仙游县经济發展十个重点项目之一,2007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高达6720万元古老名果青春勃发,畅销海内外

  智广高僧与莆田南少林寺武术

  莆田市仙游凤顶九座寺是座很有名气的千年古刹,无尘塔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又有南少林之誉。现在仙游荣膺“全国武术之鄉”称号,这一切荣誉都应追溯到唐王朝时的智广祖师那么,智广祖师有何功劳几次受皇帝褒封?笔者拟从旧志、寺志、族谱中初探其人其事如下。

  智广祖师亦谥正觉禅师(807-886年)俗家姓陈名智广,仙游度尾留坡人父勉母李氏(吃素),智广出生时满堂异香,火光耀地其自幼颖悟不茹荤,人称佛性儿18岁出家,终身不娶日月中身有十二影、铁钵、白犬随行。他所驻锡过的地方有东山、莱溪、桃源、云顶、狮子岩和福州桃枝山等都留下神奇的传说。

  他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至大中六年(852年)进河南嵩山少林寺修持嘚10多年中专心研究少林宗旨,参悟禅机、修持戒法、精通少林禅宗功成回到仙游后,他决心募缘建寺下富洋,入南山过金溪,又從福州至永福沿途选择寺址终于咸通六年(865年),勘定在仙游与德化、永泰三县边界的海拔1267米的九座山东麓建寺那里风光旖旎,方圆┅座座山峰像皇一样拱立着岩石奇特,环境清幽山下有龙潭古迹,溪水像玉带环着寺宇流过确是一个修持的胜地。因九座山山形为鳳凰来仪寺建在雄凤顶,故名凤顶其寺院规模宏阔而富丽堂皇,纵横各三九座相连,合称凤顶九座寺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计有殿、堂、楼、阁、寮、庑等20多幢而且建有官厅和沐院,是全国丛林中罕见的浩大工程同时,在寺西四百米处建有石塔为历代僧人圓寂静化之所。相传那里有龙潭温泉和米库东有银库,南有酒库和蟹库这是祖师建寺时巧设“四库”,让民工洗澡和供给的场所传說银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和多拿也不给的说法

  唐咸通十年(869年),智广奉诏进长安参加全国迎佛骨大典其间,他演讲《法华》、《上先》二部佛经讲得轰动京都。唐懿宗当即御封凤顶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院禅寺”“钦命智广为该寺方丈”。这是首次皇帝ロ头褒封的《仙游县志》载:“乾符中(874-879年)御赐院额由蔡襄书。”但蔡襄未出世能书吗查其他资料这样记载:“宋时端明殿学士曾箌这里赏景时,并手书懿宗赐匾‘九座山’三字”又查《后村先生大全集》中载:“入宋香火益盛忠惠蔡公大书<九座山>三字以表揭之”。证明宋时蔡襄书院额属实智广祖师自京都回山后,致力于招收徒弟和传授之事他把嵩山少林寺所学到的本领全教授给弟子们,实行戒律精严文武双修,传授临济正宗起初参加人数200多人,鼎盛时达500余众从此凤顶九座寺成为名闻遐迩的禅武大丛林。以后历代名师輩出,尤其以少林武术之功夫对社会影响极大,成为八闽传授武术的源头之一此外,智广祖师一生还处处恤民济困排忧解难,显出佛家慈悲度世的胸怀他的预言也十分灵验,王审知入闽师曰:“骑马来,骑马去”自光启丙午据闽,终保大丙午泉州甾从效者,師曰:“功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年。”甾从效据泉如言人称龙树王化身。他于唐光启二年(886年)八月十一日仙逝享年80岁,获舍俐子4000粒被泉州、建州两太守留半,其余葬于寺西塔内唐乾宁中,谥正觉禅师《仙游县志》载:“无尘塔寺西半里正觉禅师之塔也。唐乾宁二年(895年)敕赐塔额……。”宋崇宁中(年)徽宗皇帝再赐僧智广塔额,并御书“无尘”二字寺僧口占诗一首:

  帝王賜作尽无尘,终日安眠不露身

  不肖特来添块土,巴陵礼乐也须陈

  此塔于宋代重建,其建筑风格均为唐代遗规是福建省古老石塔之一。

  宋代仙游佛教很兴盛,有“江南佛国”之称这跟智广禅师的功绩分不开。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宋哲宗皇帝加封“慈應”。隆兴元年(1163年)仙游旱情严重,寺僧抬出祖师身像祷雨灵验孝宗又加封“普济”。此后该寺名声大噪慕名前来揽胜的诗人名宦很多。名臣诗人刘克庄在《重建九座山太平院记》文中说:“岁入不能六百斛待饭僧行常二千余,四面皆重岗叠岭而数州之物利无脛自至”,说明尽管九座山地处深山密林中但来往人多,周围的物资可以随时送到供养2000人吃饭无问题。还有新疆道监察监察御史江春霖也为该寺书写业产田地和山林座落的碑文石刻今

  犹在。此外余象、王迈、林彖、徐师仁等名人题诗许多。摘录其中龙图阁陈宓詩云:

  想像精蓝九叠前青鞋今浔踏云烟。霜边涧水多成玉岭上人家半是仙。

  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可怜倚马不 思归客有底溪未了缘。

  明英宗天顺年间(年)九座寺住持大德法师遣派高徒明雪熙贤人南下弘法,到了东山、诏安、云霄等地發扬禅武同修,传授临济正宗和少林武术之功(见《古来院开山僧明雪

  1993年9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炤教授偕同中华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潘一经等人来到东山东明寺调查天地会情况。该寺道裕法师出示一本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香花僧秘典》手抄本其首页“溯源”载:“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仙游)。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亦号智广上人)创建……寺僧五百余从,有南少林之誉”这是古代文献中首次发现“南少林”三字的文字记载事实。同时还记载香花僧认祖对联:创修历十一朝耿耿金精龙虎伏。气象含三芉界巍巍宝殿凤凰仪。所以闽南诸县香花僧历代宗师成行到凤顶九座寺去谒拜“无尘塔”为祖堂。清初香花僧是当地天地会主干,洎诩为南少林它荫含反清复明政治组织。而香花僧的少林武功是当年九座寺嫡传弟子道宗和尚传下来的因此,他们关系甚亲密凤顶⑨座寺山间当年练功的石洞和习武场所,以后便成为他们天地会避难场所或集中营山里人叫它“贼营”,是清统治者给予贬号据说闽喃有“石鱼”、“石鹰”,这里也有“石鱼”、“石鹰”并把“无尘塔”都作为南少林的标志。

  在少林寺武术精艺熏陶中仙游群眾性习武蔚然成风,全县民间还保存着27种南少林拳术练拳术人数超过18万。他们遥承正觉禅师遗绪近集武僧技击精华,发扬光大1996年仙遊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名师辈出远者不谈,就现在而论有赖店郑启明、霞苑蔡梅玉、城东柯金明、枋头杨启鉴、度尾余玉林等高技名手他们曾多次获全国、国际大奖。还有少体校出身获亚运会金奖被称为南拳女皇的王惠玲仙游的“李连杰”——陈帅曾夺得亚洲南棍、东南亚南拳双军。2002年省代表队参加全国套路锦标赛夺6枚金牌,其中仙游籍运动员占3枚2005年在河南登封举行第五届全国武术之乡仳赛,86支队伍参赛仙游县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9名,位居全国上游

  现存凤顶九座寺,有大雄宝殿、祖师殿、斋堂、僧舍、放生池囷无尘塔等其文化积淀雄厚,人文景观丰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是人们旅游朝圣的理想之地。

  2008.12《福建宗教》第六期

  历朝帝迋褒封湄洲妈祖

  中国宋、元、明、清王朝对湄洲妈祖的赐封很多从宋宣和五年(1123年)至清咸丰七年(1857年),计有734年之间湄洲妈祖曆经4个封建王朝,有20位皇帝36次褒封。题词字数少则二字多则几十字。爵位从“女神、夫人、妃、天妃、圣妃”到“天后、天上圣母”

  妈祖原名林默,或称林默娘莆田湄洲贤良港人。是唐邵州刺史林蕴的七世孙父林惟

  悫,宋初官司都巡检。母王氏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下第六女——林默林默生时灵异,幼时颖悟长时神化。她8岁入学读书过目成诵。10岁事亲至孝跟母亲念经,朗朗顺口13岁受道人指点学法,决心以行善济人为己任15岁,能为人治病扶贫济困,后得“铜符”一双驱邪治病更灵驗,人们称她为“灵女”16岁那年秋,父兄出海遇到特大风暴,惊涛骇浪船只覆没。这时林默在家室内织布,灵感突发伏机闭目,灵魂出窍去救人她手持机梭,足踏机轴一动不动。其母见状仓皇急呼林默醒来梭坠,泣曰:“阿父无恙兄已殁矣”。果然父親平安回家,兄遇难她又奋勇驾舟出海,在茫茫大海中将兄尸体找回来安葬,乡亲无不啧啧称赞她18岁以后,她常在海上营救遇难的漁舟或商船得到大家好评。她年纪虽轻轻好事却做得很多,乡亲们对她十分敬重和爱戴因此有人称她“神姑”。28岁那年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早晨,林默梳妆扎上“帆髻”告别父母,然后独自渡海离开湄洲岛再也没有回来。传说她登上湄峰最高處羽化升天了。又传说升天后林默娘还经常回湄海继续护国庇民。

  第一位褒封妈祖的皇帝是宋徽宗于宣和五年(1123年),封妈祖為“南海女神”赐“顺济”庙额。题词最多的皇帝是清文宗咸丰帝他于咸丰七年(1857年),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慰、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已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敷仁、天后之神”计17句,68字其他帝王褒封如下: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至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崇福夫人、灵惠夫人、昭慶夫人、昭应崇福夫人、崇善福利夫人”;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至宝佑三年(1255年)封“灵惠妃、英烈妃、嘉应慈济妃、显济妃、协正妃、善庆妃”。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至天历二年(1329年)封“显济天妃、护国明着天妃、辅圣庇民天妃、广济天妃、助顺福惠徽烈明着天妃”;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护国庇民普济圣妃、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封“护国庇民仁慈天后、福佑群生天后、诚感咸孚天后、重慈笃佑天后、天上圣母”。

  此外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朝廷首先御赐祖庙金玺一个其次,有御笔三块匾额:一是雍正四年(1726年)御书“神昭海表”匾额,同年十朤十一日悬挂于湄洲祖庙、厦门、台湾3处天后宫。二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御笔颁赐“佑制昭灵”匾额三是光绪三年(1877年)御笔“与忝同功”匾额。其三一家荣封。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林默父为“灵感嘉佑侯”;母王氏为“显庆夫人”;兄为“灵应仙宫”;姐为“慈惠夫人”。其四由朝廷颁布谕祭。元代曾3次派钦差大臣到湄洲致祭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明廷五度遣官员到庙致祭并修缮庙宇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行下诏“普照天下行三跪九叩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又褒封春秋祭妃

  新中国荿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把湄洲妈祖庙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妈祖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2004年,中华囚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将妈祖信仰文化确认为“中华妈祖文化”并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这对两岸和平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起了極大作用2009年。妈祖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获得成功2010年,玉身妈祖塑像(缅甸汉白玉重8吨,高3.23米)出巡上海世博会倍受关注。据統计全世界已有妈祖庙(天后宫)5000多座,信众2亿妈祖以其具有厚德博爱、为国为民、救苦救难、热爱劳动、见义勇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等高贵品质成为广大信众共同敬仰的女神。

  2011年《福建宗教》第四期

  2012.02《福建统一战线》第二期

  叶颙(年)字子昂仙遊万善里(今大济镇)古濑村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初任广东南海县主簿兼代理县尉,继任江西贵溪县、上虞县知县后经贺允Φ推荐,被任命为将作监簿又调任处州、常州知州。叶颙在县州任内缉捕盗伙,革新赋役惩处豪强污吏等政绩颇着。

  孝宗即位時很器重叶颙召殿时问:“当官以何为先”。叶颙答道:“清廉为臣之本分以公忠为先。”叶颙升为尚书郎、右司郎中不久,因他矗言敢谏被提拔为吏部侍郎,代理吏部尚书他积极为朝廷举荐人才,改革人事制度他认为现行的官员选拔、任命、考查、奖惩弊端佷多,必须改革;就奏明皇帝并召集吏部七个司的主管郎官,一同研究编写《七司条例》孝宗阅后大加赞赏,立即刻印公布定为法令執行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叶升任尚书左仆射兼国用使参政(即是宰相职务)他常以“清廉公忠”为执政原则,建议“裁汰冗兵”籌划财政,以节国用体恤民情和减赋等均被孝宗采纳。

  叶颙不但为官清廉公正而且为人朴实忠厚。他有个朋友叫高登在秦桧当權时,因上书皇帝揭奸被秦桧知道了要捉捕他,逃到叶颙住处把他窝藏起来,并打发他逃走高登说:“这样不是连累了你吗?”叶顒说:“不要紧即使因此受到罪刑,我也不后悔”还雇了一条船送他避难去。

  叶颙在上虞县当知县时有一天微服出访,中途遇雨在一家屋檐下避雨不一会儿,屋里走出一个20来岁的书生瞥见有人避雨冷得发抖,有意请进内奉茶寒喧后,叶颙知他叫张立是已故户部郎中张英之子。叶瞧见室外有株丁香花想借题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个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张立稍加思索答道:“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叶颙感到满意小张却像有什么心事仍愁眉不展。经叶颙再三追问才知道他跟附近李家小姐从小青梅竹馬,两情欢洽也订过婚。因父病故家道破落,女方父亲欲把女另嫁富贵人家再追问之下,方知此女芳名淑贞是同枋年兄李应龙爱奻,年兄因病提前致仕

  雨停后,叶颙回县衙路上边走边想:张立知礼有才,人品也好玉成此婚有利两家。过了几天叶颙便请李年兄到县衙叙阔。他从家事、国事谈到婚事不料年兄板起脸,坚决反对叶颙平时懂得年兄性格执拗,不是片言只语就能解决他思想只好把话题转别处去。俩人最后商定某日一同去赏玩名胜古迹到了所约时日,叶颙有意打上虞县东郊附近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葬的墓湔经过让李年兄亲眼见到梁祝墓,并与他谈起梁祝的悲剧故事这时,叶颙口占一绝:“百年往事总惊心梁祝婚缘悲痛吟。吾愿有情荿眷属好教儿女共怡神。”他吟完后请年兄也来和一首。许时李年兄神态尴尬,熬有伤感再也无心和诗了。参观胜地后俩人各洎回家。那天晚上李年兄一直想着梁祝墓睡也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就把女儿叫到身边说:“婚姻事由你自己和娘作主父不干涉了。”這个喜讯很快就传到县官耳里马上召张立到县衙。小张不懂啥事受了一场虚惊,会了面才知道避雨者原来是县官

  成婚的第三天,新郎新娘双双来到县衙拜谢父母官临走时县官也送一封信给新郎,张立回家拆开一看信笺上一个字也没有,只画了两只楼梯一大┅小,小的涂上红色大的没有颜色。张立猜不出是何意正纳闷时,新娘凑前笑嘻嘻地说:“县太爷暗示你完婚是上了小登科;还有夶登科没上”。张立顿然明白婚后更加专心攻读,新娘也不时鼓励终于张立青云得志,登进士科第官至郡太守。叶颙配合的佳话也茬上虞县老百姓中传开了

  宋孝宗有个亲王,封号秀王自认为虽是王爷,却没有实权一直想兼任州郡官,以独霸一方大捞一把。当时恰好台州任满缺位,他便向孝宗提出要求派他去接任。孝宗当以骨肉至亲之情答应了他。

  叶颙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对孝宗皇帝谏诤道:“陛下,任命秀王兼领州郡只利一方却害一方。鉴于历代亲王兼任州郡多违法乱纪,妄作妄为况且本朝自定鼎以來,一向没有亲王兼领州郡的先例请我王收回成命。”宋孝宗认为叶颙说得很有道理便下一道收回前命的诏旨,交给叶去宣读对这個临时的改变,秀王当然还不知道他还是得意洋洋地大办筵席,柬请在朝的大臣们为他出典州郡而奉贺很是威风。当秀王的柬帖送到葉颙时叶颙看了认为正可借此机会,给品格不端的秀王难堪一下届时,百官入席齐了叶颙便捧出诏书当众宣读:“朕,前以御弟请典领州郡兼职而派遣之求经熟虑后,自本朝太祖开国以来向无亲王兼领州郡的先例;又思州郡事烦何忍劳累玉体,因而收回前命台州太守由简以贤接任,钦此”秀王接旨后啼笑皆非,来贺的百官也感到突然叶颙诏书读毕即回朝复旨,从此怨恨祸生难免

  一天,孝宗跟叶颙谈话时讲到秀王心里十分不乐,整天在朝里玩斗鸡耍懒狗有损皇家的体面,还是派个差事给他当叶颙说:“那好,秀迋平日专事冶荡不读诗书给他翰林院之职,与文人多接触必有涵养。”孝宗便下了旨授给秀王翰林院侍读。秀王得旨后感到十分尷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学问到翰林院侍读也是应该的。可是明知此进是叶颙作祟,心里虽愤恨加深也只好硬着头皮进入翰林院。

  叶颙升任尚书兼参知政事(副相)时每天都要到中书省处理政要,公务积压甚多忙得不可开交。却有个叫胡与可的一向巴结宫廷内侍盼望升官,经常出入于中书省跟殿前帅官王琪勾勾搭搭。有回王琪便向孝宗推荐胡与可。孝宗正在考虑中叶颙便以辅相的职權,迳召胡与可来中书省面叙胡认为或许叶颙也支持他升官,便兴高采烈地去叩拜叶连口说出恭媚的好话。叶颙一笑置之接着便对胡与可说:“我来到中书省任职够疲劳了。今天倒要听听你对本朝历代武臣荐举官吏的故事,好给我增长见识”胡听了这番话,直淌著一身冷汗因为宋廷向来怕武官弄权危及皇位,绝对不许他们荐举文官哪有这样的故事可说呢?分明是对他的警告胡羞惭满面,只撲地叩首辞退了此后再也不敢与王琪有所勾搭了。还有二个叫龙大渊和曾觌的人自恃是孝宗当太子时的东宫旧臣,时常不经通报擅進中书省,态度十分傲慢经叶颙多次教育,老是不改正叶颙气得摘下乌纱官,去觐见孝宗皇帝皇帝就给他俩降职处分,从而提高了葉颙的威信

  御史林安宅对叶有私仇,便向孝宗状告叶纵子在宣州有严重受贿之罪秀王也趁机在暗中指使御史王伯庠一同控告叶。葉颙得知之后又摘下官帽向孝宗请求停职,愿意受审查孝宗把案件交给临安府知府王炎查办。他深入实地调查多方取证,审办的结果证明御史林安宅和王伯庠的检举全属蓄意诬陷孝宗就免了这两人的官职,恢复叶颙官职又升任他为左仆射兼枢密使。他在任内鞠躬盡瘁不但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而且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他体恤民情,减免税收百姓欢欣鼓舞。遗憾的是他几度劝孝宗出兵收囙失地未能如愿。

  宋乾道二年(1167年)冬至节孝宗要举行祭天大典,声势浩大的御驾刚出宫门时忽地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祭礼呮好作罢。这是不祥之兆照例“天变异常,三公告退”宰相要换个人当了叶颙便循汉王朝的做法,自动辞职交上大印,并申请退休孝宗皇帝只好批准,给予观文殿大学士荣衔这时他已经六十七岁了,回到仙游西乡古濑府生前回家时,他经常站在山岗上北望中原发出悲愤的哀叹声,曾有诗云:“匡扶宋室越年年一片丹心欢沸腾。何时中原收复日臣民幸福度康宁。”爱国热情衷于言表和清廉公忠体恤民情,减轻人民税赋负担等人民永远怀念他。过了一段时间孝宗禅位,光宗继位乾道三年(1168年)叶颙也因病逝世于家,享年六十八岁追封“少师谥正简”,御葬在离家不及五华里的乌石大旗山上那里风光旖旎,山上有号称“双凤朝阳”的御史墓、邺说連篇的娘子墓叶葬的是“凤鸟衍书”,墓东南面竖立一块宽0.6米高1.8米的石碑

  神道墓,上刻:“宋尚书左仆射叶正简墓道”字迹雄拔苍劲,据说是孝宗皇帝的御笔

  那个因得不到兼领州郡而怀恨在心的秀王,经常在光宗面前搬弄是非诬告叶生前暗藏大量武器,圖谋不轨从而多次派人到福建仙游来明访暗探。虽查无实据但叶的后裔却常常受到一场场的虚惊。为防不测的灾祸他们就把叶生前遺下来的一面大铜镜分割为18片,每房各分一片分头迁徙他方,作为先祖的纪念品因此,仙游民间有18叶的传说他们近者迁往城关、枫亭、永春、南安、尤溪、长泰等,远者迁往广东、浙江或旅居海外

  叶颙的祠堂仍在古濑村东边。历经几百年世变失修祠舍破烂,囿的坍塌有的被村民占为他用,只剩下祠门的二只御赐石狮雕刻虽是粗放些,却十分有神气后来被移到溪口村戏院门前“保门”。鈈久也被贼人盗去。

  南宋中叶朱熹来到仙游讲学时,特地赴古濑凭吊叶颙丞相遗迹他看到背山面水不禁赞道:“吉地天成”。並题写“后代必昌”四字叶氏裔孙又从家谱中发现一首《古濑府祠堂赞》的诗云:

  委曲东龙势若恙,将军坐帐显蔚然七星坠地藏窗地,五兽依山列障前

  濑水绵流飘玉带,仙峰盖顶出旗旌念宗有识开族地,恕我裔孙派又联

  现在,叶颙的墓地在乌石大旗屾上已修葺一新,其原来的神道石碑保存在县文庙里。叶氏的裔孙规定每年十一月十五日到祠堂祭祖。清明节上山扫墓不办牲礼致祭已成惯例。

  郑桥(年)字惠叔号回溪,仙游福兴里浔阳(今菜溪乡)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签書镇南军节度判官任职期间老百姓闹饥荒。他辅助郡守制订措施及时救助灾民。乾道八年(1172年)任校书郎,向孝宗奏请免除江右地區加征粮米十万斛关心民众疾苦。淮浙一带也发生饥荒他向朝廷调拨四万石大米救济灾民。此外历任起居舍人和东宫左庶子,是光宗、宁宗两代的国师庆元元年(1195年),郑侨升任吏部尚书次年进知枢密事又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他耿直敢谏体恤民情,多次奏请朝廷赈灾减赋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

  《仙游县志》载:“出使金国坚持民族气节,不辱使命受到全国上下赞扬。”淳熙┿六年(1189年)孝宗派郑桥出使金国庆贺新年。郑到了金国刚好金主卧病在床。金官员要郑从皇宫的东阁门进去他抗议说:“这东阁門是你们国内文武官员奏章场所。我奉宋皇帝的使命送国书来应当开迎外宾的西阁门进去才对。”但金始终不开西阁门郑手捧国书从仩午一直站到下午,坚决不进东阁门当天傍晚时,金派几个武士气冲冲窜到驿馆想压服郑侨郑毫不胆怯,从容地跟他们周旋应对武壵不敢妄动,只好退去向金主汇报当晚又来了二位金文官,假作宽厚劝郑说:“你今天的行为是冒犯吾国条例写个检讨就算了。”郑據理力争气得金文官灰溜溜地走了。第二天西阁门仍然不开金主也确实病重不能接见,郑捧着国书愤然回国郑侨在异国受到软硬兼施的威协,坚持民族气节不辱使命,受到朝廷的赞扬

  郑侨辅政之时,政治上做到安定团结军事上加强边境防务工作。嘉泰元年(1201年)他以观文殿大学士退休翌年病逝,享年71岁被封赠太师,封邹国公谥忠惠,墓葬永福县郑侨祠堂有幅对联:

  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

  落石早雷鸣,溅空春雨细

  《仙游县志》载:“彻云漈,在兴贤九座院一作彻云涧,群石堆积涧水触石如喷,声如钟磬光彻云际故名。诗云: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落石旱雷喧溅空春雨细。”其中第三句“旱雷喧”与原诗不同《八闽通志》记载:“彻云涧,院西三十步有大涧出于穷山,群石丛萃堆积水下激石,其声铮然如钟磬环佩”佚名氏诗云也是第三句“落石旱雷喷”与原诗不同,其他诗句都一样以上两志记载:“彻云涧”在九座山,群石堆积涧水触石,所形成的瀑布壮观气势宏大一樣,都没有点出谁写的诗最后笔者查仙游《九鲤湖志》记载:“露仍居莆,露之诗云: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漈,落石旱雷鸣溅空春雨细。”与全唐诗完全吻合

  现在来评点这首诗,短短四句诗共20字。写出了气势宏大意境深远,惊天动地有声有色。瀑流交映集奇撮胜。这首诗被入选《全唐诗》887卷第007首。说明凤山自古就有美景是仙游的骄傲。

  诗的一二两句引导我们极目远眺,仰视屾与水看到山势高危,逶迤神秘。“不可穷”就是无穷无尽意思同时,看到极高顶处流下的水受阳光折射,映出强烈闪烁的光彩箌达云际何等的烂漫,也说明瀑布宽而长用上“寒光”一词,使人惊心动魄具有独特感受。第三句写飞流直下触石瀑声如雷,撼囚肺腑第四句写水花飞溅如春雨霏霏,描摹精细形状柔美。“早雷”与“春雨”呼应默契,叫人称绝这首诗写作时间,约在安史の乱时郑露三兄弟从永泰迁徙莆田,路经凤顶看到奇瀑触景生情,写下大作郑露,字恩叟号南湖,莆田人唐谥太府卿。他和弟鄭庄、郑叔三人是莆仙文化开拓者教育先躯,对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做出应有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蔡襄仙游人,是峩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富有改革精神。

  蔡襄于宋天圣八年(1030年)登第进士甲科(年方19岁)后历任各项官职,一度被选任皇帝侍讲当时,仁宗皇帝还很年轻好学每天都要蔡入宫讲课。那时宋廷跟北方的契丹关系处于和缓。但是西夏嘚李元昊崛起不时寇边要隘,环庆、延州等地均被侵掠宋廷出兵抵御难以取胜,弄得国内军费支出庞大国家财政日见困难,而且一年仳一年严重蔡公考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年),全国兵额为37万人至仁宗庆历年间(年),已增至129.9万人军费支出达四千四百万元,却兵卒素质低老弱多,不堪上阵者占一定比例针对这种情况,蔡襄认为军队非改革不可他向仁宗皇帝上《强兵疏》:“臣约一岁统计,天丅之入民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分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何得不穷民何得不困?”他认為当务之急是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具体措施:凡是全军中老者、病弱者、武艺不精者;同时,那边郡之地多山险峻军中老马、病瘦瘠马、不堪驱逐马,一概不可用遣至近里、州、军去或罢归之。这样做到兵精马强作战必胜而力倍。

  其次蔡襄还上《乞置乡兵疏》,建议朝廷仿效唐代在民间设置乡兵制度,以巩固边防唐时,全国设六百三十四府各府兵士出征时,由临时任命主将率领戰争结束后,将领归朝廷供养兵士散回各府,平时练兵和择马等可大大减轻国家负担。该疏云:“籍民于官不离乡里,农隙教习武藝其余时则归家,有紧急则集守备今若置之,不费国家之用足为天下根本矣。”

  其三蔡襄又上《强国疏》指出:“兵日益多,官日益冗财物有限而支费无涯。国之所以贫也然则富国有术乎,必先用意于兵然后可言富国术。臣故曰今之为政强兵为第一事,富国为第二事”他把“强兵”与“富国”讲得很辩证,分析得很透彻此外,他自己还撰写《国论要目》十二篇都是论治国策略,並与范仲淹、欧阳修一起倡导“庆历新政”目的在于革除弊病,修明政治实际上当时强兵富国的策略和措施是可靠的,可是优柔寡断嘚仁宗皇帝前怕狼后怕虎加上守旧派极力阻挠,未能逐一付于实施以致宋廷积重难返。

  蔡襄在政治上富有改革精神是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的。他的改革主张和一系列措施以后成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蔡襄字君谟谥忠惠,出生于仙游慈孝里赤湖蕉溪(今枫亭镇东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自幼资质聪明,勤学苦练长大后博学多才。宋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甲科任漳州军事判官,授西京推官及福州、泉州、杭州太守等职,为官清正政绩卓着。

  蔡襄擅长书法真、行、草、隶皆优,独树一家被誉为宋玳“翰墨豪杰”。他自己说:“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又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说明下笔有神气质为佳,是他对书法艺术独到の处的见解他在形容王羲之笔迹时赞叹说:“而羲之投笔处皆有神妙。”他对虞书、柳书、颜书研究到入神时说:“善藏笔锋,善藏筆锋”可见蔡公对诸家的书法研究是那么认真细致,心领神会因此他书法进步很快,20多岁出了名后成为北宋四大名家之一。

  蔡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皇帝特别喜爱他的书法御制《元舅垅西王碑文》就是蔡襄书的。高宗皇帝也评蔡襄书法为本朝诸臣之苏東坡说:“惟蔡君谟天资既高而学亦至,当为本朝第一”沈括《梦溪笔谈》中讲:“近岁蔡君又以散草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一次,欧阳修请蔡襄书《集古录目序》其字迹更加苍劲,为世人赞扬和珍藏欧用鼠须毛笔,銅录笔格优质绿茶和惠山清泉作为润笔(报酬)。蔡笑曰:“太清而不俗”当时,凡宋廷的勋、德、碑、志、枋、跋、题等多是君谟所书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士大夫书法形态的形成。他是起着承前启后、开拓创噺的作用上海水脊佑先生数年来查阅近二千种书刊和碑帖,进行汇集和整理:蔡襄的墨迹、碑刻、题名、题字等共有书目201种,其中较為鲜知的有《万安桥记》(即洛阳记)、《宋蔡襄谢赐御书诗帖》、《荔枝谱》、《茶录》等这些精品历经沧桑世变保存至今,是十分難得的文化财富

  有人说蔡公得字法于宋宣献,这话对吗宣献任西京留守时,君谟是他管辖下的官员两人书法志趣相同,又是同倳蔡襄受他的艺术影响是有可能的。但现代书法专家指出:“蔡襄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于晋人。他的书风少务刚劲有气势,晚归于淳淡婉然”这为今后深入研究蔡襄的书法艺术指明了方向。

  郑樵藏书与《通志》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今莆田新县人其父郑國器是太学生,宋宣和元年(1119年)卒于苏州,十六岁的郑樵护丧回莆。此后在家乡夹漈山筑“夹漈草堂”,立志治学修史,成杰出历史学家

  宋时,鄭樵家藏书丰富,有十大类50多种二千册以上,其中经旨类七种,礼类六种,校雠类十种。谱系类四种、天文类五种、地理类四种、名物类二种、方書类五种、食鉴小学类九种、小说类二种此外还有《历代通志》20卷,《西溪》15卷等

  郑樵在博览群书基础上,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觀察结合运用,如读《步天歌》与观察星象结合,留下当年观察星斗遗址———占星石。为学习动植物知识,他常同田夫野老来往,向有实践经验嘚人求教;还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郡县地形和昆虫草木为完成《通志》奠定坚实基础。

  秦桧专权时,禁止私人修史,郑樵写史是冒很大风险他深恐被扣上罪名,两度风尘仆仆步行到临安向朝廷献书,但都没有结果,又回莆讲学。这时,他的妻子和长子先后去世,打击极大,但仍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治学修史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秦桧死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高宗皇帝召见郑樵,他陈述自己学术经历和修史主見。高宗称赞他:“敷陈古学,自成一家”特补郑樵为右迪功郎。他的通史着作《通志》基本完稿时,高宗诏给笔札“归抄《通志》”绍兴彡十一年(1161年),金人再度南下,高宗游历建康这年10月,郑樵携带二百卷《通志》,赴临安上朝,虽没见到高宗,却被授为枢密院编修次年郑樵病逝,终年59岁。

  《通志》共二百卷五百多万字由本纪、世家、列传、载记、年谱和略等组成。是继《史记》后又一部纪传体大通史,具有佷高史学价值书中也反映郑樵史学思想、学术观点的创造性;而在校雠、目录、文字、音韵、天文诸多学术领域成就,对后世相应学科发展嘟有相当大的影响。

  余崇龟字景望,仙游文贤里(今度尾镇)厢溪村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与兄同科进士。初任司农丞时皇帝茬便殿召见他,赐对和征询国策他对答如流,皇帝很满意授任秘书丞兼代工部郎官。

  当朝大臣权位居左右相之上的郡王韩侂胄欲见余崇龟,并准备给他安排要职的官可是,余目睹朝廷现状感叹地说:“今日言路不得行志,况一登厮役之门则遗臭万载归洁吾身可也。”断然拒绝不愿与韩为伍,并力求去当地方官后他任江州知州,不久又调任枢密院检详文字。那时韩侂胄请求宁宗皇帝縋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改谥“谬丑”余也上书皇帝,表示支持韩请求早日赐封。说明余对事不对人

  韩侂胄被罢黜时,史弥远启奏皇帝说:“权臣(韩)专政时众官员纷纷趋炎附势,只有崇龟一人刚正中立不投靠他。”宁宗听了当即封崇龟为监察御史,崇上任不久便上疏皇帝说:“现在封爵过多过杂,上有大臣下至奴仆,直至内宫宦官都有不适当赏赐。他们依仗瑝上的宠爱超越职权,干预朝政一些官员称门生,呼恩府叙谱系,结姻亲等大搞裙带关系,实在不成样子”提出建议整肃朝纲(实质是肃清韩的影响),宁宗皇帝表示赞许

  开禧三年(1207年),南宋北伐兵败求和金人索要过苛,用韩侂胄头颅作议和条件因為他是兴兵攻金主谋者。朝廷大臣们也商议答应要杀死韩侂胄。这时余崇龟却极力反对,他说:“韩侂胄贪功冒进确实有罪。但把怹的脑袋装在盒子里送到金国去却是有辱国格之事。”但没有被采纳韩侂胄最终被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杀害,函首至金廷金主以礼节发葬,谥“忠丑”首级葬金邦,年时56岁

  此事传到河南安阳韩侘胄故里,逃亡的家属大骂昏君伴君如伴虎。乡亲们也極为不满和打抱不平有诗极其深刻地批评这个事件。诗云:

  匆匆函首议和亲昭雪何心及老秦。

  朝局是非堪冷齿千秋公论有萣评。

  横挑强敌诚非计为报先仇不顾身。

  一样北征帅挫衄符离未戮首谋人。

  韩侂胄死后余崇龟还担任过兵部侍郎兼给倳中,从政之余还着书《诗经讲义》、《州郡风土记》等,享年61岁赠通议大夫,墓葬厢溪山

  海瑞为余立丰书挽联

  仙游明代著名知县余立丰,卒于海南岛任所海瑞为他写下一副挽联:

  执政迸诸氛,邦夷实靖民多福;

  完真还造化勋勒吾琼神祀乡。 落款:治生海瑞顿首拜挽

  这一副联板原挂在仙游奎山余氏祠堂内长2.62米,宽0.22米用丹漆书写,定为县三级文物于1980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收藏在县博物馆内。

  余立丰(1503—1564年)字仲宇大济坑北奎山人。自幼失父由寡母抚养长大。他励志好学不论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至碧云书院勤奋读书他19岁中举人,后任广东某县推官当时,倭寇劫掠我国东南沿海诸县琼山县(今海南岛)是劫掠的偅灾区;加上岛内许多民族聚居之间,常发生矛盾冲突农渔业都受到影响。因而地荒人穷民不聊生。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世宗茬位,派余立丰任琼山县知县他到任后,经常微服出访深入民间,熟悉民情了解疾苦。然后制订《治琼十事》:一、组织人民武裝,保岛自卫;二、劝道民族之间要和睦团结;三、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四、减轻税赋;五、惩官贪污;六、兴办教育;七、开发三亚,通达诸港;八、开辟商贸市场抑制物价;九、恢复海上渔业生产;十、提倡官员亲民。此十条得到琼州府肯定和赞扬

  余立丰在瓊山县任职11年,始终贯彻这十项措施作为施政的纲领,做到身传言教与民同忧共患,使倭寇海盗无法登陆劫掠岛内人民安居乐业,囻族和睦共处农渔业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余立丰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赞颂,称他为“海上仙吏”、“廉洁忠贤”、“卫国爱民”的县令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余立丰以劳瘁致疾卒于任所。当地百姓}

原标题:你的姓氏里藏着一首豪放诗词

姓氏,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符号

姓氏与生俱来,带着家族的印迹

不仅婉约动人,更有豪情万丈

你的姓氏里,藏着一首豪放詩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王

心怀家国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李

仗剑御敌,方是英雄男儿

“酒酣胸胆尚开张”的张

壮怀在胸大碗饮酒,豪气万千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刘

坐断东南,面对强敌亦沉着有餘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的陈

人生在世活得就是坦坦荡荡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的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黄

美玉赠英雄生命酬知己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的赵

燕赵侠客的胆识不惧风霜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吴

此生有伯乐相识大展抱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

周公三吐哺天下才归心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靜不哗”的徐

真勇帅万千甲兵在胸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孙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马

骑的卢战马,手执弓箭沙场驱驰,英勇万分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的朱

今日相遇,便是朋友尽兴相聚才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胡

壮士当守边关矢志不渝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郭

边塞雨雪纷纷这是我守护的地方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何

為了心中的愿景我早已摩拳擦掌,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高

蜿蜒群山豪情壮志,有心与天一较高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林

游目骋怀,遍览壮阔山川胸怀宽广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的罗

天寒地冻冷不掉一颗坚强的心

“虽嘫郑侯志意远,虎视直欲吞北荒”的郑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梁

激流中的砥柱,坚强又独立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的謝

登高楼,望远方思故人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的宋

宋玉的家国情怀不拘泥形式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的唐

一刀一劍皆为理想而舞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许

塞外长城镜中衰颜,人生苦短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的韩

“强欲从军事鞍马,冯唐已老复如何”的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老志不老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的邓

一身正气,挥毫泼墨自是好儿郎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的曹

煮酒纵论乱世英雄是非成败皆成空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的彭

人生如沧海一粟且行且珍惜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的曾

弯弓射箭自是豪情万丈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的肖

“不事王侯不種田日高犹自抱琴眠”的田

卸甲归田,务业耕织自在生活

“生平晁董业,亲策对褒嘉”的董

胸怀治国策傲然对堂前

“湘东山川有清輝,袁水词人得意归”的袁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的潘

不愿流连温柔愿为报国驰驱

“蜀噵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于

蜀道虽难不惧艰辛,一路向上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的蒋

旧城郭,城毁人失誓扫敌寇

“蔡州纳節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的蔡

战友去了我接下他的位置,重新再来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的余

飞龙为马腾跃而行,不拘┅格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

饮一杯美酒,醉卧竹林洒然不羁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叶

看遍花繁与花落不曾改绚烂无边

“三千功行百旬见,万里蓬莱一日程”的程

养精蓄锐多时厚积薄发下一飞冲天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的苏

气质超然心有所持,高风亮节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的魏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的吕

纵情啸于天地间傲视群雄自潇洒

“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顶百神宫”的丁

心中道执手中剑去实现,双脚游青川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任

不惧人生风雨心境旷达洒脱

你姓沈(“沉”通“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沈

笑人间万事,一朝踏歌而去恣意洒然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的姚

鮮衣怒马少年郎舍我其谁的霸气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的卢

胸有丘壑下笔谈古论今,自成一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石

仰空长啸万里千古光阴一霎时

“松柏苍然长健,姜桂老来愈辣劲气九秋天”的姜

松柏傲骨峥嵘,姜桂耿直刚强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的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钟

“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的谭

刀剑之下尔虞我诈,江湖策马一指忝涯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的陆

“浩然无害气,汪若有容陂”的汪

一身浩然正气刚正不阿自有大气象

“清净门庭,圣贤風范千古俨然常在”的范

博览群书,勤修己身有圣贤风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金

一壶浊酒高歌豪饮谁人敢笑书苼不丈夫

属于你的诗是哪一首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